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稼先》同步练习[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答案]
《邓稼先》同步练习[答案]

邓稼先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能理解和翻译唐代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

6、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7、了解本文的作者杨振宁。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

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挚.友彷徨

..罗布泊.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

奠基:开拓:

元勋:仰慕:

孕育:无垠.:

筹划:嫣红:

挚友: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燕然勒.

功: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③ ④

④ ⑤

⑤ ⑥

3、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 、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 、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 、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4、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答;

5、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答案

1. 2、B 3、D 4、不是。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邓稼先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______)鲜.为人知(______)鞠躬尽瘁.(______)锋芒毕露.(______) 热泪满眶.(______)马革裹.尸(______)层出不穷.(______)风悲日曛.(______)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______)妇rú(______)皆知平沙无yín(______)péng(______)断草枯 家喻户xiǎo(______)兽tǐng(______)亡群燕然lè(______)功常fù(______)三军 二、选择题 3.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 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中国几代知识分子为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三、语言表达 5.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 (3)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_____的人物。 A.引以自豪 B.引人注目 C.引吭高歌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_____的挚友。 A.可爱 B.尊敬 C.敬爱 四、其他 6.解释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8.文章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并没有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五部分用“我不能走”作小标题,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10.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课内阅读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

第1课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

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人物传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挚(友)zhì燕(然勒功)yān (地)壳qiào 校(补)jiào 硕(果)shuò宰割zǎi gē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 《邓稼先》课文解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本文行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全文共有六部分。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在新中国刚诞生的那一刻,就迎来了海外赤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所做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及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及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及悽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象,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1 / 1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部编版初中语文2020-202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宰割(zǎi)筹划(chóu) 鞠躬尽瘁(cuì) B. 难堪(kān)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 元勋(xún) 呼啸(xiào) 热泪盈眶(kuānɡ) D. 燕然(yàn) 彷徨(huánɡ)至死不懈(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出人头地郑重其事讳疾忌医人才倍出 B. 名副其实莫名其妙无所事事再接再励 C. 永往直前语重心长精神矍铄无边无垠 D. 甘拜下风首屈一指别出心裁谈笑风生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 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 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④①⑥②⑤③ C. ④⑥①②⑤③ D. ⑤②③ ④⑥①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 B. “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6.下列填到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把他送到幼儿园去了。 A. 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 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 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 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死不懈(松懈)截然不同(截止) B. 层出不穷(穷尽)热泪盈眶(充满) C. 死而后已(停止)家喻户晓(明白、了解) D. 马革裹尸(皮革)可歌可泣(不出声地哭) 二、语言表达 8.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示例:科学泰斗——钱伟长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邓稼先 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 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 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 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 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 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邓稼先》教案 武威八中赵长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设计: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多媒体展示图片) 1、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2、展示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图片。 二、人物简介:(幻灯片展示)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 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了解人物传记。 1、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 2、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物传记的相关内容。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展示) 2、记住词义(幻灯片展示) 五、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时,思考: 1.在样式上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六、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屏幕展示问题) 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合作学习: 1、在你所讨论的内容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邓稼先。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从你阅读的内容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 讨论明确,要求多读。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的重点字词。 3.搜集更多的名人故事。 《邓稼先》说课稿 武威八中赵长英

(完整word版)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版)同步练习AB卷 第1课邓稼先 A卷基础篇 1.阅读下列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 )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 )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 )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答案:xiònɡàn xūn tǐnɡ 2.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极端诞生选骋死而后已 B.谣言戈璧仰慕层出不穷 C.癌症决胜胆识妇儒皆知 D.睿智叱咤氢弹锋芒毕露 【解析】选D。A项中“骋”应为“聘”;B项中“璧”应为“壁”;C 项中“儒”应为“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北大毕业后在长安街头卖肉谋生的才子,经《华商报》首次报 道之后,几乎家喻户晓 ....,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话题的大讨论。 B.让习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鲜为人知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C.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就是 ....,.死而后已

因为他始终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性纯洁。 D.为期五天的里约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比赛已圆满结束,中国轮椅击 剑队以9金4银4铜的傲人成绩创造辉煌,这是一支当之无愧 ....的“梦之队”。 【解析】选B。“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矛盾。 4.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答案(示例):求索磨难长河跋涉 5.阅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回答问题。 (1)说说选文中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充满了作者对友人邓稼先的关怀。 ②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 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邓稼先》课文解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本文行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全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在新中国刚诞生的那一刻,就迎来了海外赤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所做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悽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象,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2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课时同步练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课时同步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吃惊地望着他,这哪里还是刚才那个低眉顺眼的乖孩子,完全是个野蛮小子。 B.他妹妹生病住院,他父亲又让汽车撞伤了,真是祸不单行啊! C.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大庭广众脱鞋脱袜”等不文明行为。 D.这个段子,他早已烂熟于心,表演时栩栩如生。 2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B.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3 .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 A.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间接间谍亲密无间 C.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4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第1课 邓稼先(课前预习清单)

