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损伤严重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严重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严重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严重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严重度评定标准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

等级功能状况

A 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B 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某些包括骶区感觉

C 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

D 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

E 深浅感觉、肌肉运动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

Frankel法1969年由Frankel提出。其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

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又在Frankel的基础上针对颈、胸、腰等不同平面的脊髓或马尾损伤的恢复标准进行了综合的修订(14,16,17),制订出了适用于胸腰椎损伤的标准一和适用于完全性颈髓损伤的标准二(16)。它的每一评价标准均分为5个等级,使脊髓损伤分级更为细致,优点是对于颈脊髓损伤、双下肢无功能者也能依据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也在Frankel分级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ASIA脊髓损伤分法与Frankel法相比区别不大,仍是一种划分等级的方法,而且各等级间的界限也不十分的清楚,因此也不能很好地克服Frankel法的缺点。上述各种修订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属于同一种划分损伤等级的方法,都没能将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加以量化,其结果为各级损伤间划分界线模糊,所得资料可比性差。

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国际脊髓损伤评分标准是参照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会(NASCIS)评分标准制定出的一种用积分的方式来表达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其将脊髓损伤程度进行量化,便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这

些优点在NASCISⅠ~Ⅲ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故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被认为是迄今最为先进的脊髓损伤评分方法,并于1992年9月在巴塞罗那被国际截瘫医学学会批准使用。

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的神经检查包括感觉检查、运动检查及肛门指检,测试肛门外括约肌。感觉检查主要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评为0)。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来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运动检查主要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的关键肌。检查顺序为从上到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选择进行检查的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检查(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到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来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这些关键点和关键肌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神经检查基准点,经过美国及加拿大40多家脊髓损伤医疗中心的临床应用,已验证了这些基准点的可信度和实用性(20)。除对这些两侧关键点和关键肌进行检查外,还要求进行肛门指检,测试患者的肛门外括约肌功能,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或是不完全性损伤(21)。

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可见,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方法规范、量化、所收集的数据资料便于进行统计学处理,便于学术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国际截瘫医学学会(IMSOP)现正向全世界推广应用。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即缺乏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位置觉和深感觉的描述。现这一评分的制定组织已建议增加检查每侧肢体的食指和拇趾的位置觉及深痛觉,并用缺失、障碍、正常来分级。为了充分描述脊髓损伤对个体的影响、监测或评估治疗所取得的进步,一种评价脊髓损伤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即功能独立性测定(FIM)已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其作为传统神经功能测定方法的补充,也正逐步得到国际的公认。

