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1《导言》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等。

2、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3、个别语言学:按照研究对象不同而划分出来的语言学类型,即针对一种语言研究而形成的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从同一时间层上对语言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5、历时语言学:从不同时间层面上对同一语言或或不同语言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6、普通语言学:以世界上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关于全世界语言一般的共通规律的语言学科。

二、填空

1.(中国)、(印度)、(古罗马-希腊)

2.文字、音韵、训诂

3.语音、词汇和语义、语法

4.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5.共时、历时;共时、历时

6.普通语言学

7.句法结构

8.索绪尔

三、思考题

1、参教材第3而。

2、参教材3-4页,或讲课笔记。

3、语言学的功用

(1)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本族语的结构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2)指导我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研究语言:方言,本族语,第二语言习得等;

(3)有利于各项语文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扫除文盲,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化;(4)提高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5)有利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语言是信息载体——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

(6)对哲学也有重要意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等

(7)对个人语言的学习来说,利用语言学的成果,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语言学的分类

参讲课笔记。

2《语言的社会功能》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言语:言语就是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话(言语)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规则组合起来的,它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这种语言本身,而说话即运用语言的行为也不是语言本身。

3、内部言语:不发出声来的言语。

4、外部言语:发出声来的言语。

5、思维:人动脑的一种过程。

二、填空

1、语言;

2、规则;

3、交际工具、工具;

4、左、思维;

5、sister uncle、民族性;

6、量词;

7、语言;

8、全民性、阶级性;

9、全民的、具体的。

三、判断题

×××××××√√××√√

四、思考题

1.说话和语言有什么区别?

区别:

语言是一般的,抽象的,言语是个别的,具体的。

语言的现成性和言语的编制性

语言单位的有限性和言语单位的无限性

语言的全民性和言语的个人性。

联系:

言语活动=语言+言语

1+1+1+1+1+1+1+1+……=1

2、语言符号的产生有任意性,但进入社会中的语言则具有强制性。

3、语言符号的无限性与单位(规则)的有限性。

4、注意区分语言的全民性与语言表达内容的阶级性。

5、理解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区别

○语言的民族性与思维的全人类性

○语言的物质性与思维的纯精神性

○思维与语言的构成方式不同,各有其发展规律

(2)联系

○语言过程与思维过程的一致性

思维:混沌不清——清楚条理;语言:内部言语——外语言语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的客观存在

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B,语言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3《语言是符号系统》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符号

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2.符号的任意性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4.二层性

即语言是分层装置: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5.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处于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列之间构成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比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是符号和符号组合而成的语言的结构类型。

6.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二、填空

1、形式、意义;

2、内容、形式;

3、音、义、形式;

4、约定俗成;

5、线条性、任意性;

6、音位、序列、语素、语;

7、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8、组合、聚合;

9、抽象思维、灵活发音三、判断

√√××√√√×√×××√√√××√×

四、思考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这种记号代表什么意义是社会全体成员都知道的,都认可的。现实生活中,用一个事物做另一个事物意义的标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街上的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因为遇见了红灯,因为红灯是社会成员约定表示停止意义的记号;一会儿绿灯亮了,汽车又继续往前开,因为绿灯是大家共同约定表示可以通行中一意义的标记。古代人打仗,击鼓表示前进进攻,鸣金(敲锣)表示退却收兵;敌人来了,在烽火台上放火发出信号。现代军营还用号声表示起床、休息等意义。交通警察用手势还可以表示各种意义。

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2)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一个以上的聚合群之内。

(3)绝大多数语法符号都能与至少一个符号构成组合关系。

3.人类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的形式,同其它形式相比,语音形式有什么优点?

