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影响升高的因素:

①病程延长,

②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

③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

④病例迁入,

⑤健康者迁出,

⑥易感者迁入,

⑦诊断水平提高,

⑧报告率提高。

影响降低的因素:

①病程缩短,

②病死率高,

③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

④健康者迁入,

⑤病例迁出,

⑥治愈率提高

感染率(infection rate):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感染率= ----------------------×100%

调查时受检人数

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特别是对隐性感染、病原携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如乙型肝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寄生虫等。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 ----------------------------------×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多指在一个家庭内、病房、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班组中第一个病例发生后,在该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也称二代病例。

计算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对那些在同一家庭中来自家庭外感染或短于最短潜伏期、或长于最长潜伏期者均不应计入原发病例。

续发率可以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包括不同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家庭中儿童数、家庭人口数、经济条件等)及评价卫

生防疫措施的效果(如对免疫接种、隔离、消毒等措施的评价)。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是指通过调查询问或健康调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病残人数

病残率= ----------------------×K

调查人数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病残率可以说明病残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是作为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之一。

疾病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是某人群在一定期间(一般为一年)的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人口数之比。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粗死亡率=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

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例。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同期确认的某病病例数

病死率表示某病确诊后发生死亡的概率,它受疾病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影响。

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5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生存率反应了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也是考核治疗措施效果的指标。

率和比

①率(rate):指在某一确定人群中某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一个率由分子(发生数)、

分母(可能发生的总数)、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和乘数组成。大多数率是构成比。

②比(ratio):是两个变量的数值之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比例(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与分母之中。常用 P= a/a+b表示。有两类,一、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二、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的发生频率比例,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

率与比的区别

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人群;

如果分子被限定在某一年龄、性别或种族组内,分母也应该有同样的限定;

可以取任何值,是反映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可以是两个彼此分离的互不相重叠或包含的量;

分子和分母本身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率、比例或比;

构成比取值仅在0到1之间,是变量在一定期间内发生变化的概率

疾病残疾失能指标: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伤残调整寿命年

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潜在减寿年数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可以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

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 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DALY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

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将由于早死(实际死亡年数与低死亡人群中该年龄的预期寿命之差)造成的损失和因伤残造成的健康损失二者结合起来加以测算的。

流行病学是从宏观的高度和群体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机制,研究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其效果。DALY的出现是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划时代变化,在1980年以前,DALY 的概念还没有提出,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发病率、死亡率等传统指标。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指标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1988年,为了量化失去健康生命的全部损失,哈佛大学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进行了DALY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GDB的分析。DALY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和测量指标。

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

散发(sporadic)

暴发(outbreak)

流行(epidemic)

大流行(pandemic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发病率,如当年发病率未显著超过既往一般发病率,则称为散发。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

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疾病分布呈散发形式的主要原因:

①该病常年流行,人群有一定免疫力或因疫苗接种维持着人群的免疫水平,如麻疹。

②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

③传播机制难以实现的传染病,如流行性回归热。

④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如麻风病、炭疽。

暴发(outbreak)是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相同的病人,病人之间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脑等容易发生暴发。

暴发的几个类型:

①点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个相同的短时间内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

②重复暴露同源暴发易感人群在一定期间内重复(多次)暴露于共同的传播因素而引起的流行,流行曲线呈多峰或不规则型。

③蔓延暴发是指通过宿主间传播或人传人所引起的流行。

流行(epidemic):流行是指一个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流行与散发是相对的,各地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等作出判断。

有时在实际工作中用暴发流行一词。它表示在一个地区某病病例突然大量增多,发病率常超过一般流行的发病率水平,来势较迅猛,流行持续时间往往超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这

个词仅仅是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它和流行病学中的暴发之词不同。

有些传染病隐性感染占大多数。当它流行时临床症状明显病例可能不多,而实际感染率却很高,这种现象称为隐性流行。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常具有这种现象。

大流行(pandemic):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如流行性感冒、霍乱,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世界性流行。当前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呈世界性的。

筛检(screening):是在大量人群中通过快速的试验和其他方法,从外表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的一种预防性措施。

