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方言土语搜集整理(一)

东北方言土语搜集整理(一)

东北方言土语搜集整理(一)

东北位于山海关以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部地区。

东北的汉族人口,大部分是从中原各省迁来的,尤以山东、河北为多。这些汉族人口的移入,大大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使东北当地的各少数民族,逐步放弃了自己的语言而改说汉话,但这些民族语言中的一部分词汇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词汇是东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活化石,是东北各民族融合的见证。

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点:

1、口语中的音译词:东北地区居住着汉族、满族、蒙族、回族、赫哲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等多民族。这些民族间经过几百年的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东北地区独具的风土人情,并保留下了无数反映少数民族风俗文化的词语,汉语在吸收这些民族语言的时候又按音近义通的原则,对它们加以改造,再给它们穿上汉字这件外衣,这样,它们就名正言顺地在汉语中安家落户了。如:满语“哈喇”——肉和油变质;满语“喇忽”——遇事疏忽,吉林为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

意为“沿”,“乌拉”意为“江”,因在松花江畔而得名;卡伦——边防哨卡,锡伯语。

2、正字误读: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为方言。如“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干哈”是“干啥”的误读;“近们”是“舅妈”的误读;等等。

3、一字多义:一字多义也是东北方言的一种形成方式。如“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则有“非常、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是“非常好”的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近于“混蛋”的意思,但是在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有不同,如“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儿的意思。

4、不分平舌卷舌:语音上不分平舌卷舌是东北方言的一大显著特点。如:1、重复读成(congfu),船读成(cuan),公司读成(gongshi)等。2、在元音“a”开头的词组前加“n”是东北方言的另一大特点,安排(nanpai)、恩爱(nennai)、奥妙(naomiao)等等。3、在东北方言中,一些发阳平音的字往往读成上声,如“国、福、职、蠕”等。

4、把“ue”音变为“iao”音也十分常见,如乐(yue)变为(yao),学(xue)变为(xiao)等。这些使得东北方言更加风趣诙谐,读起来虽有些“土气”却十分亲切。

5、吸收外语:东北方言中不仅融入了众多少数民族的词汇,还融入了俄语词汇。如把下小上大的水桶叫“喂大罗”,把面包叫“咧巴”等。

6、叠词结构:常用叠词表示程度是东北方言的一大特点。如“杠杠的”、“嗷嗷的”、“呼呼地”(形容迅疾)、“咔咔地”(形容灵敏)等等。这些副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动作或状态的程度之深,同时又体现出东北人直爽奔放的内心世界。

7、贴近生活:在词语运用上,东北方言更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如:人们把没精打采的人说成“瘪茄子了”,这是由茄子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状所引申的。再如:“香饽饽”原指一种好吃的面食,却常被用来形容人气高的人或事物。等等。

8、发展和影响:东北方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根基,也是一种情结,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通过东北方言作品,相声小品、二人转、东北方言电视剧等突破地域局限,逐步走向全国,说明东北方言有很强的感染力。“忽悠”、“咋整”在全国都是“杠杠的”。但随着岁月的更迁,社会的发展,人们交际的广泛,普通话的普及,现在有很多东北方言土语已经不使用了。

9、发挥独特魅力:东北方言以它独特、诙

谐的语言特征强力感染着丰富多彩、多元化的中华文化。我们祈愿东北方言和文化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添砖加瓦,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让民族语言、文化之魂发扬光大!

10、搜集整理:本次搜集整理总计1,567条,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每个字母组别分1——6个档别,亦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Aa:2(3);3(2);4(1)计:6条。2;(3)

唉咕——哀求。

挨听(四声),挨削,挨雷——挨打。

懊糟——愁闷。

3:(2)

挨板儿、挨排儿——按顺序排列。

爱小儿——占小便宜。

4:(1)

嗷啦巴糟——特别苦闷,非常不痛快的意思。

Bb:1(4);2(33);3(35);4(37);5(4);6(3)计:116条。

1:(4)

败、白——别。如:1、这几天你工作忙就败回来了;2、你白那么整啊!

膀(pang一声)——浮肿。

背——晦气、点不好。

彪——性情鲁莽。

2:(33)

扒拉: 用手或工具搅动物体。

扒瞎——撒谎、说谎话。

疤楞——伤疤。

拔路——起钉子用的工具,柄较长,一端弯曲,头似羊角叉。吧苦——很苦。

掰扯——说话、讲道理、辩论。

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

白话——能说(贬意)。说的话和办的事与本人的身份不相称。

白薯——没本领的人。

包坍——疾病。

板正——整齐。

包屈——委屈。

抱窝——老母鸡孵小鸡。

蹦子——二人转。

背头——男子向后梳理的头型。

被火——被褥。

被套——被中棉絮。

被头——被子盖在人上身的一端。

逼车——或逼逼车车,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

逼嗤——说废话。

鼻嚼(轻声)——牛鼻子上戴的铁环。

憋屈-——得不到公平而心里不痛快。如自己能力高而没被提干,憋屈;自己贡献不小而没房子,憋屈;自己资格老而下岗,更憋屈等。

别脚——交通不便。

别介——不要那样。如:别介,瞧你那眼瞪的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别楞——指叫人感觉不自在。