这是因为:

(1)语言符号使用起来最简便

声音是每个人都能发出来的,本身没有任何“重量”,便于携带,人走到哪里,它就能“跟”到哪里,张嘴就能说,既不需要像大人国里的人那样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口袋,也不需要任何其他专门的物质设备(即使像旗语这种简单的交际工具,也还需要两根棍子、两块布)。

(2)语言符号的容量最大

语言系统中几十个语音单位通过排列组合就可以把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的现象都表达出来。(3)语言符号的表达效果最好

说话只是动“嘴皮子”,可以大声疾呼,也可以慢声细语,上下古今,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复,杂的道理,动人的感情,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改用手势,效果就要差得多:远处看不清,暗处看不见;深奥的哲理,细腻的感情,也难以用手势表达;而且做手势时还得把双手腾出来,影响劳动。

由于用声音作语言符号的材料有这种种优越性,因而人类的祖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选用它做交际工具的物质形式。

4、略

为什么说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这是因为: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汉语中为什么把“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这样的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由社会的习惯所决定。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把这类对象叫做ren,而叫别的,也完全可以。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正名》)。5.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àba”、“māmɑ”表示,英语用father、mother表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之所以用“bàba”、“mām ɑ”表示,英语之所以用father、mother表示,这取决于汉民族和英格兰民族的不同的社会约定。6.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

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7.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

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8.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1)语言是个层级体系

音位语素→词→句子,这就是语言的层级装置:几十成千→成万→无穷,这就是这个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句子虽然无穷,但是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出几千个语素的范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这就使说话的人可以纵意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例如北京后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

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共同性构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9.举例什么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一、填空

1、音素;

2、拉丁;

3、音高、音重、音长、音质、音高;3、动力、发音体、共鸣器、共鸣器;

4、元音、辅音、阻碍;

5、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央、低、不圆唇、元音;7、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塞、不送气、清;8、音位、9、自由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10、声母、韵母、声调;韵母、韵头、韵尾;11、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二、选择题

D、D、A、A、C、D、B、B、D、C

三、判断

×√××√×√×√√

四、名词解释

1、音质:音质指的是声音的基本性质。音素就是人类语言中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实体单位。音质的不同决定了音素的不同。共鸣腔、发音体和发音方法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导致语音音质的不同。

2、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决定元音音质差异的因素有:圆唇与否、舌位的高低和前后。所有的元音都是乐音。

3、送气

4、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5、区别特征:能将一个一个音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区别特征,往往用发音特征来区分。

五、分析(略)

六、问答(略)

一、名词解释

1、内部屈折:一种语法表达手段。它常常通过改变词的内部形式来表达不同语法意义。多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使用。

2、后缀:词缀一种,常附着在词根之后,表达一种语法意义。常见的比如汉语中的子、头、儿;英语中的-s/-es/-ing/-ed/-er等等。

3、词尾:一种构形语素,通常出现在一个词中最后的位置上,词尾只给词语增加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

4、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

5、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二、填空

1、语法规则;

2、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3、有语调;

4、自由词组;

5、实词、虚词;

6、句法、词法;

7、词尾语素、词缀语素、词根语素;

8、构词语素、变词语素;

9、动宾词组、补充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10、形态;形态。

三、单项选择

1、D

2、B/D

3、B

4、A

5、A

6、D

7、D

8、A

9、C 10、A

四、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地震(主谓)看见(补充)忘记(补充)司令(动宾)拖鞋(动宾)伤心(动宾)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句法结构层次及关系(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不用分析)

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不同凡响的|||新||||时代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

1)我支持的是人是党委王书记。(王书记作受事宾语)

2)支持我的人是党委王书记。(王书记作施事宾语)

五、问答题(仅供思考)

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略)

2、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比如动宾结构,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条组合规则适用于所有动宾结构,如“看电影、读报纸、学文件、下围棋、修房子、买车票”等等。

语法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存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买什么什么东西”这个格式,在杂货店可以说“买酱油”,在服装店可以说“买衣服”,在车上可以说“买车票”,在粮店可以说“买面条”,等等。这种替换理论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可能造出的新的句子完全无法全部列举。

3、语法形式主要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略)

4、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见教材)

6《词义》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讲课笔记)

1、词汇

2、基本词汇

3、多义词

4、同义词

5、反义词

二、填空

1、抽象性、模糊性、民族性。

2、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3、本义,中心义;中心义,引申义。

4、隐喻、换喻。

5、互补和反义。反义关系

三、分析题

1、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

①铁窗:本义是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隐喻)

②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快乐的地方,派生义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隐喻)

