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

让学生个性在语文课堂上尽情飞扬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心灵的放飞”,“课堂应该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个性现状意义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新课程背景下,“让每个孩子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心灵的放飞”,“课堂应该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个性是人的立身之本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万事万物的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绝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以外的生活都很感兴趣,如果把学生 喜爱的生活情节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肯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不但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就必须要转变学生一味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的学习方式过度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但不能促动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理解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系列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

一年级常规儿歌 小朋友像朵花守纪律人人夸响铃后不讲话小小手放胸前 小脚丫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师话先举手后说话 写字时闭嘴巴有事情悄悄话做到了爸爸和妈妈心里乐开花 夸我是个好孩子真是一朵小红花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 1、站队及进教室:1.上课铃一响,站队快静齐。轻声进教室,身体坐坐直。 2、上课用于维持纪律: 3、眼睛—看老师,腰板——挺直点,耳朵—仔细听”“老师有要求我们认真听”。一二三---坐好了 3、读书不认真时:“小腰板—挺直了小手指—指书上仔细看—大声读” 4、写字姿势:4.身体――坐正,两肩――放平,两脚――分开,眼和书本――一尺远,胸离课桌――一拳头,手离笔尖――一寸宽,笔尖朝向――左前方。 5、做完某些事后:7.一二三四——坐好姿势。(同时要求坐好) 五六七八——闭上嘴巴。(要求不要说话) 6、准备读书,拿起课本。“同伴来发言,我要认真听!” 左工右口,发言先举手”“椅子咔咔响那样可不好!” 二、组织教学: 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2.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3.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 倒数第一倒数第一在哪里――倒数第一倒数第一不在这里! (通常用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收拾学习用具) 4.谁的眼睛最最亮――我的眼睛最最亮!(通常指提醒学生看黑板) 5.快快快,动作快――我是第一坐好啦!(通常指学生下座位活动) 6.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 认字等等:火车火车开开——开到我这儿来,这排火车开起来(横、竖都可)7、小老师领读: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我是x老师,请大家跟我读。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 二三四五六七――看谁xx做得快又好表扬:拍拍手——你真棒。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你拿着课本走向教室,在教室门口听到学生说:“太好了,这节是语文课!”那你的心情一定无比快乐,一定会觉得当一名语文老师的感觉真好。 其实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东西。”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那么,你会听到更多的学生说喜欢上语文课。 那么,我们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爱上语文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首先是来自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如果教者建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和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那么,语文课的趣味也就不愁不浓,学生也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寓教于乐。相反,如果教师态度过于严肃,经常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课堂气氛过于紧张,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话,想在课堂上讲得有滋有味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老师朋友”,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词句使语言富有新鲜感 1、教师的语言要尽量丰富富有变化。 教师要善于选择最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入耳入心。为此,语言要新鲜。新鲜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求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指导学生作文,讲观察的重要性,如果三番五次地总是说,“要观察”,“要仔细观察”,“观察要仔细”,学生定会觉得味同嚼蜡,毫无吸引力。如果这次说:“眼睛是通向心灵的窗户。扑入眼帘的东西要看仔细,切不可浮光掠影,视而不见。”下次说:“要看仔细,识得事物独有特征;要深入底里,识得神气。”再下次说:“重复观察,巨细不漏,细微处尤其看真切;多角度观察,看出层次,看出多种形态;边观察边联想,使静物‘活化 ' 。”这样一来,与学生谈的虽然是同一问题,但在不同的场合又稍有不同变化。不重复同一句式、同一词语,学生会有新鲜感,易于接受。 2角是要适当用一点班级用语 我们班有一些班级用语,什么“小马蹄坑”啦,“边角余料”啦,什么“一百年”、“后三节”、“三角”等等。一说这些话,只有我们班同学明白。还有一些同学带有褒义的绰号,我在上课时,都适当地用一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有时,我发现一些同学又沉闷了,便出两道题,说:“这两道题,不许积极发言的同学答,大家说谁回答呢?”同学们推荐说:“一百年回答!”谁是“一百年”呢,就是那几位不爱发言的同学,大家管他们叫“昏睡百年”。经常出点题,专门请这些同学回答,时间久了,他也就不“昏睡百年”了。有的同学长得聪明伶俐,很像聪明的一休,同学们给他起个绰号叫“一休”。我在语文课堂上也便这样称呼:“请一休同学到前面来做题。” 还有一些班级用语,使用之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增进师生的感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上进心。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让学生来当小老师。

