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0474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目前最大的、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或称因特网。

2.协议的定义:

(1)协议是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或约定,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2)计算机网络中存在很多协议,例如:HTTP、TCP、IP、ARP等。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时序。

(1)语法: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或者定义实体之间传输信号的电平等。(2)语义:定义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除了要发送的信息外,还要发送哪些控制信息,以保证交换信息的正确性。

(3)时序:也称为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实现其核心功能—资源共享。

(2)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

(3)SaaS(软件即服务)是目前互联网环境下软件共享的典型形式,也代表了软件共享的主流趋势。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类(从小到大):①个域网;②局域网;③城域网;④广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类:网络拓扑是指网路中的主机、网络设备间的物理连接关系与布局。

①星形拓扑结构:该网络包括一个中央结点,主机之间的通信都需要通过中央结点进行。该结构类型网络多见于局域网、个域网中。

主要优点: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

主要缺点:中央结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结点的端口数量。

②总线型拓扑结构:

该结构类型网络常见于早期的局域网中。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

主要缺点: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较困难,易于产生冲突。

③环形拓扑结构:

该结构网络多见于早期的局域网、园区网和城域网中。

主要优点:所需电缆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

主要缺点: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或撤出过程比较麻烦,存在等待时间问题。

④网状拓扑结构:

该结构网络比较多见于广域网、核心网络等。

主要优点:网络可靠性高,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网络仍然可联通。

主要缺点:网络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选路协议复杂。

⑤树形拓扑结构:

目前很多局域网采用该结构网络。

主要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

主要缺点:对根结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一旦根结点故障,则可能导致网络大范围无法通信。

⑥混合拓扑结构:

绝大多数实际网络的拓扑都属于该结构网络。

主要优点:易于扩展,可以构建不同规模网络,并可根据需要优选网络结构;

主要缺点:网络结构复杂,管理与维护复杂。

(3)按交换方式分类:

按网络所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4)按网络用户属性分类:

①公用网;②私用网。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结构

1、计算机规模不同,其构造复杂程度也不同,大规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包括网络边缘、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

2、网络边缘:为用户提供了网络应用服务。

3、接入网络:接入网络是实现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与网络核心连接与接入的网络。

4、网络核心:核心网络是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作用是实现网络边缘中主机之间的数据中继与转发。比较经典的分组交换设备是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第三节数据交换技术

1、数据交换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网络边缘的主机之间实现相互的数据传输、信息交换。

(1)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2)基于不同交换技术构建的网络分别称之为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2、电路交换:

(1)电路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交换方式,电话网络是最早、最大的电路交换网络。(2)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建立电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电路3个阶段。

①建立电路:在电路交换网络中,首先需要通过中间交换结点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称为电路。

②传输数据:利用建立的电路进行数据的传输。

③拆除电路:数据传输完毕后,需要拆除该电路。

3、报文交换:

(1)发送方要把发送的信息附加上接受主机的地址等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报文。然后以报文为单位在交换网络的各结点之间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发送,直到发送给接受主机。

(2)交换网络中的结点会先接受报文,若此时该节点没有要发送的另一个报文,则直接向下一个节点发送该报文;否则就先将该报文进行缓冲存储,轮到该报文时在发送,即“排队”。交换节点的这种接受-暂存-转发的工作方式,就称为“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3)当节点收到的报文过多而存储空间不够或者输出链路被占用不能及时转发时,就不得不丢弃报文,这是报文交换的缺点。现代计算机网络没有采用报文交换技术的。

(4)一个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4、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版,它与报文交换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将报文拆分成更小的分组。

(1)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将一个完整的报文拆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依次将这些小的分组发送出去。每个小分组的长度有限,这使得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能力降低。

(2)分组交换的优点:

①交换设备存储容量要求低;

②交换速度快;

③可靠传输效率高;

④更加公平。

第四节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与带宽:

(1)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是指网络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用以描述网络传输数据的快慢,也称为数据传输速率或数据速率。有时也会用“带宽”这一术语描述速率。

(2)计算机网络传输的数据是以“位”为信息单位的二进制数据,速率的基本单位是bit/s (位/秒),有时也称速率为比特率。

2、时延:时延是评价计算机网络性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也称为延迟。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个节点到达另一个节点所需的时间。

(1)计算机网络中,通常将连接两个节点的直接链路称为一个“跳步”,简称“跳”。(2)分组的每跳传输过程中主要产生4类时间延迟:结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

①节点处理时延:分组到达节点时,交换设备需要对分组进行相关的处理,比如检查分组是否出错等,花费的这部分时间称为节点处理时延,记为d c。

②排队时延:从分组被存储开始,到轮到该分组被传输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排队时延,记为

d q。

排队时延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网络拥塞越严重,平均排队时延就越长,反之越短。

③传输时延:当轮到分组被传输到下一个节点时,从传输该分组第一位开始,到传输完该分组最后一位为止,这段传输数据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传输时延,记为d t。

假设分组长度为Lbit,链路带宽为Rbit,则d t = L/R

④传播时延:若两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长度为Dm,信号传输速度为Vm/s,则传播时延

d p=D/V。

综上,一个分组经过一跳,所需时间为d h = d c + d q + d t + d p 。

3、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与带宽的乘积。G=dp x R

时延带宽积的单位是位,它表示一段传输链路可以容纳的数据位数。

4、丢包率:当网络拥塞特别严重时,新到达的分组无法再背交换节点存储,此时交换节点会丢弃分组,造成“丢包”现象。

5、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源主机通过网络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的实际速率,单位为bit/s,记为Thr。吞吐量受网络链路带宽、网络连接复杂性、网络协议、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影响。

Thr = min(R1,R2…Rn)

第五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1)复杂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很多协议的协助以实现计算机所有的复杂功能,在制定这些网络协议时的思路是将复杂的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由若干协议分别去完成,然后将这些协议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以实现网络通信的所有功能。

(2)最典型的划分方式就是采用分层的方式来组织协议,分层的核心思路是上一层的功能建立在下一层功能的基础上,并且在每一层内均要遵守一定的通信规则,即协议。

(3)计算机网络所划分的层次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种分层体系结构通常是按功能划分的,并不是按实现方式划分的。

(4)体系结构应当具有足够的信息,以便软件设计人员为每层编写实现该层协议的有关程序,即协议软件。

(5)典型的层次化体系结构有OSI参考模型和TPC/IP参考模型两种。

2、OSI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机构化技术,由底层到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上一层利用下一层的功能所提供的服务,完成本层功能。

(2)第N层接收到第N+1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后,按照第N层的协议对其进行封装,构成第N层的PDU,再传给下一层,以此类推,最后,数据链路层PDU(通常称为数据帧)传递给最底层的物理层。

(3)1~3层主要是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称为网络底层;5~7层主要是完成信息处理服务的功能,称为网络高层;低层与高层之间由第4层传输层衔接。

①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在传输介质上实现无结构比特流输出。该层协议规定了4个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②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实现在相邻结点之间数据可靠而有效的传输。

③网络层:主要功能是数据转发与路由。

④传输层:主要功能包括复用/分解(区分发送和接收主机上的进程)、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

输、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等。

⑤会话层:指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通过两台计算机间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来完成对话。

⑥表示层:处理应用实体之间交换数据的语法、解决格式和数据表示的差别。

⑦应用层:该层提供的服务非常丰富,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3、OSI参考模型有关术语:

(1)数据单元:

①在层的实体之间传送的比特组称为数据单元。在对等之间传输数据单元是按照本层协议进行的,这时的数据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②PDU在不同层中往往有不同的叫法,在物理层称为位流或比特流;在数据链路层称为帧,在网络层称为分组或包;在传输层称为数据段或报文段;在应用层称为报文。

(2)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在分层的体系结构中,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通常有两种形式: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①面向连接的服务以电话系统最为典型,要进行“建立链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电路”三步;

②无连接的服务没有建立链路和拆除链路的过程,又称为数据报服务。

4、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包括4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联层和网络接口层。

(1)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了应用层来实现。每一个应用层协议一般会使用两个传输层协议之一进行数据传输: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传输层:主要包括面向连接、提供可靠数据流传输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不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用户报协议UDP。