7.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无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 5.颅骨牵引的观察。 6.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 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卧硬板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自理。 3.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痰、吸氧,气管切开者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4. 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平卧6h以压迫止血。 5.颈椎骨折术后给予颈围固定,观察病人呼吸及颈部切口出血情况。 6. 执行牵引护理常规。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直线的轴线翻身,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弓脱落。 7.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8.健康教育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2. 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 采取吹气 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 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 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四、注意事项 1.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 2.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2012年8月修订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占全身创伤的0.2%-0.5%。 【临床表现】 一、闭合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暂时性的脊髓功能障碍 2、脊髓休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迟缓性瘫痪、大便失禁、尿储留、生理反射消失 3、完全性损伤:(1)脊髓损伤水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2)脊髓损伤水平以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4、不完全性损伤: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对侧同温觉障碍,同侧瘫痪;脊髓前部综合征,双侧运动障碍,可伴有痛觉温觉消失;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与外周部分传导束保留多少有关 二、开放性脊髓损伤 1、伤口;脊髓火器伤口多位于胸段,其次为腰、颈及骶段,伤口污染较重,可有脑脊液流出 2、损伤特征:脊髓火器伤多呈完全或不完全性、进行性或非进行性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平面可高出数个节段 3、合并损伤:脊髓怄气伤颈部损伤可伴有大血管、气管和食管损伤,胸腹部可合并气胸、血胸、腹腔内脏损伤等,休克发生率高。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脊髓休克与脊髓损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脊髓开放性损伤,或呼吸肌麻痹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及患者对冷热、疼痛感觉减弱或消失有关 4、尿潴留与脊髓损伤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脊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脊髓损伤致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7、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关 8、大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骨干 【护理措施】 1.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痰液粘稠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 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给予患者轴线翻身 4. 体温中枢失调,中枢性高热可达39-40℃。宜用物理降温或冰毯降温;呼吸机麻痹应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 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血压低时积极查找原因,通知医生。 6. 脊髓损伤患者应睡硬板床,翻身时轴线翻身法,即保持脊柱呈直线,动作一致,防止再次脊髓损伤。 7.瘫痪患者预防压疮,保持大小便的通畅,鼓励和指导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理部分生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改善肢体营养,防止肌肉萎缩。 8. 严密观察四肢活动,监测感觉平面是否有上升,观察意识、血压等变化,及早发现脊髓休克等异常,避免发生继发性损伤。 9. 饮食宜少食多餐,多事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用果汁;少食或不食甜食、豆类产气食物。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1).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 教学目标掌握: 1.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 熟悉: 1.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脊髓损伤的诊断 2.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难点: 脊髓损伤的神经平面评定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 名词解释: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2.简述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案例导入:5min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一、概述 (一)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举例,讲解,5min)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回顾,讲解,15min) 损伤程度——SCI损伤程度评判标准 不完全损伤完全损伤 脊髓休克——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回顾,讲解,15min) 1.中央束综合症 2.半切综合症 3.前束综合症 4.后束综合症 5.脊髓圆锥综合症 6.马尾综合症 7.脊髓震荡 (四)主要功能障碍(讨论,讲解,15min)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括约肌功能障碍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关节挛缩等二、康复评定(演示,讲解,30min) 1.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运动关键肌、感觉关键点)2.感觉功能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 4.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 6.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功能预后评定 7.脊髓损伤的疗效评定 小结:5min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病理 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出现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左右可出现全灰质出血,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神经轴突出现退变,灰质中神经细胞坏死;24小时灰质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出轴突退变。中晚期坏死组织逐渐被吞噬,表现为囊腔形成,组织疏松软化、胶质增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也出现由灰质出血到白质出血、灰质坏死、白质退变的过程,但因损伤程度不一,病理变化轻重不等;中晚期灰质坏死处也形成囊腔,但白质保留。 临床特征 (1)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患者呈迟缓性瘫痪。单纯脊髓震荡者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后功能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过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 (2)运动功能障碍:颈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称为截瘫。 (3)感觉功能障碍脊髓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功能受损;脊髓半横断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同侧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如损伤部位在前,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下痛温觉障碍;在后则为深感觉与触觉障碍。 (4)其他: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5)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压疮、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诊断 1、脊髓损伤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最低的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28个关键点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10条关键肌肌力来确定。

2020年护士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节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2020年第三节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A1 1、脊柱骨折急救搬运的基本原则是 A始终保持脊柱中立位 B、始终卧硬板转运 C不可背驮运送 D不可抱持运送 E不可坐位检查和运送 2、在脊柱骨折中,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绝大数是由间接暴力引起 B、胸腰段交界处脊柱活动较多,最不易受损伤 C脊柱骨折可导致脊髓损伤 D伸直型脊柱骨折极少见 E屈曲型脊柱骨折最常见 3、引起脊髓损伤最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为 A、直接暴力造成脊柱骨折 B、屈曲型脊柱骨折 C伸展性脊柱骨折 D纵向压力型脊柱骨折 E扭转型脊柱骨折 4、判断脊柱骨折脱位是否并发脊髓损伤。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 X线摄片 B、CT C MRI D神经系统检查 E腰穿作奎肯试验及脑脊液生化检查 5、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的方法除外 A、在易发部位涂压疮膏预防 B、保持床单整洁 C做好大小便护理 D 2小时翻身1次 E骨突处局部按摩 6、外伤性截瘫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护理措施是 A留置导尿,定时开放引流 B、每周更换导尿管 C每2小时更换体位 D抬高床头,多饮开水 E每日膀胱冲洗1次