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使学生个性飞扬

让语文课堂生机盎然,使学生个性飞扬 发表时间:2013-10-14T15:54:59.450Z 来源:作者:吴幼茹[导读]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互动的语文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吴幼茹福建省泉州市临海小学362000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课标为我们勾画了语文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我们应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发挥、倾情挥洒,使学生的个性飞扬起来,使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中长进,让思想在无形中渗透,让知识在心中扎根。新课程下我们应扬起“生命课堂”的旗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 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耕出一方适宜的土壤,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充盈孩子们参与和智慧的声音,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 一、生命课堂是饱含情感的课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入选语文课本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通篇跳动着作者的脉博,字字是真善美的音符,句句是作者的心血。教师要做个有情人,会歌,会笑,会赞,会泣,通过潜心备课,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心随着作者一起跳动,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这样,教师才能以动情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传达作者的情思,感染学生,从而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才会迸发。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怀着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伴随着舒缓柔美的乐曲,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整个教室弥漫着一种感伤凄楚的情境氛围。我的声音哽咽了,我的嗓音沙哑了,而此时我发现,有的同学凝思静想,有的同学眼眶湿润……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已被充分煽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自然地调动起来了。在这情感的酝酿和蓄积之后去分析课文、提示中心,一切都显得驾轻就熟。可见教师的情会直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得以情感的升华。 二、生命课堂是体现互动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多向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互动的语文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生成了一种动态的美。 1.师生互动。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划一划、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荷叶圆圆》一课第五段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小鱼儿为什么也喜欢荷叶”充分地阅读文本,然后创设情境,举起一张大大的荷叶,轻轻地摇曳着,深情地对小朋友说:“现在,老师就是荷叶姐姐,喜欢我的小鱼儿们上来吧。” 于是,小鱼儿犹如一粒粒有灵性的音符,依顺心中美妙的旋律,环绕着教师,兜兜转转,摇摇曳曳。“小鱼儿,你们都在我荷叶下面干什么呢?”他们唧唧喳喳地,有的说在捉迷藏,有的说在跳舞,有的说在丢手绢……我风趣地说:“难怪溅了我一身的水花!”美丽的荷塘,随孩子游动的节奏,于想象的风中翩然起舞、追逐嬉戏——奏响了和谐的天籁之音、自然之音、人性之音。 2.生本互动。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放进瓶里的石子与水的关系,我要求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然后分小组进行实验,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们你放一颗,我放一颗,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仔细体会和理解了词语“一颗一颗”和“慢慢”。最有价值的是,有学生在实验以后还提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水太少的时候,无论放多少石子乌鸦都不能喝到水。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可见绿色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3.生生互动。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如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鸭妈妈不是好妈妈,她让小鸭子自己去游泳,遇到危险怎么办”提升为一个富有争辩性的问题:“鸭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于是,一场课堂辩论便热闹地展开了,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上好小学语文课

上好小学语文课

————————————————————————————————作者:————————————————————————————————日期:

浅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语 文课 怎样的一节课才算好课呢?我认为: 一节好课是将简单发挥到极致的课。 一节好课是将教师的个性与自身特点尽情展示的课。 一节好课是平实中闪烁着亮点的课。 一节好课是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发展变化的课。 一节好课是动静相宜,静中生慧的课。 一节好课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高度整和的课。 要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我就从五个方面对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面对儿童,我们要深入浅出 尽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可以非常深刻和独特,但时刻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认识强加给孩

