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七章 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七章 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七章 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七章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七章汉语语法与文化

第一节语法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一、语法人文性考察的依据

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法本身就能揭示这个

民族的心理特点。

——冯特(19世纪

德国心理学家)

思维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用不同于知觉的

方式反映现实,两者是开启人类意识本质的

钥匙,言语不仅在思维发展中起着主要作

用,而且在整个意识的历史成长中也起着主

要的作用。言语是人类意识的缩影。

——[苏]列维·谢苗诺维基·维果斯基著

《思维与语言》,李维译

汉民族思维的特点

古代中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将

世界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所有的现象变

化看成是这个唯一世界的整体状态的变化,

而不是将之视为各个单独事物的各自变化。 在这种宇宙观的影响下,汉民族思维会表现

出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的特点。

整体思维将世界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彼此有关联地存在着。

辩证思维就是看到这个有机的整体中,

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渗

透、互为依靠又互为因果。

具象思维讲的就是“观物取象”、“格物

致知”,从很具体的表象入手,来达到对

事物普遍规律的认识。

二、三级语法单位的人文映射

汉语的语法体系最早是借鉴西方语法体系

构建的。最早的是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

通》。西方语法体系是建立在西方语言的基

础之上,有关句子层级与类型的划分特别细

致,语法规定性的东西特别充分,规定得特

别“硬”。

这种做法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怀疑,20世纪

80年代,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中,申小龙、张黎、萧国政、戴昭铭、邵敬敏等人做了深

入的个案研究。对汉语语法的思考和分析主

要集中在语法的三级单位:最小语法核、结

构板块和句子的铺陈排列上。

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具有缺乏形态、充满灵

活性的特点。一个语素可以不受约束地起到

不同的句法作用,实现不同的句法功能。在

搭配成句时,则体现出来的大都是语义规则

而非语法形式规则。人们一般都用“意合语

法”来概括汉语语法的特点。所谓意合语法,就是指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主要是靠语义

的关联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

汉语语素的灵活性——以张先词中的“绿”为例进行考察

绿杨轻絮几条条。(《南乡子》)

残照里、平芜绿树。(《惜双双》)

绿皱小池红叠砌,花外东风起。(《百媚娘》) 绿定见花影,并照与、艳妆争秀。(《劝金船》) 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忆秦娥》)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系裙腰》)第二节汉语词法结构与民族思维特点

一、词素对称与汉民族的辩证思维

1.并列复合词。对事物对举合一,由例

举到类称,由个别到一般的整体把握的

特点。

2.反义复合词。汉民族中庸之学,过犹

不及,表述一个事物、一个观点、描绘

一种状态、一个动作,喜欢顾及矛盾的

两端,以显示对总体的均衡把握。

3.偏义复合词

偏义复合词凸显的是追求外在形式的

平等、全面、均衡的辩证思维习惯。如: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

经·系辞》)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

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去来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

行》)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

东南飞》)

这个东西多少好啊。(杭州方言)二、词素先后与汉民族道德观念

1.尊卑之分:君臣、贵贱、上下、高低、首

领、将士、官兵、师徒、朝野

2.长幼之分:父子、母子、婆媳、公孙、妇

孺、老幼、老少、叔侄、兄弟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答案讲课教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副词性宾语 .受事宾语 .谓词性宾语 .施事宾语 2、 a.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 以上两个句子()。 . D. 都是兼语句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都是存现句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正反问句 .选择问句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语素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施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中性主语 8、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同位短语 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串对 .正对 .反衬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兼用加套用

.辞格连用 .辞格兼用 11、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看小说 .门开了 13、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doc

