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北京“7·21”特大暴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北京相当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

第24卷第1期 2000年1月大 气 科 学Ch inese Journal of A tmo spheric Sciences V o l 124,N o 11Jan 1 2000 1998-08-21收到,1998-10-17收到修改稿 3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96-908-05-02资助 北京相当暴雨日数的气候特征 * 吴正华 储锁龙 李海盛 (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9)摘 要 根据北京99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和274年6~8月总降水量资料,分析了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及旱涝等级的相关性,给出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北京274年汛期相当暴雨日数资料序列。分析表明:相当暴雨日数概念的引入,可以把汛期总降水量中暴雨过程降水与非暴雨过程降水分开,证实汛期旱涝变化只取决于暴雨过程的总次数和强度;相当暴雨日数是一个气候统计量,有与总降水量一致的周期变化,但其年际变率和315年周期比总降水量更显著,其概率分布满足泊松分布;与旱涝等级比较,相当暴雨日数与总降水量的相关性更好,且有利于研究形成汛期旱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特征。 关键词:旱涝;总降水量;相当暴雨日数;气候特征 1 引言 大气环流异常是形成旱涝气候灾害的直接背景。所谓大气环流异常,是指大气环流系统,如急流、锋面、气团、气旋、反气旋等在某一时期的活动相对于其长期平均状态有明显的偏离,这种异常活动产生的直接效果是降水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异常,形成干旱或洪涝灾害。 干旱和洪涝是华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早在1935年,竺可桢先生就指出华北“旱 荒频起,即雨量变率过大所致”[1]。“雨量变率过大”正是华北地区降水天气过程的次数和 强度明显异常的表现,在研究或描述旱涝气候特征时,有必要深入分析与“雨量变率”密切相关的降水过程特点。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有70%出现在汛期(6~8月),尤其是燕山南侧和京津地区高达75%~77%。汛期降水多少即决定了年景的旱涝趋势。根据北京1875~1996年(共98年)和京津冀地区61个测站1961~1990年(30年)的6~8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2,3],表明其6~8月总降水量和旱涝等级只与同期的暴雨过程总数有关,而与同期的大雨过程、中雨过程和小雨过程的总数无关。也就是说,京津冀地区出现夏季降水偏少(旱)或偏多(涝),只决定于暴雨过程的总数多少和强度大小,这正是“雨量变率过大”的主因。因此,从造成旱涝的降水过程特征上讲,研究京津冀地区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状况,就是研究其暴雨过程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 常用的“暴雨日”定义有一定局限性,一是其取日界时间为当日20时至次日20时(北京时间)内出现≥50mm 的降水日,这对于降水强度已达到暴雨强度,但降水时间却跨越20时前后的降水量是分别归算在两天的降水量统计中,可能影响实际暴雨日数的

普罗米修斯公开课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1课《普罗米修斯》(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神”,更是一个英雄。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课文内容) 2、师:是呀,因为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生活是那么的悲惨,于是冒着生命危险拿来了火种,他却承受了难以形容的痛苦。可是他屈服了吗? (二)、自主品味,引导阅读感悟 1、课文哪个自然段最能表现普罗米修斯没有屈服?他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2、谁来读读最能表现普罗米修斯没有屈服的段落?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大家想一想普罗米修斯使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坚定) (2)理解“坚定”。坚定是什么意思?(意志坚决,不动摇) (2)、谁再想来试试?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你还从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决不会……更不会……”) (4)、所以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要强调哪些词语?(决不会,更不会) (4)、普罗米修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联系上文,抓住气急败坏) (5)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怎么回答?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6)谁想当一回普罗米修斯?这样吧,女生扮演一下我们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注意坚定的语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7)男生也用更坚定有力的语气读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8)这句话中有个词“造福”(板书),造福的福很容易写错。 (9)普罗米修斯造福了谁呀?(造福人类)(板书)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康荣一中:肖文静 一、感知背景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个时期的北平,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特务横行,官吏凶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车夫祥子厌恶他的老婆虎妞,不愿在家待着;虎妞因把一间屋子借给小福子使用,也不愿祥子在家。这天,祥子因天气热,想白天在家,晚上出去拉活,可虎妞嫌他碍事,硬把他轰出去干活。“他一声没出,喝了一瓢凉水,走了出去”。课文故事即起于此,后来祥子因在暴雨中着凉,生了一个多月的病,病还未完全好,因贪拉车挣钱,又染上痢疾,待痢疾刚好不久,虎妞又因难产而死。 二、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掌握字音、字形、词义,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方法,把握其特色和作用;品味精彩的描写,积累精妙的语言。 3、感受人物艰苦的生存环境,体会其悲惨的命运。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 四、教学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笔下的环境描写。 2、理解文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教学设想 这段小说写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生活遭遇,“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谋生的痛苦与不幸。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本文写了祥子在这一天中三段时间里的故事,文章对“烈日下”、“暴雨下”的祥子是如何具体细致地描绘的,是如何具体地描写自然环境的。采取以思考题引导学生各自阅读、理解文章,让学生回答,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过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骆驼祥子》,看看从原著中节选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