筛检不是诊断试验,它是把健康人和病人(疑似病人、有缺陷的人)区别开来的方法,它仅是初步检查,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一种方法。对筛检试验阳性还应进一步确诊。

对某种疾病来说,在一般人群中包括三种人,一种是无该病的健康人,一种是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一种是有该病的人,这三种人混杂存在。

筛检的工作即是将健康人与其他两类人区别开来。然后用更完善的诊断方法,将可疑患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实际患该病的人区别开来。第三步为对有该病的人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试验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

筛检试验评价

筛检试验金标准

合计患者非患者

阳性真阳性A假阳性B R1

阴性假阴性C真阴性D R2

合计C1C2N

筛检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validity),亦称效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故又称准确性

(accuracy )。

用于评价真实性的指标有: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和符合率。

①灵敏度与假阴性率

灵敏度(sensitivity ),又称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 ),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

假阴性率(false negative rate ),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的是筛检试验漏诊病人的情况。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灵敏度 = 1 - 假阴性率

即灵敏度越高,假阴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

特异度(specificity ),又称真阴性率(true negative rate ),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它反映了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

假阳性率(false positive rate ),又称误诊率,即实际无病,但根据筛检被判为有病的百分比。

特异度与假阳性率之间为互补关系: 特异度 = 1 - 假阳性率

即特异度越高,假阳性率越低,反之亦然。 正确指数

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Youden ’s index ),是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减去1,表示筛检方法

100%

A

A C

=

?+灵敏度100%

C

A C

=

?+假阴性率%100?+=

D

B D

特异度%D

B B 100?+=

假阳性率

发现真正病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 正确指数 = (灵敏度 + 特异度) – 1 = 1 – (假阴性 + 假阳性)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

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全面反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定。它的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受患病率的影响。

检验结果有阳性与阴性之分,故似然比相应地区分为: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LR )

阳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该指标反映了筛检试验正确判断阳性的可能性是错误判断阳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大,试验结果阳性时为真阳性的概率越大。

阴性似然比是筛检结果的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之比。该指标表示错误判断阴性的可能性是正确判断阴性可能性的倍数。比值越小,试验结果阴性时为真阴性的可能性越大。

阳性似然比越大,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阴性似然比越小,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也越高。因此,在选择筛检试验时应选择阳性似然比高的方法。

人群某病患病状况与筛检结果的关系

特异度

灵敏度

假阳性率真阳性率-=

=

+1LR 特异度

灵敏度

真阴性率假阴性率-=

=

-1LR %

6.7810045

165165

=?+=%灵敏度%

1.90%100730

80=?+=

特异度4580

可靠性(reliability )

也称信度、精确度(precision )或可重复性(repeata

-bility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用某测量工具(如筛检试验)重复测量同一受试者时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

评价筛检试验可靠性的方法和指标有下面一些方法:

①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当某试验是做定量测定时,可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 CV )来表示可靠性。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值越小,表示可重复性越好,精密度越高。反之,可重复性就越差,精密度越低。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算术均数之比。 变异系数(CV) =(标准差/算术均数)×100% 符合率(agreement rate, consistency rate )与Kappa 值

符合率又称一致率,是筛检试验判定的结果与标准诊断的结果相同的数占总受检人数的比例。符合率可用于比较两个医师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或同一医师两次筛检诊断同一组病人的结果。

影响筛检试验可靠性的因素有:

①受试对象生物学变异 由于个体生物周期等生物学变异,使得同一受试对象在不同时间获得的临床测量值有所波动。例如,血压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测量值存在变异。

②观察者 由于测量者之间、同一测量者在不同时间的技术水平不一,认真程度不同,生物学感觉差异,预期偏倚等均可导致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例如,血压测量者的不一致性,

%100?++++=D C B A D A 一致率

X 线读片与化验结果判断的不一致性等。

③实验室条件 重复测量时,测量仪器不稳定,试验方法本身不稳定,不同厂家、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试剂盒的纯度、有效成份的含量、试剂的稳定性等均有不同,由此可能引起测量误差。

