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堆放射性气体处理

反应堆放射性气体处理

反应堆放射性气体处理
反应堆放射性气体处理

第1章绪论

1.1概述

能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能源的主力是煤和石油。这些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有限,而且煤和石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硫等,都是造成全球污染的重要原因,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和酸雨正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这些意义上讲,人类需要一种清洁,经济,安全的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利,太阳能,风力,潮汐能,波浪能等。水利资源的利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而靠近生产和生活中心的水利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其它可再生的资源因种种限制而难以形成工业利用规模。而核电厂受地理限制比较小,也不像火电厂那样排出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及二氧化硫,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放射性总量微乎其微,不会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加之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初级阶段开始,人们就已认识到了核电离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并且广泛进行了有关安全防护方面的研究,制定了各种法律,条例和规定,可以说目前核能技术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这样核能这种崭新的能源便应运而生了。

核能的发展与和平利用是20世纪科技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核能利用中,核电厂的发展相当迅速,已被公认为一种经济,安全,可靠,干净的能源。核动力技术在多数发达国家得到巨大发展,在很多发展中家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世界上的核电厂已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和良好的安全记录。

国家原子能机构2003年5月30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正在运行中的核电机组到2002年年底共有441座,总发电能力为359.7TW,发电

量约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其中法国,立陶宛,比利时和斯洛伐克等国家的核电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50%,而法国和立陶宛的核能发电所占的比重占全国发电总量分别达到了78%和80.1%,在电力生产中已占绝对的支配地位,实现了由燃油和燃料发电向核能发电的转变。

我国是个电力需求大国,核电的发展有着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核电从1985年开始起步,在1985年到2008年间,一共建设了11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910万千瓦。核电基地分布在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三个省,包括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田湾等项目,核电技术包括法国技术、加拿大技术、俄罗斯技术,这些技术引进后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当然,也有完全依靠我们自己发展的核电技术,比如秦山一期项目。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也在竞相成为我国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电建设正向我国内陆地区迈进。

近年来,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势预测,由于能源资源缺乏和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加上核动力所具有的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明显优势,将导致核动力工业的复兴。

1.2我国核电辐射监测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核辐射安全工作变得日益重要。我国辐射环境监测部门加强了对核电站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

目前,我国核辐射安全监督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由于我国建设的核电站的起点比较高,资金比较雄厚,设备比较先进,都能够独立承担起常规的环境辐射监测的任务。另外,全国已有多所大学及研究所开设了核方面的专业,形成了强大的核后备队伍。但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企业,虽然还保留着一支放射性监测队伍,人员的流失、资金的匮乏、仪器设备的老化,同时在放射性监测中一直没有一个

统一的考核标准和机构,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各单位的监测能力不统一,已经严重影响到监测任务的完成。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的保护工作。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强调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要求完善标准和法规,修改不合理的排放标准,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明确了我国核安全核辐射环境安全目标和任务,并将辐射环境监测网的建设列入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

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了全国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5[。

1.3 本文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核设施的运行或多或少的要以放射性废气、废液或固体废物的形式产生一定的放射性废物。对于这些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和处置通常有两种方式,即“稀释和弥散”与“浓集和滞留”,无论哪种方式放射性废物中将要向环境排放。以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人们认识到实现“零排放”的目标是不现实的。对气载放射性核素浓度较低的废物,可以适度利用环境自身的稀释和弥散能力,经过核设施废物处理系统和(或)控制设备(包括就地贮存和衰变)之后,从核设施内按预定的途径向外环境进行可控排放。

核设施流出物向环境排放的控制要求主要有]6[:

1.排放限值。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采取排放总量限值和浓度限值

控制。每年排放的流出物总量不得超过国家制定的总量限值,每次排放的流出物的浓度也不得超过规定的浓度限值。

2.可控排放。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必须是可以控制的,应具备有

效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或手段,超标排放应立即报警并停止排放。严格控制非计划排放,减少排放量。

3.剂量限值。排放所致的公众照射符合规定的剂量限值要求。

4.液态流出物采取槽式排放,严禁采取稀释排放方式排放液态流出物。

5.控制的最优化。使所有放射性核素的排放量保持在排放限值下可合理

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通过对放射性废气产生流程和排放途径的了解,分析放射性废气中所含

放射性核素种类和活度,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放射性废气排放,保证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寿命期内,降低由于人类的放射性活动对生态环境所

造成的任何风险。

对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实时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4[:

1.设施流出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以便与管理限值和(或)运行限值

进行比较。

2.为应用适当的环境模式评价环境质量、估算公众所受的剂量,提供放射

性上的源项数据和资料。

3.为判明设施的运行以及放射性废物的处理系统和控制装置的工作是否

正常、有效提供数据和资料。

4.使公众确信核设施的放射性释放确实受到严格的控制。

5.迅速发现和鉴定计划外释放的性质(种类)及其规模。

6.给出是否需要启动警报系统或应急警报系统的信息。

在我国核能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放射性废物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核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放射性流出物排放作为一种特殊的放射性废物处置形式,应当引起监管部门和核设施营运单位的高度重视,加强放射性流出物排放优化控制和流出物在线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与其它能源工业相比,核能工业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它的裂变产物带有放射性问题,会对人、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核反应堆在投入运行以后,其中的裂变产物以及它们的衰变产物绝大多数都存在放射性,是一个很强的辐射源。由于核电具有潜在的放射性危险,将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的居民的身体健康及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威胁。因此,对核电站运行时排出的气体及液体废物进行实时的放射性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7[。本课题就对压水堆(PWR)型核电厂在正常运行(包括预期运行事件)期间释放的气体流出物进行研究。

目前,国内外运行的压水堆大多数都有一、二回路,在一、二回路中间有蒸汽发生器隔开。蒸汽发生器既可以把一回路中的热量传给二回路,又不至于在正常运行下使二回路带有放射性,有利于设备的检修和人员的操作安全。

压水堆的一回路是带有放射性的。这些放射性核素成气体或溶胶状态存在。其放射性主要来自:经中子照射后产生的一回路水的固有活性;一回路水中杂质活性;腐蚀产物活性和裂变产物活性。当燃料元件包壳保持气密的情况下,裂变元件包壳表面的有污染和包壳材料中含有微量的天然铀的裂变也会导致一回路水中有裂变产物活性的存在。

在反应堆正常运行情况下,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中的水和蒸汽是没有放射性的。当蒸汽发生器发生泄漏时,一回路中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二回路中,从而引起二回路水和蒸汽中带有放射性。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通过二回路管道、阀门和主冷凝器的空气喷射器引起设备房间的空气受放射性污染,气态放射性物质最终主要是通过烟囱向环境释。

放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全部是在反应堆内产生的,其中很大部分是裂变产物。一座电功率为1000MW的动力堆,堆芯中所含裂变产物的总放射性约3.7×1020Bq,包括4.07×1018Bq的氙(其中Kr-85为3.7×1016Bq)、9.25×1018Bq 的氙(其中Xe-133为7.03×1018Bq)和2.59×1019Bq的碘(其中I-131为7.03×1018Bq)。这样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扩散到环境中去,周围公众将受到强烈的照射,后果极为严重]3[。因此,对反应堆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变得非常重要。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基于反应堆在正常运行时(包括预期运行事件)由于泄漏而使得一回路和二回路含有放射性物质,对反应堆在运行期间排出的放射性废气进行研究。

反应堆的废气的排放分为约定排放和连续排放。连续排放是各厂房自然通风系统的排风气流,连续排向大气环境]9[。约定排放是指废气在释放到环境以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衰变,当废气达到允许排放的标准时,废气将被释放到环境中去。例如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系统构件允许有微小气体泄漏,在压差达到定值时,手动排向大气环境。在此期间,废气在安全壳内滞留衰变;另外,由废气系统收集的废气将被贮存到贮存箱内进行放射性衰变,当废气的放射性水平达到允许排放的标准后释放到环境。上述两类排放都属于约定排放。

课题中放射性气体研究主要是惰性气体、气载碘及放射性气载微粒。这些废气主要来自废气系统、安全壳厂房、核辅助厂房、汽轮机厂房、乏燃料池、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和冷凝器空气抽气器的排气等]10[。

课题的主要工作分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讨论气体的来源;

其次常见的处理方法;

最后对浓度监督进行研究。

第二章核电厂放射性气体

2.1 气体源项

核反应堆正常运行期间(包括预期运行故障)所释放的气体流出物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堆本体一回路的裂变产物(如氙、氦等)和放射性微粒、碳-14、氚、中子照射空气、微尘后生成的放射性核素(如氩-41)和释热元件烧焙时释放出的氪-85、碘-131。由于堆内气体流出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几种重要的放射性物质,因此在这里我们只考虑这几种重要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包括放射性惰性气体、气载放射性微粒、放射性气载碘及氚等。

放射性废气主要来自反应堆工艺系统和厂房排风系统:工艺系统废气含有较多惰性气体、氚和碘,它们的比放高;厂房排风系统一般只有活化气体和少量碘-131及气溶胶颗粒。活化气体、惰性气体、氚和碘的核素组成、半衰期、生物毒性及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列于下表1。

活化气体除碳-14外,半衰期都很短,没有重要影响。碳-14半衰期很长,但量少,毒性低。

惰性气体是裂变产物之一,它们通过元件包壳泄漏到冷却剂中,因为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几乎全部进入工艺系统中。它们是氪和氙的同位素,以氙-133以占比例最大(80%以上),仅氪-85有较长半衰期。但氙-133, 氪-85都属低毒类,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均较高。

