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矩阵理论及应用-奇异值分析1

矩阵理论及应用-奇异值分析1

主要估值方法比较及应用

主要估值方法比较及应用 一、现金流贴现估值法 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法是最为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主流价值估值法。这一模型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公司并购和公司财务等领域。 (一)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基本原理 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这是现金流贴现估值方法的估值原理。即通过选取适当的贴现率,折算出预期在公司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全部的现金流之和,从而得出公司的价值。现金流会因所估资产的不同而有差异。对股票来说,现金流是红利;对债券而言,现金流是利息和本金;对实际项目而言,现金流是税后净现金流。贴现率取决于所预测现金流的风险程度,资产风险越高,贴现率就越高;反之,资产风险越低,贴现率越低。 (二)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估值模型 1、公司自由现金流稳定增长贴现模型 公司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FCFF)稳定增长贴现模型估值的公式为: =FCFF的永久增长率;WACC=加权平其中:FCFF=下一年预期的自由现金流;g n 均资本成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该模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公司自由现金流以固定的增长率增长;第二,折旧近似等于资本性支出;第三,公司股票的?值应接近于1;第四,相对于经济的名义增长率,公司的增长率必须是合理的,即一般不能超过1-2个百分点。 2、一般形式的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该模型将公司的价值表示为预期公司自由现金流的现值,公式为: =第t年的FCFF在实际中,经常会碰到n年后达到稳定增长状态其中:FCFF t 的公司,该类公司的价值可表示如下:

其中: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g n =稳定增长状态的FCFF增长率。 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比较适合那些具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比率以及财务杠杆比率正在发生变化的公司。当偿还债务导致的波动性使计算公司股权自由现金流变得很困难或由于较高的负债导致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时,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就无法使用,而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为FCFF 是偿还债务前的现金流,不受偿还债务的影响,也不可能出现负值。 (三)现金流贴现估值法参数的计算 1、自由现金流(FCFF)的计算方法 公司的价值属于公司的各种投资者,其中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债券持有者和优先股股东。因此公司自由现金流是所有这些权利要求者的现金流总和,见下表1: 表1 现金流和贴现率 +优先股股东股利。对于有财务杠杆的公司而言,公司自由现金流高于股权自由现金流;对于无财务杠杆的公司而言,二者是相等的。 计算公式为: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EBIT(1-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追加;EBIT指息税前利润。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于股权资本成本、税后债务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值。债务成本、优先股资本成本有现成的数据,而股权资本成本需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股权资本成本(R s )=无风险资产收益率(R F )+证券的贝塔系数(?) ×市场 证券组合的风险溢价(R M 一R F )。其中,?是资产的风险相对于市场证券组合风险的 比值,是一个风险测度。?表示资产回报率对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可以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1,说明资产的风险大于市场证券组合的风险,也就是风险较大,反之亦然。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 其中,S/(S+B)=权益占总价值的比重;B/(S+B)=债权占总价值的比重;r s=权益资本成本;r B=债务资本成本即借款利率;T c=公司所得税税率 (四)现金流贴现估值法的假设条件及适用性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试卷及答案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是对职工所应承担任务的规定。 A、职务 B、责任 C、职责 D、岗位 2、()是严格按照编制员额和岗位的质量要求,为企业每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A、定编 B、定员 C、定额 D、岗位责任制 3、岗位研究中,采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 A、测验法、观察法、评定量表法 B、测验法、面谈法、调查法 C、观察法、参与法、测验法 D、面谈法、观察法、参与法 4、美国工程师()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举世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 A、弗兰克·吉尔·雷斯 B、泰勒C怀特D、迈克尔·朱修斯 5、工作日写实是对操作者整个工作日的工作时利用情 况,按()的顺序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A、时间消耗 B、工作的繁简程度 C、工作重要性的大小 D、技术操作 6、测时是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 实地观察,记录、测量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A、人力资源B工时消耗C、财力消耗D、体力消耗 7、工作抽样法是根据()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的一种方法。 A、微积分和概率论 B、测量学和统计学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 D、数理统计学和微积分 8、()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职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事文件的过程。 A、岗位调查 B、岗位分析 C、岗位评论价 D、岗位分类 9、()是通过调查者直接参与某一岗位的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全面地体验、了解和分析岗位特征及岗位要求的方法。 A、面谈法 B、参与法 C、关键事件法 D、书面调查法 10、岗位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必须以良好的()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岗位分类 B、岗位设计 C、岗位调查 D、岗位评价 11、()是把既可归为熟练工种又可归为技术工种的某些特殊工种,先分别划岗归级,再根据这些工种在不同类型中的岗位等级,求出技术工种与熟练工种之间的统一岗级换算比例,然后归级。 A、经验判断法 B、基本点数换算法 C、交叉岗位换算法 D、专家评判法 12、测评误差可分为()和代表性误差两大类。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抽样误差 D、登记误差 13、()就是岗位纵向分类中的细类或称小类,是若干性质相同但其他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的岗位群。 A、岗级 B、岗等 C、岗系 D、岗类 14、体力劳动强度的测定主要有()测定两方面的内容。 A、劳动时间率和工作利用率 B、工作利用率和能量

