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

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

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

5.1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5.1.1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

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5.1.2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

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

a)公司地址;

b)公司区域平面布局;

c)建筑物;

d)生产服务过程;

e)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

f)有害作业(气体、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

g)各项制度;

h)生活设施和应急;

i)外出工作人员。

5.2.2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5.2.2.1六类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f)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2.2.2本公司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别:

a)物体打击;

b)起重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e)火灾;

f)F、车辆伤害;

g)G、中毒和窒息;

h)L、其他伤害。

5.3时态控制

5.3.1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正常、异常、紧急的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

种时态。

5.3.2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根据以上识别、评价过程,汇总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一览表》,

并报公司HSE部审核。

5.4风险和机遇的评价

5.4.1利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分值之积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5.4.1.1 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5.4.1.2 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类确定其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风险性大小。

D---危险程度。即D=L×E×C

5.4.1.3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0.1,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值定为10,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5.4.1.4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俩者之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5.4.1.5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值为l,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值在1与100之间。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人身事故产生的后果(C)

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5.4.1.6危险性分值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D)及级别

5.4.2风险因素的分级控制

1 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2 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规定,进行预防和控制。

4 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订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5 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

5.5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

a) 首先要考虑消除风险;

b) 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采用防护装置等;

C、再次考虑隔离风险,如采用屏碍等;

D、最后考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5.5.1重大风险因素评价依据:

a、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b、5 级的全部和4 级危险危害因素的部分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c、专家评议法: (专家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水平,有数年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步骤1.工作活动分类 编制一份工作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危险源辨识 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风险评价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 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4.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 符合法规的要求。 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采取的和已有的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工作活动分类 组织执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首先要准备一份工作活动分类表。工作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工作活动的分类方法可包括:

(1)组织厂房内(外)的地理位臵;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3)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如:驾驶)。 在工作活动分类的基础上,全面有针对性地执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组织应设计一种简单的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格式,一般内容如下: (1)工作活动; (2)危险源; (3)现行控制措施; (4)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5)伤害的可能性; (6)伤害的严重程度; (7)风险水平; (8)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 (9)管理细节,如评价者姓名、日期等。 ●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完成版)

8.10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辨识 8.10.1总则 a.(1)开展本单位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2)辩识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b.(1)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对危险源进行建档,重大危险源单独建档管理。 8.10.2职责 a.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b.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c.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司备案 d. 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8.10.3管理要求 a.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订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 b.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防范措施。 c.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应急措施。 d.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f.每年12月份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结果修订下一年度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e.针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及时传达到全体职工。 8.10.4相关文件/记录 a.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一通三防相关系统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辨识..

内蒙古利民煤焦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2017年5月“一通三防”相关系统风险评估及危险源辨识 总工程师: 通风副总: 编制人: 煤矿生产办 二〇一七年五月一日

利民煤矿“一通三防”相关系统风险评估五月份矿井基本生产状况: 1、I0309采区回风下山、辅运下山、I030901回风绕道及华煤副斜井辅助运输石门正常掘进,辅运下山掘进与I030904回顺联络巷贯通; 2、I030901回风顺槽冒顶区域扒通后,向前边支护边延伸风筒排放瓦斯,逐步恢复工作面独头巷的通风工作; 一、通风系统 1、通风系统基本情况 当前主要通风机叶片安装角为0°,主通风机排风量为7528m3/min,矿井回风量为7283m3/min,矿井负压890Pa,矿井等积孔5.004m2,矿井外部漏风率为3.3%,矿井有效风量率为96.2%;矿井所需风量为6405 m3/min。 2、通风系统评估 (1)通风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评估 利民煤矿建立了健全的通风管理机构,有专职的通风领导、安全管理人员、通风技术人员作为“一通三防”的管理和技术保障力量,人员配备满足工作需要。设有生产办通风组、生产指挥中心监测监控组、通风队等“一通三防”职能单位。特殊工种均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做到了持证上岗。 制定了健全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并能严格执行落实,每年组织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一通三防”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进行一次全面的修订和完善,保证了各工种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的适用性、有效性;通风安全检测仪表数量满足工作要求,并按要求定期送检。 (2)主要通风机及附属装置评估 矿井所需风量为6405 m3/min,主通风机排风量为7528m3/min,矿井回风量为7283m3/min,实际风量满足计划需要,能够满足井下作业人员稀释瓦斯、降温、风速等要求。风机各项装置、部件齐全完好,性能可靠;每月进行一次主通风机切换工作,每月对主要通风机全面检修一次,记录齐全;回风立井防爆盖及地面、井下反风设施齐全有效,设有专人定期维护检查;机房附属装置均完好,使用正常;在线监测系统监控有效,监测主通风机运行的开停传感器、主通风机停机报警系统、风门位置显示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齐全完好;监测风道内全压和静压的U型压差计、风速和负压传感器齐全完好,各类安全防护到位;主要通风机双回路供电,能够保证主通风机风机连续不间断运行。 (3)井下通风系统评估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措施