7、对截瘫患者的泌尿系护理,以下错误的是 A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 B、留置导尿2周后改定期开启引流 C多饮水,增加排尿 D开放引流时间以每次4?6小时为宜 E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 8截瘫患者足部用支架的目的是 A预防肌萎缩 B、防止畸形 C防止关节僵直 D患者舒适 E防止下肢水肿 9、脊柱手术时,患者体位应是 A平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折刀位 E半侧卧位 10、脊柱骨折患者急救运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 A用软担架搬运 B、三人平托放于硬板搬运 C二人抱持搬运 D —人抱持搬运 E、一人背负搬运 二、A2 1、患者,女性,35岁。不慎自4楼跌下,疑有脊柱骨折,现场处理中错误的是 A放在硬板床上迅速转运 B、抱起患者迅速转运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勿随意搬动患者 E三人平托同步搬运 2、患者,女性,30岁。从高处跌下头部着地,颈4脊髄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丧失,尿潴留,体温37.9 C, 为了防止致死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是 A勤翻身,按摩骶部 B、做好心理护理 C加强营养 D物理降温 E气管切开 3、患者,男性,25岁。车祸致脊柱骨折脱位,表现为损伤节段以下痉挛性瘫痪,对侧痛温觉消失,首先应考虑 A脊髓马尾部损伤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 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 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 适应征: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它脏器损伤者。 3.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4.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5.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6.脊髓造影检查 适应征:病情需要作鉴别诊断者。 7.骨密度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8.下消化道通过及排空造影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排便障碍。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 SCl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 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 (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 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 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l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 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 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Q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 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 小时最好,持续2 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

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 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迫,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康复研究现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354-35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c1885799.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c1885799.html,/10.12677/acm.2019.93054 Research Status of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Youjun Chang1*, Youping Yang1, Zengchun Sun1, Linlin Han1, Jiehua Yuan1, Xuejing Zheng1, Chengpan Wang2, Yinghan Qin2, Yingchun Mei2, Zhi Yan1,2, Xidong Liu1# 1Sichuan Bayi Rehabilitation Center, Affiliated Sichu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2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r. 3rd, 2019; accepted: Mar. 16th, 2019; published: Mar. 27th, 2019 Abstract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common severe disability injur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arly rehabilitation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hoping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tatus 脊髓损伤康复研究现状 常有军1*,杨幼平1,孙增春1,韩林林1,苑杰华1,郑学敬1,王成盼2,秦英瀚2,梅英春2, 颜智1,2,刘夕东1#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成都 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27日 *第一作者:常有军,1969年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康复。 #通讯作者:刘夕东,1968年生,主任医师Email: 1184515582@https://www.doczj.com/doc/9c1885799.html,。

