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

2、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概况 (2)

2.1特大桥概况 (2)

2.2地层岩性 (3)

2.3地质构造 (4)

2.4地震动参数 (5)

2.5.自然地理特征 (5)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5)

3.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6)

3.2 评估办法 (6)

4、里必沁水河特大桥评估 (6)

4.1总体风险评估 (6)

4.2专项风险评估 (8)

4.3 风险分析 (9)

4.4 风险估测 (12)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3)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4)

6、风险控制 (19)

6.1 一般风险源控制 (19)

6.2 重大风险源控制 (19)

7、评估结论 (22)

里必沁水河特大桥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2011.5】)。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沿江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项目公司和总承包部安全管理要求

(5)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6)高沁高速公路LJ12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1.1 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横跨侯月双线铁路和省道S331及沁水河的桥梁

1.1.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1.1.3 评估目的

对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横跨侯月铁路和省道S331及沁水河的可行

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概况

2.1特大桥概况

里必沁水河特大桥位于高平至沁水高速公路经沁水县龙岗镇里必村东侧约0.6km处,横跨侯月双线铁路和省道S331及沁水河。本桥标准按设计行车速度80km/h。里必沁水河特大桥里程为K62+266.500~K63+613.500,全长1347米,中心里程为K62+940。本桥平面分别位于直线(起始桩号:K61+678.122,终止桩号:K62+832.383)、缓和曲线(起始桩号:K62+832.383,终止桩号:K62+982.383,右偏)和圆曲线(起始桩号:K62+982.383,终止桩号:K63+640.472,右偏)上。桥面纵坡1.3%。本桥共23个墩(台),桩基216根,其中5、6、7号墩采用钻孔桩,其余采用挖孔桩。4#、5#墩之间跨既有电气化侯月双线铁路和S331省道,跨铁路采用防护棚架保护施工。预制30m箱梁112片。跨径组合为(3×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80+3×150+80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8×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80+150+80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3×30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共分六联,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实体墩、空心墩,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灌注桩基础。

连续刚构上部结构采用直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箱梁为单箱单室断面,采用纵向、竖向、横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箱梁顶面、底板横坡与路线横坡一致。箱梁顶宽12m,底宽7.0m,悬臂长2.5m。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半幅桥宽由4片箱梁组成,梁高1.6米,间距2.9米。采用单箱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刚构主墩采用双薄壁空心墩与空心薄壁墩的组合形成。墩顶分别以52米和55.5米段为双薄壁空心墩,顺桥向宽3.0米,横桥向宽7.0米,横、顺桥向壁厚分别为0.80米和0.60米;其中5、6号墩其余部分为变截面空心墩,墩高分别为81.5米、84米,7号墩其余部分为顺桥向10米,横桥向7米的等截面空心墩,墩高为83.5米;

4、17、18号为双薄壁空心墩。3、16、19号连接墩采用等截面空心墩,顺桥向壁厚0.60米,横桥向壁厚0.80米。

装配式箱梁桥墩采用实心墩、桩柱式墩,变截面空心墩,实心墩厚2.0米,柱式墩采用1.4米圆柱和1.5米圆桩,空心墩顺桥向壁厚0.60米,横桥向壁厚0.80米。

2.2地层岩性

测区范围内覆土主要有:地基处上覆第四系地层及二叠系地层,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1)粉质黏土:黄褐色,土质不均,粘性一般,土质松散,该层位一般残破积粘性土,厚度薄,硬塑性。

(2)强风化泥岩:黄绿色及紫红色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心呈碎块状,锤击声哑。

(3)强风化砂岩:浅灰绿色,该层地表出露较少,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

(4)中风化泥岩:黄绿色及紫红色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心呈短柱状,锤击声哑,有凹痕。

(5)中风化砂岩:浅灰绿色,该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岩芯质较硬,敲击不易碎,声音较脆。

(6)中风化砂质泥岩:黄绿色及灰绿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呈短柱状,锤击声哑,有凹痕。

