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

李建江赵玲莉

摘要国内主要油田三次采油技术有很大的发展,三次采油这个系统工程在组织管理和技术攻关上具有许多成功做法。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经形成共识。大庆油田已在北二区、北一中块、喇北东块等6个区块开展面积达50km2的注聚采油,1997年三次采油年产油量已达500×104t,占总采油量的8.8%;胜利油田1997年已投注8个化学驱试验项目,化学驱面积达30.7km2,1997年三次采油量为100×104t以上;大港油田注聚面积近12km2。

主题词三次采油聚合物油田生产采收率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Li Jianjiang etc

Tertiary oil recovery technique has greatly developed in the country.There are many successful achievements in tertiary oil recovery such as orgnization,management and tackling key problems etc.Tertiary oil recovery is the replacement of waterflood developing oilfield.In Daqing oilfield has developed nearly 50km2 area injecting polymer oil recovery,in 1997 tertiary oil recover production has got 5,000,000t account for 8.8% of its total oil production.In Shengli oilfield in 1997 eight chemical driven test projects have put into operation,chemical driven area got 30.7km2,Tertiary oil recovery production over

1,000,000t .In Dagang oilfield injecting polymer area over 12km2. Subject terms:tertiary oil recovery/polymer/oilfield

production/recovery

1.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及规模

1.1 发展动向

在三次采油技术中,国内聚合物驱己形成了配套工艺技术。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攻关己形成规模化产业。其它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也在积极推向小井距试验,如大港油田在聚合物驱先导试验后又进行了微生物驱油试验,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采油之后,还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准备开辟一个注CO2的混相驱先导试验区。胜利油田和辽河油田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在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区块进行三元复合驱工业扩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驱结束情况下,三元复合驱可以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在砾岩油藏中进行三元复合驱试验获得成功,提高采收率16%以上。

从国内主要油田发展动向来看,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

已成共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聚合物驱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步伐;二是微生物采油有可能成为一项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是发展CO2混相驱和泡沫驱技术。

1.2 试验及推广规模

当前三次采油技术发展迅猛,聚合物驱油已成为东部油田实现技术接替稳产的重要手段。

大庆油田已在北二区、北一中块、喇北东块等6个大区,开展注聚面积达50km2,地质储量1.2×108t以上。1997年三次采油年产油量已接近500×104t,占大庆油田总产量的8.8%。平均吨聚合物增油120t。全油田适合聚合物驱的储量达27.8×108t,前景十分广阔。

胜利油田1997年已投注8个化学驱试验项目。目前孤岛中一区聚合物驱、西区聚合物驱、孤东八区聚合物驱及西区复合驱已开始实施,其它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化学驱面积30.70km2,地质储量8149×104t,注入井数284口,生产井数486口,预测提高采收率8.7%,增加可采储量712.5×104t。1997年三次采油年产量达100×104t以上。

大港油田“九五”期间拟在港西二区断块,三区一、三、四断块,五区一断块和羊三木三断块Ng上开展注聚工作,注聚面积达11.8km2,地质储量

3362×104t,注入井81口,生产井155口,预计提高采收率8%左右,增加可采储量269×104t。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1998年将在七东1区开辟一个1km2以上复合驱工业试验区,预计提高采收率8%,增加可采储量12×104t以上。

2.技术上的主要做法

2.1 技术储备超前研究

大庆油田5000×104t已连续稳产20多年,今后还将继续稳产15年,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超前意识。今后稳产是以三次采油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并已实施了较为科学的技术接替发展规划目标:水驱——聚合物驱或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在这个技术接替中已完成聚合物驱的工业性试验,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完成了复合驱的先导试验,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开展了泡沫复合驱的室内攻关研究。按照室内研究—先导试验—工业性试验—推广应用这个模式,瞄准国际上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试验、应用。

胜利油田进行技术的多元化储备,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都进行了室内研究,如化学驱中进行了碱水驱、碱—聚合物驱、复合驱的研究;热力采油中进行蒸汽驱、火烧油层的研究;微生物采油中进行了吞吐和井组微生物驱的研究;同时还开展了黄源胶(生物聚合物)驱和CO2驱技术储备工作。

2.2 室内实验研究呈多元化

各油田较注重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储备研究和技术的多元化超前研究,主要开展的三次采油室内研究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研究。目前各油田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驱油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以降低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活性剂成本。大庆油田对于三元复合体系中色谱分离效应的研究已引起了重视,并在这方面开展了工作,提出了减少色谱分离的有效

方法。该项研究可为大井距配方的选择提供依据。

(2)泡沫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在三元复合驱研究的基础上,大庆油田又开展了泡沫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泡沫复合体系可以进入到三元复合体系不能进入的狭窄的小孔道中去驱油,扩大了这部分的波及体积,泡沫复合驱可以驱出三元复合体系在微观薄孔道中驱不出来的柱状残余油,提高了驱油效率;同时减薄岩石表面油膜的厚度。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表明,气、液同时注入时,采收率提高达34.5%。

(3)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我国主要油田都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采用以烃类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采油微生物菌种;②在油、水环境,油藏温度下,提供适当的培养基来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③用微生物来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④用微生物疏通油、水渗流通道,降低油水井的注入压力;⑤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⑥研究筛选乳化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原油粘度的菌种。