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摘要:汉语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具有其自身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功能。汉语具有语音、语法与词汇三个方面的特点;汉字的特点则包括高频字集中、形声字多、单音字多与构词潜力大。传播功能、确证功能与镜像功能是汉语与汉字所具备的三大文化功能。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明体系中都不曾具有的。 关键词:汉语汉字文化特点功能 1汉语,中华文明传承的媒介 汉语的特点 1.1.1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汉语的语音没有复辅音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 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因此,汉语音节的界限分明,音 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 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 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 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1.1.2词汇方面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由于汉语的单音语素多,所以由它 构成的单音词和双音词也较多,词形较短。同时汉语中的单音节基本 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这些单音节可以作为语素来构成大量单音词,也 可以合起来构成合成词。 汉语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由于汉语中有意义的单音节 语素差不多都能充当词根语素,词缀语素少而且造词能力较弱,因此,汉语中运用复合法组合词根语素构成合成词的情况最多。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代替,如“目——眼睛” 、“石——石头”。有些多音节短语也被缩减为双音节词,如“外交部长——外长” ,“彩色电视机——彩电”。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的,如“弱智”“离休”。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但双音节词仍然是多数。 1.1.3语法方面 汉语缺乏形态,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She loves me ”和“ I love her ”,同是一个代词“她” ( 或“我” ) ,做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1、课程描述 1、掌握新的语法的修辞理论。 语法:例:副词+名词很中国,很绅士,很女人,非常春天 修辞:例:教授曲解(修辞辞) 2、提高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能力。 3、一门语言应用理论的理解。 例:小草(主)偷偷(壮)的从土里(壮)钻(定)出来了(补),嫩嫩的,绿绿的。 例:《济南的冬天》,结尾:这就是冬天(定)的济南(中心语)。 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不能调换,突出老班长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繁星》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六七月间的夜晚,在庭院中纳凉时,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看着那星天,我就会忘掉一切,仿佛就回到母亲的怀里(复句多意性)。(但……也)递进 论: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的意义。(在中心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语言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老山界》: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红军战士形象:言行不文明,贬义褒用。 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定)思想家(主)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2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修辞手段,精确表述,模糊表达。语法手段:倒装句(突出时间的重要性),字下有线的——讳饰,都表示去世。 2、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济南的冬天》用的儿话音多少(12处左右,喜爱,柔美)?用了多少小为词头的问?小山,小雪,小水墨画…….10多处(是虚化的写法,并非真的小,而是给人于亲切,喜爱的感情)。 例: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高,响亮(通感)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例: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写外祖母: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写头发的密、黑、厚、长语法手段:形容词+补语+壮语+形容词词汇手段:重叠,变词语 二、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存在的不足 1、中学语文、语法、修辞教学无纲可依。 2、修辞理论研究与整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脱节。 三、现代汉语有那七种语法实体?举例说明。 答: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句子语气。 1、语素:是有意义的最小语法单位。例:徘徊(不自由语素)(不能分开)学(自由语素)、习(半自由)、山、水 2、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例:学习、徘徊(动、名、形)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于桂梅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与语言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语言反映文化、新词集中反映文化的历史特征、文化因素与语言现象互相诠释等语言文化现象充分说明,否定文化与语言间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味地强调某一者的主体性、决定性和独立性都是不客观的。 关键词:汉语词汇;文化;语言;关系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4-0103-03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于桂梅(1977-),女,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 [1] 语言一方面是文 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又是文化本身,是人类其他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要素。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固定认知成果,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意向、愿望的功能。历史的连续性是文化的发展特点,而这种连续性又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界提出过多种观点,代表性的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结构是文化结构的本源和决定因素;与之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结构是语言的决定因素;格里姆肖的《社会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互限”;乔姆斯基的学说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都是受第三种因素诸如人的本质、人脑结构、人类思维特征等决定的;实证主义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只有“伙伴关系”、相关关系,而无因果关系。此外还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说,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说,语言与文化的基本特征一致说等。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不应采取简单化、偏执化乃至虚无化的态度,也不能把语言和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而应从普遍联系的角度辩证地加以分析。 [2] 可以说语言和 文化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很难抛开其中一者来谈另一者的存在与发展,一味地强调某一者的主体性、决定性和独立性都是不客观的。语言与文化一经产生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的关系。下面,笔者将以汉语词汇为切入点分析说明文化与语言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和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会折射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总是会在语言中留下印记。由于中国的历史漫长悠久,汉语词语的文化沉淀尤为浓厚。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许多词语意义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词语的形式结构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的过程中,民族文化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来词语融入汉语词汇时,往往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背景下所产生的语义与效果也不同,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及历史文化对其语言的影响相当明显。例如,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留给我们极强的等级观念,因此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复杂精确,折射出中国封建文化的特点。从己身向上论到第五辈,向下也推及第五代,加上平辈,形成所谓九族,而且男性亲戚和女性亲戚不同,父系亲戚和母系亲戚有别,又有直系和旁系、近亲和远亲之分。在西方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平等的观念,西方语言的亲属称谓一般只表示生育、婚配、同一这三种关系,不表示长幼关系,如法语soeur ,汉语要分别为“姐姐”或“妹妹”。西方语言对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也没有汉语这样严格的区分,如英语aunt 相当于汉语的“姑母、姨母、伯母、婶母、舅母”等。甚 2010年7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July ,2010第30卷第4期Journal of T 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Vol.30No.4 103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专题复习第一讲实词一、实词定义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二、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1、表示具体的人或事物,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河流、山川、树木、桌子、教室等。 2、表示抽象事物,如:思想、道德、理论、会议、程序、品德、经济、科学、发展、规律、信息、关系等。 3、表示专用名称,如:上海、美国、中国、泌阳、驻马店、河南等。 4、表示时间,如:未来、秋天、春天、早晨、傍晚、星期一等。 5、表示方位,如:上面、里边、下面、前面等。 三、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动词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 4、判断动词是 5、表示能愿能、会、愿意、敢、应该、要 6、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 7、表示使令使、允许、禁止 8、表示人或 1/ 15