碘也是裂变产物的一种,在常温下是一种固体,但容易挥发,所以一部分碘以蒸气状态或气溶胶形式出现在排气中。废气中碘的状态比较复杂,有无机碘(单质碘、次碘酸)、有机碘(碘甲烷、碘乙烷)。核电站废气中出现的碘同位素只有碘-131有较长半衰期。同惰性气体相比,碘的量是相当少的,但碘-131属高毒类,存在着空气→人的吸入途径,蔬菜→人体与牧草→牛、羊→牛、羊奶→人体的食物链和生物浓集效应,所以碘是废气处理中最受重视的核素。

氚来自铀核三裂变和冷却剂中硼(用于功率控制),锂(用于调节PH)的中子活化。部分氚进入废气中,大部分氚存在于溶液中。氚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氢相似,除去比较困难,但氚毒性低,允许排放浓度较高。

表1废气中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容许浓度和毒性

放射性的气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1.废气处理系统;

2.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3.冷凝器空气抽气器的排气;

4.安全壳的换气;

5.辅助厂房、汽轮机厂房、乏燃料池的通风换气;

6.二回路泄漏出来的蒸汽。

由于各种废气的来源不同,所以下面将分几个部分来介绍。

2.2 惰性气体和碘

表 2.1惰性气体及气载碘

气态流出物控制信号

图 2.1气态流出物排放系统图

由于各种废气的来源不同,所以下面将分几个部分来分别介绍放射性废气迁移模型。

本章首先介绍惰性气体和气载碘。这部分废气主要来自废气处理系统、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冷凝器空气抽气器、安全壳厂房、辅助厂房、汽轮机厂房和乏燃料池。

其中惰性气体及气载碘主要包括核素如表2.1

2.2.1 废气处理系统

废气系统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一回路冷却剂系统的稳压器泄压箱、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的容积控制箱、补偿流(一回路下泄流经除盐器净化后到硼回收系统进行再利用的那部分废液流)脱气塔、设备输水箱及核岛疏水排气系统的冷却剂贮水箱,经核岛疏水排气系统废气收集总管汇集之废气系统的缓冲箱内]11[。

废气系统的废气主要由氢气、裂变气体(Xe、Kr)和氮气组成。在本课题中只考虑主要的放射性裂变气体,也就是Xe和Kr同位素的放射性水平。

废气进入废气处理系统后采用核电站通用的压缩贮存、衰变的方法来降低废气的放射性活度。根据电站设计要求贮存期后取样分析放射性活度,符合要求即可将废气经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的高效过滤器进行过滤和稀释后再由烟囱排放到环境中去]12[。废气系统废气工艺流程如图2.2]13[。

图2.2 废气系统废气工艺流程

2.2.2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放射性只针对带U-型管蒸汽发生器的反应堆而言,直流式蒸汽发生器没有排污系统。

蒸汽发生器排污系统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蒸汽发生器排污流。部分排污流经过滤、除盐等处理达到可再利用标准后进入主冷凝器,在冷凝器里气体与废液进行分离,分离的废气进入核岛排气和疏水系统,由烟囱排放到环境。

由于从一回路泄漏的惰性气体进入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绝大部分会立刻变成气相,随蒸汽进入冷凝器。

2.2.3 冷凝器空气抽气器的排气

冷凝器空气抽气器的放射性气体主要来自二回路的蒸汽,而蒸汽的放射性则是因为一回路的泄漏。为了保持冷凝器真空,冷凝器空气抽气器抽出随蒸汽带入的不凝结气体和由大气漏入的空气,这些废气最终被直接排放到大气或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

一般来说,来自冷凝器空气抽气器的废气在释放前要经过活性炭吸附

对碘进行净化处理。

2.2.4 安全壳的换气

安全壳的放射性也是来自一回路冷却剂的泄漏。安全壳里放射性惰性气体是来自于一次冷却剂每天有惰性气体泄漏到安全壳里。安全壳里放射性气载碘的来源则是根据安全壳的气载碘的归一化释放率(单位g/s)乘上一次冷却剂的浓度(单位Ci/g)并加上了泄漏到安全壳的那部分碘得出的。

2.2.5 辅助厂房、汽轮机厂房、乏燃料池的通风换气

2.3 放射性微粒

前面讨论了放射性惰性气体和气载碘的来源,而反应堆的放射性微粒则来自厂房通风系统,即安全壳厂房、辅助厂房、废气处理系统和乏燃料池。

表2.5中“-”表示没有观测到这种核素释放。假定其释放量小于总释放量的1.0% 2.4 氚

氚是天然放射性核素,也是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作用、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和中子活化反应都可能产生氚。核电厂产生的氚主要来自反应堆。反应堆产生氚有4个途径:(1)铀核三裂变。产额约为0.01%,大部分氚包容在燃料元件包壳中,只有小部分通过裂口或裂隙,或通过扩散进入一回路冷却剂中。锆合金包壳燃料元件氚的泄漏率只有其生成的0.01%-0.1%,而不锈钢包壳可达30%。(2)为控制反应堆活性,在一回路冷却剂中加入硼酸作为慢化剂,硼被中子活化形成氚。(3)为调节一回路冷却剂的PH值,在一回路冷却剂中加入锂经中子活化形成氚。(4)水中氘被中子活化形成氚。,

