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高三复习第2部分 第1章 第4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四节

题组一

【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1.试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直译的特点。

(1)(申)甫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2)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答案:(1)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术)拜见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2)于是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行踪,害怕别人看见、认出。

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翻译下面的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4)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5)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解析:(1)这里的“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

(2)这里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

(3)“结草”是用典,要把典故意思译出。

(4)“怒发上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

(5)“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

答案:(1)任凭小船随意漂荡。

(2)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

(3)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

(4)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5)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

【文言断句】

3.(2013·四川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文言断句的方法。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

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答案: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参考译文】

顺应百姓的要求让百姓去做对他们有益的事,这不就是施与百姓恩惠却又不必消耗任何费用吗?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他们去做,又有谁会报怨呢?想要仁义就得到了仁义,又有什么可贪图的呢?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这不也是庄重而不傲慢吗?

4.(2013·重庆高考)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把握句意,在此基础上,抓住重要的虚词,如“矣”“岂”来辅助判定。

答案: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参考译文】

当年闹饥荒,乞讨者一个接一个,县府没有房子让他们居住,往往严寒的冬天遭受霜雪,在道路上受冻受饿而死去的人互相践踏,县府如果能给予数个椽子盖起房子让他们居住,难道比不上创造亭榭苑囿没有益处的景观美吗?

题组二

(2013·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

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

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三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亮知荆州次.

当受敌 次:驻军 B .乃投.

毦而答曰 投:扔掉 C .将军自度.

何如也 度:估计 D .则非亮先诣.

备 诣:谒见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用代入法一试就知。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应当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

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

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选A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只要根据句式特点和固定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如A 项第一句根据语境可知,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出自《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也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由此判定A 项符合题意。B 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表凭借,译为“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C 项第一个“乃”

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示代词,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称代词,翻译成“他”。

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解析:选B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的关键在于发现“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的《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解析:选C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有点难度,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与积累。做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解析:做本题关键在于对几个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1)句中的“旧”、两个“以”;

(2)句中的“而”“以”“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这些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要注意译准确。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参考译文】

《魏略》中说:刘备在樊城屯军。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地区(袁绍),诸葛亮(暗)知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向北去见刘备,刘备与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入座集合完毕,其他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在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于是)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估计自己又怎么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正为这发愁呢,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正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悦;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如实上报,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刘备听从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刘备)不认为我是一个乡下人,委屈自己,三次亲自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确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三国时期各个不同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叙述事实大多精审而正确。这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据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的,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戒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应该存疑,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作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高中英语句子翻译带解析

句子翻译(二) 1稍等一会儿,我会帮助你的。(for a while) 2他们作了自我介绍。(introduce) 3请去查询下班火车什么时候开。(find out) 4昨天下午2时到4时你在做什么?(过去进行时) 5我正在吃晚饭,电话铃响了。(when) 6不仅我,而且汤姆和玛丽都喜欢游泳。(be fond of) 7他今天感到身体好多了。(a lot) 8礼堂里早已挤满了高中学生。(be full of) 9我在街上走时,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建筑物。(while) 10我走近花园时,几个男孩子在爬树。(用过去进行时) 11请脱下你的旧上衣,穿上这件新的。(take off, put on) 12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happen 13他去办公室查询课程表.(ask abut) 14当我们到达车站时,火车已开出了。(过去完成时) 15他服药后,开始感到好些了.(过去完成时) 16 我观看体育节目你有意见吗? (mind) 17我还没有读完那本有关伦敦的书.(finish) 18 他没有跟我说一声就离开了山村。(without) 19我告诉她我已把餐具洗好了。(过去完成时) 20汤姆上楼去他的卧室时,他的姐姐已把他的上衣改短了一英寸。(过去完成时) 21我和汤姆都盼望早日见到您。(look forward to) 22全世界的人都在电视上观看奥运会.(all over the world) 23我听说这场比赛将延期。(put off) 24这里要讲英语.(被动) 25这座体育馆将于明年建成.(被动语态) 26过马路时要小心.(be careful) 27这次车祸是什么引起的?(cause) 28她总是乐于助人.(be ready to) 29这个女孩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车祸中受了伤。(被动) 30到时候会通知你的.(被动语态) 31我根本不喜欢这个铜的框架。(not…at all) 32他把玫瑰栽在花园中间.(in the middle) 33他不知道她为什么在练习中有这么多的错误.(wonder) 34他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过去将来时) 35谁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举行下次会议.(过去将来时) 36在新学校里有这么多的东西要学 37当老师进来的时候,我们正在愉快地交谈。38我们一读完初中就进入高中。 39我的老师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得多。 40晚饭后,我总是在厨房里洗碗碟.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时,译者只有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用译文语言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 一、词汇含义的理解 1.名词:It is the two superpowers tha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osti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应对中东战争(×敌对状态)负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有一些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的单数变成复数后,意义是不一样的。“hostility“enmity “ill will“敌意”“敌视”解,但“hostilities“war“战争”解。 2.动词:They were obviously quite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s 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他们对中国人提出的(×正在前进)这种论点显然颇为赞同。 to advance作不及物动词用是“come or go forward“前进”,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是“put forward“提出”,宾语是arguments,应译为“提出论点”,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是arguments的定语从句,而不是它的同位语从句。 3.副词:The baske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s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这个篮球队两年前成立,还没赢过(×还得赢)一次比赛。这里yet与不定式连用,含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某事”的意义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可是由于误解虚词而引起的误译却也不少。 4.冠词:Awoman with child goton the bus.一位孕妇(×妇女带