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

预测值是反映应用筛检结果来估计受检者患病和不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的指标。根据筛检的阳性与阴性结果进行的估计分别称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①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 是指筛检试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 ) 是指筛检试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

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 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

预测值还与受检人群目标疾病患病率(P )的高低密切相关 :

人群在不同患病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的情况下,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变化。 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预测值升高; 当患病率不变,降低灵敏度,特异度将提高,此时阳性预测值将升高,阴性预测值将下降。 在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不同水平时某人群糖尿病筛检的结果

)1)(1(特异度患病率患病率灵敏度患病率

灵敏度阳性预测值--+??=

患病率

灵敏度患病率特异度患病率特异度阴性预测值?-+-?-?=

)1()1()

1(%100?+=

B

A A

阳性预测值%100?+=

D

C D

阴性预测值

患病率(%)灵敏度

(%)

特异度

(%)

筛检

结果

金标准

合计

阳性预

测值(%)

阴性预

测值(%)

患者非患者

505050+25025050050

-25025050050

合计5005001000

205050+10040050020

-10040050080

合计2008001000

209050+180********

- 2040042095

合计2008001000

205090+1008018056

-10072082088

合计2008001000

卫生统计学常用指标分析与图表制作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分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

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和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变量: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

资料:对变量的测得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亦称为资料

资料的两种类型

定量资料(计量资料)连续

离散

定性资料(分类资料)无序二项分类

多项分类

有序(等级资料)

根据变量取值特点,计量资料分为:

连续性资料:变量值可以在实数轴上连续变动。如年龄、身高、体重。

离散型资料:变量取值能一一列举。只能取整数。如毒性试验小鼠死亡只

数。

习题:

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 E:名义变量资料

概率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

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即0≤P ≤1,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P越接近1,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越接近0,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P ≤,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在一次实验或观察中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二、统计分析的内容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统计资料的描述

列表描述:频数分布表、一览表……

图形描述:频数分布图、趋势图……

指标描述

定量资料

集中位置: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离散程度: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定性或等级资料

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比

集中趋势的描述

广义的平均数包含各种表示数据分布集中位置的指标。

卫生领域最常用的三种平均数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定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

平均数意义应用

算术均数平均数量水平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的资料

等比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几何均数平均增(减)倍数

(对于等比资料)

中位数位次居中的观察值水平偏态分布;两端无确切值;分布不明确的资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个数所得的商,简称平均数或均数。

算术平均数可根据样本大小及分组情况而采用直接法或加权法计算。

(一)直接法

主要用于样本含量n ≤30以下、未经分组资料平均数的计算。 设某一资料包含n 个观测值: x 1、x2、…、xn , 则样本平均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Σ为总和符号; 表示从第一个观测值x 1累加到第n 个观测值xn 。当 在意义上已明确时,可简写为Σx ,(3-1)式可改写为: 加权法

对于样本含量 n ≥30 以上且已分组的资料,可以在次数分布表的基础上采用加

权法计算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第i 组的组中值;

—第i 组的次数; —分组数

第i 组的次数fi 是权衡第i 组组中值xi 在资料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量,因此将

fi 称为是xi 的“权”,加权法也由此而得名

(三)平均数的基本性质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或简写成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1 n

x

x ∑=

∑∑∑∑=

=++++++===f

fx f

x f f f f x f x f x f x k

i i

k

i i

i k k k 1

1212211 ∑=-0

)(x x

)(1

=-∑=x x n

i i

2、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x i- )2 < (xi- a )2 (常数a ≠ ) 或简写为: <

对于总体而言,通常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有限总体的平均数为:

中位数

将资料内所有观测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观测值,称为中位数,记为Md 。 当观测值的个数是偶数时,则以中间两个观测值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因资料是否分组而有所不同。

【习题】 某犬场发生犬瘟热,观察得10只仔犬发现症状到死亡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天,求其中位数。 此例n =10,为偶数,则:

