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弟子规》中孝的社会学意义(1)

解读《弟子规》中孝的社会学意义(1)

解读《弟子规》中孝的社会学意义(1)
解读《弟子规》中孝的社会学意义(1)

《弟子规》中孝的社会学意义及其他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弟子规》教育时隔近一个世纪,终于又在一些地方被提上日程。国内外已有许多幼儿园、小学将《弟子规》列入课表,颇受好评。改革特区深圳建立了弟子规公益网https://www.doczj.com/doc/9d18345183.html,,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为大众提供学校、企业、社会、个人等学习弟子规相关信息。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更是建立了“庐江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确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将落实《弟子规》做为培育人的根基,聘请台湾蔡礼旭老师等学者举办专门讲座,每期全国报名人数多达千人,在儿童(包括成人)人格培养、家庭和谐、社会风气净化方面,效果初显。《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经同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易名为《弟子规》。全文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并以浅近通俗的三字韵形式阐述了做人的基本、学习的关键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虽短短千把字,却蕴涵了启蒙养正、敦伦尽份、防邪存诚从而养成忠厚家风的许多道理。清代至民国年间辗转翻印,流传甚广,成为通用的儿童启蒙读物。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有利的影响叫正迁移,不利的影响叫负迁移。细心解读《弟子规》,其正文以“入则孝”开篇作为基本点决不是偶然的。古人崇尚“百善孝为先”,认为人对人(含对事)的真诚心、恭敬心(子曰仁者爱人)的培育,就是要通过孝养父母而首先从身边、从自己做起,尤其是要“从娃娃抓起”。《弟子规》教化上鲜明的实践性,克服了空洞说教的弱点,通过一系列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动作和直白的道理,集方案要领标准及教理于一体。比如既有“令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也有“禁止”:“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既有示诚的理教:“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也提供了坚持原则的方法:“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不只要求会念会背,关键是要做到,且教者要率先垂范,在教学相长中植入理念,这正是它的高明所在。

为什么教育以“实践的”孝道切入最为恰当呢?首先,孝道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孝”字作为一个会意字,上半个是“老”,下半个是“子”,老养子,子奉老,生生不息。每个人既是孝道的践行者,又是孝道的受益者,联系密切。

其次,践行孝道,能有效提升个人全面素养,催发家庭成员工作学习创造的潜能,促进家庭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最后,也是重要的就是当人们深刻认识到孝道的内涵和外延、身体力行孝道大义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把对父母、老人、家庭的爱,迁移到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上。当孝道衍生出的善良、真诚、公正、平等诸文化因子潜移默化植根于民众内心时,大家就会辩明是非、善恶、美丑,懂得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就会自觉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因此,《弟子规》特别着重推崇孝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利用正迁移的原理,把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修孝道而树立的正念正觉、良好品德,推而广之到社会其他活动中。实际上,“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以及行有余力而学文”就是“入则孝”在其他方面自然的正迁移。这种注重德教领先,慎于初、涉于泛的教育思维,既是古别于今的特点,也是前者的优点。社会学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具体的个人存在和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家庭的普遍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的发展形成相应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弟子规》的作者虽未必知道什么社会学,但大道相通,他们以真诚心所会集、阐释的圣贤诸论实与真理暗合!