2-4 脊髓损伤处理原则

第四节脊髓损伤处理原则 脊髓损伤的基本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医学、康复工程、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的残存功能(包括自主、反射功能),以便尽可能地在较短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立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社会,即全面康复。 一、脊髓损伤医疗处理原则 脊髓损伤的基本处理原则是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性所确定的。首先,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C4以上的高位脊髓损伤现场死亡率极高。C4以下的脊髓损伤本身不会致命,但约有50%的脊髓损伤患者合并有颅脑、胸部、腹部或四肢的损伤。即使在发达国家,约有37%的脊髓损伤患者死于入院之前,其中大多数死因为严重的复合伤。因此,抢救患者生命是第一位的。同时,完全性脊髓损伤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急救治疗过程中,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的丧失是极为重要的,任何造成脊髓损伤加重的治疗都应避免。由于完全性脊髓损伤难以恢复,不完全损伤也可因不能完全恢复而造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利用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是脊髓损伤从急性期至后期治疗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急救处理原则 急救阶段的处理对脊髓损伤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急救措施的正确、及时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或者终生的残疾程度;(2)外科手术或其他诊治手段也很重要。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患者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成为完全脊髓损伤,失去脊髓功能恢复的可能。一个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脊髓损伤水平升高。特别对于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来说,升高一个颈脊髓节段意味着患者的康复目标明显降低和残疾程度的明显加重。 1、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室从受伤起止入院时止,患者在受伤现场及转运至医院过程中的诊疗救治。院前急救是脊髓损伤急救的关节阶段。 (1)初步诊断:确定有无脊柱、脊髓损伤和致命性符合损伤的可能。通过对受伤现场的观察及受伤机制的分析,可有助于作出判断。初步诊断的第二步是现场体格检查,应当迅速、准确,有重点、有顺序的检查记录。体检应该按照ABCS(气道、呼吸、循环、脊柱)顺序进行,并定时测定血压、脉搏、呼吸灯生命体征。 (2)制动稳定 (3)移离现场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二、临床表现 1、脊髓损伤:C8以上水平损伤者可出现四肢瘫;C8以下水平损伤可出现截瘫。 2、脊髓圆锥损伤:L1骨折可造成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但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L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腱反射消失。 三、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分泌物滞留有关。 2、体温异常: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及液体摄入受限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损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及不能活动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四、观察要点 1、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改善机体的乏氧状态 3、加强呼吸道护理 4、观察体温变化 五、护理措施 1、术前:同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术后: (1)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2)遵医嘱用药,减轻脊髓水肿 (3)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一次,促进排痰;病人不能自行咳嗽或排痰或有肺不张时,给予吸痰。

(4)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防止呼吸运动受限引起的肺部并发症。 (5)维持正常体温:对高热病人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对体温过低病人注意保暖并避免烫伤。 (6)尿潴留病人: ①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仰卧时,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引流管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翻身前,先夹紧引流管近端,后提起尿袋固定到翻身后身体侧,以防尿液逆流至膀胱引起感染。 ②受伤后2周内持续引流尿液,以后每2-4小时开放1次,可预防感染和膀胱萎缩。若尿液出现混浊、有沉淀,则表示有感染,应持续引流,防止尿液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 ③多饮水,4000ml/日,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 ④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动作,以预防尿道感染。当膀胱胀满时,病人可有下腹部胀满感或出汗及其它不适时,可用手按摩,挤压排尿。方法是:操作者可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时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排出时,可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把尿排尽。 (7)排便护理: ①预防便秘:增加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揉按腹部2-3次/日,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②大便失禁时,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皮肤糜烂,及时轻轻擦拭,在无肠道炎症的前提下,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时服泻药起到清洗肠道的作用,同时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 (8)并发症的处理: ①压疮: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并发症。压疮的防治包括定时翻身,减压;注意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烫伤、擦伤的皮肤损伤。发生压疮后原则上保守治疗,如果长期不愈,应采用手术治疗。 ②直立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到直立位时发生血压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脸色苍白、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