(天) 即10只仔犬从发现症状到死亡天数的中位数为天。

几何均数

几何均数适用于原始数据分布不对称,但经对数转换后呈对称分布的资料。

医学上血清滴度资料常用几何均数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n 个观测值相乘之积开 n 次方所得的方根,称为几何平均数,记为G 。它主要应用于畜牧

业、水产业的生产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 。 如畜禽 、水产养殖的 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用几何平均数比用算术平均数更能代表其平均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N

x N

i i

∑==1

μn

n n n x x x x x x x x G 1)

(321321 ??=??=

描述定量变量的指标的正确选择

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

均数和标准差

偏态分布的资料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等比级数或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

几何均数

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

描述单峰对称分布小样本资料的变异程度,或用于初步了解资料的变异程度。若样本含量相差较大,不宜用极差来比较资料的离散程度。

四分位数间距:

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两端无确切值或分布不明确资料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方差:

常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

适用于比较计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几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全距(极差)是表示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最简便的统计量。但是全距只利用了资料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不能准确表达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比较粗略。当资料很多而又要迅速对资料的变异程度作出判断时,可以利用全距这个统计量。

标准差

一、标准差的意义

用平均数作为样本的代表,其代表性的强弱受样本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影响。仅用平均数对一个资料的特征作统计描述是不全面的,还需引入一个表示资料中观测值变异程度大小的统计量。

为 了 准 确 地 表示样本内各个观测值的变异程度 ,首先会考虑到以平均数为标准,求

出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 ) ,称为离均差。

虽然离均差能表示一个观测值偏离平均数的性质和程度,但因为离均差有正、有

负 ,离均差之和为零,即( ) = 0 ,因 而 不 能 用离均差之和Σ( )来 表 示 资料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偏离程度。

我们还可以采用将离均差平方的办法来解决离均差有正、有负,离均差之和为零的问题。

先将各 个离 均差平方,即 ( )2 ,再求 离均差平方和

, 即 ,简称平方和,记为SS ; 由 于 离差平方和 常 随 样 本 大 小 而 改 变 ,为 了 消 除 样 本大小 的 影 响 , 用平方和 除 以 样 本 大 小, 即 ,求出离均差平方和的平均数 ;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 总体方差 ,记为σ2。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2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 样本方差 带有原观测单位的 平方单位,在仅表示一个资料中各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而不作其它分析时 , 常需要与平均数配合使用 ,这 时应 将平方单位还原,即应求出样本方差的平方根。统计学上把样本方差 S2 的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 差,记为S ,即:

相应的总体参数叫总体标准差,记为σ。对于有限总体而言,σ的计算公式为:

在统计学中,常用样本标准差S 估计总体标准差σ。

标准差的特性

标准差的大小,受资料中每个观测值的影响,如观测值间变异大,求得的标准差也大,反之则小。

在计算标准差时,在各观测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其数值不变。

当每个观测值乘以或除以一个常数a ,则所得的标准差是原来标准差的a 倍或1/a

x

x -x

x -x x -x

x -2

)(x x -∑

n x x /)(2-∑

N

x x /)(22∑-=σ1

)

(2

--=

∑n x x S ∑-=

N

x /)

(2

μσ

倍。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 。 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 变异系数,记为C ·V 。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 和 (或)平 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比较度量衡单位不同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如某地20岁男子100人,其身高均数为,标准差为;其体重均数为, 标准差为。欲比较身高与体重的变异何者为大,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比较其标准差而应比较其变异系数。

由于,身高的变异系数:

体重的变异系数:

所以,该地20岁男子体重的变异大于身高的变异。

注意,变异系数的大小,同时受平均数和标准差两个统计量的影响,因而在利用变异系数表示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好将平均数和标准差也列出。

2、比较均数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的变异度 某地不同年龄组男子身高的变异程度 年龄组 人数 均数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岁 100 30-35岁

100

正态分布

对称分布:以正态分布较为常见

%100?=

?x

S

V C %

98.2%10006.16695.4=?=

?cm

cm

V C %

23.9%10072.53kg

96.4=?=

?kg

V C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之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 B.临床试验 C.队列研究 D.回顾性队列研究 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 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 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 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 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 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 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 )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