别扭——不顺心。

别嘴——绕嘴、拗口。

瘪子、瘪乎、瘪火——秕谷,不饱满的子实。

宾服——佩服。

饽饽——糕点、面食。

醭(bu)面——做面食时撒在面食外面的干面粉。

不赖:——不错,不坏。如:老胡头说起来人也不赖,大伙都爱和他逗个笑话。

不善——不寻常,不一般。

3:(35)

八辈子、八百辈子——很早以前,时间极长。

八碟八、八八席——旧时谁家喜事,办八碟八碗的酒席。八锔子——用铁制成的扁平有钩的两脚钉,能把两块木制品钉住而连在一起。

八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拔尖儿——居首位;争强好胜。

把家虎——过日子仔细简朴。

把头儿——一端,他家住在这趟房把头儿。

叭叭的——说话侃快、脆生;话痨,别人插不上嘴。

笆篱子——监狱。如: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笆篱子。

白花旗——一种棉线白布。

白士布——一种白布,比白花旗布线细光华而白。

白眼狼——忘记别人好处的人。如:那小子是个白眼狼,你可不能理他。

板障子——用木板筑成的栅栏。

半拉架——技术不熟练。

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干活顶成年人一半的劳动量。半命人——旧时指寡妇。

半语子——语言功能有障碍,说话不清的人。

帮黑儿——快黑天了。

棒子手、劫道的、劫杠子、打劫的——旧时指拦路抢劫的强盗。

包源儿——全部,全包了。

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奔儿喽——额头。

本命年、本历年、本份年、本义年——与自己生肖相同的年份。

鼻涕嘎——鼻屎。

边拉去——滚蛋,旁边去。

摽劲儿——较量。

冰流子——檐上滴水结成的冰柱。

兵油子、兵混子——旧时指服役时间很长的老兵,贬称。病秧子、病包子——总爱生病或久病不愈的人。

玻璃花——角膜白斑,如:这匹马是玻璃花眼睛。

不开面儿——不讲面子,不给面子。

不靠谱儿、不靠盘儿——不符合实际。

不捋户——不在意。

不着调——做事不认真,不务正业。

布扯子——布衫子。

4:(37)

疤瘌结子——物体表面类似伤疤的痕迹。

拔犟眼子——脾气执拗,认死理,较真儿,说极端的话。拜年嗑儿——说恭维人的话。

白几豆儿——豆角名。

白乐呵儿——鸡名,体白色。

板板正正——物品放置的规整。

半大小子——十五六岁的男孩子。

半截腰儿、伴当腰儿、半截落儿——当中、半途。

半拉嗑叽——做事没头没尾或东西不完整的意思。

帮虎吃食、帮狗吃食——帮强势的人干坏事或说话偏向其人。

苞米棒子、苞米棒儿——玉米果实。

苞米花儿——用玉米爆出的米花儿。

苞米面儿——玉米面。

苞米脐子——玉米粒发芽部分,白色。

苞米瓤子、苞米骨子——玉米棒儿脱粒后剩余部分。

苞米须子、苞米缨子、苞米胡子——玉米须缨,玉米雌蕊。刨(bao)花秃儿——斑秃儿。

暴土杨长——大风扬尘,如:前两天大风刮的我家前面暴土扬长的,都出不了门儿了。

北边儿旯——北边。

背包罗散——拿的东西多,还不规整。

锛儿娄头、锛儿娄——凸起的前额。

笨笨拉拉——笨手笨脚,“拉拉”满语“末尾”的意思。

鼻儿古了——死了。贬义。

鼻涕拉瞎——多指小孩子不干净的样子,如:你还记得你小

时侯鼻涕拉瞎的样子,成天跟在我后面要糖吃。

避猫鼠儿——特别畏惧某人,犹如鼠畏猫,故名。

憋啦巴屈——沮丧、不愉快或指所处空间太小的意思。

瘪茄子了——形容人没精打采的样子。

拨拉槌子、拨楞槌儿——打麻线时用的纺鎚。

玻璃棒子——玻璃瓶,盛油酒用。

玻凌盖儿——膝盖。

不打锛儿——说话很流畅。如:用什么买什么,要说花钱那真是连''锛儿''都不打。

不断溜儿——连续不断。

不几个儿——很少。

不开面儿——不讲情面。

不捋会儿——不经意。

不是物儿——对某人的不认可。

不远辖儿——指不太远。

5:(4)