本着《弟子规》所倡导的精神观照我国当前家庭生活中孝道的现状,毋庸讳言,是存在隐忧的。一是善念消亡,矛盾凸现。如年轻人成家即分家,已成时尚。如果冒出一例三

代四代和睦同堂者,倒成了咄咄怪事。当然,分家“潮流”之兴也有许多貌似合理的借口,如生活节奏、代沟、实际效果乃至老人意愿(多是被迫)等等,背后掩藏的则往往是只顾自己、逃避责任的惰心。双老勉强自理的,已足堪忧;而于丧偶父母,景况则更凄凉。媒体有关瞻养案例屡见报道,早已引不起多大震动。前不久,某省电视台曾邀不愿瞻养独身老母亲的六位同胞兄弟姐妹,坐客栏目,各位竟能始终面无表情地表示“情况复杂,不愿与母同住”,令人寒栗。二是富养子女,功利心强。特别是五O、六O后,大概由于曾经艰苦的经历孽生出了畸爱习惯或盲目寄托,临汾俗语“心柱(音chu)朝下长”,只会往下亲(含隔代亲),长辈以尽力满足晚辈要求为乐,一方面望子女成龙成凤,不问过程,只盯目的,一方面随顺其烦恼和任性,结果诞生了一批批“小太阳”、“小皇帝”乃至“啃老族”。三是责任心淡化,人性扭曲。客观地评价现今孝道状况,可以说青少年不如中年,中年不如老年(老年不如上一辈)。尤其是八O和九O后,普遍地仿佛天生不知责任为何物,极端自我,遇事总怨他人,自己一贯正确,对父母常是一副“讨债者”面孔,也许只有伸手要钱时才会笑,古人说的“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竟一语成谶,局面每况愈下。这些年轻人走向工作岗位,普遍表现为上进心不强,得过且过,不能吃苦,连上一辈曾被抨击过的“家懒外勤”的层次也达不到,倒可以说

“表里如一”。虽然也有“背着父(母)上学”等少数亮点,但在大潮中更显得格外珍贵可怜。当悲剧的受害者感到委屈冤枉甚至痛苦时,殊不知他们本身还在每日每时地制造着悲剧。这也正是当前践行《弟子规》精神,呼唤人性回归的迫切性之所在。

从此出发,不由人不对当前的状况做某种反思,即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为什么会愈演愈烈?一位领导者在八十年代曾感叹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句话的套子可以借用。不过,我想说的教育特指孝道或曰人性和道德教育,失误也不止十年。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运动决定一切,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成了口号(甚至对什么是精华都不甚了了,更不用说颠倒是非)。以孔孟之学为代表的、千百年来由中华民族践行并发扬的良好传统,消失殆尽,“孝”被打上所谓“封建”的印记,列入禁区。本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却由于导向荒唐,始终未能注意人性的保持和道德的提升,致使“习相远”乃至劣根狂长。这种失误,祸及到几代人,且渐渐积重难返。近三十年来,虽然在观念上突破了极“左”思想的僵化束缚,但由于“一手软”,特别是对道德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明确和高屋建瓴的认识,舆论媒体宣传不得要领,学校家庭教育未能切题,故很难刹住道德下滑的趋势。如我们的未成年品德教育,失于空泛散乱,没抓住德教之本,没有在关键课题上集中“火力”;

即使《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只关心了“果”,而未去关注“因”,没有突出过程和实现方式,故收效不明显,一些消极现象仍然在增长和蔓延。很难设想,一个既不行孝又不被孝的人在工作、待人接物和其他活动中会有什么灵光,生活中会有什么幸福。一个由这样的“细胞”组成的社会机体,不出问题倒是奇迹!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非孝道”的“反社会”意义呢?

记得一位学者在北大2001级新生欢迎会上曾提出,大学四年的任务就是要教大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应当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建议,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公然申明做人是第一位的。但要说到怎样去学会这三种本领,笔者以为,《弟子规》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它浓缩了“三个学会”的要领和精华,更隐含了三者的内在联系,特别由于它教学的互动性要求和入手处的巧妙,从而可使“三个学会”接受易、见效快。由前述已出现的正面典型,可以预期,如果从上到下真正重视起来,将普及《弟子规》教育列为国策,并辅之以法律、制度、舆论等各种保证措施,中华民族的道德重建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社会的真正和谐也将不会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弟子规心得体会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 《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

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心得体会2 《弟子规》全篇先是“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岀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学习弟子规对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