目前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已开展了微生物驱先导试验工作。

(4)凝胶体系地层深部流体转向技术研究(CDG)。凝胶体系地层深部流体转向技术属于调节层间或层内矛盾,增加波及系数的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大港、胜利及大庆油田都开展了该项研究,特别是胜利油田已在孤东七区、三区、西四区等区块开展了交联聚合物驱油试验,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3.注聚设备的国产化日趋成熟

无论注聚还是三元复合驱,注入的关键设备为三部分:聚合物分散装置(包括自控)、注聚泵及流量计量。

(1)聚合物分散装置。目前已能够全面实现国产化。大港油田新世纪公司、胜利油田总机厂、张家口化工机械厂、大庆油田美达三次采油设备有限公司等均能自行生产,所采用的都是近润湿分散后大罐熟化的办法。新疆克拉玛依从美国引进的聚合物分散装置为润湿分散后管线内熟化,大大减缓了聚合物降解损失,但该项技术国内尚未生产。

(2)注聚泵。生产注聚泵的国内厂家众多,主要有大港总机厂、重庆水泵厂、本溪水泵厂等。据胜利油田的使用效果反映,重庆水泵厂的注聚泵性能较好,聚合物降解率低(1%~3%)。

(3)聚合物及水的高压计量。大港油田主要用LDG电磁流量计(大港仪表厂)、L22金属高转子流量计(天津宇光仪表厂研究所);胜利油田主要使用ZDY型高压磁流量计;大庆油田则主要用XLD—01型电磁流量计,以上仪表各自反映良好。

4.结语

迅猛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

聚合物驱技术已在我国大庆、胜利等东部油田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复合驱技术先导试验已见到成效,正向工业性试验延伸,前景看好,泡沫驱、火驱、微生物驱及CO2混相驱也正在加紧室内研究及先导性试验,将不断有新的成果出现。砾岩油藏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已见到成效,技术上已获得重大突破,并正向纵深发展。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回顾了计算机网络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将其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介 绍了网络技术中的四大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网络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从语义网、计算机系统重新整合、网络进行整合、人工智能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趋势;语义网;人工智能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and histor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vides its history into three https://www.doczj.com/doc/9f10809051.html,ter,the four major technology about the network technology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the future network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tha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from the semantic web, computer system integr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 on.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之间通过连接介质(如网络线、光纤等)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组织形式。计算机网络是二十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逐渐进入民用,经过短短40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速度惊人。回顾历史,从大局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是厂商导向阶段。基本上在网络行业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IT都是集中地把用户内网连在一起,所有项目、所有用户都一直在做同样的事,网络设备厂商作为主导。第二阶段,上个世纪9 0年代末期到最近一两年,是公网的阶段,中国电信和现在的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都在集中精力做外网和公网。第三阶段,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将进入应用导向和用户导向阶段。以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单单为了内网或者外网,而是怎么朝更深层次发展,怎么用好这个网,怎么能更容易地享受到网络服务,怎么能更容易地把网络服务推向网络端。 1 网络技术简介 (1)软交换技术。为了把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需要应用软交换技术。根据新的网络功能模型分层,计算机网络将分为接入与传输层,媒体层,控制层,业务/应用层(也叫网络服务层)四层,从而可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 (2)IPv6技术。未来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IPv6技术的网络。和IPv4相比,IPv6的主要改变就是地址的长度为128位,也就是说可以有2的128次方的IP地址,足以保证地球上的每个人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 (3)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当前组网技术正从具有上下光路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功能的光联网向由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络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即在光连网中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也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静态的光连网走向动态的光连网。 (4)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网络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有可能开展。当前宽带接入技术有两个新技术,一个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的

采油厂设备管理总结

采油厂设备管理总结 2010年采油厂设备管理本着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技术素质,降低设备事故发生率,确保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充分使用,实现设备完好可靠和低耗高效的统一的原则,结合我厂设备管理实际,深入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一、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做好设备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在任何时候,不论体制如何改变,设备这个基础不能削弱。采油厂的设备管理工作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增强做好设备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怀着对企业和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用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安全生产理念指导行动,用先进的管理体系规范设备管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做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 采油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深入细致地以预防促进设备安全,重点是提升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并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措施,认真抓好实施,使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在设备生产现场得到充分体现。 二、把设备安全管理当作设备管理的重要任务,确保设备的本质安全 采油厂结合设备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的故障隐患,防止

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各站队每月对设备故障隐患按照进行一次全面统计分析,按照ABC分类标准,明确隐患整改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于因设备老化、投资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隐患,在近期无法整改而设备又不能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制定了周密的监督措施,加密设备的巡回检查频次,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XX采油厂强调关键生产装置的安全防范措施,要求仪器仪表完好准确,重要装备做到了定期检测,安全隐患整及时。同时XX采油厂注意抓好整改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办法。在整改过程中,注意抓好整改效果的巩固和提高,探索建立一套事故隐患及时发现、报告、处理的闭环循环机制,加强设备的跟踪检查,对新发现的缺陷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 XX采油厂根据生产要求及设备的技术状况,充分利用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检测技术,采取适当的维修方式和策略,坚持“该修则修,修则修好”的原则,高效使用设备维修资金。 三、加强设备使用管理,认真落实设备操作标准化 XX采油厂实现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紧密配合,既在设备本质安全化上常抓不懈,又结合安全生产动态和安全工作抓好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在设备管理上,XX采油厂坚持“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明纪律,严格考核,做到了“严”字贯串于整个设备管理工作的始终。XX采油厂始终要求设备操作人员的持证上岗,在设备操作证的管理上坚持年度审验制度。做到了设备操作规程及时

