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主要对学生的立意进行训练。一篇好的文章是从选定主题开始的,如果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选定主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立意。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怎样才能做到文章立意新颖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其实也是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找准最佳立意点,实际上对话题作文的结构的了解很重要。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引入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其中第阐释性话语比较重要,它可以暗示学生文章的立意方向。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构思点拨一】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如下文《高空》。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下文《人生四步曲》。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如下文《曲径通幽》和《勿需选择》。

【构思点拨二】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就像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一样。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

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才能从事物的根基上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好。

还可立意为:从山脚、山腰、山顶多角度、多层次观察,会感受世界更美好。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便异彩纷呈。

【范文1 】高空

荒原野径,厉风过处,满目苍凉。高处,风景怡人,但不胜寒。

踏着历史小径,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从容不迫。他站在人烟稀少的高处,平静如水的心撩动了整片风景。风过衣襟飞扬,孤傲的背影将他遗弃在历史的巅峰。

他透彻,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段景致,而他只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来欣赏这虚空的尘世,高不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一段历史堆积出来的满目疮痍。

踏着久违的苍凉,心际拂过一层烟云。如冬日般温度殷红的血自伤口处潺潺流出。为了一位才子,竟悲壮如此?残白的天际快要映出一片黑夜,无奈的长叹永远逃离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恶魔般的幻境穷迫不舍,绝望犹自浮上心头。在非云非雾非雨的竹涧阁楼边,潇洒桀骜的身影永远令人迷惑。嵇康,一位优雅的隐士,洞彻世事的才子用灵魂演奏着时代的华章。

那片未经尘世污浊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涧保护着。他的思想,他的觉悟随着曼妙的琴音在花蕊间萦绕。这高幽空明的山涧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只在官场中,而是心灵思想的高度,只是无奈的命运将他埋葬在他有高度里,只是在山水竹边,在竹涧焚香的溪边仍然孤傲着。天依旧残白,梅依旧高雅,林依旧幽深,只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分清雅,衣竹楼旁,仍可见雪白的花绽放出他殷红的血。

老子逍遥,只留《道德经》而驾车隐去,集气于一生尤显突兀。他的淡定,注定他站在思想顶峰,观望沧桑的尘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锁了沉沉杀气,他淡然的笑容久久响彻,穿越时空。清傲的清莲居士,幽怨愤懑的子美,饱经沧桑的苏子,何常不为那高处而心寒,但那不是错误,历史决定了一种高处,于是他们从容不迫。他们背后的苍凉被一种叫“高洁”的东西封杀。

山仍然盘亘,为了永恒;水依旧奔赴,为了幻灭。山水的对话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抛出不丝之竿,以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独钓寒江。在这前后,我隐约瞅见残白的两个字:高度。

【范文2】人生四步曲

幼年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原的广阔,森林的葱郁。我特别想翻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青年渐渐地,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知道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渴望到达顶峰,一饱眼福。再后来我又了解了李煜“无言上西楼”的寂寞悲伤,我质疑了:山顶难道不如想象的那样好吗?

中年人一到中年,总会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计数的成就。而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点是山底,终点是云层上面的巅峰。中午的时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着,我见到了数不尽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遗憾得是我并没有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也很少驻足听听山上的鸟叫,赏玩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里面蕴含的语言……我的眼睛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朦胧的山巅,满脑子里都期盼着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终于到达山巅了,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浓雾中,海拔高得连青松也不愿与我作伴,雪莲的形迹也藏匿于漫天的雾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山底上还有人衷心的羡慕我,山腰

上还有人不断地重复着我的脚印,但我却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体如雾般消散时,彩虹也不愿现身弥补一下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在我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短暂的一生中,我的精神的升华中只为世人显现了匆匆忙忙的攀登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站在山脚却只能滤过云雾看见山巅的人是只会留下遗憾的人,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对胜利那一天的希望与等待,这样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终将以凄凉的末音结束,曲中老年人的哀怨与悔恨之声响彻云霄。

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间,整个世界的意义与归宿。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

【范文3】曲径通幽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和温热暖阳阳地照在身上,每一处都氨氲着自然的气息,无限熨帖无限惬意。

人生是一种味道浓烈的干邑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暾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发自己内心的潜力。

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颓洒热情,那狂放肆的自然热情,山脚的世界徜徉着自由和奔放。

越行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安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后阶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仿佛那么柔弱的它们会因承爱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着的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调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扩大。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无人语,恐惊了天下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也充满了哲理。

敲开寺的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却已另一世界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也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老者为什么执拗地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萧,自有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又是一个世界。

【范文4】毋需选择

叠罗汉时你喜欢在哪一个位置?最上面的?会摔得很惨。最下面的?会压得很痛。中间的?又似乎不够刺激。叠罗汉时,我总是后悔我选择的任何位置。——几米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站在哪里生或死,则是问题中的问题。秋日的扶桑,朝雾弥漫,枝头犹有残红,推开玄关,源氏公子倚在雕栏上,暂时欣赏这般美景。他低头思索着,离开宫门后,当户的残月会否为他指引。