(3)网络互联层:网络互联层是整个TCP/IP参考模型的核心,主要解决把数据分组发送目的网络或主机的问题。网络互联层的核心协议是IP。

(4)网络接口层:这一层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这一层对应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5、五层参考模型:对比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TCP/IP模型缺少OSI参考模型中功能比较少的表示层与会话层,而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相当于合并了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第二章网络应用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应用很多,从体系结构角度可以分为:客户/服务器(C/S)结构、纯P2P结构和混合结构3种类型。

2、客户/服务器(C/S)结构网络应用:客户/服务器(C/S)结构的网络应用是最典型、最基本的网络应用,C/S网络应用最主要的特征是通信只在客户与服务器之间进行。

3、纯P2P结构网络应用:P2P应用中的对等端是一个服务器与客户的结合体。

4、混合结构网络应用:混合结构网络应用将C/S应用于P2P应用相结合,既有中心服务器的存在,又有对等端(客户)间的直接通信。

第二节网络应用通信基本原理

1、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进程间交换的报文类型、报文构成部分具体含义以及交换时序等内容,即语法、语义和时序等协议三要素内容。

2、(1)典型的网络应用编程接口是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每个应用进程与其他应用进程进行网络通信时,接收和发送报文的通道。

(2)每个套接字进行编号,用于标识该套接字,该编号称为端口号。

(3)IP地址是Internet的网络层地址,用于唯一标识一个主机或路由器接口。

3、Internet传输层能提供的服务只有两类:面向连接的可靠字节流传输服务(TCP)和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传输服务(UDP)。当某个应用程序调用TCP作为其传输协议时,该应用程序就能获得来自TCP的两种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4、面向连接的服务:

(1)在应用层报文开始传送之前,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相互交换传输层控制信息,完成握手。在客户进程与服务器进程的套接字之间建立一条逻辑的TCP连接。

(2)这条连接是全双工的,即连接双发的进程都可以在此连接上同时进行报文收发。(3)当应用程序结束报文发送时,必须拆除该连接。

5、可靠的数据传送服务:应用进程能够依靠TCP,实现端到端的无差错、按顺序交付所有发送数据的服务。当应用程序的一端将字节流通过本地套接字传送时,它能够依靠TCP将相同的字节流交付给接收方的套接字,而没有字节的丢失和冗余。

第三节域名系统(DNS)

1、实现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称为域名解析。域名服务器分布在整个互联网上,每个域名服务器只存储了部分域名信息。

2、层次化域名空间:

(1)国家顶级域名nTLD:如cn表示中国、us表示美国等。

(2)通用顶级域名gTLD:最早的顶级域名是com(公司和企业)、net(网络服务机构)等。(3)基础机构域名:这种顶级域名只有一个,即arpa,用于反向域名解析,又称反向域名。

3、域名服务器:

(1)DNS服务器的管辖范围不是以“域”为单位,而是以“区”为单位。域名服务器根据其主要保存的域名信息以及在域名解析过程中的作用等,可分为: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中间域名服务器。

(2)其中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在因特网上共有13个不同IP地址的根域名服务器。它们的名字是用一个英文字母命名,从a到m。任何一个拥有域名的主机,其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等信息都存储在所在网络的权威域名服务器上。

4、域名解析过程:域名解析分为递归解析和迭代解析,通常本地域名服务器都提供递归查询服务。

(1)递归查询服务:主机在进行域名解析查询时,本地域名服务器如果没有被查询域名的信息,则代理主机查询根域名服务器或其他域名服务器。

(2)迭代查询服务:本地域名服务器如果没有被查域名的信息,则代理主机查询根域名服务器,若仍未查到域名信息,则根域名不会代理主机继续查询下去,而是将查询任务交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第四节万维网应用

1、万维网应用结构:万维网应用也称为Web应用。

(1)Web应用主要包括Web服务器、浏览器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部分,浏览器是Web应用的客户端软件。

(2)在Web应用中,通过一个URL地址来寻址一个Web页或Web对象,每个URL地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存放对象的服务器主机域名(或IP地址)和对象的路径名。

2、HTTP:

(1)HTTP概述:HTTP是Web应用的应用层协议,定义浏览器如何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以及Web服务器如何向浏览器进行响应。

(2)HTTP连接:

①HTTP基于传输层的TCP传输报文。浏览器在向浏览器发送请求之前,首先需要建立TCP 连接,然后才能发送HTTP报文,并接受HTTP响应报文。

②根据HTTP在使用TCP连接的策略不同,可以分为非持续连接的HTTP和持续的HTTP。(3)非持久连接的HTTP1.0:

①非持久连接的HTTP1.0中,客户HTTP需先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建立TCP连接的请求报文,等待Web服务器的响应报文,这一来一回的一个往返时间为一个RTT;

②Web服务器响应HTTP客户后,HTTP客户再请求Web页面,Web服务器响应后,告知HTTP 客户该网页有多少个图片应用,并通知TCP断开次TCP连接。

③随后HTTP客户再次请求TCP连接,Web响应后,再请求第一个图片的TCP连接,等待响应,Web响应后通知TCP连接断开此TCP连接。

④以此类推,获取含有3个图片的完整Web网页内容需要花费8RTT。

(4)并行连接HTTP1.0:同上述的HTTP1.0的工作原理相同,不过在请求建立图片的TCP 连接时,可以建立多条TCP请求;配置了3条并行TCP连接后,请求含有3个图片的完整Web网页内容只需花费4RTT。

(5)持续连接的HTTP1.1:

①非流水方式持久连接的HTTP1.1:在非流水方式持久连接的HTTP1.1中,只需建立一条TCP 连接即可,全部的请求结束后再断开TCP连接;请求含有3张图片的完整Web内容只需花费5RTT。

②流水方式持续连接HTTP1.1:同上述的HTTP1.1的工作原理相同,不过可以进行多个图片请求;包含3个图片的完整Web网页内容只需3RTT。

(6)HTTP报文:

①HTTP报文由四部分组成:起始行、首部行、空白行和实体主体。

②HTTP报文可以分为两类: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请求报文由浏览器发送给Web服务器,响应报文由Web服务器发送给浏览器。

③请求报文与响应报文最主要区别是起始行不同,请求报文的起始行是:

<方法><协议版本>

响应报文的起始行是:

<协议版本><状态码><短语>

URL定位所请求的资源;状态码用于通告客户端对请求的响应情况。

(7)HTTP典型的请求方法有GET、HEAD、POST、OPTION、PUT等。

①GET:请求读取由URL所标识的信息,是最常见的方法。

②HEAD:请求读取由URL所标识的信息的首部,即无需在响应报文中包含对象。

③POST:给服务器添加信息。

④OPTION:请求一些选型的信息。

⑤PUT:在指明的URL下存储一个文档。

3、Cookie:Cookie中文名称为小型文本文件,是由Web服务器端生成,发送给浏览器,并存储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

(1)Web应用引入Cookie机制,用于跟踪用户。

(2)最常见的用途包括以下几点:

①网站可以利用Cookie的ID来准确统计网站的实际访问人数等数据。

②网站可以利用Cookie限制某些特定用户的访问。

③网站可以存储用户访问过程中的操作习惯和偏好,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

④记录用户登录网站使用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当用户多次登陆时,无需每次都从键盘输入这些繁琐的字符和数字。

⑤电子商务网站利用Cookie可以实现“购物车”功能。

第五节Internet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结构:主要包括邮件服务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用户代理和邮件读取协议等。

(1)邮件服务器:功能是发送和接收邮件,是电子邮件体系结构的核心。

(2)SMTP:是实现邮件服务器间发送邮件的应用层协议。

(3)用户代理:为用户提供使用电子邮件的接口,典型的电子邮件用户代理有微软的Outlook、Apple Mail和Fox Mail等。

(4)邮件读取协议:支持接收邮件的用户主动连接服务器,对其邮箱中的邮件进行操作或申请向本地传输的应用层协议。典型的邮件读取协议有POP、IMAP等。

2、SMTP:是Internet电子邮件中核心应用层协议,实现邮件服务器之间或用户代理到邮件服务器之间的邮件传输。

(1)SMTP使用传输层TCP实现可靠数据传输,发送邮件时,SMTP客户端首先请求与服务器端的25号端口建立TCP连接。

(2)SMTP只能传输7位ASCII码文本内容。

3、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MIME定义了将非7位ASCII码内容转换为7位ASCII码的编码规则。