矩阵理论中的矩阵分析的实际应用论文

矩阵分析在同步捕获性能研究新应用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概率转移矩阵计算捕获传输函数的方法,通过将以往分析方法中的流程图转换为概率转移矩阵,仅需知道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利用现代计算机编程语言(如MAPLE,MATLAB等)的符号运算功能,即可得到捕获系统的传输函数:通过对传输函数求导,可计算平均捕获时间。矩阵分析方法可完整地计算出捕获系统的传输函数,可弥补流程图方法在分析传统连续搜索捕获方案的传输函数时所忽略的项;可纠正流程图方法在分 析非连续搜索捕获方案的传输函数时所引起的误差。 关键词:CDMA;矩阵分析;传输函数;流程图;捕获 A Novel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pproach Based on Matrix Analysis Abstract:A novel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approach is proposed based on matrix analysis.Given the first step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acquisition system can be obtained by utilizing the symbol operation function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such as MAPLE,MATLAB and so on,and the mean acquisition time can be computed by differentiating the transfer function.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acquisition system can be computed perfectly by matrix analysis,it not only complements the items neglected in that of conventional serial acquisition scheme but also corrects the error items in that of nonconsecutive acquisition scheme.

1月自考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复习重点教学内容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P1第一段【工作分析是…的基本依据】 工作分析:是指将企业中所有的工作,按其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资格条件等)进行分析比较,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管理文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归类,以作为招聘考核培训晋升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 P1任务:任务是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 职责:职责是指由一名员工承担的各项任务组成的工作活动。 岗位:岗位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说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 工作:工作是一组主要职责相近的岗位的集合 职业(位):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P2工作分析原则(4点) 1.系统原则 2.能级原则(能级代表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岗位功能越大,能级越高,价值越高) 3.标准化原则 4.最优化原则 P2工作分析的内容(6点) 1.工作职责分析(是工作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绩效评估的对象) 2.工作流程分析 3.工作权限分析 4.工作关系分析 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P4工作分析的项目(15点) 1、工作岗位名称 2、工作岗位数量 3、工作部门 4、工作任务 5、工作职责 6、知识 7、技能 8、经验 9、教育 10、所使用的工具,设备 11、与其他工作关系 12、体能要求 13、工作环境 14、工作人员特性(特殊能力) 15、工作时间 P5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 1.使人力资源规划更为准确(工作分析可以准确提供企业中各种工作人员的数量,质量情况,提高规划的准确性) 2.使工作职责更为明确 3.使工作设计更加合理

矩阵的基本概念

§1 矩阵及其运算 教学要求:理解矩阵的定义、掌握矩阵的基本律、掌握几类特殊矩阵(比如零矩阵,单位矩阵,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 ) 的定义与性质、注意矩阵运算与通常数的运算异同。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矩阵的计算。 知识要点: 一、矩阵的基本概念 矩阵,是由个数组成的一个行列的矩形表格,通常用大写 字母表示,组成矩阵的每一个数,均称为矩阵的元素,通常 用小写字母其元素表示,其中下标都是正整数, 他们表示该元素在矩阵中的位置。比如,或 表示一个矩阵,下标表示元素位于该矩阵的第行、第列。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 特别地,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列向量;而一个矩阵,也称为一个维行向量。

