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部肿瘤习题

口腔颌面部肿瘤习题

口腔颌面部肿瘤习题
口腔颌面部肿瘤习题

口腔颌面部肿瘤整理笔记

1 口腔颌面部肿瘤——1节-概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系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抗癌联盟(UICC)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 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 其中大部分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囊肿和瘤样病变 ——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一、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人数/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等。 观察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 也称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我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在40~60岁为最高峰;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鳞状上皮细胞癌(80%) 其次为腺源性及未分化癌, 肉瘤较少;——纤维肉瘤、骨肉瘤 ?良性肿瘤多见于牙龈、粘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的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 二、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 物理因素: 长期慢性刺激: 如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舌癌、颊癌的发生; 吸烟与唇癌、灼伤(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与皮肤癌;外伤与瘢痕癌,损伤与颌骨肉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可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3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近似正常组织细胞,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生长较缓慢,除位于重要部位外,对人体健康无多大影响,不发生转移。 ②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者)、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以及胚胎性母细胞瘤等,少数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称为“病”、“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发展较快,可有转移,虽经手术切除,仍可复发。分类: 1、良性肿瘤 牙源性和上皮源性肿瘤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管型瘤) 2、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口腔癌三种类型:溃疡型、外生性(乳突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称原位癌。 1) 上皮源性最多见(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以上) 2)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3) 肉瘤发生在颌面部比较少 4) 淋巴造血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可在颌面部首发 3、临界瘤: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但有局部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为“临界瘤”。如唾液腺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化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为头部或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一种,国际抗癌组织(UICC)将头部或颈部肿瘤正式分为七大部位,包括: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以及甲状腺,以上均位于口腔颌面部[1]。在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为非常见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女性发病率低,在40~60岁为峰值,良性肿瘤多见于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来源的多位恶性肿瘤,其次为腺源性,肉瘤较少;于牙龈、黏膜、颌骨等处多见良性肿瘤。恶性的一般情况下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会影响面部外形,甚至会造成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出现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病变持续发展,可危及患者生命。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决策,医生会根据病变类型、病变发生的部位、阶段、范围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一般说来,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其有效性,还要考虑其创伤、近远期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应以保持患者最佳生存质量为基本原则[2]。本院根据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人群原来越多的情况,积极探索治疗手段,并与世界接轨,发现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39.0±11.4)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3± 2.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2.0±11.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肺功能最大通气量<60%者。 1. 3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根治手术、扩大根治

13.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第十三章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 口腔颌面部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可以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本节仅就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作简单的介绍。口腔内的囊肿呈非真性肿瘤,为了便于叙述,也包括在本节之内。 一、良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可发生各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者,如涎腺混合瘤、牙龈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等。发生于骨组织者,如巨细胞瘤、骨瘤等。口腔颌面部还有些良性肿瘤与成牙组织有关,属牙源性的肿瘤,如牙瘤、造釉细胞瘤等。现将几种常见的肿瘤分别叙述如下。 (一)混合瘤(多形性腺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涎腺混合瘤为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来源于涎腺上皮。肿瘤内除上皮成份外,还常有粘液、软骨样组织等。涎腺混合瘤好发于腮腺(图1),其次为腭部及颌下腺。下面以腮腺混合瘤为例叙述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图1 腮腺混合瘤(左腮部) 【临床表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治疗原则】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二)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来自牙源性上皮的颌骨中心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牙胚中的成釉细胞相似,故称为成釉细胞瘤。

