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素异形现象

同素异形现象

同素异形现象

铁的同素异形体--δ相

铁的同素异形体--δ相

由于面心比体心排列紧密,所以由前者转化为后者时,体积要膨胀.纯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结构,称为α-Fe。将纯铁加热,当温度到达912℃时,由α-Fe 转变为γ-Fe,γ-Fe是面心立方结构。继续升高温度,到达1390℃时,γ-Fe转变为δ-Fe,它的结构与α-Fe一样,是体心立方结构。纯铁随着温度增加,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δ相:高温铁素体,由液态铁冷却到1538摄氏度发生结晶,液态铁转变为δ-Fe,C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0.17%。 δ铁素体作为高温铁素体,在常温下相对少见,但在一些不锈钢中,仍然由δ铁素体保留到常温下。但由于δ铁素体较脆,在加工中易引发裂纹,并且容易引发点腐蚀,所以一般都是作为有害相加以控制的。 所谓调质钢,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3-0.6%的中碳钢。一般用这类钢制作的零件要求具有很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人们往往使用调制处理来达到这个

目的,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一类钢称作调质钢。。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 淬火成马氏体后在500~650℃之间温度范围内回火的调质处理用钢。 经调质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及韧性有良好的配合。 调质钢的成分是含碳0.25%~0.5%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调质处理后的金相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应用最广的调质钢有铬系调质钢(如40Cr、40CrSi)、铬锰系调质钢(如40CrMn)、铬镍系调质钢(如40CrNiMo、37CrNi3A)、含硼调质钢等。 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 The teaching design of nine questions about h eteromorphic words (some experts and schol ars answer questions)

异形词九问(部分专家学者答疑)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 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很长时间以来,像“订婚”还是“定婚”、“月食”还是“月蚀”,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 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使新闻出版和文字处理产生诸多不便,让编辑、校检人员伤透脑筋,有时甚至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笔墨官司。现在,随着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见今日 第七版)的公布,这些五花八门的异形词有了规范,人们咬文嚼 字也有了根据。 规范意味着标准化和删繁就简,同时也意味着一定的约束, 何况这一规范是要引导人们改变书写中的一些原有的习惯。连日来,社会各界对规范异形词反响强烈、议论风生。在讨论中,人 们对整理表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有的人认为异形词从此可以通用,更多的人认为有些异形词破折号后面的词形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 用了,何必再去规范。为更好地理解和推行异形词整理表,消除 人们的疑虑,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异形词整理方面的专家、学者 和教育部的有关领导,请他们就以下9个问题为广大读者解惑释疑: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Ne 、C、 He 、Kr…… 双原子分子:H2 、O2、HCl、No…… 多原子分子:H2O、P4 、C6H12O6……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的说,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Ca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3)各元素在地壳中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是:O、Si、Al、

Fe、Ga。 5. 同位素 同位素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H)有三种同位素:11H、 21H、31H(氕、氘、氚)。 6. 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他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他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7. 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以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CH3COO-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应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 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为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基(羟基):电中性,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根(氢氧根):带负电,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9.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宏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2)实质:(微观)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时所呈现的性质。 (3)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同素异形体教案

新课标(苏教版)化学2 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素异形现象(1课时) 漳州二中化学组黄凌燕 【教学设计思路概述】 本课与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晶体共同构成一单元,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为《化学2》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知识、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及《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打好基础。教材以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帮助学生认识金刚石与石墨中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并简要介绍了氧和磷的同素异形体,丰富了学生对同素异形体的认识,故而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碳的同素异形现象及同素异形体是重点,从学生熟悉的金刚石和石墨入手,从“同”和“异”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同素异形现象,本堂课中,碳、氧、磷三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就如同语文中的排比句式,但尤为突出碳的同素异形体,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到新鲜的物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以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2、过程与方法 以生活中熟悉的两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异”“同”为切入点,从“同素”和“异形”两个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原子不同连接方式的印象,从中体会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深刻认识到“物质的性质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 【教学重点】同素异形现象、同素异形体 【教学难点】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辨别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铅笔芯、钻石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概念辨析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概念辨析 化学基本概念反映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化学的基础。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正确把握知识的要素,也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尤为重要。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等化学中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学经常混淆的概念,下面就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详细的说明。 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这几个概念都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 说明: 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 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硬度均不同,虽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由于反应的热效应不同,二者的稳定性不同(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方式有三种: (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例如: O2和O3。 (2)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3)晶格中分子排列的方式不同,例如:正交硫和单斜硫(高中不要求此种)。 注意: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H2和D2的结构相同,不属于同 素异形体。