当一个矩阵的行数与烈数相等时,该矩阵称为一个阶方阵。对于方阵,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而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连线称为付对角线。若一个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都是,而其余元素都是零,则称为单位矩阵,记为,即: 。如一个阶方阵的主对角线上(下)方的元 素都是零,则称为下(上)三角矩阵,例如,是 一个阶下三角矩阵,而则是一个阶上三角 矩阵。今后我们用表示数域上的矩阵构成的集合, 而用或者表示数域上的阶方阵构成的集合。 二、矩阵的运算 1、矩阵的加法:如果是两个同型矩阵(即它们具 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比如说),则定义它们的和 仍为与它们同型的矩阵(即),的元素为和 对应元素的和,即:。

给定矩阵,我们定义其负矩阵为:。这样我们 可以定义同型矩阵的减法为:。由于矩阵的加法运算归结为其元素的加法运算,容易验证,矩阵的加法满足下列运算律: ( 1)交换律:; ( 2)结合律:; ( 3)存在零元:; ( 4)存在负元:。 2 、数与矩阵的乘法: 设为一个数,,则定义与的乘积仍 为中的一个矩阵,中的元素就是用数乘中对应的 元素的道德,即。由定义可知:。容易验证数与矩阵的乘法满足下列运算律: (1 ); (2 ); (3 ); (4 )。

能值分析

在现实社会生产和消费中,人们只注意一个系统中的货币流,即系统中的货币流出大于其流入,则该系统(或生产过程)就是有活力的,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其物质流或能量流。在一个生产或生态系统中,人们追求的是其最大的货币流,实际上,这种最大货币流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的流入基础之上的,因为,要追求最大的货币流出和最小的货币流入,就必需以最大的自然资源流入为代价,这种出发点常常又会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而能值分析则是对货币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综合衡量,从而通最有效的设计,使得系统达到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根据能量系统理论观,生态系统及其他别的系统,均可视为能量系统。能量可用于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关系。然而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能量具有不同的质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和数量加减;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本质关系,用一般能量单位更无从表达和衡量,能量分析碰到难题,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壁垒,即不同来源和形式的能量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具有很大的等级差异,例如1 焦耳电能、1 焦耳太阳能和1 焦耳热能是不一样的,在对系统进行能量分析中不能直接将它们相加减。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方法和理论来解决这个难题,但总是找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而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创立至今的短短20余年间,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已在从全球地化循环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的各种空间尺度,农业到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工业的各种生态或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问世时间不长,因其有助于正确分析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有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备受国际生态学界、经济学界、系统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近10 多年来,能值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活跃,尤其对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工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 在国际上,美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率先开展能值研究,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等国于90 年代迅速开展。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由留美学者蓝盛芳引入能值理论,先后得到国家基金3 个能值分析项目资源,开展了国家与地区、农业、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方面的能值分析和理论方法研究。 1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产生 无论是自然环境系统, 还是人类经济系统, 其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均依赖于能量流动, 因而研究能流的规律和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是随着能量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研究者发现一般的能量单位难以解决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能量相互加减和比较的问题。美国著名系统生态学家H. T. Odum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学有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开拓性的重要理论观点, 创立了能值分析理论, 引起国际系统生态学界和生态经济 学界的强烈反响。能值理论以太阳能值作为统一度量标准, 客观地评价和比较多种类型的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经济系统的贡献, 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正确认识自然环境生产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其中包括70-80 年代初提出的能量系统(energy system)、能质(energy quality)、能质链、包被能(embodied emergy,或译体现能)、能量转换率及信息量等观点。这是第一次将能流、信息流与经济流的内在关系联系在一起,能流的特质基础是物质,这样,生态系统中的这几个功能过程不再是孤立的了。80 年代后期和90 年代创立了“能值”(Emergy)概念理论,以及太阳能值转换率(Solar Transformity)等一系列概念。从能量、“包被能”发展到“能值”,从能量分析研究发展到能值分析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反映在H. T.Odum 不同时期的论著中,尤其在《人与自然的能量基础》、《系统生态学》、能值专著等著作。H.T.Odum 经过长期研究,综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于80 年代后期发展出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标准――能值,创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试卷和答案