***************************************** ************ (三标段)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批准: ***** 审核: **** 编写: ***** 承包人: ********* * ***** 日期:2016年 7月 5日

说明 1、评价程序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2、评价方法 针对项目施工特点,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规定,采用 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制定管理程序、制定制度或办法、培训与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保持现有状况、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区域:项目部(办公及生活区)涉及人员:全体项目部工作人员及进入项目部人员 评价方法法 序涉及危险的活动/号过程或场所 1 2 31、办公区 4 5 6 7 8 9 10 122、生活区 13 14 15 16 危险源 办公设备插头不牢、采用劣质插 板、线路老化 办公室接电不当或私拉电线 办公室使用电热水器、电脑、空 调等拉线绝缘层破损 办公室抽烟及明火未及时熄灭 或与易燃物 宿舍内私拉电线宿 舍内使用不合格电线 宿舍内使用电加热器 宿舍内电线从铁架、铁床上缠绕 宿舍内使用大于 60W 照明灯食堂 液化气罐与灶台过近,少于 1.5 米 食堂火源处未设灭火器 卧床吸烟,乱扔烟头 食堂采购腐烂变质蔬菜、肉制品 食堂无防鼠、蝇措施 食堂与坑式厕所、污水池距离小 于30 米 时态 /状态可能导致的危险 直接评 作业条件评价法 重要危 风险 现有控 价法险源制措施 级别 是否L E C总分是否 将来/异常触电367126√三级c、 d、e 现在/正常触电、火灾3315135√三级c、 d、e 将来/异常触电、火灾√3615135√三级c、 d、e 将来/紧急火灾√√二级c、 f 、 e 现在 /正常触电3315135√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触电、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触电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火灾、爆炸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火灾367126√三级c、 d、 e 现在 /正常食物中毒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17现场无医药急救箱,无卫生管理 其他伤害1616√五级d、 e 现在 /正常 制度 注:现有控制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填a、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 b、制定管理程序;c、制定制度或办法;d、培训与教育; e、制定应急预案; f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g、保持现有状况;h、离开岗位,立即停止工作。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 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 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 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㈢将来时态: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六)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十四条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第十五条三同时: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第二章职责 第十六条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负责重要危险因素管理方案及控制措施的批准。 第十七条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第十八条安监部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核工业南京建设有限公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TIANWAN NUCLEAR POWER PREPARATORY OFFICE,NANJING NUCLEAR POWER BUILDING Co. 工程名称:Project name: 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负挖工程 文件名称:Document name: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文件类别Doc. Type 技术文件 Tech. Document 单位工程 Unit Project 3、4号机组负挖工程 编制单位Developer Dep. 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文件编号 Code THNJ/TFFW-AQ/CX-04 A 11/8/20 CFC 版次Rev. 日期 Date 状态 State 编制/修改 Dra./Nod 审核 Reviewed 批准 Approved 修改说明 Mod .Ref 受控号 Under-controlled No. 非受控 Non-controlled No.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XX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有效的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项目经理 3.1.1负责本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工作。 3.1.2负责审批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质量安全部 3.2.1负责本项目部施工区域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3.2.2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进行更新。 3.2.3编写制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工作程序 工作步骤 4.1.1选择确定危险源区域。 4.1.2辨识区域内的危险源。 4.1.3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4.1.4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辨识 4.2.1各部门、施工队根据施工作业特点辨识相关的危险源。 4.2.2、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班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2.3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写《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害危险、化学性危害危险、生物性危害危险、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行为性危害危险、其它危害危险共六大类。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4.4.1 询问和交流; 4.4.2 现场观察;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了辨识、评价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依此实现对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并提供培训等相关信息,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北京环能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个。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所承担建设、运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工作,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填写本项目《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组织制订《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整理工作,编制出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监察项目部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执行。第三章工作程序 每年年初,技术部、各部门应针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并发布给相关项目。项目部按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项目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技术部将各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汇总为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环境评价表》,分析、评价出不可接受的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重大环境因素,编制《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报告》,制定并发布公司《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各部门落实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并发布公司直管工程《危险源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控制计划