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周福全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伤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的改变。涉及两下肢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paraplegia),四肢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quadriplegia) 以下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1.翻身训练 对脊髓完全性损伤的肢体瘫痪而上肢有功能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而造成压疮; (2)防治肺部感染; (3)提高患者在床上的活动能力。 2.坐起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是为了: (1)提高日常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坐位下完成进食、穿脱衣物及学习等活动; (2)为进一步训练打好基础。 3.坐位平衡训练 适用对象同翻身训练,目的同坐起训练。具体方法: (1)患者坐位,双腿伸直; (2)双手缓缓向上抬起,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抬放活动,并逐渐延长抬起的时间。 4.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对颈7~胸2完全损伤、上肢功能正常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增加两上肢的支撑力; (2)减少体重对身体局部的压迫,以免发生褥疮; (3)提高在床上移动身体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向前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前移动。 ② 向侧方移动训练:患者坐于床上,双腿伸直,双手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双手用力支撑,臀部抬离床面并向一侧移动。 5.转移训练 对上肢有一定功能或功能正常的截瘫患者适用。目的是为了: (1)完成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为使用轮椅创造条件; (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方法:① 辅助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双膝;患者一手扶住训练者肩部,另一于自然下垂;训练者双手扶患者臀部,用力将患者托起;帮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 ② 向前方转移训练(由轮椅转移到床上):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到床上;患者双手扶轮椅扶手,用力支撑,将臀部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 ③ 向侧方转移训练;轮椅斜对床,成45度角,闸住轮椅;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外侧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而转移到床上。 6.站立训练 (1)站起训练 训练者面对患者,双腿分开站立,双手扶在患者腋下,并用力向上托举;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身体前倾,用力支撑双拐站起。 (2)平行杠内站立训练 患者下肢配戴矫形器,双手握持平行杠站立(家庭中可用栏杆等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代替);训练者一手扶住患者髋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胸部;患者挺胸站直,站立时间逐渐延长,每次站立20-30分钟.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专科护理 1:体位:卧硬板床,每2小时轴线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部、肩部、背部、臀部在一条直线上,保持脊柱损伤部位稳定。颈部手术患者颈部垫颈椎枕,头两侧放置沙袋以保持头部制动。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防垂足。 2:神经功能观察:术后48小时内每2—4小时观察肢体感觉、活动情况,48小时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 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 1: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激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汗毛竖起等。预防:解除不良刺激因素,如体位改变、尿潴留、大便嵌塞、疼痛等。处理:端坐体位,使用降压药物,去除诱因。 2: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指导家属予患者肢体被动活动。 3: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体温升高等。预防:术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 4:深静脉血栓:可无临床症状或体征。有的患者可有以下表现:起病急骤,患肢肿胀、胀痛;患肢呈指陷性,张力高,周径明显大于对侧;皮肤暗红,皮温较对侧略高。 5:肺栓塞: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晕厥,烦躁不安、咯血、咳嗽、心悸等。 6:压疮:每2小时轴线翻身,使用气垫床、啫喱垫预防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7: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卧位改变为坐位时血压下降、头晕。预防:术后进行床头抬高训练,逐步过渡到坐起和斜床站立训练。 健康宣教 1.术后出血头痛、眼花、出冷汗等不适时和肢体感觉、活动下降、疼痛症状加重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等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脊柱保护支具坐起。 功能锻炼 1.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训练及腹式呼吸(颈段损伤),胸廓被动训练,每天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肋骨骨折者禁用)。 2.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脊髓不完全损伤者进行主动握拳、扩胸、踝泵、股四头肌的长收缩、屈膝、屈髋活动等。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 3.排尿功能训练:建立定时饮水及定时排尿习惯: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收缩会阴部肌肉10s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天3~5次每次30min。适时清洁间歇性导尿者,指导患者进行清洁间歇性导尿。 4.排便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饮食,避免刺激性及难消化饮食:每天3餐1h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15~30min;肛门牵拉训练。 出院指导 1.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口服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 2.活动指导 1)脊柱支具配戴3个月,或遵医嘱配戴3~6个月,卧位时不需配戴,术后坐位或下床时需配戴。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复查一次。 2)伤口拆线72h后看洗澡,洗澡时可不配戴支具,但注意避免弯曲、扭动脊柱。 3.随诊指导:术后2个月内返院复查。如出现脊柱局部疼痛和四肢感觉、活动有所下降等不适时随诊。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摘要:探讨了脊髓损伤病人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通过清洁间隙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多种方法,使膀胱功能更好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让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清洁间隙导尿;管理方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伤[1]。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困难,伤后功能障碍多,是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群体。目前,我国有脊髓损伤者120多万人,并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递增。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医学难题,还没有最好的医疗方法,但是试验和实践表明,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好的回归社会。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后,引起膀胱储存和排空尿液的功能障碍[2]。 1.排尿的神经支配:大脑皮层、脑干、脊髓、外周神经。正常人一天排尿约4-8次。 2.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2.1 中枢神经疾病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 2.2脊髓损伤外伤、脊髓肿瘤、多发性硬化、腰椎板切除术等。 2.3骶髓损伤骶髓肿瘤、椎间盘突出、骨盆挤压伤等。 2.4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艾滋病、带状疱疹、马尾神经损伤、

