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常见病防治

鸡常见病防治

鸡常见病防治



一、胸部囊肿防治技术 胸部囊肿实质上就是胸部炎症,是由龙骨前滑液囊炎引起,是一般饲养条件下的肉鸡最常发生的一种疾病。 病因:多由于鸡体大而重,不愿活动,常卧于地面(或鸡笼的金属底网上),再加上地面或鸡笼的金属底网粗糙、坚硬,这样长期受到机械摩擦的刺激,就会引起滑液囊发炎而形成囊肿。 症状:可见鸡胸部红、肿,触之有波动感,囊位于胸骨与皮肤之间,切开可见囊腔中有淡棕色液体,时间长,则液体囊腔变硬呈干酪样。 本病虽然不能引起肉鸡死亡,甚至也可能影响鸡的生长速度。在预防措施上,以改进饲养方式最为见效。笼养鸡在饲养后期,将金属底网换成竹板网,可使本病由40%降至15%。利用塑料鸡笼,则效果更佳。如果是散养,则应加强垫料管理,保持清洁干燥,并促使肉鸡活动,以减少胸部与地面的摩擦。



二、脚趾脓肿 脚趾脓肿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经组织创伤感染而引起肉鸡脚底及周围组织化脓形成的脓肿。病鸡食欲减退,跛行,脚趾部发红,形成肿块,触之发热,切开肿物,有浓汁流出,时间长,则变为干酪样。本病虽然一般不会致死鸡,但严重影响鸡的生长率。本病早期可以进行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切开患病皮肤,排去浓液及坏死组织,清洗消毒,敷抗菌软膏即可。 为预防本病,要经常清理鸡舍或鸡运动场所,以减少坚硬物划(擦)破鸡皮肤的机会。



三、脂肝病 脂肝病又称为脂肪肝综合症,是主要发生于鸡的一种因脂肪代谢障碍,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这里并非指由传染或中毒病引起的脂肪变性)的一种疾病。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追求鸡生长速度,给予鸡过高比例的高能饲料及高蛋白饲养,超过鸡肝脏的加工、转化和利用能力,再加上鸡活动少,结果这些高能饲料以中性脂肪的形式沉积于肝脏中。患脂肝病的病鸡生长和膘情都很好,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剖解可见:死鸡的鸡冠,肉髯和肌肉苍白,打开腹腔,可见肝脏肿大,被膜破裂,色黄质脆,一触即破,腹腔中有凝血块。 鸡群中如果有本病发生,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1克/千克饲料)、肌醇(1克/千克饲料)、维生素E(10个单位/千克饲料)。同时,适当降低高能量饲料和高蛋白饲料的比例。为预防本病,在平时的饲养中,一定要合理配合饲料,勿过度追求生长速度而饲喂过高比例的高能饲料和高蛋白饲料。



四、软腿病 软腿病是由于代谢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这是仔鸡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而饲养中缺

乏钙、磷、维生素D或它们的比例不适所致。此外由于鸡舍潮湿、密度过大,也容易使鸡发生跛行。另外,锰缺乏也可引起鸡跟腱脱位。患这种病的病鸡不愿走动,站立困难,卧地不起,瘦小,腿形畸变;后拖,粗曲,并节肿大。剖解可见,有的部位变脆,坏死,有的部位变软。 鸡一旦发生本病,应检查饲料中钙、磷、维生素D及锰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如果缺钙和磷,可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骨粉、贝壳粉;如果缺锰,则可在饲料中添加硫酸锰或碳酸锰(250—820毫克/千克饲料)。为了预防本病,随着鸡的不同生长期,调整饲料中钙和磷的比例,并在饲料中加入微量元素添加剂。



五、鸡啄癖 鸡啄癖常见的有啄肛、啄尾、啄趾、啄羽毛、啄蛋,鸡啄癖的发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原因,下列因素都能引起或促成鸡啄癖的发生: ⑴许多鸡组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群体鸡与群体鸡之间或群体内部鸡之间具有斗争性,这是奠定了鸡啄癖的基础。 ⑵光照过强(如超过3瓦/平方米)和光色不适(如黄光和青光)。 ⑶饲养密度过大(超过10只/平方米),食槽或饮水器不足。 ⑷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由此引起鸡舍小气候失调,使鸡烦躁不安,促成其争斗相啄。 ⑸饲料失调:如日粮中蛋白质不足,缺乏含硫氨基酸和蛋氨酸;钙与磷比例不当(不是1.2:1),食盐不足等;能量高而粗纤维过低。 ⑹由于寄生虫或炎性物刺激,而使皮肤发痒或泄殖腔的脱出。鸡自己啄肛,随后其它鸡都啄之。 ⑺鸡退羽期间,一则由于满地羽毛,使鸡引起惯性的相啄;二则由于羽毛退去,露出皮肤,就增加了鸡相啄的欲望。 ⑻人为因素:人为地在某些鸡羽毛上涂上某些色素(特别如红色),很容易诱发鸡啄癖的发生。 发现问题有啄癖的鸡,马上将之隔离出鸡群。经常性的清除地面的羽毛。 啄伤的鸡,在伤处涂紫药水或其它抗菌药物,切勿涂以碘酊。注意改善饲养条件和环境,如光照勿太强,鸡密度勿过大,加强通风、调整饲料,使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成分合乎标准。在退羽期间,加强管理,每天清除干净地面上当羽毛,减少光照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