口腔颌面外科名词解释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肿瘤。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季、月)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以时点患病率用得较多。 治愈率:指的是无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free) 生存率:除无瘤生存外,还包括带瘤生存者(survival with tumor)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F):是指病员的疾病经治疗后还应具有较为理想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主要表现在工作能力的恢复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病员不但在生理上、体能上的恢复,还要有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同一病员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出现2个以上的原发癌。 皮脂腺囊肿:(sebaceous cyst):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发瘤”。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壁中没有皮肤附件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称~~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即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叶组织发生而来的一类肿瘤。 牙源性囊肿:发生与颌骨内与成牙组织或牙有关。 非牙源性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与面突连接处的上皮发展而来。 交界痣:斑疹丘疹或结节、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与皮肤。 牙源性粘液瘤、动静脉畸形: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静脉直接吻合形成。 唾液腺粘液囊:广义的唾液腺粘液囊肿包括小唾液腺粘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 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腺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第一鳃裂囊肿(鳃裂瘘):来自第一鳃弓发育异常,鳃裂囊肿易继发感染破溃形成瘘,瘘液为黄白色豆渣样物,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粘液囊肿:小唾液腺瘤样病变最常见,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腔内注射药物或手术切除,后者最常用.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最常见唾液腺肿瘤者,因肿瘤中含肿瘤性上皮组织、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混合瘤或多形性腺瘤.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名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或乳头状淋巴囊腺瘤.“腺淋巴瘤”的命名容易与恶性淋巴瘤相混淆,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则是恶性肿瘤.组织学观察,在腮腺淋巴结中常可见到腺体组织.这种迷走的腺体组织,发生肿瘤变,即为沃辛瘤.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涎瘘(salivary fistula):是指唾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皮肤表面,腮腺是最常见的部位。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的左右联动关节,主要功能是参与咀嚼,言语,吞咽和表情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更名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一类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①三大症状(下颌运动异常、疼痛、弹响和杂音)②又不是三大症状原因清楚的一类疾病③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可单独或同时累及。 咬合板:Occlusal Splint s抹掉原来存在于肌肉的习惯记忆型,重建符合肌生理状态的下颌闭口型、暂时让下颌髁突前移,关节间隙增宽,减轻关节后不软组织的压力、使关节负荷减小,关节内压下降,有利于恢复关节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关系,维持关节位置的稳定、可建立最适的功能合状态,减少异常的肌活动、保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免受异常合力的损害、建立适当的垂直距离和适度的切导关系。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知识分享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X型题{{/B}}(总题数:30,分数:40.00) 1.下列肿瘤中,对放疗较敏感者有______ ? A.鳞状细胞癌 ? B.基底细胞癌 ? C.恶性黑色素瘤 ? D.骨肉瘤 ? E.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分数:1.00) A. √ B. √ C. D. E. √ 解析: 2.以下肿瘤中适合使用低温治疗的是______ ? A.表浅的血管瘤 ? B.口腔黏膜癌前病损 ? C.大的血管畸形 ? D.黏液囊肿 ? E.肿瘤的姑息治疗 (分数:1.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3.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是______ ? A.细菌菌苗 ? B.胸腺素 ? C.多糖类 ? D.合成佐剂 ? E.卡介苗 (分数:1.00) A. √

