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课题:自然灾害

第三课时洪涝灾害

一、课标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预设

运用资料,说明洪涝灾害成灾的原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习新】(

〖知识点一〗洪涝灾害

1.概念: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暴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2.主要成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3.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气象原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常因暴雨酿成洪涝灾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方受夏季风开始时间早,结束时间晚,影响时间长,发生洪涝灾害的时间较长,夏季风强我国常出现北南,夏季风弱常出现北南。我国东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大致时间及

时间

强降水

集中地区

原因图示

4、5

月份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流域进入汛期

6、7

月份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淮河进入汛期

7、8 月份

地区

锋面雨带推移至此,出现盛夏暴雨,、

松花江进入汛期

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8、9 月份东南

沿海

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

4.主要危害:直接危害——洪灾危害巨大。洪水可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间接危害——会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间接损失。5.洪涝灾害的避防

工程措施修建,退耕还湖(湿)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加固),防止洪水漫溢

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水道等,加快速度

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减少洪灾损失

非工程措施生物保护森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管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防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增强人们的防灾抗灾意识等

技术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预警预报;加强防灾减灾的科研投入等

个人层面:

①受到洪水威胁时有组织地提前向山顶或高地等高处转移。②突遭山洪袭击时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着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往下游跑。不轻易游泳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③被围困于低处或木结构住房时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让救援人员容易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在水上转移。④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时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研讨·拓展】

〖合作探究一〗淮河洪涝灾害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

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

月份。

材料二: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

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

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据统计,

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

旱灾59次。

材料三:淮河流域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根据你学到的知识,你认为分析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32.(9分)(1)气候特点(季节性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水系状况、水文特征 (江河洪枯流量变化)、植被状况、人类活动等(涉及一个方面给1分,共5分)

(2)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工程;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江)水道;加固大堤等 (至少写出2点,每点2分,共4分)

〖归纳总结一〗

1.洪灾形成原因分析:洪灾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是三句话:一是汇水速度,二是蓄洪能力,三是排水速度,影响这三句话的主要因素见下表)。这些因素也可以从归纳为自然和人为两个

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影响

汇水速度快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 ,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

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森林植被的破坏

支流多少、

流域大小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流域面积广

蓄洪能力小湖泊情况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湖泊面积变小、深度变浅

分洪区的占用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使洪灾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增大

排水 (泄洪) 速度慢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度

入海口狭窄 河道建筑物 占据河道建设建筑物

2因素

影响

素 流域 状况 气候: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 ,历时长 ,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地形: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河流汇水速度快,容易形成洪水 植被: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 状况 支流多少 支流多,特别是扇形水系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排水速度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谷坡度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度 入海口狭窄 人

因素 植被破坏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并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占据河道的建筑物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分洪区的占用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使洪灾的可能性和灾害损失增大 3.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与措施的关系举例

成因

措施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加强预报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过度砍伐、陡坡开荒、河床淤积

加强管理,保护森林,植树种草等 上游洪水量大、沙多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打坝淤地等 围湖(湿)造田,湖泊萎缩

退耕还湖(湿)、建设分洪区分洪蓄洪 九曲回肠(河道弯曲)

截弯取直 入海口狭窄 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水道(下游)

4地段

主要任务 具体措施 注意点 上游

拦洪、蓄洪 修水库,植树造林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上游的变化会影响中下游,因此山水林田湖应进行综合治理

中游

蓄洪、分洪、防洪、泄洪 建蓄洪、分洪工程,退田还湖, 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下游 泄洪、防洪 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反馈·纠正】

读右图,回答1~2题。

1.( )根据雨带在I 、III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上海地区

出现伏旱天气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

B .6~7月

C .7~8月

D .5~8月

2.(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

生灾害的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涝北旱

C .南北皆旱

D .南北皆涝

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我国雨涝灾害区面积较大的省份有

A.河北、山西、河南

B.辽宁、河南、江苏

C.湖北、浙江、安徽

D.河北、河南、江苏

4. ()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正确叙述是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段

6.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1.C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2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当洪水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

C.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低处转移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8.()下列洪水互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B.对溺水人员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1)C(2)D[第(1)题,应对洪水灾害,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来临时,没有转移出去的人应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要及时报告。第(2)题,对落水人员应及时救治。]

9.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旱灾频次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32219

松辽平原169357

环渤海平原415799

黄淮平原846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9492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1)考查提取图文数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格明显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

