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2基本理论第9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21-2022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2基本理论第9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21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第1部分知识整合专题2基本理论第9

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选择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xx·上海高考)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D.0.1 mol·L-1 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答案B

2.(xx·广东高考)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有c向b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0-13

C.该温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

解析A.c点溶液中c(OH-)>c(H+),溶液呈碱性,升温,溶液中c(OH-)不可能减小。B.由b点对应c(H+)与c(OH-)可知,K W=c(H+)·c(OH-)=1.0×10-7×1.0×10-

7=1.0×10-14。C.FeCl

c(H+)增大,因一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3溶液水解显酸性,溶液中

是常数,故溶液中c(OH-)减小,因此加入FeCl3溶液可能引起由b向a的变化。D.c点溶液呈碱性,稀释时c(OH-)减小,同时c(H+)应增大,故稀释溶液时不可能引起由c向d的转化。

答案C

3.(xx·山东高考)室温下向10 mL 0.1 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1 mol·L-1的一元酸HA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c(Na+)>c(A-)>c(H+)>c(HA)

B.a、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pH=7时,c(Na+)=c(A-)+c(HA)

D.b点所示溶液中c(A-)>c(HA)

解析A、a点NaOH与HA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为8.7,呈碱性,说明HA为弱酸,NaA发生水解反应,c(Na+)>c(A-)>c(HA)>c(H+),错误;B、a点NaA发生水解反应,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a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b点,错误;C、根据电荷守恒,c(H+)+c(Na+)=c(OH-)+c(A-),pH=7,则c(H+)=c(OH-),则c(Na+)=c(A-),错误;D、b点HA 过量,溶液呈酸性,HA的电离程度大于NaA的水解程度,所以c(A-)>c(HA),正确。

答案D

4.某些盐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①②③

分散质Mg(OH)2HCl NH4Cl

备注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A.

B.分别向少量Mg(OH)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的②③,沉淀均能快速彻底溶解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4Mg2++2NH3·H2O

D.向①中加入②,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说明Mg(OH)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电离使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Mg(OH)2与NH4Cl溶液反应速率较小,沉淀不能快速彻底溶解,B 项错误;NH+4结合Mg(OH)2悬浊液中的OH-,促进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使Mg(OH)2沉淀溶解,C项正确;盐酸能够与Mg(OH)2发生中和反应,促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B

5.(xx·浙江高考)苯甲酸钠(,缩写为NaA)可用作饮料的防腐剂。研究表明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已知25 ℃时,HA的K a=6.25×10-5,H2CO3的K a1=4.17×10-7,K a2=4.90×10-11。在生产碳酸饮料的过程中,除了添加NaA外,还需加压充入CO2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为25 ℃,不考虑饮料中其他成分)

A.相比于未充CO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低

B.提高CO2充气压力,饮料中c(A-)不变

C .当pH 为5.0时,饮料中c (HA)c (A -)

=0.16 D .碳酸饮料中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为:c (H +)=c (HCO -3)+c (CO 2-3)+c (OH -)-c (HA)

解析 A .根据题意,苯甲酸(HA)的抑菌能力显著高于A -,相比于未充CO 2的饮料,碳酸饮料的抑菌能力较高,A 项错误;B.提高CO 2充气压力,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CO 2+H 2O +A -===HA +HCO -3,饮料中c (A -)减小,B 项错误;C.当pH 为5.0时,饮料中c (HA)c (A -)=c (H +)÷K a =10-5÷6.25×10-5=0.16,C 项正确;D.碳酸饮料中加入的各成分含量未知,无法比较各种粒子的浓度关系,D 项错误。

答案 C

6. 在T ℃时,铬酸银(Ag 2CrO 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 ℃时,在Y 点和Z 点,Ag 2CrO 4的K sp 相等

B .向饱和Ag 2CrO 4溶液中加入固体K 2CrO 4不能使溶液由Y 点变为X 点

C .T ℃时,Ag 2CrO 4的K sp 为1×10-8

D .图中a =2×10-4

解析 一种物质的K sp 只与温度有关,A 正确;向饱和Ag 2CrO 4溶液中加入固体K 2CrO 4后,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c (Ag +)减小,而图像中由Y 点变成X 点的过程中,c 2(Ag +)保持不变,B 正确;T ℃时,Ag 2CrO 4的K sp =c (CrO 2-4)·c (Ag +)=(1×10-5)×(1×10-