4、邮件读取协议:SMTP是“推动”协议,不能使用户从自己邮箱中读取邮件,而POP3和IMAP可作为邮件读取协议。在Web邮件系统中,HTTP是邮件读取协议。

第六节FTP

1、文本传输协议(FTP)是在互联网的两个主机之间实现文件互传的网络应用,其应用层协议也称为FTP。

2、FTP使用两个“并行”的TCP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3、FTP客户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的熟知端口(21),但控制连接不用来传输文件,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其对应FTP服务器熟知端口(20)。

第三章传输层

第一节传输层的基本服务

1、传输层功能:传输层寻址;对应用层报文进行分段和重组;对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实现进程间的端到端可靠数据传输控制;面向应用层实现复用与分解;实现端到端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2、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可分为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两大类。

(1)面向连接服务:发送方和接收方在进行信息传输时,需要先建立传输链路,然后才能进行信息传输,信息传输完毕后再拆除该传输链路。

(2)无连接服务:不经过面向连接服务的“建立传输链路”、“拆除传输链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节传输层的复用和传输

1、无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1)Internet传输层提供无连接服务的传输层协议是UDP。UDP利用一个二元组<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唯一标识一个UDP套接字,从而可以实现精确分解。

(2)为UDP套接字分配端口号的两种方法:

①创建一个UDP套接字时,传输层自动的为该套接字分配一个端口号,该端口号当前未被该主机中任何其他UDP套接字使用。

②在创建一个UDP套接字后,通过调用bind()函数为该套接字绑定一个特定的端口号。

2、面向连接的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1)Internet传输层提供面向连接服务的是TCP。TCP利用一个四元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唯一标识一个TCP套接字,从而实现精确分解。

(2)四元组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是TCP报文段首部字段,而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则是封装TCP报文段的IP数据段的首部字段。

第三节停等协议与滑动窗口协议

1、可靠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

(1)差错检测:利用差错编码实现数据报传输过程中的比特差错检测。

(2)确认:接收方向发送方反馈数据接收状态。

(3)重传:发送方重新发送接收方没有正确接收的数据。

(4)序号:对数据包进行编号,确保数据按序提交。

(5)定时器:解决数据丢失问题,若在一定时间内发送发未收到接受方的反馈,则重新发送数据。

2、停-等协议:

(1)当发送方向接收方发送一个报文段时后,就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

(2)若收到接收方的报文段已正确接收的确认信息ACK,则继续发送下一个报文段;若收到接收方的报文段错误接收的否定信息NAK,则重新发送该报文段。

(3)若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ACK或NAK,则重新发送该报文段。

(4)这种重传机制的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协议,最简单的ARQ协议就是停-等协议。

3、滑动窗口协议:

(1)滑动窗口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各维护一个窗口,分别称为发送窗口Ws和接收窗口Wr。发送窗口的大小表示了发送方可以一次性发送的未被确认分组的最大数量,接收窗口的大小则表示了接收窗口可以接收并缓存的正确到达的分组的最大数量。显然,在停-等协议中,Ws=Wr=1。

(2)若发送窗口接到接收窗口关于基序号“5”的确认接收ACK,则发送窗口向右滑动一位。(3)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滑动窗口协议是:回退N步(GBN)协议和选择重传(SR)协议。

4、GBN协议:GBN协议的发送窗口Ws≥1,接收窗口Wr=1。

(1)对于发送方,

①在发送数据前检查发送窗口是否已满,若未满则用“下一个可用序号”对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号,送入发送窗口中等待发送。

②GBN协议发送只是用一个计时器,且只对发送窗口中的基序号分组进行计时,若在计时结束前收到基序号分组的ACK,则发送窗口右移一位,并对下一个基序号分组重新计时;

③若超时,则重新发送所有发送窗口中已发送但未收到ACK的分组(由此特性,在发送方未收到基序号的ACK时,及时发送方收到基序号后面分组的ACK,这些分组仍是不确定接受的,仍需要重发);这也是GBN协议称为“回退N步”协议的原因。

(2)对于接收方,

①当正确接收到序号为n的分组时,想发送方发送一个ACKn,并将该分组提交给上层,这时接收窗口滑动到序号n+1位置,准备接收序号为n+1的分组;(分组的序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错,比如丢失或乱序)

②若这时接收的分组序号不是n+1,接收方丢弃该分组并向发送方发送ACKn,这会使发送方再次受到ACKn,这时发送发可以不予理会。

5、SR协议:SR协议的发送窗口Ws≥1,接收窗口Wr ≥ 1。

在GBN协议中由于只有一个定时器,所以发送方无法全部确定接收方已经正确接收的分组序号,故不等不重新发送接收方已经正确接收的分组,而SR协议就是GBN协议的优化改进版。

(1)对于发送方,SR协议与GBN协议最大的不同是在发送窗口中采用多个计时器,如此一来,发送方就可以实现对多个分组是否已被接收方正确接收的确认。

(2)对于接收方,

①在正确收到序号为n的分组后,接收窗口滑动到序号n+1位置,准备接收序号为n+1的分组;

②若此时接收到的分组序号不是n+1,则先将该分组缓存,此时接收窗口不滑动,继续准备接收序号为n+1的分组;若此时接收的分组序号为n+1,则将该分组与之前缓存的分组一起按序号提交给上层。

第四节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是Internet传输层协议,提供无连接、不可靠、数据包尽力传输服务。UDP提供一种不可靠数据传输,不保证将报文送达目的地,即使送到了也可能是乱序的。

2、UDP传输协议的优点:虽然UDP提供不可靠传输服务,但通过一定措施,使用UDP仍可以实现可靠传输。UDP的优点如下:

(1)应用进程更容易控制发送什么数据以及何时发送,实时性高;

(2)无需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前不必建立连接,节省时间;

(3)无连接状态,因不必建立连接,所以不必维护该连接链路,故开销小;

(4)首部开销小,相比首部开销至少有20字节的TCP报文段,UDP仅有8字节。

3、UDP数据包结构:每个UDP数据报首部只有4个字段,每个字段由2个字节组成,每个字节中有8位,也就是32位。

第五节传输控制协议(TCP)

1、①TCP是Internet的一个重要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有序、字节流服务。

②TCP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并且提供全双工通信服务,即允许通信双方的应用进程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和接收数据。

2、TCP报文段结构:TCP报文段由首部字段和一个数据字段组成,在TCP首部中有20个字节的固定首部,也就是说TCP首部至少含有20个字节。

3、TCP可靠数据传输:TCP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保证了传输的数据流是无差错、无缺失、无冗余以及无乱码的字节流,可靠数据传输的实现机制包括:差错编码、确认、序号、重传、计时器等。

4、TCP流量控制:流量控制的目的是协调发送方与接收方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速度,避免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度太快,超出接收方的数据接收和处理能力,导致数据丢失等问题。

5、TCP拥塞控制:

①拥塞控制就是通过合理调度、规范、调整向网络中发送数据的主机数量、发送速率或数据量,以避免拥塞或尽快消除已发生的拥塞。

②TCP的拥塞控制算法包括了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四部分。

6、TCP拥塞控制的图表解读:

(1)RTT:图标中的横轴RTT表示时间,发送方发送数据并接收到接收方对这个数据的ACK 确认信息,这段时间称为一个RTT。

(2)拥塞窗口:滑动窗口的大小,它的具体数值称为阈值,单位为MSS;

(3)慢启动阶段:通常拥塞窗口的初值为1,在慢启动阶段,每收到一个确认ACK阈值增加1MSS,所以没经过一个RTT阈值就增加为2倍;

(4)拥塞避免:通常阈值的初值为16,当阈值增长到16MSS时进入第一个拥塞避免阶段;在拥塞避免阶段,没经过一个RTT,阈值才增加一个MSS;

(5)快速恢复:在拥塞避免阶段,若发送方收到3次重复ACK,则说明网络拥塞,将阈值缩减到一半,然后继续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6)计时器超时:在拥塞避免阶段,若发送方出现计时器超时现象,则说明网络严重拥塞,直接将阈值缩减到1MSS,然后经过慢启动阶段到达缩减前的一半的阈值时,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第四章网络层

第一节网络层服务

1、网络层需要实现两项重要功能:转发和路由选择。

(1)、转发:当通过一条链路接收到分组时,交换设备比如路由器,需要决策该通过哪条输出链路将分组发出。

(2)路由选择:将分组从源主机发送给目的主机时,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决定分组要经过的路径,计算分组所要经过的路径的算法被称为路由算法。

