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地质学-教学课件.doc

普通地质学-教学课件.doc

普通地质学-教学课件.doc
普通地质学-教学课件.doc

第一章:绪论

地质学:研究对象一-地球,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和其成因的学问。

地球:是由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固体地球(地壳、地幔、地核)构成。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口然作用。

内力作用: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将古论今: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

第二章:矿物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

准矿物: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品构造的均匀固体。

晶体:内部原子和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有序排列)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内部原子和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玻璃质,胶体等。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

单体形态:一向延长型: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呈柱状、针状、纤维状等。

二向延长型: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呈鳞片状、片状、板状等。三向等长型:晶体

在三维空间发育程度近于相等,呈等轴状或粒状。

集合体形态:单体为一向延长型,集合体为纤维状或毛发状。

单体为二向延长型,集合体常为鳞片状。

单体为三向延长型,集合体为粒状或块状。

光学性质: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光泽:矿物反射光线的能力。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土状光泽、丝绢状光泽。

颜色:表现为吸收光波的补色。自色、他色、假色。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力学性质:硬度:矿物抗外来机械作用的强度。

解理:晶体受力后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断口:矿物受力后,在

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称为断口。

其他性质:密度:轻的:相对密度在2.5以下;屮等的:相对密度在2.5-4之间;重的:相对密度大于4。

发光性:矿物受到加热、紫光、紫外线、x射线、阴极射线等外界能量激发时发出可见光的性质。磁性:矿物在外磁场作用下,被磁化时所表现的性质

放射性:含放射性元素矿物自发地放11!粒子或射线,同吋释放能量的性质。

导电性: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称为矿物的导电性。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矿物所具有的化学键的类型。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火成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是由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是岩浆作用的终极产物。根据岩浆是否喷出地表可分为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分別形成侵入岩和火山岩。

岩浆:是地下高温熔融物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炽热而富含挥发分的具有粘性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

火山形态: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颈。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

喷发方式:裂隙式喷发:岩浆沿断裂溢出,固体喷发物较少。

中心式喷发:形成盾形火山锥,坡度2-4° ,小于15° o

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

超基性岩浆(超镁铁质岩浆):SiO2含量小于45%,常为30-40%,富含Fc、Mg,缺少Na、K;喷出岩类型:科马提岩,鬣刺结构:大的橄榄石晶体中发育大量裂缝,裂缝被细小的橄榄石及辉石骸品集合体所充填,说明熔岩冷凝速度较快。

基性岩浆(玄武岩浆、镁铁质岩浆):SiO?含量为45-52%,温度1000-1200°C,粘性小,喷出岩类型:玄武岩,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玄武岩特征:黑色、致密、常有气孔、密度较大,喷发特征: 不引起强烈爆炸,岩浆呈涌流状外溢。裂隙式喷发特征,形成盾状火山锥。陆地喷发的熔岩多具波状或绳状构造,海底喷发的玄武岩常形成枕状构造。

中性岩浆(安山岩浆):Si02含量为52-65%,温度900-1000°C,粘性较大。酸性岩浆(花岗质岩浆):SiO2含量大于65%,温度650-800C,粘性大,喷出岩类型:安山岩(中性斜长石、角闪石); 流纹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喷发特征:喷发猛烈,在地下某一深度发生爆炸,形成大量固体喷发物并溅出大量岩浆滴,之后岩浆溢出,常形成复式火山锥。

侵入岩的产状:指侵入岩的空间分布状态。具体表现为岩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深度与环境。包括:岩基、岩株、岩床、岩墙、岩盖等。

O

火山岩的产状:火山锥、熔岩流、火山颈。

火山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及其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火山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主要是指岩石中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空间排列、分布和充填方式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火成岩的主要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获体平行而定向排列,表明岩浆边流动边冷凝。其中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的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熔岩中或浅成脉状侵入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气孔中有矿物质填充者称为杏仁构造。

枕状构造:常见于海底溢出的基性熔岩屮,由大小不等的枕状体堆积而成。

同化作用:岩浆体积》围岩,热岩浆对冷围岩的吞噬与化学作用,最终使围岩成为火成岩的一部分。

混染作用:岩浆体积不够大,不足以完全吞噬圉岩,导致圉岩对岩浆的明显化学反应,改变岩浆的成分。

捕虏体:边部围岩碎块掉进岩浆,岩浆快速冷凝后尚未被完全“吞噬”或同化。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先结晶,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

岩浆混合作用: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实质为深部软流圈的玄武质岩浆向上注入到地壳内花岗质岩浆之中,形成具有壳幔混源性的花岗岩。

鲍温反应系列: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本变化;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不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有差异;内部结构有显著变化;为暗色矿物或铁镁矿物所独有

?球状构造:岩石中矿物围绕着某些中心成同心层分布,外形呈椭圆状的一种构造,各层圈矿物常呈放射分布。

?晶洞构造:具有若干小型不规则孔洞的构造,孔洞内常生长晶体或晶簇。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形状,系多次喷发的结果。

野外鉴定火成岩的方法:首先鉴别侵入岩与喷出岩:全面考虑岩石的产出状态、结构与构造特征,特别应考虑岩石的宏观特点。其次定名:颜色(色率):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超基性岩色率>75,基性岩色率35-75,屮性岩色率35-20,酸性岩色率〈20。超基性岩和基性岩颜色为黑色、灰黑色及灰绿色;酸性岩颜色为浅灰色、灰白色、浅黄色、肉红色;中性岩颜色居两者Z间。鉴定矿物:判别岩石的结构。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沉积岩:地表原有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球动力学:内动力:火山、地震、构造运动、变形等。意义:解释构造运动学、地球动力学。外动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意义:说明地质发展史,寻找沉积矿产(煤、石油、铁等)引起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大气、水和生物。

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风化作用一剥蚀作用一搬运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固结作用

固结作用的主要方式:

?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使沉积物孔隙减少、变小,而且其屮的水分被挤出,从而变硕。

?胶结作用:其他物质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起胶结作用的物质主要是化学沉淀物质,称为胶结物C

?重结晶作用:不结晶或结晶细微的沉积物因为环境改变重新结晶或晶粒长大加粗,从而使矿物學密嵌合C

?新帚物的生长:沉积物屮不稳定矿物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导致若干化学成分重新组合并结合成新矿物,从而使沉积物变硬。

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

碎屑结构的组成:碎屑:岩石屮的颗粒,可以是岩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以及火山碎屑。

