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 《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民族管弦乐队》

第5课 《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民族管弦乐队》

第5课 《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民族管弦乐队》
第5课 《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民族管弦乐队》

反思:这样的乐曲放在低年级聆听比较好,学生兴趣回比较浓郁,但高年级学生并不喜欢。也难以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反思:在光碟的介绍下,学生能了解民族乐队的排列形式,有视频学生才会有兴趣聆听。

较好。

神奇的小电动机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神奇的小电动机》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浦贝乡中心小学杨凯 整理教师:龙泉小学柳翠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神奇的小电动机》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本单元的教学是从“电和磁的关系”开始的。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电可以产生磁,制作电磁铁,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电磁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到小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动能,为下一课“电能和能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 1.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桌面上已经处理过比较容易拆开的小电动机,并结合课本阅读,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并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解能力。 2.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在了解小电动机构造的基础上,学生大胆猜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准备好的电动机学具进行分组自主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完成深度任务“如何使得小电动机转动的更快,如何使得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小电动机将电能变成了动能。 2.过程与方法: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它为什么会转动;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分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 本课难点:经历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电动机模型等;每组学生:锁片已经撬开的小电动机,电池,电池座,导线,磁铁,改装的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案3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3、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2、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锁片已经撬开的玩具小电机、自制教具、一号电池2节、导线、磁铁2块、电池盒、开关。 2.教师准备:有关玩具小电动机构造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玩具小车引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师:我们的四驱车通上电后,它就会动起来(师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让我们的小车动起来的吗? 生回答。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小电动机的结构。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小电动机,请你们给它通上电流,让它转动起来。 生动手让小电动机转动起来。 师:请同学们断开电路。这个小电机真神奇!同学们,你们中有谁知道小电动机里有些什么吗?

生回答,师作评价。 师:这样,我们把它拆开来看一看,小电动机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师指导学生拆电机) 师:我们拆开电动机后发现:我们的小电动机分成了几部分?让我们看着大屏幕一部分一部分的来认识!(课件出示) 师:这一部分叫做外壳(板书),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什么?(板书磁铁) 师:这一部分叫做后盖(板书),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两个小的金属片,它的名字叫电刷?(板书电刷) 师:这一部分叫做转子(板书),其中这个叫做转向器(板书),它是由三个环状的小金属片构成的圆柱,同学们可以传阅一下,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资料(课件出示)。 师:读了资料我们就知道:转向器和电刷一起作用就可以接通和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板书)师:我们接着来认识转子的主要部分,这个是铁芯,这个呢?看着铁芯和线圈,我们就会想到什么呢?对了,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师演示,后板书电磁铁。) 2、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猜测小电动机为什么通电会不停的转动 师:现在我们完全认识了小电动机的结构。你们能够猜测一下,小电动机为什么通电会不停的转动吗? 师引导:老师给你们一些小提示:(指着板书)小电动机转子是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什么呢?它的外壳中有磁铁,磁铁本身就带有什么?电磁铁和磁铁,距离那么近,通了电后,它们之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现在你们知道小电动机为什么通电会不停的转动吗?这样,先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评价并小结:磁铁和电磁铁之间这种相互吸引,相互排斥也就是做磁的相互作用。(板书:磁的相互作用) (2)检验我们的猜想。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学到的知识作出了猜测,那我们的猜测对吗?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器材,让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小电动机中转子的转动,想不想做一做这个实验?。(课件出示自制教具)其中这两个相当于后盖中的电刷,这个当然是小电动机中的转子了!我们还差什么呢?我们用这个磁铁代替外壳中的磁铁(师演示)。 师:现在我们可以做实验了!先请一位同学把转子接到电路中,再请另一位同学用开关接通电流后,马上断开电,转子转动了吗?还要怎么做转子才能转动起来? 师说明马上断电的原因:如果我们的转子没有动起来,是很费电的。在后面的实验中,如果你们小组的转子没动起来,请马上断电。

第5课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教学难点】 探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2.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金鼎一小每年都会有十二节,就在今年刚刚过去的5月份是我们金鼎一小的什么节日啊?