机械硬盘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前景

机械硬盘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前景

目录 一、概述 (3) 二、机械硬盘发展历史 (3) 1.第一块硬盘 (3) 2.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 (4) 3.GB级容量硬盘和家用硬盘 (4) 4.SATA的出现与TB级别容量的突破 (5) 三、机械硬盘具体功能 (5) 1.机械硬盘主要技术参数 (5) 2.机械硬盘的主要应用 (6) 3.机械硬盘的应用优势 (7) 四、机械硬盘发展前景及总结 (7)

一、概述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1这便是传统意义上的硬盘,由盘片、盘组、磁盘阵列等组成的外部储存器,在汉语环境下主要意思是指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 Drive),而后为了与新出的固态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ge Drivers)相区分,将传统的硬盘称为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是计算机外部储存的主要形式,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可自从固态硬盘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几十年来硬盘基本的储存结构,其从性能到体验几乎都全方面胜过了传统的硬盘,一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唱衰机械硬盘,传统储存巨头去年裁员的6500人和今年发布的裁员计划的500人几乎全部来自机械硬盘或与之相关产业。与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防震抗摔性更高,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功耗更低,重量更轻且几乎无噪音,占有绝对优势,然而随着NAND闪存价格一路走高且居高不下,人们似乎又开始注意到性价比更高的机械硬盘,相关的研究也愈加见诸报端。 二、机械硬盘发展历史 1. 第一块硬盘 世界上第一块硬盘由IBM于1956年设计并制造,名为IBM 350 RAMAC,RAMAC是“计算与控制随机访问方法”(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and Control)的缩写,这款产品总共使用了50张24英寸的表面涂有磁浆的盘片,体积巨大,但储存容量仅为5MB,但在当时,RAMAC是震惊世人的计算机设备,被用于银行、医疗领域。 1来自【hard drive . 维基百科】