C. √ D. √ E. √ 解析: 4.下列哪些描述是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______ ? A.生长缓慢,呈圆形 ? B.可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 ? C.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 D.穿刺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 E.可扪及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 (分数:1.00) A. √ B. C. √ D. √ E. 解析: 5.下列哪些囊肿属于面裂囊肿______ ? A.球上颌囊肿 ? B.始基囊肿 ? C.鼻腭囊肿 ? D.鼻唇囊肿 ? E.正中囊肿 (分数:1.00) A. √ B. C. √ D. √ E. √ 解析: 6.关于甲状舌管囊肿,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 A.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 ? B.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描连 ? C.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 ? D.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以骤然增大 ? E.发生于舌盲孔下面或前后部,可使舌根部肿胀 (分数:1.00) A. √ B. √ C. √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概论--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doczj.com/doc/9e15908625.html,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讲义2 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 第一节 概论 (六)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 对肿瘤的治疗,首先要树立综合治疗的观点。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应注意第一次治疗,常是治愈的关键。 1.治疗原则 (1)良性肿瘤:外科治疗为主。临界瘤应切除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将切除组织作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有恶变时还应扩大切除范围。 (2)恶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生长部位、分化程度、发展速度、临床分期、患者机体状况等全面研究后再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组织来源:肿瘤的组织来源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放射不敏感的肿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前后可给以化学药物作为辅助治疗,这类肿瘤如骨肉瘤、纤维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 对放射线有中度敏感肿瘤: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生长部位和侵犯范围,决定采用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抑或综合治疗。如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等。 2)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与治疗有一定关系。 细胞分化程度较好的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故常采用手术治疗; 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未分化的肿瘤:对放射线较敏感,应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 当肿瘤处于迅速发展阶段,肿瘤广泛浸润时,手术前应考虑先进行术前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 3)生长部位:肿瘤的生长部位对治疗也有一定关系。 口咽部肿瘤:一般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手术治疗又比较困难,手术后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功能障碍,故首先考虑能否应用放射治疗,必要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唇癌:手术切除较容易,整复效果也好,故多采用手术切除。 颌骨肿瘤: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 4)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可作为选择治疗计划的参考。一般早期患者不论应用何种疗法均可获效,而晚期患者则以综合治疗的效果为好。临床分期也可作为预后估计的参考。 临床上根据癌瘤侵犯的范围,国际抗癌协会(UICC )设计了TNM 分类法。T 是指原发肿瘤;N 是指区域性淋巴结;M 是指有无远处转移。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波及范围可将T 分为若干等级;根据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是否粘连等也可将N 分为若干等级;远处转移则是利用各种临床检查的结果,也可将M 划分为若干等级。以上称为TNM 分类。将不同的TNM 分类再进行排列组合,即可以得出临床分期;一般临床均划分为四期。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五)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五)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型题{{/B}}(总题数:8,分数:68.00) ? A.手术治疗 ? B.放射治疗 ? C.化学治疗 ? D.冷冻治疗 ? E.加热治疗 (分数:8.00) (1).肉瘤适合______(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血液肿瘤适合______(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鼻咽部肿瘤适合______(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4).恶性黑色素瘤活检适合______(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 A.甲状舌管囊肿 ? B.第二鳃裂囊肿 ? C.第三、四鳃裂囊肿 ? D.皮样囊肿

