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若甲乙对地的压强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密度大于乙物体的密度

B.若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

C.若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

D.若沿竖直方向各切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 1.29g/cm3

B.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105 mg

C.一位初中生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 0.5m3

D.行走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5000Pa

4.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p a和p b,则()

A.p>p a>p b B.p a>p>p b C.p<p a<p b D.p a<p<p b

5.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 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 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 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 N/kg)()

A.容器的底面积为120 cm2B.物块的密度为2.9×103 kg/m3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 Pa D.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N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

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

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

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

7.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8.“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A.小丽的重力为900牛顿

B.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为1Pa

C.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为2

1m

D.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于900牛顿

9.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3:2,底面积之比S A:S B=2:3,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 分别为()

A.F A:F B=2:3,p A:p B=2:3

B.F A:F B=1:1,p A:p B=2:3

C.F A:F B=3:2,p A:p B=1:1

D.F A:F B=1:1,p A:p B=3:2

10.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下表中列出了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中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限压阀的质量为40g,大气压值取1.0×105Pa.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下表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气压/×10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帕

水的沸点

100104108111114116118119120 /℃

A.120℃B.118℃C.114℃D.104℃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 A_____p B,两液体密度ρA_____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_F乙.(均选填“>”、“=”或“<”)

1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ρ水=1.0×103kg/m3。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是

__________Pa,水对容器顶部A处的压强p A与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p B的比值

p A:p B=________。

13.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密封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当将容器倒置过来。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__,压力_________;容器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_,压强_________(均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4.如图所示,两柱形容器的底面积S A=3S B,容器内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容器底受到的压强p A=p B,若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块分别投入A、B两液体中,液体均未溢出,且甲物块在A中悬浮,乙物块在B中沉底,甲物块密度是乙物块的3倍,这时液体A、B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增加了△p A、△p B,已知△p B=2△p A,那么,原容器内所装液体的高度之比h A:h B=_____.

15.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甲所示。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p=600 Pa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____cm;长方体A 的高为_______cm体积为_____ cm3,容器的底面积为_____ cm2。

16.如图所示,一锥形烧瓶的上表面半径与底面半径之比为1:3,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

内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充满容器,且上、下两部分液体深度相同.已知上、下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ρ1:ρ2=2:3,若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强为p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强为p2,则p1:p2=_______。设上部分液体对下部分液体的压力为F1,下部分液体对瓶底的压力为F2,则F1:F2=_______。

17.如图所示的希罗喷泉,用3根管子连接3个容器,容器a是敞口的,容器b和c是密闭的.容器中有一些水,管B有水喷出.管A中水流的方向是向______,容器b中气体压强的大小比外界大气压______,要增大喷泉的高度,应增加容器______的高度.

18.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铁块,边长之比为3∶1,若如图甲所示放置,则B受到A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若如图乙所示放置,则A受B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____,压强之比为

____________.

19.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酒精的质量一定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杯底受到的压强一定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 A和F B,则p A _____ p B,F A____F B(选填“>”、“<”或“=”)。

三、实验题

21.小刚同学在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时,将两端开口、底部带有阀门K的三通U形玻璃管倒置在两个容器中,左侧容器盛有密度已知(ρ0)的液体。右侧容器盛有待测液体(ρ)。先用抽气机抽出U形管内的部分空气,再关闭阀门K,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液柱会上升是因为玻璃管内部气压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管外部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为了测量右侧液体的密度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

(3)根据已知液体密度和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可得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不能完全抽空,测量结果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22.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的值,实验装置及方案如下:

步骤1: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然后用细线拴住活塞的颈部,用弹簧测力计多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都为1.2N;

步骤2: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6.8N;

步骤3:注射器吸入部分液体,并将活塞推至底部,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再次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活塞,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7.4N.

其他相关数据如表:

注射器的容积V/mL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L/cm 大气压的值p/Pa

2.5

3.90

请根据小明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进行步骤1的操作目的是为了测出___ ,如果省略这一步骤,会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造成步骤2和步骤3测量结果有差异的原因是___ ;

(3)步骤3中,向注射器内吸入___效果较好(选填“水”或“植物油”);

(4)为了保证装备的气密性,堵住针筒前端小孔,将活塞拉动一段距离,松手后,观察活塞能否回到原来的位置,离原来位置越 ___(选填“远”或“近”),气密性越好;

(5)测出的大气压的值为___P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分析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你认为选用体积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注射器,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23.如图甲所示,一个容器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可以用它来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1)向容器左侧注入水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水量的增多,橡皮膜的形变越来越明显,这说明_____.