③矛盾:本义是指用于进攻和防守的两种兵器,派生义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隐喻)

④泰山:本义指山东的一座山,派生义指岳父。(换喻)

⑤红领巾:本义指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行队员。(换喻)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①团结—勾结(感情色彩义不同)②得到—受到(适用对象不同)③父亲—爸爸(语

体色彩不同)④眼红—嫉妒(语体色彩不同)⑤秘密—绝密(词义轻重不同)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

①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变式一:我特别喜欢妈妈煎的鸡蛋。

变式二:我特别喜欢吃煎鸡蛋,不喜欢吃煮的。

②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变式一:我们对非洲语言的研究成果颇丰。

变式二:非洲人的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

①儿子: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妈妈:明天就要考试了。(略)

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那些压榨我们的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

5、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略)

叔父——姑父舅父——姨父哥哥——姐姐嫂子——弟媳姑妈——姨妈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参讲课笔记)

2、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参教材)

3、什么是隐喻和换喻?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参讲课笔记)

4、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

语境对语言单位具有归一性作用。

8《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发展》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方言:共同语的变体,包括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种。

2、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

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3、地域方言: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

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4、共同语: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

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5、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

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二、填空题

1.社会的发展

2.渐变性、不平衡性

3.词汇、语音、语法

4.分化、统一

5.阶级用语、行业语、科技术语

6.排他性

7.语音、语音。

8.亲属语言、母语、原始母语。

9.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10.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

11.某一种方言

12.国语,汉语

13.书面语

14.约定俗成

15、政治、经济

16、北京音、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三、辨别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言的发展都具有渐变性。(√)

2、语言里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3、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4、听得懂、听不懂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

5、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主要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6、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7、语言发展也有先于社会发展的情况。(×)

8、分布最广的语系是汉藏语系。(√)

9、推广民族共同语的目的是消灭方言。(×)

10、普通话语音不等于北京话语音。(√)

四、回答问题(30分,每小题5分)

1、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由此可见,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动力。

2、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特点?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参讲课笔记。

3、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社会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成员聚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而产生的。

(2)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地域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分化而产生的,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结果。

(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由于职业、性别、年龄等方面因素而造成了某些词语的不一致,而语音、语法方面的差别则比较小。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但它在词汇、语法上也存在一系列差别,所以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是系统的,因而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变成一种独立的语言,和原来同一共同语下面的其它方言之间形成亲属语言的关系,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讲课笔记

9《语言的接触》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借词

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意译词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如相对于英语中的telephone而言,汉语的“德律风”是借词,但“电话”就是意译词。

3.语言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4.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5.克里奥耳语(混合语)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1、借词2、意译词3、语言的融合4、双语现象5、

二、填空

1、词的借用。

2、音译词、意译词

3、汉语、日语

4、语音、语法;咖啡、沙发。

5、借用。

6、政治经济文化

7、语言融合,语言

8、自愿、被迫。

9、双语现象。

10、洋泾浜、混合语

11、柴门霍夫,1887

三、辨别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5、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

6、洋泾浜和皮钦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7、“镭射”和“激光”都是借词。(×)

8、一种语言如果政治处于优势地位,就能替代其它语言而成为全社会交际工具。(×)

9、共同语与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10、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融合必要的客观条件。(√)

四、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汉语借词的是___C____。

a、雷达足球芭蕾舞;b.卡车电话哈巴狗

c.纳粹吉他比萨饼;d.沙龙朝廷艾滋病

2、“铁路”、“火箭炮”、“机关枪”属于____D____。

a、借词

b、音译

c、音译加意译

d、意译词

3、列属于汉语从日语借形而来的借词是___A_____。

a、经济革命自由独裁;

b、卡通保险玻璃电影

c、思想摩托灿烂丞相;

d、社会坦克快餐信纸

4、列各种说法,__B__是正确的。

a、双语现象就是一个人会说两种语言;

b、“葡萄”、“狮子”、“和尚”都是借词。

c、皮钦语就是克里奥耳语;

d、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夹杂着外来词。

5、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___C_____。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五、问答题

1、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2)两个或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当然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工具。