放射诊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 为使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诊疗突发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安全,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制度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范围内发生的一切与放射诊疗活动有关的事件,其中影像科与放疗科是重点监管对象。 第三条 本预案所提及的放射性突发事件是指,是指放射诊疗设备突发故障或突遭自然灾害、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或者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者公众受到意外的、非自愿的异常照射。 第四条 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坚持迅速报告;主动抢救;生命第一;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 医院成立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对医院依法处理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实施统一指挥、监督和管理。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 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业务副院长 组员:影像科主任、放疗科主任、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院办公室主任、总务科长、保卫科长 (二)职责: 1.定期对辐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

隐患,及时落实整改; 2.发生放射性突发事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应急处理程序 (一)放射性同位素泄漏引发的事故处理: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保卫科配合负责封锁现场;科室成员与总务后勤人员协调怕配合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医院人员、食物、水源和医院周围环境的污染; 2、发现人立即上报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并由医院领导小组立即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医疗救援措施,尽最大能力减轻放射性意外对人体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护人员的生命。 4、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专门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采取措施彻底清除放射源污染。污染现场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二)人体受超剂量射线照射引发的事故处理: 1、放射科一旦出现超剂量照射的情况,医院有关部门马上协同解决病人医学检查及治疗等问题,同时立即上报医院应急领导小组。 2、放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仪器,并进行检修。待问题查明后,经检修及鉴定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三)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处理: 1、一旦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情况,科室马上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同时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和保卫科报告,迅速报告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案件的调查、侦破工作,早日找回丢失、被盗的反射源,将事故危害缩小到最小范围。 2、事故后处理,医院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科室要认真分析思考,找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落实好整改意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废物处理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不包括远距离治疗用量级以上废弃密封放射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9133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用放射性废物 以下简称废物。系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3.2 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或处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活动和管理制度。 3.3 贮存室

供放射性废物在处理或处置前临时存放的房间。 4、废物管理一般防护要求 4.1 根据8703废物管理原则和9133,确定各类医用废物的处理或处置方法。废物分类标准参见9133。 4.2 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不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4.3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不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5 、液体废物的管理 5.1 放射性废液 5.1.1 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的核医学单位,必须有废水与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 放废水。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5.1.2 产生放射性核素废液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存放10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如废液含长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后作固体废物处理。 5.1.3 下列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 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丏每次排放后进行冲洗,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45.1.4 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 5浓度不超过1×10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度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 制度通用范本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 度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发现有放射性污染后,切勿慌张,要立即截断放射性污染来源,采取措施,勿使污染扩大(用红笔画圈,尽快缩小污染范围)。 2、立即报告负责人。 3、抢救人员防护好,拿抢救药箱到抢救现场。 4、带手套,手持镊子,用吸水纸或水棉由外往里将放射源液体吸去,在尽量将污染区擦干多遍,必要时用湿布洗污染(擦一遍即丢去,另用湿布擦洗),将污染物收集在容器内。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

放射废物处理预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不包括远距离治疗用GBq量级以上废弃密封放射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3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用放射性废物

以下简称废物。系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3.2 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或处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活动和管理制度。 3.3 贮存室 供放射性废物在处理或处置前临时存放的房间。 4、废物管理一般防护要求 4.1 根据GB8703废物管理原则和GB9133,确定各类医用废物的处理或处置方法。废物分类标准参见GB9133。4.2 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4.3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5 、液体废物的管理 5.1 放射性废液 5.1.1 使用放射性核素量比较大,产生污水比较多的核医学单位,必须有废水专用处理装置或分隔污水池轮流存放和排

放废水。污水池必须恰当选址,池底和池壁应坚固、耐酸碱腐蚀和无渗透性,应有防止泄漏措施。 5.1.2 产生放射性核素废液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存放10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如废液含长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后作固体废物处理。 5.1.3 下列低放废液可以直接排入流量大于10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每月排放总活度不超过10ALImin.,每一次排放活度不超过1ALImin,且每次排放后进行冲洗,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ALImin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1.4 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4Bq/L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浓度不超过1×105Bq/L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理。 5.1.5 放射性浓度小于或等于“公众导出食入浓度”DIC(公众)的废液作非放射性废液处理,可排入下水道系统。医学常用放射性核素DIC(公众)值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1.6 放射性废液中含有两种以上放射性核素时,相应的”公众导出食入浓度“DICmin(公众)值的计算见附录B(规范性附录)。 5.2 注射过或服用过放射性药物的病人的排泄物