第二节数据报网络与虚电路网络

1、数据包网络:按照目的主机地址进行路由选择的网络称为数据报网络,提供无连接服务。

2、虚电路网络:虚电路网络在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服务。

一条虚电路(VC)由3个要素构成:

(1)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之间的一条路径。

(2)该路径上的每条链路各有一个虚电路标识(VCID);

(3)该路径上每台分组交换机的转发表中记录虚电路表示的接续关系。

3、虚电路分组交换的类型:有永久型和交换型两种。

(1)永久型虚电路(PVC):是一种提前建立,长期使用的虚电路,虚电路的建立时间开销基本上可以忽略。

(2)交换型虚电路(SVC):是根据通信需要而临时建立的虚电路,通信结束后立即拆除,虚电路的建立和拆除时间开销有时相对影响较大。

4、虚电路交换与数据包交换的主要差别表现为:是将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交由网络来完成,还是由端系统来完成。

(1)虚电路网络通常由网络完成这些功能,想端系统提供无差错数据传送服务,而端系统则可以很简单;

(2)数据包网络实现的功能很简单,如基本的路由与转发、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由端系统来完成。

第三节网络互联与网络互联设备

1、异构网络互联:异构网络主要是指两个网络的通信技术和运行协议不同,实现异构网络互联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协议转换和构建虚拟互联网络。而实现同构网络互连的典型技术则是隧道技术。

2、路由器:路由器是最典型的网络层设备,从功能体系结构的角度,可将路由器分为输入端口、交换结构、输出端口与路由处理器。

(1)输入端口:负责从物理接口接收信号;还原数据链层帧;提取IP数据报,根据IP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检索路由表;决策需要将该IP数据报交换到哪个输出端口。

(2)交换结构:实现将输入端口的IP数据报交换到指定的输出端口,主要基于三种交换结构:基于内存交换(性能最低也最便宜)、基于总线交换和基于网络交换(性能最好也最贵)。

(3)输出端口:提供缓存排队功能,对将要发送的数据分进行相应的封装,并通过物理接口发送出去。

(4)路由处理器:即路由器的CPU,负责执行路由器的各种指令。

第四节网络层拥塞控制

1、网络拥塞:拥塞控制就是端系统或网络结点,通过采取某种措施来避免拥塞的发生,或者对已发生的拥塞作出反应,以便尽快消除拥塞。发生拥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种:

(1)缓冲区容量有限;

(2)传输路线的带宽有限;

(3)网络结点的处理能力有限;

(4)网络中某些部分发生了故障。

2、准入控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虚电路网络的拥塞控制技术,若新建立的虚电路会导致网络变的拥塞,则网络会拒绝建立该虚电路。

3、负载脱落:是消除拥塞的另一个方法,即通过有选择的主动丢弃一些数据报,来减轻网络负载,从而缓解或消除拥塞。当路由器中的数据报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面临被丢弃的危险时,路由器就主动将该数据丢弃掉。

第五节Internet网络层

1、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络层主要包括网际协议(IP)、路由协议以及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2、IP协议:IP目前有两个版本:IPV4和IPV6,目前Internet以IPv4为主。IP是Internet网络层最核心的协议。

3、IP数据报格式:数据报中的标志位字段占3位。

(1)其中最高位保留,而当DF=0则表示允许路由器将该IP数据报分片;当DF=1则表示禁止路由器将该IP数据报分片,此时若IP数据报的总长度超过路由器的最大传输单元,则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报。

(2)而当MF=1则表示这是IP数据报的一个分片且不是最后一个分片;当MF=0则表示IP 数据报未被分片或是最后一个分片。

4、IPv4编址:IPv4地址长度为32位,常用3种常用的标记法:二进制标记法、点分十进制标记法、十六进制标记法。

6、子网划分:

现实中,IP地址不够用,所以为了提高IP地址空间利用率,采用两种策略:子网划分和超网化。

7、路由聚合:

(1)路由聚合:①在路由器转发模块中,将接收到的目的IP地址与路由表中的每个子网掩码进行运算,求出对应的子网地址;

②若该子网地址与路由表中的某个网络地址对应,则将该目的IP地址从该网络地址对应的接口发送出去。

③若目的IP地址经运算后能对应多个网络地址,则与前缀最长的网络地址相匹配;如果不对应任何一个网络地址,则从默认接口发出该目的IP地址。

(2)一个路由表中的网络地址是可以进行合并的,但是它们所对应的子网掩码和接口必须相同。

8、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逐级或路由器间的网络层产错报告与网络探测,ICMP发送的报文可分为差错报告报文和查询报文。

9、IPv6地址:IPv6地址长度为128位,采用8组16位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地址形式表示,例如:5000:0000:00A1:0123:4500:0000:59E6:ABCD;

IPv6地址中可能包含连续多组“0000”,例如:8000:0000:0000:0000: 4558:254A:4587:ABCD,可以用两个连续的“:”代替连续多个“0000”,即可压缩表示为8000::4558:254A:4587:ABCD,需要注意的是IPv6地址中最多只能使用一个“::”,而不能出现第二个“::”。

IPv6地址包括单播地址、组播地址和任播地址三种类型。

(1)单播地址:可作为IPv6数据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2)组播地址:只能用作IPv6数据报的目的地址。

(3)任播地址:也只能用作IPv6数据报的目的地址。

第六节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

1、路由选择:可将路由选择算法分为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和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

(1)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简称LS算法。

(2)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的是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简称DV算法。

(3)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通常是指由人工进行网络配置;上述的全局式路由选择算法和分布式路由选择算法都是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最短路径的算法,这里的“最短”是指“费用”最少。

3、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典型的路由选择协议(IGP)有RIP、OSPF和EGP。

(1)RIP:是最早的自治系统内路由选择协议之一,目前仍然广泛使用。该协议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法,使用DV算法时,度量路径时采用的是“跳”数,每跳的费用都为1。使用RIP协议的路由器可以利用从邻近路由收到的反馈(路由表)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2)OSPF:基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使用Dijkstra算法。

(3)RIP报文封装到UDP报文段中传输;OSPF报文段封装到IP数据报中传输;BGP报文段封装到TCP报文段中传输。

第五章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第一节数据链路层服务

1、数据链路层通常提供以下几点服务:

(1)组帧:数据链路层在传输数据前需要先将数据封装成帧,这个过程称为组帧或成帧。帧头含有发送结点和接收结点的地址信息等,帧尾含有用于差错检测的控制编码。

(2)链路接入:物理链路可分为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两大类,其中广播链路需借助MAC 协议的帮助才能实现帧的成功传输。

(3)可靠交付:数据链路层也可实现可靠交付的服务。

(4)差错控制:帧在传输过程中,其中的数据信息可能会出错,数据链路层协议可采取不同的差错控制措施,比如通过确认重传纠正差错、直接丢弃差错帧等。

第二节差错控制

1、概念:差错控制就是通过差错编码技术,实现对信息传输差错的检测,并给予某种机制进行差错纠正和处理。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传输的重要手段,并在许多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应用。

2、噪声的影响: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从而导致传输差错。

(1)噪声可分为两大类:随机噪声、冲击噪声。

(2)随机差错:随机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随机差错或独立差错。

(3)突发差错: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突发差错,突发差错通常会造成连续或成片的信息差错,所以突发差错比随机差错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4)突发长度:突发错误发生的第一位错误和最后一位错误之间的长度称为突发长度。3、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典型的差错控制方式包括差错重发、前向纠错、反馈校验和差错丢弃。

(1)差错重发:发送端对待发的数据进行差错编码,然后发给接收端,接收端利用差错编码对数据进行检测,若发现有错误则反馈给发送端,请求再次发送数据,直到接收端收到正确无误的数据。;

(2)前向纠错:该机制需要利用纠错编码,接收端不仅能利用纠错编码检测出数据是否出错,还能纠正错误。前向纠错机制比较适用于单工链路或者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3)反馈校验:接收端会将收到的数据发回接收端,接收端将反馈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进行对比,若无误则认为接收端正确接受了数据,否则就重新发送数据。反馈校验不需要差错编码,但是传输效率低、实时性差;

(4)检错丢弃:在该机制中,不会对出错的数据进行纠正,而是直接丢弃。

第三节典型的差错编码

1、典型的差错编码:奇偶校验码、汉明码和循环冗余码(CRC)。

(1)这三种差错编码中需要运用模2算术操作,算术符号表示为“⊕”,在该种算法中乘除无变化,但是加法中没有进位,减法中没有借位,若参与运算的两个位值相同,则结果为0,若不同,则结果为1。