危险源辨识_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 辨识及评价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判定出重大危险源,从而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行政管理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并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 4.3 各部门负责参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时机 a)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建立时; b)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时; c)相关方提出要求时; d)公司厂区扩大或搬迁时; e)新产品开发、新设备投入时; f)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已达成时。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范围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业务活动内容包括:生产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组织的常规活动(正常活动),如正常生产活动、危险化学品、油品以及其它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活动等; 2)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包括异常活动(如停电、停机、设备维修、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火灾、坍塌等情况下的抢救活动); 3)所有进入工作场所、办公场所及与办公区域难以划分的生活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等; 4)与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所有场所,包括生产现场作业场所、办公场所和相关的生活场所等(如宿舍、食堂、饮用水源等); 5)与生产实现有关的所有设施,包括所有场所内的相关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6)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5.2.2 危险源辨识依据和途径 1)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2)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3)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与公司有关的危险源; 4)公司和类似组织发生的事件和事故的信息; 4)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5)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6)工作场所环境,应急救援岗位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一、编制依据 1、《张承髙速承德段TJ7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汝技术规范。 2、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桥涌施工技术规范》、《公路隧道 施工枝术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 3、现行《公路施工手册》強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一一公路工程 部分》。 4、《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5、现场勘探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二、隧道施工桥猊 张承髙速承德段TJ7标干松坝特长隧道上行找长4470km,起点里程K176+884,止点里程K181+354;下行线长4506km,起点里程K176+812,止点里程K181+318。隧道进口端明洞8米、出口端明洞96米,建筑界眼宽10.75米x 5.00 米。 干松坝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受地形限制,隧道平曲线左幅:R2400( 1148.077 ) +缓和曲线(260m ) +直线(1578.199 ) + 缓和曲线(240m ) + R2100 ( 752.512 ) + 缓和曲线(240m ) + 直线(287.212 );左幅:R2100( 1028.592 ) + 缓和曲线(240m ) + 直线(1661.432 ) +缓和曲线(240m ) + R2150 ( 776.143 ) + 缓和曲找(240m ) +1线(283.833 )。隧道内最大起髙为3%;其余段为直线段。隧道右线纵玻为1.95/3616+1.0/854,左线纵坡为1.96/3688+1.0/818。隧道进口洞门 为端晴式,出口为削竹式O 表2"干松損特长柬道简况表

