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滨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些学科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招到的学生往往是调剂录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选择换专业,要么只求毕业拿到文凭。而设置为自主招生专业,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招生有助于打破高考的单一局限,承载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考试题目,总是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来,(),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乱象也悄然滋生。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紧扣着人们的质疑,回应着人们的期待。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报名人数连年增加的自主招生,让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

B . 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C . 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自主招生,使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D . 自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报名人数连年增加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推而广之锋芒毕露赏心悦目侃侃而谈

B . 无独有偶锋芒毕露耳目一新侃侃而谈

C . 推而广之脱颖而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

D . 无独有偶脱颖而出赏心悦目津津乐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招生难题不仅被缓解了,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B .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不仅解决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C . 选拔真正的爱好者,招生难题不仅被解决了,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D . 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在该领域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继续深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天门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 . 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 . 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 中国诗歌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 . 明代陆时雍的话和沈德潜的《说诗晬语》可以表明中国诗歌史的一大转变为“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C .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D .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 .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 . 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D .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3. (12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徐志摩的故乡

张同吾

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

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启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

海宁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帐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

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建筑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是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

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的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义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

“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

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希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着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徐志摩的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B . 首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出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 . 本文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D . 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

(2)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 (9分) (2019高三上·长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现。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注)分数越高代表频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仍然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

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

B . 从材料二中2018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

C . 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实际意义不大。

D . 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应用很重要,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

B . 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

C .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但很多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

D . 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

(3)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日本的做法对解决我国智慧交通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日本从1991年12月开始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的全面制定工作,此后组建了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全国统一智慧交通系统开发组织,致力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协调学术部门、产业部门等机构相互配合。1996年7月,日本制定了《推进智能交通系统总体构想》,把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近年来,日本立足“大交通”理念,以先进控制系统为中心,对其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一上·苏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伍子胥传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伍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

四年,吴伐楚,取六与灊①。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后二岁,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闾指,军却。阖闾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专愎

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②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呼!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③,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节选自《史记》)

【注】①灊:音qián,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②鞅鞅:通“怏怏”。因不满而郁郁不乐。③鸱夷革:皮革袋子。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先曰伍举先:祖先

B . 且嚭使人微伺之微:稍稍

C . 令可以为器器:棺材

D . 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抉:挖出

(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

B . 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其皆出于此乎

C . 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羡长江之无穷

D . 我以死争之于先王以德报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②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7·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 ,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jiān fú):举荐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1)

首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三上·清远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诗经·氓》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7高二上·辽宁期末)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山东省某市400多年前庞庄村人开始做麦秸手编,可见,该市历史悠久,文明程度较高。早期编织的物品主要是草囤子,草囤子俗称“气死猫”,意思是无论猫怎么折腾也打不开草囤子,吃不到里面的食物,这说明猫身体瘦弱,对草囤子无能为力。后来编织的品种越来越多,种类达5大类35种,多是日常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产品档次较低的原因,麦秸手编工艺开始没落,现在编织麦秸的只剩下本村十几个年过花甲的老人。

①该市历史悠久,文明程度较高并非一定就是做麦秸手编而形成的。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9. (5分) (2017高三上·赤峰月考) 下面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请简要概括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不得出现数字),并就这种变化谈两点看法。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