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论文写作模板

科技论文写作模板

科技论文写作模板
科技论文写作模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7-05-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4012),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61017)。

作者简介:祖国胤(197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大学讲师,博士; 于九明(1944-),男,河北滦县人,东北大学教授.

冷轧复合对铝合金复合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祖国胤,李 兵,李 鸿,于九明

(东北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摘 要:研究了采用冷轧复合法生产汽车散热器用铝合金复合箔的工艺,主要研究了冷轧首道次压下率、包覆层厚度及成品前退火制度对复合箔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材A4045和芯材A3003在30%~50%的首道次压下率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初结合,冷轧工艺生产的复合箔上、下包覆层的厚度基本一致。最后一道次的精轧压下率在25%~35%左右时,复合箔成品的抗下垂性能最佳。复合箔成品前的退火温度应控制在320~400℃,退火温度为400℃时,退火时间以不超过80min 为宜。

关键词:冷轧复合;复合箔;压下率;抗下垂性;退火 中图分类号:TG335.58 文献标志码:A

Effect of Cold-Rolling Cladd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Aluminum Alloy Foil

ZU Guo-yin, LI Bing, LI Hong, YU Jiu-ming

(School of Materials & Metallurg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U Guo-yin, E-mail: zugy@https://www.doczj.com/doc/9d11918025.html,)

Abstract :The cold-rolling cladding process of composite aluminum alloy foil for automobile heat exchanger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first pass, clad sheet thickness and final annealing schedul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f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nding the clad sheets A4045 to the core material A3003 on both sides succeeds initially when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is 30%~50% of first pass during cold rolling, and the thickness of both the clad sheets of the composite foil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best sagging resistance is available when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final pass is 25%~35%.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should be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from 320 to 400℃ before finish rolling, and the annealing time should control within 80 minutes when annealed at 400℃.

Key words :cold-rolling cladding; composite foil; percentage reduction; sagging resistance; annealing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为轻量化[1],其中,铝及铝合金以比强度高、耐腐蚀性佳、热稳定性好、易成型和简化结构等特点成为了最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2-4]。在汽车的诸多部件中,散热器的铝化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5]。Al-Si/Al-Mn/Al-Si 三层复合箔是汽车铝散热器的关键材料,这种复合箔现多采用热轧复合法制备,存在生产效率及成材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点。相比之下,冷轧复合工艺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稳定,非常适合高精度多层金属复合轧制。目前,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主要采用冷轧复合法生产汽车铝散热器用复合箔[6],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7]。

本实验中,作者采用冷轧复合工艺完成了A4045/A3003/A4045三层复合箔的实验室制备,摸

索出了合理的轧制规程及退火制度。所制备复合箔材料的抗下垂性、分层厚度等指标均可达到相关标准要求。与热轧复合箔相比,冷轧复合箔上、下包覆层厚度更为均匀,焊接性能明显提高。

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实验选用Al-Si 合金A4045和Al-Mn 合金A3003做为复合原料,A3003为芯材,A4045为包覆层,也称为皮材,采用双面包覆复合。A3003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Mn 1.2,Si 0.4,Zn 1.4,Fe 0.6,余量为铝。A4045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Si 10,Zn 1,Fe 0.5,Cu 0.2,余量为铝。芯、皮材合金铸锭分别经均匀化退火、热轧开坯后冷轧至实验所需规格。实验采用传统的表面清理、轧制复合、退火热处理三步法复合工艺。

首先用丙酮将材料表面的油污洗净,用清水冲洗,烘干,然后在钢丝清刷机上打磨至表面形成砂面效果。冷轧复合时,首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0%~60%,之后的各单道次压下率控制在20%~30%。累积压下率达到60%~70%时,需进行中间退火,中间退火制度为400℃退火40min 。反复循环以上的轧制工艺,直到轧至成品前一道次所需的厚度。成品前道次的退火工艺制度和最后一道次精轧压下率对成品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实验采用的成品前退火工艺制度为:400℃下分别退火20min 、40min 、60min 、80min 、100min ;320℃至440℃每隔20℃对试样退火40min 。最后一道次精轧压下率控制在15%~60%。将复合箔磨制金相试样,利用GX-71光学显微镜观察复合界面上皮材与芯材的结合情况,结合热轧复合箔,对比分析上、下包覆层的厚度变化。

由于汽车散热器用复合箔在工作状态下需要承受600℃高温,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抗下垂性能。实验参照日本低温焊接委员会的抗下垂性试验方法测试复合箔的抗下垂性[8],下垂量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下垂量测试装置示意图