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减少、缩小、降低四、形容词1

---------------------------------------------------------------最新资料推荐------------------------------------------------------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宽、窄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如:红、甜、干净、大、小、软、硬等;表示事物情态的,如:飞快、悲伤、高兴等。 五、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确数的,如:一、百、千、万等;表示概数的,如:几、少数、大多数等;表示序数的,如:第二、老六等。 六、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名量词(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量单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个、批、类、千克等;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量单位:次、遍、一眼、一口、趟、顿、番等;时量词表示时间的计量单位:年、秒、分等。 七、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他们、你们、别人、大家等;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多少、吗、呢等;指示代词:这、这里、这些、这阵子、那、那里、那会儿等。 八、练习1.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名词的一组是() A.学生鲁迅上午左右 B.东西星期一英雄黑板 C.风筝红旗保卫高兴D.巴金思想夏季花朵 2.下列词语中都是名词的一组是() A.学校理想这里飞机 B.跑步时间孩子父亲 C.道理学习阳光海洋 D.春天善良南面苹果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3/ 15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内涵。某些词汇包含多项文化内涵,其中某一个文化内涵可能与译入语完全契合,某一个可能部分对应,而另一个可能相互冲突。比如中文中,说一个人妒忌的“眼红”,英语却说“眼绿”-green-eyed。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转换的多样性。 RED(红色) 1.red 英汉中相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 英: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格模板版