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 8410)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工作分析问卷”的开发者是() A.赛迪·范 B.巴鲁斯 C.麦考密克 D.斯考特 2.工作信息收集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工作日志法 D.观察法 3.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确定任职资格的依据是( ) A.工作职责 D.工作流程 C.工作权限 D.工作关系 4.只有问题而没有给出备选答案,需要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填写的问卷方式属于( ) A.非结构式问卷 B.混合式问卷 C.封闭式问卷 D.开放式问卷 5.对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事件较多的工作比较适合的观察方法是( ) A.直接观察法 B.间接观察法 C.阶段观察法 D.工作表演法 6.在选择工作信息收集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工作信息的来源 B.分析岗位的特征 C.工作分析的目的 D.实际条件的限制7.工作识别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 ) A.工作概要 B.工作名称 C.工作编号 D.工作地点 8.从编制的直接目的来看,工作描述为工作评价、工作分类提供了依据,工作描述的中心是( ) A.“工作” B.“人员” C.“胜任力” D.“职务” 9.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的定编定员适合采用的方法是( ) A.按设备定编定员 B.按岗位定编定员 C.按工作效率定编定员 D.按比例定编定员 10.企业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 A.因人设岗 B.因事设岗 C.人岗结合 D.人岗分离 11.古典工作设计理论开始于( ) A.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运动 B.双因素理论 C.工作特征理论 D.社会技术系统理论12.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的指导理论主要是( ) A.工作特征理论 B.跨学科理论 C.激励理论 D.HP工作设计理论 13.在诸多工作评价方法中,最简单、最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 ) A.分类法 B.排列法 C.评分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 A.以事为中心 D.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5.通过测试衡量候选人所具备的对于履行应聘岗位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是( ) A.认知能力测试 B.身体能力测试 C.业务知识测试 D.工作样本测试 16.设计员工培训方案的基础是( ) A.工作任务 B.工作分析 C.工作内容 D.工作设计 17.影响绩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 A.工作说明书 B.工作规范 C.工作分析 D.工作描述 18.在工作设计的方法中,具有更强的纵向扩大化特征的方法是() A.弹性工作制 B.压缩工作周 C.自我管理工作团队 D.综合性团队 19.增加工作的深度,允许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施加更大的控制,这种工作设计的方法是 A.工作丰富化 B.工作轮换 C.工作专业化 D.工作扩大化 20.用简练的语言文字阐述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要达到的工作目标是()

中科院矩阵分析与应用大作业

中科院矩阵分析与应用大作业 实现LU分解 QR分解 Householder reduction、Givens reduction Matlab 代码: function [] =juzhendazuoye A=input('请输入一个矩阵A='); x=input('请输入序号 1 LU分解 2 Gram-Schmidt分解 3 Householder reduction 4 Givens reduction:' ); if(x==1) %%*************LU分解*****************%% disp('PA=LU') m=size(A,1); % m等于矩阵A的行数 n=size(A,2); % n等于矩阵A的列数 if(m==n) % 判断矩阵A是不是方阵 % 如果矩阵A不是方阵那么就输出“error” U=A; % 把矩阵A赋值给矩阵U L=zeros(n); % 先将L设为单位阵 P=eye(n); % 首先将交换矩阵P设为单位矩阵 for j=1:n-1 for i=j+1:n if (U(j,j)~=0) %判断主元元素是否不为0 L(i,j)=U(i,j)/U(j,j); U(i,:)=U(i,:)-U(j,:)*U(i,j)/U(j,j); % U(j,j)为主元元素 else a=j+1; % 令a等于j+1 while((U(a,j)==0)&&(a