子,或牵引他们向前。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课堂阅读要放松 首先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和关键,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那么如何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呢?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这样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说人生是一道风景,我们要慢慢地欣赏,慢慢地品味,读书更是一道风景,优秀作品值得我们慢慢走,欣赏啊!让我们暂时忘却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以感性为主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最能打动自己是什么地方,产生第一感觉。一句话,就是我们在阅读文本时是一种放松的心态阅读。 三、课堂教学要务实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强调教育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行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所谓务实,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探究、体验、交流等创新的教育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强大学习动力,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性、人文性、审美性巧妙地融合起来,给学生体验真情实。

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爱上语文 发表时间:2016-09-23T16:45:38.5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4期作者:刘剑 [导读]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效,我在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布置的作业学生特别喜欢。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90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效,我在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布置的作业学生特别喜欢。 一、把语言作业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鲁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是综合性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格式,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仅仅围绕例文学习写法比较枯燥,闭门造车也难以让学生对调查报告的写法记牢。围绕例文学习调查报告的格式后,我就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题目进行实践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选择相同题目的可以自愿组成小组进行调查。学生调查的兴趣非常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历史文化等方方面面。如有关学校生活方面的“关于小学生近视原因及预防的研究报告”、“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早到校的调查研究报告”等;有关家庭生活方面的“关于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小学生龋齿原因及预防的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乱过马路现状的研究报告”等;有关社会历史方面的“关于服装的变迁的研究报告”、“ 关于住房的变迁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河水污染的研究报告”等;有关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关于小学生和父母顶嘴的调查研究报告”等。这类进行实践活动的语文作业,学生特别喜欢,与同学合作,积极进行实践调查,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制成调查统计表,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活动,学生对如何调查、如何做调查报告掌握得非常扎实。 二、把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兴趣特长相联系 小学生普遍爱画爱唱爱跳,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我们把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兴趣特长联系起来。比如,学习了古诗,让学生做成“诗配画”;布置搜集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就让学生做成简报的形式,写写画画,并进行展示交流。学习了“祖国建设新成就”一单元,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学习了保护环境的主题单元,让学生搜集儿歌、编小品进行展示;学习了《中华少年》一课,在班级举行诗歌朗诵会;学习了《长征》一课,就举办“毛主席诗词朗诵会”;学习了“感受语言的艺术”一单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电话》任选一课自编课本剧,在班里进行课本剧展示。这些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学生兴趣特别高。课间,只见学生在教室里、走廊里、校园的某个角落里,总有五年级的几个学生凑在一起悄悄地排练;下午放了学,周末,学生也会凑在一起请家长再进行指导。每次展示,都带给老师很多惊喜。 三、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预习的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的预习只是把任务口头布置给学生,要求不是特别明确。学习课文时,学生交流体会,认识比较浅显,很难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学,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从根源出发,在学生预习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我给学生设计了预习的表格,把要求进行了明确,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预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我又把预习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高年级的课文内容比较深,有许多课文的理解必须进行大量的资料补充学生才会理解到位。以前的资料交流都是学生拿着纸念,别的学生听不到耳朵里去,现在,我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做成幻灯片和学生交流。搜集文字资料、图片、视频,有的把学习的要求制作现成的课件和同学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浓,预习的效果越来越好,课堂上的交流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四、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各自达到刚能摘到果子的程度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接受和掌握知识方面也有快有慢。所以在作业的布置上,我们也分层布置。给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高要求,让他们有探索的兴趣;对学习上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降低要求,让他们也尽可能地独立完成。例如:同样学完一篇课文,优秀生除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再进行拓展,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阅读不同作者同一主题的文章;接受比较慢的学生,读熟课文、会写字词、对课文有自己的感想就可以了。这样,各层学生各有所需、各有挑战,均能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程度,学生的作业兴趣也高了起来。 五、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多种有趣的练笔活动 语文课的学习不仅在一篇课文中,其课文的思想总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我就根据课文的特点,给学生布置扩写、续写、改写、仿写、写读后感等练笔活动。把短的课文扩写,让课文更丰满,如《杨氏之子》;把长的课文缩写,找出课文的精髓,如《将相和》、《草船借箭》;为加强写作方法的训练,让学生仿写,如《山雨》;对课文充满想象力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如《穷人》;对于学生感受深刻的课文,布置学生写读后感,如《圆明园的毁灭》。在各种各样的练笔活动中,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带来的苦恼,而是兴趣盎然,写作的效果都非常好。 总之,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改掉以往单纯抄抄写写的作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中提高兴趣,提升效果,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语文。