? E.皮脂腺囊肿 (分数:8.00) (1).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中,好发于舌骨上下的颈中线的是______(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中,好发于上颈区胸锁乳突肌上1/3附近的是______(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3).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中,好发于颈根部,锁骨上区的是______(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4).颌面部软组织囊肿中,好发于口底、颏下的是______(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 A.囊壁与皮肤粘连,中央有色素点 ? B.囊壁中有皮肤和皮肤的附件 ? C.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 ? D.可随上呼吸道的感染而增大 ? E.内容物为草绿色液体 (分数:8.00) (1).以上临床表现为皮脂腺囊肿特点的是______(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以上临床表现为皮样或表皮样囊肿特点的是______(分数:2.00)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8.化疗中的序贯疗法,是指先用大剂量的药物杀伤大量肿瘤细胞,使期的癌细胞总数减少,促使期的癌细胞进入期,再用药物杀伤增殖细胞。 9.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分为,,三种。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和。 二.简答题: 1..简述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 2.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 3.简述鳃裂囊肿的几种来源及每种鳃裂囊肿的解剖位置。 4.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5.简述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并列出每一类的代表药物名称(2-3个)。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2)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6T13:39:28.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时静1 范绪2(通讯作者)阮艳1 于兆晨1 [导读] 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1 病理科2 300211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探究。方法:选取8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41岁-60岁范围内;发病的部位常见于口腔以及唾液腺、颌骨;在病理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癌、粘液表皮样癌。结论: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常见的病理理性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应引起广泛重视度。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及探究作为构成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的部位较为特殊,并且类型多样,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度。伴随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当前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病理展开深入的分析,作出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类的标准为:参考UICC 2002年临床TNM实施,同时根据WHO 2005年相关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以及参照WHO 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展开[1]。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2岁-75岁范围内,平均(55.6±1.2)岁。 1.2研究方法针对80例患者的年龄实施分类,共分成7各年龄段:低于20岁、21岁-30岁之间、31岁-40岁之间、41岁-50岁之间、51岁-60岁之间以及61岁-70岁之间、大于71岁,对于每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比例进行统计。针对8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和比例进行统计,具体为:口腔处,即包含舌、牙龈、口咽部、颊和腭部;大唾液腺,即包含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颈部、面部以及颌骨、唇部位;针对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布比例进行统计,即包含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腺癌、转移癌和恶性混合癌、恶性淋巴癌。 2结果 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各年龄段发病情况具体如下:低于20岁患者2例(2.50%),21岁-30岁患者有4例(5.00%),31岁-40岁患者有6例(7.50%),41岁-50岁患者有26例(32.50%),51岁-60岁患者有28例(35.00%),61岁-70岁患者有10例(12.50%),71岁以上患者有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41岁-50岁以及51岁-60岁之间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比例为67.50%。 2.2患者发病部位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情况具体如下:口腔部位(32例)中,发病于舌部8例(10.00%),牙龈部6例(7.50%),颊部7例(8.75%),口咽部8例(10.00%),腭部5例(6.25%);大唾液腺(20例)中,发病于舌下腺10例(12.50%),腮腺6例(7.50%),下颌下腺4例(5.00%);发病于颌骨16例(20.00%);发病于面部、唇部、颈部各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发部位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次之。 2.3患者病理分部类型情况 80例患者的病理分部类型情况具体如下: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37.50%),恶性淋巴癌患者19例(2 3.75%),粘液表皮样癌患者8例(10.00%),腺样囊性癌患者6例(7.50%),基底细胞癌患者5例(6.25%),腺癌患者5例(6.25%),恶性混合癌患者4例(5.00%),转移癌患者3例(3.75%)。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居多,其次为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3讨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于发病以后,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出血、溃疡等。在当下国内外进行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研究中仍然缺少重要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本研究旨在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关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60岁年龄段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基于此,需要临床针对此年龄段患者加强筛查,在发现病灶以后迅速实施有效举措进行治疗。根据发病的部位显示,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中发病率较高。同时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诊断期间需要提升重视度,防止产生漏诊、误诊情况,应该做好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采取尽早治疗,将疗效提升[2]。目前有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举措为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予以患者综合疗法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有效的将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在综合治疗期间,应该着重掌握几项内容:首先,遵循整体性原则,即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很难或者不能够得到根除及治愈,应该以整体性原则对待;其次,为最佳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类型,实施详细的分类,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后,为相互联系原则,即术前、术后放、化疗几个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联系性,应实施动态跟踪治疗举措,显示出治疗的整体性[3]。在目前虽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治愈率,但是还需要大大提升防范此疾病的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并且提升居民对于此疾病的认知,良好的防控此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4]。结语:

08级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7题,143.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病例分析(4小题,共28.0分) (6分)[1] 论述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8分)[2] 论述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手术中应严格遵守的"无瘤"原则。(6分)[3] 如何鉴别肉瘤和癌? (8分)[4] 从临床表现方面区别良性及恶性肿瘤的特点。 二、单选题(29小题,共29.0分) (1分)[1] (1分)[2]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 ) A、脑部 B、肺部 C、肝部 D、消化道 E、骨组织 (1分)[3] 以下关于舌癌(如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以鳞状细胞癌多见 B、多发生于舌缘,恶性程度高 C、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D、舌根部癌可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 E、转移途径多为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1分)[4] 易复发可恶变的颌骨囊肿是( ) A、根端囊肿 B、始基囊肿