浅谈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浅谈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展望 发表时间:2017-11-13T10:35:57.6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侯小宾 [导读] 摘要:在油田采油技术分析,使用的是水驱采油法,而油藏采收率不高,特别是在资源较少情况下,实行更新技术运用就更为重要了。 新疆敦华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在油田采油技术分析,使用的是水驱采油法,而油藏采收率不高,特别是在资源较少情况下,实行更新技术运用就更为重要了。在采油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从多方面运用新技术,为油田整体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研究;展望 一、新技术于采油工程中的应用及问题 1.采油工程发展过程极其所遇到的问题 由于技术成面存在着种种因素,导致我国的采油工程一直处于技术比较低下,石油开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往往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之后,得到的采油量很少。经过努力我国进一步采用化学驱油与注水开发的技术,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近些年来,我国采油工程采用完井,人工举井,低渗透油藏压裂酸化工业技术等等,并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推广。可因为地表石油被开采到了极致,采油工程将面临着更大的问题,故而采用了高新科技的一些手段进行突破。效果比以往进步了许多,尽管如此,可还是达不到世界顶尖的地位,包括我国如今的钻井设备与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油层保护方面与美国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采油工程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必须从高新科技方面下手研究。 2.采油工程副导致环境污染及生命安全巨大问题 能源问题一直是所有国家面临着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国自然也不列外,而石油占据着能源开发极大的比重。可随着石油开发事业的发展,也渐渐的产生了一种副作用,即对于环境问题的污染,这种问题不具备短暂性,而是有着极其大的持久性与破坏性。采油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诸如采油工程中破坏污染地下河流,工业废气无处排放而污染大气层等问题。除此之外,采油工程相当一部分的人力支持,而每年都会有因为采油工程问题而导致采油工人发生伤残事件,严重的还会导致采油工人工作中丧失性命,这皆是因为高新科技的不发达而导致一系列能够尽量避免的问题。 二、采油工程新技术的运用分析 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运用 在采油技术的运用中,微生物采油技术也是一种理想的技术模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生物运用,最主要的是融入细菌模式,在原理运用中,将在油田中注入某一种细菌,形成油层的发酵反应,在细菌发酵的过程中,形成与其他生命活动方式,并推动井下油藏的开采,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油藏的开采效率。在这种技术中的运用,主要是对于一些含水相对较高的油田进行开采,对于一些老油田井进行技术创新,能为整个技术运用提供有效的技术帮助。 2.水力振动采油技术的运用 这种技术是一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油田的套管进行整体控制,将油管与井下的激振器进行安装,形成井矿中的振动脉冲,在这种综合方式中,形成脉冲驱动水力的作用,并进行地下油层中传波的方式。在这种技术中,主要是通过水利波的方式,对井底的一些杂质以及泥浆进行及时的清理,形成地下盐类沉积发生和谐的振动,并构成不规则的缝隙或者不闭合的孔洞。在周期性的脉冲作用下,形成整体的冲击力,并产生网络裂缝,并形成脉冲波在油藏中进行交变反应,形成一定的变应力,可以有效的改变原油的流动性能,对于其分子构造、表面张力等都能形成一定的改变。因此,在整个技术控制中,水力振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对于地质对原油的渗透力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减少原油中水分的综合含量,形成声波对原油的综合效果。 3.纳米材料的采油技术运用 在目前,纳米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运用模式,主要是采用MD膜的驱动效应,形成驱动剂的运用功能,并形成分子控制的整体模式,对于原油的一些分子模式,可以有效的形成多种管理方式,在多种成分随意组合的状态下,对基本原料进行水溶液的聚集混合物处理,尤其是一些平面的环形分子、生物内的酶类物质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微小的粒子等,在水溶液的作用下进行流态化的处理,并构建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油层表面的成分组合,形成一张相对坚韧与坚固的MD膜,可以有效的减少油层对岩石的粘附效用,并综合原油与水溶液的流动性对比,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增强整个携带能力,更好的提升整个采油的效率,并对原油的驱动效应与地面开采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4.热超导采油技术 热超导是指让一定物质经过特定处理处在生产所需状态下,此时该物质热阻减小为零或近似于零。该技术实现方法是把配置混合好一定化学物质压到密闭管柱中,并通过加热使该管柱两端的受热不够均匀,此时化学物质立即出现化学相转变,激发气态分子,并增强运动,发生了不规则碰撞,产生非常大能量,并以声波形式传热。热超导技术目前可以分成两种:能耗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和超导加热热洗技术。能耗自平衡稠油采油技术原理把超临界导热液体通过中空抽油管线注到井底,并借助超临界导热液体对热量传导性能把井底自身热量传到地面。此技术不用配备加热设备即可提升地面井口生产出的温度,从而清除井筒结蜡、降低流体粘度,提高了采收率,为油井稳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采油工程技术运用的发展趋势 在采油技术的创新之路上,尤其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采油新技术的整体运用提供了更多的帮助,通过在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以及各种勘测技术的创新,将会形成更大的发展前景。一是出现向集合加成与智能控制方向发展;二是向信息技术与数字模拟方向发展;三是向即时性与自动化方向发展;四是向低污染低能耗与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五是向勘察、探测、开采一体化综合新概念方向发展。这些综合开发技术的运用,对于提升整个采油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语 在针对一些油田发展较晚底子薄的实际状况,在整个技术创新中,形成多种综合模式的运用,尤其是结合地理因素、地质因素等多样化的条件中,对于勘探技术不断要求高,开采技术也呈现出更大的技术发展空间,因此,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整体运用,更好的满足多方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方向

计算机网络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年前,在我国很少有人接触过网络。现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Internet已成为我们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工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乃至现在的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可以不夸张地说,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全球计算机技术博览会上,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在演说中,“网络才是计算机”的精辟论点充分体现出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基础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之一。 网络的发展也是一个经济上的冲击。数据网络使个人化的远程通信成为可能,并改变了商业通信的模式。一个完整的用于发展网络技术、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新兴工业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已经导致在不同岗位上对具有更多网络知识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企业需要雇员规划、获取、安装、操作、管理那些构成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软硬件系统。另外,计算机编程已不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而要求程序员设计并实现能与其他计算机上的程序通信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阶段划分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SAGE)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在SAGE系统中把远程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控设备的信息经由线路汇集至一台IBM计算机上进行集中处理与控制。世界上公认的、最成功的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由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组织研制成功的。该网络称为ARPANET,它就是现在Internet的前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 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CPU和内存。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已具备了网络的雏形。 第二阶段: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这个时期,网络概念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未来的15-20年,将是我国海洋钻井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均制定出各自的深水钻井装备计划。在未来5年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投资1200亿元用于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需新建各种固定和移动式生产钻井平台70多座,其中新建多座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另外,我国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均已开始了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究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将有力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 当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块,水深不超过300m,钻井深度在7000m以内,水下生产系统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9.2%。资料显示,我国拥有海洋钻井平台的数量相对较少。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中海油拥有平台的基本情况为:固定平台65座、自升式平台9座、半潜式平台3座、FPSO 14座。 从海洋装备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80年代后,我国在半潜式钻井装备研制方面有所突破。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及石油钻采装备的研发更新力度,海洋装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 从我国海洋装备造船业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的专业造船公司。但就平台建造而言,国内目前具有一定研制基础和建造经验的公司主要包括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造船总量突破100万吨的企业,曾完成我国第1艘双体钻井浮船“勘探1号”的建造,并建造过4200m3LPG船,“胜利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的船厂,目前已经建成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2座和2台600T龙门起重机等。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曾建造了我国“胜利2号”钻井平台、“胜利3号”作业平台、“辽河1号”自升式钻修井平台等。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特大型综合性造船企业,拥有一般船台4个,半坞式船台1个,船坞5座等,迄今为止,共建造自升式、半潜式等平台36座。 从海洋装备研究机构情况来看,我国专门从事海洋装备研究的机构较少,具有系统研究海洋石油钻采装备的机构则更少。就单元技术而言,主要研究单