生:科技节 师:恩,今年我们六年级的科技节项目依旧是机器人(教师平板同屏电脑,学生观看ppt,展示机器人图片),那么回忆一下五年级的是什么呀? 生:是四驱车模(观看ppt展示本班学生去年四驱车模活动留影),看,这张照片有谁?第二张呢,是谁? 师:同学们,我们想想机器人为什么可以跳舞、翻跟头、行走,四驱车模为什么可以快速向前呢? 生:因为有马达。 师:正确,马达也叫电动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研究电动机。 教师揭题板书:神奇的小电动机(彩色贴纸) 二、课程新授——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师:了解是研究的基础,我们要首先拆开电动机,看看它有哪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部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桌面上的小电动机慢慢拆开来,仔细观察。好,现在开始。(与此同时,教师将电子课本中的问题用平板聚焦放大突出在显示屏幕上,携带平板在学生间巡视,边走边提示。) 学生活动1:拆开电动机 师:好,时间到。同学们对照课本结合自己的观察结果回答问题。(教师将电子课本中的电动机结构三部分用平板聚焦放大突出在显示屏幕上)如图: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电动机的三部分,分别是外壳、后盖、转子。 师:仔细看哪里是电刷?哪里是铁芯、线圈?哪里是换向器? 生:看到了。

六年级科学上册 3_5《神奇的小电动机》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神奇的小电动机 年级六学科科学教师 学习内容 3.5神奇的小电动机页码P58-59 教学目标1.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2.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3.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探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 器材准备小组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教师自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 课前自主探究找一找身边的小风扇,玩具汽车,飞机等物体的小电动机,观察它是怎样转动的,并把它们拆开了解它们的结构 课中导学探究学案导案 二次 备课 问题导入 汇报课前自主探究内容出示课题 自主探究(一)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1.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 里面有什么? 2.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 都有什么用? 3.找一找:电流流过的线路 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1)换向器的作用 (2)电刷的工作原理 (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小组讨论:小电动机为什么通上 电就会转起来?各个部件起什么作 用?能不能去掉其中某一个部件? 2.按照课本的要求和步骤检测你的 想法 安装时要注意:调节好支架,使 转子放水平,支架和“电刷”(V 字形电线)距离要合适,转子不 被卡住,能灵活转动又不滑落。

展示研讨汇报实验的发现,其它组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表达出小电动机转动的 秘密 总结提升 汇报课中收获。 总结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电机 电磁 铁电生磁小电动机 磁铁磁 的相互作用转动 教学反思

感谢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感谢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六上3-5神奇的小电动机