(2)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旱最严重,从发生的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地平

(3)回答需抓住河流治理在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和丘陵地区(与上游类似:治理原则是调蓄洪水,做法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其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考点定位】综合考查我国水旱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和重点地区防治措施。

【答案】:⑴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⑵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降水量大,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⑶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思维导图】

反思

洪涝灾害后防病的健康教育讲座

洪涝灾害后的防病知识 暴风雨引起的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各种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广大群众在权利开展抗洪救灾的同事,必须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何自我抗病能力,认真做好各项灾后防病工作,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注意饮食卫生 受灾后,不要引用被水淹、变质何受污染的食品,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要吃馊饭菜,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也不要吃。尽量不吃凉菜,汛期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很多,要坚决禁止其上市,千万不要引用,此外,还要防止误食有毒蘑菇,野菜、野果等。 受灾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回复生产时,必须对环境、生产和销售工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把洗净的食具放到沸水中,煮沸15分钟后方可使用。 加强居室环境卫生 洪涝灾害过后对居民居住环境进行整治、消毒,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灾后的室内消毒工作:84消毒液,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稀释后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喷洒,墙面撒一层石灰,打开所有的门窗,让室内通风干燥后方可进入居住;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者在阳光下暴晒2.消除住所的污染,填平周围的坑洼,消除杂草,垫上沙石新土,四周挖排水沟。 3.家具都要清洗一边再放入居室。 注意进水卫生 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者刷牙、漱口,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灾后,选择水源的顺序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水井周围20~30米范围内设置标志。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饮牲畜等。生活污水要林勇排水沟引至远离临时居住地和引用水源的地方,动物尸体要尽可能焚烧和深埋。 其次,存水用具(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灾区做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 消灭鼠害 1.洪水期间鼠类集中在高低,局部密度很大,可用人力围打,或者下诱鼠笼。 2.保护好食物和粮食,防止食物被鼠类污染。 3.灭鼠的诱饵毒杀,灭鼠种类较多,应按具体使用说明,或者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使用中应防止人畜中毒。 4.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死鼠应该在远离水源的地方烧毁或者深埋、5.灾后重建房屋时,墙和室内地面要建好,设法不让鼠打洞。 防蚊灭蚊 1.夜间睡眠挂蚊帐。 2.露宿或者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该涂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新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 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材料二图11-5为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图11-5 (1)在下面表格中列出甲、乙两河流干流流向、水量的异同点,并作出合理解释。 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 (2)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1.原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 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 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2.(1)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主要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山洪灾害基本概念 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的成因 地质地貌因素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降雨因素 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份饱和,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此外,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也是形成山洪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因素 具体来讲,人类的不当行为有以下几种: ①、毁林开荒。毁林开荒致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加大和加快了地表径流的形成,使灾情加重。同时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水库、河道的调洪和行洪能力。 ②、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积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另外,新增城镇多向低洼处发展,由于必要的防洪排涝设计跟不上,行洪河道演变成排水沟,必然加重洪涝灾害的损失。 ③、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由于不顾地质条件,不合理的开挖,弃土弃

渣和盲目与河争地,挤占行洪河道,造成山洪泛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而加重山洪危害。 山洪灾害发生的前兆 强降雨的前兆 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山洪灾害的危害性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河流改道、基础设施毁坏、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危害。 避灾躲灾常识 1.防范 每个人在平时应尽可能多学习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建房、修路要远离河滩、沟谷、低洼地带和不稳定山体; 无论是在居住场所还是在野外活动场所,都必须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要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和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洪水预警信息,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严禁涉水行走,更不要乘交通工具涉水过河;不要在山崖、涵洞、沟道、危房、低洼地里,危墙、高墙、高压线下避雨;一旦认定情况危急时,除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邻里报警外,应先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提前转移到安全地带。 2.报警 一旦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村民,要采取喊话、