学习《弟子规》对加强幼儿责任感的重要性 教师:莫佳凤 论文摘要: 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幼儿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希望以《弟子规》学习为契机,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资源精华,。将《弟子规》的内容真正落实到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它以论语为基点,拓展出一个人一生学习生活所要遵循的大智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孩子如果养成很好的德育习惯,那对他终身都是受益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好的德行和习惯能影响到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及德行必将促使孩子有良好的责任感。 关键文字:弟子规幼儿责任感作用 一、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做基本简述 《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根据孔子“弟子入则孝,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论述,依据《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等儒家典籍编辑而成。《弟子规》是依据至圣贤先师孔子的教诲而遍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做到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仅用1080字,360句,就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其教诲对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适用。从形式上看《弟子规》概括简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特点,易记易诵,更易在生活中践行和社会上普遍推广,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行为标准。 二、需要弟子规的迫切现状。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幼儿园的责任教育是很重要的。现在有些人把学习琴棋书画唱歌跳舞做为素质教育,有的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学电脑当做素质教育;有的学校﹑老师把少留作业,作为素质教育。有些人把单纯帮助青少年增强生活技能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工具性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提起素质教育,就是以为孩子学点画画﹑书法﹑弹琴培养一技之长,认为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弟子规对人有生影响好的作用让幼儿背诵《弟子规》和切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少年儿童模仿性极强,心理暗示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很强的4岁开始到15岁期间,主要是通过声音的模仿、跟读、默读、朗读和诵读把所需学的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经典著作统统记到脑子里,并借助字形记忆得到强化;儿童在5-15岁,记忆力特别强,但理解能力很弱,从十四五岁开始,理解力不断增强。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逐渐减弱,反之理解能力不断逐渐增强,小孩记儿歌,一会儿就背下来,而且多年不忘。。因

弟子规入则孝的读后感

弟子规入则孝的读后感 篇一:《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篇二:《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 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 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篇三:《弟子规》读后感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 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浅谈《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浅谈《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摘要:近年来,提高全民素质、弘扬传统美德的浪潮日益高涨,因此,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弟子规》自清朝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究其原因在于,其编为三子一句,两句一韵,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同时《弟子规》内容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为广大人名群众所接受。《弟子规》包含众多中国传统道德的思想精华:尊重师长、爱众亲仁、孝敬父母、与人为善等,对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深远。关键字:道德思想;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一、前言 《弟子规》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著,集结圣贤学问和中华传统教育思想,它引用《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思想,变为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格式,分为孝、悌、谨、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部分,共计360句,1080字。《弟子规》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出外、格致求学以及待人处事应该遵守的规范,尤其重视生活与家庭的教育。《弟子规》作为启蒙著作,其中“弟子”是指一切圣贤弟子,“规”则为“夫见”,即大丈夫的见解,因而该书适合各类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的人群。 二、《弟子规》的思想精华 《弟子规》强调教育的先后次序,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即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说的“首孝悌,次见闻”。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有很多人都误以为在当前文明的社会,高科技、高物质享受的社会当中,传统的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圣先贤所留下来的这些文化精髓,可以说是遭人所遗弃,很多人都不晓得这些宝藏的可贵。尤其近一、两百年来,中国遭受极大的动乱,许多的传统文化道德都在这个荡乱的时代当中,被破坏殆尽。尤其是道德、传统方面。很多人感叹,当今社会不安宁,人在茫茫的人生,不知所为何来,可以说是茫然无知。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借鉴,选择性的践行《弟子规》的重要思想来丰富自己,迎接挑战。 1.《弟子规》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需要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