你也如此徘徊过吗?犹豫着应该背负西西弗斯的罪名,永无止境地推动巨石;还是踏在《理想国》上,高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终朝向孤独。无论选择什么,破晓之前,

我们必须找到那三尺黄土。其实,又何必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后又必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时又何必窃取这不属于自己的呢?于是,勿受那黄土的束缚,走到哪里,便看到哪里的世界,因为一辈子从一个角度看世界,是很郁闷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脚下踏着的是什么,或许是痛苦吧。在无法逃避的痛苦到来时,能做的,唯有将它踏在脚下,积累的痛苦能使你看到更远。

站在世人的随意之中,站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得到的或许不是公认的幸福,但至少是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与其思索所站的位置,不如在任意位置尽心窥视世界,不是无欲则刚吗?

或许站在哪里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阿尔伯特说,人生不过是从上帝那儿借来的一段岁月。我也认为,人还活着,是因为上帝忘记了你还活着,或者,上帝忘记了你不该活着。既然如此,这似乎偷来的生命,又怎么忍心在上面多加一点灰白呢,以孩童般的好奇张望这个世界,它需要色彩,而不是神伤的灰黄。

现在,所需要的,可能正是那份随遇而安。

天晴的时候,我想到山上赏鸟;天晴的时候,我想到花园种花;天晴的时候,我想去拜访朋友……

然而雨始终下不停。

直到我决定在雨中赏鸟、在雨中种花、在雨中访友。

雨终于停下来了。

【范文5】

人当凌绝顶

洛尔迦说:“思想在高飞,我低着头慢慢地走,慢慢地走,在时间的进程上,我的生命向一个希望追求。”——题记

正如洛尔迦所言,我的思想也在高飞,我人生的追求是登到巅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窗外夜色寂寥,执一本泛黄的书卷,任凭朔风猎猎吹动思绪。我立在时光前,凝视深邃的历史空间,风卷残云俱往矣,“朝”起“朝”落几经更替……此起彼伏的历史话剧每时每刻都在上演,其间多少恩怨情仇是非功过,或令人捶胸顿足扼腕叹息,或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让我们沿着这神秘的历史阶梯攀援而上,于是我看到了这样一些曾经雄踞山巅彪炳千载的人物——

秦王嬴政,千古大帝。曾一度灭六国,雄霸天下,创立了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始皇帝,他可谓登上了历史的峰顶。掌握着中央集权政治权力,以威武高大的姿态统御着天下黎民。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经说过:“不看兵马俑,就不算来过中国。”我们也有句古语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看看秦俑和长城,那种波澜壮阔的恢宏气势,令人扼腕!追忆当年,秦王那种傲视群雄、缔造千秋伟业的雄心壮志,令人惊叹!回看今日,一个大写的名字被后人永远镌刻在山巅。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

谁能会,登临意?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历史在他面前已经显得渺小!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价值,更在于他的始创性以至在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宏奇壮丽!

“屈处奴役之下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人类毕竟不以最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谨小慎微、知难而退、毫无建树传于后世的庸碌之辈,而是把它授予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功勋卓著的人。”

毛泽东——这个拯救人民于水火的人,这个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人;这个于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民族成立的人——必将永远屹立于历史的巅峰而千古留名!

沿着历史的足迹继续攀援,我来到了那个改革开放的时代。这里,一位伟人,站在新时期的峰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谨慎的策划,为中华民族之复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引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阳光下一步步迈向世界强国之林邓小平,站在了中华的峰顶,享誉着民族伟人之荣。

蓦然回首当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犹如一次攀登高峰的过程。唯有登上了峰顶,我们才会享受到胜利的荣光,体会到王者的风范,领悟到“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人当凌绝顶,让我们向着心中高远的目标攀登吧!

【范文6】站在山顶看世界尼采说:“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但是在我看来山顶的世界才是最美好的。

少年林则徐曾说:“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是啊,只有登上绝顶,方能览得众山之小、万物之胜,才能感受到人生中的那份大气和畅然。

他的钢琴水平只有七级,但当他演奏完毕,所有评委和观众都起立鼓掌。他就是刘伟,一个用双脚弹钢琴的人。

小时候的刘伟因意外失去了自己宝贵的双臂,但他对人生依然充满自信。他曾说过:“要么就去死,要么就精彩的活着。”见过他用脚弹钢琴的人,无不被他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最终,上天不负有心人,凭着坚忍不拔的努力刘伟实现了他的诺言,中国达人秀的冠军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刘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我们攀登人生高峰所必须的意志和精神,那就是乐观自信和勤奋执着。

他曾说:“背着包袱要走,放下包袱也要走,所以我放下了包袱轻松的向前走。”一个轻松的心态,一个坚定信念,让他拥有了山峰的高度,欣赏了绝顶的世界,感受了世界的美好。

他就是谢坤山,因工伤事故失去双臂、左腿和右眼。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谢坤山并没有就此沉沦,他坚信即使身体残疾,也同样可以登上人生的绝顶。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嘴咬笔写字,硬是咬出了一部10万多字的自传体小说《我是谢坤山》。

这些身体残疾的人尚能攀登到人生的顶峰,享受成功的喜悦,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往高处并刻苦打拼呢?