常用汉语语法分级表 ( 一级语法项目表 目标描述1掌握简单常用基本句型 2、掌握常用疑问句 3、掌握表达领属关系的定语 4、掌握程度副词做状 语 5、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钱数的表达元(块)、角(毛)、 分 10块5毛8分 一百以内的数词:基 数词 1~99我爸爸46岁。 常用量词个、名、本、口一个弟弟、一名学 生、十本书、三口人 表达情感态度的动 词:爱、喜欢、想 主语+爱/喜欢/想+ 名 词(/动词(短语)) 我爱你。 我喜欢看电影。 助动词 能 会 能/会+动词(短语)你能来吗? 我会打网球。 副词的意义及位 置 程度副词:很、非 常、真 程度副词:太 副词:也(表类同) 副词:都(表总括) 很/非常/真+形容词 太+形容词 太+形容词+了 主语+也+动词(短 语) 主语+都+动词(短 语) 我很好。 他非常漂亮。真好! 这本书太贵。 太好了! 我也去。 我们都是学生。 连词“和”A+和+B我和他都学习汉语。 结构助词“的”(表 领属) 代词/名词+的+名词我的书包 语气助词“了”小句+了他去医院了。 动词谓语句 “是”字句 “有”字句 主语+动词+宾语 主语+是/有+宾语 主语+没有+宾语 我姓王。 马力是美国人。 我有一个弟弟。 我没有电子词典。 句子成分、句型和句类

二级语法项目表

虚词的动词 觉得 希望 (短语)/小句 主语+希望+动词 (短语)/小句 我觉得太贵了。 我觉得这件事可以 做。 我希望明天去。 我希望你努力学习。助动词 要 可以(表允许) 可能 主语+要+动词(短 语) 可以+动词(短语) 可能+动词(短语)/ 小句 马力要去图书馆。 这儿可以拍照。 明天可能下雨。 离合词唱歌、跳舞、上班、 考试、游泳 她游了一次泳。 动词重叠(动量少、 时量短) VV或者V 一V我试试这件衣服。 我看看那本书。 形容词重叠(表状 态) AA式 AABB 式 高高、长长 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他个子咼咼的。 他的房间干干净净 的。 程度副词最、更这件衣服最漂亮。 这个更好。 副词“正”或“正 在”(表动作正在进 行) 正/正在+动词(短 语)(+呢) 玛丽正在打网球呢。 结构助词“的” (“的”字短语) 名词/代词+的 形容词+的 这是马力的。 哪个是你的? 红的好看。 语气助词“了”(表 变化) 名词+了 形容词+了 要/就要/快要/快+ 你几岁了? 几点了?

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大庆铁人中学韩晶 一、词类 词类:根据词能否作句法成份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特点: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独立成句。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特点:无实在意义,不单独做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起“连接”和“附着”作用。 分类: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 (一)名词 1、定义: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如:教师、长江、月、房屋、上午、星期六、沿海、周围、上、下、道德、思维等。 2、语法特点: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二)动词 1、定义: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如:唱、改革、想、高兴、开始、发生、使、等于、能够等。 2、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三)形容词 1、定义: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形状,或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如:大、好、糊涂、宁静、心狠、可惜、书生气、沉甸甸等。 2、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不能带宾语。(四)数词 1、定义: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 2、分类: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序数词(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3、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五)量词 1、定义: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计算单位的词。 2、分类:(1)物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如个、张、件、群、伙;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遍、场、下;3、语法特点:一般不能单独运用,用在数词、指示代词之后构成量词短语充当句子成分。(六)代词 1、定义: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2、分类:人称代词: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代词的区别,如我、你、他; 指示代词:分近指与远指,如这、那;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 (七)副词 1、定义: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等意义的词。 2、分类: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频率副词:如已、刚、才、一向、总是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一律等; 有情态、方式副词:如肆意、亲自、公然、连忙、全然、悄悄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肯定、否定副词:如必、必须、的确、没有、别、是否、不用等; 有处所:处处、到处、四处等。 3、语法特点:副词都能作状语,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如“就”“又”。 (八)拟声词 1、定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如汪汪、叽叽喳喳、劈里啪啦、轰隆隆、哗啦。 2、语法特点:拟声词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单独成句,不受否定副词、程度副词修饰。 (九)叹词 1、定义: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唉、哼、喂、嗯。 2、语法特点:叹词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虚词: (一)介词 1、定义: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二)连词 1、定义: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2、分类:并列连词: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答案