自主神经病变、盆腔广泛性手术后、吉兰-巴雷综合征、生殖肛门区的严重疱疹、恶性贫血和神经梅毒等。 2.5盆腔手术直肠癌、子宫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除等。 3.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分类 3.1根据临床表现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尿失禁、尿潴留、尿失禁和尿储留并存。 3.2根据欧洲泌尿协会提供的Madersbacher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类 ⑴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⑵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⑶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⑷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4.评定 4.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排尿障碍的特点,询问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了解饮水和排尿习惯;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等病史或者用药史。 4.2体格检查注意患者血压;腹部检查:注意腹肌张力、小腹有无包块、压痛、膀胱充盈状况;神经系统检查:如感觉、反射、肌力、肌张力等,其中会阴部的检查很重要,如球肛门反射检查及肛门指检,球肛门反射阳性,提示脊髓休克期已经结束,肛门指检可以判断脊髓损伤患者是完全性损伤或不完全性损伤。 4.3实验室检查根据医嘱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

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训练[1]

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训练技术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总称。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完成气体吐故纳新。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在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和挪威的发病率为每百万12-24人,日本1990年发病率为每百万39.4人,报告显示,北京市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比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高出2-3倍,达到每百万60人。致伤前三位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重物砸伤。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加上肋间肌完全或部分麻痹使呼吸肌力量不足,呼吸非常费力,使呼吸道的阻力相应增加,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久卧者容易产生坠积性肺炎,其结果是伤者因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或痰液堵塞气管因窒息而死亡。为什么呼吸这么重要呢?下面我们看看呼吸的过程。 随着胸廓的扩张和回缩,空气 经呼吸道进出肺称为呼吸运动。 肺的舒缩完全靠胸廓的运动。胸 廓扩张时,将肺向外方牵引,空 气入肺,称为吸气运动。胸廓回 缩时,肺内空气被排出体外,称 为呼气运动。由于呼吸运动的不 断进行,便保证肺泡内气体成分 的相对恒定,使血液与肺泡内气体间的气体交换得以不断进行。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平均约为400~500毫升。每分钟出入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通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所以每分通气量约6000—8000毫升。适应体力活动需要而加强呼吸时,每分通气量可达70升。正常人在平和呼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练习题 1.引起SCI的最常见的原因是: A.高空坠落 B.运动损伤 C.暴力 D.椎管内肿瘤 E.交通事故 2.SCI早期是指: A.伤后3~6小时 B.伤后6~12小时 C.伤后12~24小时 D.伤后3~9小时 E.伤后3~24小时 3.发生脊髓损伤后,在下列哪个时段内进行手术减压,是脊髓恢复的最佳时期: A.伤后6小时内 B.伤后9小时内 C.伤后12小时内 D.伤后24小时内 E.伤后48小时内 4.脊髓损伤的类型包括: A.脊髓休克 B.马尾损伤 C.完全性脊髓损伤 D.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E.横贯性脊髓损伤 5.判断脊髓损伤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主要根据: A.有无排便功能障碍 B.直肠指检 C.下肢浅感觉是否存在 D在受损水平以下,运动功能是否存在 E.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如何 6.下列针对SCI 患者的康复治疗中,错误的是: A.对截瘫患者,低卧位时直腿抬高约120° B.C6四肢瘫患者,运用其指屈肌缩短来发展功能性的肌腱固定术抓握 C.训练功能性活动时,肌群的训练在功能性体位训练 D.训练下肢的力量和耐力,是使用轮椅的前提 E.电刺激小腿肌肉,以减少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 7.针对SCI恢复期患者损伤局部,不宜选用: A.超短波 B.10%碘化钾离子导入 C.紫外线 D.He-Ne激光 E.冷疗法 8.某脊髓损伤患者损伤部位在第6胸椎,其损伤水平定位在() A.T5 B.T4 C.T8 D.T6 E.T7 9.一男性脊髓损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对侧病损以下部位痛觉、温觉障碍,触觉正常,请问该患者损伤部位位于() A脊髓横贯性损伤B脊髓半侧损伤C脊髓丘脑侧束损伤 D脊髓丘脑前束损伤E脊髓背索损伤 10.某男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检查发现损伤水平以下存在运动功能,肛门反射存在,关键肌力为Ⅳ级,请问该患者脊髓损伤的程度为() A.完全性损伤B不完全性损伤Ⅱ级C不完全性损伤Ⅲ级D不完全性损伤Ⅳ级E正常