疾病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罹患率(attack rate)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感染率(infection rate) 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病残率(disablility rate) 生存率(survival rate) 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个地区人群发生某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的正确 计算发病率时,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发病时间在观察期内。 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多以年表示。 暴露人口数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新发病例数分子是一定期间的新发病例,若在观察期间内一个人可多次患病时,则应分别计为新发病例数,如腹泻,流感等。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 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旬、月为单位。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爆发流行情况。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机率。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 100%,1000/千,或10000/万等 期间患病率实际上等于某一特定期间开始时患病率加上该期间内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题库4

流行病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 B.对比分析 C.普查 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C.提供诊断依据D.不涉及药物治疗 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 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D.盲法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

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 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 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A.发病率 B.发病专率 C.罹患率 D.时点患病率

流行病学考试复习试题

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C.在一定围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C.人群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A.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A.观察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7.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8.流行病学研究量采用的是C.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9.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B.临床试验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分析性研究可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1.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C.队列研究 12.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D.病例对照研究 13.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从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现象 14.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E.以诊断疾病为主的观点 15.P和Q两个社区年龄调整死亡率相等,P社区粗死亡率较Q社区低,人们可能得出结论D.P社区较Q社区有更多的年青人 16.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人群,某病患病率的增加下列正确的是 C. 以该病的发病率与病程的乘积增加 据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蓝色车辆较其他颜色的车辆出事故更多,由此推论驾驶蓝色车比其他颜色的车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更高,该推论C.不正确,因为该比较不是基于率的比较18.在一次某病的现况研究中,发现男性符合该病症状标准的为80/105而同年龄女性为90/105,该年龄组女性发生该病危险性大的推论是B.不正确,因为未区分发病率和患病率 19.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该病患者的死亡百分比 20.死亡率是指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21.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三者的正确关系是B.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22. 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3.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24.表示流行强度的一组术语是A.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25.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C.期初人口数加期末人口数被2除 26.流行指的是D.性质相似的疾病的发生明显高出该人群一般发病水平 27.某地区在1周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患病率 28.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有C.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 29.疾病流行的强度包括B.散发、流行、大流行 30.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某病在某年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31.罹患率是指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32.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粗死亡率为C.10/1000 33.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200人;该年有120人死于结核病,其中100例为男性,该地1970年结核病死亡专率为B.60/10万 34.某地有20万人口,1970年全死因死亡2 000例,同年有结核病患者600人,其中男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个分,共分) 1.cause of disease 2.matching 3.relative risk (RR) 4.bias 5. incubation period 二.单选题(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分,共分) 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E) A 临床医生从个体获得资料,流行病学医生从群体获得资料 B 流行病学医生擅长统计学,而临床医生不擅长统计学 C 临床医学主要与疾病的治疗有关,而流行病学主要与疾病的预防有关 D 流行病学医生研究疾病的原因,但不研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临床医 生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都得研究 E 流行病学医生研究不同人群中疾病频率的差别,而临床医生研究人群中 个体的疾病状况 2.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 (A)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理论法 D 横断面调查 E 病例对照研究 3. 在人类生态学上,疾病与健康有关的三大因素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C) A 患者、隐性感染者、健康者 B 患者、传播途径、社会因素 C 宿主、环境、病因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 E 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4.下列关于病因的陈述哪项最准确 (E) A 致病因子 B 不良心理行为因素 C 有害物质 D 病原微生物

E 所有可以导致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 5.下列哪项不是判定因果关系的标准 (D) A 关联的强度 B 正确的时序关系 C 剂量-反应关系 D 统计学显著性检验 E 关联的可重复性 6.所谓疾病分布是指 (E) A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 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 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 地区、人群和长期变异 E 地区、人群和时间分布 7.下列哪个因素对传染病年龄分布影响最大 (D) A 潜伏期的长短 B 医生诊断水平的差异 C 营养状况的不同 D 免疫水平的高低 E 劳动强度的大小 8. 下列哪项关于患病率的论述是正确的 (E) A 患病率一般用于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说明此类疾 病流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对于急性病和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 B 患病率计算时分子是一定时期内的新、旧病例数 C 在对不同地区进行患病率的比较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 率的标准化 D 在发病率、病程均稳定的情况下,患病率等于发病率乘以病程 E 以上都正确 9. 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这样在人群中 (B) A 该病的发病率会上升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_公式和指标