放射科应急救援预案

放射科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 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 科室应急小组组长:放射科主任 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 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 放射科发生意外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 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放射科各项应急控制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责任制,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进行需要的影像学检查,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并详细、完整、准确初具诊断报告,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2、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 3、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6、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题目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最新进展姓名胡家刚 班级地质0901

摘要: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一大公害,放射性污染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有严重的威胁,所以特别为人们所关注。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不浅,但是核废物处置不好,又将对人类是一大危害。放射性废物如何处置为好,必须进行科学论证。 所以处理放射性废物的发展特别引起我们的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引入将更好的处理这些废物所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放射性废物,新方法,处理

1.放射性废物 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1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四类: 1.1.1核燃料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铀矿开采、冶炼和燃料元件加工等。 1.1.2反应堆运行过程:反应堆中生成的大量裂变产物,一般情况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壳内,当发生元件包壳破损事故时,会有少量裂变产物泄漏到冷却循环水中。 1.1.3核燃料后处理过程:大量裂变产物是核燃料后处理过程的主要废物。 1.1.4 其他来源核工业部门退役的核设施,核武器生产和试验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质的部门如医院、学校、科研单位、工厂等产生的各种废物。 1.2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2. 1 放射性废物radioactive waste 为审管的目的,放射性废物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2.2 放射性气载废物 radioactive gaseous waste 含有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气态废弃物。 1.2.3 放射性液体废物 radioactive liquid waste 含有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排放限值的液态废弃物。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5号

环境保护部令 部令第25号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管理办法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12月5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 2013年12月30日附件 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许可证申请 第三章许可证审批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管理。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取得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许可证(以下简称“贮存许

可证”)或者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许可证(以下简称“处置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和规模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活动。 同时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和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分别取得贮存许可证和处置许可证。 核设施营运单位利用与核设施配套建设的贮存设施,贮存本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不需要申请领取贮存许可证;贮存其他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贮存许可证。 第四条贮存许可证和处置许可证,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第五条持有贮存许可证或者处置许可证的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应当依法承担其所贮存或者处置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安全责任。 第六条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活动的人员,应当通过有关放射性废物管理、辐射防护或者环境监测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第二章许可证申请 第七条申请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活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法人资格; (二)有能保证贮存设施安全运行的组织机构,包括负责贮存设施运行、安全防护(含辐射监测)和质量保证等部门; (三)有三名以上放射性废物管理、辐射防护、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四)有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接收、贮存设施和场所。同时从事放射性废物处理活动的,还应当具有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处理设施; (五)有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放射性检测、辐射防护和环境监测设备; (六)建立记录档案制度,记录所贮存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数量、特征、贮存位置、清洁解控或者送交处置等相关信息; (七)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符合核安全监督管理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贮存操作规程、质量保证大纲、贮存设施运行监测计划、辐射监测计划、应急预案等。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核废物处理与处置期末复习 第一章放射性废物内容与原则 1.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2.放射性废物治理的基本方法:分散稀释(废气排放、废液排放)、浓集隔离(沉淀、过滤、吸附、蒸发、固化、埋藏)。 3.放射性废物管理体系图: 4.放射性废物管理模式: 5.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后代、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纳入国家法律框架、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兼顾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各阶段间的相依性、保证废物管理设施安全。 6.实践:为了某种有益目的,增加照射的人类活动。 7.干预:减少业已存在的照射的人类活动。 8.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和核设施的退役,涉及职业照射、公众照射、潜在照射、应急照射和持续照射。 9.《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实践的正当性、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个人剂量与限值、干预的正当性和干预措施最优化。 10.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的特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完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真空)、电磁场等物理变放射性化,