弟子规入则孝

弟子规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优得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曾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礼如事生 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事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 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酒师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译文】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译文】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译文】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译文】不要因为是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译文】东西即使很小,咽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生气。 【译文】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的处理掉。 【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译文】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译文】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译文】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 【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现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译文】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译文】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读《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了,但他们其中的含义都是通过熟读之后才深刻理解,如果能早知道这些,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学习《弟子规》有四点重要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养人的德行,让我明白了立身处世的道理,耳濡目染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潜移默化间教会了我们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列的责任感,学习它就是把圣人的教诲融入生活中,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爱因斯坦说: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么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弟子规》主要讲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博爱的精神,正确的读书方法。时过境迁,岁月流逝,书中的内容同现在的时代形势迥然不同,但书中提倡的家庭和睦、做品德高尚的人,养成良好习惯却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弟子规》功课里的——亲仁,亲仁的“亲”是亲近,仁者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是同样在世为人,品德高低各为相同,跟着潮流普通俗人很多,而仁德的人却很稀少,在现代社会的人群们只向往着时尚,不向往该怎样为人。美,是什么?是心灵?是外表?还是??歌德曾说:“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我们要内心美,让《弟子规》让古典文化来美丽我们的心灵,来感化别人,帮助别人。 篇二: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1] 自从学习了《弟子规》使我知道了很多道理,也让我增长了智慧.“做人要知恩图报、待人待物要具有恭敬心、为人要谦虚谨慎、找准人生目标……”这些都是从《弟子规》里学到的,让我深有感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里开头就是【入则孝】﹐仅仅只有24个字而已。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两句话是在教育我们,听到父母的呼唤,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让我们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并且,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谨谨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无言以对,是自己想起了以前经常和父母顶嘴﹑不懂事﹑贪玩。不过现在好啦!我每天都在尽量做到,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两句话是《弟子规》里的【出则弟】。这是在教育我们,做哥哥的要善待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了。彼此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就自然消除了。学到这时,让我想起自己作为姐姐竟然去跟弟弟抢东西吃,简直就不敢相信。然而,我相信的是学习了这两句话过后,自己肯定能和弟弟相处地更好﹑更和睦。因我与弟弟相处不太融洽,导致我的父母对我们相处的问题又担忧起来了。更是让我过意不去。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它出自于《弟子规》里的【信】。这虽是20几个字,可我却远远没做到。

学习弟子规的现实意义

学习《弟子规》的现实意义 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孩子学的,谈起《弟子规》,还会有一点轻视的心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弟子规》就不必学了。其实《弟子规》并不是只给孩子学的,成人、父母更应该学。不仅是普通人学,教师更需要学,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有所成就,更要扎好这个根基。 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之一是修德立业的根基——《弟子规》。 学习学好《弟子规》,是落实儒家文化的修身根本。 儒家的基础德行在《弟子规》里面,道家的基础德行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佛家的基础德行是《十善业道经》。如果说在儒释道三家里面相似同类的,那么《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跟《弟子规》属于同类的,都是讲我们的基础德行。 《弟子规》是一部讲人如何落实德行的教材。人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的人生,成就成功的事业,那么学习《弟子规》便是最好的入门根基。 《弟子规》是我们修德立业的根基。当代一位大德说:“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于《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花果耳。”这是讲《弟子规》是根本之要,真正想有成就,就要在根上扎根,《弟子规》要句句做到,我们道德的根就扎稳了,我们这一生的学业、事业、家业、道业,就都有了把握。

《弟子规》,一百一十三件事,讲的似乎都是生活小事,但于当今儒学根本缺乏的时代,它已经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的《童蒙养正》教材,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待人处事的至要良箴。细细体味,《弟子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义理,所谓“如海一滴,具百川味”。一滴海水里头,就含有百川、所有河流的味道。“人无伦外人,学无伦外之学”,《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给了我们人伦中的所有规范,甚至还不仅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学习《弟子规》,于一滴水,体百川味,成就幸福人生之根基,何其幸哉?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方案

陈家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让小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努力实践武当路小学的办学理念: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实施途径 (1)每班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2)把路队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让每个班诵着经典回家。 (3)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吟诵经典诗文。 (4)每日早读时间7:50——8:00,进行十分钟的诵读活动。 (5)把经典诵读与写字课结合起来。