读书心得,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读书心得之<<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窝的课”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话题,要想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课上的精彩、艺术固然重要,但师生关系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授的课程。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我之前的观点仅仅是“亲其师,信其道”。但寒假中有幸读拜了尚英杰主编的<<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一书,让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对此我有了更多的理解: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该科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我认为“乐学”的核心是“学”,打开“乐学”大门的钥匙是“兴趣”。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使我们的学生真的“动”起来,使课堂真的“活”起来。 其次、公正。老师的公正与否,直接影响老师的威信。无论是差生还是问题生都需要得到认可和重视。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全体学生面前或是课堂上,决不偏袒任何一名学生,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让你的学生感觉到你的不偏不倚,你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第三、放下老师的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交往,特别是教育学生或是与学生交谈时,不要动不动拿出教师的威严,要讲民主,

讲道理,尽可能做学生的朋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你简单或是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换来某些学生的不满甚至反抗。处理学生时首先考虑的是决不让哪一个学生带着对我的不满离开课堂,最好是带着感激走,至少要让他心服口服,这会省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四、敏锐的洞察力。老师要能看透学生的心,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知道学生的性格、优点、缺点。 第五、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而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各种适当的方法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励,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的探索和思考,乐于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作为促进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是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只要建立起这样的融洽关系,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气氛就形成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上愿学、乐学、想学、爱学,而排斥某些学科的想法也就无影无踪了。 最后、要多表扬少批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它们的闪光点。如:尊重运动技能不良的学生,体育成绩有一点提高就及时表扬;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只要它们稍有一点随和,教师就要给与表扬;尊重有过错和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只要它们能悔过自新,改正缺点,教师就要给与表扬,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做到每天都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学习。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和爱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

如何上好小学一堂语文课 万山区敖寨中心完小教师——钟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可以看得出来,小学及童年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学习生涯与学习习惯和态度。可见,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又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所以,怎样教好小学语文就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了。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语文教师带着丰富的“感情”进入课堂。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情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 曾经听过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公开课,她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洒脱与豁达、渊博与灵秀、从容与大度,她的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语一字、一动一静,无不深深吸引着每位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我想:这样的老师,才是使学生终身难忘的好老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呢? 一、注重平时自身知识修养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语言的精华。通过文学作品学习语言,是学习语言和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本中选编的大量的文学作品,在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一定的文学素养。老师文学素养高,语文课就会上得生动活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相反,老师文学素养低,文学知识浅薄,学生就很难受到有益的熏陶和应有的教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即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语言发生的规律、语言学的理论、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知识、逻辑学知识等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同时,必须随着时代的需要,随着教材的更新,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惟有这样,才能具备比语文教材更精深和更为广阔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意义、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深入浅出,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认真备课,确定学习目标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进入学生角色,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思考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最感兴趣的可能是哪几点?学生会以什么方式来理解课文的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教学过程中哪里该开展比赛?哪里进行游戏?哪里适合表演?哪里运用分组讨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该提前预设,做到心里有数。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点来编排的,承载量大,包含很多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支钻研。钻研教材要掌握好“四点”,即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特点”是指文章本身的特色,风格,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一、把生活带进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以外的生活都很感兴趣,如果把学生喜爱的生活情节灵活地穿插于课堂教学,肯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上《果园机器人》这篇课文时,我专门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分钟的口头作文时间,而题目则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当学生听到这个题目后,眼睛里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有的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一边举手一边不停地喊着“我!我!”。那情形直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在我的启发下,喜羊羊是如何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打败灰太狼一件又一件高科技武器的故事,便被学生们如诉家珍般,把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我则借机抛出画龙点睛之笔,把孩子们引进科技之门,激发孩子们的发明梦想。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如鱼得水,教学效果好极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三、情感化教学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北京》一课时,