隆安县洪涝灾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背景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并通过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简单小结,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对广西隆安县的洪涝灾害防御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防御对策 一、隆安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南宁市西部,地处东经107°21′—108°06′,北纬22°51′—23°21′,隶属南宁市管辖,东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县相连,南部与崇左市扶绥县、江洲区交界,西部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北部与百色市平果县毗邻。东西长77.5km,南北宽56.2km。县城距南宁市区80km。 (二)地形地貌 隆安县地势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线倾斜。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丘陵、低山和岩溶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西大明山系脉的小明山最高,海拔973米,最低点为白马河口,海拔81米,据统计,低山丘陵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9.1%,岩溶地貌占31.2%, 平原台地貌占17.7%。 (三)山系水系 隆安县西南部以峰林、峰丛石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南部边缘山地为西大明山系脉,属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小明山,海拔9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地要山海拔807米,平付山海拔726米,空林山海拨715米。东北部土山丘陵和石峰兼而有之,海拔多在200-700米,其间敏阳乡三宝山海拔721米,六暖山海拔742米,为东部最高点。中部右江沿岸以平原、阶地、低丘为主,并有一些石灰岩孤峰和残丘点缀其间,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全县主要河流有右江、绿水江、罗兴江、丁当河、驮玉河、百朝河、大滕河、布泉河等8条,共有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全县有地下水源12个,地下河18条,集中分布在都结、布泉、屏山、杨湾、乔建等乡镇,共有地下水3.94亿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3处,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 (四)气候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递增,雨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和向西北逐渐增高。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县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县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县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县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县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隆安县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隆安县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县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分析与防灾减灾探讨 摘要:本文对城市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应对办法,还论述了城防规划、建设、预报、预警、应急预案等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提醒人们:人类来自自然,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应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才会有美丽的家园、安宁的城市. 关键词:城市;洪涝;原因;防灾;减灾;探讨 一、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暴雨侵袭,引发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城市洪涝灾害原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二、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城市洪涝灾害的产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造成洪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特别是受极端降雨天气的影响如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因遭受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袭击,人员、财产损失惨重。暴雨刷新了许多地区降雨量的历史记录,暴雨所到之处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成灾。多座城市出现水围城、车泡水以及交通中断、工厂关门、商店停业、学校停课、生活停水、停电等灾情。 2、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也随之愀然兴起。在历经几十年的城市区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防洪工

程体系建设理应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和建设,可是大多数城市建设者思想意识上侧重于城市的开发建设而忽略了城市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建设。因此,城市防洪从规划、建设到资金的投入均显不足。据报载,目前全国有一半左右的城市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可见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其防洪排涝能力无法与快速发展、扩张的城市相适应。所以,这样的城市在灾害面前自然要吃亏。 3、城市地面排水规划、建设滞后城市区域的快速扩张使城区内高楼大厦、房地产、工厂企业、商店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所占有的不透水面积和地面道路硬化面积骤然增加。而相对的城区内透水面积却随之减少,地面下渗能力便大幅减小。在同等降雨量的条件下,城区地面雨水汇集速度就加快。城市泄水排涝设施又没有相应的规划建设,遇上大暴雨、强降雨排水不畅就必然导致街道成河道、地下车库成水库,要是遇上持续强降雨街道还可行舟。 4、与水争道,作茧自缚。一些城市或企业在扩大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幌子,非法填、堵、占用或出卖城市周边上下游河道、河沟、滩塗、低洼地带和有限的极为宝贵的湿地搞房地产开发或另作它用,盲目扩大城市区域建设,与水争道,历史所形成的自然流态、自然调蓄洪区、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殆尽。人类如此作茧自縛,老天爷稍一发怒,自然灾害也就来了。 三、防灾减灾探讨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人口密集、社会财富集中,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造成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doc

LOGO 洪涝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为迅速、正确地对洪涝灾害事故进行应急响应和实施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石横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紧急处置。 1.3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1.3.1 事故类型:溺水、触电、停产。 1.3.2 危害因素分析: 1.3. 2.1 在抢险过程中,造成人员溺水或触电。 1.3. 2.2 因降水大造成积水,夹杂着杂物倒灌入皮带地下通廊、配电室、煤场电缆沟等低洼区域,影响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停产。 1.4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事故,遵循:恢复生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进行应急救援。 1.5 组织机构及职责 1.5.1 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抗灾抢险的组织领导,成立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1.5.2 指挥机构职责 1.5. 2.1 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完善及组织培训和演练; 1.5. 2.2 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抢险和生产恢复工作; 1.5. 2.3 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理、报告及预防措施的制定; 1.5. 2.4 事故损失的统计等工作; 1.5. 2.5 预案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等工作。 2 预防与预警 2.1 危险源监控 各工段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各生产工段配合对各生产区域及生产作业过程加强事前检查,演练应急救援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使救援力量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2.2 预警行动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一旦出现暴雨恶劣天气,引发焦化公司洪涝灾害事故的征兆,即进入预警状态,立刻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各专业人