论能值分析理论研究新进程及展望_崔风暴

能值分析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德姆(H.T.Odum)在热力学定律、最大功率原则和能量等级原理基础上创立的以能量为核心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值分析以能值作为基准,把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统一标准来进行比较。能值分析从一个更为系统化的角度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它使得不同种类能量的相互比较成为可能,于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沟通找到了结合点。能值分析理论是一种新的科学度量工具,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方法。 一、能值分析理论的发展阶段 能值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才发展出来。它是系统生态学、生态能量学和生态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同时,能值理论具有清晰的发展脉络,从能量到体现能,再到能值。能值分析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对能值理论的思考开始于生态经济学的出现。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该学科的价值理论自然也要寻找生态学价值论和经济学价值论的交叉点。传统的经济学价值理论以货币作为衡量单位,其最大的弱点在于货币流绕开了环境系统,于是学者们把目光投向了环境系统的血液—— —能量。所以说能值分析理论的前身是能量价值理论。 1840年以前人们对于能量研究还属于定性分析阶段,1840年时,热力学第一定律问世,这标志着对能量理论定量分析阶段的到来,同时学者们建立了能量分析观念并且将该理论应用于实践。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提出的能量观存在者严重的不足:(1)忽略了地球的基本能量—— —太阳能;(2)忽略了能量的品质特性。近期的能量价值理论在对生态和社会系统的能量分析中则考虑了太阳能。[1] (二)形成及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Odum和他的学生R.Costanze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具含能量”的计算公式,从而解决了能量的品质方面的问题。在澳大利亚学者D. Scienceman的提议下,H.T.Odum将“具含能量”更名为“能值”,能值与能量在英文拼写上的不同是将energy中的“n”改为“m”,定义是某种类别能量包含另一类别能量的数量。[2] H.T.Odum在1996年发表的能值分析专著的诞生标志着能值分析理论的确立。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一经问世就备受国际生态学界和经济学界及政府决策者的关注。许多国家的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系统学家投入了能值研究和讨论。该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召开了两次国际能值分析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在意大利,第二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出版了论文集,并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研讨会。目前,能值研究中心在美国;瑞典、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很活跃;亚非拉好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热情颇高,如印度、墨西哥、厄瓜多尔、泰国、韩国、中国等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研究。[3] (三)成熟应用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能值理论应用层面的研究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发端于生态领域的能值分析方法被多个其他领域研究者所青睐,可持续发展领域将其作为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之一;区域发展研究者广泛应用该方法测算城市、地区、国家的复合能值;生物科技研究者应用其计算单种生物能值或生物群落能值;企业管理研究者将该方法引进员工绩效评定体系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学界对能值理论研究上的主要突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方法改造。这是将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有机整合,用它来改造生态足迹方法(刘淼等,2008)[4],但是改造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频率还非常有限。 第二,能值理论与循环经济相融合。在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研究[5]中,一些研究者大胆引入能值理论,用以统一人类经济 论能值分析理论研究新进程及展望 崔风暴,钟玉锋,徐鹏 (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能值分析方法是用于测量和评价环境资本和生态经济系统功能的一种新方法。文章在对能值理论以及国内外对理论运用情况进行大量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划分了能值理论发展阶段,分析了能值理论的应用层次,总结了能值理论学界的研究特点,并对能值理论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大胆预测,以期为后来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关键词】能值;能值分析;能值理论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9)24-0248-03 【收稿日期】2009-09-04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研究—— —宜宾市实证分析”(SB06044)【作者简介】崔风暴(1973-),女,黑龙江安达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城市管理、农村社区;钟玉锋(1974-),男,四川宜宾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徐鹏(1979-),男,四川资中人,宜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骴髉髜

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题和答案自考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试卷 (课程代码114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所从事的具体活动称为 A A.任务 B.职务 C.职权 D.职责 2、在一个组织内,岗位的功能越大,其能级就越 B A.复杂 B.高 C.简单 D.低 3、让有关人员以书面形式回答有关岗位问题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A A.问卷法 B.面谈法 C.关键事件法 D.观察法 4、最为普遍的确定关键事件的方法是 A A.工作会议 B.访谈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5、当我们把人视作经济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 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 B A.高层经管人员 B.中层经管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 C 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描述 D.工作任务

8、岗位设置最基本的原则是 D A.系统化原则 B.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C.因人设岗原则 D.因事设岗原则 9、工作设计的实质是 D A.工作任务变革 B.工作结构变革 C.工作职责变革 D.一场组织变革 10、胜任工作要求具备的主观条件称 C A.职责能力要求 B.知识要求 C.能力要求 D.经历要求 11、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企业内部工作与工作之间的相对价值是 C A.工作分析 B.工作描述 C.工作评价 D.工作考核 12、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技术素质方面的要求是 B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3、美国联邦政府最初使用的工作评价方法是 B 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4、岗位分类的重要前提是 A.工作分析 B.工作评价 C.工作设计 D.工作调查 15、岗位分类总的原则是 A.以事为中心 B.以人为中心 C.以物为中心 D.以岗位为中心 16、对性质相同的每一个岗位,按其工作难易繁简程度、责任大小、岗位任务大小及岗位任职者所需具备的资料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岗位分类的是 A.岗位纵向分类 B.岗位横向分类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范围