5.神奇的小电动机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金林敏 【教材简析】 《神奇的小电动机》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内容是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的基础上,研究玩具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本课教学中,教材主要安排了“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认识小电动机的构造入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与表达的一系列探究过程探究小电动机“利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电磁铁知识的应用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积累中已经对电磁铁的相关科学概念达成了一定的认知。以玩具电动机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又贴近了学生探究的认知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将电能转换成动能。 2. 小电动机分为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小电动机的功能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科学探究目标 1.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3. 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2. 能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有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小电动机里蕴含的“用电产生磁,用磁的相互作用”这一知识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从而理解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玩具小电动机构造的课件、图片与影像。 小组:锁片已经撬开的玩具小电机、自制教具、铜质单股粗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一号电池2节、导线、磁铁2块、电池盒、开关、学生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出示带有马达装置的玩具四驱车,激发学生的课前兴趣] 1.出示小车。 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都玩过吗?(预设:学生对小车的认识介绍,并说出小车是电动的或者依靠马达转动) 2.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让四驱车动起来的吗?(预设:学生回答小电动机是通过电池转动的,或者回答通过电池让马达转动的。) 提问:你知道我们说的马达实际上就是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小电动机,说不出的时候教师进行引导“马达”我们称为“小电动机”。)提问: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通上电会转动?(预设:学生说出一部分关于小电动机的内容,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对小电动机的前概念。)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探索: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锁片已经撬开的玩具小电机、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单独的小电动机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电动机里有哪几个部分组成?(预设:学生说出小电动机外部肉眼直观的部分,针对可见部分进行名称教学。) 根据事先准备好已经撬开的小电动机,分组观察小电动机的基本组成,拆分小电动机过程中引导学生记住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题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感受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文明的辉煌灿烂,体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本课是在对学生综合能力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设计的,我依照教学经验,首先得出一般初一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特点: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由浅入深的引导可以推动部分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有所升华,但是公开课上学生可能出现胆怯心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这一点,各教学环节都应为学生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留有一定的变化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 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通过本课学习和思考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与夏商周奴隶制文明高度发达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奴隶制文明的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组织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并对之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乃中华民族之骄傲,今天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与之一脉相承;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炎黄子孙更要保护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说明将抽象的描述具体化,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令学生从中自行总 结出工艺高超的表现,既实现了认知目标,又进行了能力训练。 难点:正确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 解决策略: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 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 学法指导:1.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一:课前预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 ①末期,出现青铜器。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 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 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②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治虫害等。 (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3、业、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2.被杀死当作祭祀。被杀死或活埋做。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时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时神奇的小电动机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全长55千米,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这种设计和梁桥、拱桥相比,谁的跨越能力更强?()。A.斜拉钢索桥最强B.梁桥最强C.拱桥最强 2 . 下列和承受力无关的是() A.材料的厚度 B.材料的颜色 C.材料折叠的形状 3 . F1赛车的轮胎很(),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赛车的稳定性。 A.宽B.窄C.小 4 . 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实验中,下列因素可以忽略不计的是() A.纸条的长宽相同B.架空的长度相同 C.放垫圈的位置相同D.胶水提高了纸条的强度 5 . 更加牢固是() A.吊桥B.斜拉锁桥C.平板桥 二、填空题 6 . 横梁的抗弯曲的能力与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系,增加(_______)比增加(_________)更有效。改变(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增强抗弯曲能力。 7 . 火箭升空利用了(________)的原理,气垫船能在水面高速滑行是利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 8 . 按照用途分,桥可以分为________、公铁两用桥和________。

9 . 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________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三、判断题 10 . 桥塔修得很高,主要是为了美观。(______) 11 . 体育馆用圆顶形的形状做屋顶是为了更加美观(__) 12 . 水力发电实质是是将水的能量转换为电能。(______) 13 . 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大等特点。(______) 14 . 三角形的最大特点就具有稳定性。(___) 四、连线题 15 . 连线(哪些是部件的连接点是灵活的,哪些是不灵活的) 扇子折叠尺钢结构房屋 部件的连接点是灵活的部件的连接点是不灵活的 五、简答题 16 . 哪些特点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 六、综合题 17 .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制作的“自动浇花器”。在花盆边上放一个水罐,取一段棉布,一端放进水瓶,另一端埋进花盆的土壤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3.5 神奇的小电动机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教学难点: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赛车内的小电动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 2.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1. 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 2. 学生活动。 3. 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外壳:磁铁;转子:线圈、铁芯、换向器;后盖:电刷) 4. 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 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 2. 学生讨论交流。 3. 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学生参照书本59页步骤装小电动机,注意: ①调节支架:要使转子放平,支架和电刷距离适中,转子不被卡住。 ②用磁铁靠近转子,为什么转子会转动?(不会转,借助手转动下) 5.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板书) 【教学反思】 学生亲自拆开小电动机,对里面的装置了解地更明白,有更多兴趣想去探究。当问到电动机是怎么工作时,学生对几部分零件就更加好奇,但是直接让学生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比较困难。先复习第二节课中用指南针偏转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以及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再引到磁铁,电磁铁,电源三部分组成使得小电动机会转。在实验中既是验证也是让学生加深印象,更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实验中先把转子接在电源两侧,观察是否会转动,再在转子两边靠近小磁铁,观察现在转子的转动情况,学生就恍然大悟,体会到其中磁铁和电磁铁的相互作用。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小电动机》教案