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我想首要的必须具有师爱。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师爱,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会百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心理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需要别人尊重、理解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一个经常被教师讥笑、责备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会感到自己“无能”、“没脸见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改正缺点的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或自负抗拒的心态,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直至堕落。而自尊心受到教师尊重的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的期待,产生一种积极的驱动力。可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显得多么的重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学生始终是处于主体作用的。所以教师热爱学生更能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情感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情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那些在工作取得卓著成效,被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都与学生有浓厚的感情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学生,也能获得良好的爱本身的“反馈”作用,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是有情感的人,当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时,往往会反过来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这种爱的合流作用于,就会使教师感到学生理解自己,需要自己,最终在教师的内心萌发自信、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使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之中。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独特的书。它是世界上唯一因你我阅读方式不同而有不同故事结局的书。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你我唯有用心解读,才会领悟这一花季的精彩与奥秘。”在许多人眼里,我们做的是日复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有人说,现在有一半的学生忽视语文课,这种说法尽管过于夸张,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们对于上语文课的兴趣不浓,都觉得听不听语文课对于成绩好坏没有多大的影响;语文素养高的学生,往往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这是毋庸置疑的现象,这也是语文教师的尴尬。 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让学生们喜欢上语文课?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实践教学中一直探究的问题。 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想首先要营造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然后注意课堂环节的互动性;加强教师课堂语言的诗意性。 一、让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高效催化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照顾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便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习的效率。而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趣味的课堂从别致新颖的引入开始。导入新课是组织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引入能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旺盛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新课导入方法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比喻导入、意境导入、引用导入等。灵活巧妙地选择新课导入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充满趣味的课堂因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而异彩纷呈。寓语文课堂教学于乐,方法多种多样,如启发想象、比较异同、分角色朗读表演,还可借助多种媒体课件,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刺激。如上诗歌、精美散文课时,可采用吟诵的手段,有时配上相应的音乐,让琅琅书声代替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大量的所谓“知识点”的练习。吟诵,不求声音宏大,但求读得清爽自然,不求普通话标准(标准当然好),但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激昂处给它激昂,该委婉处给它委婉,该悲凉处给它悲哀,使文中之意皆出我之口,文中之情皆出于我

语文课堂给学生一个个性飞扬的舞台

语文课堂,给学生一个个性飞扬的舞台 ——以《合欢树》为例谈改善师生关系、促进个性化教学 松江四中范蕾 课堂,是一个师生沟通的生命场,在这场“生命陪伴生命”的行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从而真正促进个性化教学。《上海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文中所指的“个性化教学”是指适应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最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个性化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强调“统一”的思维模式,不以生产“统一”的“知识容器”为目的,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1、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是推进个性化教学的第一步。 认知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已有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起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我们上课的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并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课堂上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如《合欢树》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觉得这篇文章中,作者究竟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生1:对母亲的思念。 生2: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母亲的愧疚。 生3:赞颂母爱。