3、同系物的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属于同系物的有机物必须结构相似,在有机物的分类中,属于同一类物质,通式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差异是分子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如分子中含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之 间就属于同系物。 (1)结构相似指的是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的类别、官能团的数目及连接方式均相同。结构相似不一定是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但二者仍为同系物。 (2)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例如:乙醇与乙醚它们的通式都是C n H2n+2O,但他们官 能团类别不同,不是同系物。又如:乙烯与环丁烷,它们的通式都是C n H2n,但不是同系物。 (3) 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但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 但二者不是同系物。 (4)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如随碳原子个数的增多,同系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如果碳原子个数相同,则有支链的熔、沸点低,且支链越对称,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同系物的密度一般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 4、同分异构体的对象是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必须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具有“五同一异”,即同分子式、同最简式、同元素、同相对原子式量、同质量分数、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的物质可以是有机物,如正丁烷和异丁烷;可以是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氰酸铵和尿素;也可以是无机物,如[Pu(H2O)4]Cl3和[Pu(H2O)2Cl2]·2H2O·Cl。 在有机物中,很多物质都存在同分异构体,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2)位置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 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3)类别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4)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类别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2n+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3(CH2)3CH3、CH3CH(CH3)CH2CH3、C(CH3)4 ⑵ C n H2n:单烯烃、环烷烃。

(完整版)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1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号元素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 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 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 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 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元素的含量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 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5.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 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 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通过兰色钴玻璃)。

高中化学同素异形体教案

同素异形现象 设计课时:1课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 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 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 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2专题一第三单元,本节课旨在通过几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的微 观结构,理解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关系,进一步加深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本节课学习的 微观结构知识,既是化学键及结构决定性质等知识的初步应用,也为后面《不同的晶体类型》 和选修模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以碳元素为例认识同素异形现象,从微观结构 了解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以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 现象 2、从同素异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3、能例举碳氧元素的常见同素异形体 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 1 教学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刚石与石墨等微观结构模型的比较,分析金刚石与石墨等物质的性 质了解模型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臭氧层的形成与臭氧空洞的危害,体会臭氧对人类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以金刚石、石墨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 突出方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纳米管道的结构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法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可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 节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普通中学的高一学生。从知识的起点上看,学生对碳的单质的性质了解并 不多,但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与金刚石与石墨有过接触,对其物理性质有感性认识,但并不知道 这两种碳单质性质及性质差异的原因,另外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已经 具备通过模型简单分析金刚石与石墨的结构差异能力,可为本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维角 度看,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未学习过立体几何,空间现象力较差, 对金刚石石墨等空间结构了解将存在一定困难。 【教法阐述】 【教具】 教 法 方 法 使 用 发现教学法 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在教师事先精心设 计,组织安排的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科学事实, 获取科学知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物质的微观结 构,从而理解同分异构体间的本质区别,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 研究问题。 教学重、难点 3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1