Fig.1 The explanatory views of sag test facility

测试时将复合箔一端固定在图1中的夹具上,另一端悬在支撑架外,外悬长度为50mm ,箔带宽度为22mm 。将测试装置送入加热炉,在600℃保温

3min 后平稳移至炉外空冷,用游标卡尺测量端点下垂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首道次轧制后复合箔的金相组织分析 冷轧复合中,首道次轧制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只有经首道次轧制形成牢固的初结合,芯材和皮材才有进一步轧制的可能。图2为首道次轧制后未经退火处理的复合板的金相组织形貌,图2a 的压下率为30.4%,图2b 的压下率为44.3%。由图可见,A3003和A4045两种母材在30%的首道次压下率下即可实现理想的初结合,轧制后复合界面较为平整,在整个界面上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轧制缺陷。综合后续进行的系统工艺实验及复合箔性能测试的结果显示,冷轧中,首道次压下率应当控制在30%~50%之间,压下率低于30%时,芯材和皮材不能实现良好初结合,压下率超过50%则易造成轧制后出现严重的加工硬化。

2.2 包覆率实验结果分析

铝合金复合箔的包覆率是指单层包覆厚度占总厚度的百分比。包覆率过小会导致复合箔钎焊时钎料供应不足,造成虚焊或假焊,影响热交换器的传热性和牢固性。包覆率过大则会使芯材的厚度相对变小,影响高温条件下复合箔的抗下垂性能。相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热交换器用复合箔的包覆率要控制在10%~16%之间[9]。目前,国内、外采用热轧复合法生产的复合箔都存在包覆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图3为采用冷轧及热轧工艺制备的成品复合箔的金相组织形貌。由图可见,图3a 所示的热轧复合箔不仅存在横向厚度不均匀的问题,而且上、下包覆层有明显的厚度差。与热轧复合箔相比,图3b 显示冷轧复合箔不仅各包覆层横向上厚度更为均一,并且上、下包覆层的厚度也趋于一致。

图2 首道次冷轧后复合板的金相组织形貌

Fig.2 Microstructures of composite plates after the first cold rolling

(b) (a ) A3003

A3003

A4045

A4045

100μm 100μm

热轧复合箔上、下包覆层存在厚度差的问题主要产生于加热阶段,由于下包覆层直接同加热炉炉底接触,因此加热效果不如上包覆层充分。在轧制阶段,坯料在进入轧辊之前,需要在轧机辊道上停留一段时间,而下包覆层在这一阶段直接同辊道接触,温降非常明显。以上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在进入轧辊时下包覆层的温度明显低于上包覆层,在轧制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

低,因此轧制时变形抗力低的上包覆层更容易在轧制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这就造成了热轧复合箔下包覆层要厚于上包覆层。上、下包覆层厚度不一致的情况使复合箔的板型变差,并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抗下垂性能,这也是热轧工艺的主要技术难题。相比之下,冷轧复合箔由于制备时不存在加热过程而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图3 不同工艺制备的铝合金复合箔的金相组织形貌

Fig.3 Microstructures of composite aluminum alloy foil at different processes

2.3 成品抗下垂实验及其分析

实验中取不同厚度的成品前试样在400℃的温度下退火40min ,然后采用不同的精轧压下率轧至目标厚度为0.15mm 的复合箔成品,图4反映了精轧压下率对成品复合箔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由图4可见,当压下率在25%~35%左右时,复合箔具有良好的抗下垂性能。压下率太低或者太高,其下垂性能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这是由于压下率过小会提高成品复合箔的再结晶温度,使得高温钎焊时在皮材熔化前再结晶过程进行得不完全,皮材中的Si 元素会沿着未完成再结晶区域的晶界大量扩散到芯层,使复合箔的抗拉强度以及抗下垂性能急剧降低。如果压下率过高,则会造成晶粒尺寸变细,晶界增多。复合箔钎焊时,高温状态下大量的晶界会产生蠕变,从而使复合箔的抗下垂性能迅速恶化。

图4 精轧压下率对复合箔抗下垂性能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the finish rolling reduction rates on

sagging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foil

成品前退火制度对复合箔抗下垂性能也有明显影响。取两组厚度均为0.21mm 的试样,一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退火40min ,另一组在400℃的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退火,然后将两组试样均冷轧至0.15mm 的成品。图5显示出退火温度和成品复合箔抗下垂性能的关系,由图5可见,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成品复合箔的下垂值增加,抗下垂性变坏。这是由于在精轧压下率一定的条件下,影响成品抗下垂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冷轧前芯材的晶粒尺寸和皮材中Si 元素的扩散情况。当成品具有尺寸较大的长条状的晶粒时,其抗下垂性能较好;另外成品皮材中的Si 元素向芯材扩散越少,其下垂性能越好[10]。

图5 退火温度对复合箔抗下垂性能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sagging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foil

在退火过程中,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和扩散

行为同时发生。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的晶粒逐渐长大,同时皮材A4045中的Si 元素向芯材

40μm 40μm

(a) (b)

01234567891011

12下垂值/m m

精轧压下率/%

320340360380400420440

6.06.5

7.07.5

8.08.5

9.09.5下垂值/m m

退火温度/℃

A3003中进行扩散。由于Si 向芯材中的扩散对抗下垂性能的影响要大于再结晶的作用,所以成品复合箔下垂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图中数据显示,退火温度低于400℃时,复合箔的下垂值可以保持在8mm 的产品标准之下,而只有在320℃以上退火,复合箔才能够实现充分软化。因此,复合箔成品前退火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20~400℃。