1.工作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工作分析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分析、工作流程分析、工作权限分析、工作关系分析、工作环境条件分析、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应慎重,主要应考虑哪几种因素?①工作的结构性.工作分析系统的选用首先取决于工作的结构性.②产业的类型.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与产业的类型相关.③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也影响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④企业价值观.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取决于企业价值观中对人性的假设.⑤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也与工作分析系统的选择密切相关.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其含义以及作用?内容: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工 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职责和任务、工作联系、工作的绩效标准、工作环境条件、工作规范. 含义及作用:工作说明书是对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与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以及人员资格条件等所做的统一要求. 工作说明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的 作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4.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哪几方面?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在编写工作说明书之前,人力资源的经理一定要和相关的高层领导进行讨论,明确工作分析的意义,正确定位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取得领导对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编写的理解和支持.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企业在编写工作说明书时,各部门的主管以及员工应该积极参加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编写技术培训、指导和审核.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向员工宣传制定工作说明书的意义,界定说明书中各项内容的含义.3.逐步分层实施.(1)开展工作分析与调查.(2)界定部门职责(3)分析部门职责(4)分解部门工作任务.4.使用规范用语.规范工作说明书的描述方式和用语关系到工作说明书的质量,因此这一工作不容小视. 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工作说明书的管理工作相当重要,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变革会给工作岗位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企业编写出规范的工作说明书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工作说明书 的动态管理机制,由专人负责管理更新. 5.编制工作说明书的一般准则是什么?(案例分析题)1.确定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工作说明书的内容要依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加以调整,可简可繁.2.选择工作说明书的格式.可以采用叙述式,也可采用表格式.3.界定岗位.必须指明工作范围和性质,可以使用“为部门”或“按照经理的要求”这样的词语来说明.4.使用专业词汇.在编制工作说明书时,选用最专业的词汇来表述,比如分析、收集、分解、监督等.5.使用规范文字.工作说明书应使用规范文字填写,字迹要清晰,地方不够可续页. 6.使用正确的表述方式.如使用简明、直接的语言;每个句子应该以动词开头;每个句子必须反映出一定的目的,应该使用让读者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不必要的词语应省略,在使用那些只有唯一含义的词语以及用来详细描述工作方式的词语时,要小心谨慎;对于工作任务的描述应能反映所分配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任职者的性格特征. 7.使用统一的格式.所有的工作说明书最好都用统一的格式,注意整体的协调,做到美观大方. 8.多层次、多角度审核把关.为了搞好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需要企业最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典型岗位代表、部门经理及主管和员工代表、外聘工作分析专家协同工作,共同审核把关. 6.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在安排各类岗位及人员的比例时,应处 理好哪几个关系?1.企业直接与非直接生产岗位的比例.直接生产岗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处在生产第一线,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非直接生产

能值分析理论提出的意义

青海生态能值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31°39′~39°19′N, 89°35′一103°04′E 之间。它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汇处,区域差异显著,东部的河煌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2 500 m以下,年均温在3℃一9℃之间,年降水量300- 600mm;柴达木盆地属于西北干旱区,平均海拔3000m左右,年均温2℃一50℃,年降水量25~50mm;海拔4700m以上的青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寒区,年均温- 40℃-一6℃下,年降水量300- 700mm。 该省原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在6个自治州中的大部分地区畜牧业仍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现代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快,现己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占80%左右。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力发电业、有色金属业、盐化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和冶金业、医药制造业、畜产品加工业、建材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工业格局,并初具规模,同时,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但是青海省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二、能值分析理论的提出 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是由著名生态学家、克莱福奖得主、“系统生态学之父”H. T. odum 创立的,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研究;70年代发展出独创性系统生态学理论方法;80-90年代发展出能值分析理论方法。能值分析的学术思想重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能量、体现能发展到能值,从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到能量系统理论,从能量分析发展到能值分析,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是一个重大飞跃。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是一种新的环境一经济价值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涉及的学科面广,不仅涉及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能量学、资源学、环境学、系统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同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等人文学科。能值被认为是联结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能值分析为生态经济系统开辟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新方法,提供了衡量和比较研究方法。 三、能值理论发展概况 能值理论发展概况见下表。 表1 能值理论发展简况表 时期能值理论发展概况 1967年至1971年 不加区分地统一用有机质干重表示高质量的能量数,如木材、泥炭、煤、 石油、天然气和活生物量等。体现在Odum (1971)《能量、功率与社会》 一书,及其于1976年向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的报告书中。当时的能 量分析忽略雨水、风、和地化能等的贡献,认为每千卡有机质相当于 1000Kcal的太阳能,人类劳务以10000Kcal有机质/1969年$计。 1973年至1980年在1976年的Odum向美国国会提交的报告书和《人与白然的能量基础》中对植物、木材和石化燃料能量的质量进行了区分,并统一以化石燃料 能量为基准单位进行度量。认为每千卡石化相当于2000Kcal太阳能, 1973年1$相当于25000Kcal石化能(第二版中改为11000Kacal石化能相 当于1983年的1$)