2 全线按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标准进行测设,其主要技术标准:设廿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隧道建筑界眼:宽10.75 米,高5.0米;胳面类型:隧道内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靈烈度区:VI区。 3、工程自然条件 3.1? ? ? a 本路段在冀西北山区干松坝森林公园北侧,山髙坡陡,沟谷发育且多被深切,自然坡度25~45°,局部可达50°以上,岩石出露较务,自然环境差,属典型的山龄重丘区高速公路。 3?2气象特征 沿线属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冬季干寒漫长,夏季促短,无霜期短为73-80天,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为7.5 °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日照2800小时。 3.3.1构造、水文及地震 隧址区内出露地层为朱罗系凝灰岩,整体上新构造运动较弱,属相对稳定地区。但隧道进口偏压段和出口风枳沙段,开挖时易发生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水文地质情况: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岩体含水量较少,对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无大影响;地震地质情况:为VISE,对隧道无影响;岩土工程地质情况:隧址区未见斷层,未发生过地震,区域相对稳定;隧道围岩全部为凝庾岩,根据围岩级别分级有关规定,隧道围岩划分情况见:表2-1-1《干松坝特长隧道简况表》。 3.3.2不良地质现象 隧道进口设于山依斜坡,表层蒔石覆盖,下伏强风化凝更岩,节理发育,属V级围岩段,隧道开挖支护时易产生偏压和零星掉挟规象。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预廿300米风枳抄段,极不稳定,施工时非常容易塌方,成洞难度较大。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提供过程所涉及相关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进行风险分级,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并及时更新,以便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负责审批公司重点危险源清单。 3.2 行政综合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识别公司的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价工作,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登记表》,并负责《重点危险源清单》的建立和控制。 4.工作程序 4.1 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活动、服务。 a) 物资采购、贮存; b)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 c) 物业和商业综合体运营服务过程(包含商业综合体运营、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工程、客服、办公); d)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 e) 各项制度(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f) 潜在紧急情况和其它辅助活动。 4.2 识别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 公司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通过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重点危险源清单》。 4.2.1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方法。 4.2.2 危险源辨识评价时需考虑的方面 a) 所有进入物业管辖范围内人员的活动(常规或非常规); b) 物业管辖范围场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设施;

c) 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d) 企业原有经验及控制方法,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e) 绩效监视和测量的手段; 风险因素的考虑还应包括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和七个方面(机械性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 和人机工程因素)。 4.3 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3.1 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3.2 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4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A、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b)防护缺陷c)电危害d)噪音危害e)振动危害f)电磁辐射g)运动物危害h)明火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k)粉尘与气溶胶l)作业环境不良m)信号缺陷n)标志缺陷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b)自然性物质c)有毒物质d)腐蚀性物质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b)传染病媒介c)致害性动物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活动 类别 发生部位危险源 可能导致 的事故 LEC评价风险 等级 控制途径 控制措施 L E C D 管理 方案 运行 控制 应急 预案 1 办公区办公室 超负荷用电 触电火灾 6 1 3 18 Ⅰ √ 运行控制、监督检查 2 用 电 插 座湿手接触电源 开关 触电 1 2 1 2 Ⅰ √加强用电常识的宣传 3 插座老化、漏 电触电 3 6 1 18 Ⅰ √电路检修制度 4 电线过于老化 自燃、引起火 灾 火灾 1 6 7 42 Ⅱ √ 电路检修制度 5 办公室 复印机废粉任 意丢弃中毒 1 3 1 3 Ⅰ√ 告知工作人员废粉不能任 意丢弃,监督检查 6 办公室 文件分发、打 印、复印其他 伤害 1 6 1 6 Ⅰ√ 告知工作人员用纸时小心 7 办公室废电池、废日 光灯管任意丢 弃中毒 1 3 1 3 Ⅰ √ 告知工作人员废电池、废 日光灯管不能任意丢弃。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8 生活区现场食堂 炊事人员未有 健康证 疾病 传染 1 6 1 6 Ⅰ √监督检查 9 现场食堂 开水、炊具不 卫生疾病 传染 3 6 1 18 Ⅰ √监督检查 10 现场食堂不洁、有毒、 有害食品误用 中毒 1 0.5 3 1.5 Ⅰ√监督检查 11 现场食堂煤气泄露或安 全使用不当 中毒 6 0.5 3 9 Ⅰ √监督检查 12 出差 工地 检查 乘坐汽车行车状况复杂 车辆 伤害 1 6 7 4 2 Ⅱ√注意乘车安全 13 在经过有上 部施工的便 道时 高空落物物体 打击 1 3 7 21 Ⅱ √遵守现场的安全制度 专职安全员:现场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专监:总监: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录 1、目的................................................................ - 1 - 2、适用范围............................................................ - 1 -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 4、职责................................................................ - 1 - 5、工作程序............................................................ - 1 - 6、实施过程............................................................ - 6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和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和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策划。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4.3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4.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危险源; (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 (3)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一、三通一平 1 挖沟作业人员间距太小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2`埋管碰撞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3 15 运行 1 3回填土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4压实操作不当人身伤害作业人员1515运行1 5 埋设线杆倒塌物体打击作业人员0.5 5 1 2.5 运行 1 6杆上作业未系安全带高空坠落作业人员1515运行1 7架设电线违章操作触电作业人员151575运行、预案3 8装卸变压器物体打击人身伤害作业人员0.5537.5运行1 9变压器使用超负荷运转电器火灾作业人员0.551 2.5运行1 10 使用大型机械机械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11 拆除地面附属物物体坠落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5 3 45 运行 2