(6)把经典诵读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音乐课上唱经典,美术课上画经典。 (7)把经典诵读与德育结合起来,利用班队会让学生诵读经典,并对照经典评价自己的言行。 (8)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说明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内容、要求等,取得家长的配合,把经典诵读从学校引向家庭,要求学生在家读经典,家长与学生一起读经典。 (9)组织经典诵读公开课、示范课,提高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效果。 (10)黑板报、宣传栏要开辟“经典诵读”专栏,营造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让师生们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 (11)小雏鹰广播站在下午2:10分开始轮流播放《三字经》、《弟子规》、古诗等内容,营造诵读氛围。 (12)组织3——6年级学生编写经典诗文手抄报。 三、活动形式: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弟子规孝篇心得范文

弟子规孝篇心得范文 导语:常言道:一时的尊规,一世的文明;一时的破规,一世的悲哀。所以学习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必要的,它能改变人的一生!《弟子规》是一本凝聚了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的教科书,下面是弟子规... 弟子规孝篇心得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慈心,才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意是说: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做儿女的若在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拉或延误时间,更不应该懒得不去做。父母教我们做儿女的学好、教传我们做人之道的道理时,必须恭敬而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如果我们做儿女的做错了事或犯了错时,父母责备、训导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父母的责备、倾听父母们的训导,并且承担做错了的事所造成的损失,且不可悖逆父母,让他们伤心不满。 学习圣贤教诲之前,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孝顺父母,很知道疼爱父母,从不做让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学习弟子规后我反省到,看似很容易遵守的孝道,但我却做的不够完好,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回想起来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不够孝顺。有时候对父母的问话不够精心倾听,有时侯还常以不耐烦的口气和父母

说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寞机。父母不和儿女计较长短,但做儿女的做的不够孝道时真是太不应该了。 弟子规孝敬篇心得体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 大思想家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为人之本”。至于具体如何做才能体现这种孝的精神,孔子没有展开详细的阐述。而《弟子规》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弟子规》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很多人

因此则误解儒家所谓的孝敬父母就是一味地顺从,听任父母的呼唤与责骂,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和处事立场。但《弟子规》接着上文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作为子女在充分尊重父母的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要明辨是非,不能因为对父母的敬重而忽视父母的过错,从而使父母走向更大的失误。再次,真正的孝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要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做一位身体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体现了这一点。 二、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 在多元文化并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良莠不齐的文化与信息包围着,而我们在应试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社会人生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无法确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体性与道德人格。《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要求言以信为先,实事求是,不要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虚浮佞巧,而且还非常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认为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应放在首位。指出人格之美胜于外在衣服饮食的华丽奢侈,胜于巧言令色的能言善辩。在人格培养中,要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结识良知益友,善于听取他人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弟子规》突出了有心为非与无心为非的区别,特别关注人们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强调从内在人格上改善人,提升人。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对诚信人格的养成意义重大。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 良好的日常习惯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是道德生成的基

唱响艺术节,让艺术之花美丽绽放

唱响艺术节,让艺术之花美丽绽放 ——在全县第三届中小学艺术节启动仪式上的发言 苏仙石乡中心学校XXX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们: 下午好,近年来,在新一届教体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之下,通过建机制、拓阵地、强队伍、抓活动、优环境,办节赛等措施,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艺术教育生机盎然、日新月异。在第三届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我仅代表苏仙石乡中心校和大家探讨几年来艺术节带给我们的改变,同时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艺术节的做法和艺术教育的几点尝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高度重视,让艺术之花生根发芽。 二年一届的艺术节活动是我县中小学校艺术教育丰硕成果的集中展示,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们切磋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学生放飞艺术梦想、展现青春风采的灿烂舞台。为全力准备此次艺术节,我校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乡镇教研员、各校校长、体音美专职教师为成员的艺术节领导小组;制定了《艺术节实施方案》,《艺术节活动考核细则》;召开了第三届艺术节活动专题动员会,真正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为本界艺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狠抓落实,让艺术之花精彩绽放。 艺术节是展示师生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创造能力的舞台,艺术节又是我们学会审美,提升审美能力的平台。办好艺术节,不仅仅为师生们提供一次愉悦身心的机会,更是提升学校审美教育的大舞台。这就要求我们:1、在学校硬件建设上要努力营造一种能够让师生愉悦身心、陶冶性情、