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 1、导入阶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 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叫给学生的是关于点、线、面三元素有关的综合组织关系与形式法则。告诉学生如何从感性与理性两个方面,去灵活有效地把握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所谓“理想形态”的造型关系。这一“理想形态”更多地是指人们在造型的创作实践中,根据自己对审美的认识与理解,营造出的一种自我满意的组合形式与效果。 “二维设计基础”应该包括自然的具体形态与抽象的形态。但在本课程中,我们把讨论的范围基本限定在抽象的形态语言之中,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另一门课程专门研究如何把具体的“物”变成“图像”的“图形语言”的问题。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暂且不讨论自然、具象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资料讲解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 较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 化学基本概念反映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化学的基础。明确概念的内 涵与外延,是正确把握知识的要素,也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概 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尤为重要。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 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等化学中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 学经常混淆的概念,下面就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详细的说明。 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这几个概念都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 数不同的原子(核 素) 由同一种元素组 成的不同单质 结构相似,分 子组成相差一 个或若干个CH2 基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 同,结构不 同的化合物 对象原子单质化合物化合物 化学式元素符号表示不 同,如、、 元素符号表示相 同,分子式可以 不同,如O2和 O 3 不同相同 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 原子核结构不同 单质的组成或结 构不同 相似不同

说明: 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基本 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导 电性、硬度均不同,虽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由于反应的热效应不同,二者的稳定性不同(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方式有三种: (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例如: O2和O3。 (2)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3)晶格中分子排列的方式不同,例如:正交硫和单斜硫(高中不要求此种)。 注意: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H2和D2的结构相同,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硫的转化教案一

硫的转化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实用性和教育性。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一)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三节-硫的转化 2、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实验方案。 3、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磷的同素异形体

磷的同素异形体[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红磷)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磷的同位素。 磷的同素异形体 这里列出磷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是两种或以上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单质相互之间的称谓(如石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白磷[编辑] 白磷样品

白磷分子 白磷(黄磷),分子式P4,白色固体,质软,有剧毒,致死量为0.25g。实验室臵于冷水中保存。常用于化学武器。34°C时可在空气中自燃,生成白色烟雾,主要成分为五氧化二磷(烟)以及五氧化二磷于空气中水结合生成的磷酸(雾),方程式为: P4 + 5O2→ 2P2O5 白磷在常温下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也是白磷在黑暗中可以发光的反应式): P4 + O2→ P4O + O O + O2→ O3 两个方程式合起来为:P4 + 2O2→ P4O + O3[1] 武器[编辑] 白磷弹是手榴弹、炮弹、炸弹的一种,利用了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的性质。利用白磷本身毒性的化学武器也曾被研制。起初白磷弹曾被当作燃烧弹使用,但后来由于其给交战国士兵造成的巨大身体及心理创伤而逐渐被各国弃用,转而作为目标指示弹及烟雾弹使用。 美军跟伊拉克武装分子在伊拉克费卢杰激战多个月,其间用过白磷弹。 2007年以色列进攻加沙城时曾使用过该武器。 2009年初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军事攻击,造成数千平民百姓死伤,而曾参与指挥作战的准将与上校2名高阶军官,因证实作战期间使用白磷弹遭受惩处,以色列国防军形象蒙上阴影。 安全[编辑] 过去,不慎误服白磷后常用硫酸铜溶液洗胃。但是,硫酸铜有毒,会损害肾脏和大脑。目前,在美国等国家已经不再使用。在下面这本美国海军编制的手册中推荐使用碳酸氢盐溶液来中和磷酸。[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学习目标定位】 1、会说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能正确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重点) [课前活动区] 2 位置异构 结构异构 同分异构体 类型异构 立体异构 3、如何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预测其性质?(即由结构预测性质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① 找出官能团 ②从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度进行分析和预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课堂活动区] 知识点一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归纳总结