5.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材简析】 《神奇的小电动机》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内容是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的基础上,研究玩具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本课教学中,教材主要安排了“观察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和“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两个活动,引导学生从认识小电动机的构造入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与表达的一系列探究过程探究小电动机“利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 作为本单元电磁铁知识的应用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积累中已经对电磁铁的相关科学概念达成了一定的认知。以玩具电动机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又贴近了学生探究的认知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将电能转换成动能。 2. 小电动机分为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小电动机的功能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科学探究目标 1.用部分观察和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2.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3. 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2. 能认真地观察和思考有关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小电动机里蕴含的“用电产生磁,用磁的相互作用”这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难点:在教师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从而理解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玩具小电动机构造的课件、图片与影像。 小组:锁片已经撬开的玩具小电机、自制教具、铜质单股粗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一号电池2节、导线、磁铁2块、电池盒、开关、学生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出示带有马达装置的玩具四驱车,激发学生的课前兴趣] 1.出示小车。 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都玩过吗?(预设:学生对小车的认识介绍,并说出小车是电动的或者依靠马达转动) 2.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提问:你知道是什么让四驱车动起来的吗?(预设:学生回答小电动机是通过电池转动的,或者回答通过电池让马达转动的。) 提问:你知道我们说的马达实际上就是什么?(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小电动机,说不出的时候教师进行引导“马达”我们称为“小电动机”。) 提问: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为什么通上电会转动?(预设:学生说出一部分关于小电动机的内容,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对小电动机的前概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探索: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锁片已经撬开的玩具小电机、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单独的小电动机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电动机里有哪几个部分组成?(预设:学生说出小电动机外部肉眼直观的部分,针对可见部分进行名称教学。) 根据事先准备好已经撬开的小电动机,分组观察小电动机的基本组成,拆分小电动机过程中引导学生记住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讨论交流

神奇的小电动机教案

第二次教案 《神奇的小电动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做探究小电动机工作原理得的实验。 观察老师的制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培养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证据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测通了电它为什么会转动,并用实验检验推测。【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装沙子的小药瓶两个(其中一个瓶盖中间扎一个 小孔,正好能插入铜导线)、一号电池、透明胶 2. 教师准备:导线、环形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激 光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请您欣赏:视频四驱车表演。(学生感兴趣) 2.看了课前的四驱车表演,你想到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老师给你小电动机,同学们先观察,再猜一猜,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2.让我们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注意:拆开时要记住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等一会儿还要装配还原。3. 学生活动。 4. 你发现了什么? 5.对照课本,说出它们的名称。 6.幻灯图片,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 (小电动机的外壳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磁铁,后盖上有电刷。)

7.小电动机有了这些结构,通上电流就能转动,你知道电流是沿着怎样的线路流过线圈的? 投影图片:小电动机各部分,并让学生用激光笔指着说出来。(电池→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电池) 8. 换向器起到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材料,了解换向器的作用。(使电动机连续转动。) 9、教师指导 10.让学生试着把小电动机装配还原,观察各部分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装后盖时要轻轻转动转子,使换向器插入电刷中。 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1.任何物体的结构总是和它的功能相适应的,现在大家猜想一下为什么小电动机有了这种结构通上电就会不停的转动呢?…… 2.学生汇报。 3.检验猜想的实验, (1)参看屏幕上的方法,按步骤1和步骤2。安装小电动机。 步骤1:安装支架和电路。(安装前注意:小药瓶中放的是沙子,有固定导线和调节导线高度的作用,不要好奇的宁下来看,以免撒出来。有一个瓶盖上有小孔,用透明胶粘住了,在插入导线前不要撕开) 把一根红电线插入带孔的小药瓶上,做支架。如图1 把红、蓝两根电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线头分开成“V”形,当“电刷”,要使转子不被卡住。另一端向两边分,用透明胶带把两根电线固定在瓶盖上无孔的小药瓶上。如图2 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起来。(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如图3 步骤2;安放转子。 调节有孔药瓶距无孔药瓶的距离和单根红电线的高度,把转子水平放在支架上,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如图4 (2)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转子转动了吗?还要怎么做转子才能转动起来?并说出理由。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发放第二块磁铁时,要提醒学生两块磁铁吸引力很大,当将他俩靠近时,别夹着手。)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对电动机研究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怎样向其他人解释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同步练习(I)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同步练习(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1. (8分)排序题。 把下面的实验步骤按照正确顺序排列。 (________)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让转子转动起来。 (________) 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 (________)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 (________)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 (________)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起来。 (________)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 (________)把两根导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线头分开成“V”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筋圈固定。 2. (1分)给小电动车安上电池,它________运动。(填“会或不会”) 3. (1分)电________产生磁。(填“能或不能”) 4. (1分)电动机是产生________的机器。