(3)语言融合客上还需要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2、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固然,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

(1)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例如前述的鲜卑之与汉的关系;

(2)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元蒙与汉的关系大体上属于这一种情形。

10《语言系统的发展》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类推作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二、填空题

1、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

2、聚合规则,

3、限制性、区域性

4、亲属语言,对应关系,亲属关系。

5、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类推作用。

6、词序,形态、语法范畴、词类。

7、类推作用。

8、新词产生和旧词消亡、词语替换、词义变迁。

9、仄声。

10、词语替换。

11、替换,复(双)词音,单音词

三、单项选择

1、语音演变的主要是指 A 。

a、音位系统的演变

b、音素的增加

c、浊音清化

d、词的读音变化

2、古汉语声母中有[b][d][g]在现在北京音系中按声调的平仄分别归入[p][t][k]和[p`][t`][k`],这条语音规律叫做 C 。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d浊音送气化规律

3、汉语中古音的浊音音位[b],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变成了[p][p`],这属于 B 。

a、语流音变

b、条件音变

c、无条件的音变d音位的对立

4、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妇人)”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5、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了现代已成为表示类似体的意义的构形语素。这是 D 。

a.词序的变化b、类推c、异化d新的语法范畴的形成

6、古英语中book的复数形式是bec,到现代变成了books、这属于 B 。

a.形态的变化b、类推c、异化d新的语法形式的形成

7、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 C 。

a.语音b、词义c、词汇d语法

8、“社稷、太监、丞相、符节”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它属于 B 。

a.词义的演变b、旧词的消亡c、新词的产生d、词语的替换

9、英barn原指储存大麦的地方,后指储存谷物等农产品的地方;mice原反映愚蠢的,后指美好的;deer指哺乳动物,后指鹿。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D 。

a.扩大缩小转移b、转移扩大缩小c、缩小转移扩大d、扩大转

移缩小

10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脸”原反映脸颊,现指整个面部;“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它们依次属于词义的 C 。

a.转移缩小扩大b、缩小转移扩大c、缩小扩大转移d、扩大转

移缩小

四、判断正误

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2、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3、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是无限的,可推而广之,无一例外。(×)

4、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5、利用借词的读音可以探索古音。(√)

6、有些古诗今天读来不押韵,是因为词义变化了。(×)

7、古代汉语中的浊塞音声母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了。(×)

8、英语名词复数是在后面加s,所以man的复数是mans、(×)

9、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10、古代汉语的“龟、蝇”今天变成“乌龟、苍蝇”,这是词语替换。(×)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语音演变规律具有条件性特点?

参教材230页。

2、试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三种结果。

参讲课笔记。或教材252-254页。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 分,本大题共10 分) 1. ()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 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 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3. 进入20世纪以后,语言研究的主流由历史比较语言学转为 ()。 4.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 5. 一个音位包含的不同音素或者具体表现出来的音素叫做 ()。 6. 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 7. 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字 母。 8. 言外之意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起了补充说明的 作用。 9. 方言在社会完全分化的情况下,有可能发展成(? )?; 在社会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会逐渐被共同语消磨直到同化。 10. 南京方言的“兰”、“南”不分,从音位变体的角度来说,[n ]和[l]是 属于()变体。 二、单项选择题: 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本大题共15 分)