3)2=1×10-11,C错误;温度不变,K sp=c(CrO2-4)·c2(Ag+)=(1×10-5)×(1×10-3)2=a2×5×10-4,解得a=2×10-4,D正确。

答案C

7.(xx·四川高考)向1 L含0.01 mol NaAlO2和0.02 mol NaOH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O2,随n(CO2)增大,先后发生三个不同的反应,当0.01 mol<n(CO2)≤0.015 mol时发生的反应是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22

以c(Na+)<c(AlO-2)+c(OH-),错误;B.当n(CO2)=0.01 mol时,溶液中溶质为NaAlO2和Na2CO3,因为碳酸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所以偏铝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比碳酸根离子强,溶液中离子浓度应为c(Na+)>c(CO2-3)>c(AlO-2)>c(OH-),错误;C.当n(CO2)=0.015 mol 时,溶液中溶质为Na2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应为c(Na+)>c(CO2-3)>c(OH-)>c(HCO-3),错误;D.当n(CO2)=0.03 mol时,溶液中溶质为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应为c(Na+)>c(HCO-3)>c(OH-)>c(H+),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

8.(8分)(xx·湛江模拟)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解平

衡均属于化学平衡。

Ⅰ.已知H 2A 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 2A===H ++HA -,HA -H ++A 2-。

(1)常温下NaHA 溶液的pH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 .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D .无法确定

(2)某温度下,若向0.1 mol·L -1的NaHA 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1 KOH 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此时该混合溶液中的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

A .c (H +)·c (OH -)=1.0×10-14

B .c (Na +)+c (K +)=c (HA -)+2c (A 2-)

C .c (Na +)>c (K +)

D .c (Na +)+c (K +)=0.05 mol·L -1

(3)已知常温下H 2A 的钙盐(CaA)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CaA(s)Ca 2+(aq)+A 2-(aq) ΔH >0。若要使该溶液中Ca 2+浓度变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加入NH 4Cl 晶体

D .加入Na 2A 固体

Ⅱ.含有Cr 2O 2-7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10-3 mol·L -1的Cr 2O 2

-7。为

了使废水的排放达标,进行如下处理:

Cr 2O 2-7

――→绿矾H +Cr 3+、Fe 3+―――→石灰水Cr(OH)3、Fe(OH)3 (1)该废水中加入绿矾和

H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0×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____________。(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Cr(OH)3]=6.0×10-31)解析H2A在水中的一级电离进行完全,则HA-不水解只电离,故NaHA溶液呈酸性。HA-在水中部分电离,0.1 mol·L-1的NaHA溶液中c(H+)小于0.1 mol·L-1,加入0.1 mol·L-1K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时消耗的KOH溶液体积小于NaHA溶液体积,则混合溶液中c(Na+)>c(K+);由电荷守恒知,c(Na+)+c(K+)+c(H+)=c(HA-)+2c(A2-)+c(OH-),且c(H+)=c(OH-),则c(Na+)+c(K+)=c(HA-)+2c(A2-);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混合液中c(Na+)>0.05 mol·L-1;降温、增大c(A2-)都能使平衡CaA(s)Ca2+(aq)+A2-(aq)左移。废水中加入绿矾和H+,根据流程图,可知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即可。c(Cr3+)/c(Fe3+)=[c(Cr3+)·c3(OH-)]/[c(Fe3+)·c3(OH -)]=K sp[Cr(OH)3]/K sp[Fe(OH)3]=1.5×10-7,故c(Cr3+)=3.0×10-6mol·L-1。

答案Ⅰ.(1)B NaHA只能发生电离,不能发生水解

(2)BC (3)BD

Ⅱ.(1)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

(2)3.0×10-6mol·L-1

9.(9分)(xx·天津高考)FeCl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 Fe(OH)2++H+K1

Fe(OH)2++H2O Fe(OH)+2+H+K2

Fe(OH)+2+H2O Fe(OH)3+H+K3

(1)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氧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 Fe3++y H2O Fe x(OH)(3x-y)+

y+y 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

a.降温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 d.加入NaHCO3

(3)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用氯化铁净化污水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得出每升污水中投放聚合氯化铁[以Fe(mg·L-1)表示]的最佳范围约为________ mg·L-1。

解析(1)铁离子的水解分为三步,且水解程度逐渐减弱,所以水解平衡常数逐渐减小,则K1>K2>K3;

(2)使平衡正向移动,因水解为吸热反应,所以降温,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也正向移动;加入氯化铵,氯化铵溶液为酸性,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碳酸氢钠,则消耗氢离子,所以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答案选bd;