图6反映了退火时间对成品复合箔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由图中数据可见,在400℃下改变退火时间时,复合箔的下垂值随退火时间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是由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基体通过再结晶实现了晶粒长大,而扩散作用也随之加剧,在退火时间短于80min 时,晶粒长大对下垂性能提高的影响占主导作用,因此复合箔的下垂值减小。退火时间超过80min 后,由于晶粒长大已基本停止,而皮材中的Si 元素依然向芯材中进行大量扩

散,结果造成复合箔抗下垂性能降低。

图6 退火时间对复合箔抗下垂性能之间的影响 Fig.6 Effect of annealing time on sagging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foil

3 结 论

1)冷轧复合中,30%~50%的首道次压下率即可

实现皮材A4045和芯材A3003牢固的初结合。与热轧复合箔相比,冷轧复合箔包覆层的横向厚度更为均匀,上、下包覆层的厚度也趋于一致。

2)精轧压下率在25%~35%时,复合箔的抗下垂性能最佳。

3)复合箔成品前退火的温度应控制在320~400℃。400℃退火时,延长退火时间可提高复合箔的抗下垂性能,但超过80min 后,复合箔抗下垂性变差。

参考文献

[1] Kimberley W. Lighter weight leads to fuel savings[J]. Automotive Engineer ,2004,29(9):30-31.

[2]

Hayashi H. Trend of weight reduction of automobile and expectation for aluminum alloys as light weight materials[J]. Journal of Japan Institute of Light Metals ,2005,55(8):371-376. [3] Armao F G.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luminum automobiles[J]. Welding Innovation ,2002,19(2):2-6. [4]

Koch H ,Franke R. Ductile aluminum high-pressure die casting alloy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J]. Light Metal Age ,2004,62(8):6-11. [5]

Harris C ,Despa M ,Kelly K.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 cross flow micro heat exchanger[J]. 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2000,9(4):502-508. [6]

Lee S ,Kim M S ,Jung D S. Fabrication and sagging behavior of three-layer Al-Si/Al-Mn-Zn/Al-Si clad sheets for automotive heat exchanger[J].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3,439(4):221-226. [7]

甘卫平,庞欣,罗春辉,等. 汽车热交换器用三层复合铝合金箔材的冷轧复合工艺[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6(2):78-81.

(Gan Wei-ping ,Pang Xing ,Luo Chun-hui ,et al . Cold-roll bonding process of the sandwich aluminum foil for automobile heat exchanger[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1996,6(2):78-81.) [8]

Yoon J S ,Lee S H ,Kim M S. Sagging resistance of cold rolled aluminum 4343/3N03/4343 clad sheet[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2001,20(3):229-232. [9]

Kwon Y N ,Lee Y S ,Lee J H.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l-Mg-Si alloy at the elevated temperature[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7,187-188(12):533-536.

[10] 张德芬,胡卓超,左良,等. 3004铝合金再结晶织构

及其显微组织[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9):840-843.

(Zhang De-fen ,Hu Zhuo-chao ,Zuo Liang ,et al .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luminium alloy 3004[J].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4,25(9):840-843.)

246810

1214退火时间/ m in

下垂值/m m

科技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技论文写作心得体会 科技论文它是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里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阐述,从而揭示现象(或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科技论文。按照写作目的不同,科技论文可分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学术论文是为了在学术会议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是为了申请相应学位,以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作者的科研能力。撰写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在写科技论文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科技论文写作包括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论文的撰写。读者在研读一篇文献时首先关注的是文献的摘要,因此摘要在论文写作中占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者在任何撰写论文摘要方面作了很多工作【1,2】。一篇论文的引言起着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的作用,如何撰写引言也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3】。 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调研,选题,查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论证,开始实施。 首先对拟开展研究的领域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有无价值,等等。 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正确选题,选题时我们要考虑如下原则:要注重创新性,社会效益,前沿性,可操作性,要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题目,要避免与他人重复,同时要考虑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确定选题后,要进一步查阅资料,分析实验或者理论方法,学习相关知识,借鉴别人的思想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并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详细研究计划。查找资料时已知作者、杂志名称、卷(年份)、页码,可以从杂志中查找想查阅的文章。也可从杂志作者索引或者主题中查找,通常学术杂志在每一期都按主题和作者列出目录;在年终一期按主题或者作者列出总的目录,可以从中查找相关文献。 科技论文是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其结构包括:1论文标题,2作者及其单位,3内容摘要,4关键词或分类代码,5正文(a引言,b实验描述或者理论描述,c结果与讨论,d结论),6 参考文献. 标题应该尽可能具体一些,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覆盖主要内