从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谈硬盘技术的发展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从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谈硬盘技术的发展 黄来君 2011/5/6

从硬盘接口技术的发展谈硬盘技术的发展 目录 1、概述 2、发展历程 3、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 4、SCSI接口和SAS接口的区别 5、总结 一、概述: (1)硬盘接口: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光纤通道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还正出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类别下,又可以分出多种具体的接口类型,又各自拥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具备不同的传输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着一种具体的硬盘接口,各自的速度差异也较大。

(图一) (2)IDE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图二) (3)主板IDE接口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

连续抽油杆起下作业指导书

钢质连续抽油杆施工作业指导书 胜利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连续杆分公司 2005年8月

目录 一、起连续杆操作 二、下连续杆操作 三、相关知识 第一节,拔游梁式抽油机驴头 第二节,安装抽油井防喷盒 第三节,安装井口装置 第四节,测量、计算油补距和套补距 第五节,常用井下作业地面工具及井口有关知识 1.管钳 2.扳手 3.井口装置相关知识 四、常见事故处理 1.井喷 2.井漏 3.沙卡 4.井下落物 5.解卡 6.打捞 五、检泵

第一节起连续杆操作 1.平整场地,支车立腿,确保作业车平稳、牢固。 2.调整作业机,保证连续杆能对准井口中心(误差≤10mm)。 3.充分了解管柱结构、抽油杆结构、泵型和附属配套的井下工具的型号、规格、尺寸、结构、操作要点,做到心中有数。 4.卸驴头负荷拔游梁抽油机驴头操作。 5.装抽油杆胶皮自封器或扶正胶皮。 6.了解检泵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注意事项,了解压井、洗井的情况。 7.起抽油杆,由于拔出活塞、杆式泵、螺杆泵转子时负荷较大,所以速度要慢,特别是刚开始前20米时。若遇有砂卡现象应上下活动几下,慢慢的往上提,注意负荷表的变化。若有脱节器,应了解是什么结构的,解脱节器的方法要得当才行,光杆接头要是镦粗的要防止挂油管挂。 8.提出全部抽油杆及尾部带的柱塞、杆式泵、螺杆泵转子等,卸下,清洗干净。并检查提出全部抽油杆偏磨、腐蚀等缺陷作详细的记录。 9.对起出的活塞、脱节器上体,杆式泵本体、螺杆泵转子等物件交友甲方处理或进行检查,有无损坏、偏磨、腐蚀现象,并作好记录。 第二节下抽油杆操作 1.调整起下设备,保证大钩对中,使抽油杆能对准井口中心。 2.充分了解下杆目的,管柱结构、下井设备及工具的型号、规格、尺寸、结构和具体深度,按甲方设计书要求将杆柱下到指定深度。 自上而下 泵深=油补距+光杆方入长+抽油杆长+脱节器上体长+安全接头长+柱塞长 核对管柱试压否? 3.下井前最后一次对活塞、转子、杆式泵、脱节器上体(安全接头)进行检查,确保无误,上扣拧在抽油杆下部接头上,并达到规定扭矩。 4.抽油杆下入井内,要保证速度均匀,下放平稳,避免遇阻时发生杆柱跳动。在活塞进入泵筒时一定要放慢速度,以防碰伤活塞。活塞进入泵底部后,做好记号,应上下活动几下,其幅度不大于一个冲程长度,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并校对深度,确定活塞进入泵筒或与活塞对接上。 5.装采油树油管头上法兰,法兰的钢圈槽和钢圈事先要清洗干净并抹上黄油。上法兰时要对角上螺栓,保证两法兰之间的间隙大小一致。螺栓上紧至规定扭矩。具体操作见P70 6.安装光杆并按每100m泵挂调防冲距50~100mm的原则调好防冲距,但要注意在活塞不撞击固定阀的前提下防冲距越小越好。 安装光杆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光杆的方入,二是光杆的方余。光杆的方入要大于深井泵的最大冲程。若方入短,光杆在上行时挂井口(已调好防冲距后)会使防喷盒损坏。光杆方余要保证在调好防冲距后,驴头在下死点时,井口防喷盒以上裸露1.5m左右。若方余过短,在检泵后,不能进行碰泵操作,或负荷方卡未卡紧,光杆溜入防喷盒后造成井口污染的环境。 (有的井口高度较高如有的加有闸门的应去掉;有的抽油机安装较低,方余过大,抽油机装的较高方余过小,要是具体情况而调方入和方余。) 除上述外还要求光杆保持垂直、无弯曲、无划痕并与防喷盒密封良好。 7.试抽 装好光杆防喷盒,拨正驴头,挂好毛辫子,起动抽油机,试抽正常后,即可交采油队。 第三节相关知识 一)拨驴头抽油机 一、准备工作 选好工具、用具及材料:900mm管钳1把,375mm、450mm活动扳手各1把,方卡子1只,白棕绳20m,大榔头1把。 二、操作步骤 1.将抽油机停在上死点,刹紧抽油机刹车。 2.用方卡子把光杆卡在采油树防喷盒以上0.1~0.2m处。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概要:面临着网络的普及,日益恶化的网络安全威胁是网民们生畏,那如今的网络技术发野兔没迅猛…… 关键词: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意识、解决方案 正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裂变式高速发展,网络交流的频繁化促使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一些如银行事务,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和自动化办公等事务,但随之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性、匿名性也给网络应用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网络安全威胁: 1) 网络窃听:由于在广播网络系统中,每个结点都可以读取网上传送的数据,网络体系结 构允许监视器接受网上传送的所有数据,使得窃取网上的数据或非授权访问变得很容易。 2) 假冒:利用重放数据帧的方法,产生被授权的效果,假冒另一实体进行网络非授权活 动。 3) 数据修改:在非授权和不能检测的环境下对数据的修改,当节点修改加入网中的帧 并传送修改版本时就发生了数据修改》 4) 完整性破坏:破坏数据完整性,包括设备故障或人为有意无意破坏修改系统信息。 5) 服务否认:受到网络攻击使网络设备或数据遭到破坏,并可能产生拒绝某种网络服务 功能的后果。 6)重发:重发就是重复一份保文或报文的一部分,以便产生一个被授权效果, 7)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人为编制隐藏在计算机中很难别发现且具有破坏能力的程序或代码,能够通过软盘、硬盘、通信连路和其他路径在计算机网络传播额和蔓延。 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三.病毒防护技术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