5. (1分)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________。 6. (1分)线圈、铁芯和换向器构成电动机的________。 7. (1分)电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流入线圈的电流方向的改变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二、判断题 (共8题;共24分) 8. (10分)判断题。 (1)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阻力。 (2)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3)用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4)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没有通电也能产生磁性。 (5)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一组线圈。 9. (2分)小电动机能够转动是因为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10. (2分)换向器的作用只是接通电流。() 11. (2分)线圈、铁芯和换向器构成电动机的定子。() 12. (2分)小电动机里的转子铁芯上绕着很多线圈。() 13. (2分)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14. (2分)小电动机的转子相当于一个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 15. (2分)一块断的磁铁只剩下一个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总第课时) 设计人:使用人: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通过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 隶的悲惨生活。 3、认识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的,是 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 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1、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思考回答教材第28页的动脑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①猜想一下当时奴隶们怎样制造青铜器?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 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③、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这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延伸: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中原地区青铜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代表。这两种文化有所不同,为什么? 四、系统总结: 青铜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 农牧工商有发展,奴隶命运很悲惨。 五、巩固练习: 1、著名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B、农耕文明出现原始 C、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神奇的小电动机练习题八十六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神奇的小电动机练习题八十六 第1题【判断题】 换向器的作用只是接通电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判断题。 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阻力。 A、正确 B、错误 电动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A、正确 B、错误 用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A、正确 B、错误 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没有通电也能产生磁性。

A、正确 B、错误 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一组线圈。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一块断的磁铁只剩下一个极。(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小电动机能够转动是因为电和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线圈、铁芯和换向器构成电动机的定子。(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读图题。 仔细观察小电动机里的各部分的构造,在横线上写出电动机各个部件的名称。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5)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电______产生磁。(填“能或不能”)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线圈、铁芯和换向器构成电动机的______。【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发电机的构造和电动机有些相似,但是原理却是相反的。发电机是利用磁产生电的装置。发电机上有固定的定子和能转动的转子。当人们用其他能源产生的动力带动转子转动时,线圈中就会不断地产生电流。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发电机常用电磁铁做转子,用线圈做定子。 发电机和电动机一样都有______和______,但是它们的原理相反,电动机是用______产生______,发电机是用______产生______。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电机上有固定的定子和能转动的转子 B、发电机可以为家用电器提供电流 C、发电机是用电产生磁的装置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给小电动车安上电池,它______运动。(填“会或不会”) 【答案】: 【解析】: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背景和目标】 应用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研究最简单的直流电动机,是一项很有趣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在活动中,电磁铁的相关知识得到应用,探究能力得到锻炼。 本课有两个活动: 1、认识小电动机的主要构成部件,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转子实质是电磁铁。 2、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 首先、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测通了电的小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检验推测(本课重点及难点)。 科学概念: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过程与方法: ●按整体观察、解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探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用实验检验推测----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带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单股铜质粗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铜质支架、大头针。 2. 教师准备:自制一组线圈的小电动机、简化后的小电动机各一个,制作的小电动机运转的视频,电动机各部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聚焦探究的问题。 1、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们爱玩吗? 其实爱玩是每个人的天性,无可厚非,老师也爱玩,你比如老师常常把儿子的小电动玩具拿来把玩,你别说老师还真的玩出了新花样,你们愿意欣赏老师玩出的“新花样”吗?(引出下面媒体展示自制的单线圈和三线圈电动机转动的视频) 借用多媒体展示自制的小电动机转动的视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 2、聚焦探究的问题:“你知道电动机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认识小电动机的主要构成部件,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转 子实质上就是一组电磁铁。 生:学生初步认识电动机的构成: 提示:结合多媒体展示电动机整体结构,电动机的构成部件。 师: 1、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主要构成部件。 2、电动机里这些主要构成部件有什么用? 外 壳(有一对永磁铁) 后盖(有一对电刷) 转 子 电动机的组成 铁 芯 线 圈 换向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习题1