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认识

科技论文写作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反应,生产实践是科技论文写作产生并赖于发展的源泉。学完这门课程以后,了解到人类物质生产的发展史。就是科技大发展史,也是科技论文的发展史,因其能培养读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读者科学素质而开设看的一门学科。 虽然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看,但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贯彻科教兴国之策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意识日趋深入人心,科技的发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的增加,科技队伍也随之扩大,科技写作的发展的今天已有规律可循。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民众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发明活动越来越普及,科技论文写作也成为一种必要。掌握科技写作的知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科学技术的交流。以此,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的要求。同样对学术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当然科技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撮和,还要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科技论文正文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含作者地址和通讯方式)、前言(或称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和讨论。作为科技论文,目的是报道新成果和新发现,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了解和引用,为达此目的,除正文外,科技论文还要提供其它几项可供快速阅读、浏览、检索的档目,分别为摘要(中英文两种)、关键词、检索号(或称分类号,由编辑部提供)。为尊重他人劳动,科技论文的最后,往往还有一个致谢。 课上老师从科技论文写作的含义,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续性这几方面来讲解。让我映像最深的莫过于科技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在学术界中,抄袭论文是时有发生的,这不仅仅是对学术的亵渎,更是写作人员的对待写作的一种不负责的态度。学术是严谨的,严肃的,严密的严格的。因此,抄袭,剽窃他人的科研成果是无耻的,这就要求从事科技写作时,一方面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来写作,不能想当然,另一方面不能高“;包装艺术”。不能为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能没有新观点而强行拼凑,写作时尤其要严谨,不能草草下定论,对新的现象要考虑周到,如若缺乏这种态度,很可能会有违背科学性的事情发生,甚至会在某个领域造成不可弥补损失。科技论文是科研结果客观、如实的报告。由于要保护知识产权,科技论文严禁抄袭和重复已有成果。又由于科学要求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因此论文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和详实。但是,又由于版面所限,故论文的行文又必须尽可能简洁。可以说,创新、真实、详尽和简洁是科技论文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创新是灵魂,真实是底线。 但我们也应懂得,错误和缺点也是机会,要善于发现他人研究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超越。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不要怕出现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研究乃至论文准备中的缺点、错误,因为这种发现便是进步,便是提高。 更重要的是,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自己的文章如何如何好,而是从读者角度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如同准备做报告的思维方法一样:做报告之前,重要的不仅仅是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重要思想,而且还是要想清楚听众是哪些人?他们来听报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讲才是对听众来说有价值的?怎样建立起自己的报告和听众的联系?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科技的专业性,实用性规范性,可读性这方面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不仅仅有利于学术的交流而且也是从事科技的要求。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的重要做成部分,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的研究的一种重要标志),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这就是科技论文的写作意义。 科技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科技工作的进展。譬如一篇写得好的科研选题报告或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可以促进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或建设项目尽快上马;反之,一篇写得不好、表达不规范的论文,也将

科技英语论文实用写作学习心得 (5000字)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科研工作的学生,深切的感触到,科研的进步在于科研工作之间交流,讨论,阅读。而面对全球众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本领域学者之间的交流,最多的形式不过于是以文字形式进行传播的科研文章,各个国家学者的文章是大家相互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那么面对不同种族,不同语言,文字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要想让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人们读到自己的文章,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审阅。他们就需要用一种大家都可以看的懂的文字来将自己的文章展现在相关的科研平台上以供大家的查看和检索。英语作为世界各国人们交流的一种流通语言,同样可以用来作为科研领域学术文章流通的工具。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英文的科技论文,如何让那些非英语为母语和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科研人员可以读懂你的文章,不会对你所达的内容产生歧义,以达到科研学术结论供大家参考的目的,这其中的方式与技巧,必然与我们平常的英语写作形式,写作以及口语表达习惯有着很大的区别。每一个科研学者都需要自己去阅读和学习,英文科技论文当中大家定性的相关规定与方法,从而了解到其他的科研学者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模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英文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并去传播的。通过对研究生阶段的这门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虽然自己已经经历过从中学到大学的十多年的英文学习,对英文这门语言来说也算是有课一定的掌握,但面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时发现其有着自己的一套详细而又独特的写作方法,面对这种新颖的写作特点,既觉得新奇有感觉到了有点难受,特别是当面对最后的大作业中文文献翻译成英文时候,深深的感受到其翻译中给我带来的艰难。在课堂上,老师生动,幽默而又不失严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通过与学生互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又通过在课堂上及时的实战练习,将学过的知识点直接进行应用练习,让学生很快就可以掌握其翻译要领,这样有条有理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才可以展现出来的风采。教学内容上老师较多将在学术文章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举例讲解,如面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等语法表达,以及对一篇文章所要具有的结构,主题,除此之外,文章开头的背景,研究课题的意义,目的,价值,研究方法的描写,其中在英语论文的书写中多使用到的语法,时态等都通过不同例句进行分析和学生一起学习。其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以后遇到的可能的写作都有着很实用的价值。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老师都主动和大家交流互动,引导大家的思维开放,用自己积累的方式与单词将一句话表达清楚,整个过成让人心情愉悦,轻松。其次,课堂上还着重讲解了在引用文章,引用他人的结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技巧,如何通过时态的不同和使用将不同的内容引用的合理,其中的有些规定在科技文章的写作中如果要想表达的准确,明了还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个在自己私下的阅读和练习中是很难以注意到的。在用词造句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和使用方法也同样通过例句的分析比较传授给学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书面语言的正式,严谨。在句型上通过对一段长句的划分析,每一个单词的词性和多意的理解,进行揣摩构造,表达出自己想要讲述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老师多次带领学生一起对一整篇已经在科学杂志期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进行现场导读讲解,使学生可以完全跟进老师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模式,以达到将自己的英文方面的技能的到传授的目的。在课堂的结束阶段,老师又对以往大家在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错误进行了总结和指导,让我对今后使用英文对科研类文章的撰写有了更大的信心。总的来说,科技英文论文写作这门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是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应该学习并拥有的一项必要技能,这门课程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即将进入研究岗位的大四学生等都是有着及其重要的教学意义,希望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接触科研的学生在这个课堂上受益。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模板