北京7.21暴雨研究报告

北京7.21特大暴雨研究报告 2012年7月21日,一个平凡的周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猛虎之势袭击了北京,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山洪、泥石流、积水溺亡、水漫城市,这些平时离我们很远的词汇,就发生在身边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国之都。根据2012年7月25日北京市政府的灾情报道,此次暴雨灾害造成160.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共79人遇难……如此惨烈的灾情让我们揪心: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竟然因一场暴雨而消逝了79个鲜活生命。然而痛的现实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从这次暴雨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胸怀天下,心系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因此为深刻反思北京7.21特大暴雨灾情,我决定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7.21北京特大暴雨进行分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成因分析,三是对策建议,从而为北京市应对暴雨灾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履行中学生关心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一、灾情基本情况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一场暴雨灾害,全市16小时平均降雨量170mm,城区平均215mm,房山区平均301mm,全市最大点房山区河北镇达541mm,超过500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区模式口为328mm,达到100年一遇。房山等重灾区多条河流暴发山洪,局部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其中北运河北关拦河闸最大洪峰流量1200m3/s,并启动分洪闸向潮白河分洪,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2570m3/s,为近50年来少有。这次特大暴雨降雨总量之多、降雨强度之大、强降雨历时之长、局部洪水尤其是山洪之巨历史罕见,给城市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近160多万人,紧急转移9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110多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损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主要包括:河道堤防损毁485处49km,护岸损坏近万处,决口53处,河道淤积243处总方量2 000余万m3,损坏水井891眼、泵站117座、灌溉设施44处、水文设施4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 kV站水淹停运,25条10 kV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

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毛冬艳 乔 林 陈 涛 徐 辉 杨克明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提 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局地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MCS 在对流层中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和低压,在其发展强盛阶段,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最佳配置以及暴雨区上空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结构特征;暴雨发生前,地表感热、潜热通量等边界层非绝热过程造成气温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影响对流层中低层风场的分布,对暴雨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局地暴雨 中尺度数值模拟 MCS 敏感性试验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Local Storm in Beijing on 10J uly 2004 Mao Dongyan Qiao Lin Chen Tao Xu Hui Yang K eming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re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The mesoscal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reasons for a local storm in Beijing on 10J uly 2004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CS are 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line and low pressure system in the mid 2and low 2level ,with the convergence in the low level ,divergence in the high level and strong ascending motion during the strong development stage.Before the heavy rain ,the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resulted i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pressure decrease and the water vapor accumulation ,which influenced the wind distribu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storm. K ey Words :local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MCS sensitivity test  资助项目: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NMC 2P20042005)收稿日期:2007年2月6日; 修定稿日期:2007年12月1日 第34卷,第2期2008年2月 气 象 M ETEOROLO GICAL MON THL Y  Vol.34 No.2 February ,200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同步练习 苏教版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目标: 1、学习具体细致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 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是从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节选的。祥子的故事,拍成过电影,改编成戏剧,传播甚广,同学们多半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的原著,看看原著中的这一段对祥子是如何描写的。 二、老舍和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 三、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 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写了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中的几段时间里的故事? 明确:写了样子在这天中的三段时间里的故事:

①祥子在这天的上午上街拉车谋生,吃尽了烈日当头毒射的苦头。 ②祥子在这天的午后一点,“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里的“最热的时候”,拉车前行,突然天降暴雨,狂暴的大雨点直砸他的头和背,冷酷而强横的坐车人不准他片刻停车避雨。 ③祥子拉完车跑回家,抱着火烤还浑身哆嗦不停。 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景色的?哪些地方描写祥子?对祥子作了哪些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表明什么? 五、齐读课文1—2节: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 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 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B、马路上C、便道 D、狗E、骡子F、小贩们G、柏油路H、拉车的——侧面烘托。——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 2、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此时的祥子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 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 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3、文中为什么要写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明确:有两个目的:一是表明祥子助胃里装的全是水,腹中空空,肚内无食;一是喻示祥子过着骡马般的非人生活。 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 六、布置作业:默写生字,选择文中精彩的写景片段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时内容: 二、朗读第二部分,分析讲解:

局地暴雨现场处置方案

局地暴雨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一)事故类型 属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二)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电站工程整个场区。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发生在6月至9月防汛期间。电站工程区域遭遇局地暴雨存在构建筑物漏雨、低洼地及施工场地被淹等风险。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道路中断、厂坝区电力、通讯设施损坏。影响整个电站工程施工作业现场。 二、应急工作职责 (一)做好地下厂房及各施工支洞排水、封堵 (二)做好构建筑物内设备、防漏措施 (三)做好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处置工作,恢复道路交通 (四)做好内涝、水淹厂区排水 (五)做好电力、通讯等设施抢修

(六)必要时直接联系费县应急办公室请求救助 三、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告程序 1. 第一发现人发现作业场地被淹、道路被雨水冲垮等现场时应立即汇报所在单位负责人; 2. 单位负责人报告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应急办公室(电话:XXX)。 3. 公司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人汇报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 各参建单位对室外施工设备、机械进行遮盖,做好防雨措施,必要时切断相关设备电源。 2. 各参建单位对本标段容易被淹的施工区域、场所进行封堵,或进行导流。 3. 各参建单位及时疏通排水沟渠,保证排水顺畅。 4. 公司安全应急办公室调集各参建单位排水泵,组织对积水区域进行排水。 5. 必要时转移重要设备、物资,疏散危险区域人员。 6. 必要时,对危险区域实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四、注意事项 (一)抢险时应确认现场环境安全,确保人身安全

(二)使用水泵抽排水时要保证用电安全(三)夜间抗洪时,现场要有充足的照明(四)注意防范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苏教版(2018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七课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精妙传神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个性化描写,抓住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色 2、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以景物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物的艺术特色。 情感目标: 认识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感悟作者对祥子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 教学重点: 学习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刻画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这是电影《骆驼祥子》的片段,小说《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 教材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此时祥子已同车厂老板女儿虎妞结婚,住在大杂院中。虎妞原本好吃懒做,又有身孕,更加娇惯;仅有的一点积蓄挥霍将尽,为了养家糊口,祥子不得不拼命拉车。天气影响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生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挣命”的场面。(板书:在烈日和暴雨下) 二、审析文题,明确学习的重点 1.文题是什么短语?中心词是什么? 2.若将题目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该补什么? (谁----祥子)(干什么----拉车) 3.(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从题目中,你大致明确些什么? 主要内容------写人,人物在极恶劣的环境中的行动,经历。

主要结构-------两大部分,烈日下,暴雨中。 主要写法-------以自然环境恶劣衬托样子拉车生活的痛苦 三、整体感知 迅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两大部分的划分及段意,写作顺序 (一)(1----6)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时间顺序 (二)(7----16)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拼命情况和痛苦感受。 三、研读课文 1、研读第一部分-------日之烈 迅速地阅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思考: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酷热的句子,读一读。 (2)这些描写中,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 (3)其中街上情景的描绘属于间接描写。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有什么作用?(多角度,以细腻的写景文字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4)找出描写人物的感受和反应的句子,并赏析。 【分析】 课文一开始就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炎热的夏日 1. 作者是怎样写这一天天气特点的?(找出语句并简析) (1)“发狂”写出天气热到什么程度? (生动写出热的失去了控制,异乎寻常) (2)“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下了火”如换成“太阳出来时,人就感到热”这样好不好?课文写法有什么好处? (A.提起“火”“人们就有一种热烘烘别的感觉,用象下了火这个比喻比光说”天热“给人的印象要强的多:B.清晨一般较凉快,课文却用:刚一”和“已经”这组词突出那一天早就让人感到热得异常,照应上文的“狂”字,又为下文写日高以后的阳光暴烈作伏笔。 过渡:在闷热的一天里,人和一切生物又怎样呢?因为人力车夫的活动背景是大街,所以作者把笔触转到那一天街上情景的描绘上。 现在,我们一边听朗读录音,一边闭上眼睛想象,在大脑荧光屏上一一再现这些特写镜头。 2.谁能描述一下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到:作者把镜头对准了街旁的景:柳树无精打采;马路干巴发光;便道尘土飞扬,灰沙烫人。接着又对准了动物:狗吐舌头,马张大鼻孔。接着又写道小贩们不敢吆喝。听到:铜铁铺发出的的使人焦躁的单调的丁丁当当感觉:闷热使人透不过气来,焦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炎热的天气里,周围环境若安静,我们的心情就能平静、舒畅些,如果周围环境嘈杂,我们就会感到心情焦躁。 3.这里写天气的炎热,主要从烈日下人的感觉落笔,都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学生交流: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 细心分辨哪些语句哪些语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全面感觉上来写热的? 小结:这里没有正面写烈日,但烈日下的酷热却表现的如此逼真、形象,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难耐。 4.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征来渲染天气的闷热(见板书) 小结:这里写景没用一个“热”字,却制造了一种“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氛围,可见作者运笔之高妙。在这烈日炎炎的环境中,人力车夫的境况又怎样呢? 5.写了人力车夫的几种情况? (不至于挨饿的,懒得张罗买卖;要挨饿的,拼着性命出来拉车。) 主人公祥子也是外出拉车的人,他的命运又将怎样?跳读3-6段思考:

初中语文: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九年级上)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对祥子苦难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准确、精炼、生动、传神的语言。 2.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作用。 3.诵读精彩的描写段落,积累精妙传神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说说故事梗概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师作些补充。 2.阅读全文,借助“预习提示”,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扫清生字词障碍。 3.学习本文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的描述,揭露旧社会人力车夫

所受的苦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旧社会城市贫苦车夫所受的剥削、压迫和痛苦生活。 2.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体会人物的心里描写的作用。 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一 .2.引导学生通过主人公祥子拉车生活的悲惨境遇,了解旧社会人力车夫所受的 苦难。 教学突破 1.快速阅读课文,按天气变化划分大段,明确祥子的活动和感受是全文线索。 2.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描写最精彩的片段。然后可以第2段为例,理解正面描写烈日和

北京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4, 3, 25-30 https://www.doczj.com/doc/9d7240740.html,/10.12677/ccrl.2014.3100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4 (https://www.doczj.com/doc/9d7240740.html,/journal/ccrl.htm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Rainstorm in Flood Season in Beijing Honglian Zheng1, Hong Yang1, Jun Yan2 161741 Troops of PLA, Beijing 2Beijing Aviation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 Beijing Email: azheng919@https://www.doczj.com/doc/9d7240740.html, Received: Jun. 16th, 2013; revised: Jul. 14th, 2013; accepted: Jul. 25th, 2013 Copyright ? 2014 Honglian Zheng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hich permits unre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In accordance of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all Copyrights ? 2014 are reserved for Hans and the owner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Honglian Zheng et al. All Copyright ? 2014 are guarded by law and by Hans as a guardian. Abstract:Using the data of precipitation, circulation parameters and historic synoptic chart at Beijing statio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weather situation in main flood season at Beijing station in the last 62 years were analysed. The conclusion was expressed as follow. 1) In flood season, the variation trend of accumulated rainstorm rainfall is as same as accumulated rainfall, 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rainstorm contribution rate shows a wave change. 2) In former flood season, the proportion of rainstorm in July and August shows some periodic changes, and the storm period may be coming in the next 10 years. 3) In flood season, the wavelet power spectrum of storm frequency is a 2 - 3-year period and a qusi-5-year period. According to it, the storm frequency will be on the low side in 2013. 4) In the years of more storms,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 High Area is larger; the strength is stronger; the ridge is more north and west; and sunspot is in an inactive period. Instead, in the years of fewer storms,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 High Area is smaller; the strength is weaker; the ridge is more north and west;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and sunspot is in an active period. Keywords: Synoptic Meteorology; Rainstorm in Flood Seas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Wavelet Analysis; Frontal Rainstorm; Beijing 北京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郑红莲1,杨弘1,严军2 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 2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 Email: azheng919@https://www.doczj.com/doc/9d7240740.html, 收稿日期:2013年6月16日;修回日期:2013年7月14日;录用日期:2013年7月25日 摘要:利用北京站(54511)1951~2012年的降水资料、环流特征量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过去62年北京汛期(6~8月)暴雨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暴雨产生的天气形势分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北京汛期暴雨累积雨量与汛期累积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减少趋势,汛期暴雨贡献率呈现波动变化;2) 7、8月份的暴雨占前汛期累积雨量的比例呈一定左右的周期变化,未来10年北京可能再次进入暴雨高发期;3) 汛期暴雨频次的小波功率谱显示其存在2~3年和准5年的周期变化,估计2013年暴雨频次有偏少趋势;4) 北京汛期暴雨偏多的年份,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脊线偏北、偏西,太阳黑子处于非活跃期;暴雨频次较少的年份,副高面积偏小,强度偏弱,脊线偏北、偏西,海温偏低,太阳黑子处于活跃期。 关键词:天气学;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小波分析;锋面暴雨;北京