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及质量标准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是指脊髓由于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痪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等。 一、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严密观查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急热、紫绀及吞咽困难等症状,是上升性脊髓炎的表现,应立即给予吸氧,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抢救。 2、观察患者的痛觉、温觉、触觉及位置觉的丧失平面及程度,以及肢体感觉、运动及肌力变化。 3、观察排尿及排便情况 4、观察腹胀和麻痹性肠梗阻征象。 5、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期间需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症状。 (二)落实治疗 按骨科常规护理执行。 (三)护理措施。 1、保持有效的气体交换,防止呼吸骤停。 2、维持正常体温。 3、体位护理: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轴线翻身以避免脊髓再损伤。 4、并发症的护理: (1)高热的护理:行物理降温(温水或酒精擦浴、使用冰袋),或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加强皮肤护理。 (2)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叩背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护理常规执行。 (3)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2-3小时更换一次水垫,同时注意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4)泌尿系感染:为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导尿。每日行会阴护理两次,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逆行感染。 (5)深部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注意观察患者两侧下肢的腿围,是否有水肿出现,尽早应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早期斜床站立训练,可使截瘫的肢体血管神经舒缩功能得到恢复。 (6)肌肉挛缩,关节变形:保持合理的功能体位,早期做适当的被动运动。 5、排便机能失调的护理:便秘患者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大便失禁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指导患者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交通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由于意外导致的颈脊髓损伤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率为5.92%。在病程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处理颈脊髓损伤最有效、确切的方法。目的在于:使颈椎恢复解剖位置并永久稳定;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及继发性损害;避免脊髓进一步受损。 1.1手术时机 损伤后长期卧床可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文献报道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神经恢复的效果。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 1.2手术方法前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前部损伤,包括压缩型骨折、屈曲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椎间盘破裂以及前纵韧带过伸性损伤。后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后前部损伤,包括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关节囊与黄韧带断裂。 2并发症护理 1呼吸系统并发症 2.1-1呼吸道感染 是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下颈脊髓损伤肋间肌麻痹,上颈脊髓损伤全呼

吸肌麻痹.患者可出现无自主呼吸,很快死亡。下颈脊髓损伤后,可因脊髓上升性水肿导致全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被抑制,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感染。鼓励并指导帮助咳嗽、排痰。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先深呼吸5—6次,于深吸气末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口。根据排除气道异物腹部冲击法的原理,应用在排痰护理中,并与常规排痰法进行比较,效果好。对于高位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咳嗽无效由护士给予吸痰并常规给予静脉化痰药物。 2.1.2颈部血肿 颈前路手术后48 h.尤其是在12 h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对高血压病史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伤口内积血。 2.1.3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颈前路手术术前l周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询问有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缺氧表现,根据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2。2.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