《神奇的小电动机》习题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电动机换向器的作用是。 (2)小电动机包括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后盖上有电刷。https://www.doczj.com/doc/9d5672557.html, (3)可以改变小电机的转子转动方向的是。 2.当好小法官: (1)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2)改变电流大小不能改变转子转动的快慢。() (3)电动机是用电来工作的。() (4)小电动机的转子相当于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 (5)小电动机的转子上只有两组线圈。() 二、综合训练 1.选择题 (1)转子由铁芯、线圈和()组成的。 A、电刷 B、换向器 C、外壳 (2)转子相当于()块电磁铁。 A、1 B、3 C、4 (3)可以加快小电动机转子转动速度的是()。 A、用两个磁铁 B、减少线圈的圈数 C、减少电池的数量 (4)小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无关。 A 、改变电流的方向 B、改变转子磁铁的磁极 C 、增加线圈缠绕的圈数 (5)小电机中换向器的作用是() A改变电流方向B调节电机转动速度C开关电机 (6)电动机是()的机器。 A.动力产生磁 B.电产生动力 C.磁产生电 2.小电动机里面有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填一填 (1)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2)外壳、转子、后盖铁芯、线圈、换向器 (3)电池的正负极的接法 2.(1)√(2)×(3)√(4)√(5)× 二、综合训练 1.(1)B (2)A (3)A (4)C (5)A (6)B 2.小电机的组成部分有:永磁体、转子、电刷。其中,转子是由铁芯、线圈、换向器构成的,它是三个电磁铁。21教育网 三、拓展应用 1.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SD#$%^&#@!&*&%^## ASD#$%^& ASD#@!%^&GDA Ecxhfjejdf64_>..ZSA@#$%^&A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主备:字学娟 课时安排:1.5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灿烂的青铜文明,指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其核心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掌握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其次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二、目标及分析 1教学目标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知道著名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 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目标分析 了解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发展的情况;就是要知道三个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情况。 掌握夏、商、周时期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就是要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各方面学习当时的发展情况。 理解奴隶制度下奴隶的悲惨生活。就是要分析带枷的奴隶和殉葬奴隶图,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正确认识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应该对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讲述。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

5、《神奇的小电动机》导学案

《神奇的小电动机》导学案设计 课题神奇的小电动机课型自学+展示主备人授课人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授课时间月日 设计思路 首先由电动玩具车引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由整体到局部观察小电动的构造,推想它为什么会转动。最后检验猜想,得出结论。 年班六年级 导案设计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小电动机的功能。 学习 目标 1.知道小电动机的构造。 2.通过观察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它为什么会转 动,再用实验检验推测。 2.能根据构造推想小电动转动的原理,能用实验 检验假设。 3.让学生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 3. 对小电动机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它通电后为什么会转 动。 预设 重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它通电后为什么会转 动。 教学难点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它通电后为什么会转动 预设 难点 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它通电后为什么会转 动 教师准备有关玩具小电动机构造的图片或影像 学生 准备 玩具小电动机、塑料杯或纸杯、橡皮筋、铜质单 股导线做的V字形“电刷”、铁丝支架、电池、 电池座、开关、导线、磁铁、大头针。 教法指导 首先通过预习交流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确 立本课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 电磁铁磁力的规律。 学法 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58——59页 2.先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合作探究部分由小 组讨论共同完成; 3.展示交流后认真整理学案并保存好。 导学流程学习流程 导学内容个人加减学习内容学生复查 一、导入: 激趣引入:出示小四驱车桌上运动起来,提问:小四驱车里有什么,能让它运动,拆开,让学生看到有电池和电动机。 2、预习交流: 提问:小电动机里有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答出外壳、转子、后盖。) 教师追问:外壳、转子、后盖上都有什么呢? (预设:学生会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更具体。) 追问:对于小电动机你还有哪些问题? 师:小动机为什么通上电能转动?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 一.课前预习: 1、小电动机有()、()、()三个部分。其中外壳内有一对永久性的(),转子上有()、()、(),后盖上有()。 2、小电动机的作用是把()变成了()。 3.我的疑问: 二、合作探究 (要求:1、小组长带领组员按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内容。) 探究一:拆开小电动机,仔细观察它的组成部分,能说出各部分名称。思考:转子是电磁铁吗,能用简单的方法验证,再对照资料了解换向器的作用。(提示:拆开要轻,并记住各部分怎么连接的,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