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重点

第一章工作分析概论 第一节工作分析的原则与内容 一、工作分析的相关概念: (1)任务(2)职责(3)岗位 (4)工作(5)职业 二、工作分析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2)能级原则 (3)标准化原则(4)最优化原则 三、工作分析的内容 (一)工作职责分析: 工作职责是工作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作职责是确认任职资格的依据,是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对象,也是在招聘过程中评估应聘者能否胜任工作的基础。 对工作岗位职责的分析可以用定性的描述方式表示出来,也可以用定量的方式进行说明。 1、工作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负荷怎样。 3、任职者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完成工作任务。 4、任职者是否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权限。 5、工作岗位的工作关系是怎样的。 6、工作岗位是否有监督、指导他人的责任。 7、工作岗位接受何种监督与指导。 (二)工作流程分析 (三)工作权限分析 (四)工作关系分析。 (五)工作环境条件分析。 (六)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四、工作分析的项目 工作分析应包括的项目是依据分钟目的确定 第二节工作分析的意义 一、工作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一)使人力资源规划更为准确 (二)使工作职责更为明 (三)使工作设计更为合理 (四)使人员招聘更为顺畅 (五)使薪酬体系更为公平 (六)使绩效考核更为客观 (七)使员工培训更为有效 二、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工作分析与定编定员管理 (二)工作分析与任职资格确定

(三)工作分析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四)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 (五)工作分析与员工选聘 (六)工作分析与员工培训 (七)工作分析与绩效考核 (八)工作分析与薪酬管理 (九)工作分析与员工调动、安置 (十)工作分析与劳动安全 第三节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二、工作分析的早期发展 在泰勒等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制度逐渐建立,并首先在工商企业中广泛推广应用。 第二章工作分析方法 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工作分析成败的关键 第一节传统工作分析方法 (一)面谈法的含义 面谈法有3种具体形式:与员工个别面谈、与员工集体面谈、与主管领导面谈。 面谈法适用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群。 二、问卷法 问卷调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确定需要获得的岗位信息,将要收集的信息转换为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2、问题应有针对性,语言应清晰、简洁、易懂,必要时可附加说明。 3、问卷的具体项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内容可简可繁。 4、易于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而难以回答的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5、问题的排序要有一定逻辑次序,如按时间先后、按从外部到内部、按从上级到下级等顺序排列。 6、采用不同形式提问,有助于一起回答者的兴趣。 四、观察法 (二)观察法的种类 1、直接观察法。 2、阶段观察法。 3、工作表演法。 六、主管人员分析法 主管人员分析法是由主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记录与分析所管辖人员的工作任务、责任与要求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技术 工作分析系统一般分为两大类(: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系统和人员导向型工作分析系统。工作导向型工作分析系统侧重于分析提供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任务和行为。