登上山顶看世界吧,那里可以使我们视野广博心胸开阔,让我们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

诗仙太白登上了唐诗的顶峰,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写意生之大气;

东坡居士站在宋词之巅,高呼“西北望,射天狼”,那是壮志填胸的霸气;

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在江河之畔吟咏:“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登上山顶后的豪气。

人生浩渺无际,我愿登上山顶,去欣赏那真实绝美的世界。

【点评】本文使用两个身残志坚者通过自身努力登上人生巅峰的素材证明——站在山顶看世界的美好,事例够典型,但角度太单一,使得论述失去了普遍的说服力。列举事例应该学会变换角度。官员百姓、平凡伟大、历史今天、正面反面、个体群像、自然社会……尽量别重复堆砌。

【范文7】处处风景没有不美的风景,只有死寂的心灵。—题记

人生的高山,在心的平地巍然耸立,从高到低,每一处都有独特风景。

临山之巅,察物之博。

畅然俯视,物收眼底;臂近苍穹,身与鹰齐。于山之巅,看山下郁郁苍苍,人海如潮;于山之巅,俯仰春秋,体味雄浑壮丽。于山之巅,视宽界广,胸怀壮阔;于山之巅,让我们的灵魂插上飞翔的羽翼,去搏击长空,展望人生之巅的壮丽。

因为登于山巅,司马迁倾其毕生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俯察浩渺的历史风光,感受独特的文史魅力。

站山之腰,享物之美。

没有山脚的闭目塞听,一隅之景;没有山顶的孤高视角,模糊浑然。站立于山之腰,享受驻停的美丽。于山之腰,有风之柔,阳之暖;于山之腰,俯顶之葱,脚之碧;于山之腰,去尽情向往,肆意俯望,不错过任何一方美丽。

正是站于山腰,尼采道出了“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以豁达的哲思,智慧的心灵俯望山脚的秀美,仰望山顶的壮丽,享受别样的风景。

安山之脚,乐物之秀。

泉水叮咚,鸟雀叽喳;雾岚朦胧,青苔遍生。于山之脚,闻幽兰之香,感柔风拂面;于山之脚,观鱼游浅底,赏佳木繁阴。于山之巅,体验一种踏实,一种淡然。

因为安于山脚,季羡林甘于无职无称,只为一介书匠。在山脚,沉醉于书香卷气;在山脚,偏安国学一隅,文学一地;在山脚,享受自得其乐的踏实。

不同的态度,多样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不分孰是孰非,只有适与不适,只需愿与不愿。

临山之巅,去享受傲视万物的豪壮;

站山之腰,去领略蓝天白云之美,俯察溪水茂林之秀;

安山之脚,去品味雾意朦胧的独特,体味风轻水柔的别样。

何景何情,随心选择。

【范文8】找准处世之道

人生在世,总有自己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便是处世之道。哲学家尼采曾将人生的处世之道比作高山。山脚、山腰抑或是山顶,每一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然而人各有志,必然会对其中之一偏爱。那么,选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处世之道吧,它会给你带来精彩而又丰富的人生。

处世之道可以选择山脚,在那里有着种下安逸人生所必需的土壤。让你懂得知足,懂得长乐。选择山脚,是智慧的处世之道。在平淡之中的不骄不馁,自然能让你享受人生的乐趣。

田园诗人陶渊明几经官场的腐败黑暗,终于弃官选择了山脚。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智慧的。结庐田园,隐逸山林,雅赏秋菊,闲看山的自在生活为多少世人所向往。试想,如果陶渊明仍想挤上山腰追求官场顶峰。他那磨不去的性格棱角又如何会让他一帆风顺,最后怕只会只落个壮志难酬郁郁而终的下场也说不定。他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山脚,使人生获得了更多乐趣。

山脚处世有其独特之美,山腰处自然也为适合他的人准备了别具一格的风景。选择山腰的处世之道,那么自然也能感受到中庸之美。

至圣孔子既身处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选择了在山腰处世的中庸之道,他既没有像老庄那样唯我自在,周游列国说服诸侯以期建立礼乐齐备的完美社会,也没有像法家韩非吴起之流到政治旋窝之中拼命挣扎。而是杏林设坛,收无类弟子三千因材施教。把适合发扬自身学说的中庸之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法家子弟均遭刑尽殁,道家成教,偏隅于小观之中。即使数千年已过,儒家这边风景却独好。山腰处世之道,让孔子收获了别样精彩的一生。