基质:砂f细砂f粉砂。

胶结物(肉眼分不出大小):Si, Fe, Ca,泥。

粗碎屑岩二碎屑+基质(比碎屑小1-2粒级)+胶结物

碎屑性质:磨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可以反映搬运介质、距离及其沉积环境。

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为分选良好;大小混杂者为分选差。

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由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隐晶质结构:岩石组成物质不显晶体;如微晶灰岩。

?晶质结构:全由近等大的沉积晶体组成;如晶粒灰岩。

?生物骨架结构:生物骨骼构成格架,内部填充其他沉积物。

层理:沉积岩的成层性。是由岩石不同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的特征及结构等所表现出的差异而引起的。

与颗粒性质有关:颗粒粗细、硬度、成分不同就形成了层理。与气候有关:颜色变化也形成层理。

?水平层理:层理中各层纹相互平行,形成于平静的水介质中,成分以泥质、粉砂泥质颗粒为主。

?平行层理:层理中各层纹相互平行,形成于不稳定的水体条件下,成分以砂质颗粒为主。

?交错层理:层纹倾斜或相互交错。沉积岩形成于动荡的介质环境屮。

?递变层理:同一层内,碎屑粒级由下而上逐渐变小。

波痕:呈波状起伏的层面,反映沉积环境动荡。水介质定向运动形成不刈?称波痕:可确定流向(从缓坡向陡坡)。水介质往复运动形成对称波痕:不能确定流向。有时可根据波形或矿物分布状况判断岩层顶底面。

泥裂:由岩层表面垂直向下的多边形裂缝。层面上多边形,剖面上楔形。成因:滨海、滨湖沉积物暴露出水面,失水一变干一收缩而成:填充物与上覆岩层相当。用途:确定地层的顶底、指示古气

候(干燥)、确定沉积相(陆相、海岸相)。

缝合线:岩层中的锯齿状曲线,通常与层面平行,劈开面称缝合面,凸起的柱状称缝合柱。分布:石灰岩、白云岩和砂岩屮成因:大型的缝合线示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小的示压溶作用:含二氧化碳淤泥沿层面循环时,溶解两侧物质所致。

结核:沉积岩屮,某种不同物质聚积而成的核状体。分布:石灰岩屮常见燧石结核;含煤沉积物川常有黄铁矿结核;黄土川常有钙质结核或铁镭结核。变化:结核脱水收缩,形成网状裂隙,称“龟背石”。用途:划分对比地层(有无结核)、推测地层形成环境(CCD,碳酸盐岩沉积补偿线)。

冲刷痕、印模、底模:沉积岩层的底面起伏突起。分布:砂岩,页岩中;成因:冲刷;荷重。

雨痕或冰雹痕、假晶、虫迹、同生褶皱、耗层岩等。

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岩:岩石基本处于固态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可以由沉积岩、火成岩甚至是变质岩变质而成,原岩是火成岩的变质岩称为正变质岩,原岩是沉积岩的变质岩称为副变质岩。

物质成分的变化:组分的得失:化学成分变化引起原岩矿物成分的变化,重要表现之一是挥发组分的逃逸和获得。

挥发组分的逃逸:脱水反应:高岭石"红柱石+石英+水(约500°C)。

脱二氧化碳反应:方解石+石英一硅灰石+二氧化碳(约600°C)o

挥发组分的获得:水合作用:橄榄石一蛇纹石;辉石一角闪石或绿泥石;钾氏石一绢云母或白云母。

碳酸化作用:中、基性斜长石一方解石。

变质岩的结构:

?变晶结构:变质作用过程屮,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它表现为矿物的形成、生长、组合镶嵌。由重结品作用形成的品粒称为变品。

?变余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由于变质程度不深而残留的原岩结构。如:变余碎屑结构、变余泥质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

?碎裂结构:动力变质作用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形成的一类结构,矿物颗粒破碎成外形不规则的棱角状碎屑,并具扭曲变形等现象。按碎裂程度可分为: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等。

?殳代结构:通过化学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特点是岩石中原有矿物被分解消失,形成新矿物。

变质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斑点状构造:变质过程中某些组分集中成斑点状,直径数毫米,基质为隐晶质-细晶、?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常具变余泥状结构或显微变晶结构。

?片理构造:岩石小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不甚平坦的纹理。

?千枚状构造:岩石的矿物颗粒细小,且在片理面上出现丝绢光泽与细小皱纹者。

?片状构造:矿物颗粒较粗肉眼能够看清楚的片理构造。

?片麻状构造:岩石主要由长英质矿物为主的粒状矿物,同时伴有片状、柱状矿物的定向排列, 后者在前者中成断续的带状分布。

?拉伸线理构造:岩石中的矿物颗粒或集合体、岩石碎屑、砾石等被强烈剪切拉长、定向排列, 呈现为平行密集的线状构造C

?块状构造:矿物均匀分布,无定向排列。

变质作用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火成岩(主要是侵入岩)与围岩之I'可的接触带上并主要由温度和挥发性物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i般为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接触热变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岩石受热后发生矿物的重结晶、脱水、脱碳以及物质成分的重组合,形成新矿物与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

斑点板岩:具有斑点状构造及板状构造,其原岩为粘土岩、凝灰岩,变质温度较低。

角岩:由中高温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具细粒状变晶结构和块状构造。原岩主要为粘土岩、粉砂岩、火成岩和各种火山碎屑岩。变质后全部重结晶,一般不具有变余结构。主要由长石、云母、角闪石、石英、辉石等组成,具有变余层理者称为角页岩。斑点角岩同时具有斑点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变质程度较低。

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变质而成,主要由方解石组成。为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常具变余层理构造。纯大理岩称汉白玉。

石英岩: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变质而成。主要由石英组成。具有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岩浆中的挥发性物质对围岩进行作用,导致围岩化学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产生大量新矿物,形成新的岩石和结构构造。内接触变质带一火成岩外接触变质带一围岩。

机理:内带:中酸性岩提供SiO2> AI2O3,外带:富含碳酸盐的岩石提供CaO , MgOo

岩石类型:矽卡岩

?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常与构造运动有关。

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温度、压力(深度)的关系:

低压高温变质作用:地温梯度25-60°C/kni,温度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以出现红柱石等矿物为特征;

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地温梯度7-16°C/km,压力是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以出现蓝闪石等矿物为待征;