1. 在二十世纪,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的语言学流派是()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心理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社会语言学 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语言 B.言语 C.言语行为 D.言语作品 3.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是聚合关系。 B.是组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4. 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 B.音位 C.语素 D.音节 5. 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A. 屈折变化 B.变换重音的位置 C. 变化中缀 D.异根 6. 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 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质 7. [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 B.舌面后高不圆唇 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 8. 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 A.都是成词语素 B.都是不成词语素 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 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 9. 广义地说,汉语动词词尾“着”、“了”、“过”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分享 首次分享者:◇﹎ゞ丫丫℡已被分享1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语言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最新语言学概论课练习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印度、中国和古希腊-罗马。 2.语言学是19 世纪成为独立的学科的,其标志是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 3.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4.生成语法的标志是1957 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的出版。 5.语言交际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6.现代语言学最主要的流派有形式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三、分析题 1.下面是居住在尼罗河和红海之间的苏丹游牧部落的贝贾语。 (1)根据给出的贝贾语与英语的对照造出一个新的句子:He makes someone walk。 1. tamani I eat 2. tamiini He eats 3. giigani I walk 4. tamsani I feed(someone) (2)请指出从这些词语中看到的该语言的一些基本特征。 2.依据以下语言片段写出推测性答案 西非Ewe语汉译 uwa ye xa amu 那个头领看着一个孩子 uwa ye xa ufi 那个头领看着一棵树 uwa xa ina ye 一个头领看着那幅画 amu xa ina 一个孩子看着一幅画 amu ye vo ele ye 那个孩子想要那把椅子 amu xa ele ye 一个孩子看着那把椅子 ika vo ina ye 一个妇女想要那幅画 问:Ewe语中相当于汉语指示代词“那”的是什么? “那个妇女看着一把椅子”在Ewe语中怎么说?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历时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请找出形式主义与功能语义语言学观点上的主要对立。 3.再找出汉语中的至少一种反映象似性原则的句子。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 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 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 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 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 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 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 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 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 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 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 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 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

试卷代号:1093 语言学概论(本) 模拟试题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 音位变体 2.借词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 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口头语言中 5.单纯词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C.词缀 D.词尾6.下列各种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词义的模糊性说明词义是不可捉摸的 B.多义词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门没有锁” C.“glass”的本义是玻璃,派生义指玻璃杯,这是隐喻 D.同义词在修辞上具有对比作用,可以利用来突出对立面 7.下列说法只有( )是错误的。 A.语法的规则可以类推,但也有例外,如“wife”的复数不是“wifes” B.}昆合语又叫克里奥尔语,它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C.混合语只限于某社会集团使用,缺乏广泛性 D.“墨水”原指黑墨水,现指各种颜色的墨水,这种变化是词义的扩大

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老乡 ⑧绿化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学生和老师 ②空气新鲜 ③热烈欢呼 ④摆放整齐 ⑤阅读报纸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型

题型复习: I . Choose the best answer.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30分) 1. __________ is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 Psycholinguistics B. Language acquisition C. Sociolinguistics D. Biolinguistics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belongs to the lexical categories? A. conjunction B. determiners C. verbs D. prepositions II.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a proper term. Initials have been given in each item.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 1. M___________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of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 2. V_______ are produced with little restriction of the airflow from the lungs out through the mouth and or the nose. III. Write phonetic description that corresponds to each of the following symbols.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 [?] low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 [t?] voiceless palatal affricate IV. Using one or more of the constituency tests (i.e. stand alone, move as a unit, replacement by a pronoun, one-replacement), determine whether the boldfaced portions in the sentences are constituents and provide the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the constituents. (每小题2.5分,本大题共10分) 1. I saw a dog in the room. 2. I send him a letter. Answer: 1. I saw a dog in the room. a dog—NP, a constituent (1) stand-alone test: What did you see in the room ? A dog. (2) Move as a unit test: A dog is what I saw in the room. (3) pronoun test: I saw it in the room.. 2. I send him a letter. send him—not a constituent (1) stand-alone test: What did you do? * send him. (* means wrong) (2) Move as a unit test: * Send him is what I did. (3) pronoun test: *I did a letter.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导言&第一章 一、选择: 1、在印度, 传统语文学研究的文化经典主要就是( B )。 A、训诂学 B、宗教典籍 C、《圣经》 D、音韵学 2、下列关于语言的功能表述中,不正确的就是( C )。 A、语言的功能就是客观存在的 B、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传递功能 C、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就是语言的本质 D、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就是大脑 3、( C )就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A、身势 B、旗语 C、语言 D、文字 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 A )方面的特点。 A、语法 B、词汇 C、语音 D、句法 5、儿童语言的习得的临界期就是在( A )。 A、十一二岁 B、三四岁 C、八九岁 D、十三四岁 二、填空: 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传递功能。 2、语言就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3、语言就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交际互动的工具。 4、独词句的出现与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就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5、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就是学话。 三、判断: 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传递功能。( √) 2、旗语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 × ) 3、语言就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 ) 4、独词句的出现与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就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 ) 5、思维的普遍性决定语言的普遍性。( ×) 导言&第一章答案: 选择: 1、B 2、C 3、C 4、A 5、A