C、含牙囊肿 D、角化囊肿 E、外渗性囊肿 (1分)[5] 最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 A、鳞状细胞癌 B、基底细胞癌 C、淋巴上皮癌 D、腺上皮癌 E、未分化癌 (1分)[6] 颈淋巴转移率最高,且早期转移的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颊癌 D、牙龈癌 E、上颌窦癌 (1分)[7] 最不宜行活检的恶性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肉瘤 D、恶性淋巴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8]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哪种( ) A、尤文肉瘤 B、恶性淋巴瘤 C、未分化癌 D、浆细胞肉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9] 以下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 ) A、白斑 B、口腔扁平苔藓 C、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D、盘状红斑狼疮 E、着色性干皮病 (1分)[10] 下列哪种肿瘤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 )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腺源性上皮癌 C、未分化癌 D、各类肉瘤 E、恶性淋巴瘤 (1分)[11] 我国最好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 ) A、唇癌 B、上颌窦癌 C、腭癌 D、舌癌 E、颊癌 (1分)[12] 癌变概率最大的癌前病变是( ) A、白斑 B、红斑 C、扁平苔藓 D、扁平疣 E、慢性溃疡 (1分)[13]

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口腔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知识点二 囊肿位置及来源

囊肿特色 1)面部囊肿 皮脂腺囊肿 病因: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特点:中央有黑色素点,可恶变---皮脂腺癌 治疗:梭形切口 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病因:胚胎时遗留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后者也可因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 特点:

触诊--面团感、坚韧有弹性 2)颈部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位置:颈正中线,舌盲孔至胸骨切迹,舌骨上下最常见 特点:随吞咽伸舌动作移动,无粘连,可癌变。甲状舌管囊肿与异位甲状腺同时存在 内容物:可见透明或微混浊,黄色稀薄或黏稠液体。 治疗:手术切除囊肿或瘘管,应将舌骨中份一并切除。

鳃裂囊肿 第一鳃裂囊肿:下颌角以及腮腺区 第二鳃裂囊肿:肩甲舌骨肌水平以上,最多见 第三、四鳃裂囊肿:颈根区 第二鳃裂囊肿 位置:颈上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处 特点:生长慢,无特殊不适,可有肿大缩小史(囊壁内含淋巴样组织及淋巴滤泡,呼吸道感染可变大)、可恶变 继发感染后,可伴发疼痛,放射至腮腺区 内容物:黄色或棕色,清亮,含或不含胆固醇的液体(淋巴液) 第二鳃裂瘘 鳃裂囊肿穿破形成的鳃裂瘘:不完全瘘,只有外口 先天未闭合鳃裂瘘:原发性,内外口均有 外口--常见颈中上1/3,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内口--咽侧壁 第一鳃裂瘘:外口--耳垂至下颌角的任何地方,内口--可有可无

治疗:手术切除,第二鳃裂-注意副神经,第一鳃裂,注意面神经 囊性水瘤 位置:颈部锁骨上,下颌下区或上颈部 特点:肤色正常---波动感--体位阴性--透光阳性 内容物:淋巴液透明淡黄 治疗:以硬化剂(常用平阳霉素)注射为主,可配合手术治疗 唾液腺---囊肿 病因—外渗性---80%---无衬里上皮---创伤引起 —潴留性---少见---有衬里上皮---阻塞引起 黏液囊肿---外渗性---最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 部位:下唇及舌尖腹侧 临表:半透明、淡蓝色、似水泡 内容:蛋清样黏液 治疗:1.抽净囊液后2%碘酊注射2-3min 2.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与囊肿相连的腺体必需切除