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的传染病等的增加,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 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及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

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以下为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霍乱 不进食生的海(水)产品,海(水)产品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煮熟后食用,清洗海鲜人员要彻底洗手再接触食品和餐具;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避免大型聚餐和吃剩饭菜;不随地大小便,更不要在水井和河边大小便;发生无痛性腹泻和呕吐须立即就医;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地面、容器、厕所、水龙头、衣物被褥等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从事饮食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可及时口服霍乱疫苗。 细菌性痢疾 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要削皮吃,少吃凉拌菜,不吃或少吃熟肉凉盘食物;食用生大蒜有助于预防;食物加工要煮透;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防止饭菜被苍蝇叮爬;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不随地大小便。发生水样便、稀便、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应立即就医。儿童发生高热惊厥应就医排除是否为中毒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和瓜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鲜。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目前伤寒、副伤寒病情一般不典型,当出现持续3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组织与指导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组织与指导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流程图 启动

备注: 一、关于洪涝灾害事件分级 (一)特别重大(Ⅰ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15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23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超过3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2、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超过保证水位(危急水位)。 3、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6.5米,并预报将超过107米。 (二)重大(Ⅱ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00—15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60—23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200—3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超过300毫米,并出现重大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接近或部分达到保证水位(危急水位),并根据预报将超过保证水位(危急水位)。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5米,并预报将超过106.5米。 (三)较大(Ⅲ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80—10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20—16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50—20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暴雨或大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达200-300毫米,并出现较大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或杭嘉湖平原河网代表站水位全面超过警戒水位,并根据预报水位仍将上涨。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4.5米,并预报将超过105.5米。 (四)一般(Ⅳ级)事件 1、较大范围内(一个设区市以上)24小时累计面雨量达50—80毫米,或48小时累计面雨量达80—120毫米,或72小时累计面雨量达100—150毫米,并且省气象局(台)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雨或暴雨。 2、某一区域出现短历时强降雨,3小时达100—200毫米,并出现灾害。 3、钱塘江干流及乌溪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重要支流和瓯江干流、东苕溪干流等一条主要江河控制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4、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3米,库区发生强降雨,水位迅速上升。 根据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的洪涝灾害事件分级,分别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二、关于紧急防汛期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一)江河干流、湖泊的水情超过保证水位或者河道安全流量的;(二)大中型和重要小型水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的;(三)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的;(四)有其他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情形。 在紧急防汛期,有权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作出紧急处置;可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指定避灾临时安置点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必要时,省防指可督促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有关部门和单位可采取停止户外集体活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停课、工厂停工、市场停市以及交通管制等必要措施。在紧急避险

洪水过后注意事项

洪水过后注意事项 水,对于每一生物而言,是生命之源;但过多的水却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会给一些生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洪水过后,我们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可进行集中掩埋或焚烧。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m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切记不可将洪水淹死的家畜宰杀后进行贩卖或私自食用,以免发生疫情。 2、洪水过后,需及时清扫被洪水浸泡的房屋,清洗被浸泡过的家具,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可选择将清洗过的家具物品在太阳下晒一晒。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防疫人员做好消、杀、灭的工作。 3、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如果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如果为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可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对于垃圾的处理,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4、对于有车一族的人,对被洪水浸泡的汽车进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或擦拭。具体方法如下:使用75%酒精或使用2%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以每立方米50毫升的量,采用喷雾法30分钟。但要注意,对车厢内空气消毒是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或用换血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消毒完成后,开窗通风5-6分钟(不锈钢制品用75%酒精擦拭,其他化学消毒剂有腐蚀作用)。车厢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棉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5、洪水过后,作为个体应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洪涝灾害 考点解读 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 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 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 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 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 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 8.气象水文 要点精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原因分析 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造成1998年洪水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气候异常,雨水过大.自6月份起,长江流域出现了3次持续大范围的降雨过程.7月份长江中下游水文站的洪水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45亿立方米;汉口站1648亿立方米,比1954年多120亿立方米.长江洪水主要发生在中游的江汉平原一带.这里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排洪不畅,又是多路来水汇合的地方,如果各支流同时发生洪水,在这里相遇,必然酿成长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关键性的还是部分蓄洪量比1954年要减少了很多.根据资料1998年的洪水来量约为100亿立方米.而1954年洪水的安全蓄洪量约400多亿立方米,1998年蓄洪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蓄洪量估计才50多亿立方米. 这时,人们又会提出问题:长江水位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积提高了?①关于河床淤积情况 为了开发水电资源,我国在许多主要江河的中、上游都兴建了梯级水电站和小水库,这使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被大大弱化,并造成河湖的天然水面受限、河道淤积加重、河床堤坝争相提高的恶性循等结果.根据长期观测资料显示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但也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洪湖河段,这一河段受下荆江栽弯工程影响,因此栽弯河段上有冲刷,河床有淤积现象. ②关于湖泊淤积情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通江湖泊遭盲目围垦,丧失面积达1200万公顷左右.仅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的通江湖泊,都因不合理的围垦开发而减少了576亿立方米的容积.湖泊容积缩小,导致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水位抬高,这种情况下汛期洪水水位一般高于境内地面10米左右,以致险象环生,防不胜防.例如: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了湖泊容量约为40多亿立方米,由于围垦了1600平方千米,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由于围垦1400平方千米,减少湖泊容量约80多亿立方米.湖北省的长江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锁,减少面积5700平方