“他主张赶快去”中的“赶快去"是()。 .副词性宾语 .受事宾语 .谓词性宾语 .施事宾语 2、 a。村子里回来了一批转业军人。 b。村子里有一批转业军人回来了。 以上两个句子()。 . D. 都是兼语句 .是存现句和兼语句 .都是存现句 .是兼语句和存现句 3、 “我去还是不去?”是()。 . C. 特指问句 .正反问句 .选择问句 .是非问句 4、 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

.句子 .语素 .短语 .词 5、 “不”和“没”都属于( )。 .程度副词 .否定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6、 “彻底解决”是()。 .偏正短语 .中补短语 .动宾短语 .主谓短语 7、 “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谓词性主语 .中性主语 8、 “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联合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同位短语 9、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运用了()。 .串对 .正对 .反衬 .反对 10、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 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 大理花矫,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 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以上句子对辞格的使用是()。 .兼用加套用 .辞格套用 .辞格连用

.辞格兼用 11、 “今天冷极了。"是()。 . F. 动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12、 下面短语中属于偏正关系的是()。 . E. 抬进去 .悄悄进来 .看小说 .门开了 13、 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B.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4、 “跑跑有益健康”中的“跑跑"是().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DOC)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汉语语法的文化内涵

汉语语法的文化内涵 从文化角度研究汉语语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在现有语法体系下来分析汉语语法中体现的中国文化;一个是完全从汉语语法本身出发,完全摆脱西方语法理论的束缚。第一个方向的缺陷已经有很多人分析过,英语与汉语属于不同的语法体系,把从英语中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则套用在到汉语中,必定会产生很多冲突。而第二个方向过分关注汉语的文化内涵,忽视对于语法本身的分析,似乎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找到符合汉语实际的语法特点,摆脱英语语法的影响,当然也要吸收其他语言系统中语法分析的合理成分,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语法的文化内涵。 杨启光认为:“摄人治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汉语观。它是中国文化语言学在其语言文化通观与汉语人文性论指导下,对汉语进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准确而深刻地概括并表述了汉语的文化性征。由于语法是语言的坚硬内核和文化的重要代码,语法的民族性决定民族语言的基本样态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因此,神摄人治说到底是在中华文化观照下的一种汉语本体论的语法观,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独立的非模仿的对汉语语法客观样态与汉民族把握这一客观样态的文化概括与科学表述。它拨开了近百年来一直笼罩在汉语之上的西方形式语法的迷雾,揭示了汉语语法的真谛。”这是比较激进一些的观点,倾向于第一个方向。他认为,汉语句子的生成是以语义为第一要素,以义统形,句生乎义。这是汉语句子在中华文化熏陶下固有的不可变更的文化精神。我们同意汉语语法研究离不开语义,这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造成的。但是,关于“汉语句子深层语义往往要大于其表层结构。我们从中不难窥探到,汉民族对于汉语句子的把握不能不在编码与解码时要融进更多的主体意识,即:从说话人的角度察看,组织句子时不是单纯地在那儿编排语符序列,而是要充分考虑语境、情景以及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诸因素,凡可由这些因素负载的语义,在表层结构上就可以不用、尽量不用或根本就不能用语符示之;从听话人角度审视,在理解句子时就不仅在那儿对语符作表层分析和组合,而且要努力注进自己对语境的领会、对情景的感受乃至动用储存在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汉民族对汉语句法组织策略的以人治言的把握。”每个语言都是由人创造的,经过人的加工,融入了人的主观意志,这不是汉语的个性,而是所有语言的共性。拿英语“th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这个谚语为例,它也想汉语的一些熟语一样来自一些众所周知的典故,也有很多的文化内涵。杨启光先生还认为汉语的“人治”使得汉语经常省略主语,这样说来,英语也有“人治”。英语的…可见,对于语法的文化分析,各个语言都能做出一些合情合理的解释,这样看来,似乎英语的形式分析是多此一举,因为文化分析也能说明一些语法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语法形式分析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汉语语法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不可否认的。根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也是情理之中。对语法做文化上的分析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它是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到汉语语法,有时很有解释力,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方向。但这个经历几千年发展的语言,必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形式语法,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数字化的、严密的理论去概括汉语语法的特点。我觉得这是比较合理的研究方向。