高中语文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上海历届春高考英语句子翻译训练

上海历届春高考英语句子翻译汇编(2000年-----2016年) 2000上海春考 1. 进入大学以后, 他对计算机很感兴趣。(become interested in) 2. 集邮几乎占据了他所有业余时间。(occupy) 3. 只要专心学习, 你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concentrate) 4.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be aware) 5. 尽管有很多困难, 我们仍将努力执行我们的计划。(in spite of) 6. 诺贝尔奖金授予那些在某一个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be awarded) 2000上海高考 1. 这张照片是我想起了我们在夏令营度过的日子。(remind) 2. 假如你想从事这项工作,你必须先接受三个月的训练。(take up) 3. 你一旦养成了坏习惯,改掉它是很难的。(once) 4. 同其他同学相比,那个女孩有更强的英语听,说能力。(compare) 5. 众所周知,成功来自于勤奋,不努力则一事无成。(without)

1.早睡早起有益于健康。(do good to) 2.乘车时你有主动给老人让座的习惯吗?(offer) 3.就我所知,在那座小城市里购物很方便。(as far as) 4.他很后悔失去了获得奖学金的机会。(regret) 5.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英语单词总计大约有三千五百个。(add up to)6.学生们逐渐认识到友谊胜过金钱,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realize) 2001上海高考 1. 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那个强大。(Never) 2. 我们将作进一步的讨论,然后再作出最终的结论。(before) 3. 据说在那个湖底发现了一个古城遗址。(discover) 4.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很快,可使某些市民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quality) 5. 他们应该从这件事中得出教训,玩火者必自焚。(burn)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秉承了人物传记的选文特点。前三道选择题较为简单,断句题可根据断句规则和一定的翻译能力即可选对。文言翻译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加之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考查和对语句连贯的要求等。 所谓“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在理解文言句子的基础上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语句中的得分点,即评分的“采分点”。具体来看,主要包括:①关键的文言实词。这些实词大多是一词多义、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单音节词或古今异义、词义特殊的双音节词等。②关键的虚词。这些虚词多是一些有实义或在句子结构上起作用的词。 ③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以及省略句、倒装句等。④文意贯通。翻译时,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句子通顺。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当发现直译不通顺时,一定要意译,避免硬译、漏译、误译。 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 史传文的主角一般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等,阅读文章时,应注意筛选以下信息: 一、人物:传主及其相关的人物;二、官职:所任官职,几度升黜改徙;三、事件:勤学、孝义、爱民、抗上、平乱等;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在原文标记。 事件发生的过程、事与事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时间、官职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换体现出来。 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名词术语,保留不译;关键虚词,结构语气。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判断被动,直接对译。 各类倒装,回归位置;遇有省略,小心补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提防语病,切合原意;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一、典题引路 【例1】(2018·全国高考1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例2】(2018·全国高考2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例3】(2018·全国高考3卷)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方法指津:解答此题,重要的是找准命题者所设置的采分点。一般来说,命题者常在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和词语活用等以及特殊句式方面设置采分点,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词语加以特别注意。 二、解题锦囊 【知识储备】 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

高中英语基础句子翻译100句

. 汉译英 1.好朋友就是能和你分享快乐和忧伤的人 . 2.这是他第一次用电子邮件与笔友交流 . 3. 网络使人们即使身处世界的不同角落也完全可能面对面地交流. 4.现在 , 每年有超过 100 万的旅客来广州观光旅游. 5. 世界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6. 不管你相不相信 , 我们已经逐渐地可以用英语流利地表达自己了.