或参加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结果都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固有的衰变规律。 不能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消除。 只能通过自身衰变或核反应嬗变降低。 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方法: 按废物的物理化学形态:气载废物、液体废物、固体废物。 按放射性水平:低放废物、中放废物、高放废物。 按废物来源:核燃料循环废物、核技术利用废物、退役废物、铀(钍)伴生矿脉废物。 按半衰期:长寿命废物、短寿命废物。 按辐射类型:β/γ放射性废物、α废物。 按处置方式:免管废物、可清洁解控废物、近地表处置废物、地质处置废物。 按毒性:低毒组废物、中毒组废物、高毒组废物、极毒组废物。按释热性:高发热废物、低发热废物、微低热废物。 2.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害程度分类:由Ⅰ到Ⅴ五类: 极度危险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辐射装置。 高度危险源:工业β照相源。 危险源:固定工业测量源。 低危险源:骨密度仪、静电消除器源。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与处理 在核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固体、液体、气载三种放射性废物,他们的收集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首先射性废物管理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注意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②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收集和处理;③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即废物的最小量化。核医学实践的良好计划,包括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射线的种类、活度等选择,考虑操作的数量和制备的材料、污染的风险性等良好工作程序,都将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在放射性废物产生的地方,应当备有各种收集容器,分别分类存放,容器必须适合目的(体积、屏蔽、防渗漏)要求。并在标明核素名称、物理性状、活度和外照射剂量率。由于核医学实践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多数小于一周,因此可以把放射性废物收集起来后放在特定的容器里衰变,直至达到规定的豁免水平。不同性质的放射性废物贮存和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固体放射性废物收集与处理首先应按废物分类标准和废物的可燃与不可燃、有无病原体和毒性分开收集废物于具有外防护层和电离辐射标志的污物桶内,其内应放置专用塑料袋直接收纳废物,放置地点应避开工作人员作业和经常走动的地方。注意装满后的废物袋及时转送特殊贮存室,其建造结构应符合放射卫生防护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风条件或安装通风设备,出入处设电离辐射标志;废物袋或废物包、废物桶及其他存放废物的容器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比活度范围和存放日期的说明;内装注射器及碎破璃等物品的废物袋应附加外套。最后处理废物,一般根据规定,比活度小于或等于7.4×104Bq/kg(2μCi)的医用废物或经过存放衰变,比活度降低到7.4×104Bq/kg以下可作为非放射性废物处理。注意:1、GBq量级以下且失去使用价值的废弃密封放射源必须在具备足够外照射屏蔽能力的设施里存放和待处理。2、可燃固体废物必须在具备焚烧放射性废物条件的焚化炉内进行;同时污染有病原体的固体废物,必须先消毒、灭菌,然后按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对于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动物尸体,应防腐、干化、灰化,

浅淡AP1000放射性废物处理

浅淡AP1000放射性废物处理 Brief Discussion on Radwaste Disposal of APl000 Nuclear Power Plants 杨洋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浙江三门317112) 摘要:APl000核电厂的放射性废物处理,采用核岛废物处理系统与厂址废物处理设施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并运用多项国外先进成熟工艺,不仅简化了系统、设备,也降低了核电厂的投资、运行及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工作人员职业照射,减少了厂外放射性释放,保障了环境和公众安全,也保障了电厂安全、经济、可靠、高效运行。 关键词:反应堆冷却剂流出液;化容下泄;硼回收系统;厂址废物处理设施 Abstract:The radwaste treatment of APl000 NPP adopts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between nuclear island waste treatment system and Site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and applies many foreign advanced processes,which not only simplifies systems and equipments,but also reduces nuclear power plant investment,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sts,and more importantly, lowers occupational personnel exposures and reduces offsite radioactive releases,and ensur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safety and safe,economic,reliable and hi efficient of eration of the plant. Key words:Reactor Coolant Effluent,CVS Letdown,Boron Recycle System,Site Radwaste Treatment Facility 在各种运行工况下核电厂均会产生放射性废物,按自然形态主要可划分为液体废物、气体废物和固体废物。APl000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基于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单台机组核岛废物处理系统与多台机组公用的厂址废物处理设施(SRTF)相结合的模式分类收集、分类处理、集中储存、分批处置各类放射性废物。其中,电厂正常运行及预期瞬态产生的放射性废液由放射性废水疏排系统(WRS)和核岛废液系缴(WLS)收集、处理,含氢放射性废气由气体废物系统(WGS)收集、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案[1]

放射性废物处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实践中医用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不包括远距离治疗用GBq量级以上废弃密封放射源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9133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医用放射性废物 以下简称废物。系指在应用放射性核素的医学实践中产生的放射性比活度或放射性浓度超过国家规定值的液体、固体和气载废物。 3.2 废物管理