丰富精神、启迪智慧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苏仙石乡各小学在标准化建设中,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对校园内的各种教育园地、科学知识橱窗,以及校道走廊等的标语牌、宣传画的设置,都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各学校还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融办学理念,师生智慧和品位于一体,力争让每一块墙壁、每一间教室、每一个脚落都浸透出平等、宽容、激励、催人奋进的现代艺术气息。 2、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中要加强课程管理,注重课外团队活动,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中心校要求全乡各小学认真落实课程标准,保证艺术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同时在全乡组建“走教交流”讲师团,广泛开展送课下校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定期举办教研活动等途径,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号召艺术教师要注意挖掘蕴含于学科教学中具有美育教育的因素,让学生不仅在音美课,而且在语文、数学、科学、劳技等学科中接受到美的教育。课外活动是落实艺术教育最好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坚持“两课”、“两操”是我校落实体育艺术活动的重要载体。除常规体育活动和艺术项目外,完全小学还在广播体操的基础上推广韵律操。每天上午大课间,全体学生除了做一套广播体操之外,再做一套“小苹果”韵律操。今年,我乡中心小学又带头推广《弟子规》韵律操。孩子们品读着经典,和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将《弟子规》训诫在音乐声中传承。 3、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要营造健康、高雅、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学校活动是小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因此,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红领巾播音”、“六一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大赛”、“诗歌诵读

弟子规 孝的内容

弟子规孝的内容 百事孝为先,那么有关《弟子规》入则孝,大家阅读学习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入则孝】 第二条: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从哪里开始?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

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我再问他们: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他们纷纷地说道:我们才不敢,老师!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大家宠他,父母宠他,爷爷奶奶宠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从小他就养成骄慢、目中无人的这种态度,等到七八岁这个时候要来教他,都已经相当困难了。因为他在童年当中,在四五年当中,从两三岁到七八岁,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不短的时间,他已经养成自大、骄慢的这种态度,所以就很难及时地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我们也晓

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范文3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范文3篇 篇一:弟子规心得体会感想这学期一开学,老师就让我们背诵《弟子规》。 刚开始背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没有深入的去理解,可是通过一次次的背诵,再加上老师的讲解,我慢慢体会出了这本书中的许多道理我们就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入则孝》主要体现了一个“孝字,读了之后,我感到自己十分惭愧。 原以为自己还是个孝子,经常为父母做家务事,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 父母每天辛辛苦苦挣钱,对我总是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只要是我想要的东西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我,我心里从来也没有什么想过感激,甚至没感觉到一丝的不舒服,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有时还埋怨他们没有别人的爸妈有本事,挣钱多,我真是太不孝顺了《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

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读了《谨》,我知道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我作为我们小学生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同学有什么意见要当面说出来,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弟子规中还教育我们要讲诚信,有爱心。 但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余力学问》中的句子,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我每天要耽误多少时间啊,老师为了我的功课多给我补课我还觉得他耽误了我的休息时间,我有空就偷偷上网玩游戏,看电视一直到很晚,星期天不想做作业,与《弟子规》对照一下,我彻底的知道自己错了,,人常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以后我一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像一盏红灯,给我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孝、悌、信、仁爱等诸多德行,为何要首孝?每个人都是弟子,都