. 7.实际上学好英语有很多简单的方法 , 例如看英文电视或和外国朋友在线聊 天. 7. 即使这工作要花掉我六个星期的时间,我仍决心要完成这份工作. 8.全体同学都要准时参加明天举行的会议 . 9.花了一周时间才把衣物和药品送达灾区 . 10.请耐心点。火车十分钟后到 . 11.消防员没有多考虑个人的安危 , 像平常一样将困在大火中的人员援救出来 . 12. 一些人破门设法从失火的房子里逃了出来.

13. 上一次考试考砸了之后,那个男孩向父母许诺今后会努力学习. 14.约翰要给捡到他钱包的出租司机一百元作为酬劳 . 15. 除非我们净化我们的环境,否则人类可能将无法生存. 16.这是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中的一部 . 17.我家门前的漂亮新车是我邻居的,不是我的 . 18.当午餐的铃声敲响的时候 ,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走出教室 . 19.经理不在时 , 他负责这个商店 .

20.他最终向警察承认他也加入了犯罪活动 . 21. 他训练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获得比赛的胜利是他应得的. 22.这个母亲正看护着她熟睡的孩子 . 23.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捕,许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 . 24.开车的时候,你应该注意路标 . 25. 政府提出了一项新的政策,旨在保护城市里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 26. 根据气象报告,今天将会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 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高中英语句子翻译200句

句子翻译 1.我是学生.(简单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做的与我无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了,但他已经走了. (复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知道他已经走了,但是她知道. (并列复合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回答我的问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写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开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他是一个多聪明的男孩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非常喜欢这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他昨天去哪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词类 11.你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做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终, 他受到了惩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他在湖里游泳. He is swimming in the lake. 14.至今,我已经读了100部小说. So far, I have read 100 novels. 15.我不喜欢这乐曲. I don’t like the music. 16.你喜欢音乐吗? Do you like music? 17.如果我是你, 我会跟他在一起.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ay with him. 18.面对困难,一定要保持冷静. When facing difficulty, you should keep calm. 19.最终,他梦想成真. At last, his dream came true. 20.你所说的听起来很有道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纲述要】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将个别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翻译是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除了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的能力外,又能考察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是检查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虚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3、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 4、句子的语气有特点。 【知识储备】 实词(《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 虚词(18个常见文言虚词)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特殊固定句式) 【应试对策】 1.不可陈述大意,要讲求逐字直译,提高踩点意识,明确得分点,并且踩准“点”。 2.重点关注两种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式。 3.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做到“三个遵照”:遵照原文的语气,遵照原文语境,遵照原文习惯。 4.直译意译灵活掌握。直译求字字落实,意译求文从句顺。 【翻译标准】信、达、雅。 1信 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 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 2达 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3雅 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信、达、雅”是翻译的标准。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努力做到“信” 和“达”;至于“雅”,则应作为一个目标,在不断提高古文水平和翻译技巧的过程中,逐步接近和达到。

(完整版)高中英语句子翻译带解析

1稍等一会儿,我会帮助你的。(for a while)Just wait for a while and then I'll help you. 句型:祈使句, and / or 主语+谓语… 如:请尽早做出决定,不然你会坐失良机.(or) Please make your decis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or you’ll miss the golden chance. 2他们作了自我介绍。(introduce) They introduced themselves. 3请去查询下班火车什么时候开。(find out) Please find out when the next train leaves. 划线部分为宾语从句:关联词when+主语the next train+谓语leaves 4昨天下午2时到4时你在做什么?(过去进行时) What were you doing from two to four yesterday afternoon? 表示过去某个时间点或某段时间内正在发生的动作 5我正在吃晚饭,电话铃响了。(when) I was having dinner when the phone rang. was/were doing…when: 过去正在做某事,就在那时when=at that time 6不仅我,而且汤姆和玛丽都喜欢游泳。(be fond of) Not only I but also Tom and Mary are fond of swimming. not only…but also:就近原则,此句主语为Tome and Mary 喜欢: be fond of 7他今天感到身体好多了。(a lot) He's feeling a lot better today. a lot 修饰比较级 8礼堂里早已挤满了高中学生。(be full of) The hall was already ful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高中生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e full of:充满 9我在街上走时,看到了一些古老的建筑物。(while) While I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 saw some old buildings 10我走近花园时,几个男孩子在爬树。(用过去进行时) Some boys were climbing a tree when I entered the garden。 11请脱下你的旧上衣,穿上这件新的。(take off, put on) Please take off your old coat and put on this new one. 12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happen)What time did it happen? happen vi 发生没有被动某人发生某事: sth happened to sb 13他去办公室查询课程表.(ask abut) He went to the office to ask about the time-table. 14当我们到达车站时,火车已开出了。(过去完成时) When we got to the station the train had left。 15他服药后,开始感到好些了.(过去完成时) After he had taken the medicine, he began to feel better.