Research 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Freedu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E-mail:1111111111@https://www.doczj.com/doc/9d11918025.html, Abstract —As the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can survey without the restrictions oftopography. So, we can use it to survey the third &fourth order level survey in some special areas.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new total station measuring method from combining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measurementmethods.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is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without measuring height of device and prism, and it canreplace the third and fourth level of measuremen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is method can greatly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hortenthe project du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 Keywords- trigonometric leveling ;total station ;error analysis I. I NTROD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ten relates to height measurement. The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leveling surveying andtrigonometry trigonometric leveling. Although the two method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are shortcomings.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Total Station and using the track rod with the total station method to measure the elevation of the increasingly popular, traditional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has shown its limitations.After a long journey, a new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has been summed up.This approa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two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rigonometric leveling and tosurvey faster.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s and the new methods, compa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analyses the main errors and measurement accuracy in the process of trigonometric leveling. II. P RINCIPLE OF T RADITIONAL T RIGONOMETRIC L EVELING AND THE N EW M ETHOD The basic formula of the traditional trigonometric leveling: tan B A H H D i t α=++- (1) where A H is the elevation of a known point, B H is the elevation of the unknown point, D is the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oints, αis the vertical angle when observe from point A to point B,i is instrument height, t is the height of the prism. For traditional methods, total station must be set up in the known elevation point. At the same time, you must measure out the height ofboth the instrument and the prism if you want to measure the elevation of the unknown points. If we can measure the elevation of the measured point while set point of total station arbitrarily like leveling surveying, instead of set it on a known elevation point, and do not measure out instrument and prism,speed of measurement will be faster. As shown in the figure 1, assuming that the elevation of the point A is known, the elevation of the point B is unknown, here we measurethe elevation of other points by total station. Figure 1. Diagram for trigonometric leveling Firstly, seen by trigonometric leveling principle: (tan )B A H H D i t α=-+- (2) where i, t is unknown, but one thing is sure that once the instrument set, value of i will remain unchanged.At the same time choose tracking lever as a reflecting prism, assume that the value of t is also fixed. Seen from formula (2), tan B A H i t H D W α+-=-= (3) By formula (3),the value of W will remain unchanged in any station. And while both A H and tan D αare known,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the value of W . Operation of this new method is as follows: Shown in Figure 2, elevation of point A is known, elevation of point B is unknown, and the instrument is set up at point C between A and B. The instruments sight point A to get the reading 1V . That 1V =1D 1tan α, and calculate the value of W, W = A H +1D 1tan α. At this time related constants such as elevation of station, instrument height and prism height can beof any value, not necessary to set before measuring. And then set elevation of point Cto W , set the instrument height and prism height to 0. Then elevation of point C is known. Finally sight the target point B and measured its elevation, that is 22tan B H W D α=+ (4) Therefore, using the new method, elevation of point B is 1122tan tan B A H H D D αα=-+ (5)

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

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 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1.文化标题 ①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而多用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词组)。 如:Education for Elite and Its Effect Evaluation (英才教育及其效果评估)Nonlinear Waves in Elastic Rods(弹性棒材的非线形波) Boriding and Eutecticuming of Steel(钢的渗硼与共晶化处理) ②标题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5个词内,有时可以加副标题。应该力求语义明了,言简意赅。 ③英文学术论文许多情况下不用“Regarding…”, “On…”, “Studies on…”, “Investigation on…”, “Observations on”, “Probe into …”, “Some Thought on…”, “The Method of …”等等。汉语中的许多谦语,如“会议……”、“初探……”、“试论……”等都不宜对应译成英语。 ④少用疑问句标题 2.作者署名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地址应该采用汉语拼音。作者之前不加写学衔、职称,例如Professor, manager 等等。单位地址由小至大,切忌英文和汉语拼音混杂。例如:East Sanhuan, Beijing, 应该写为:Dong Sanhuan, Beijing。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作者的单位应该注明国籍和邮政编码。 3.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关键词写在摘要的下面,一般在4-6个词之间,最少2个,最多不能超过10个。多用名词形式而不使用动词。例如:key word: observation, incubation,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4.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一般应该包括: ①介绍主题内容,即:论文作了何种研究,主题是什么。 ②限定研讨范围,指出论文主题的界限,参数范围,研究工作侧重点等。 ③点明论文的宗旨及研究成果,以及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④列出论文的主要框架,概述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5.正文(Body) 正文一般分为:开头部分(介绍论文的宗旨以及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叙述部分(通过观