(2)接着向右侧缓慢注入另一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乙时,橡皮膜是平的,则ρ液_____ρ,此时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_____P液.

(3)此时,若在两种液体中放入两个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甲和乙,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液体均无溢出),则橡皮膜_____(选填“向左凸”、“向右凸”或“相平”)

24.在学习压力压强时,对“压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判断,小明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压力就是重力.”就此该校的物理兴趣小组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3个材料相同、表面粗糙程度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在老师的帮助下,用专用的仪器测出这3个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产生的压力.并适当改变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一、二、三所示.

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__________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中的数据可得:当同一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受力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物体产生的压力越小.即可知小明同学的想法是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③又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a)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可得:当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静止在同一受力面上时__________;

(b)比较实验序号1、2、3和4、5、6和7、8、9中的数据可得:__________.

25.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火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模,U型管内两侧液面出现_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那么应该通过下列哪种方法进行调节(______)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4)小强同学将乙与丁作比较,试图得出结论,你认为他违反了物理研究中的____________方法.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沿光滑轨道下滑,依次经过B点、C点和D点,请画出小球在C点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27.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作出图1中不倒翁的所受重力示意图(O为不倒翁的重心).

(2)如图2,一重为10N 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为 6N,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3)如图3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工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28.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铁球静止于水平桌面上,铁球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压

=_____N,请在图中画出该压力的示意图。

(__)

五、计算题

29.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重力为10N,密度为2.5×103kg/m3,底面积为5×10-3m2,乙容器底面积为2×10-2m2,内装水。求:

(1)乙容器内水面下15cm处水的压强p水;

(2)若将甲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后(无水溢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

(3)若从甲下表面刚好接触水面开始,竖直向下移动3cm时,无液体溢出,甲物体下表面受水的压力为多少。

30.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10-2m2盛有深度为0.3m水的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求:

小球放入前压强

(Pa)

放入后压强

(Pa)

质量(kg)密度(kg/m3)

甲3332 1.02500乙29403430 1.51500

(1)水的质量m 水。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容。

(3)现将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光滑小球分别放入该容器中,测得两小球放入容器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已知甲、乙两小球的质量以及它们的密度,数据如下表所示,求两小球放入容器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Δp 甲和Δp 乙之差。

31.一箱饮品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其包装箱上标识的相关名词如下:“毛重”是包装箱及其内部所装饮品的总质量;“净含量”是包装箱内所装饮品的总质量;“数量”是每瓶饮品的体积及包装箱内饮品的瓶数;“尺寸”是包装箱的长度×宽度×高度.请根据包装箱上标识的内容,通过计算回答(取g=10N/kg ):

(1)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2)这箱饮品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3)该箱内所装饮品的密度多大?

(4)饮品包装箱上印有多种标志,右下角的标志是“堆码重量极限”,它表示允许放在该箱饮品上的货物的最大质量.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包装箱设置“堆码重量极限”的原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地面受到的压力F=G=mg ,G 则压强:

F G mg Sgh p gh S S S S ρρ=

====;因为S 甲>S 乙,而p 甲=p 乙,根据F p S

=可知F 甲>F 乙

,即G 甲>G 乙.

A .已知甲、乙两实心均匀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同,则=p p 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知h h 甲乙>,所以ρρ甲乙<;故A 错误;

B .若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根据

F G mg Sgh p gh S S S S

ρρ=

====,因为两个物体的高度和密度均无变化,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p 甲=p 乙,故B 选项错误; C .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相同高度h ′后(切去部分小于乙的边长),因为ρρ甲乙<,则

gh gh ρρ''甲乙<,而gh gh ρρ=甲甲乙乙,所以--g h h g h h ρρ甲甲乙乙(′)>(′),故剩余

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故C 选项错误;

D .甲乙都是立方体,ρρ甲乙<,且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p 乙,若沿着竖直方向各切除一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厚度相同,用极值法:就是切乙0厚度(不切乙),把甲多余的宽度切下来使甲的剩余厚度等于乙的厚度,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后,很显然乙的压强不变,甲的压强由于受力面积减小而增大,即p 甲>p 乙,故D 选项正确;