填空: 1、信息传递 2、最基本 3、语言 4、独词句 5、学话 判断: 1、√ 2、×语言改为文字 3、√ 4、√ 5、×思维改为语言;语言改为思维 第二章 选择题 1、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 B) A、系统的二层性 B、结构的层次性 C、结构的二层性 D、系统的层次性 2、人类语言与其她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A ) A、单位的明晰性 B、开拓性 C、结构的层次性 D、发展性 3、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进入组合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 A) A、可论证性 B、任意性与可论证性 C、随意性 D、随意性与可论证性 4、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C )就提出了著名的“约定俗成”的观点。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5、与聚合关系概念相近的就是( A) A、类比关系 B、搭配关系 C、拼合关系 D、组合关系 填空题: 1、说出的话语句子就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就是由有限的( 词)与( 规则)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 形式)与( 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就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 心理现实)的概括。 4、我们就是通过( 听话)认识到“孔子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 心理现实)的。 5、语言的表达就是对心里现实的( 编码)。 判断题: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就是无限的。 (×)2、语言就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就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与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 √)4、语言就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精品文档 语言学概论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2、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 3、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4、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5、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互相接触而产生的混杂语言 二、填空 1、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2、语法单位主要有( 语素词词组句子 )。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尠敢湩屧中的ing是(词尾),牜慥敤屲中的er是(词缀)。 7.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8.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 9.(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10.体现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形态变化)。 11.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同义)。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句法多义)。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 C )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3.对英语单词睜牯敫獲的分析,( D )是正确的。 A. work是词干 B. er是词尾 C. 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 work和 er都是构词语素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B ) A.领导大街 reader B.国家月球 railway C.老师刷子 unlike D.考虑作家 classmate 5.下列说法( D )是正确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 B.獜畴祤?潬歯?桴湩?潤牯都是派生词

语言学概论习题

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A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B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C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D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 A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B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C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D 个别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3. 语言学概论属于() A 个别语言学的范围 B 一般语言学的范围 C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D 汉语言学的范围 4. 结构主义语言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比较法 B 归纳法 C 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D 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填空题 1.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训诂、音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语法、语汇三个部分。 4.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三派。 三、判断题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国的语文学通称“小学”。() 3. 普通语言学是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4. 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四、名词解释 1. 语言学 2. 语文学 3. 理论语言学 4. 应用语言学 5. 普通语言学 6. 个别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 1. 语言是() A 说话 B 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C 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D 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2. 言语是() A 言论和语言 B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C 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D写成的作品或发表的言论 3. 语言是() A 特殊的社会现象 B 一般的社会现象 C 上层建筑 D 经济基础 二、填空题 1. 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种形式,即和。 2. “我们俩没有共同语言。”这句话的“语言”指的是,是一种用法。 3. 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 和是十分有限的。 4.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没有。 5. 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说话时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 是。 三、判断题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