矩阵变换及应用开题报告

鞍山师范学院 数学系13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浅谈矩阵的变换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李露露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10级1班 学号:30 指导教师:裴银淑 2013年12月26日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矩阵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线性代数核心。矩阵的变换是矩阵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它在解线性方程组求逆矩阵及矩阵理论的探讨中都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复杂、繁琐的问题经过变换都可以化为简单、易于解决的问题。因此,矩阵变换是研究代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2、现实意义: 矩阵变换在物理、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电子、系统、控制、模式识别、土木、电机、航空航天等众多学科中式最富创造性和灵活性,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论文综述 1、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矩阵不仅是个数学学科,而且也是许多理工学科的重要数学工具,因此国内外有许多有关于矩阵的研究。英国数学家西尔维斯特首先使用了“矩阵”一词,他与矩阵论的创立者凯莱一起发展了行列式理论。1858年,凯莱发表了关于矩阵的第一篇论文《矩阵论的研究报告》。自此以后,国内外有了许多关于矩阵的研究。在张贤达所著的《矩阵分析与应用》一书中,就有关于矩阵变换的内容,在第一章中有关于矩阵初等变换的内容,并有初等变换在矩阵方程中的应用,在第四章中也提到了Householder变换和Givens旋转。美国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RogerA.Horn和威廉姆和玛丽学院的CharlesR.Johnson联合编著的《矩阵分析》也有关于矩阵变换的内容,此书主要涉及的是矩阵变换的应用。国内外关于矩阵变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矩阵知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投资价值分析方法与相关理论

投资价值分析方法与相关理论 3.1相对估值法及模型选取 相对估值法是挖掘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但是其事实上的市场价值还是不高的公司的一种方法。在相对估值法之中,投资者选用的指标一般是PE指标(市盈率)、PCF指标(市现率)、PBR指标(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等一些指标来对于待评价的公司,进行价值和绩效的评价。 3.1.1PE指标 相对估值法是一种简明扼要并且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运用方便的方法,PE 指标的最重要的是对于每一股盈利进行确认。PE指标是一个比值,并且是一个常数,意义是表示当前盈利能力,PE指标越低,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差,也就是前景预估不大理想,PE指标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高,也就是前景预估比较理想。 PE指标具体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具体的根据收益确定方法改变,进而进一步分为以下三种: 1. 静态市盈率= 前一年度本公司股票价格/前一年度本公司每股收益; 2. 滚动市盈率= 前四个季度本公司股价/前四个季度本公司的每股股票产生的收入; 3. 动态市盈率=本公司全年预估股价/本公司全年预估每股收益。 PE指标使用非常广泛,对于大部分公司普遍适用,如果一个公司可以长时间持续稳定的产生盈利,PE估值法就非常适于使用。并且,PE指标可以说是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其倒数,可以用来表示静态初始收益率,也就是这个公司第一年的投资收益率。对于生物公司来说,一般都是盈利稳定的的公司,所以PE估值法一般是可以使用的。

3.1.2PB指标 相对估值法里面的PB指标的同样一个比值,并且是一个常数,意义是表示当前该被投资公司的可能投资进而获得的价值,PB指标越低,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好,也就是前景预估比较理想,PB指标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低,也就是前景预估比较不太理想。 PB指标具体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具体的根据企业当前的市场价格以及每股净资产计算得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PB指标=公司本年度的市场价格/该公司本年度的每股净资产; PB指标使用没有PE指标广泛,对于大部分公司都不是很适用,只适合那些估净资产账面显示出来的具体的价值比较大而且大于0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盈亏情况可以长时间不太稳定,PB估值法就非常适于使用。如果公司年景不好,出现亏损的年份,那么PB估值就是一个小于0的数值。 3.1.3PCF指标 相对估值法里面的PCF指标的同样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指标,并且该指标同样是一个常数,意义是表示当前该被投资公司的可能投资而造成或者遭受的财物损失,PB指标越低,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好,也就是前景预估比较理想,PB 指标越高,说明公司盈利能力较低,也就是前景预估比较不太理想。 PCF指标具体的计算方法,一般来说,可以具体的根据企业当前的每股股票价格以及企业当前的每股现金流量计算得到,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PCF指标=公司当前的每股股票价格/该公司当前的每股现金流量; PCF指标使用同样没有PE指标广泛,但是对于大部分公司还是很适用,因为对于风险值的定量计算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使用PCF指标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结合上面二个指标来一起使用,确保PCF指标的准确性。PCF指标在生物公司来说也非常适用,可以反映生物公司的现金流。 3.1.4 PS(市销率) 相对估值法里面的PS(市销率)指标的同样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指标,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