回味》作文审题指导及例文

江苏省淮安市2015年中考作文审题指导及例文展示 一、愿意再现: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告诉考生要理解题旨,明确思维原点和指向,紧扣“余味”、“从回忆里体会”审题立意。 第二段“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主要回答“怎么理解回味”的问题。该段着眼并强调“过程”,引导学生从“再次感受”、“深入理解”、“重新认识”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文题的内涵,写出有生活气息且有思考的文章。“回味”一定要有自己“新”的认识、体会、理解——对人生的、学习的、事业的……当然,这个“新”是对于自己原先的体验、理解的层面而言的。 第三段“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主要回答“怎么打开‘回味’思路”的问题,重在引导考生审题思维活动由题意理解把握层面进入生活联想审视层面。学生沿着这一提示去展开思维活动,延展思维,盘点自己生活,精选并优化素材,写出能展示自己才情的作文,从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感受、体验、认识。 但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发现,有些考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优秀范文)

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优秀范文) 作文题目: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字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要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的把剩下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说明 今年的广东一模作文题属于名人名言材料+任务型作文,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等,而题干中又明确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的思考的限制。我们要写的是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只做一个的分析思考。 二、审题分析 1、关键词句的理解 考生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和提示语来分析,具体来说: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附:关键词是“明天”,“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从这一关键句中,可以立意为:明天可改正今天的错误,使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灰心不丧气,明天会更好;等;) “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所以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关键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从这第二句关键词中,可以立意为为:今天把握不好,何来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容做错;不要因为有明天的存在,忽视今天的努力等)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意思是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巅峰”代表着幸福、成就、梦想的实现,“攀登险阻”代表着付出、努力、进取的过程。从第三句关键词来说,可以立意为: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明天的辉煌;明天的幸福是因为有了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创造幸福比明天的拥有幸福更幸福等。) 2、写作任务要求:“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考生围绕“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来展开思考,只写今天或明天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关系”,关系有很多,涉及两者或多者,重点要写出某种逻辑关系,通常有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层递关系等,本题重点是要针对“今天和明天”这一话题,在感受和思考中写出某些(某种)关系,这样才符合题目的任务驱动。 3、写作角度:既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方面来谈,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来写,还可以从社会今天与明天来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写作,都要扣住材料含义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例

高三一模新材料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 一、题目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②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③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周国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建议: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二、审题立意 1. 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第一则材料讲了两层意思:安于清贫的生活;不想通过不正义的方式取得富贵(名利); 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要回归童真;质朴、纯真,没有贪欲,保持心灵的纯净。 第三则材料讲的是两层意思:一心追名逐利,既会迷失自我,更会丧失高贵的灵魂,丧失人性的本真。这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 三则材料的核心是告诉人们:要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2、立意 立意分为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三类。 考生的立意只要是“拒绝名利(富贵)诱惑”“保持生命的本真”“崇尚简单的生活”之类的,均视为切题,如果表述为“远离名利,追求本真”,视为最佳立意。 在此基础上,还要看文章扣紧立意论述的篇幅而确定评分档次。 如立意为“拒绝喧嚣、追求宁静”、“追求清远宁静的生活”等,要因文而论。行文时能与“名利”联系起来,则视为切题;不能与“名利”联系起来,则视为不切题。 对打擦边球的文章,评分要视情况而定。如果三分之二以上篇幅扣材料内容含义行文,语言好的一般的可进入三类卷,语言好、或构思精巧或论证有力的还可进入二类卷。仅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材料内容,最多是四类下。 写成记叙文的,祈请评卷老师要认真阅看,立意一般体现在行文过程中,即使没有点材料的字句,但只要没有超出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即应正常赋分。 三、判分 1. 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要求。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陈述材料作文的审题及立意的区别。审题是读懂材料,揭示材料的意思或主旨;立意是确定作文的中心或主旨。 2.按照三个步骤解读材料的主旨。整体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结合整体内容陈述材料大意;借助结尾语句(“尾重心”)结合材料大意概括材料意思;改变相关句子,明确材料主旨。 3.举例陈述“正旨立意”“近旨立意”“背旨立意,,:‘侧旨立意”等四类立意的主要特点,并解说考场作文通常选用“正旨立意”的理由。“正旨立意”,与材料主旨一样;“近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近;“背旨立意”,与材料主旨相反,“侧旨立意”,从另外一个层面立意。考场作文通常选用“正旨立意”是为了避免阅卷教师不认同。 4.从议论说理方面举例解说每类立意的“宽窄论证角度”。“宽”论证角度即“一般立意”,“窄”论证角度即“选点立意”。整合两个维度,可有8种立意:(1)正旨一般立意,(2)正旨选点立意;(3 )近旨一般立意,(4)近旨选点立意;(5)背旨一般立意,(6)背旨选点立意;(7)侧旨一般立意,(8)侧旨选点立意。 一、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现在,有个山区学校唯一的九年级语文老师住院阑尾炎手术,两个班的学生没人上课。他们想让我帮忙请九年级的同龄人讲讲中考作文的一个难点。不知道大家愿意与否?要视频直播,实事求是地呈现学习难点,以及你们的处理方法。 生:什么内容? 师(板书):“为同龄人讲讲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为简化内容起见,今天只说议论文。(发放讲义)现在,我让手机联网,那边已联网了。 二、活动开端 师:为了让你们讲得更好,是不是先独立思考,写出讲义中三道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有问题需要解决吗? 生:我对审题与立意有点纠结,两者是什么关系? 师:审题是读他人的文字材料,.立意是确定自己的写作意旨,对象不一样。只有读懂命题给出的材料,才能更好地确定文章的意旨。 生:请问老师,怎样才能读懂材料呢? 师:先通过阅读材料,抓住个别关键词结合整体内容陈述材料大意;再借助结尾语句(“尾重心”)结合整体揭示材料意思,概括材料主旨。 生:您能不能就第一题一步一步说说这种方法? 师:好。第一步,整体把握。大家先读一遍材料吧。 材料一: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Llt32100 2017年济宁中考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解析】 这道题目的材料围绕“习惯”展开,从对习惯的定义、认识以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解说.其中“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是理解材料的重点,“行为”“心理”“风气”“传统”是从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认识,考生可从中选取角度进行写作,也可写对“习惯”的其他感悟与认识。“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写出习惯所产生的影响。 【审题立意】写作时,既要写“经历与体验”,也要写“认识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审题时,需要注意习惯有好有坏,文章不止可写好习惯,也可写坏习惯,从