北京大暴雨感人事迹

北京大暴雨 ① 事件介绍。 7 月21日,北京出现了61年来的最大降水。7月22 日清晨,虽然大范围的强降雨已经结束,但暴雨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除,部分因积水停驶的车辆也无法全部清理出路面。 7 月21日,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 毫米,为自1951 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截至22 日17时,在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37 人。 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 1 人,触电死亡 5 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确定身份,其余15 人正在确认中。 昨日18时30分,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潘安君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时表示,前日中午至昨日凌晨的特大暴雨已致北京约190 万人受灾。 据介绍,北京市受灾面积为 1."6 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 万人。截至昨日18 时许,共转移群众65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 人。道路桥梁多处受损, 主要积水道路63 处,路面塌方31 处;民房多处倒塌,平房漏雨1105间/次, 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 处;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 潘安君以四个“历史罕见”形容本次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225 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降雨量在100 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市的86 %以上;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 个小时;全市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为460毫米,接近500 年一遇;拒马河最大流量达每秒2500 立方米,北运河最大流量达每秒1700 立方米。 据介绍,北京城区各应急排水队伍共出动抢险人员 1."2 万余人进行道路排水抢险,累计出动道路巡查车辆510 套,累计排水近100 万立方米,城市核心区各主要道路的积水已于昨日 6 时全面排除。 ② 灾害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优质课教案

《在烈日和暴雨下》课时设计 唐河县大河屯镇二初中蔡霞 教学模式:唐河县“学探测”三步六环模式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 学习过程与方法: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精彩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标: 1、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2、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重点: 1.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2.细致的心理描写。 难点: 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记得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把济南的冬天描绘得俏丽秀美,如诗如画。这位作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民艺术家——老舍。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被称为“时代的葬歌”自1935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这节 课我们来共同学习从这部小说中节选的一个片段,题目是——在烈日和暴雨下 二、授新课

1、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介绍《骆驼祥子》与选文相关的原著内容: 祥子原是农民,早年丧失父母。18岁时便带着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京谋生。他是一个不甘受人摆布的强者,决心用自己的劳动挣得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然而,他用三年的血泪钱换来的第一辆人力车才拉了半年就被匪兵夺去了,买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一个侦探敲诈一空。选文部分就是他两度失去车子后,满怀再挣一辆的希望的情节的继续。他为此忍受了许多苦难,而我们今天所学的便是他受的诸多苦难中的一个镜头。后来命运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辆车因妻子虎妞的难产而被迫卖掉。从此,他孑然一身,万念俱灰,终于被旧社会的势力所吞没,变成了一个消极混世,屈从命运摆布的无业游民。 (一)自主学习:读课文,借助字典、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打盹()胆怯()发痧() 汲()水打嗝() 蹚()水攥()腻()烦 幌()子馊()味 跺()脚恶()心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腻烦:汲水: 打盹:漾: 3、思考:祥子在哪两种环境下拉车? 4、理解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原文阅读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原文阅读 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

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坐下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又坐了会儿,他再也坐不住了,反正坐着也是出汗,不如爽性出去试试。 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

北京特大暴雨 房山受灾严重现场一片狼藉(高清组图)(全文)

北京特大暴雨房山受灾严重现场一片狼藉(高清组图)(全 文) 2012-07-23 11:19:29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有2人参与 国际在线消息:“7·21”特大暴雨,北京房山成重灾区。2012年7月22日下午,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发布官方消息,截至7月22日15:30,房山区共转移受灾群众21690人。 据悉,截止到22日上午9时,洪峰顺利通过房山区。 22日上午,房山区防汛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分派13个调查组奔赴13个山区乡镇调查水情及灾情。 平均降雨281.1毫米 据房山区政府介绍,2012年7月21日10时起,房山区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截至22日8时,房山区平均降雨281.1毫米。其中山区平均降雨313毫米,最大为河北镇达541毫米;平原平均降雨249.2毫米,最大为城关达357毫米。 22日凌晨4时,整个房山区范围内的降雨结束。 22日一早,区委领导再次赶赴张坊拒马河流域等重点地区,