水灾应急知识

水灾自救知识 北京一场大雨过后,一些车主开始在车中准备应急装备,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身处丁先生的处境如何自救、用什么器物帮助逃生,更多人开始思索学习一些技能和知识给自己的安全提供一道保障。希望这是国人普遍重视自救技能的开始;希望国内的大中小学校都能教授必要的自救技能,比如爬树,比如游泳,比如避震避火;希望国人能从自救教育中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也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这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是幸事。暴雨山洪发生前冷静沉着发生后果断应对 暴雨洪水发生前,在城区外居住的居民要避免在低洼地带、山体滑坡威胁区域建房,避免将房屋建在受河道出槽洪水顶冲的地方。不要人为侵占河道自然行洪断面。每年夏初要对房前屋后进行检查,留心附近山体变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缝迹象。城镇居民、商场、学校、厂矿企业等要熟悉周围环境,准备必要的防水、排水设施,如帆布、编织袋、砂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听当地气象防汛部门的预报。商场、学校、广场等人群密集区要及时做好人员疏导转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发生后,发现重大征兆或已发生灾害时,尽快将消息传递出去,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在紧急情况下,头脑冷静,行动快速,果断放弃。暴雨洪水突发性强,陡涨陡落,持续时间短。当发现河道涨水,要迅速撤离,不可麻痹迟疑。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避雨要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危险区域,雷雨时要关闭手机。

密切注意滑坡异象及时正确逃生自救 大雨过后或连续阴雨天气,是山体滑坡最易发生的时期。居住在有山体滑坡隐患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能搬迁的居民,要随时注意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面是否存有裂缝、裂纹;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向一方倾斜的现象;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发生变形等。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等迹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在避险时,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避,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易受水灾侵害地居民要注重日常防范 平时注意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汛期时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做到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确保安全。密切注意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地处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土坝,以防止洪水进屋。家中常备如船只、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并在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危房里及危房周围、危墙及高墙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马路两边的下水井通及窨井、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这些都是洪水来临时的危险地带,应注意避开。

关于洪水过后饮用水的安全常识

关于洪水过后饮用水的安全常识 灾后饮用水应采取哪些卫生措施? (1)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在重新使用前,必须清洁消毒,检查水的清洁度是否混浊、水中是否有疑物,水有没有恶臭味,还需取水化验,细菌指标合格后方能饮用。 (2)在灾区发放消毒剂,说服、宣传、教育群众对饮水采取消毒 措施。 (3)对过去饮用地面水源的地区,可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建立简 易的集中式供水设施,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卫生。 灾后饮用水要注意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饮用水。那么,洪水灾害对生活饮用 水可造成哪些方面的卫生问题? (1)饮水水源的污染:洪水灾害时,饮用水水源污染来源主要是 厕所、粪缸及禽畜棚内的人畜粪便,地面上堆积的垃圾和污水通过 洪水进入水田而造成污染,主要是生物性污染,从而传播水介传染 病(通过饮用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水)。同时,局部地区由于洪水上涨 淹没了生产场所、仓库、有害废物堆积点等,使农药、化肥及其他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而造成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水源的危 害很大,有时很难一时消除。这类污染首先要找到根源,是什么物 质污染了水源,最后请防疫部门的专家来鉴定,然后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 (2)临时供水的水质卫生问题:由于水源污染、给水设备掩埋或 者毁坏,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供水中断,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新 的水源,这种新的水源就面临着卫生问题。一是在城镇会有消毒车 或自备的供水设备运水,这就应注意运输工具的洁净,切不可用不