反面立意,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思路点拨】“习惯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习以为常”等等都是人们的口头禅,也是初中生不难理解的话题。但是,受自身思维囹圄的限制(责任主要在于老师),很可能会提笔瞢圈,不知所云.其实,打开思维就好写.譬如,“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中学生最大的毛病,同学们可据此阐述和旁证博引,一篇锦绣文章便如汩汩江水从指尖流出…… 【范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

【精品】成长类热点作文审题立意和例文评点

热点“成长”类作文审题立意和例文评点 高级语文教师张景义 什么是成长?人从呱呱坠地,吸吮着妈妈的乳汁,伴着妈妈的摇篮曲和爸爸的宽大滚烫的“马背”,身心都在成长。童年无忧无虑,童年纯真无邪,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当你背上心爱的书包走向学堂的时候,你一定承载了厚重的嘱托和殷切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光耀门楣的期望。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成长的脚步从没有停歇。你的经历,你的所见所闻,都为你的成长提供了偌大的活力之源,任你纵横驰骋。感动的事,难过的事,高兴的事,憎恨的事以及这些事带给你的心灵的成长都可诉诸笔端,展现你的人生体味。这也就是说,可写的事情是很多的。写记叙文要有明确的主题的情况下,选择你最有感受的、最有收获的事物去写。要写出特镜来,定格人物的细节的东西。如果你写的是他人或他物,如父亲、孔子、爱因斯坦或松树、雄鹰等,就应该写出这些人物是如何成长的,对我的成长有何指导作用。托物言志的文章,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对之倾注深情,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则需要围绕成长途中遇到的见闻、困惑、难题展开议论,深入分析,抒发感想。我觉得,好的议论文必须有好的记叙文的功力做基础,写好“触发点”。 下面分别举例点评。

成长的足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童年,那段欢乐时光怎么一去不复返呢?是它逃走了,还是我把它放了?是的,童年逝去,留下的只是零星的追忆,只是沙滩上的几只贝壳,只是成长路途中的几点浅浅的足迹…… 3岁——文学启蒙 3岁的我是一张白纸,那时的我对世界很懵懂。妈妈是我第一个老师,教我背很多古诗,让我认很多字,背很多儿歌,为我打开通向文学的窗户。当我看见清清河水时,“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脱口而出;当我看到大白鹅时,总会童声童气地背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妈妈给我奠定了文学基础,为我涂抹了多彩的快乐的童年。 6岁——武术之路 5岁时我开始习武,6岁,我已经首次亮相于国际大酒店,为外国人表演中华武术,在人生路上留下第一个闪亮的足迹!从那以后我获得过市武术比赛丁组三个第一,又在杭州博览会中国武术国际交流赛中,捧得一块金牌!爸爸特地在我比赛时照了照片。虎头虎脑的我,飒姿英爽,虎虎生风,人见人爱。武术不但让我强身健体,而且让我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尝到了拼搏后成功的喜悦! 10岁——成长的烦恼