口腔颌面外科全年实习总结

口腔颌面外科全年实习总结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一个月里,首先学习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病房的组成及主要工作内容,然后熟悉了病房工作的流程和各种制度。开始逐渐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唾液腺的口腔专科检查方法,并掌握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和住院的病案书写。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负责管理6张病床,学会完成病历,开长期与临时医嘱,填写各类申请单并了解申请单的作用,目的与各项检验结果的正常范围与意义,掌握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的各项医疗常规与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头面颈部消毒铺巾法,基本包扎技术,常用手术器械的鉴别及其使用方法,各类伤口换药的方法和口腔颌面外科常用手术消毒范围。 通过多次参加科室的讲座,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逐渐学会如何进行病史采集,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线检查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通过参与部分手术过程,掌握口腔颌面部手术的常规消毒及铺巾。掌握牙槽外科(包括拔牙)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及常规操作。熟悉口腔颌面部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步骤。熟悉上下颌骨等骨折的X线表现,初步掌握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下牙弓夹板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学会颌骨骨折的诊断和处理,学会治疗流程和护理重点。系统学习了切开排脓等小型手术。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二个月里,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常规疾病的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实验)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有关报告及X线检查能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初步掌握面颈部感染外伤,肿瘤,颞颌关节,涎腺疾患等的外科治疗原则。初步掌握颌面整形的基本原则及颌面缺损的修复原则。能观察伤口的变化及病情发展,写好病情记录,及时发现病员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主动协助上级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病情发展,填写病情记录,换药及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等。参加病房值班,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值班医师的各项工作。在上级医师带领下参加肿瘤专科门诊,学习相关知识。每周参加主任查房和病例讨论会,逐渐掌握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的方法,了解与本门学科发展有关的新知识。通过临床上观察分析讨论各病员的病因,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及发展,进一步加深了理性认识,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极培养了临床思维。本月多个手术中遇到了多发性骨折,陈旧性骨折等外伤,学习了处理方法。其余肿瘤类,癌症类病例也加深了知识系统的印象。在上级医生带领下参加急诊。 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第三个月里,熟悉各类口腔颌面外科常用药物的功效和剂量以及使用。进一步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各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舌癌,唇裂,腭裂,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腮腺多形性腺瘤等临床路径,熟悉各病种类变异原因分析。 由于本院为美国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的合作医院之一,故更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加深学习唇腭裂修复相关医疗知识,分析典型病例并多次做手术助手。多次观摩经皮气管切开手术过程并熟知方法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包括良性、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良恶性肿瘤发生率之比约为2:1.其中恶性肿瘤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7%-20.5 %,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45%-73.65%. 男女性发病率之比为2:1.40-60 岁为发病高峰,发生于,60 岁以前者占73.65%。肉瘤发生于40 岁以下。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长期烟酒嗜好,咀嚼某些刺激性物品如槟榔与口腔肿瘤的发生有关,某些病毒感染、口腔卫生不良、营养缺乏也与之有关。某些口腔颌面部肿瘤如骨肉瘤、神经纤维瘤病、涎腺瘤存在着染色体异常;某些原癌基因ras.myc.erbB.某些细胞因子如EGF、TGF 和某些抗癌基因如p53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而nm23基因功能抑制与口腔癌转移的发生有关。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检查应重视患者的病史,有时可以提供正确诊断的线索。如鼻阻塞和涕血史,应考虑到上颌窦癌的可能。常用检查方法如下: (1)影像学检查:X 线片可以显示颌骨肿瘤的部位、范围、性质、判断为原发瘤还是邻近组织肿瘤对颌骨的侵犯。颈动脉造影、瘤(窦)腔造影、涎腺造影可有助于确定某些肿瘤的范围、性质。CT 和MRI常用于显示颌面深部的肿瘤。 (2)穿刺检查:通过穿刺取得标本,观察其物理性状和光镜下的细胞学诊断对肿瘤做出初步诊断。有颌面部肿块的粗针吸和涎腺肿块的细针吸检查。 (3)活组织检查:是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但不宜用于涎腺肿瘤、恶性黑色素瘤。活检取材后应尽快对肿瘤进行治疗。 (4)B 型超声:对囊性、深在的肿物和涎腺肿物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5)放射性核素扫描:如99m锝、67镓等扫描对颌骨中央癌涎腺淋巴瘤等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6)化验检查:某些项目对嗜伊红淋巴肉芽肿、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口腔颌面部肿瘤多位置较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多不甚敏感,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一、软组织囊肿 包括涎腺囊肿(粘液囊肿、颌下腺囊肿、舌下囊肿、腮腺囊肿)、皮脂腺囊肿、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和腮裂囊肿。 涎腺囊肿 粘液囊肿 【流行病】多见于青少年,小涎腺囊肿发生于小涎腺分布的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但以下唇、口底多发。 【病因】系因小涎腺排泌通道损伤致涎液外溢到邻近结缔组织内潴留而成,或因小涎腺排泌通道阻塞致涎液潴留小涎腺内而成。 【症状与体征】囊肿位于粘膜下,直径从数毫米至2cm,圆形,淡蓝色,软,破溃流出无色透明的粘液后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复又出现,多次破溃可变硬韧呈白色。 【治疗】切除囊肿及其邻近腺体组织,也可吸出囊肿内粘液后注入2%碘酊或20%NaCl 液,或少量三氯醋酸。 【预后】彻底切除后不复发,否则易复发。 舌下囊肿