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概要

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科研英文论文写作模板 1.文化标题 ①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而多用名词(词组)或动名词(词组)。 如:Education for Elite and Its Effect Evaluation (英才教育及其效果评估)Nonlinear Waves in Elastic Rods(弹性棒材的非线形波) Boriding and Eutecticuming of Steel(钢的渗硼与共晶化处理) ②标题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5个词内,有时可以加副标题。应该力求语义明了,言简意赅。 ③英文学术论文许多情况下不用“Regarding …”, “On …”, “Studies on …”, “Investigation on…”, “Observations on”, “Probe into …”, “Some Thought on …”, “The Method of …”等等。汉语中的许多谦语,如“会议……”、“初探……”、“试论……”等都不宜对应译成英语。 ④少用疑问句标题 2.作者署名 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地址应该采用汉语拼音。作者之前不加写学衔、职称,例如Professor , manager 等等。单位地址由小至大,切忌英文和汉语拼音混杂。例如:East Sanhuan, Beijing, 应该写为:Dong Sanhuan, Beijing。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作者的单位应该注明国籍和邮政编码。 3.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关键词写在摘要的下面,一般在4-6个词之间,最少2个,最多不能超过10个。多用名词形式而不使用动词。例如:key word: observation, incubation,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4.引言(Introduction )

科技论文写作答案

论文写作阶段测验 一、填空题:(30分) 1、科技类文体的特性是:(鲜明的目的性)、(突出的科学性与创造性)、(读者对象 集中)、(人工语言符号多)、(文体结构有其独特的规范)。(5分) 2、文献综述的一般结构是:(标题)、(作者)、(致谢)、(目录)、(简介)、(过去工 作的回顾及中心论题的综合描述和评论部分)、(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8分) 3、综述的作用是(浓缩信息)和(提供文献索引)。(2分) 4、参考文献组成部分依次是:(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文献题目)、(期刊名称)、 (期刊卷号)(具体页码)。(6分) 5、阅读的步骤为:(略读)、(精读)、(复读)。(3分) 6撰写报告的步骤是(提纲)、(初稿)、(润色)。(3分) 7三段论是指论述过程里(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逻辑组成部分。(3分) 二、问答题:(30分) 1、一本完整的笔记本应当具备哪两个要素?试接合实验室笔记本的特点叙述这两个要素应当具备的具体内容。(5分) 答:一本完整的笔记本应当具备引言和记事两个要素。其中,引言是对实验条件、环境和目的的概括;记事是对实验(或者工作)的具体叙述。(1分)实验室笔记本的引言部分应当包括:实验标题和识别号、所记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若是科学

实验,还应具有相应的温度和湿度,仪器的初始参数和状态和所用材料的型号)、对实验(具体工作)的预期以及实验目的。(2分)实验室笔记本的记事部分应当包括:它是对实验(工作)的一切过程和观察结果的一本完整的流水帐。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猜测和意向;其二是观察与行动。两者之间必须界限清楚,不可混淆。(2分) 2、试述报告写作中的取舍原则、组织原则。(4分) 答:如前面所提到的,报告内容的取舍主要是取决于报告的对象。以读者的需求作为取舍的准则。(2分)此时,一些和本文中疏远的细心比较节被舍弃,原始数据将被一些衍生数据替代。当然,原始数据将被忠实地保留在实验记录上面(取舍不等于删改)。 组织的原则在于体现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使得文章在内容方面符合逻辑,便于被报告者正确地理解。(2分)例如,背景知识的介绍应先于具体实验工作的介绍。 3、请回答开题报告的意义。(6分) 答:开题报告的写作过程就是整个工作规划、部署的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搜集、分析、选择、工作计划的安排、预期以及应对方案。因此,开题报告的写作完成了整个工作的框架构建。(2分) 对于工作本身而言,一次优秀、严谨的开题报告可以使得作者的领导或资助人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及合理性,愿意提供更多的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此外,还可以使同事对这项工作感兴趣,主动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路和帮助。(2分)对作者本人而言,这个写作过程不仅仅使他理清工作思路,并且对后续的工作有个整体的把握。此外,还提供了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2分) 4、试从写作和阅读两个角度说明为什么科技论文具有固定的“型”?(5分)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期末答案