八字没一撇——指事情尚无头绪。

班儿对班儿——指年岁和其它方面都相仿的人。如:这俩人班儿对班儿,从小在一起玩儿。

不得烟儿抽——不受赏识,不被重用。

不是善茬子——指不好惹,不可欺负的人。

6:(3)

八杆子拨拉不着——互不相干毫无联系,如: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八竿子拨拉不着的事。

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恼怒生气的样子。

不显山不露水——悄悄地,不显摆。

Cc:1(6);2(31);3(30);4(27);5(5)6(2)计:101条。

1:(6)

扯——认为对方信口开河而表达疑问。

撤、彻——打耳光。

趁——富裕。

冲(四声)——蛮横,厉害。

创——撞字的误读。

存——摔伤或扭伤,手存了。

2:(31)

才刚——刚才。

菜板、菜墩——切菜用的木材横截段。

藏猫——捉迷藏,猫,满语“树丛”的意思。

场院——特指打场的地方。

操蛋——差劲。

草眯——躲起来了,指人缩头乌龟的意思。

插伙——合作。

插皮——出错

掺和(huo)——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块。敞亮——形容一个人不藏心眼儿,大方直爽。朝量(轻音、朝乎——尝试。

抻头——做事不着急,遇事不慌。

吃咂——吃奶。

抽巴——褶皱。

抽匣——抽屉。

出菜——出力。

出血——付出代价,花钱。

畜力——牲畜。

川稀——腹泻。

戳(三声)咕——挑唆。

戳子、戳儿——图章、名章。

瓷实——关系好,也指物品质量好。

刺棱——动作迅速的声音。

刺挠、戏痒——身上痒。

呲哒——训斥、喝斥。

呲拉——谷物或物品被阳光晒干或风吹干。刺溜——脚底下滑动的声音。

跐溜——脚下滑动,登跐溜了(脚没踏稳)。氽(cuan)稀——拉肚。

寸劲——巧劲。

撮子——撮土或粮食等物的工具。

3:(30)

菜耙子——特别能吃菜的人。

菜码儿——菜肴盛在盘中的数量,菜码儿大小。

藏猫儿——捉迷藏,小孩玩的一种游戏。

槽子糕——蛋糕的一种。

草窠儿——草丛。

蹭饭儿——借因由白吃饭。

插兜儿——斜嵌入衣内的衣袋,因便于插手,故名。长巴脸、长瓜脸——呈长形的脸。

唱唱的——旧时卖唱的人。

扯大彪——漫无边际的和别人吹嘘。

扯大拦——闲扯。

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抽冷子——趁人不备,突然做某件事。

臭姑姑、鵮叨木——布谷鸟。

臭手儿——技艺倔劣的人。

臭子儿、臭子子——失效的子弹。

出门子、出阁——姑娘出嫁。

锄板儿——

穿小鞋——故意给人出难题,使人难看。

船钉子——属鲤形目,鲤科,鮈亚科,蛇鮈属。俗称船钉子,白杨鱼,打船钉。

创门子——走亲戚邻居。串门的误读。

吹着唠——说大话。

槌棒石、槌巴石、槌衣板——洗衣服时槌衣用的石板或木板。春脖子——从立春到谷雨这段时间,立春在春节前后决定春脖子长短,如:今年春脖子长(春节前立春);今年春脖子短(春节后立春)。二月清明麦在前,三月清明麦在后。

呲目乎——眼屎.

刺儿菜——蓟,菊科,多年生草本。

刺了毛、跐了毛——翘尾巴,骄傲。

刺棱腿——长而外分的腿,如:大长脖子刺棱腿,不受穷也是短命鬼。

窜辕子——马牛从车辕子里跑了出去。

撮把子——矮个子。

4:(27)

菜吧接子——爱接话的人。

插千儿的——旧时指给土匪通风报信的人,告知谁家有钱。馋嘴巴子——馋嘴的人。

长毛打撒——头发长不梳理。

唱蹦子的——旧时指唱二人转的人。

潮得乎的——潮湿。

吵吵把火——大声喧哗。

车轱辘话——重复、絮叨的话。

车轱辘菜、车前草——车前子,种子可入药。

扯老婆舌——嘴碎,传瞎话。

撤嘴巴子——打耳光。

吃独食儿——自私,好东西自己独吞。

吃猫食儿——比喻饭量很小。

吃小锅儿、吃小灶儿——给少数特权人单独做饭菜,高于大多数人的饭菜。

赤红面子——肤色发红的脸。

抽筋扒骨——形容很不想做某种事。

臭棋篓子——棋艺倔劣的人。

出床子的——把商品摆在摊床里出售的商贩。

出息个暴——很有出息;出息过火,贬义。

杵胡子了——碰壁了,傻眼了,遇到难题了。

杵倔横丧——说话态度不好。

欻chua尖卖快——爱出风头,不让人。

吹灯拔蜡——事情到此结束。

戳尿窝窝——背后出坏主意。

呲嘴撩牙——形容人长的丑。

刺毛撅腚——骄傲,耍脾气。

凑乎事儿——将就,差不多。

5:(5)