采油采气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采油采气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高向前: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汇报的题目是采油采气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油气勘探开采对象的难度加大和日趋复杂,采油(气)技术装备作为油气田开发目标的实现载体和手段,其重要性愈显突出。近年来我国的采油采气装备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整体技术水平与石油工业发展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和建设国际综合能源公司的战略要求,提升我国石油装备制造水平,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我所开展了采油采气技术装备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该报告分成八个领域共十章,并按完善推广、重点研究、超前储备提出了发展建议。本报告的内容多,涉及面广,由于时间紧,研究工作尚显粗略,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今后仍需要不断跟踪和研究。共分为十章。 一、概述近十年来采油(气)技术装备的总体发展状况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二、常规采油技术国外先进技术调研我国机械采油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方向 三、注水技术及工具新技术及配套工具的应用情况面临的挑战 四、稠油开采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使用情况面临的挑战 五、水平井、复杂结构井开采及完井技术水平井完井技术分支井及侧钻井完井技术水平井增产改造技术水平井井下作业技术面临的挑战 六、天然气开采高压高温酸性气藏的开采天然气地面集输技术气井排液采气技术面临的挑战 七、井下作业技术与装备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使用情况面临的挑战 八、海洋石油钻采装备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洋石油采油装备 九、数字油田数字油田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架构数字油田关键技术数字油田技术的发展需求数字油田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数字油田面临的问题 十、采油采气技术装备发展方向及建议 近十年来采油(气)技术装备的总体发展状况 近年来,采油(气)技术和装备领域紧密结合油气田开发的需要,针对“油田整体老化”、“多井低产”、“低丰低质”的开发局面,紧密结合“重大开发试验”、“水平井规模应用”、“老油田二次开发”、“特、超低渗透油田有效规模动用”等发展战略举措,针对生产工艺要求,形成了高含水油田综合治理、低渗透油藏经济开发、稠油储量有效动用、气藏有效开发、超深及复杂类型油藏采油以及完井、井下作业和大修等配套技术和装备,改善了老区开发效果,加快了新增探明储量的产能转化效率,促进了各类油气田开发水平的提高,基本满足了油气田开发的需要。 第一章概述 未来采油采气工程技术装备面临的挑战: 随着稠油及高含水老油田开发程度持续加深,新投入开发的储量多属低渗、特低渗油藏,油田开发面临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挑战,对采油采气工程技术和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井日产量的高低是关系到油田企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因素; 老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采油工程的历史责任; 低品位储量逐渐成为开发主体,急需发展经济有效开采新技术; “三高”气藏规模投入开发,对采气工艺提出了新的课题; 稠油开发进入“双高”开采阶段,急需转变开采方式;