2.D

解析:D 【详解】

由图知,甲切去的体积较小,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由m

V

ρ=得,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ρ甲乙>,故①正确; 由题意知h h =甲剩乙剩,由

F G mg Vg Sg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可知,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p >甲剩乙剩,切去部分的质量相同,根据G mg =知,切去部分的压力相同,由图知S S <甲乙,根据F

p S

=

知,p p >甲切乙切,所以 p p p p +>+甲切乙切甲剩乙剩

即p p 甲乙>,故②正确;

由图知切去甲的高度小于切去乙的高度,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根据比例关系知:在剩余甲的高度等于剩余乙的高度时,甲剩余的质量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质量,故④正确;

根据G mg =知甲剩余的重力一定大于乙剩余乙的重力,所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故③正确。

综合分析①②③④都正确,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B

解析:B 【详解】

A .通常情况下水的密度约为1 g/cm 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远小于水的密度,故A 项不符合实际;

B .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 合2.5?105 mg ,故B 项符合实际;

C .一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所以人的体积约为

3

33

50kg =

0.05m 1.010kg m m

V ρ

=

=?

则,游泳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0.05m 3,故C 项不符合实际;

D .人行走在水平地面上,只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 ,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3m 2,人对地面压强约为

42

500N 210Pa

10.05m 2

F p S =

==?? 故D 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

4.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 p gh S S S

ρρρ=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a 、b 两部分,由图知对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 a a a a a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a <p

对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 b b b b b

G m g V g S hg p gh p S S S S ρρρ=

==>== 即

P b >p

综上

p a <p <p b

故选D 。

5.D

解析:D

【详解】

AD .薄壁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Pa ,由p =ρgh 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

h =333110Pa

110kg/m 10N /kg

p g ρ?=??水

水=0.1m 薄壁正方体容器的厚度不考虑,则正方体容器的边长

L =h =0.1m

则容器的底面积

S =L 2=(0.1m)2=0.01m 2=100cm 2

正方体容器的容积

V =L 3=(0.1m)3=0.001m 3

容器内装满水时水的重力

G 水=m 水g =ρ水V 水g =ρ水Vg =1.0×103kg/m 3×0.001m 3×10N/kg=10N

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N ,即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G 水总=12N

则容器的重力

G 容=G 水总-G 水=12N-10N=2N

故A 错误,D 正确;

BC .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液=

2

8N

0.01m

F S =液=800Pa 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Pa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和容器的总重力

G 总=F =pS =2.9×103Pa×0.01m 2=29N

则物块的重力

G =G 总-G 容=29N-2N=27N

物块的质量

m =

27N 10N /kg

G g ==2.7kg 物块的体积是0.001m 3,则物块的密度

ρ=

32.7kg 0.001m

m V ==2.7×103kg/m 3 故BC 错误。 故选D 。

6.B

解析:B 【详解】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

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 选项错误;

B .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 选项正确;

C .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 选项错误;

D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 ,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 选项错误。 故选B 。

7.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排F gV ρ=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

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D 。

8.B

解析:B 【详解】

AD .通常中学生的体重为 500N 左右,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体重约为500N ,故A 不符合题,D 不符合题意;

B .一张草稿纸的重力约0.1N ,一张草稿纸对折后的长、宽分别约30cm 、20cm ,则面积为600cm 2=0.06m 2,对地面的压强为

2

0.1N 1.7Pa 0.06m F p S =

=≈ 由估算可知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接近1Pa ,故A 符合题意; C .一张试卷的面积比21m 小得多,故C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9.D

解析:D 【详解】

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密度相同,则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F G mg Vg Sg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所以实心圆柱体A 和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比为:

A A A

B B B 3

2

p g h p g h h h ρρ===; 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A A A

B B B 321231

F p S F p S ==?=。 故D 正确符合题意。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当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此时锅内水温度达到最高.高压锅内气体刚好将限压阀顶起时,锅内气体对出气孔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和限压阀对出气孔的压强之和,根据p =

F

S

、G =mg ,则锅内气压为: p =p 0+p 阀=p 0+F S 孔=p 0+G S 阀孔=p 0+m g S 阀孔=1.0×105Pa +-620.04kg 10N/kg

1010m

??=1.4×105Pa . 由表可知,当锅内气压为1.4×105Pa 时,水温为114℃,即该高压锅内水温最高可以达到114℃.故C 正确.