上海高考英语翻译句子

1、他独自一个人完成了这项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on one’s own) 2、当他长大后,他开始从事写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take up) 3、我们班在过去三年中在篮球赛中都获得了冠军,今年也不会例外。(without exception) 4、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all through their lives) 5、你认识今天将要接受手术的那位布朗先生吗?(operate) 6、站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他情不自禁的深呼吸。(can’t help but do) 7、他出身于医学世家。(come from) 8、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one after another) 9、中国加入了世贸后,一大批外资公司涌入了上海。(a great number of) 10、她的父母忙于工作,因此她在幼年时就学会了照顾自己。(at an early age) 11、圣诞节,孩子们互相交换礼物和祝福。(exchange) 12、和外国人交谈时,我们应该避开那些私人话题。(avoid) 13、不要和他开玩笑,他很容易生气的。(take offence) 14、她通过画画来表达她的想法。(by means of) 15、那个男生早已习惯在公共场合发言。(in public) 16、收费从5元到10元不等。(vary) 17、我们的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在学业上更加努力。(encourage) 18、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仍未被解答。(leave) 19、他们用香槟来庆祝他们的胜利。(celebrate)

1、他独自一个人完成了这项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on one’s own) He finished the task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impossible to finish on his own 2、当他长大后,他开始从事写作,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take up) When he grew up, he began to take up writing as his career. 3、我们班在过去三年中在篮球赛中都获得了冠军,今年也不会例外。(without exception) Our class has been the winner of the basketball gam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nd this year, we will be the winner without exception. 4、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all through their lives) The parents’ impact on their children will stay all through their lives. 5、你认识今天将要接受的那位布朗先生吗?(operate) Do you know the Mr. Brown who will be operated on today? 6、站在这美丽的森林中,他情不自禁的深呼吸。(can’t help but do) Standing in the beautiful forest, he couldn’t help but have / take a deep breath. 7、他出身于医学世家。(come from) She came from a medical family. 8、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one after another) Having had one failure after another, he finally succeeded. 9、中国加入了世贸后,一大批外资公司涌入了上海。(a great number of) Since China entered WTO, a great number of foreign companies have flooded into Shanghai. 10、她的父母忙于工作,因此她在幼年时就学会了照顾自己。(at an early age) Her parents were busy with their work, so she learnt how to take care of herself at an early age. 11、圣诞节,孩子们互相交换礼物和祝福。(exchange) Children exchange gifts and prayers with each other on Christmas Day. 12、和外国人交谈时,我们应该避开那些私人话题。(avoid) When talking with the foreigners, we should avoid the personal topics. 13、不要和他开玩笑,他很容易生气的。(take offence) Don’t make fun of him, for he is easy to take offence. 14、她通过画画来表达她的想法。(by means of) She expresses herself by means of drawing pictures. 15、那个男生早已习惯在公共场合发言。(in public) That boy has already been used to speaking in public. 16、收费从5元到10元不等。(vary) The charge varies from 5 yuan to 10 yuan. 17、我们的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在学业上更加努力。(encourage) Our teachers often encourage us to work harder in our studies. 18、这些问题中的一部分仍未被解答。(leave) Some of the questions are still left unanswered. 19、他们用香槟来庆祝他们的胜利。(celebrate) They celebrate their success with champagne. 20、发光的不都是金子。(glitter)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对点突破练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项对点突破练(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 题组一文言断句 一、(2015·汕尾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任判馆事。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B.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C.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D.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解析】选C。注意这里的“初”是“初年”,不是“当初”,所以应断句为“周广顺初”。关键词“迁”“领”“旋”“以”都是断句的标志。