视频监控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

视频监控技术简介与发展趋势 https://www.doczj.com/doc/9f10809051.html, ( 2007/5/15 09:34 ) 摘要视频监控作为一种传统视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视频监控业务作了简单的介绍与回顾,指出当前视频监控业务与传统视频监控业务在需求上的转变,以及与视频监控相关的一些技术的进展情况,然后指出当前视频监控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视频监控业务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上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是协助公共安全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宽带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视频监控正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政府、娱乐、医疗、酒店、运动等其他各种领域。 2、业务简介 视频监控的基本业务功能是提供实时监视的手段,并对被监视的画面进行录像存储,以便事后回放。在此基础上,高级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对监控装置进行远程控制,并能接收报警信号,进行报警触发与联动。业务功能如图1所示。 图1视频监控业务功能示意图 最早的视频监控系统是全模拟的视频监控系统,也称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图像信息采用视频电缆,以模拟方式传输,一般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以模拟视频矩阵和磁带式录像设备VCR为核心。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数字控制的视频矩阵替代原来的模拟视频矩阵,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替代原来的长延时模拟录像机,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实现了将模拟视频转为数字录像。DVR 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跨出数字监控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全数字的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基于PC机或嵌入式设备构成监控系统,并进行多媒体管理。这类系统是目前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为了研究油田增产、稳产相关技术与手段。通过对我国油田开发现状进行梳理,有针对性的提出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水力震动采油技术和纳米膜驱油技术的现场实际运用进行分析。为采油工程新技术发展提供合理参照,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标签:石油;采油工程;开发;新技术 1 引言 石油作为决定国家战略意义的一种化石能源具备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意义。当前我国现有大多数油田都属于开发中后期,含水高、可采储量低、吨油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油田开发问题我国很早就开始使用注水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艺的完善,现阶段油田老区治理主要通过地质与工程的有力结合,并在采油工程上进行技术创新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 2 油田开发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历史悠久,且大多油田于60、70年代开始注水开发。经过多年开采油藏纵向上经常出现单层突进或者平面展布上的舌井。很多油井含水直线上升甚至水淹。个别油井水淹层在长期注水冲刷下岩石物性发生变化,造成水淹层胶结物与细致沙砾被冲走形成了人为的特高渗透率条带区,致使注水不受效,剩余油残留附集在油藏某处。严重影响了原始地层水动力场,造成部分初期地质勘探资料与现在相比发生变化,且成动态变化。约制了老区开发深入挖潜工作。所以急需针对剩余油的油藏精细描述。 油田分为不同区块,且根据勘探年代总体地质情况掌握程度不一,很多区块断层多小层变化复杂,开发风险大。在前期勘探开发中若井网部署及井下工具配套不完善性,还会造成后续增油措施效果不好。以压裂为例,若油层过薄,且井下封隔器等工具配伍性不好会导致压裂失败,甚至压窜水层引起淹井最终致使油井报废。而随着油田进入老区开发,各种增油措施反复集中使用,最终导致油井甚至整个区块的含水高、注采系统不完善、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井况复杂,油井含水上升,注水效果变差,地下情况变的复杂,工艺措施效果逐渐变差。甚至导致一些单井由间抽改为捞油,经济效益直线下降。所以在增油工艺上,油田中后期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在经济核算可行的前提下先进行层位调整(堵水、合采)和采油工艺上的优化(调冲刺、换大泵、调参)。 3 采油工程新技术应用 针对当前油田开发普遍处于中后期阶段,单井含水高、层间矛盾突出、个别油井水淹严重等实际情况提出以堵水、调水为目的的采油工程新技术。