二、填空题

11.>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根据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A 、B 液体,即h 相同,又因

解析:> > > 【解析】 【详解】

由题和图知,甲、乙两个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即A B A B F F S S =,<,根据

F

p S

=

可知,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A B p p >,甲、乙两个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的A 、B 液体,即h 相同,又因为p gh ρ=,所以,两液体密度A B >ρρ,甲容器上粗下细,A 液体有一部分压在容器的侧壁上,则G A >F A ,乙容器下粗上细,则G B <F B ,而F A =F B ,所以,G A >G B ,甲、乙两个圆台形容器相同,则重力相同,甲、乙两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之和,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 F 甲乙>.

12.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B 表达式为 联立可知

解析:17∶35 【详解】

[1]由图可知,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为

33B B 10kg/m 10N/kg 0.35m 3500Pa p gh ρ==??=水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 A 与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 B 表达式为

A B A ()p g h h ρ=-水

B B p gh ρ=水

联立可知

B A A B

A B B B ()0.35m 0.18m 170.35m 35

g h h p h h p gh h ρρ---====水水 13.变大 变小 不变 变大

【详解】

[1]由于密封的容器上细下粗,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没有装满容器,倒置

后,液体深度h 增大,根据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2]正放时水

解析:变大 变小 不变 变大 【详解】

[1]由于密封的容器上细下粗,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没有装满容器,倒置后,液体深度h 增大,根据p gh ρ=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 [2]正放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S ghS ρ==大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 大为底面积,h 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部分液柱比水多,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如图:

倒放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F p S gh S ρ'''==小小

即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以S 小为底面积,h '为高的这部分液柱所产生的压力,由图可知这

部分液柱比水少,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如图:

倒置前后容器中水的重力不变,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小。

[3]正放和倒放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都等于水和容器总重,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4]由于倒放时桌面的受力面积变小,根据F

p S

=

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14.2:9 【解析】 【详解】

物体放入之后,甲物块在A 悬浮,乙物块在B 中沉底,所以:V 甲=V 甲排,V 乙=V 乙排,

设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为m ,所以得到: , 根据物块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求液体深度变化

解析:2:9 【解析】 【详解】

物体放入之后,甲物块在A 悬浮,乙物块在B 中沉底,所以:V 甲=V 甲排,V 乙=V 乙排,

设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为m ,所以得到:

1

=====33

m

V V m V V ρρρρρρ甲排甲甲乙乙乙甲乙乙排乙

, 根据物块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求液体深度变化的关系:

33=

A A

B A A

B B B B B

V S h S h h V S h S h h ???==???甲排乙排

, 所以:

1

=9

A B h h ?? , 放入物块后液体压强的变化量之比:

1

9

A A A A

B B B B P g h P g h ρρρρ??==???, 因为:1

22

A A

B A P P P P ??==??, 所以:

9=2

A B ρρ,

甲乙两物体放入之前:

1=1

A A A A A

B B B B B P gh h P gh h ρρρρ==, 所以原容器内所装液体的高度之比:

2=9

A B h h . 15.15 1200 100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p=ρgh 求水的深度;

(2)由V=Sh 求出容器的底面积,A 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h ,再由h=求出

解析:15 1200 100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p=ρgh 求水的深度;

(2)由V=Sh 求出容器的底面积,A 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h ,再由h=

p

g

ρ水求出A 完全浸

没时水的深度h’,物体A 的高为h’-h ,由V=Sh 求出水的横截面积,物体A 的横截面积为S -S’,最后由V=Sh 求出物体A 的体积。 【详解】

由图可知,当注水体积为V 1=600cm 3时,水开始接触物体A ,水的压强是p 1=600Pa ;V 2=900cm 3时,A 完全浸没,水的压强是p 2=2100Pa ,由p=ρgh 可得,水开始接触物体A 时水的深度:h=

1p g ρ水=33600Pa 1.010/10/kg

kg m N ??=0.06m=6cm ;容器的底面积:S=1V h =3600c 6cm

m =100cm 2; A 完全浸没时水的深度:h’=2p g ρ水=332100Pa 1.010/10/kg

kg m N ??=0.21m=21cm ;物体A 的

高:h A =h’-h=21cm-6cm=15cm ;物体A 刚浸没在水中时,水的横截面积:

S’=V h ''=21V V h -'=3390060015cm cm cm

-=20cm 2;物体A 的横截面积:

S A =S -S’=100cm 2-20cm 2=80cm 2;

则物体A 的体积V A =S A h A =80cm 2?15cm=1200cm 3.