1、关于同分异构体注意事项: ?同分异构体指的是分子式相同,即原子种类相同、各原子数目相同。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必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H 3PO 4和H 2SO 4;C 2H 6O 与CH 2O 2。 ?结构不同。 ?同分异构体与同系物一样是互称。 ?同分异构体不仅存在于有机物中,也存在于无机物中,如:NH 4CNO 与CO(NH 2)2的关系。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原则 (1)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原则: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只考虑碳链异构,其书写技巧一般采用“减链法”,可概括为“两注意、四顺序”。 两注意:a.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 b.找出中心对称线 四顺序: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对、邻、间。 (2)含苯环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①先写烷基的类别与个数,即碳链异构。 ②再根据烷基在苯环上的位次,即位置异构;如果是一个侧链,不存在位置异构;两个侧链则存在邻、间、对三种位置异构。 (3)含有其它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可根据先官能团类别异构,在官能团位置异构,最后在碳链异构的方式书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书写。 迁移应用 1、写出C 7H 16的同分异构体。 解析:C 7H 16的同分异构体:共9种 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 3 2、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芳香族产物数目为(D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是C 3H 7-有正丙基和异丙基,和甲基分为邻、间、对各为3种,共六种。 方法总结: CH 3-CH 2-CH -CH 2-CH 2-CH 3 CH 3 CH 3-CH -CH 2-CH 2-CH 2-CH 3 CH 3 CH 3-CH 2--CH 2-CH 3 CH 2 —CH 3 CH 3-CH 2-C -CH 2-CH 3 CH 3 CH 3 CH 3-C -CH 2-CH 2-CH 3 CH 3 CH 3 CH 3-CH 2-CH -CH - CH 3 CH 3 CH 3 CH 3-CH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CH -C -CH 3 CH 3 CH 3 CH 3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种物质的比较 化学基本概念反映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化学的基础。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 正确把握知识的要素,也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尤为重要.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等化学中 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学经常混淆的概念,下面就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详细 的说明。 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这几个概念都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 同的原子(核素)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的不同单质 结构相似,分子组 成相差一个或若 干个CH2基团的 物质 分子式相同,结 构不同的化合 物 对象原子单质化合物化合物 化学式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如 、、 元素符号表示相 同,分子式可以不 同,如O2和O3 不同相同 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 核结构不同 单质的组成或结构 不同 相似不同 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 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 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 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 化学性质不一 定相同 说明: 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硬度均不同,虽都

铁的同素异形体 δ相

由于面心比体心排列紧密,所以由前者转化为后者时,体积要膨胀.纯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结构,称为α-Fe。将纯铁加热,当温度到达912℃时,由α-Fe 转变为γ-Fe,γ-Fe是面心立方结构。继续升高温度,到达1390℃时,γ-Fe转变为δ-Fe,它的结构与α-Fe一样,是体心立方结构。纯铁随着温度增加,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δ相:高温铁素体,由液态铁冷却到1538摄氏度发生结晶,液态铁转变为δ-Fe,C在δ-Fe中的最大溶解度为0.17%。 δ铁素体作为高温铁素体,在常温下相对少见,但在一些不锈钢中,仍然由δ铁素体保留到常温下。但由于δ铁素体较脆,在加工中易引发裂纹,并且容易引发点腐蚀,所以一般都是作为有害相加以控制的。 所谓调质钢,一般是指含碳量在0.3-0.6%的中碳钢。一般用这类钢制作的零件要求具有很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的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人们往往使用调制处理来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一类钢称作调质钢。。