高考语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系列 (六)单句与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系列之六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思路分析】 单句,只有一个主语部分和一个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由复句的定义可知:在复句里,单句只是一个分句。 例如:“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是由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解题过程】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而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 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关联词语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大多数复句在分句之间使用关联词语。 例如: 她不是败在没有运气,|(并列关系)而是败在缺乏意志上。 他们宁可吃观音土、啃树皮,|(选择关系)也恋着土屋不走。 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较少。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关联词语也可以出现在单句中。 例如: [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道理。 只有(那张被太阳晒黑了)的脸,才说明这是一个长期搞农村工作的人。 3、语调不同 单句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 复句的分句已经丧失了单句成立所必备的语调,不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 单句和复句结尾都使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但分句之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区别并列复句与联合短语、承接复句与连谓短语的重要标志。 例如: 她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联合短语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试题库2

现代汉语题库(修辞·试题) 一、填空题 1.汉语修辞学是一门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学分科。 2.______年,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版,标志着现代中国修辞学的诞生。 3.修辞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辞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辞活动要求十分适合语境,不但要适合______,还要适合______。 6.学习修辞,能够____________,还能够____________。 7.学习修辞,一要____________,二要____________。 8.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既有______又有______。 9.词语修辞就是指______的过程。 10.词语修辞一般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入手。二者______,______。 11.______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础上,用词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等。 12.词语有没有表现力,全看它与具体的上下文是否______。 13.词语的色彩,一般是指词的______和______。 14.词类话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______、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仄声包括______和______,其音色特点是______。 16.韵文中,为了易于上口,把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某些句子的末尾,这就叫______。这结韵母或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叫______或______。 17.押韵的方式是多样的,有隔行押的______,有两句一换的______,还有行行押的______等形式。 18.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19.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20.把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交错运用叫做____________。 21.整句是语言的加工形式,对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的句子,多为整句。 22.一般说来,肯定句语气比较______、______,否定句语气比较______、______。 23.双重否定句常见的格式有______、______等。 24.由于修辞的需要,______的句子叫变式句。单句中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句子都是变式句。 25.口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书面语句式的修辞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 26.句式修辞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修辞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比喻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用“像”作喻词的是______,用“是”作喻词的是______,这两种比喻都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构成。 29.只出现喻体的比喻叫______,例如:______。 30.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的比喻叫______,例如______。 31.“希望的种子在她的心田中悄悄地生根、发芽了。”中所用的比喻辞格具体属于______喻。 32.比拟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其中后者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小类。 33.借代的基础是人或事物间的______性,其特点是隐去______,只出现______。 34.从内容上夸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从形式上夸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两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doc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 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 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

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 第五章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六章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八章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教案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和词汇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关系,词汇与文化的含义,汉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使学生对汉语词汇与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章节重难点】 1.教学重点: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汉语词语表达的辩证观念 【教学课时】2 【教学周数】1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 1.含义(讨论、提问)——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的意识形态,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分类——广义的文化,具体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建筑工艺、 服饰、饮食、居住等方面 制度文化指种种社会政治制度和生活习惯等;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生活方法、 婚姻形式、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姓氏名讳、地理、法律、礼仪等方面 心理文化包括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 方面。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又称为表层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隐性文化,又称为深层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恩伯 (二)词汇 1.含义(提问)——是指在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每个民族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心理状 态都有所不同,都有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在词汇上都有所体现。 如:: 地理环境与词汇 大雪、梅雨、东风、东宫、东方之子、大米、米饭、吃饭、饭桶、胸有成竹、敲竹 杠、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寄人篱下、揭竿而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