加消毒的车辆供水;二是在农村一些水井被淹没,除从外部调运的清 洁水外,井水一定要消毒,待处理后再使用。 怎样选择灾后饮用水水源? 灾区的饮用水应首先保证饮水的安全性,以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其饮用水的供水有如下几方面: (1)外部运输清洁水:洪水过后,其居民正常的饮水渠道全都被 污染,通过这些渠道供应的水就不能饮用了。这时,往往由政府组 织从外运输清洁水。但应注意一些平时不用的装水管道、容器及运 输工具等的消毒。因为这些东西平时不用,只有紧急时才用,所以 消毒一定要跟上。常用的有消毒车。 (2)容器储水:受灾地区在供水中断后,居民都会用最普通、最 原始的方法把净化后的雨如或地面水储藏于缸、盆、桶等容器中, 但是这些容器的水在饮用前必须经过净化消毒。 (3)以地面水或洪水作为水源:在流动的洪水地区,应选择上游 水区作为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定一定区域;在内涝死水地区,应 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源取水点。在取水点划定区域内,禁止排放粪便、污水和垃圾。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在取水点设水 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取水应使用专用的取水桶。取 水时间以清晨为宜。饮用水的水源取水点应设专人看护,防止污水、洗涤及放养禽畜等造成的污染。

(学生版)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思维建模 1.自然原因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水系特征河流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平原上河道弯曲 水文特征河流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气候异常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引起洪水泛滥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植被破坏 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暑假期间,我和一部分同学对今年全国遭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灾情进行了了解,我们主要通过通信工具及传媒信息,像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刊杂志等.调查表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强烈地保护环境意识,并且行动起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匪浅,像灾难中人们对于生的渴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灾后八方支援的一派团结互助的景象及人们众志成城地要克服难关建立美好家园等.但最重要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关注并保护身边的环境乃至大自然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 二、调查对象: 夏季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为了深入了解相关消息,我们搜集参考了大量资料.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相关情况(山东,辽宁,舟曲等地),有以下: 一场特大暴雨8月9日突袭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当地民政部门初步统计,聊城市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万公顷.其中,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徒骇河重要支流

赵牛新河6处发生重大险情,部分堤段河水漫溢,严重危及附近村镇安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为何会多次出现这些洪涝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呢?这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人祸吗?不能说没有天灾人祸,而是世界各地频繁地出现这些灾难不难让人们进行深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本忽略了对我们地球母亲的关心,关心她是否还能负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鉴于以上,我们应该明白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 由于长时间、大面积降雨或者冰雪融化以及江河湖泊堤坝溃决等原因,致使单位时间内单位截面上的水流流量突然增大,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界限的异常高水位水流,称之为洪水,而由此造成的灾害叫洪涝灾害。 一、洪涝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一)洪涝灾害的类型 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洪水。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 这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 2.山岳洪水 系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 3.融雪洪水 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 主要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上。由于某些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上升,河流开冻时,低纬度的上游河段先行开冻,而高纬度的下游段仍封冻,上游河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也容易造成灾害。在河流封冻时也有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 系指大坝或其他挡水建筑物发生瞬时溃决,水体突然涌出,造成下游地区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 1.季节性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最基本、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就基本决定了我国洪水发生的季节规律。 2.类似性 近70年中,全国发生了多次特大洪水,在历史上都可以找到与其成因和分布极为相似的特大洪水。 3.普遍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具有产生多种类型洪水和严重洪水灾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区域性 我国洪水灾害以暴雨成因为主,而暴雨的形成和地区关系密切。 5.破坏性 我国主要江河全年径流总量中的2/3都是洪水径流,降雨和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洪水威胁严重。 6.可防御性 虽然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多种努力,可缩小洪水灾害的影响程度和空间范围,减少洪灾损失,达到预防目的。 (三)洪涝灾害的危害性 1.洪水涉及地域广 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耕地5亿亩1亩=666. 66平方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的周边地区均受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