正常地温梯度变质作用:地温梯度16-25°C/km,产生一系列变质岩。

埋藏变质作用:由上覆巨厚沉积物所产生的静压力和较低温度所引起,变质程度低。

?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即超深变质作用。

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如交代不彻底:基体〉脉体?肠状、条带状;脉体〉基体?浅色〉深色,混合岩化花岗岩。原岩经彻底改造?花岗岩(称混合花岗岩),具复杂扭曲构造。

?动力变质作用:其形成与地壳发生断裂有关,又称破裂变质作用。

脆性变形形成断层破碎带和构造岩(碎裂岩、超碎裂岩、断层泥等)。

塑性变形形成糜棱岩。糜棱岩是在岩石中的物质没有失去连续性的情况下发生的粘性流动。糜棱岩在形成过程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伴有重结晶的发生。

冲击变质作用:陨石在极短的时间里释放巨大的能量,形成同心圆状的变质带。蒸发带、熔融带、多型过渡带、岩石强烈破碎带。

第六章: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原则:地层层序律:根据叠加原理判断。

生物层序律:根据生物演化规律判断。

切割律:根据相邻地质体的接触关系判断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

原理:放射性元素衰变后成为稳定元素;衰变具固定的半衰期(年);衰变速度不受外界影响,矿物为测定对象。

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源(B):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屮(E):震源(B)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h):震源到震中的距离(BE)□

?震屮距(△):地震台到震屮的水平距离(ES)。

?震源距(d):震源到地震台的距离(BS)。

?震级(里氏震级):衡量地震绝对强度的级别。由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所决定,一次地震只有 _个震级C

?震级血定:一般取距震屮100公里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震幅的对数值确定之。震幅单位为u m。如最大震幅为10mm= 10000 u m,其对数值为4,震级即4。

?地震烈度:根据建筑物破坏程度将其分成12个等级,即12度地震烈度。

?等震线:地表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

地震的类型:

按震源深度分三种:浅源(0-70km),中源(70-300kin),深源(300-700km)浅源者,规模大,破坏性强;中、深源者,与板块活动有关,区域或全球规模,对地表破坏性并不强。

按成因分三种:构造地震:由构造作用产生的地震。火山地震:与火山活动有关;局部规模。陷落地震:与溶洞崩塌有关;局部规模。

按时间分三种:现代地震、历史地震、古地震(0. 5-4万年)

按照传播方式,地震波可分为体波(纵波和横波)和面波(勒夫波和瑞利波)。

?纵波(P波):为推进波,如弹簧,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固、液、气体屮均可传播;它通过介质体积的变化而传播,速度快,最先到达震中,引起地面最先发生上下振动。

但破坏性较弱。

?横波(S波):为剪切波,如抖绳,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它通过介质形态的变化而传播,速度较慢,晚于纵波到达震中,引起地面前后左右振动。破坏性较强C ?面波:S波和P波在地表相遇激发产生的一-种弹性波。仅沿地表血或弹性分界血传播,不能传入地下。面波通常使人产生滚动,好似坐船一样。面波最重要的有两种:瑞利波和勒夫波, 特点是: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

构造作用:是指促使岩石、地壳乃至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作用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垂直运动: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常表现为地壳大面积的上升、下降,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等。传统上称为造陆运动。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地质体的相互分离、会聚或平移错动,造成岩层的褶皱与断裂,在岩石圈的软弱层中则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常把产生大规模、强

烈的岩石变形(褶皱与断裂等)并与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

岩石的空间位置:岩层在地壳中的空I'可方位叫做岩层的产状

?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叫走向线,其延伸方向叫走向。

?倾向: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叫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最大锐角,倾角值为0。90°

岩层类型(按产状可分为三种):水平岩层(倾角为0。左右,〈8。)倾斜岩层(倾角介于8。?82°间)直立岩层(倾角接近90° ,>82° )倒转岩层(岩层发生反转,上层面在下,下层面在上)。

褶皱: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单个的弯曲称为褶曲。褶皱的组成部分称褶皱的要素。

意义:为正确描述和研究褶皱构造,必须弄清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褶皱要素:核(组成褶皱中心部分的岩层)、翼(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轴血(它是一个假象的面,一般可看成是平分褶皱两翼的对称面)、枢纽(单个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或同一层面上弧尖的连线)、弧尖(层面上的最大弯曲点)、轴线(轴面与水平面或地面的交线)。

褶皱类型: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出现老地层,两翼对称重复出现新地层。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出现新地层,两翼对称重复出现老地。

褶皱分类: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褶皱。

根据剖面形态划分:箱形褶皱、扇形褶皱、单斜。

根据枢纽产状划分:水平褶皱、倾伏褶皱。

根据褶皱的长宽比例划分: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盆褶皱。

断裂构造:岩石的破裂,是岩石的连续性受到破坏的表现。破裂血二侧岩石有明显位移的为断层,无明显位移的为节理。

断层的几何要素:

?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

?断层盘:断层二侧的岩块,分上盘与下盘(根据所处位置)、上升盘与下降盘(根据动向)等;

断层面直立或岩块水平滑动时较特殊。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与本身形态有关、与地形起伏有关)。

?断层位移:滑距(真位移)、断距或断层落差(视位移)。

断层分类:

根据两盘动向:正断层:上盘下降;逆断层:上盘上升,倾角〈25度称为逆掩断层,形成推覆构造; 走滑断层(平移断层):二侧岩块水平滑动,断而较陡立。有左旋、右旋二种。

复合性质:平移-正断层、平移-逆断层、正-平移断层、逆-平移断层。

根据断层走向和地层走向关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地层走向平行,纵断层;倾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地层走向垂直,横断层;斜向断层:断层走向和地层走向斜交,斜断层。

根据断层组合:阶梯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正断层;叠瓦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逆断层;地堑、地垒:二条以上断层,断层而走向平行,倾向相反,共同盘下降为地堑:共同盘上升为地垒。

断层证据:擦痕和镜面、阶步和反阶步、拖曳褶皱,牵引构造、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断层磨砾岩、密集的节理、地质体错断、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对称重复,区别于褶皱)其他证据(山区、平原的平直界线;地形上的陡崖;三角面山(时代较新)、矿化带和泉水(断层是矿液和地下水的通道和储集场所)。

节理:岩块发生破裂,但二侧无明显的位移。节理的裂开面称为节理面,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节理与岩层的关系:斜交、平行、垂直节理是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的原始记录。岩石变形越强烈,节理也越发育;岩石越老,保留的节理也就越多。