2019高考满分作文题目及范文三篇

2019高考满分作文题目及范文三篇 2018高考满分作文:1 全国卷II:幸存者偏差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二战”期间,为了增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 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增强哪里。不过统计学 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 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 沃德是准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很多于800字。 【范文】浮尘不拂,真珠难露 重庆一考生 战机防护,止于表象众人服;力排众议,透视本质获真知。沃德 借透视本质之笔,书正解之章。故曰:浮尘不拂,真珠难露。透过现 象观本质者,往往能化曲为直,傲视群雄。 莎士比亚有言:“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 不都是好话。”表面上是愚笨的顽石,其内心却可隐着光彩的珠玉;表 面上是争艳的罂粟,其内心却不过害人之物。物皆有其两面性,其表 象只起到麻木人心之用,而其本质才是事物的内核,抓住本质才能从 容坦然地面对任何问题,才是“有所成”的真正捷径。 观本质者,柳暗花明,困境亦从容。

瑞士化学家雄班在自家厨房做试验时,不慎打翻一瓶化学试剂,随手抓起围裙擦干后放在火炉上烤,突然,围裙“扑”地燃烧起来。 表面上的一场小事故,雄班却嗅到了它的实质:于是仔细寻找根源, 烈性炸药就这样诞生了。倘若雄班沉浸在表面上灾祸的痛苦之中,不 能从灾祸的背后挖掘本质,对于他个人是一次打击,烈性炸药更无从 谈起。 观本质者,出奇制胜,艰难亦英雄。 绝处逢生,透视本质败势转,叱咤风云,拳王台上当称英雄。 我国拳手武僧一龙,面对屡屡落败,没有被对方表面的英雄光环和嚣 张气焰所吓倒,不甘沉沦,细心挖掘失败本质,看到了对方强大力量 下盲打的本质弱点,于是训练自己的抗击打水平。决赛上,他将身体 裸露在外,不加任何防御,使对手在连击十三拳之后无名指骨折,三 拳辉煌地结束了比赛。从此声名鹊起,逆袭世界拳王。倘若武僧一龙 不能从实质上分析问题,寻找原因,便很难有他的逆袭之路,也便无“中华第一武僧”在世了。 论古,《河中石兽》老河兵明察秋毫,深挖根源,寻回石兽;塞 翁不浮于表面的祸福之观,洞察实质,使人生更为顺利。而问今,正 如巴尔塔沙所云:“只有一小部分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绝绝大部 分人还停留在表象。”人心之浮燥,致使多少双探索的双眼蒙上了烟尘,致使多少脚步在茫然中徘徊不前:未调查清楚就盲目跟风;未深入 分析就妄下定论;未论清状况便大打出手;未谨慎考虑便放弃生命…… 拥有透过现象观本质之心何等之重! 浮尘不拂,真珠难露。敢于并善于采撷本质,就定能在鼻翼盈 满生活的馨香。 2018高考满分作文:2 全国卷III:改革开放三部曲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大全

高中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大全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

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主要对学生的立意进行训练。一篇好的文章是从选定主题开始的,如果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选定主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立意。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怎样才能做到文章立意新颖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立意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其实也是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思索的问题。怎样才能找准最佳立意点,实际上对话题作文的结构的了解很重要。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引入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其中第阐释性话语比较重要,它可以暗示学生文章的立意方向。在本材料中,尼采有意识的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构思点拨一】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如下文《高空》。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下文《人生四步曲》。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如下文《曲径通幽》和《勿需选择》。 【构思点拨二】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就像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一样。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份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理由,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其实,从山脚看,也可感受世界的美好。观察事物往往取决于人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则目中无人,有了有色眼镜,何谈世界的美好。那么,从山脚看,则象征谦卑的态度,如此才能像庄子笔下“知丑”的河伯那样感受大海的美。而且,从山脚看,则象征谦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例解析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例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众多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点燃了亿万网民的英雄情结,“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为此,班上拟召开“怎样人称得上英雄”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建立丰功伟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围绕着“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的话题进行写作即可。在语体要求上,注意是写“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对象是同学,语言表达要得体。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是外卖小哥雷海为,他是这样读书的:书店读诗,回家默写;把等餐或等红绿灯的碎片时间用来读诗……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 雷海为的对手、《中国成语大会》2015年度总冠军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季第四现场年度总冠军、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亚军彭敏是这样读书的:高中读、大学读,读到北大硕士……身处雅室而心自通灵。 对上述两种状态下的读书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思考谈谈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终身学习酿诗意。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渴望才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学习方式,酿就了雷海为心中的诗意。……校园雅室的读书方式,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很多人却在校园学习之后泯然众人矣,何哉?就在于没有雷海为“外卖时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增加的不仅是知识,更锤炼“心”的韧性,在诗词大会与彭敏对决,其实他就是赢在社会的历练上!校园学习,让他知道了诗的魅力;而挤时间学习,则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 雅室读诗志趣高。汉字夺魁、成语夺冠、诗词屈居亚军,这就是北大硕士彭敏取得的成就!字、词、诗,涵盖了中文的三个要素,这样的成绩正是校园读书方式结下的硕果……在“喧嚣”中学习,采用“挤”的学习方式,固然能够酿诗意,但也限制了成长的深度和广度,只能在“诗岸”上徜徉!所以雅室学习条件更好更专注,理应更容易达成学习目标。 “雅室”“喧嚣”皆可读,读书岂能论环境。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及条件,坚定读书的心志,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雅室”读书固然可喜,“喧嚣”读书亦能有成!在校园,亦应学海为;在杜会,也要仿彭敏。 【评分标准】 围绕“两种状态”下“两种学习方式”来展开议论,可以侧重其中一种,原则上不分高下,都属于切题作文;能辩证地谈两种方式的,或侧重一种但能辩证地涉及另一种的比较,可归入