清版《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

dì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016韵律操活动总结

《弟子规》韵律操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这学期,我校成立了《弟子规》韵律操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训练计划,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将这学期训练做如下总结: 一、丰富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思想上喜欢韵律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韵律操是众多有氧运动的一种,它是在音乐的陪伴下的一项有氧运动,它能锻炼心、肺,使心血管系统能更有效、快速地把氧传输到身体的每一部位。一个有氧运动素质好的人可以参加较长时间的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他(她)的运动恢复也快。通过我对韵律操的介绍,学生们对韵律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训练时很积极也很自豪。 二、从基本姿态、步伐、手型落实基础,培养学生形体美 要想韵律操跳出来好看,我们就必须从力量上着手首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逐步的提高。韵律操训练和其他训练队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它是全身协调的运动,是在音乐的陪伴下进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韵律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和力量素质的教学,从基本步伐到后来的成套动作反复练习,本学期对学生姿态的纠正,基本步伐及手型的巩固,使得学生在学习套路时更加容易掌握。

三、循序渐进,将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展示韵律操所带来的美 韵律操要求动作轻松、有弹性;动作清晰,无多余动作;但是又要避免过分松弛或过分紧张;动作之间的连接要自然、流畅、转换及方向的变化要干净利落,无多余动作;动作和音乐节奏要配合协调,动作的节奏要准确,要充分表现音乐情绪;要展示内心的激情,体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绪。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掌握了韵律操的基本步法,增进学生灵活的形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及音乐的感受力,增进了学生群体的合作精神,学生能有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了他们的表现欲,并积极发挥他们骨干作用,带领全校学习韵律操动作,将韵律操普及到爱好韵律操的每一个学生。 今后的训练中,努力让韵律操兴趣小组成员更加自信,这项运动普及的更广,学生更加认真的投入训练,使韵律操水平更上一层楼。 宋府小学 二O一六年一月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优秀教案

《弟子规》入则孝(节选)优秀教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前六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教学难点:理解“孝”的含义,明白“百善孝为先。”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人孝顺父母的故事。 2、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全班同学大声回答:“诵读千古美文争当少年君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声说出班级读书口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师生对古诗文:师诵上句,生对下句。 (1)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月活动中,我们一起背了很多古诗词,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大声说——记得! 好!现在我来检查检查。我说一句,你对一句。开始! 第一句:少壮不努力 全班同学很快对上——老大徒伤悲。 你们真行! (2)男女生对决。 师:男同学先来,人生自古谁无死 男生快速对上: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男同学,好样的!到女同学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女生快速对上: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女同学,真棒! 相信在这次读书月活动中,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

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精选】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的详细参考,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学弟子规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借鉴! 其实我在生活中一直秉承“有余力,则学文”的原则,所以在街上一个和尚发《弟子规》的时候,我就收下了。我很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毕竟发书的人是在现代社会看来身份比较特殊而略带神秘的和尚。 看完了书我有一丝了然,和尚所信奉的一直是普度众生,所以才向路人发这种教人向善的书。 在我看来《弟子规》像《三字经》一样朗朗上口,其中蕴藏着较深奥的哲理。现在一些中小学也会给学生发这本书,学生们对书中所持的主张不一定能够认同,毕竟学生们的人生阅历尚浅,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细细品读书中的句子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很有道理的想法。 看到《总叙》中“有余力,网则学文”这句话时我很欣喜,有一种被认同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我对未知的渴求很强烈,我认为不知道并不可耻,但不知道还不学习是可耻的。在《入则孝》中,我很赞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两句。作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对父母的需求的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是我们的亲人,他们会无条件的包容我们,而这种无条件的包容却不能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的理由。 “爸,我工作忙,过两天再回去看你们吧!”“妈,我得带孩子去学舞蹈,改天再去你们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追悔莫及。在《谨》中,我喜欢“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两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察觉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岁月匆匆,时不我待。 《弟子规》是一本值得细细研读的书,每次重读我都有新的感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能从中受益。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手机版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

孩子学习弟子规心得

孩子学习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孩子学习弟子规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孩子学习弟子规心得篇1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 刚读《弟子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弟子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

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