(2)即0⊕0=0,0⊕1=1,1⊕0=1,1⊕1=0。

2、奇偶校验码:在该类编码中,添加的冗余位的值为“0”或“1”。

(1)奇校验编码:该编码的原则是在数据后添加一位冗余位,使编码后的数据中,所含1的个数为奇数;

例如,对数据10110111进行奇校验编码,则为101101111。

(2)偶校验编码:该编码的原则是在数据后添加一位冗余位,使编码后的数据中,所含1的个数为偶数;

例如,对数据10110111进行奇校验编码,则为101101110。

使用奇偶检验编码时,若在传输中数据出现奇数位的错误,则可以被检测出来,若出现偶数位错误,则无法被检测出来,也就是该类型编码能实现50%的检错率。

3、汉明码:若一个数据有n位,如a n a n-1…a2a1,对该数据进行偶校验编码,从而构成一个n+1位的数据,即a n a n-1…a2a1a0。

检错原理是,令S = a n⊕a n-1⊕…⊕a2⊕a1⊕a0 ,接收方接收数据后进行计算,若S = 0则数据没有出错,若S = 1则数据出错。

4、循环冗余码:目前广泛使用的差错编码时循环冗检测编码(CRC),简称循环冗余码,或CRC码。

重点:需要看书P183

5、差错编码检错原则:接收方收到CRC编码后,将收到的CRC编码除以G(X)所对应的位串,若锁的余数为0,则数据传输无误;若余数不为0,则数据传输出错。

第四节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1)在本章第一节的“数据链路层服务”中提到,广播链路需借助MAC协议的帮助才能实现帧的成功传输,这里的MAC协议就是多路访问控制。主要可分为3类MAC协议:信道划分MAC协议、随机访问MAC协议和受控接入MAC协议。

(2)MAC协议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信道(数据传输链路)的共享问题。

2、信道划分MAC协议:多路复用技术是实现物理信道共享的经典技术,多路复用主要包括: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

(1)频分多路复用(FDM):在频域内将信道带宽划分为多个子信道,利用载波调试技术将信号调制到对应的某个子信道,实现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并且彼此间不影响;

(2)时分多路复用(TDM):在时域内将信道划分为多个间隙,按时间一次将时隙分配给信道中的传输信号;

(3)波分多路复用(WDM):广泛用于光纤通信中,实质是一种应用于光纤通信中的频分多路复用;

(4)码分多路复用(CDM):通过对各路信号进行编码,然后混合传输。

3、随机访问MAC协议:典型的随机访问协议有:ALOHA协议、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和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访问协议。

(1)ALOHA协议:可分为纯ALOHA协议、时隙ALOHA协议。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SMA可细分为3中不同的类型,非坚持CSMA、1-坚持CSMA和P-坚持CSMA。

①非坚持CSMA: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若发现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若发现信道忙,则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新开始侦听信道,尝试发送数据;若发送时产生冲突,则等待一个随机事件,然后重新开始侦听,尝试发送数据;

②1-坚持CSMA: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若信道忙,则继续侦听信道,直到发现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

③P-坚持CSMA:若通信站有数据发送,先侦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有概率P的可能在最近间隙开始时刻发送数据,有概率1-P的可能延迟到下一个时隙发送;若下一个时隙空闲,则重复该过程。

(3)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访问协议(CSMA/CD):该协议的工作原理为当某通信站在发送数据时,如果检测到冲突,则立即终止数据发送,并发出一个冲突强化信号,用于告知其他通信站此时信道忙碌;

CSMA/CD的工作状态分为以下3种状态:

①传输状态:当有一个通信站使用信道时,其他站禁止使用;

②竞争状态:所有通信站都有权尝试对信道的使用权;

③空闲状态:没有通信站使用信道。

在CSMA/CD协议中,数据帧长度L,信息传输速率R、两个站点间的距离D和信号传播速率v之间满足以下约束关系:

L min/R ≥ 2D max/v

4、受控接入MAC协议:

(1)该协议的特点是各个用户不能随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可分为集中式控制和分散式控制。

(2)分散式控制:典型的分散式控制方法是令牌技术,令牌是一种特殊的帧。

5、两种错误:令牌环网上最为严重的两种错误是令牌丢失和数据帧无法撤销。

第五节局域网

1、MAC地址:MAC地址通常采用十六进制表示法,共6字节,也就是48位,每个字节间用“-”或“:”连接起来,例如00:00:00:00:00:00或00-00-00-00-00-00

2、地址解析协议ARP:ARP能讲IP地址解析为对应的MAC地址。

(1)ARP的作用:根据本网目的主机或默认网关的IP地址获取其MAC地址;

(2)ARP的基本思想:在每一台主机中设置专用的内存区域,称为ARP表,存储该主机所在局域网中其他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并且这个映射表要经常跟新;ARP通过广播ARP查询报文,来询问某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即知道本网内某个主机的IP地址,可以查询得到MAC地址。

3、以太网:是第一个广泛部署的高速局域网,以太网中的数据字段最少要46字节。它的帧结构如下:

4、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基于交换机(必须支持VLAN功能)的逻辑分割(或限制)广播域的局域网应用形式。划分局域网的方法主要有3种:

(1)基于交换机端口划分。

(2)基于MAC地址划分。

(3)基于上层协议类型或地址划分。

第六节点对点链路协议

1、PPP:是现在使用最多的点对点链路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主要提供以下3类功能:

(1)成帧;

(2)链路控制协议;

(3)网络控制协议。

它的帧结构如下:

2、PPP的透明传输:

(1)定义PPP帧的边界(标志),是由在帧的首位分别添加一个字节“01111110”来实现的,PPP采用字节填充转义,字节“01111110”称为PPP的控制转义字节。

(2)但是边界内也可能存在01111110,所以PPP成帧时会对边界内的内容进行扫描,若发现有01111110,则在该字节前插入字节01111110,这两个连续的01111110用于告知接收方前一个011111110不是边界,后面紧跟着的01111110也不是边界而是要传输的信息。(3)HDLC协议:HDLC协议是面向位的协议,不仅可用于点对点链路还可以用于点对多点链路。有3中类型的帧,分别是信息帧、管理帧和无序号帧。

它的帧结构如下:

4、HDLC的透明传输:同PPP类似,不过采用的是位填充。为区分HDLC帧的边界,发送端会对边界的内容进行扫描,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的1,则在第五个1后插入一个0;

例如有字节01111110,经发送端扫描后更改为011111010。

第六章物理层

第一节物理介质

1、引导型传输介质:包括架空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光纤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拥有的优点:

(1)光纤通信容量非常大;

(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

(3)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获数据;

(5)体积小,重量轻。

2、非引导型传输介质:电磁波的传播可分为地波传播(2MHZ以下)、天波传播(2~30MHZ)和视线传播(30MHZ以上)。

第二节信道与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指信道无差别传输信息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

2、奈奎斯特公式:理想无噪声(没有噪声的干扰)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 = 2Blog2M

其中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bit/s;B为信道带宽,单位为HZ;M为进制数,如二进制的M=2。

3、香农公式:现实中理想无噪声的信道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时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C = Blog2M(1+S/N)

其中S/N为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单位为分贝(dB)。

第三节基带传输

(我们定义0位低电平,1位高电平)

1、单极不归零码(NRZ):该码中,0位低电平,1为正电平。“单级”是指该码只有一个极性(正极),“不归零”表示整个脉冲持续期间电平信号不会中途降为零电平。

2、双极不归零码:该码中,0为负电平,1为正电平。

3、单极归零码(RZ):该码中,0为零电平,1为正电平。“归零”表示在脉冲持续的中间时刻电平信号会中途降为零电平。

4、双极归零码:该码中,0为负电平,1为正电平。“归零”表示在脉冲持续的中间时刻电平信号会中途降为零电平。

5、差分码:该码中,若相邻脉冲有电平跳变则表示1、无跳变则表示0。跳变指电平出现相反变化。

6、AMI码:该码中,0为零电平,1交替表示正电平和负电平,且“归零”。

7、双相码(曼彻斯特码):该码中,1为正电平,0为负电平,每个中间时刻都进行跳变。

8、差分双相码(差分曼彻斯特码):该码中,每个中间时刻都进行跳变,若本次周期开始时与上次周期结束时的电平信号相同则本次周期内表示为1,否则表示0。

9、米勒码:该码的编码规则如下:

(1)信息码中的1编码为双极非归零码的01或10;

(2)信息码连1时,后面的1要交替编码,即前面的2如果编码为01,后面的1就编码为10,反之亦然。

(3)信息码中的0编码为双极性非归零的00或11,即码元中间不跳变。

(4)信息码单个0时,其前沿、中间时刻、后沿均不跳变。

(5)信息码连0时,两个0码元间隔跳变,即前一个0的后沿跳变。

第四节物理层接口规程

1、物理层接口特性:

(1)机械特性:指明通信实体之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

(2)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3)功能特性:指明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4)规程特性:指明利用接口传输比特流的全过程,以及各项用于传输的事件发送的合法顺序。

第七章无线与移动网络

第一节无线网络

1、无线网络基本结构:包括无线主机、无线链路、基站和网络基础设施。

2、无线链路与无线网络特性: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最主要的区别是使用了无线链路,重要区别主要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第二节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

(1)都使用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A;

(2)链路层帧使用相同的帧格式;

(3)都具有降低传输速率以传输更远距离的能力;

(4)都支持“基础设施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两种模式。

3、IEEE802.11帧:共有3种类型:控制帧、数据帧和管理帧。

第三节移动IP网络

1、移动IP标准:由3部分组成:代理发现、向归属代理注册以及数据报的间接路由选择。

2、蓝牙网络:将IEEE802.15.1网络称为蓝牙网络。

第八章网络安全基础

第一节网络安全概述

1、基本概念:网络安全通信所需要的基本属性有:机密性、消息完整性、可访问性与可用性、身份认证。

计算机网络 期末 知识点 总结

目录 第一章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3) 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 (3) 协议与服务的关系。 (4) OSI七层模型和TCP/IP 。 (4) 第二章 (4) 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4) 奈奎斯特准则和香农公式的具体内容、参数及其含义。 (5) 奈氏准则 (5) 香农公式 (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及其原理。 (6) 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 (6) 第三章 (7) 数据链路层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循环冗余检验码的计算。 (7) 局域网的工作层次及特点。 (7) 网卡的作用及工作层次。 (8)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及含义。 (8) 扩展以太网的方法及特点。 (8) 高速以太网的标准名称及其所代表的含义。 (9) 第四章 (9) 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服务的优缺点(区别)。 (9)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关系。 (10) 分类IP地址的分类标准。 (10) 子网IP地址的原理及划分和表示方法。 (10) 子网掩码的概念,A、B、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计算,子网地址的计算。 (10) CIDR地址的概念及CIDR地址块。 (11) IP数据报的基本构成。 (11) RIP、OSPF、BGP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12) 第五章 (12) 运输层的作用。 (12) TCP/IP体系的运输层的两个协议的名称及特点。 (12) TCP可靠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12) TCP的流量控制。 (13) TCP拥塞控制的实现方法。 (13)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13) 第六章 (13) 域名系统DNS的作用。 (13)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及顶级域名的构成情况。 (14) 中国的顶级域名及二级域名的设置情况。 (14) 电子邮件系统的构成及所使用的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必做)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第1章 一.填空题: 1)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在这里,客户是服务请 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美国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布了它研制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3)通信线路的带宽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带) ,单位是HZ。 4)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 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 二.单选选择题: 1)按照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B (A)数据链路层,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C)网络层, 会话层(D)数据链路层,会话层 2)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B A.TELNET B. PPP C. FTP D.SMTP 3)TCP/IP协议有______层体系结构C A. 2 B. 3 C. 4 D. 5 4)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B A.Internet B.ARPAnet C.Ethernet D.NSFNET 5)RFC是下列哪一个英文短语的缩写B (A)Reference For Computers (B)Request For Comment请求评论 (C)Registration Function Citation (D)Renewal Form Catalogue 6)下列哪一个(或几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错误的?C (A)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B)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使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可能出现序号颠倒的分组 三.问答和计算题: 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 解:从源站到目的站分组交换的总时延t1=(p/b+d)*k+(x-p)/b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以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及选择性相统一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根据本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计算机网络型人才。本专业领域技能培养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及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学校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 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积极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及培训的机制。学校有关部门要关注企业需求变化,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及培训方案,在设备、师资、课程开发上要加强及企业的合作,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

3. 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要结合专业要求,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及先进性的统一。 4.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及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业年限:3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以IT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铸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中等技能人才为中心,着力设置社会急需的、能宽口径就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安全(专科)

计算机网络安全作业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计20分) 1.许多因特网的安全事故的部分起因是由那些闯入者发现的___漏洞______造成的。2.实现存储系统冗余的常用几种方法有: ___磁盘镜像______、磁盘双联和RAID。 3.黑客们用大量的垃圾信息阻塞网站的服务器,使其无暇为用户提供正常的服务而陷入瘫痪,称为_____拒绝服务______攻击。 4.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强度除与算法有关外,还与_____密钥长度_______有关。 5.所有算法的安全性都是基于_____密钥___的安全性,而不是基于__算法的细节______的安全性。 6.加密和解密算法的操作通常都是在一组_____密钥____的控制下进行的,分别成为加密密钥和揭秘密钥。 7.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___常规密码算法_____和___公钥密码算法______。数据传输加密技术主要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就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___节点加密______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彻底防止病毒入侵的方法是(D ) A、每天检查磁盘有无病毒 B、定期清除磁盘中的病毒 C、不自己编制程序 D、还没有研制出来 2、以下是预防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有效办法( C )。 A、操作者不要得病 B、经常将计算机晒太阳 C、控制软盘的交换 D、经常清洁计算机 3、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更换操作人员时,应当(A )系统的口令密码。 A、立即改变 B、一周内改变 C、一个月内改变 D、3天内改变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其特性不包括(D) A、传染性 B、隐藏性 C、多样性 D、自生性 5、( C )是计算机染上病毒的特征之一。 A、机箱开始发霉 B、计算机的灰尘很多 C、文件长度增长 D、螺丝钉松动 6、开发保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时,研制人员与操作使用人员(B )

计算机网络 知识点总结

【精品】计算机网络个人概要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2.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2)资源共享。(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4)提高可靠性。(5)好的可扩充性。 3.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4.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全连接形、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 5.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3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 网络延迟时间主要包括:排队延迟、访问延迟、发送时间、传播延迟。 7. 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

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8.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9.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10. 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11. OSI模型采用七层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2.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负责建立、保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比特如何编码。传送单位是比特(bit)。 13. 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帧传送,包括把原始比特流分帧、排序、设置检错、确认、重发、流控等功能;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传送信息的单位是帧(frame)。 14. 网络层:实现分组传送,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和交换节点,透

浙大16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1分 1.【第1章】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 A ARPAnet B Internet C Ethernet D NSFNET 正确答案:A 2.【第1章】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共享线路 B 共享硬件 C 共享数据和软件 D 共享硬件、数据、软件 正确答案:D 3.【第1章】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核心部分)和资源子网(边缘部分)两部分组成。下面列出的各项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组成部分的是()。 A 链路 B 路由器 C 结点交换机 D 主机 正确答案:D 4.【第1章】Internet最早起源于()。 A 以太网 B ARPAnet

C NSFnet D 环状网 正确答案:B 5.【第1章】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正确答案:C 6.【第1章】下列哪一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 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 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各个分组可根据序号重新拼装成报文 正确答案:B 7.【第1章】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 TELNET B PPP C FTP D SMTP 正确答案:B 8.【第1章】根据TCP/IP实用协议标准,从下到上第2层、第3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即网际层) B 网际层, 应用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网际层, 传输层 正确答案:D 9.【第1章】下列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总线型 B 关系型 C 星型 D 环型 正确答案:B 10.【第1章】TCP/IP协议一个()层体系结构。 A 2 B 3 C 4 D 7 正确答案:C 11.【第1章】通信子网(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网络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中间结点即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 选择通信介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我鉴定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满怀激动和豪情立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准备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回首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里有必要总结一下。 在大学三年中,我所获颇丰,已完成在XX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习。从学业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充实且有难忘的三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生活中,我亲切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回顾三年,我很高兴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帮助过他们,我也会永远感激着在我有困难时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兄弟姊妹们。 本人这三年以来,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所以今后我一定会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除此之外,我还经历了半年社会实践,在这段期间,我深知道这是检验在校所学知识,同时也是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加强巩固和提高,我非常珍惜这段实习过程,它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零开始,虚心向前辈学习,任劳任怨,力求做好每一件事,逐渐在工件中学会了做事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毕业论文(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__完成版)