节理的分类:

按成因可分:原生节理产生在成岩过程屮的节理,如沉积岩成岩过程屮因失水收缩而生成的节理、岩浆冷凝收缩而形成的节理。

次生节理:包括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构造节理由内动力作用形成,非构造节理由外动力作

用形成。

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张节理面一般不平直,裂面较粗糙,裂缝较宽,常被岩石或矿物充填。

剪节理:由剪切作用而形成。剪节理面一般平直光滑,裂缝细小,延仲稳定。剪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

共辘节理:在应力作用下,沿着共辄剪切面的方向会形成两组交叉的剪节理,称为共辘节理或称“X”节理。

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特征:新老层产状一致;岩性、古生物演化连续、渐变;无沉积间断。条件:盆地稳定地接受沉积。

假整合(平行不整合):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但其间有沉积间断;岩性古生物演化发生突变。新老地层分界面是沉积间断面,或称剥蚀面,发育底砾岩。条件:地壳稳定上升,沉枳物高出沉积基准面而遭剥蚀,然后地壳又稳定下降,接受沉积。

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特征:新老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有沉积间断,岩性、古生物演化突变,存在剥蚀血、风化壳、底砾岩。条件:地壳运动强烈,老地层褶皱、破裂并遭风化、剥蚀,而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不整合面总是与上覆岩层产状一致)。

侵入接触:火成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火成岩遭风化剥蚀后,其上又形成新的沉积岩,例如假花岗岩砾石。

断层接触:二个地质体之间为断层。

第十章: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物理风化作用(机械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作用而不改变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的矿物,产物为岩屑和矿物碎屑。

物理风化的主要方式:

?热胀冷缩:温度变化造成岩石发生不均匀的热胀冷缩。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会导致岩石屮矿物Z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增温导致质点的热运动增强。温度风化在温差变化幅度大、频率高的地区最为强烈,特别是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缺少植被的地区最为盛行。

?冰劈作用(冻结风化):当水进入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如果产生冻结过程,其相应的膨胀力可以导致岩石发生解体,尤其是周期性的冻结作用,很容易把岩石破坏成较小的块体。

?冰劈作用所需条件:①有足够的水供应;②岩石有贯穿的裂隙,可使水渗入并流动;③温度常在冰点上下波动。

?层裂或卸载作用:深部基岩是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结晶成岩体的并保持稳定状态,当地壳上升或上覆岩层被移去,压力降低,岩体中所保存的能量就会岩体膨胀和层裂(节理)的形式释放岀来,引起岩体破坏。

?盐分结晶撑裂作用:岩石中含有潮解性盐类,在夜间吸收水分而潮解,变成溶液渗透到岩石裂隙中,白天温度升高水分蒸发而结晶并对岩石产生压力。主要发生在干旱气候区。

化学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水、二氧化碳及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使其成分分解,易溶者流失,难溶者残留原地,并产生新的矿物。如钾长石通过水解或碳酸盐化作用转变为高岭土。

化学风化的主要方式:

?溶解作用:岩盐易溶解。大部分矿物可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pii值。石灰岩、大理岩,在酸性水体中极易发生溶解,但在干旱气候区的碱性水体屮则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抵抗风化能力。

?水化作用:矿物吸收一定数量的水并加入到矿物晶格中,转变成含水分子的矿物。

?水解作用:弱酸强碱盐或强酸弱碱盐遇水会解离成为带不同电荷的离子,这些离子与水中的

H+、HO—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含HO—的新矿物。如钾长石转变为高岭土:

?碳酸化作用:溶解在水中的CO?形成(C0a)2-和(HCO:。一离子,能夺取矿物中金属阳离子,结合成易溶的碳酸盐随水迁移,导致原矿物分解。

?氧化作用:在化学风化中,氧化作用是指矿物中一些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形成新的矿物,或变价元素在地表状态经氧化后由低价元素变成尚价元素,在有水的情况下可形成氢氧化物,导致原有矿物的解体。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活动及产物对岩石所起的机械的、化学的破坏作用。产物:碎屑物和土壤。生物风化的方式和类型:根劈作用(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新陈代谢作用产物的破坏(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腐烂分解产物的破坏(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的产物类型:

?碎屑物质:包括岩屑和矿物碎屑,主要为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也有一部分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未完全分解的矿物碎屑(石英、长石)。

?溶解物质:是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盐类、Si02)o

?难溶物质:相对稳定的元素(Fe, Al)等在原地残留下来。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特征:结构松散,岩屑大小不均,棱角分明,无层理。残积物表面较平坦,底界起伏不平,与基岩呈过渡状态,厚度因地而异。残积物具有垂直分带性,愈向上风化愈强烈,常具假层理。其中的有用重矿物富集时成残积砂矿。

风化壳:风化产物构成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这一薄壳被称为风化壳。

按风化性质和程度分层: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含有腐殖质的松散的细粒物质。成分:腐殖质、矿物质、水分、空气主要特征:腐殖质的存在);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基岩。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河流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流分为坡面水流、沟谷水流和河流三大类。河流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

片流: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主要受地面起伏的影响,无固定的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的坡面流水。片流的作用强度取决于水量、坡度、岩石强度以及植被情况。

洪流:片流继续发育,在山坡上沿最大坡度会出现沟槽的雏形;沟槽的出现使水层增厚,流水量增加,冲刷能力增强;更大的水量向沟槽集中;片流转变为洪流,沟槽变为沟谷;沟谷由小变大, 演变为冲沟(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上端为沟头,下端为沟口;冲沟包括主沟和岔沟,冲沟在丘陵和山区普遍发育。

洪流与河流的根本区别:水源全靠大气降水,水流时断时续。

流水对冲沟发育的影响:溯源侵蚀:沟谷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向源头方向发展;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片流汇聚到沟谷(冲沟)屮,具有流水方向,可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到沟口堆积下来, 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往往在沟口呈扇状分布,称为冲积扇,多个冲枳扇连接可构成洪积平原。

河流:河谷中的常年流水,水源为地下水、冰雪融水、湖水等。

河谷的组成要素:河床、谷底(河漫滩)、谷坡、坡麓、谷缘。

河谷类型:

碟形谷:谷底平坦而宽阔,宽度可达数千至数万米,谷坡较缓,没有明显的坡麓。

“V”形谷一峡谷:谷坡很陡,谷底狭窄,甚至无平坦的谷底,河床直接嵌在谷坡之间。

“U”形谷:谷底较宽、谷坡较陡,坡麓明显。

流速:单位时间内水流流过的距离。

影响因素:坡度、河床横剖面形状和河床的粗糙度、河流负荷的类型。

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面积的水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侵蚀作用的方式:

?溶蚀作用:溶解易溶矿物与岩石。

?水力作用:自身的动能冲击河床。

?磨蚀作用:河流所携带的固体物质对河床的磨蚀

侵蚀作用方向:

?下蚀:河水垂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又称底蚀。

原因:流水的向下运动分量、携带物质的撞击、锅穴作用。

?旁蚀(侧蚀):河水侵蚀河床两侧及谷坡,导致谷坡后退,使河床及谷底加宽,但河流侧蚀作用常常具有不对称特征,所以,长期侧蚀的河床出现左右摆动。

原因:弯道离心力、科里奥利力。

?溯源侵蚀/向源侵蚀: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形成水系和流域。

河流袭夺:一条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将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袭夺河:袭夺它河的河流。

?被夺河:被袭夺的河流。

?袭夺湾: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的急转弯

?截头河:被夺河的中下游。

?风口:截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

流水质点的运动方式:

层流:水质点呈平行层状,不互相混合,流动的层与层之间界线不交错。

紊流:水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型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

物质搬运方式:底运/牵引搬运、悬运、溶运。

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流速的降低、流量的减少、负荷的增加、局部地段河底变平坦。

冲积物特征:主要受到沉积环境、条件所制约。冲枳物是在统一的搬运营力作用下形成,基本特征相同。

?由碎屑物组成:主要由砂、粉砂、粘土组成,有时会出现较多砾石。

?分选性较好:近源区沉积物大小混杂,远源区沉积物大小趋于--致,分选良好。

?磨圆度较好:搬运物各自之间或与河床发生长期的磨蚀作用而形成的。

?成层性清楚:这是由于沉积作用的变化佼有规律,洪水期则粗而厚,枯水期细而薄。

?韵律性:典型河流沉积韵律:河床沉积、河漫滩沉积、牛辄湖沉积。

?流水成因的原生构造:波痕、交错层理、砾石定向排列等。

河流沉积形成的地貌:

心滩:较粗碎屑在河底中部淤积,形成雏形心滩

江心洲:心滩在洪水期淹没时接受人塑的沉积物,致使心滩不断加大、加高。边滩

边滩:即点砂坝,是弯道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规模沉积体。

河漫滩:边滩不断变宽、加高且面积不断扩大而演变成河漫滩。在洪水期可被淹没。在平坦地区其宽度可以大大超过河流本身的宽度。河漫滩沉积物多为细粒物质。

冲积平原:由相邻的河漫滩连接而成冲积平原。

三角洲:河流在入海口或入湖口等部位形成的沉积体,形似三角形而得称。

三角洲沉积的一般规律为:近河口处沉积粗粒物质,稍远为中粒物质,更远为细粒物质。三角洲的三层结构:

底积层:沉积于平坦的湖底,离河口远,沉积物为粘土,水平层理。

前积层:沉积于湖盆边缘,离河口近,沉积物粗,具有向湖心倾斜的原生产状。

顶积层:沉积于湖面附近,由河流漫溢而成,沉积物最粗,产状水平。

去均夷化作用:河流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平衡剖面,但在河流向衰老方向发展时,如果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发生改变,河流则获得新的能量,下蚀复苏,河流由以旁蚀和沉积为主转为以下蚀为主。

形成因素:河床抬高或基准而下降、气候由干燥转为潮湿。

阶地面:平坦的表面,记录了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历史。

阶地斜坡:向河床方向急倾斜的陡坎,记录着下蚀作用(去均夷化作用)的历史,由于均夷化

与去均夷化的交替进行,可形成多级阶地。

按阶地的组成物质可分为:

堆积阶地:阶地面、阶地斜坡全部由河流沉积物所组成。

侵蚀阶地:阶地斜坡上基岩裸露,阶地面上有零星沉积物散布,反映河流侵蚀作用的特征。

基座阶地:阶地下方(斜坡)基岩裸露,但阶地面上为河流沉积物,反映了河流切过早期的沉积物而到达基岩。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冰川:是在重力作用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着的冰体。

冰川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地质过程。

侵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屮对地而的破坏。而破坏产物被冰体搬运,在冰体消融时便就地沉积下来,形成了各种冰磧地貌,侵蚀作用则产生冰蚀地貌。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雪线:常年积雪区范围的下界,影响雪线高度的原因:气温、降雪量、地形。

?冰川的积累区:冰川在雪线以上的部分。

?冰川的消融区:冰川在雪线以下的部分。

?粒雪盆:温带高山地区的冰川积累区。

?冰舌:冰川的消融区。

冰川分类: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冰川的剥蚀作用:

挖掘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屮致使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发生破碎,其破碎物被冰体搬运带走的过程。

原因:冰体压力致岩石破碎;基岩原裂隙冰劈作用。

磨蚀作用:冰体挖掘出来的岩石碎块对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的磨蚀。

冰蚀地貌:

?冰斗: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所在地,随着冰斗冰川的发展,冰斗面积不断扩大。

?鳍脊与角峰:两个平行的冰斗冰川不断扩大(溯源侵蚀),陡壁不断后退而逐渐形成似鱼鳍的山脊;角峰是三个冰斗冰川作用的结果。

?冰蚀谷(冰川槽谷):是山谷冰川剥蚀而成的宽阔、平直、“U”形的谷地。

?羊背石:由于冰川的挖掘、磨蚀导致冰床上相对较硬的基岩表现为略微突出的一系列小丘。其可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形体为椭球状,长轴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迎流坡缓,背流坡陡。

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坠落冰血的岩块一并冻结在冰体中向前搬运。

搬运物质:碎屑物,包括刨蚀的产物和风化物。

搬运方式:固着在冰内进行搬运,搬运物在搬运过程中难以受到改造。

介质特点:固体,移动速度小,搬运能力强。

搬运物质的分类:表磧、内磧、底磧、侧磧、中磧。

冰磧物的特点:都是碎屑物、缺乏分选性、无定向排列、不具成层性、棱角分明、砾石具磨光面,冰擦痕、石英砂表面特征:形态不规则,棱角尖锐;表面碟形洼坑,坑内有贝壳状断口及平行阶坎、含寒冷型的生物化石。