(3)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

以关键步骤是调节溶液的pH ;

(4)由图像可知,聚合氯化铁的浓度在18~20 mg·L -1时,去除率达到最大值,污水的浑浊度减小。

答案 (1)K 1>K 2>K 3 (2)bd (3)调节溶液的pH

(4)18~20

10.(9分)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0.1 mol CH 3COONa 固体,则溶液中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写出表示该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的pH 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 2CO 3含量较高时,pH 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入石膏(CaSO 4·2H 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 -1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HCl 溶液40 mL ,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 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 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 2CO 3、HCO -

3、CO 2-3__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25 ℃时,CO 2-

3

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 h =c (HCO -

3)·c (OH -)c (CO 2

-3)=2.0×10-4mol·L -1,当溶液中c (HCO -

3)∶c (CO 2-3)=2∶1时,溶液的pH=________。

解析 (1)K =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K 仅受温度影响。由电荷守恒得c (CH 3COO -)+c (OH -)=c (H +)+c (Na +

)。

(2)土壤呈碱性,是因CO 2

-3水解显碱性所致。利用沉淀的转化与生成规律,CaSO 4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CaCO 3:Na 2CO 3+CaSO 4·2H 2O===CaCO 3+Na 2SO 4+2H 2O 。

(3)通过观察图像求解①②问。③中c (OH -)=1.0×10-4mol·L -1,则c (H +)=1.0×10-10 mol·L -1

,pH=10。

答案 (1)不变 c (CH 3COO -)+c (OH -)=c (H +)+c (Na +)

(2)CO 2

-3+H 2O HCO -

3+OH -

Na 2CO 3+CaSO 4·2H 2O

CaCO 3+Na 2SO 4+2H 2O (3)①不能 ②HCO -3、H 2CO 3

c (Na +)>c (Cl -)>c (HCO -

3)>c (H +)=c (OH -) ③10

11.(9分)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中所涉及的平衡理论主要包括: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四种,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工业生产尿素的原理是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l)+H2O(l)

(1)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95 ℃

(2)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n(NH3)/n(CO2)=x,如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α)的关系。α随着x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点处,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取一定量的NH3和CO2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若在恒温、恒容下充入气体He,CO(NH2)2(l)的质量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Ⅱ.(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0×10-7mol·L-1,该温度下,0.9 mol·L-1NaOH 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后,溶液的pH=________。

(2)向100 mL 0.10 mol·L-1 CH3COOH的溶液中加入0.010 mol CH3COONa固体,溶液pH增大,主要原因是(请用学过的平衡理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则c(CH3COOH)________c(CH3COO-)(填“>”“<”

或“=”)。

Ⅲ.(1)如图为某温度下,PbS(s)、ZnS(s)、FeS(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溶液的c (S 2-

)、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果向三种沉淀中加盐酸,最先溶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向新生成的ZnS 浊液中滴入足量含相同浓度的Pb 2+、Fe 2+的溶液,振荡后,ZnS 沉淀最终会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沉淀。

解析 Ⅰ.(1)温度越高,K 越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

(2)增大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使CO 2转化率增大;设投入的NH 3和CO 2分别为4、1,CO 2的转化率是0.5,NH 3的体积分数为(4-1×0.5×2)/(4-1×0.5×2+1×0.5)×100%=85.7%。

(3)恒温、恒容下,充入气体He ,各成分气体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尿素的量不变。

Ⅱ.(1)此时水的离子积是4.0×10-14,剩余的c (OH -)为0.9-0.12

=0.4(mol·L -1),c (H +

) =4.0×10-14

0.4=1×10-13 mol·L -1,即所得溶液的pH=13。 (2)因醋酸溶液中有:CH 3COOH

CH 3COO -+H +,当加入CH 3COONa 固体时,c (CH 3COO -)增大,使CH 3COOH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 (H +)减小,导致pH 增大。此时溶液呈酸性,

说明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故c(CH3COOH)<c(CH3COO-)。

Ⅲ.(1)由图像可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PbS<ZnS<FeS,所以,三种沉淀中加盐酸,最先溶解的是FeS。

(2)该实验的最后ZnS转化为最难溶的 PbS。

答案Ⅰ.(1)<

(2)增大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2转化率增大85.7

(3)不变Ⅱ.(1)13

(2)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当加入CH3COONa固体时,c(CH3COO-)增大,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H+)减小,故pH增大<Ⅲ.(1)FeS(2)Pb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