************ 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 专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2011年月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

中小型网络搭建 摘要通过实施中小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掌握对中小企业网络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及进行实施的步骤。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需求分析解决方案实施步骤网路布局网络安全 引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网络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为突出的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对网络依赖性的快速增加,这就使网络在带给企业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企业的正常生产办公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严重的将会使企业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如何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让网络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中小型企业计算机网络组建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必须掌握的技术。如何科学地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络,使其具有便利、快捷的可维护性是组建网络的重点。 1、企业背景和需求 1.1企业的需求 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的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使公司内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全网接入Internet等目标。 1.2该公司的具体环境如下 1、公司有2个部门,财务部、市场部,还有经理办公室; 2、为了确保财务部电脑的安全,不允许市场部访问财务部主机; 3、财务部不能访问外网; 4、公司只申请到了两个公网IP地址(202.100.103.2/29、 202.100.103.3/29),供企业内网接入使用,其中一个公网地址分配给公 司服务器使用,另一个公网地址分给公司员工上网使用。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 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 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在线作业

窗体顶端 1.【第1章】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核心部分)和资源子网(边缘部分)两部分组成。下面列出的各项中不属于通信子网组成部分的是()。 A 链路 B 路由器 C 结点交换机 D 主机 2.【第1章】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 A TELNET B PPP C FTP D SMTP 3.【第1章】关于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的描述准确的是()。 A 共享线路 B 共享硬件 C 共享数据和软件 D 共享硬件、数据、软件 4.【第1章】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 A ARPAnet B Internet

C Ethernet D NSFNET 5.【第1章】通信子网(指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为网络源结点与目标结点之间提供多条传输路径的可能性,路由选择指的是()。 A 建立并选择一条物理链路 B 建立并选择一条逻辑链路 C 网络中间结点即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后,确定转发分组的路径 D 选择通信介质 6.【第1章】TCP/IP协议一个()层体系结构。 A 2 B 3 C 4 D 7 7.【第1章】下列哪一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B 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C 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 D 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各个分组可根据序号重新拼装成报文 8.【第1章】根据TCP/IP实用协议标准,从下到上第2层、第3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即网际层) B 网际层, 应用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网际层, 传输层 9.【第1章】在OSI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是()。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10.【第1章】下列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总线型 B 关系型 C 星型 D 环型 11.【第1章】按照理论的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 A 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 B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 网络层, 会话层 D 数据链路层,会话层 12.【第1章】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规定最大长度的分组。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A 报文头 B 报文尾

专科《计算机网络》_试卷_答案

专科《计算机网络》 一、(共75题,共150分) 1. 三网合一中的三网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2分) A.计算机网络 B.局域网 C.卫星网 D.电力网 .标准答案:A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电路交换的传输灵活性比分组交换要好 B.电路交换的传输灵活性没有分组交换好 C.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在传输灵活性上无差别 D.以上说法均错误 .标准答案:B 3. 新浪网属于()(2分) A.ISP B.ICP C.NAP D.IP .标准答案:B 4. 结点在为能够存储转发数据块而对数据块做出必要的处理所耗费的时间称为()(2分) A.发送时延 B.传播时延 C.处理时延 D.排队时延 .标准答案:C 5. 网络体系结构中,相邻两层之间的功能接口称之为()(2分) A.SDU B.PDU C.SAP D.Entity .标准答案:C 6. 在通信系统中,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信息的是()(2分) A.源点 B.发送器 C.接收器 D.终点 .标准答案:D 7. 允许两个方向进行通信,但同一时刻仅允许其中一个方向通信的交互方式是()(2分)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以上答案均不对 .标准答案:B 8. 带宽为2KHz的理想低通信道,其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Baud (2分) A.2000 B.4000 C.8000 D.16000 .标准答案:B 9. 某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1000Baud,每个码元携带2bit的信息量,则该信道的最高信息传输速率是()(2分) A.1kbps B.2kbps C.4kbps D.8kbps .标准答案:C 10. 超5类线的传输速率是()(2分) A.1Mbps B.10Mbps C.100Mbps D.200Mbps .标准答案:D 11. 模拟信号采用数字传输时,假定模拟信号承载的是数字数据,采用()再生信号(2分) A.中继器 B.放大器 C.调制解调器 D.编码译码器 .标准答案:A 12. 在GBN协议中,帧序号采用4位进行编码,发送窗口最大为()(2分) A.4 B.15 C.16 D.32 .标准答案:B 13. 发送窗口=1,接受窗口=1的反馈检测方法是()(2分) A.空闲请求重发 B.GBN C.SR D.停等 .标准答案:D 14. T1的最大传输速率是()(2分) A.1Mbps B.1.54Mbps C.1.544Mbps D.2.048Mbps .标准答案:C 15. 802.3ab标准的局域网速率可达到()(2分) A.1Mbps B.10Mbps C.100Mbps D.1000Mbps .标准答案:D 16. 802.11a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分) A.1Mbps B.11Mbps C.54Mbps D.100Mbps .标准答案:C 17. X.25协议分别定义了三个级别上的接口,其中数据链路层采用的协议是()(2分) A.HDLC B.PPP https://www.doczj.com/doc/9e3761254.html,P https://www.doczj.com/doc/9e3761254.html,PB .标准答案:D 18. IP地址237.34.20.50属于()(2分)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标准答案:D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2000年至今,企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列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企业对网络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技术人才迎来了一个“牛市”。就业空间较大,效益也好网络科技世界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和科技世界的革命性发展,同时也为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人才展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这个新的视野对于广大的IT 行业人员而言,它 代表着广泛的技术应用,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和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 其中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兴的技术领域,尤其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和网络经济蓬勃繁荣的形势下,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界关注的热门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网络工程师正是这一学科的主宰力量。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都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各自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由此看来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没有网络,我们就无法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没有网络,企业无法实现信息化。基于网络培训投资大的方面原因,目前普通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缺乏对实用性的网络技术的培训。全国的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区区几万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的却是数以百万计的具有专业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人才供应能力远远小于实际的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偏重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网络技术有技术更新快、产品周期短的特点。因此,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往往是网络技术知识比较陈旧,缺乏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无法满足所在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要求。 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困难,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并且普遍的社会问题。所以说,学历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国内急需发展网络技术方面的职业培训!! 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就业前景 与软件技术人员相比,网络技术人员的从业范围更广,知识体系更复杂,职业技能要求更高,目前网络工程师成为实施国内信息化的巨大瓶颈。 就网络工程师的学习方面来说,网络工程师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较为容易学习,对自身将来就业也大有帮助. 网络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从目前的情况看: 企业的IT技术管理岗位一般设置为企业信息主管、总监等;工程技术岗位设置为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运行维护岗位设置为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操作岗位则设置