查看灾情,现场指挥救援。 启动红色汛情预警一级 据房山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介绍,21日18时左右,该区发布了红色汛情预警一级机制,通过群发短信、区电视台发布通告、正式公文的形式,向各级防汛部门发出消息。截至目前,具体的伤亡数据正在统计当中。 该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最早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时,房山区启动了相应预警机制,接着北京市发来暴雨橙色预警,而此时房山达到了可以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21日18时,房山区果断启动了红色预警。 “这次及时果断启动了预案,包括房山区防汛应急预案,分片的山区有山洪灾害预案、拒马河应急预案、大石河防汛预案,根据地点、区域不同特点启动。”负责人介绍说。 他解释称,由于连续13年干旱,大石河平时处于干枯期,而作为北京应急水源地之一的拒马河拦水量也很小,所以大暴雨后,在下游出现了洪峰。 房山官微公布最新灾情 21日开始,房山区政府微博、房山水务局微博与网民和受灾人员进行了及时互动,公布最近灾情、提供电话、解决用水问题等等。 房山水务也发出微博,从北京市防汛指挥办公室紧急调拨了10台排水泵,准备对平原积水严重的地点进行强力排水。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导学案

第7课在烈日和暴雨下(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 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1、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2、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 1、认识作者: 老舍及作品简介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憋.()闷吆.()喝胆怯.()储.藏() 搀.()合腥臊.()利飕.()惊惶.失措.()()3、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憋闷:吆喝: 胆怯:储藏: 搀合:利飕: 惊惶失措:哆嗦: 四、【合作探究】 (一)、探究结构,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 (二)、内容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祥子在怎样炎热和暴雨的天气中拉车?祥子为什么要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呢? 2、文中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三)、语言探究 1、重点品味下面四句话的含义:学习理解课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1)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2)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

五、【达标巩固】 阅读语段理解、分析: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一句中的“硬”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2、画曲线的句子“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祥子仅有的一句话,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坐车的”的什么性格特点?试想像“坐车的”的心理活动,用一两句话描写出来。“坐车人”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有怎样的作用? 答: 4、作者对烈日进行了详细描写,你能否从古诗文中找出写“天气热”的两句诗句。 答: 5、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答:

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第9卷 4期1998年11月 应用气象学报 QU AR T ERL Y JOU R NA L O F A PP L IED M ET EORO L OG Y Vol.9,No.4 November1998北京暴雨与旱涝关系的分析 吴正华 储锁龙 (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提 要 根据北京近百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汛期暴雨与汛期旱涝的关系.指出:汛期暴雨多少和强度对汛期降水丰歉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给出的3种暴雨指数中,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 级别的相关性最好.文中还讨论了旱涝短期气候预测与暴雨过程的短期气候预测相结合的必 要性. 关键词:旱涝 暴雨 短期气候预测 1 3种暴雨指数定义 北京的旱涝主要取决于汛期(6~8月)降水量的多寡,而其降水量呈 分布[1],按 分布计算的旱涝级别分位点取0.1、0.3、0.7、和0.9.一级为大旱,二级为偏旱,三级属正常,四级为偏涝,五级为大涝. 本文选用北京1875~1996年共98年逐日降水资料.其中,1875~1914年共有16年逐日降水资料,1938~1939年的降水资料用芦沟桥站资料代替,降水资料的日界均为北京时间20∶00至次日20∶00. 3种暴雨指数定义为: (1)暴雨日数:指日降水量≥50mm的天数; (2)暴雨过程次数:指连续数日发生有量降水(期间可有一次为微量降水)、且总降水量≥50m m的降水过程次数.若遇跨月份时,以占过程雨量较大的月份来统计; (3)相当暴雨日数:将暴雨过程的总降水量除以50mm所得的整数.定义此指数的考虑主要是要克服暴雨日界时间的局限性.例如,1953年8月24~26日3天雨量分别为29.9mm、49.9mm和34.1mm,若按暴雨日数统计,均不够暴雨标准,而按相当暴雨日数计算,为113.9/50≈2(天);二是为了表达雨强的差异.例如,1891年7月23日雨量为609. 0mm,其相当暴雨日数为12(天),对特大暴雨,其相当暴雨日数均≥4(天). 2 汛期的暴雨指数与旱涝级别 文献[2,3]指出了华北夏季的暴雨强度和暴雨次数对全年降水量丰歉有决定作用,北 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96-908-05-02)专题资助. 1997-10-14收到,1997-10-27收到修改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