16.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1:r2=1:3,则中间的口径r =r1+r22,故锥形烧瓶的中间的口径与底径之比:r:r2=r1+r22:r2=r23

解析:2:5 8:45

【解析】

【详解】

锥形烧瓶的上口径与底径之比r1:r2=1:3,则中间的口径r=,故锥形烧瓶的中间的

口径与底径之比:r:r2=:r2=:r2=2:3,由S=πr2得,锥形烧瓶的中间面积与底面积之比:S:S2=πr2:πr22=r2:r22=4:9,由p=ρgh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强:p1=ρ1gh,下部部液体对瓶底的压强:p2=ρ1gh+ρ2gh,p1: p2=ρ1gh:( ρ1gh+ρ2gh)=ρ1:( ρ1+ρ2)=

2:(23)=2:5;由p=得,上部液体对下部液体的压力:F1=p1S=ρ1ghS,下部液体对瓶底的压力:F2=p2S=(ρ1gh+ρ2gh)S2,则==

,即:F1:F2=8:45.

17.下大 b

【详解】

如图,a容器位置高,c容器位置低,即液面低,A管连接两容器后,在液体重力的作用下,A管中水会向下流动,或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c容器中液面低,产生的压强小,

解析:下大b

【详解】

如图,a容器位置高,c容器位置低,即液面低,A管连接两容器后,在液体重力的作用下,A管中水会向下流动,或根据液体压强特点可知,c容器中液面低,产生的压强小,所以水向下流动;

由于a、b容器液面存在高度差,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压强,又由于容器b和c是密闭的,此压强通过C管作用于b容器中.所以容器B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

由于a、c液面的高度差大于a、b液面的高度差,此高度差产生压强,所以管B有水喷出.据此可知,增加b容器的高度时,此高度差会增加,B管口的压强增大,所以喷泉的高度增加.

18.27:28 27:28 1:28 9:28

【解析】

解答:B受到A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B受到A的压强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强之比=.

A受B的压力与水平

解析:27:2827:281:289:28

【解析】

解答:B 受到A 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力之比

12A A A B A B F G m F G G m m ++=== A

A B

V V V += =3

3

3

A A

B l l l ↑+ =333327

3128

+=B 受到A 的压强与水平地面受的压强之比1

122B B

F P S F P S =

=122728

F F =. A 受B 的压力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34B B A B A B F

G m F G G m m ++=== AB

A B

V V V += =3

3

3

B A B l l l ↑+ =33311

3128+= A 受B 的压强与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3

344

B A

F P S F P S =

=3232241139

2828128A B F S l F S l ????=== 19.千克每立方米 小于 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根据得,m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解析: 千克每立方米 小于 变小

【解析】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千克每立方米。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如果改装满酒精后,根据ρm

V

=

得,m ρv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酒精的质量一定小于0.2千克;酒精和水的深度相同,由P ρgh =可知,杯底受到的压强一定变小。

20.<. >

【解析】如图倒放时,瓶口部分变细,所以水的深度大,根据,深度大,压强大,所以;

压力为垂直作用在表面上的力,如图A ,瓶下半部分,粗细均匀,所以水的重力全部作用在底面上,即压力等于水的

解析: <. >

【解析】如图倒放时,瓶口部分变细,所以水的深度大,根据P gh ρ=,深度大,压强大,所以A B p p <;

压力为垂直作用在表面上的力,如图A ,瓶下半部分,粗细均匀,所以水的重力全部作用在底面上,即压力等于水的重;

如图B ,倒放时,瓶盖面积小,水的重力部分作用在瓶盖上,即以瓶盖为底面的圆柱体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doc