在废物处理或处置中所涉及的技术活动和管理制度。 3.3 贮存室 供放射性废物在处理或处置前临时存放的房间。 4、废物管理一般防护要求 4.1 根据GB8703废物管理原则和GB9133,确定各类医用废物的处理或处置方法。废物分类标准参见GB9133。 4.2 必须区分临床医用放射性废物与医学研究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4.3 必须区分放射性废物与非放射性废物,不可混同处理。应力求控制和减少放射性废物产生量。 5 、液体废物的管理 5.1 放射性废气、物 使用放射性核素量,产生废弃物O3和NO X通风排放,排入大气,臭氧50分钟后自动分解为氧气。 6 固体废物的管理 6.1 废物收集 6.1.1剩余粒子源由提供粒子源公司回收处置;其他固废作普通医疗废物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三废”设施治理工程进展 张存平,杜洪铭 我院已落实的“三废”设施治理专项工程共有6个项目,它们分别是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 2006年,工程部按计划完成了主要项目的计划节点。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设备安装和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监理、建安和设备招投标,8月份,199子项基槽开挖,正式揭开了本项目施工建设,年底相继完成了160子项地下放射性管道拆除、放射性污染土清除处理、199子项土建安装、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放射性排风中心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理、建安招投标工作,烟囱基础、室外地下管沟施工,部分非标净化装置及标准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了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中放废液输运系统和低放废液管网系统更新改造3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并上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其中,163号放射性废液暂存库的初步设计已于12月批复。 6个项目总投资为18 895.8万元,2006年总支出费用为2 502.4万元,总资金完成率为33.5%。各项目资金支出基本与各项目完成工作量相匹配。 2006年,在院、所领导下,工程部全体人员与各相关单位,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国防科工委考核目标:含氚废水空气载带排放站完成交工验收;放射性固体废物回取与整备处理示范设施于年底完成了4项考核指标(199子项土建、安装顺利完成,160子项±0.00以下土建施工及预埋件安装,完成到位资金60%)。 反向气相色谱法对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的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张振涛,甘学英,苑文仪,施和平,王雷 高放玻璃固化体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核心屏障,它们在地下水浸泡下的蚀变行为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研究重点之一,因此,表征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参数十分重要。目前,表征固体表面特征的技术主要是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量技术,这些电镜技术能够直观地给出固体表面的形貌、测量固体表面的晶体尺寸。但电镜测量技术局限性大,它们只能测量固体表面的物理参数,不能给出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比表面积和分子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表面测量技术,以对固体表面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系统测量,从而对固体表面性做系统评估。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12号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第1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放射性核素浓度或者比活度大于国家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再使用的废弃物。 第三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处理,是指为了能够安全和经济地运输、贮存、处置放射性废物,通过净化、浓缩、固化、压缩和包装等手段,改变放射性废物的属性、形态和体积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贮存,是指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临时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进行保管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处置,是指将废旧放射源和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最终放置于专门建造的设施内并不再回取的活动。 第四条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减量化、无害化和妥善处置、永久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放射性废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放射性废物的有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国家对放射性废物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放射性废物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性废物分为高水平放射性废物、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和低水平放射性废物。 第七条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贮存和处置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标准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八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核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全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国家鼓励、支持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利用,推广先进的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技术。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经调查情况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贮存 第十条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将其产生的不能回收利用并不能返回原生产单位或者出口方的废旧放射源(以下简称废旧放射源),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单位集中贮存,或者直接送交取得相应许可证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核设施营运单位应当对其产生的除废旧放射源以外的放射性固体废 物和不能经净化排放的放射性废液进行处理,使其转变为稳定的、标准化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9271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 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污染的紧急处 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发现有放射性污染后,切勿慌张,要立即截断放射性污染来源,采取措施,勿使污染扩大(用红笔画圈,尽快缩小污染范围)。 2、立即报告负责人。 3、抢救人员防护好,拿抢救药箱到抢救现场。 4、带手套,手持镊子,用吸水纸或水棉由外往里将放射源液体吸去,在尽量将污染区擦干多遍,必要时用湿布洗污染(擦一遍即丢去,另用湿布擦洗),将污染物收集在容器内。 5、全部过程中进行剂量和表面污染监测,尽量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 1、科室每月对各机器进行一次大检查~并会按照规定请有关部门对机器进行监测, 2、要求工作人员每日开始工作前均要对机器进行常规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 3、操作机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加大宣传力度~使全院有关医务人员认识到辐射防护的重要性~高度警惕并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 5、定期对辐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防护检测和检查。 6、按时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有关工作人员防护法规及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二、事件报告制度 1、放射科一旦出现超剂量照射发生放射事故的情况~应立即将病人情况及具体照射量必须于1小时内报告医务科。且放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有关仪器~并进行检修。 2、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的放射事故由保卫科向公安机关报告~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还应当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人体受到超剂量照射的放射事故由医务科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报告或者阻挠、干扰有关科室执行职责的~对有关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发现或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报告科室负责人。 4、由科室负责人上报医务科~医务科上报上级部门。程序可参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1

规定~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超剂量照射的~还应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应急控制措施 1、在射线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2、一旦有应急事件发生~工作人员应首先关闭射线源~保证患者立即脱离有害射线~并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同时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3、工作人员应按照上级要求佩戴剂量监测计。如有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按照应急处理机构的人员和措施进行。四、应急组织及职责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吴文海 副组长:王叶颖李执正 成员: 王倩楠郭香徐娟张珊孙先富程铖 主要职责: (1)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人员~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2)对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指挥放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 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情况, (4)负责恢复本单位正常秩序。稳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2

医院放射科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古浪县绿洲医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为使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一)本单位成立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xxx(副院长,联系电话:xxx) 副组长:xxx(放射科主任,联系电话:xxxx) 成员:xxx(联系电话: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联系电话:xxx)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院办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辐射安全与防护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并在1小时内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内容包括:突发辐射事件类型,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类型、大小、污染方式及污染范围,人员受辐射照射的初步情况。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并将最终总结报告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附:应急联系方式 生态环境部门:12369 卫生部门:12320 公安部门:12389 组长:xxx 联系方式:xxx 副组长:xxx 联系方式:xxx 成员:xxx联系方式:xxx Xxxx医院 Xxx年x月x'x日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西南科技大学-考试重点