口腔颌面部肿瘤

1.下列情况哪一种是皮脂腺囊肿所特有的表现: A.常见于面部 B.发生缓慢 C.囊壁与皮肤粘连,中央可有一色素点 D.质地软,无压痛 E.边界清楚,可活动 2.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主要区别是: A.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 B.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 C.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有皮肤附件结构 D.皮样囊肿不含有角化物 E.表皮样性囊肿不含有角化物 3.囊腔内含有皮肤附件可能是: A.皮脂腺囊肿 B.始基囊肿 C.皮样囊肿 D.甲状舌管囊肿 E.表皮样囊肿 4.皮样囊肿是由: A.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形成 B.胚胎发育时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 C.胚胎发育时内胚叶细胞遗留发展而形成 D.皮质腺囊肿扩展形成 E.胚胎发育时皮脂腺、汗腺异常发育而成 5.以下哪一项是皮样、表皮样囊肿所独有的特征: A.生长缓慢 B.多见于儿童、青年 C.触诊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D.境界清 E.一般无自觉症状 6.甲状舌管囊肿好发部位是颈中线的: A.舌根部 B.舌骨下部 C.舌骨上、下部 D.舌骨上部 E.胸骨切迹上 7.关于甲状舌管囊肿,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发生于颈前正中线上任何部位 B.囊肿与舌盲孔通连 C.囊肿随吞咽上下移动 D.手术治疗应包括切除部分甲状软骨 E.可与异位甲状腺同时存在 8.为防止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的术后复发,手术应: A.完整摘除囊肿 B.追踪瘘管到舌骨表面结扎 C.囊肿在舌骨表面剥离干净 D.切除囊肿及舌骨中段,并妥善处理舌骨以上部分 E.以上都不对 9.第二腮裂囊肿多位于: A.乳突附近 B.下颌角附近

D.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 E.颈根部 10.第二鳃裂瘘的外口常见于: A.耳垂周围 B.下颌角处 C.颈中下1/3、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D.颈中上1/3、胸锁乳突肌前缘处 E.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处 11.临床上最多见的鳃裂囊肿来源于: A.第一鳃裂 B.第二鳃裂 C.第三鳃裂 D.第四鳃裂 E.胸腺咽管 12.属于牙源性囊肿的是: A.球上颌囊肿 B.始基囊肿 C.鼻唇囊肿 D.上颌正中囊肿 E.鳃裂囊肿 13.角化囊肿属于: A.发育性颌骨囊肿 B.血外渗性囊肿 C.牙源性颌骨囊肿 D.胚胎性颌骨囊肿 E.炎症性颌骨囊肿 14.始基囊肿属于: A.胚胎性软组织囊肿 B.潴留囊肿 C.牙源性囊肿 D.面裂囊肿 E.血外渗性囊肿 15.始基囊肿好发于: A.上颌前牙区 B.下颌磨牙及升支部 C.上颌尖牙区 D.上颌磨牙区 E.上下颌双尖牙区 16.以下哪项不是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表现: A.多发性角化囊肿 B.皮肤基底细胞痣 C.分叉肋 D.小脑镰钙化 E.泛发的骨纤维异常增生 17.哪个属于口腔颌面部潴留性囊肿: A.皮样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皮脂腺囊肿 D.鳃裂囊肿 E.外渗性囊肿 18.造釉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是: A.下颌前牙区 B.上颌后牙区 C.上颌前牙区 D.下颌体及下颌角部 E.下颌骨升支部 19.造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为: A.有骨质的破坏和骨膜反应 B.房隔不清,边缘无切迹,牙根移位