《第九章压强》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且指向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物体的重力 G: F=G=mg。 5、固体可以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6、重为 G的物体在承受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 G F( 与重力无关) ㈡压强 1、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P30 ⑴课本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 量法和对比法。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 5、公式: P=F/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 Pa); F:牛顿( N) S;米2 2 ( m) 6、单位:帕斯卡( pa)1pa = 1N/m 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是指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 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 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4 4 1.5× 10 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 5× 10 N。 7、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 : 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举例 : 磨刀不误砍柴功、缝衣针做得很细 8、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举例 : 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9.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固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容 +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F/S)。 、液体压强(P33)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中考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2.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不变的是() A.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5.如图甲所示,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若把该容器倒放在该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则()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D.无法确定 6.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7.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甲和p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 A.F甲>F乙B.p甲>p乙C.F甲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 ;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 ,烧杯质量为100 g ,活塞面积为7×10-5 m 2,g 取10 N/kg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 .1.26×105 Pa B .1.10×105 Pa C .1.01×105 Pa D .0.96×105 Pa 2.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 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 14 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 1p ;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2F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 2p ,则( ) A .12F F = B .12F F < C .12p p = D .12p p < 4.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 、B (G A =G B ),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甲、Δm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ρ甲>ρ乙,Δm甲>Δm乙B.ρ甲<ρ乙,Δm甲>Δm乙 C.ρ甲<ρ乙,Δm甲<Δm乙D.ρ甲>ρ乙,Δm甲<Δm乙 2.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相同容器,现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球分别缓慢放入两容器中,两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下列5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两小球受到的浮力相等 ②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③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小 ④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 ⑤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 3.装满水的容器的侧壁上开有三个小孔,水从小孔中喷出,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B. C.

D. 4.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5.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6.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 A:h B= 3:2,底面积之比S A:S B=2:3,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 A:F B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 A:p B 分别为()

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平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 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

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 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 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 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 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 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1)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膜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膜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F=G FG

河南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填空)

2016年中招物理考试容解读知识点 一、声现象 1、(1)声音是由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相关实验:_____ 2、(1)乐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_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响度的强弱由发声体的_____决定,举出实验的例子___________; “闻其声而知其人”的通过声音的__________区分的。 3、防治噪声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各举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超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次声波利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的反射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面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___________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导读:初中物理的压力和压强是知识点内容最多的单元章节。下面是关于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汇总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

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大全

1. 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 大小:重力和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 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总等于重力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概念: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 公式:P=F/S ,(F表示压力,S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2 5. 单位:帕斯卡(符号为:Pa), 1Pa = 1N/m 意义:1Pa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等。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把菜刀磨锋利,推土机的铲刃,汽车上的安全锤,图钉的尖头,注射器的针头等。 7.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等。 (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坦克的履带,滑雪板,高楼的地基,坐在沙发比坐在板凳上舒服等。 1.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 壁有压强。 2. 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公式:P= pgh, (p表示液体的密度,h表示液体的深度)(1cm的水柱的压强是100Pa) 4. 补充: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等其他因素无关。 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注意:深度不是高度)。 (2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3)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 p 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P=F/S,得到压力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0xx年真题】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 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 静止时悬浮,此时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丁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2 F1=F3 F4 B.F1=F2=F3 F4 C.F1=F3 F2 F 4 D.F1= F2= F3=F4 2、压强: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例:图2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在窗子密闭的旅行车上备有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图3中的四把铁锤,质量相同,形状不同。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应该选择的铁锤是()3、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例: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三个容器,倒入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如图所示,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1、P2、P3的关系是 三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F1、F2、F3的关系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压强知识点归纳

压强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承面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照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中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压强中考知识点汇总 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 (3)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

液体中的深度。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

初二物理 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2.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 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 14 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 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 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 ,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 不变的是( ) A .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 .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两个均匀物体A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密度分别为ρ A 、ρ B ,底面积分别为S A 、S B ,高度分别为h A 、h B ,将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A 对B 的压强为p 1,B 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p 1= A B m g S B .p 1= B A m g S