放废考点 1.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为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 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2.放射性废物的治理办法:分散稀释;浓集隔离 3.放射性废物管理是包括废物的产生、预处理、处理、整备、运输、贮存和处置在内的所有的行政和技术活动。 4.放射性废物管理以“安全”为目的,“处置”为核心。 5.废物最小化应作为放射性废物管理必须遵守的宗旨和努力目标 6.放射性废物管理的辐射防护与安全:实践的正当性、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个人剂量与危险限值、干预的正当性 和干预措施的最优化 7.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方法:按废物的物理、化学形态分类(气载、液体、固体废物);按放射性水平分类(低.中.高 废物);按毒性分类(低毒组废物:天然铀、H;中毒组废物:137Cs、14C;131I;高毒组废物:90Sr、60Co;极毒组废物:210Po、226Ra、239Pu);按释热性分类(高、低、微发热废物)。 8.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的危害程度分为I类源极度危险源(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辐射装 置)II 高度危险源(工业γ照相源)III危险源(固定工业测量仪源:料液测量、挖泥测量)IV低危险源(骨密度仪、经典消除器源)V 极低危险源(植入人体源、医疗诊断用99mTc、治疗用131I) 9.低中放废物:对公众成员年剂量高于0.01mSv,释热率低于2kW/m3 10.高放废物:释热率高于2kW/m3,且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高于短寿命低中放废物的限值 11.α废物:单个货包中长寿命α辐射放射性核素的Am>4*106Bq/kg,平均每个货包的Am>4*105免管废物:对 公众成员年剂量低于0.01mSv,对公众的年集体年剂量不超过1人·Sv的含极少放射性核素的废物 12.排除:是指有些辐射是不必受控制的,如人体内的40K,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排除在审管 控制之外 13.豁免:是指将确认符合规定的豁免准则或豁免水平的辐射实践活动和(或)其一个涉及的辐射源,经审管部门同 意后免予遵循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标准及规章 14.豁免准则:对公众成员有效剂量低于10μSv/a;所引起的年集体有效剂量不超过1人·Sv 15.解控(解除审管控制):是指经过去污、清污、熔炼等措施,低于或达到审管机构所规定的活度浓度限值之后, 从核审管控制中解脱出来 16.极低放废物:是放射性水平比豁免(免管)水平略高的低放废物,其放射性污染水平虽然超过审管机构规定的清 洁解控水平,但因为放射性水平很低,不需要用低放废物那种标准去处置,可以放宽要求,采用简易包装和简易填埋,可以处置在浅土地填埋场中,覆土压实之后,监控比较短的时间(一般是30年),场址就可以开放使用。 17.从数量来说,放射性废物主要产生于铀采冶场址;从放射性活度来说,主要集中在乏燃料后处理厂。在核燃料 循环中,99%以上反射性物质包容在乏燃料元件的包壳中,如果乏燃料进行后处理的话,95%以上的放射性核素计入后处理所产生的高放废液中。

(完整word版)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什么是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污染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答: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露的电磁能量流传播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而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电磁场源,人工电磁场源二类 自然电磁场源分为大气与空气污染源自然界的火花放电、雷电、台风、寒冷雪飘、火山喷烟太阳电磁场源太阳的黑点活动与黑体放射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

人工电磁场源分为核爆炸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和核动力对环境的污染、核事故对环境的污染 其他辐射污染来源 放电所致场源电晕放电,电力线(送配电线)高电压、大电流而引起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大地漏泄电流所造成辉光放电,放电管白炽灯、高压水银灯及其他放电管、弧光放电,开关、电气铁道、放电管点火系统、发电机、整流装置…… 火花放电,电气设备、发动机、冷藏车、汽车整流器、发电机、放电管、点火系统…… 工频感应场源,大功率输电线、电气设备、电气铁道、无线电发射机、雷达……高电压、大电流的电力线场、电气设备、广播、电视与通风设备的振荡与发射系统射频辐射场源,高频加热设备、热合机、微波干燥机……工业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理疗机、治疗机医学用射频利用设备的工作电路与振荡系统……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电磁灶、电热毯……功率源为主………移动通信设备,手机、对讲机天线为主……建筑物反射,高层楼群以及大的金属构件墙壁、钢筋、吊车…… 3.电磁波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天然辐射源的正常照射,由于技术发展是天然辐射源的照射增加,消费品的辐射,核工业造成的辐射,核爆炸沉降物对人群造成的辐射,医疗照射。 4.电磁辐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评价电磁辐射环境的指标 (1)关键居民组所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当量 方法:在广大群体中选择从某一给定的实践中受到的照射剂量高于群体中其他成员组成特征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