? 1. When writing proposals, we should concentrate on the reviewers’ preferences.(1分) B 正确错误 ?多选2.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biographical sketches?(1分)ABC Key investigators in the https://www.doczj.com/doc/9d11918025.html,cational background.Academic duties.Current status (literature reviews). ?多选3.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progress report?(1分)ABC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 description of current status: results, methodologies,Conclusions.Achievements so far. ?多选4. Which are included in the contents of a proposal?(1分)ABCD Project descriptions.References cited.Biographical sketches .Budget. ?单选5. Which are concluded in current achievements related to the proposed project?(1分) D Related projects completed.Related publications Related duties All the above. ? 6. Which is not included in introduction?(1分) C Motivations..Basis for proposing the project Approach.Current status (literature reviews). ?单选7. What are the strategies when we write proposals?(1分) D We need to present the key ideas clearly and convincingly in first several pages.We have to be creative and try very hard to set up new problems and propose new approaches unlikely to be thought about by others.For different kinds of proposals, we should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All the above. ?单选8. Which assumptions should not we accept when writing proposals?(1分)B The reviewers are statistically unbiased and intelligent.The reviewers know the background of the proposal very well.The reviewers are smart but very busy.There are many smart researchers out there competing on the same subject and proposing similar or better ideas ?多选9. Which disciplines are included in “Micro sensor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分)ABC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engineering.Physics & chemistry.Biology. ?多选10. Why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mportant?(1分)ABCD

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与规范

科技论文写作的技巧与规范 0 引言 学术论文中国国标GB7713─87所指的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 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不同于实验报告、阶段报告和工作总结,而应对实验工作素材有整理和提高,要形成论点。 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研究成果和科技管理经验的一种学术论文,即科研论文是对从事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反映。它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就某一项科技研究成果或管理科学化的探索加以论述,并以可靠的实验数据或调研资料等为例证,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独到见解,得出创新结论。另外,科技论文是国际和国内评价一个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是进行技术鉴定和评审技术成果以及科研院所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科技人员申请学位和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科技论文是国际国内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所以,科技工作者有必要将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加以总结,整理成科研论文供全世界范围内的同行探讨,以促进科学工作的进展。为了使科技论文便于查找和阅读,科技论文要做到科学、客观、规范、精简。下面我们对科技论文的一般写作规范和技巧加以探讨。 1 标题拟定的原则 科技论文的题名应直接明示文章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研究成果,让读者见其题而知文意,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或欲望。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做到“文要切题,题要独创”。科技论文写作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外文(一般为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以不超过10个实词为宜。尽量不用非公知的缩略语,尽量不用副标题。作者应仔细斟酌论文的题目,尽量避免用这种套路的题目,如“一种……的方法”或“基于……的研究”等。标题要准确,不能随意拔高标题,如“……的机理研究”、“……的理论”,也不可过于谦虚,如“浅谈……”、“……的初探”等。

科技论文心得体会

科技论文心得体会 通过科技论文学习,提高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方法以及应考虑投稿的因素,科技论文如何投稿,在以后的科技写作中能够掌握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科技论文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科技论文心得体会1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而《科技论文写作》就是指导学生怎样撰写科技论文一门课程。现就小学完这门课程后的收获及感想作总结如下。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 一. 课程主要内容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老师给我们讲述的课程共分为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常见结构;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性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等几个版块。具体内容为: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其他);2.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意义(科技论文基本结构及总体要求;如何突出重点、先进点;科技论文写作程序;标题的写法;作者署名的意义、条件及格式;关键词的意义及写法;摘要的写作方法;英文标题、英文摘要的写作;引言的些技巧;学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技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针对仿真实验的写作手法;结论写法要求;辅文部分的写法;参考文献的运用及其著录规则;综述类论文的写作思路;自然科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插图的处理及技巧;表格的处理及技巧等);3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科技写作的科学性;科技写作的专业性;科技写作的实用性;科技写作的规范性;科

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周耀旗)