冰磧地貌:

?冰磧丘陵:由基磧所形成的波状起伏的丘陵。

?鼓丘:分布在终硕堤内缘,由冰磧物组成的椭圆形高地,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迎冰面陡、背冰而缓,常见于大陆冰川。

?侧磧堤:在山谷冰川两侧,由侧磧构成的顺谷地延伸的条状岗地。

?终磧堤:冰川前端由冰磧物构成的弧形高地。

?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冰水扇:终磧前缘呈扇形分布的冰水沉积体。

?纹泥: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又称季候泥。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垄岗,两坡对称且较陡,如蛇形。它是分布在大陆冰川曾发育的地区,高可达百米,长500km,具有分选和层理构造,说明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它是在停滞的冰体下的通道中形成的。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冰期: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I'可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缩小。

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透过水的能力。隔水层:地下水难以通过或无法通过的岩层。透水层:地下水能自由通过的岩层。含水层: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层。

补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排泄:含水层失去水的过程。

下降泉:沟谷切割揭露潜水含水层所形成的侵蚀泉;地形切割达到含水层隔水底板时,地下水沿两者的接触面流出地表而形成的接触泉;潜水流动受到阻隔使水位壅高而涌溢地表所形成的溢泉。

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在水压力或在气体及水蒸气的影响下,能够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天然出露点。

根据其出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断层泉;自流斜地上升泉;自流盆地上升泉。

地下径流:在含水层中,地下水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运动过程。

地下水的运动:取决于岩石或沉积物的孔隙度和透水性;是改变地壳表层的地质营力;通过沉积物、岩石屮的孔隙运动,因此它可以滤掉许多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污染物。

地下水类型:

按埋藏条件划分:

包气带水:包气带中的水是以气体的状态存在的气态水,或是因静电力而吸附于颗粒、裂痕、溶洞表面的结合水,或是因毛细管作用而存在的毛细管水,以及过路的重力水。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水面称为潜水面。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按空隙类型划分:

孔隙水:受岩石性质控制。裂隙水:分布局限。喀斯特水:分布更局限

剥蚀作用:最强烈的剥蚀作用是在潜水面附近。冲刷: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流速、岩层的性质、作用时间(时间长可造成地下空洞,加强冲刷),在黄土地区发育好。溶蚀: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岩石进行溶解破坏,这是破坏岩石的一种主要方式。地下水与岩石接触面大、流速慢都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易溶的岩石地区。

喀斯特: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气候:潮湿、降雨量大、温度高(加速反应速度、补充C02扩散至水中)。

岩石:卤族盐类、硫酸盐类(石膏、芒硝,治2SO4.10H2O)、碳酸盐类岩石,同吋岩石结构也对喀斯待发育有影响。

地质构造:碎裂带规模、密集程度、构造方向、构造性质等。

水的作用:溶蚀力(C02的含量)和流动性(流速、流量和交替循环的强度)。

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破裂;交替上升一多层溶洞的形成;相对稳定形成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一地下暗河水体搬运碎屑到开阔地带或溶洞时,流速降低而堆积,粒细、量少。化学沉积:含Ca, Mg等重碳酸盐的地下水在适当的部位发生沉积。原因:压力降低,C02逃逸; 温度降低,溶解度降低,如温泉口;水分蒸发。

孔隙沉积:Ca, Fe, Si的胶结物沉积。

裂隙沉积:形成脉状堆积体。如方解石脉、石英脉(少)。

溶洞沉积:钟乳石,石钟乳、石笋、石柱。

温泉沉积-泉华:钙华、硅华。

第十四章: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物理性质:密度:1. 02-1. 03g/cm3;压力:水深增加70m,压力增加一个大气压;颜色:深海为蓝色,浅海受多种因素影响;温度:赤道高,两极低,随水深增加而降低

波浪: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波浪发生时,波形的传递沿水平方向前进,而水质点则是作上下旋转运动并无实质性位移。

波浪的要素:波峰:波形的最高处;波谷:波形的最低处;波长: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波高: 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周期:下一波来到上一波地点所需的时间;波速:波形在单位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波基面:波浪影响深度,1/2波长。

波浪剥蚀作用:主要发生在近岸区的海底及海岸线上,同吋对滨岸的碎屑物也起到磨蚀作用。

搬运作用与砂坝的形成:进流:将碎屑物质向岸上搬运,在海岸形成砾滩、沙滩或沙坝。回流: 将部分碎屑物质运回水屮,在海屮形成沙堤或沙坝。

潮汐作用产生的地貌:由于潮汐作用引起海平面高度的变化使海水作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引起潮流,在平坦的海岸带,潮水的涨落影响到相当宽阔的范围,对沉积物起到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作用,从而控制着沉积物的性质、特征。在狭窄的河口地带,侵蚀搬运能力特别强,潮汐作用的地区不形成三角洲,相反形成三角港。

洋流及其地质作用:海水作大规模的定向流动称洋流或海流。有表层洋流、深层洋流。

?表层洋流:由信风以及海水温差引起的:暖流、寒流Z分。

?深部洋流:由海水密度引起,形成深部环流。洋流地质作用主要在于搬运,但由于流速较慢, 故搬运的都是细粒的碎屑物质。

?等深流:在大西洋有一种沿陆坡等深线方向的深部洋流,流速低3-30cm/s.主要见于大西洋西部陆隆上,形成的岩石称等深积岩。

浊流:是指-?种含大量碎屑物质因而密度大(1.5-2. 0g/cm3)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形成:大陆斜坡上堆枳的沉积物既松散又厚,沉积体本身很不稳定,在地震、河水的冲击下失稳,在重力作用这些沉积物重新活动,很快扩散到海水之中与海水混合并向下运动形成了浊流(泥沙与海水混合的水体)。

地质作用:浊流往往规模大,流速快,因而具有很强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能力。

沉积物来源:陆源物质:陆源碎屑物、陆源化学物;生物物质:海洋中的生物可以提供大量的CaC0;5, Si02及磷酸盐等,呈溶解状态或生物碎屑形式出现;与岩浆活动相关的物质:海底、岛屿及近海区火山作用所提供的物质,热液;海底岩石溶滤物质:SiO2及金属硫化物等;宇宙物质:陨石、宇宙尘埃等物质。