差老成色了——相差得太多了。

长脖子老等——苍鹭。

扯哩哏儿棱——瞎扯。

吃不住劲儿——承受不住了。

吹胡子瞪眼——形容耍威风。

6:(2)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告诫人们不可贪图一时便宜。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性子慢,耽误事。

Dd:2(36);3(32)4(38);5(8);6(3)计:117条2:(36)

达扫、达撒——吃,都吃了。

鞑子、老鞑子——旧时称蒙古人。

打怵——恐惧害怕。

打间——中途休息吃饭。

打赖——不算数。

打狼——落后,最后一名。

打耙——定下来的事又推翻了。

打捂——车陷在泥里、打滑、开不走。

打腰——很吃香,吃得开,有钱有势阔气。

大发(轻声)——超过了适当的限度。

大嗑——向日葵。

大拿——业界权威人士。

大神——巫师,对二神而言,二神,大神的助手。带劲——美,好看。

当腰——中间。

挡害——障碍。

捣扯(轻声)——收拾,整理。

捯饬——修饰。

捯登——搬来搬去。

倒粪——重复讲述。

道儿——主意。

地道(轻声)——仗义。

得劲——舒服。

得瑟——不务正业或臭美。

得(二声)意——喜欢。

抵喽——拎。

地瓜——红薯。

颠了——跑了。

甸子——野外草地。

丁架——总是。

丁壳——优秀。

盯把——总是,总。例:她盯把看我,闹我一大红脸。

冻子、皮冻儿——用猪肉皮制成的凉食品。

逗是,撩扯——挑逗。

嘟噜——成串的东西;阴沉着脸。

兑(三声)咕、碓(三声)故——顶撞,触动。

3:(32)

打八刀——闹离婚。

打把势——睡觉不老实,总翻身。

打奔儿——停顿,卡壳。

打连(一声)连——经常在一起打交道。

打头的——旧时指长工中领着干活的人,今特指集体所有制时期在前面领着干活的人。

打小儿——从小。

蹲坑儿——秘密待在一个地方监视某人活动。

大饼子——玉米面饼。

大碴子——玉米破碎加工后,粒较大的称为大碴子。

大估景、八打儿、大荒儿——大致的事情。

大黄米——黏糜子脱壳后的米,粒较大,故名。

大晃杆——比喻身材瘦而高大的人,如:你再长都成大晃杆了。

大嗑儿、毛嗑儿、瓜子儿——葵花籽。

大拉石——较粗的磨刀石。

大钱儿——旧时铜钱的统称。

大夏天——盛夏。

大雪瓮——深雪,大堆积雪。

大约母——大概。

当院子、当院儿——院中。

刀枪刺——指甲根儿须状刺儿,逆碰有痛感。

点儿高(背)——运气好(坏)。

点葫芦——点种用的工具。

对撇子——合得来,对劲儿。

吊兜儿——中山装上衣缝在外面的两个兜儿。

吊脸子——耍脾气,不给别人好脸色。

掉链子——事情没做好出丑了。

顶根儿——顶针。

兜齿儿——闭嘴时上唇包下唇为天包地,下唇包上唇为地包天。

豆儿猪——体内有囊虫卵的猪。

堵头儿——尽头,这个胡同堵头儿就是他家。

肚囊子——指兽类腹部。

蹲坑儿——秘密待在一个地方监视某人活动。

4:(38)

耷拉孙子、耷拉孙儿——玄孙。

搭把手儿——协助一下。

答对答对——应付。

打马虎眼——掩盖真相。

打碗花儿、喇叭花儿——牵牛花。

打下手儿——给别人当助手。

大彪月亮——明月,一般指旧历十三到十七的月亮。

大粗脖儿——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大乎乎——毫不在意,随随便便。

大腚墩儿——跌坐在地上。

大肚子汉——指饭量特别大的人。

大芦花儿——鸡名,羽毛棕色斑点相间,故名。

大马蹄针——做鞋,钉大锅盖用的大针。

大面儿上——交往时反映在表面上的,他俩大面儿上还过得去。

大前趴子——俯面跌倒。

大事小情——大大小小的事情,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帮忙。

大眼儿灯——久病或重病的人眼睛显得特别大,故名。

大眼贼儿——黄鼠,眼大,故名。

大仰八叉——仰面摔倒。

刀笔邪神——旧时指讼师。

刀条子脸——细长削瘦的脸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