09年1月-02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大题汇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口语(09-1) 27.仿译词(09-1) 2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9-1) 29.语气意义(09-1) 26.音位变体(08-10) 27.语法手段(08-10) 28.语音对应关系(08-10) 29.中介语(08-10) 26. 克里奥耳语(08-1) 27. 借词(08-1) 28. 音节(08-1) 29. 词的语体色彩(08-1) 32.轻音(07-10) 33.语言规划(07-10) 34.语言遗传机制(07-10) 35.应用语言学(07-10) 26.组合关系(07-1) 27.词的理性意义(07-1) 28.双语现象(07-1) 29.音位(07-1) 30.洋泾浜(07-1) 32.发音部位(06-10) 33.向心词组(06-10) 34.音节文字(06-10) 35.第二语言教学(06-10) 26. 聚合关系(06-1) 27. 社会方言(06-1) 28.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06-1)29. 词义的模糊性(06-1) 30. 派生词(06-1) 32.音素(05-10) 33.基础方言(05-10) 34.语言迁移(05-10) 35.语言获得(05-10) 34. 词形变化(05-1) 35. 派生词(05-1) 36. 语言转用(05-1) 32.韵律特征(04-10) 33.语系(04-10) 34.文化局限词语(04-10) 35.中介语(04-10) 32. 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03-10) 33. 义素(03-10) 34. 音位文字(03-10) 35. 语言的亲属关系(03-10) 32. 语流音变(02-10) 33. 语法范畴(02-10) 34. 蕴含(02-10) 35. 他源文字(02-10)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3.简述国际音标的优点。(09-1) 34.词缀和词尾有什么不同?(09-1) 35.汉语的语素、音节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吗? 30.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及其对语言的作用。(08-10)31.举例说明汉语词双音节化的作用。(08-10) 32.说明什么是儿童语言获得的“模仿说”和“强化说”。(08-10) 33. 词义的模糊性和歧义有什么区别?(08-1) 34. 什么是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08-1) 35. 一般语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08-1)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后练习汇总 第一章总论 本章思考题: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语言学是领先和关键的学科。”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你怎样理解应用语言学这一术语? 3.有人说转换生成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革命,有人则说它是“毒蛇蛋”;有人说它不断改变看法是理论上的不一贯,有人则说它是理论上的发展。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转换生成语言学? 4.张三和李幺妹刚给2岁的孩子过完两周岁的生日,两人就为小孩的培养问题争吵了起来。张三说:“应该教儿子识字了。”李幺妹说:“应该教儿子学音乐。”请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他们一点建议。 练习题 名词解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二、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统称“小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 3.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4.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 5.专语语言学可以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研究语言,分别被称为______语言学和______语言学。 6.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7.布龙菲尔德的代表性著作______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8.______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问答题 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之处? 2.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说明。(可结合分析任举一个句子作说明.) 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加以说明。(结合实际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举例) 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语言学复习 1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Ianguage is NOT true? A. Language is a system. B. Language is symbolic. C. Animals also have Ianguage? D. Language is arbitrar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s NOT one of the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A. Symbolic. B. Dual. C. Productive. D. Arbitrary. 3. What are the dual structures of language? A. Sounds and letters. B. Sounds and meaning. C. Letters and meaning. D. Sounds and symbols?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I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iT and ^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se I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e. 5.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I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 Metalingual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one of the cor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A. Phono logy B. Psycholi nguistics C. Socio-linguistics? D. Anthropology? 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takes the inner Structure of word as its main object of study? A. Phonetics. B. Semantics. C. Morphology. D. Syntax.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odes of study emphasizes on the ”standards” of languag e? A. Prescriptive. B. Descriptive? C. Synchronic. D? Diachronic. 9. Who put forwar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e and Parole? A. Saussure B. Chomsky C. Halliday D. Anonymous 10. The disti nction betwee n compete nee and performa nee is proposed by_ ?

最新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言学概论练习及参考答案 练习一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2、音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和;现代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即和。 4、世界上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即距今五千多年前出现的和以及距今三千四百所左右的。 5、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叫做。 6、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言可以,二是语言可以,三是语言可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音高主要决定于()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2、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 A.语素 B.词 C.词组 D.句子 3、“的”字词组相当于() A.名词的词组 B.动词的词组 C.形容词的词组 D.介词词组 4、人们在反映现实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色彩是() A.感情色彩 B.语体色彩 C.形象色彩 D.音响色彩 5、有的述谓结构的变元本身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 A.简单述谓结构B.复合述谓结构C.从属述谓结构D.降级述谓结构 6、阿拉伯文字是() A.辅音文字 B.音节文字 C.表意文字 D.意音文字 7、语言是一种()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物理现象 D.生理现象 8、语素分类中最大的类是() A.语族 B.语支 C.语系 D.语群 9、下列词语中属于借词的是() A.摩登 B.妯娌 C.把戏 D.马虎 10、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A.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B.主要指抽象思维和其他思维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C.主要指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离不开语言 D.先有语言后有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音位 2、组合规则 3、语法手段 4、抽象思维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人类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哪三方面的条件? 2、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中有哪些语言学知识? 3、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