2.3地质构造

高平端桥台位于沁水河北岸斜坡上,坡向约180°,坡角约11°,与沟底相对高差约90m,地层主要由Q2al+pl的黄土(粉质黏土)组成,针状孔隙及柱状节理发育,受大气降水的冲蚀及潜蚀作用易产生小范围坍塌等现象,边坡稳定性较差;沁水端桥台位于冲沟西岸陡坡上,坡向约30°,坡角约40°,与沟底相对高差约100m,地层主要由Q2al+pl 的黄土(粉质黏土)及P2sh泥岩、砂岩组成,Q2al+pl的黄土(粉质黏土)组成,针状孔隙及柱状节理发育,受大气降水的冲蚀及潜蚀作用易产生小范围坍塌及滑塌等现象,岩层产状为65°∠6°,倾向坡脚,属同向斜坡,呈不利组合,且由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泥岩抗风化能力弱,极易崩解,易产生碎落、崩塌及沿层间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边坡稳定性较差。桥址区位于山西隆起区与华北新拗陷分界带及汾河地堑两个地震活动带之间,有感地震较频繁,

但强震次数较少,属相对稳定区。桥址区内无活动性断裂发育,场地稳定性稍好。

2.4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的有关规定,结合《山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山西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沁水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2.5.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桥址区地貌单元属山间河谷区,微地貌为河道、河漫滩、阶地、黄土梁、冲沟及基岩山梁,河岸为缓坡-中缓坡,河谷宽阔平坦,宽约480m,1#、2#、3#、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墩位于山坡缓坡地带,5#、6#、7#墩位于河沟地带,4#墩至5#墩跨越侯月双线铁路和省道S331。

2)气象特征

本段所属地区冬季寒冷,最低温度在零下18℃,常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沁水河年径流量0.538亿立方米,平均1.71立方米/秒,纵坡0.98%。该河处于向斜断裂发育地带,流水多由潜水补给,属常流河,3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桥下一般冲刷6.697米,局部冲刷3.814米,最低冲刷线高程为729.783米。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识别风险的思路很多,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调查评议为主。

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

3.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

3.2 评估办法

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4、里必沁水河特大桥评估

4.1总体风险评估

在开工前根据桥梁的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桥梁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等级。

根据公式桥梁总体风险值R:

R=A1+A2+A3+A4+A5+A6=9

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

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里必沁水河特大桥总体风险等级Ⅲ级,需要对其做专项风险评估。

4.2专项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按照以下评估流程图进行。

图1 专项风险评估流程图

为方便风险评估,先将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到分项工程,本桥梁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解表(表2)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分析评估单元内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形成本桥梁的风险源普查清单(表3)

4.3 风险分析

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致险因子分析应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通过评估小

组讨论会的形式实施,并采用鱼刺图法进行分析。

图2 鱼刺图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

分析致险因子时应找到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并结合以往施工中发生的典型事故得出如下事故类型对照表(表4)和风险源风险分析表(表5)

4.4 风险估测

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风险估测方法应结合工程施工内容、安全管理方案、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等因素确定。评估小组通过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本桥梁进行了风险估测,形成了风险估测汇总表(表6)。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重大风险源估测按《指南》推荐的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其中事故可能性取决于物的状态引起的事故可能性与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起的风险抵销的耦合。

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为四级,如表7所示:

事故严重程度主要考虑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根据人员伤亡类别或直接经济损失其等级可以分为四级,见表8、表9:

表8 按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表9 按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专项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见表10:

表10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桥梁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采用专家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

法。

5.1.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见表11:

表1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公式:M=A+B+C+D+E+F+G+H=2

因为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能引起风险的抵消,所以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M找出与之对应的折减系数γ,见表12:

得出本项目的安全管理折减系数γ=0.8

5.1.2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见表13:

表13 人工挖孔桩作业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

根据公式人工挖孔桩事故可能性分值P=γ×R=5.6,结果四舍五入取整6,参照表14得出本桥梁人工挖孔桩重大危险源事故可能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