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 淬火成马氏体后在500~650℃之间温度范围内回火的调质处理用钢。 经调质处理后,钢的强度、塑性及韧性有良好的配合。 调质钢的成分是含碳0.25%~0.5%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钢,调质处理后的金相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各类机器上的结构零件大量采用调质钢,是结构钢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钢。应用最广的调质钢有铬系调质钢(如40Cr、40CrSi)、铬锰系调质钢(如40CrMn)、铬镍系调质钢(如40CrNiMo、37CrNi3A)、含硼调质钢等。 钢经正火或等温转变所得到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将淬火钢在450-600℃进行回火,所得到的索氏体称为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回火索氏体中的碳化物分散度很大,呈球状。故回火索氏体比索氏体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这就是为什么多数结构零件要进行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原因。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异同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异同 化学基本概念反映化学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化学的基础。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正确把握知识的要素,也是正确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运用概念,尤为重要。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和同一种物质等化学中几个经常用到的概念,也是一些同学经常混淆的概念,下面就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加以详细的说明。 对于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四个概念,学习时应着重从其定义、对象、化学式、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比较,抓住各自的不同点,从而理解和掌握。这几个概念都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下表列出了比较了它们的异同: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定义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素)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对象 原子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学式 元素符号表示不同,如、、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以不同,如O2和O3 不同 相同 结构 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核结构不同 单质的组成或结构不同 相似 不同

性质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说明: 1、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从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例如在气态下的扩散本领)有所差异。 2、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同素异形体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也有差异。如金刚石和石墨的导电性、硬度均不同,虽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O2,由于反应的热效应不同,二者的稳定性不同(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方式有三种: (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不同,例如:O2和O3 。 (2)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3)晶格中分子排列的方式不同,例如:正交硫和单斜硫(高中不要求此种)。 注意: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H2和D2的结构相同,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3、同系物的对象是有机化合物,属于同系物的有机物必须结构相似,在有机物的分类中,属于同一类物质,通式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差异是分子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如分子中含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之间就属于同系物。

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围绕着为什么自然界中的已知元素仅有一百多种,而形成的物质却有上千万种这一问题而展开。首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讨论总结出同种元素可以与不同的元素化合,且化合的比例不同,形成的物质不同。然后再展示出碳元素的几种同素异形现象,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差异,回忆初中学习过的它们的性质差异,体会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再列举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等例子让学生体会同素异形现象的普遍性,并指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 在讲解同分异构现象时,让学生书写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再观察乙醇和二甲醚的同分异构现象,并结合前面学习的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 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但对于几个概念的掌握也是十分很需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最后小结了常见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二、教材分析: 同素异形现象和同分异构现象是构成物质多样性的主要形式之一。《课程标准》在知识和技能维度上并无明确的要求,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等要求。苏教版必修Ⅱ增加了同素异形现象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物质多样性的本质原因,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和科技发展。 通过必修Ⅰ及周期表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多样性与微观结构的有关感性认识,但对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认识不够深刻,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物质多样性和微观结构有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结构与性质的理解。本节学习的微观结构知识既是化学键及结构决定性质等知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碳的多样性鲁科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 [课标要求] 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 机物 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 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 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 4、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 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教材内容展现] 1)常见碳单质的结构和状态,同素异形体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方程式) 3)自然界中碳的转化,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交流研讨) [教学建议] 1、不要求学生掌握碳的三种单质中碳原子的结构 2、知识技能重点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 3、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应用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

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问题探究: 1、你能举出哪些碳元素的单质 2、为什么同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碳单质 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小结: 1、、、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2、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性质几乎相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讨论探究】 1、你熟悉哪些碳酸盐哪知道这些碳酸盐有什么性质推测碳酸钠的化学性 质。 2、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设计 实验方案探讨你的猜想。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设计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精讲 1、焓变与反应热 (1)化学反应的外观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从外观上看,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发生。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但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可以以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体现出来,如光能、电能等。 (2)反应热的定义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通常用符号Q表示。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生成

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3)焓变的定义 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改变,称为焓变,符号ΔΗ。 ΔΗ=Η(反应产物)—Η(反应物) 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如果生成物的焓大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吸收外界的能量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吸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Η(反应物),ΔΗ>0,反应为吸热反应。 如果生成物的焓小于反应物的焓,说明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产物具有的总能量,需要释放一部分的能量给外界才能生成生成物,反应必须放热才能进行。即当Η(生成物)(4)反应热和焓变的区别与联系 2、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和能量的变化同时表示出来的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焓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