采油系统概述

(1)当前主要应用采油系统的特点是: ①有杆泵采油系统的特点 抽油机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比较成熟,工艺配套完善,设备可靠耐用,故障率低。其缺点是抽深和排量都不如水力活塞泵和射流泵,单独排量不如电动潜油泵,柱塞泵对于出砂、高气油比、结蜡或流体中含有腐蚀性物质的井都会降低容积效率和使用寿命。抽油杆在不同程度腐蚀环境中承受着大交变载荷运行,产生腐蚀、磨损和疲劳破坏,还与油管存在偏磨,故障率升高,而且整个系统抽油时还要做举升抽油杆的无用功,由于抽油杆重量较大,因而这种抽油方式的效率比较低下。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优点是地面设备体积小,对砂、气不敏感,能适应高气油比、出砂井,对高粘度的井也能适应。缺点是抽油杆存在管杆偏磨问题和脱扣问题,而且抽油杆限制了系统在定向井、水平井等特殊井的应用。螺杆泵的定子容易损坏,增加了检泵费用。定子橡胶不适合在注入蒸汽井中应用。螺杆泵的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泵的性能对液体的粘度变化比较敏感。 ②无杆泵采油系统的特点 电动潜油泵采油方式具有井下工作寿命长、排量大、井上装置容易、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缺点是潜油电泵下入深度受电机额定功率、套管尺寸和井底温度所限制,特别是大型高功率潜油电机的使用寿命会由于井孔没有足够的环形空间冷却而大大缩短。而且多级大功率潜油电泵比较昂贵,使得初期投资比较高,特别是电缆的费用较高。由于整套装置都安装在井下,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起出全部管柱进行修理,导致作业费用增加和停产时间过长。井下高温容易使电缆出现故障,高温、腐蚀和磨损可能造成电机损害。高气油比会使举升效率降低,而且会因气锁使潜油电泵发生故障。 潜油螺杆泵采油的最大特点是螺杆泵和潜油电机都处于井下,因而不需要抽油杆传递动力,特别适合于深井、斜井和水平井采油作业,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螺杆泵的缺陷与地面驱动螺杆泵系统相同,缩短了检泵周期。采用减速传动装置的潜油螺杆泵系统,减速装置也影响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水力活塞泵其优点是扬程范围较大,起下泵操作简单。可用于斜井、定向井和稠油井采油。缺点是地面泵站设备多、规模大,动力液计量误差未能完全解决。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6:16:37.9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田永宏马建明 [导读] 文中对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陕西西安 745708 摘要:目前,随着石油能源的不断枯竭,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要在采油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发展采油技术,提升采油工作的工作效率。在采油工程进行的时候,我们为了有效的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以及回收效率,我们要对采油新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尤其是在面对油藏含量较为复杂的时候,我们更是要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进行石油开采。文中对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采油工程;新技术;发展趋势 1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应用的现状 油田开发进入后期,油井的产量逐年递减,注水开发的油田,随着注水时间的延续,越来越多的油井见水,严重的情况甚至被水淹,需要采取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开采出更多的油流,降低油田油气集输处理的成本,影响到油田开采储量的开采程度,通过对油田实施精细的地质研究,重新认识油藏,解决剩余油的开采问题。将更多的薄差油层的油流开采出井,才能作为油井产能的补充,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性。油田开发后期不断完善油田的开发方案,结合储层的渗透性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注水开发的模式,对低渗透油藏实施强化注水,才能达到水驱的开发效率。而高渗透储层实施控制注水,避免注入水发生窜流的现象,而影响到注水油田开发的效果。 重新部署注采井网,改善油田注水开发的状态,钻探出更多的水平井筒,实施水平井开发的技术措施,将更多的剩余油流开采到地面上来。降低了钻探井筒的成本,一口水平井的钻探,能够将水平井段的油流全部开采出来,减少了打井的数量,相应地节约钻井的资金投入。 为了解决单井含水高,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油田开发后期,实施稳油控水的技术措施,以堵水、调剖为基础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中。采取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利用封隔器等机械设备进行堵水操作,降低了油井的含水率。应用选择性的化学堵水剂,对出水层位进行堵水,相应地提高了油井的产油量。及时调整注水井的注水剖面,对油井的产液剖面进行调节,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使其满足油田开发对产量的要求。 2 采油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于采油工程的发现油层和勘测周围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更为准确的勘测出油层,可以精确地确定合理的油井位置,并且勘测出油藏的深度,这比传统的人工测试要精确的多,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油田开采的速度,同时提高了钻井成功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信息化技术可以勘测油井周围地势样貌,对采用哪种钻井方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通过模拟地形和油藏,为油田开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2 生物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微生物勘测技术,二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其中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应用也比较广泛。微生物采油技术又称为细菌采油,是三次采油技术的一种。微生物采油技术通过繁衍微生物,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变油的位置以及分布状态,它在含其他杂质或者快干涸油田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且微生物采油成本低,而且过程简易,故被广泛应用。而微生物勘测技术同样是成本低,而且科学技术含量高,准确率高,勘测速度快,因此应用微生物勘测技术的公司也很多。 2.3 新材料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与工业生产中,新型材料应用于管道运输中,增加管道的韧性,防止管道开裂,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过程中,对相应的管道进行防开裂处理。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应用,比如在金属和金刚石的连接处使用新型材料,可以提高其采集效率等。新型材料是很好的耐磨材料,它包含着高耐性的磨土层,金刚石复合片,还有很多韧性高的有关硬性质的合金等。新型材料还可以应用在材料的防腐上,比如把新型材料作为涂层,可以有效防止腐蚀,还有就是监测材料的腐蚀率等。 3 采油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明确目前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的应用现状,采取最佳的科技投入,不断提升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态势,增加更多的技术含量,促进油田生产的健康发展,满足数字化油田发展的需要。采油工程新技术中的纳米材料和新型合成材料的应用,降低了油田开发的成本,提高了油田采油生产的效益。利用纳米材料进行管道的涂层技术,提高管道的耐腐蚀性能,延长油气输送管道的使用寿命,相应地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也可以利用纳米膜技术,实施油气水三相的彻底分离,提高分离处理的效果,达到油田生产的产能指标。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纳米材料的优势,解决油田生产中的技术难点问题。 开发和研究新型的材料,如防腐蚀的材质的研究和应用,解决油田生产中的严重腐蚀的问题。耐磨蚀材料的试验和应用,提高运动部件的使用寿命,保证动力的快速传递,提高油田生产的效率。结合新型的阴极保护措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将油气输送管道作为阴极保护起来,才能降低管道的腐蚀穿孔的几率,提高管道的承压能力。 加大科研力度,研究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的发展趋势,对微生物采油技术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室内试验的方式,对微生物菌群进行优化,使其适应不同油藏区块的驱替作用的要求,对微生物驱油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评价微生物采油的效果。避免由于微生物菌群选择不当,而影响到地层流体的配伍性,给油田储层带来二次的污染,增加挖潜增产的工作量,而导致油田生产成本的增加。 研究更多的驱替能量,借助于二氧化碳泡沫驱油技术措施的应用,将井下油层中的更多的剩余油驱替出井,扩大剩余油的开发效果。利用螺杆泵采油的技术措施,解决抽油机采油过程中的抽油泵泵效下降的技术难点问题。对采油工程新技术进行研究,对振动采油技术进行优选,选择最佳的振动源,对井下的震击器进行革新改造,减少电能的消耗,进而降低油田生产的成本,对水力冲击波的产生过程进行优化,应用先进的震击器,降低井下油层的油流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产量,满足油田开发后期的需要。 优选最佳的堵水技术措施,对高含水的油井的生产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结合自动化的控制技术措施,优化稳油控水的采油工程新技术措施,控制油井的含水率,提高单井的产油量,才能满足油田开发对产量的基本要求。对油田实施挖潜增产的技术措施,并选择水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