C .p 2= A B B ()m m g S + D .p 2= A B A ()m m g S + 5.“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小丽的重力为900牛顿 B .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为1Pa C .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为21m D .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于900 牛顿 6.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S A >S B ),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 ) A .倒入的液体体积V 甲可能等于V 乙 B .倒入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大于h 乙 C .抽出的液体体积V 甲 可能小于V 乙 D .抽出的液体高度h 甲一定等于h 乙 7.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p 甲和p 乙,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则 A .F 甲>F 乙 B .p 甲>p 乙 C .F 甲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 P 乙 D .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A 、B 两立方体叠置在一起放于水平桌面上,A 的密度为ρA ,B 的密度为ρB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p 乙F甲< F乙B.p甲< p乙F甲> F乙 C.p甲> p乙F甲> F乙D.p甲> p乙F甲= F乙 2.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今年2月13日,我们国家出动11架运输机,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人员和物资。下列关于运输机说法正确的是() A.运输机水平正常飞行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B.运输机起落架装有宽大的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运输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滑行,是为了增大运输机的惯性 D.运输机停在水平地面上时,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 A、P 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则() A.P A=P B B.P A>P B C.F A=F B D.F A>F B 5.现有量杯、水和一块橡皮泥,通过实验不能测出橡皮泥()

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的压力和压强是知识点内容最多的单元章节。下面是关于有关压强的知识点总结。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汇总进行复习或者是预习,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②压力是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③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连线配对中,完全正确的是() A.生产运输工具与制造原理:推土机安装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潜水艇原理——利用“空心法”;飞机能上升——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B.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速度——m/s;力——N C.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汤姆生——发现中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托勒玫——提出“日心说” D.物理量及测量工具:力——测力计;大气压——气压计;液体体积——量筒 2.两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A、B(G A=G B),盛有不同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现将甲、乙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液体的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块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物块受到的浮力 B.两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C.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A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D.取出两物块后,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A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乙=2S甲。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4.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A.p1不变,p2变小B.p1不变,p2变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压强 知识网络构建 2(N/m ),Pa F p S ?????????????????压力 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受力面积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公式:=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压力和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产生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有流动性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特点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的压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压强5=760mmHg=1.01310Pa p gh ρ?????????????????????????????????????????????????????????????????液计算公式:=应用:连通器、船闸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有流动性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托里拆利实验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变化规律: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压强增大,沸点升高与沸点的关系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测量工具:气压计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飞机的升力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产生的条件:压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因相互挤压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在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力。 3.方向: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压物体。例如按图钉(如图),其方向可以与墙面垂直,与天花板垂直,也可以一与水平桌面垂直,无论这个面如何放置,压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4.作用点: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 重力 压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 由于物体对物体的挤压而产生 力的性质 引力 弹力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垂直于受压面且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 在物体的重心上 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 施力物体 地球 对受力物体产生挤压作用的物体 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注意点 压力不一定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而引起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效果越明显;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知能解读: (二)压强 1.压强的概念: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它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定义式:F p S =,式中F 表示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S 表示物体受压力作用的面积,即施压物体和受压物体实际接触的面积,p 表示压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l 帕=1牛/米2(1Pa=1 N/m 2)。物体 每平方米的受压面积上受到1N 的压力,称为1Pa 。因压强的单位较小,所以常用“百帕”(天气形势分析中常用到)“千帕”“兆帕”等单位。 拓展: 密度均匀的柱形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柱形固体包括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 G mg Vg Shg ρρ====, 所以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g F S h ρ==,由此可知,柱形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只与柱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与体积和底面积无关。因此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解决一些施工选材、建筑物高度预测等问题。 知能解读:(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1.减小(或增大)压强的原因:任何物体表面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压坏,为了不压坏物体就要减小压强。 2.根据压强定义式F p S =得出减小压强有三种方法

初二物理第九章 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 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 g,烧杯质量为100 g,活塞面积为7×10-5 m2,g取10 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力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6×105 Pa B.1.10×105 Pa C.1.01×105 Pa D.0.96×105 Pa 2.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甲、乙的重力G甲、G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中 () ①ρ甲>ρ乙②p甲>p乙③G甲>G乙④m甲>m乙 A.只有①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3.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4.如图,同一个密封的圆台形容器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方式由甲变为乙,下列关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以及整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说法正确的是()

压强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压强知识点总结 、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举例说明)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公式: P=F/S 4、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 (单位m2与cm2换算)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例题1:重力为6×104N的大象,每只脚掌面积是600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Pa。 例题2:一台质量5t的履带拖拉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3×104Pa,它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多大?(g=10N/kg) 例题3:质量45kg的一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他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要想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一倍,他可以怎么办?(g=10N/kg) 5、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6、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2)增大受力面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