第一讲 1. 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某病发病率=某年(期)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 同年(期)暴露人口数*K K -‰、万/万、10万/10万 计算发病率应注意:观察时间、发病时间、暴露人口数、单位 暴露人口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内的人群;②必须有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可能。正在患病或因曾经患病或接受了预防接种而在观察期内肯定不会再患该病的人不能算作暴露人口。在研究女性疾病时,暴露人口只限于女性。若可能患某病的人群不易明确界定(如高血压等),则以全人群作为暴露人群。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ID) ID=观察期间内新发病例数/ 该期间观察人年数 人年数:1人观察1年=1人×1年=1人年 2.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病新旧病例数/ 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K 3. 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也是国际间比较常用的指标。 4. 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5.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指观察开始至少到某时点仍处于存活状态的概率 生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总例数N –失访-死亡)/(N-失访数) 常用1年和5年生存率来反映疾病严重性和预后指标 生存率是指在随访期末仍存活的病例数与坚持随访的病例总数之比 6. 罹患率(attack rate) 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与发病率比较,其区别在于罹患率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

流行病学试题题库(1)选择题

选择题 1. 在临床工作中,流行病学方法可用于: A. 探讨某种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B.筛检某种疾病的病人 C.对诊断试验或方法进行评价 D.评价治疗效果与预后 E.A十B十C十D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是: A.统计分析B.对比分析 C.普查D.抽样调查 E.人群筛查 3.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B.无症状的健康人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E.病原携带者 4.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 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5.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B.研究疾病的病因学C.提供诊断依据 D.不涉及药物治疗E.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6.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设立对照组B.不设立对照组C.是否人为控制研究的条件 D.盲法E.统计学检验 7.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8.流行病学的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普查B.抽查C.队列研究D.现患调查E.生态学研究 9.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B.干预试验C.人群现场试验D.病例对照研究E.防治实验研究 10.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时点患病率11.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12. 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 存活时间长短 13.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 14.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15.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16.患病率指标来自: A. 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7.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 A.死亡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18.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些指标最合适? A.死亡率B.发病率 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19.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 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心肌梗死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频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最新流行病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类别:必修[√] 选修[ ] 考试方式:开卷[ ]闭卷[√]2009–20010学年第二学期 使用班级: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参考答案考试时间:2009 年5 月30 日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 E、随机误差 8.在4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定期筛查血压、血脂,询问心绞痛病史,这属于:(B) A、一级预防措施 B、二级预防措施 C、三级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 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 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一般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③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 分率表示;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2.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 而发病率分子为异性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3.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 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②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通常用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③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④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PYLL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用途:(1)可以反映各种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危害程度;(2)有助于确定该地区(县)的重点疾病并为制定合适该地区(县)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可用于评价疾病防制措施效果;(4)对不同疾病连续多年计算潜在减寿年数,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趋势。⑤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用途:(1)有助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2)有助于确定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及相应疾病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为正确制定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3)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 系程度。描述常用术语有:①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②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③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④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 绪论 试题1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实验室方法 临床诊治方法 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临床诊治与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 [参考答案] 现场调查与现场实验观察研究方法 试题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它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它可以评价药物或保健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答案]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试题3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参考答案] 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试题4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不涉及药物治疗 提供诊断依据 不研究疾病的预后 [参考答案]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疾病现象 试题5 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 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临床观察

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 病因的探索 人群患病情况分析 [参考答案] 补充临床观察之不足 试题6 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生物医学 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医学统计学 [参考答案] 预防医学 试题8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用最多的是 观察法 实验法 理论法 方法学研究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观察法 试题9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对传染病及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参考答案]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试题10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参考答案] 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试题11 新的疫苗或预防药物在推广应用前必须做 通过毒理学鉴定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通过现场试验考核其实际预防效果 通过动物试验证实其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和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