写好英语科技论文的诀窍: 主动迎合读者期望,预先回答专家可能质疑 周耀旗 印地安那大学信息学院 印地安那大学医学院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中心 以此文献给母校中国科技大学五十周年校庆 前言 我的第一篇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是把在科大的学士毕业论文翻译成英文。当我一九九零年从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毕业时,发表了20多篇英语论文。但是,我对怎样写高质量科技论文的理解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仅知道尽量减少语法错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欣然接受我的博士指导老师Dr. George Stell和Dr. Harold Friedman的修改,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改,也没有主动去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去北卡州立大学做博士后。我的博士后指导老师Dr. Carol Hall建议我到邻近的杜克大学去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写作短训班。这堂由Gopen教授主办的短训班真使我茅塞顿开。第一次,我知道了读者在阅读中有他们的期望,要想写好科技论文,最有效的方法是要迎合他们的期望。这堂写作课帮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个博士后基金申请,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Dr. Martin Karplus组。在哈佛大学的五年期间,在Karplus教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论文需要从深度广度进行里里外外自我审查。目前,我自己当了教授,有了自己的科研组,也常常审稿。我觉得有必要让我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学好写作。我不认为我自己是写作专家。我的论文也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退稿。但是我认为和大家共享我对写作的理解和我写作的经验教训,也许大家会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由于多年未用中文写作,请大家多多指正。来信请寄:yqzhou@https://www.doczj.com/doc/9d11918025.html,。 欢迎访问我的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d11918025.html,。 导言 通常来讲,研究生和博士后从他的导师那儿得到研究方向。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到一些好的结果。接下来他们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写成论文。一篇精写的论文更容易被高档杂志接受。而写得不好的论文很可能被退稿。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和导师事业发展的敲门砖。不成文,便成仁,是学术生涯的写照。 很多学生以为当结果到手的时候研究就结束了。他们写的草稿,常常把原始数据放在一起,没有对方法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没有对当今论文的评述。事实上,写作是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刻是弄懂方法的成功与失败,寻找结果的解释及其隐含的意义,以及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写作就象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 为了更好的推销,科学论文必须满足它独特的顾客:由聪明能干的科学家组成的尖端读者。它必须能先说服(通常也是竞争对手的)同行们,因为他们的评审是文章在发表前的第一道关口。同时,它也必须满足一般读者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需要什么? 读者需要什么 你的文章的潜在读者可能有刚进入这领域的新手,大学生和研究生,也有专家(潜在审稿人),他们对你的领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如何写英文科技论文的前言?以下是搜集整理的英文科技,欢迎阅读参考。 一般来讲,科研论文都是八股论文,大的结构都是设定的,题目、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和。 可以说,每个部分都很有讲究都很重要,但难度并不一样,在上述这些内容中,最难写的是前言,其次是讨论。 根据最近学习的几个内容,把自己的学习笔记贡献给大家,希望能有点价值。这次主要谈谈前言的写法。 首先,要清楚前言的作用或目的。 论文的前言是“to convince readers that you clearly know why your work is useful”就 是要告诉读者“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工作有价值”。 其次,我们要知道那些要素需要写。 一般来讲,前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前面三个都属于背景,最后一个是小结。 一、大背景信息 这主要是方便读者评价你的工作,其实同行对这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非常熟悉,这部分基本是大同行的共识。 背景信息一般包括2个部分,一是大同行背景,二是小同行背景。 一般写大同行背景的时候大家都是比较类似的内容,不过也要根据你自己的研究有所侧重。 例如关于脑缺血的研究,你如果研究细胞凋亡,你就需要围绕细胞凋亡来阐述。 如果你研究炎症,那么你就需要围绕炎症来整理。 英文表达不好的同学往往在这个部分就开始出现纰漏。因为这里不仅对概括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需要照顾到整个研究的设计框架。 建议在平时阅读的时候,注意学习和整理类似研究论文的描述模式。 例如,脑缺血机制方面的研究,至少包括:兴奋毒、细胞死亡、炎症、酸中毒和自由基几个类型。

这一些类型都分别选择出几个范文,放在一起反复阅读,一看作者的写作思路,二看相互之间不同的描述。 当然具体到一篇论文,写作的风格不同,要结合整篇论文、杂志类型来分别对待。 写大背景往往是从普遍到特殊,普遍是描述研究对象的意义,比如某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等的,暗指我选择的这个研究有价值受重视。 比如肿瘤、中风、器官功能等等的。然后要从宏观上概括研究的大体情况,一般这类语言在google上就能见到类似描述(不可直接抄写),说明这开始的几句话属于套话。 有国外杂志主编曾经说,大背景需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对你的研究领域进行清楚全面概述,但不要上历史课,不要面面具到,甚至写成综述(一定要针对你关心问题)。Give overall picture -keep it brief!(no history lesson!)。 这也很有道理。 二、小同行信息 然后要转到你要关心的方面,例如下面这个研究中就主要针对细胞凋亡,那么作者就说,脑梗死在中心部位以坏死为主,而半暗区主要是延迟性细胞死亡,主要类型就是细胞凋亡(其实现在的看法认为这里也里是细胞坏死也很重要,没有关系,有争议没有共识,你怎么说都可以,总有一些文献的支持)。 现在就引出细胞凋亡,那么就要对细胞凋亡的背景进行描述。 这部分重点是要尽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大家共识的内容来,就是所谓要训练改写功夫。 二是要主要和研究主题进行衔接。不要天马行空,忘记回顾到你的主题。 例如你要研究脑缺血,总会落实到某一个方面。 这个部分往往会在研究指标方面落实。 例如你要用细胞凋亡来说明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那么这里就需要对细胞凋亡在大背景的意义说出来。 后面这个文章,因为作者后面研究中主要针对线粒体途径,于是就谈线粒体途径的基本内容。 到这里就完成了大背景的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