师:哦,同学们的理解集中在对母爱的怀念和愧疚上,都不错,但会不会还有一些别的情感?我们且慢慢体会。 由此可见,在学习《合欢树》一文前,学生比较了解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对“母爱”主题的理解并不是本文的学习难点,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前提下,更容易关照到在教学过程应侧重对“母爱精神传承”的阐释上。只有了解学生认知起点,才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 《合欢树》教学片段二: 师:在预习反馈中,同学们有一些疑问,我把相对集中的问题整理出来。 PPT展示三个质疑问题: 1、本文第一段写到了由“作文竞赛”引发的争论,似乎与后文没有联 系,这段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虞怿凡、李俊男、还海杰等 2、关于“我的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吹过树林”一 句,“风”是可以看见的吗?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施晴磊、费华雯、朱静文等 3、本文的题目是《合欢树》,但为什么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母亲, 只是在最后的部分提到“合欢树”?这棵树仅仅是指庭院中的那棵树吗? 合欢树到底代表什么? ——范家俊、赖雯薇、乐彦等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快速回顾课文,解决质疑。(生讨论交流) 《合欢树》课堂教学以学生需求为起点,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需求。课堂教学所解决的问题全部来自学生质疑,课堂是真正解决学生疑惑的场所。只有在此基础上精心重组教材,整合问题,才能充分激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个性表达的意愿。 2、帮助学生搭建表达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沟通平台。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味”之本义,或如许慎所言,“语,论也”、“文,错画也”。在语文教学中,前者即阅读,后者是写作;两者合一,也包括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欣赏。所以说,语文课堂的本色,就是语与文之本身,就是阅读、写作与品味。所谓的坚守“语文味”,也就是坚守这三者。语文老师的课堂有了这三点,也就让语文的教与学有了灵魂、有了思想、有了新的生命。 一、在阅读教学中体现教师阅读的“语文味” 首先,很多老师都推崇阅读,甚至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无论是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还是于永正老师的“简单语文”,无不如此。这种推崇,即便如前述两位名师所言,其方向所至,也无一不是对学生而言,而非首先指向语文老师本身。这显然有所不

妥,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读书是最好的备课”,――这“读书”是针对老师而非学生;进一步讲,有了老师的广闻博览,才会有课堂上的精彩呈现;有了老师的出口成章,才可能有学生的妙语连珠;有了老师的旁征博引,才可能有学生的亲师信道。所以,在语文课堂的阅读之先,老师的阅读必要先行。 其次,老师的课堂阅读,更多的是作榜样于学生的范读以及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种范读,第一层含义就是老师的率先垂范,有老师的阅读在先,学生才会有样学样。例如,鲁迅先生的“先生”在学生读书时也在读自己的书,就是这样一种“样子”,就会影响到学生也会爱上读书。第二层含义是为学生服务的有关读书技能和技巧的示范朗读,如朱自清先生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中所说,“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不难上口”。

有了这种示范指导,学生才会懂得如何去正确的读一篇课文。如何正确的传递感情、如何把握重音、如何停顿与断句等。自然,这又必然先需老师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和艺术。 二、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教师书写和写作的“语文味” 对于写作教学,我以为是“写”+“作”的教学。“写”就是书写,既可是老师的手写笔划,亦可是老师的板书讲解,一笔漂亮的汉字或简单却不失优美的勾画,同样会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对小学生而言,提高书写的能力,在很多时候就是从对老师的书写模仿开始的。就“作”而言,有了工整、有力、清楚、优美的书写,读者才知道你写的究竟是什么,否则就是一片涂鸦,无从认识。而“作”就是作文,其开始,可以是对课文的补白、可以是对范文的模仿,也可以是独立成

读《让学生都爱听你讲》有感

读《让学生都爱听你讲》有感 为了提高自己在课堂教学管理纪律的技能,我读了这本关于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让学生都爱听你讲》的书,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于课堂纪律方面的管理也有所感触。 本书作者从教20多年,她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总结了简洁而又实用的6步法课堂管理策略:从书中我懂得了一些管理学生的方法,比如非常乱班的6步法则,和一些上课时比较实用的小技巧,比如把指导话语说清楚,在课堂上实用文明用语等。 “几乎每一个感到沮丧和苦恼的教师都和我一样抱怨过课堂的混乱和学生的可怕”,书中告诉我,其实,解决问题的真正前提是:并非学生真的很糟糕,而是教师必须要促进积极课堂的产生。”这是来自导言里面的一段文字。以前我总把课上不好归因于学生自身的不愿配合,做出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然而,真正的状况确是学生在我的课堂中,感到不安全或者缺乏兴趣所致,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制止脱离教学主题的交谈、大笑、打断等无序的课堂产生,那么将会造成学生的信任缺失,妨碍自身正常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所以,当课堂出现问题时候,我们不应该把问题单一的指向到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当,而是应该更多的往自身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的积极程度中找到克服问题的答案,努力促进积