编号:ZNJ-4.3.1-3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 的事故 涉及相 关方 危险性评价现有控 制措施 危险级 别 L E C D 12 使用运输车辆违章驾驶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5 7 35 运行 2 二、临时设施 13 搭设临时建筑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3 6 3 54 运行、预案 3 14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触电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5 使用电器违规操作火灾作业人员 1 3 15 45 运行 2 16 拆除临时设施物体伤人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3 18 运行 1 17 砌围挡围挡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 6 运行 1 18 机械就位物体倒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三、土方工程 19 临时支护坍塌人身伤害作业人员 1 6 15 90 运行、预案 3 20 打夯噪声噪声危害作业人员 1 3 1 3 运行 1 21 打夯震动震动伤害作业人员 1 3 3 9 运行 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45分) 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B)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C)实现对(B)的控制或消除。 A、隐患 B、危险源 C、管理对象 D、风险 2、下列属于人员不安全因素的是(ABCDE) A、操作不安全性 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 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 D、决策失误 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 3、下列属于机器的不安全因素的是(ABCDE)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 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 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E、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 4、按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类可分为(ABCD) A、人 B、机 C、环 D、管 5、危险源辨识的范围涉及所有的系统,包括(ABCDE) A、生产系统 B、非生产系统 C、所有工作任务 D、生产工艺 E、紧急与意外情况 6、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包括(ABCD) A、事故发生机理 B、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C、相关的技术标准 D、企业内部信息

7、(B)是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找到(A)才能确定管理对象,进而建立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政策和程序。 A、危险源 B、危险源辨识 C、风险 D、风险预控 8、按照风险来源分类可分为:(ABCD)。 A、来自人员的风险 B、来自机(物)的风险 C、来自环境的风险 D、来自管理的风险 E、其他 9、制定标准和措施的目的(ABC) A、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 B、指导员工按照标准规范作业 C、管理者按照措施监督落实 D、《风险管理手册》中要求的 10、风险矩阵法是根据事件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乘积来衡量风险的大小,若风险值为16,属于(C)。 A、特别重大风险 B、重大风险 C、中等风险 D、一般风险 E、低风险 11、以下不属于人员方面危险源的是(D) A、违章操作 B、违章指挥 C、失职 D、工作地点照明不足 E、酒后工作 12、根据风险等级的划分及实际需要,可将风险预警等级设置为5级,其中中警信号灯的颜色为(B) A、红色 B、黄色 C、橙色 D、绿色 E、蓝色 1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包括(ABCD) A、提炼管理对象 B、制定管理标准 C、确定责任人/管理人员/监管部门/监管人员 D、制定管理措施 14、机械方面的危险源主要包括:(ABCDE)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辨识、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源控制三方面的工作。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人员交谈或到现场安全检查、查阅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发现危险源;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推广危险预知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等安全机构制定、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的事故分析、找出 的问题形成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又难免 挂一漏万。这类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间题无法列入其中。 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 辨识的主要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 它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 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它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 危险源,也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危险源。系统越复杂,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目前常用的系统安 全分析方法有: ·预先危害分析(PHA);

·事故后果分析;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

·故障树分析(FTA); ·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 2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一般地,危险性涉及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两方面的间题。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6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1目的 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 2范围 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区域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治理方案的批准。

3.2各部门配合安全环保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3.4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3.5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程序 4.1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

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鞍山新能实业有限公司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

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表批准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编制人:年月日编制单位:鞍山新能实业有限公司220kV黄沙变电站新建工程项目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说明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但是,要取得这三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却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大小。 即D:= L E 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然而,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所示。 (3)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与100之间,如表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