滨海:是海水强烈运动的近陆水域,其下界为浪基面。

外滨带(潮下带):浪基面与低潮线之间,受强烈扰动,并有沿岸流作用。

前滨带(潮间带):外滨带和前滨带水体震荡、富含氧气、生物繁盛。因此,沉积以石灰岩、碎屑岩为主。砂岩以石英为主。碎屑物质圆度分选好、交错层理、波痕发育。

后滨带(潮上带):特大高潮时超过高潮线的地带。表现为常年积水、潮湿,植物发育,常演变成沼泽,沉积物为泥岩类、泥碳和煤。

滨海沉积特征:生物以藻类和厚壳或钻孔底栖生物为特征;碎屑物质丰富,主要为砾、砂、粉砂和生物介壳碎片;碎屑分选和磨圆好;具有丰富的交错层理及波痕;砂粒成分以石英最常见;在干热地区可形成虫而状灰岩;在后滨带堆积泥质物质,可形成泥炭,最终转变为煤。

浅海沉积特征:强烈的波浪可及此,此外还有海流作用,海水动荡,生物丰富;沉积类型很多, 碎屑物广泛出现,Al, Fe, Mn的氧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发育;碎屑物上部为砂和粉砂,具小型交错层理,下部为泥,具水平层理;金属氧化物汇聚呈鲫状矿体;碳酸盐沉积主要包括生物灰岩和碎屑灰岩。

珊瑚礁:生物灰岩以生物礁为代表,生物礁又以珊瑚礁最具代表意义。分为岸礁、堡礁、环確。半深海沉积:以大陆坡为主体的水域,200-2000m深。在半深海的水域中,生物少,主要以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及底栖生物为主。代表性的沉积物是悬浮的泥砂类,以细粉砂占优势。物源主要为陆源,含有生物沉积、CaC03沉积及火山物质。具有还原性特征,蓝泥、青泥,另外还有红泥、绿泥、火山泥、珊瑚泥等

深海沉积:水体平静,生物稀少、沉积物供应量少,沉积缓慢。软泥:粉砂与泥质之间的沉积物。生物软泥:以浮游生物骨骼为主,分为钙质软泥和硅质软泥红色粘土:主要为粘土,火山碎屑多,生物少。(不同成分软泥的分布与气候关系明显,各类软泥的分布面积与分布深度不同)

浊流沉积:以细砾、砂、粉砂、泥质互层出现,韵律交互层理,具有清楚的递变层理与印模构造,固结的岩石被称为浊积岩。

鲍马层序:粗粒递变层;具粒序性的平行纹层状砂岩;发育前积层的丘状纹层状粉砂岩;水平纹层状粉砂岩-页岩;块状泥岩。

等深流沉积:细粒物质互层,分选好,水平层理;具有递变层理和内部侵蚀痕迹;固结的岩石被称为等深积岩。

金属泥:是含重金属的泥状沉积物,其形成与地幔物质沿裂谷带上升有关。从上升的岩浆中分泌出含重金属的热水溶液,或海水从岩浆或岩石中萃取出重金属元素:Zn, Cu, Ag, Mo, Pb等。

镒结核:分布在各大洋洋底表层,储量巨大,同时在血结核(胶体)形成过程中吸附源自陆源及海底火山喷发的金属(胶体或真溶液形式):Co, Ni, Cu等。

第十五章:湖泊及沼泽的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

湖水运动特征:湖浪:是在风作用下产生的波浪,与湖大小有关,影响深度比较小;湖流:一般作定向运动,流速与湖体大小相关,也可形成对流;潮汐:营力很小,微不足道;浊流:少量湖泊中可以出现。

湖泊的剥蚀与搬运:

剥蚀方式:机械冲蚀、磨蚀和化学溶蚀;动力:波浪;地点:湖岸带;景观:湖蚀洞穴、湖蚀凹槽、湖蚀崖、湖蚀平台等

搬运:动力:湖流、岸流、退流、浊流等;物质:湖蚀的产物、河流携带物;方向:湖心方向。湖泊的沉积物有三种类型:碎屑的、生物的和化学的。

沉积作用:

?碎屑沉积物:碎屑物形成与湖泊相似的同心圆状分布,由湖岸向湖心方向碎屑物的粒度逐渐变细。具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

?生物沉积物:湖水的平静状态适合于植物的生长,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植物类型,形成植物的分带现象,并形成不同的生物沉积物。

?化学沉积物:潮湿气候可形成碳酸钙沉积,干旱气候可形成盐类沉积。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

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

荒漠的划分:岩漠:具有岩质地而的地区,位于地势较高的山麓地区。砾漠(戈壁滩):荒漠屮由于风蚀作用后残留下来的卵石、砾石、粗沙等物质堆积而成的地区。沙漠:是流沙覆盖且沙丘广布的地区。泥漠:具泥质地面的荒漠。通常由封闭的湖泊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演变而成。

沙漠的特征现象:沙漠漆:基岩或石块表面黑色而光亮的薄膜。沙漠流水:发育间歇性河流,缺少恒流河、多数河流入湖而非入海。降水:降雨少,但来势迅猛,多出现瞬时性洪流或泥流。土地贫瘠:干旱区矿物和岩石的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弱,不发育土壤。

风的剥蚀作用:吹扬:风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主要作用区:风速大、干燥、植物少、松散沉积物覆盖;磨蚀:由风力扬起的碎屑物质对地表发生冲击和摩擦,以及碎屑物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相互冲撞和摩擦的过程。一般来说离地面0. 5-1. 5m范圉内磨蚀最强,风速越大磨蚀能力越强。

风蚀地貌雅丹:风蚀洼地:绿洲;风蚀谷、风蚀残丘:风蚀谷扩大相连而残留的高地,即残丘;风蚀城堡:在基岩裸露旦近水平产状的隆起地区,由于岩层软硬不一且垂直节理发育,在强烈的风

蚀作用下,而形成层层聲耗的平顶状残丘,远望犹如古城堡而得名;风蚀蘑菇、风蚀柱;蜂窝石。

风的搬运作用:搬运能力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搬运距离与风力和碎屑物的粒度有关;粉尘或粘土颗粒可以随大气环流搬运到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搬运的方式主要有蠕动、跳动和悬浮等;在搬运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破坏作用。