极课堂的产生,给予学生安全感和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实很多老师都经常用到的两个调控课堂的手段就是 奖励和惩罚,不断的变着花样的去奖励和惩罚,但这种方法往往只能当时有点作用,如果落实不下去,或者不完全落实,很容易给学生留有空子可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那他们一定有动力积极的去学习,寒假的一天下午,央视重播了“感动人物”评选,实话说我已经好几年都不从电视上去看它了,只是从网上看看谁感动了中国,但那天我从头看到尾,不是自己想去看,而是那些人物的事迹吸引着我不得不看,当我看到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不是自己亲身母亲的时候,我被打动了,流泪了,我当时就想我们的学生如果能拿出孟佩杰这种毅力的十分之一用 来学习,那没有学不会的。 书中提到的这六步法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结合着自己课堂的实际,及时反思、调整,是挺有效的,比如书中62页介绍的教师有时在课堂上没用必要大喊,沉默不语的力量,有时你的眼神和你的气息足以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做什么的,而且比大声呵斥的力量更强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兴趣 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是天性和周围环境导致他们对语文这一科并不好奇,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当堂课的知识,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巩固课后知识。笔者认为,在重视传统黑板板书、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运用游戏化教学、分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背诵、多形式布置家庭作业、恰当及时的鼓励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些都与小学语文课是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有重要关系。 标签:小学生语文课兴趣 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的乏味死板,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并不高。一是语文课内容大都是同一个上课模式和教学方法。二是一堂课时间为40分钟,怎么做到在这40分钟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高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呢?所以,如何增强小学生在上语文课时的兴趣呢? 一、重视传统黑板板书 随着多媒体在教育新课程中的推广,大多数老师完全利用多媒体教学,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被摒弃。虽然不可否认多媒体为教学带来的优点,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忽视黑板板书的作用。重视黑板板书,独具匠心的的板书设计,能让课堂主要内容的传递更加明确有效。学生通过黑板板书学习知识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历史传统,再者,利用视觉交流信息,感知信息是最简单的交流渠道。 1.结构精巧、布局合理的板书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思路 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板书设计能层层递进,更容易带着学生的思路,来掌握课堂知识假设你在上语文课时,黑板上只有课堂标题,甚至黑板上光秃秃一片,不停的讲课播放课件,那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能持续多久呢?走马观花,课后一片空白。当然不排除有极少数学生能记得部分内容,但是其他学生呢?那么这时,黑板板书就能直接的让学生不停的产生视觉效果,重复多次,记忆就会增强很多。黑板板書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2.整齐规范,正楷漂亮的板书能让学生以此为目标 黑板板书字迹工整清晰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这种板书不仅能让学生产生愉悦轻松的情绪,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杂乱无章,字迹潦草,东写西画的板书,会让小学生产生一种厌弃的心理,都不再对你的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感兴趣。 3.口述授课必须和写板书同时进行

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时时看到学生厌倦上语文课,常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对语文课不重视。那么我们语文老师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一旦了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性,从而推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几种方法教学。 1、巧设悬念,善于诱导。悬念能使学生产生心理追踪,诱导学 生不断地猜测,追根求源,非弄个明白不可。把悬念的这种作用引进课堂,在教学中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2、表扬鼓励,注重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希望能够听到别人的表

扬,这样会使他有信心继续进步,如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表扬、学习兴趣随之高涨,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不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有点滴进步,我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3、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a、寓教于乐:把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把游戏放在学习新知的环节,或用游戏来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等等。在游戏中,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愉快合作的气氛中,教学重点、难点不知不觉被突破,既巩固了旧知,掌握了新知,又可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发展了学生积极的个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b、竞赛求知:小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喜欢表现自己,有一种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他们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和渴望,开展“比一比”、“智多星”、“争小红花”、“夺金杯”等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个人间的竞争,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想、多练、多说、多做,在竞赛中学习知识,增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