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范围有哪些

1.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范围有哪些 颌面外科要紧包括牙及牙槽外科、修复前外科、颞下颌关节病、颌面损伤、唾液腺疾病、颌面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头颈部肿瘤外科,以及心电监护拔牙、口腔颌面部外伤、感染、肿瘤、颞下颌关节病、正颌外科、唇腭裂修复等。 2.一般拔牙使用哪些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的方法有三种: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目前口腔科拔牙临床使用较多的是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3.拔牙有哪些禁忌症和适应症? 拔牙禁忌症是相对的。要紧有严峻心脏病、高血压、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肝炎、妊娠、月经期、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长期抗凝药物治疗、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神经精神疾患等。病人在拔牙前应向医生认真说明以往的病情。 拔牙适应症也是相对的。要紧有严峻龋坏、根尖周病、牙周病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某些隐裂牙、外伤牙、牙髓内吸收、埋伏牙、阻生牙、额外牙、融合牙及双生牙、滞留乳牙、错位牙、治疗需要、骨折累及的牙。 4.牙齿拔出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拔牙后口内的纱布应该在一小时后吐掉;拔牙当日不要漱口或刷牙,以幸免出血过多;拔牙后勿用手或其它物品触动伤口,不宜反复吸吮,以保护拔牙创内已凝聚的血块;拔牙当日可进软食,食物不宜过热或有刺激性,幸免用拔牙侧咀嚼;拔牙后假如有轻度出血或疼痛时,可在拔牙侧脸部冷敷;拔牙后如出血过多或其它意外,可随时到医院检查。 5.人类什么原因会发生智齿阻生? 形成牙阻生的缘故许多,要紧为颌骨发育不足,缺乏足够的间隙以容纳全部萌出牙。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导致智齿阻生。 6.什么原因会发生干槽症? 干槽症的病因是综合性的因素。目前要紧有感染、创伤、解剖及纤维蛋白溶解等学说。此外,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等,由于抗感染力低,也相应增加干槽症的发生几率. 7.舌不能伸出口唇之外如何治疗? 舌不能伸出口唇之外要紧是因为舌系带过短,表现为舌不能自由前伸,伸舌时舌尖部呈“W”形。婴儿因哺乳吸吮,系带与下切牙间磨擦可形成褥疮性溃疡,成人那么妨碍发出舌腭音及卷舌音。系带过短需手术治疗,手术矫正最好在1~2岁,幼儿学说话之前进行,但婴儿期因发育缘故舌系带常附着较高,随发音会逐步降低,不必急于手术。成人也可见因牙槽骨吸收而造成的舌系带相对附着过高,妨碍义齿修复应予手术矫正。 8.拔牙后出血怎么样处理?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一)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一)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11,分数:67.00) 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癌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尚未突破基底膜。) 解析: 2.保存性功能性外科(conservative functional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近年来,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于适当限制手术“根治”的范围,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 解析: 3.恢复性(重建性)功能性外科(reconstructive functional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由于整复手段被充分应用,保证了肿瘤最大限度的根治,并能使患者获得功能与外形的极大恢复。) 解析: 4.救治性手术(saveage surger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对常规条件下不宜手术的晚期患者,打破常规进行的手术,采用姑息性手术疗法,以解除并发症,如由于肿瘤压迫阻碍呼吸时的气管切开术;肿瘤有严重出血时进行的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 解析: 5.新辅助化疗(neoadjucent chemo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学药物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可增加治愈的机会。此称之为术前辅助化疗或新诱导化疗。) 解析: 6.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肿瘤细胞内部的蛋白分子、基因片段或基因产物),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正常组织细胞。) 解析: 7.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亦称光化学疗法,应用光敏药物血卟啉衍生物静脉注射,经过24~48h左右,就会浓缩滞留于恶性肿瘤细胞内,这时用低功率激光对肿瘤照射,光敏剂经激光激活后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细脑内产生一种细胞毒的单态氧,可有选择地破坏癌细胞而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