2019高考名校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2

佳句推荐: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吃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电影《绿皮书》 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近些年,以李咏、马东、刘建宏、柴静、张泉灵、张羽为代表的诸多央视名嘴纷纷辞职,转战新媒体,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②主持过《东方时空》《感动中国》等节目的白岩松,1993年开始进入央视,时至今日依然在坚守岗位。他说:“守土有责,在央视可能会比去互联网更好。”他还在自己的新书《白说》中直言要“做好你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材料含义限制。这是一道由两则时事性质的材料组成的思辨类作文,第一则材料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央视名嘴离开原岗位转战新领域,而看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选择和开拓的问题。 第二则材料传达出来的信息是媒体人的坚守问题。面对这种二元对立、看似矛盾的话题,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可仅择其一而不顾其二。 2.价值判断限制。两则材料中都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第一则材料“他们在央视大门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命题人不但没否定这种行为,而且用“更广阔的”来修饰“天地”,显然是肯定、赞同的。第二则材料中对白岩松“依然在坚守”的评价,命题人同样流露出认可这种行为和操守的态度。所以考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否定一方而支持另一方,因两种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见仁见智的。考生要写出自己的思考、权衡和选择,可以有侧重,但任何单方面的论述都是偏题的。 3.构思限制。“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材料中有两个关键点:央视一部分人选择离开,是看到施展才华更广阔的领域,不给人生设限;而白岩松却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新闻人该做的事情”,是一以贯之的持之以恒态度。考生构思时要立足整体材料,思考“离开”和“坚守”之间的内在关联,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开放性: 1.思维角度的开放性。考生可以在人生选择上思考:追求成功的人生不但要认清自己,还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成就美丽人生。可以从“离开”是为了提升和拓展自己而谈,这样奋进的人生会丰富多彩;可以从对本职工作的

高三语文“温水煮青蛙”话题作文审题分析和优秀范文人教版

“温水煮青蛙”话题作文审题分析和优秀作文 话题——温水煮青蛙 共5篇范文,有审题分析,有对作文的评析,文章立意角度均不相同,文体丰富多彩,有记叙文,有议论文,还有寓言故事 先请看下面的材料: 有人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映灵敏的青蛙,用尽全力,跃出滚烫的油锅,安然逃生。接着那人在锅里放了冷水,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泅游。那人偷偷在锅底用炭火慢慢加温,青蛙仍然悠闲地在微温的水中泅游。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痪,只能卧以待毙。终于葬身锅底。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第一步,弄清大意。讲的是有关青蛙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二步,比较异同。这是一次对比性实验,同一只青蛙,同样的锅。实验的过程不同:第一次是滚烫的油锅,第二次是锅中的水由冷水变温水再变成沸水。实验的结果不同:第一次是奋力跃出,第二次是坐以待毙。 第三步,提炼观点。青蛙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它能警觉则得以生存,但当危险在平安环境里悄悄来临时,青蛙则由囿于安逸而放松了警惕,最终因无力反抗而葬身锅中。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如下观点: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要防患于未然 ③和平环境里更要具忧患意识 [例文评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大全

最新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大全 1、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

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

2015届高三上厦门市质检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综合表达应用”的能力。这则材料虽具隐喻性,但平实易懂,“抓手”明显,思考方向也较为明确,考生容易入题。一道作文题,应该让不同思考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正所谓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比较贴近材料寓意的理解是:水的生存智慧——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着我们人类的生存之道。这道作文题引导的思考和讨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作文提醒大家:对于议论文的说理,我们除了学养、逻辑知识能力的储备外,还应该具备好的荣辱标准和价值共识。 【能力层级】E 一、题意分析 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大地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妥协与坚持(坚守)”。(其变体是:“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 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水与大地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内涵与外延的厘定。“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 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如果不对“妥协”作具体的条件分析,那么论述仍是片面、极端的,且容易堕入庸俗的市侩哲学的泥淖。“大江东流拦不住”,水付出妥协的代价,但实现了东流入海的目的,这是“拦不住”的,这也是水在妥协中的有所“坚守”。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还有可能会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展开,就“水”的前进而言,大地是一种阻挡,一种围困。“水”对“大地”是一种突围,“大地”对“水”则是一种形塑,相对于人生而言,面对困境、挫折,如何突围,则是人应该加以思考的。是像水一样的顺应自然和环境,还是抗争与搏击,则要视具体情况而论。 二、立意参考 1.妥协与坚守 2.方与圆(刚柔并济) 3.圆融中的坚持 4.灵活变通与原则坚守 …… 下面几种立意也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在价值取向上应有所甄别:

广东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优秀范文)

年广东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优秀范文)

————————————————————————————————作者:————————————————————————————————日期:

2018广东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含优秀范文) 作文题目: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字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要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的把剩下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说明 今年的广东一模作文题属于名人名言材料+任务型作文,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等,而题干中又明确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的思考的限制。我们要写的是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只做一个的分析思考。 二、审题分析 1、关键词句的理解 考生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和提示语来分析,具体来说: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附:关键词是“明天”,“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从这一关键句中,可以立意为:明天可改正今天的错误,使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灰心不丧气,明天会更好;等;) “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所以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关键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从这第二句关键词中,可以立意为为:今天把握不好,何来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容做错;不要因为有明天的存在,忽视今天的努力等)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意思是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巅峰”代表着幸福、成就、梦想的实现,“攀登险阻”代表着付出、努力、进取的过程。从第三句关键词来说,可以立意为: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明天的辉煌;明天的幸福是因为有了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创造幸福比明天的拥有幸福更幸福等。) 2、写作任务要求:“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考生围绕“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来展开思考,只写今天或明天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关系”,关系有很多,涉及两者或多者,重点要写出某种逻辑关系,通常有并列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层递关系等,本题重点是要针对“今天和明天”这一话题,在感受和思考中写出某些(某种)关系,这样才符合题目的任务驱动。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材料作文(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 1.立意解读:这是材料作文,格式是材料+要求。材料从飞机及机场的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问题具有思辨性。 “行为”词典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写作时,“行为”可以引申,可以具体化,如“勤奋苦读”是行为,“踏实苦干”是行为,“执着追求”是行为,“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是行为,;反之,“懈怠懒散”是行为,“萎靡不振”“自暴自弃”亦是行为,“位置”词典解释为:“(1)所在或所占的地方;(2)地位。”从材料中看,正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分别处于“头等舱”“经济舱”,由此,写作时,“位置”可以理解为人的社会地位、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评价等。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行为影响了位置 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二)位置影响了行为 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动,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选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具体要求: 关于议论类文章 1.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2. 凡在“三基本”的某一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 3. 对于借助随笔、杂感甚至杂文样式表达思想阐发主张的议论类文章,要反复审读,谨慎赋分。凡那些能够做到思想深刻、议论语言纵横捭阖的特别优秀的文章,要敢于打高分;凡那些只会借助随笔或杂文写作形式,而思想苍白、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而只能按一般议论类的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 4. 由于多数议论文偏向简单举例且用例较多,因此,凡有如下情景即可视为有亮点,可以在52分向上判。(1)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论据的。(2)所用事例材料有论证层次,每一例都能显示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的。 关于记叙类文章 1.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记叙类文章,可以按45—47分档次赋分。

[中考作文范文]中考优秀作文题目及范文 历年中考满分作文精选

中考满分作文题目都是怎么起的?中考作文写满分需要具备哪些特征?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里中考满分优秀作文题目及范文,供参考! 1、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2、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3、为感情喝彩 4、将奉献进行到底 5、品味遗憾 6、预习青春 7、遗忘教你洒脱 8、皈依自然 9、不能向生活称臣 10、揣好梦想上路 11、我最重要 12、守候心灵的春天 13、勤俭,从这里开始 14、与往事干杯 15、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16、作别失去 17、让心灵在书中憩息 18、爱,是这样炼成的 19、深爱无痕 20、心灵的储蓄 21、倾听心灵的钟声

22、月若有情月长吟 23、心星点灯 24、与诚信同行 25、带着“诚信”上路 26、生命的出口 27、点一盏心灯 28、人生也是一张答卷 29、期待诚信 30、打开“第三只眼” 31、一花一世界 32、我是谁? 3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4、横看成岭侧成峰 35、雏凤清于老凤声 36、月是故乡明 37、问渠哪得清如许 38、为有源头活水来 39、勿以善小而不为 40、一笑而过 41、未来的主人翁 42、一千零一个愿望 43、我的未来不是梦

44、让我们荡起双桨 45、请把我的情感留下 46、救救孩子 47、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48、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49、有梦才有远方 50、世界有了我们更美丽 51、大爱无声 52、不经意的美丽 53、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54、最好的风景 55、人生需要装饰 56、千里共婵娟 57、山外青山楼外楼 58、此时无声胜有声 59、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60、无限风光在险峰 61、守住心灵的契约 62、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63、出色人生的定义 64、望生塔上的歌 65、我思想,我美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