第1课邓稼先 1.字音字形 元勋 ..(xuǎn pìn) ..(diàn jī) 选聘 ..(yuán xūn) 奠基 昼夜 ..(zhòu yè) 署名(shǔ) 挚.友(zhì) 任人宰.割(zǎi) 鲜为人知 ....(xiǎn wéi rén zhī) 至死不懈.(xiè) 截.然不同(jié)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锋芒毕露 ....(jū gōng jìn cuì) ....(fēng máng bì lù) 鞠躬尽瘁 2.词语解释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挚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勤勤恳恳,贡献出全部精力。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毫无愧色,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好表现自己。毕,全,都。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殷红:带黑的红色。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3.文学常识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完整版)《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结合语境赏析精彩句段 2.学习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手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 3.探寻“两弹元勋”的足迹,感受他为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和杨振宁的事迹,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一个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惨痛的历史(幻灯片展示图片)。1964年,随着中国大地上的一声巨响,“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原子弹爆炸视频)在这背后,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 1、关于“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三、字词识记 读一读,写一写 邓稼先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说服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平沙无垠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殷红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惘,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含答案)

第1课《邓稼先》课时练习 课时1 基础达标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宰.()割筹.()划鲜.()为人知可歌可泣.()锋芒毕露.()páng huáng()yǎng mù()妇rú()皆知马革guǒ( )尸jū()躬尽cuì() 2.选词填空。 (1)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震撼震动)。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2·1·c·n·j·y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重稳健稳妥)的判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焦虑焦躁),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www-2-1-cnjy-com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全班45名同学,追捧“娱乐明星”的大有人在,崇拜像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的却寥寥无 ...几.。 B.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的人物。 C.李强同学将在楼梯口捡到一百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 D.面对主持人的一再提问,某明星终于开口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 ....的往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九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邓稼先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格是什么? ②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课文内容概括 《邓稼先》一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文章分为六部分,作者分别用六个小标题的形式来安排: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的品格和奉献的精神。 四、民族感情?友情?:侧面烘托出邓稼先严谨,做出的巨大贡献。 五、“我不能走”:用恶劣的工作环境衬托出邓稼先坚强,奉献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六、永恒的骄傲:借用电报、书信赞扬邓稼先高尚的人品,无私的精神,巨大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内容探讨 1.《邓稼先》一文中使用小标题的好处有哪些?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6个小标题,如一串闪光的珍珠宝石,串缀起邓稼先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十分醒目,而又中心突出。小标题拟得也很有特色,或用对比,对照鲜明,优劣得显;或引将军的赞扬,高度概括,画龙点睛;或用设问,启人心智,引人入胜;或引主人公朴实的语言,展示他美

丽光华的灵魂;最后用“永恒的骄傲”收束,总结全文。如果我们把总题目和最后一个小标题连起来,就成了“邓稼先——永恒的骄傲”.多么富有情趣,多么精彩,真是匠心独运,精妙绝伦,浑然天成。2.《邓稼先》一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小部分。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介绍邓稼先这位历史性的人物对祖国、民族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奉献的可贵品质。 第四部分:澄清关于中国两弹研究有外国人参与的谣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突出邓稼先的杰出成就。 第五部分:展现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六部分:从各方面概括评价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尚品格、历史贡献,总结他不平凡的一生。 3.《邓稼先》一文有六个部分,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部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全文六个部分紧密关联.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对比奥本海默突出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邓稼先》检测题 【主题思想】 这篇回忆性散文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了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一、基础检测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邓稼先(jià)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 C.燕然(yàn) 癌症(ái)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惨孕育锋芒必露 B.宰割选聘家愉户晓 C.奠基颤抖马革裹尸 D.仰慕挚友至死不解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 B.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地把它记在心里。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4.下面几句话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_____________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两弹”元勋,有人曾经问他:“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国家给你奖励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6月他病危时,同乡和好友的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1)请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语句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标点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你对这个“纯”字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阅读训练 (一) 阅读“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完成下面问题。 7.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请结合选段,想象邓稼先在埋葬同事、战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