电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毕业论文

电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毕业论文 1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通信原理 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通信对于机载在跨区域的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和安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的优化模型一般采用路径节点选择的方法完成,其原理如下所述: 限定信息搜寻路径的行为遵循下述规律: 2) 在一次循环中所有路径只经过一次,用数据列表控制; 3) 完成单次循环后,依据路径长度释放不同浓度的信息素,并对走过的路径信息素加以更新。假定在搜寻路径的初始阶段,所有路径上具有数量相等的信息量,即:T ij(O)=C(C 为常数)。数据k(k=1 , 2, 3,…,m)在搜寻路径的过程中,信息转移的方向依据路径信息量决定。信息在t 时刻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搜索终点,搜索n 次后返回原点,即为一次循环。由上可知,在某时刻t 城市i 中的信息搜寻城市j 为终点的概率可以用下述公式描述式中, pkij(t) 用来描述在时刻t信息位置转移的概率,T ij(t)用来描述时刻t信息在路径ij所留信息量,n ij用来描述城市i转移至j的启发信息,allowedk二{1 , 2,…,}n-tabuk 用来描述信息k可以选择的待选路径,集合tabuk 用来记录信息k 已走过的路径,并随着搜寻进程而变动。搜寻路径上的信息量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消失,n 个时刻完成一个循环,网络通信信息量则依据以下规则做出相应变动T ij(t+n)二pXT ij(t)+ A T ij,p€ (0,1)(3) A T ij=刀mk- 1 A T kij(4)其中,A T kij用来描述网络节点路径ij的信息量,A T ij表示路径信息量增量,p ( p< 0<1)表示信息停留的持久度。由上可知,如果信息k 在本次循环中经过路径ij ,则At kij=QLk ,否则,A T kij=0,其中,Q用来描述信息k进行一次循环所释放的信息总量,Lk 用来描述信息k 当前所经过路径长度。当前的优化模型设计没有考虑飞机高空快速、跨区域移动的特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区域节点选择通信的现象,造成传统的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传输模型在频繁的跨区域节点选择中不稳定。 2基于自适应蚁群算法的跨区域机载移动网络优化模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资料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总结 1. 网络层次划分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3. IP地址 4. 子网掩码及网络划分 5. ARP/RARP协议 6. 路由选择协议 7. TCP/IP协议 8. UDP协议 9. DNS协议 10. NAT协议 11. DHCP协议 12. HTTP协议 13. 一个举例 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网络协议的学习。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者说是约定的集合。因为不同用户的数据终端可能采取的字符集是不同的,两者需要进行通信,必须要在一定的标准上进行。一个很形象地比喻就是我们的语言,我们大天朝地广人多,地方性语言也非常丰富,而且方言之间差距巨大。A地区的方言可能B地区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为全国人名进行沟通建立一个语言标准,这就是我们的普通话的作用。同样,放眼全球,我们与外国友人沟通的标准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才要苦逼的学习英语。 计算机网络协议同我们的语言一样,多种多样。而ARPA公司与1977年到1979年推出了一种名为ARPANET的网络协议受到了广泛的热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推出了人尽皆知的TCP/IP标准网络协议。目前TCP/IP协议已经成为Internet中的“通用语言”,下图为不同计算机群之间利用TCP/IP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1. 网络层次划分

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 OSI七层网络模型 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IP协议。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 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 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 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 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 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OSI。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 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1)可使各层之间互相独立,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2)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缺点:层次划分得过于严密,以致不能越层调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了协议效率。 3.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讨论其异同之处。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 ① 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 层,而TCP/I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 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 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 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 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 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 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而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 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OSI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后来才开始制定无连接的服务标准,而TCP/IP一开始就 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的数据报对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以及分组话音通 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⑤ OSI与TCP/IP对可靠性的强调也不相同。对OSI的面向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 运输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尤其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措施提供可 靠性,而且网络和运输层也有类似技术。而TCP/IP则不然,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 问题,应由运输层来解决,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数据或数据出错,网络本身 不进行错误恢复,丢失或出错数据的恢复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由运输层完成。 由于可靠性由主机完成,增加了主机的负担。但是,当应用程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甚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简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简历 IE行业现在很火,小编带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简历提供给大家参考哦。 个人简历 姓名:XXX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7年05月12日民族:满 身份证:130825**** 身高:171 户口所在:河北承德目前所在:重庆万州 毕业院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最高学历:大专/本科(自考重庆邮电大学) 所修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毕业日期:20xx.6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或兼职 应聘职位:计算机维护、网络管理、网站建设及其它计算机相关行业 希望地点:辽宁沈阳市 希望工资:面议 自我评价 本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自农村的我,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肯吃苦的好习惯,此外,我还具有热情大方、乐于与人交际的性格。平时,在各种社交场合,我赢得了

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广泛的交际圈子。工作起来有"钻"劲,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乐于助人。 教育背景 1993年—1999年,河北省隆化县四道沟小学 1999年—20xx年,河北省隆化县湾沟门中学 20xx年—20xx年,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 20xx年—20xx年,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清华万博网络工程师/网络编辑员三级、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局域网管理高级操作员大专/本科(自考重庆邮电大学) 实践经历 20xx年9月—20xx年7月,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软件三系学生会宣传部工作 20xx年9月—20xx年7月,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实验中心工作 20xx年7月—20xx年8月,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工作 20xx年7月—20xx年8月,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工作 20xx年7月—20xx年8月,重庆百年网广告有限公司投递员 20xx年10月,"儒家文化与青年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志愿服务20xx年9月—20xx年10月,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实习实训 所获奖励 ①20xx-20xx年上期,态度端正,刻苦钻研,专业课程总分名列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

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 第一章网络概述 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 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 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对等方式(P2P) 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 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选) 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 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 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 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 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 五、(简答)时延:时延的4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 准或约定称为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 七、 5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 物理层(physical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第二章物理层 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 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 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 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 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 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 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 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特 点:所有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TDM:时分复用,复用方法: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TDM 帧划分为N个时隙。每一个用户在一个TDM帧中占用一个固定时隙。特点:所有用户在不 同的时间占用整个频带宽度。 1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第五次作业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开始时间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16:20 状态完成 完成于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16:58 耗时37 分钟 45 秒 分数 成绩满分 窗体顶端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移动笔记本用户最理想的接入网络的方式是________。 选择一项: a. 同轴电缆 b. 光纤 c. ADSL d. 无线LAN 反馈 正确答案是:无线LAN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目前光纤接入网络的适用对象为________。选择一项: a. 校园计算机 b. 笔记本用户 c. 大中型企业用户 d. 个人用户 反馈 正确答案是:大中型企业用户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IP协议运行于分层模型的__________。 选择一项: a. 物理链路层

b. 传输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网络层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网线(双绞线)内部有几根导线________。选择一项: a. 2 b. 8 c. 6 d. 4 反馈 正确答案是:8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Internet的通信协议是______。 选择一项: a. TCP/IP b. NWLINK c. NETBEUI d. OSI/ISO 反馈 正确答案是:TCP/IP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发送电子邮件时,如果接收方没有开机,那么邮件将________。选择一项: a. 退回给发件人 b. 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 c. 丢失 d. 开机时重新发送

反馈 正确答案是: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TCP/IP协议中TCP协议负责______。选择一项: a.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b. 以上都不是 c. 接入互联网 d. 数据传输 反馈 正确答案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题目8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题干 对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它是最后一门课程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探索和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其对原有知识系统化,达到能系统理解,综合掌握并进一步扩展知识的目的。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设计要考虑到题目、名称、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进度计划、预计成果及参考文献等。 2、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大致分为三类:、网站建设类、网络管理类、网络工程设计类。本着教师推荐,学生自主原则,学生可自主选题,也可在教师给定的参考题目(见后文)中选题。 3、学生可1人1题,也可1~3人1题。多人1题要求所选题目技术含量较高、设计量大或比较复杂,并报到教研室,经教师讨论研究批准后方可合作开发。多人1题时,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独立的子课题;如果按模块分工,每人必须完成三个以上模块,并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加以体现和确认。总体设计每个人必须参加,其余部分应分工明确。要作好分工安排,不许1人包揽。 二、毕业设计的要求 1、毕业设计的选题应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业务范围和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既要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又要有明确的实际背景和应用。 2、毕业论文除具备上述条件外,其内容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或最新科技术情况做到既要有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又要有应用前景。 3、毕业论文内容要翔实、论点要正确,避免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或抄袭他人之作。 4、毕业设计一定不要脱离“网络”而存在。 5.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严禁抄袭、拷贝、套用他人成果。一旦发现此类行为,按作弊论处。 6.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设计计划;进行必要的课题任务调研、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每个课题小组的学生均应参与工程实现过程。 7.毕业设计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8.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9.毕业设计要求打印文本,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形式及要求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必须一人一份,毕业设计的正文篇幅一般为3000字以上(不含程序清单),前面应有2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接着是目录和正文,后面应有主要参考文献。 2、所有文字材料,须按学校规定的统一格式,统一封面,打印并装订成册(按下面的论文格式要求自己打印),并附带软盘或光盘。 四、毕业论文的答辩和审核 1、各分校组织答辩考核工作,并组成3-5人的答辩小组,成员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外聘的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组成。 2、答辩时,除向学生提问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问题外,还可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技能、实验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以及考核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时,学生陈述8~10分钟,提问5~10分钟。 3、论文考核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由答辩小组共同讨论确定。 4、经答辩的论文,要保证质量,优秀论文比例一般限制在20%以内。 5、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经学校同意后,可修改设计(论文)或重作,参加下一次(下一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评审。 6、省校理工学院负责终审工作。 五、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统一格式 为进一步规范论文格式,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方便论文的检索、交流和成果管理,制定本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