附【译文】 后周广顺初年,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居正跟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二、(2015·天水模拟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解析】选C。“女弟”在古汉语中是固定词语“妹妹”,不能拆开。“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根据语境推测文意为: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 附【译文】 窦参多次升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不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资料

考点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Ⅰ 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 一、判断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 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 D.?????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B.且相如素贱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 答案 (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 判断句,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 二、被动句 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吾属今为. 之虏矣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忠而见.疑 D.?????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精要点拨 所谓被动,是指 。辨识被动句, 三、倒装句 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 前。古今汉语,基本如此。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 (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渺渺兮予怀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谁可使者 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文: 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 2.宾语前置句

高考英语经典句型翻译练习.doc

高考英语经典句型翻译练习 一.简单句 1. 操场四周有很多学生在观看排球比赛。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atching the volleyball match on every side of the playground. 2.他学英语比他班上任何一个女生都刻苦。 He studies English harder than any girls in his class. 3.我们将花三天时间完成这项工作。 We’ll spend three d a s y i n finishing the work. 4.你楼上的房间住起来很舒服,只是里面的家具看起来旧了点。 Your room upstairs is comfortable to live in except that the furniture in it looks older. 5.我弟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听我的。 My little brother had no choice but to listen to me. 6.他宁愿以半价把菜卖掉,也不愿让菜烂掉。 Rather than allow the vegetables to go bad, he sold them at half price. 7.随着你英语口语的提高,你的书面语言也会提高。 As your spoken English improves, so will your written English. 8.你懂得的单词越多,你阅读起来就越容易。 The more words you know, the easier you can read. 9.这个国家只有20%的人口是农业人口。 Only 2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of this country is farming popution. 10.三年之后,他成了一名医生。 Three years later, he became a doctor. Three years later, he turned doctor. 二.名词性从句 1.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

理解与翻译

理解与翻译 摘要:理解做为翻译的前提,是所有译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因素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从而造成译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本文将从语法和背景文化两个层面出发,结合语言逻辑、词语释义等几个具体方面,用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实例来探讨理解与翻译。希望可以对翻译学习者们提供一点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翻译;理解;语法;文化 一引言 对任何一个翻译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来说,对源语(source language)正确透彻的理解是给出一份优秀译文(target language)的基础。理解是翻译的先决条件,理解正确了,才能不费力地用译语将意思表达出来;理解错了,表达的语言再优美也是枉然,反而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翻译即理解”——翻译的翻译学观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即理解”(steiner,1998:1)。由此可见,理解乃是翻译的关键。 在翻译实践中很多同学常常遭遇的一种情况就是:看着源语,觉得自己知道文段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可一旦到了要写出译文,就有种茫然不知如何下笔的感觉。总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阶段。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翻译指导理论。但是,不管学者专家们的理论多么标新立异,从翻译现象上讲都没有离开诠释学范畴,即翻译本质上都是一种文本理解和解释活动。(张晓梅,2013 ) 二语法和文化对理解的影响 对源语的理解不仅要求我们从语法的层面去分析句子结构、词语的含义,更要求我们对源语的背景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明白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表达和用语。这样,才不至于使自己的译文词不达意或者闹笑话。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pune Mide)说过,Translation consist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ot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second in terms of style(Nida,1969).可见,做翻译工作最重要的是理解原文的意思。 一.理解与逻辑 从学习翻译过程中的实际练习来看,在根据词典释义掌握单词意思后理解的难点在于对语法的理解。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除了要从语法的角度去理解原文外,还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原文进行分析,以求准确地表现原文的意念。对于语法比较复杂的长难句,建议首先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找出主、谓、宾、定、状、补,在通俗理解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逻辑来组织译文语言。下面用示例来讲解: 例1.It i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 原译:只有坏风才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 原句的句子结构比较特殊(it is….that…..)是一个强调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我们首先来做一个最通俗的理解:“对谁都没有好处的风才是坏风。”,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风对人都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的。我们在引申理解一下,就会明白原句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事物(此句中是“风”)都是具有两面性的(blows both good and bad)。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理解并翻译句子

第3节理解并翻译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北,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suàn):商业赋税。④衄(nǜ):错误,失误。 1.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 译文:把厚恩施加给他们,以真诚来对待他们,给他们财物使其生活富裕,减弱他们显赫的声名而培养他们的威势。(关键词:隆、厚、富、小。状语后置句) 2.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 译文:有司(审查机关)说,不是亲王、公主不能用筒瓦。(关键词:非、之) 3.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有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告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关键词:驭、下、以) 4.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