悬浮搬运:紊流和涡流的上举力使细而轻的砂粒悬浮于气流屮而向前移动,简称悬移。

跳跃搬运:砂粒在气流中以跳跃方式前进,简称跃移。

蠕动搬运:砂粒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地面滚动或滑动,简称蠕移。

沉积作用:碎屑物质从风沙流中降落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其堆积物称为风积物。

风积物特征:以〈2 nun的碎屑物为主;具有良好的分选性;良好的圆度;碎屑矿物成分复杂,可含不稳定的镁铁质矿物;具有规模大的交错层理;颜色多样,以红色为主。

沉积作用风积物的堆积方式:沉降堆积;遇阻堆积;碎屑物遇到障碍物而发生堆积;气流上升造成碎屑物的堆积;气流干扰造成碎屑物的堆积。

黄土为风成成因的标志:矿物成分与下伏基岩不相关;成分中含有易溶物质;既能分布在低洼地区,也能分布在高山地区;厚度由沙漠边缘向外逐渐变薄;黄土的粒度向外逐渐变细。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解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 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 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 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贵大普通地质学试题

1.名词解释(共10分,每小题2分) 1.岩浆: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软流圈的高温、粘稠的,并富含挥发组分 的硅酸盐的熔融体。 2.地层层序律:地层的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如果地层没有受 过扰动,下部的地层时代老,上部的地层时代新,叫做正常层位。地层层序律。3.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矿物和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转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甚至土壤的过程。 4.断层: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错动的断裂。 5.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断层按两盘相对位移方向和力学性质划分____正断层______、___逆断层________、____走滑断层_______。 2.变质作用的类型____接触变质作用_______、______区域变质作用_____、_______混合变质作用____、______动力变质作用_____。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矿物从硬度一到硬度十分别为: ______滑石_____、____石膏、___方解石____、萤石, _____磷灰石______、____正长石_______、石英, _____黄玉______、___刚玉________、, ___金刚石________、; 4.地震产生的体波分为两类:______横波_____、____纵波_______。 三、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大陆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是( B ) 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混合岩 2、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是具有( C ) A、气孔构造 B、片理构造 C、层理构造 D、页理构造 3、平行不整合是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层地层的( B )。 A、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B、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 C、产状不一致,时代连续 D、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考研真题普通地质学全版.doc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试卷1998-2007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

★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 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普通地质学_重要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这句话的意思是(“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 二、填空题 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 二、是非题 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普通地质学试卷

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部圈层。其中,部圈层圈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分为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 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深源、中源、浅源。今年汶川震属于浅源。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火山岩/喷出岩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岩。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穿插关系。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矿物、含氧酸盐矿物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生物、化学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向斜、背斜。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变晶、变余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底运、悬运和溶运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山岳。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A)。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B)。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 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C )。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4.花岗岩属于(D)。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 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D)。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 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A)。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 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B)。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 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C)。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 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D)。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43、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44、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45、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6、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4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48、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49、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50、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A.元古代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51、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大理岩 16、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____________。 A、石英 B、斜长石 C、黑云母 D、金刚石 17、细晶岩脉属于__________。 A、深成岩 B、浅成岩 C、沉积岩 D、次火山岩 18、纯属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有矿物组是________。 A、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B、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 C、绢云母、红柱石、硅灰石、石榴子石 D、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 三、分析题(10′×1﹢6′×1共计16分)

普通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地质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一、 新构造运动1.风化壳2.莫霍面3.标准化石4.岩石圈5.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1、 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2、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 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3、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4、变 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5、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6_________三类。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1、A、J B、K C、T D、Q 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2、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3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A、动力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4、 、 D、早古生代 C、晚古生代 B、中生代A. 新生代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5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6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7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8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9、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普通地质学 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12*2.5) 地层层序律地质构造硬度块体运动稳定大陆边缘 洋流同化作用深断裂 二、简述题 1、写出下列三对地质概念的区别(6)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断层与节理沉积物与沉积岩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8) 3、为什么“季候泥(纹泥)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记载着沉积物形成的年龄” 4、简述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9) 6判断沉积地层层序是否正常的证据是什么?(9) 三、详述或论述题(70) 1、变质岩的特征如何?10 2、详述火成岩的鉴定方法?10 3、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15 4、海水大规模进退的原因及其地质意义如何?15 5、如何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状分布现象?20 一、名词解释(12*2.5) 变质矿物科里奥利效应火成岩震级逆掩断层差异风化纹泥 地下水潮汐沙漠化块体运动 二、间答题(10*5) 1、全球主要地震带、火山带各有哪些??它们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和异同点? 4、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什么?其地质意义如何?

5、在喀斯特地区,多层溶洞所反映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三、详答或论述题 1、现今地表丰富多姿的地形地貌景观是哪些地质作用的杰作?为什么?(20) 2、如何识别断层?(12) 4、论述沉积岩的研究意义(10) 5、试述夷平面的研究意义(10) 窗体顶端 1.陆地表面形态可划分为、、、和五个地貌单元。 3.河流搬运方式有:、、。 4.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和。 5.组成断层的基本要素有、和。 二、单项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斑岩 B 板岩 C 页岩 2.河流侧蚀作用产生地质现象是()。 A 峡谷 B 急流瀑布 C 曲流 3.滨海沉积砾石的长轴与海岸()。 A 平行 B 垂直 C 斜交

地质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八)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克拉克值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片麻构造 二、选择题(18×1共计18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_________。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 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_____。 A、大羽羊齿 B、铁 C、松柏 D、银杏 13、界、系、统、阶是__________。 A.岩石地层单位 B.时间单位 C.生物分类单位 D.年代地层单位 14、石英在摩氏硬度计中属于哪一级别_________。 A、5 B、6 C、7 D、8 15、下列哪一类岩石属于动力变质岩________。 A、片岩 B、片麻岩 C、糜棱岩 D、岩

2017-2018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分×8共计32分) 5、角度不整合 6、断层 7、指相化石 8、背斜 5、沉积相 6、矿物 7、倒转褶皱 8、地层倾向 二、填空题(20×1共计20) 1、中生代从早到晚有_________,它们的代号分别为_________。 2、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3、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___________剖面。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 ___________剖面。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___________,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___________。也可以根据岩性来划分地层。岩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而沉积___________的变化又往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根据岩性把地层划分成许多单位,基本上可以代表地方性的地史发展阶段。 4、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_________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_________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_________表示。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9、金刚石可产于哪类岩石_______。 A、橄榄岩 B、金伯利岩 C、辉长岩 D、安山岩 20、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