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

最新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

最新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
最新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

科学发展观与科技进步论文

摘要从科技的角度,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树立实现科学发展观后的美好前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倡导绿色科技,要求科技进步成果更合理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科技进步科学发展观科技展望

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可持续发展”是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树立、实现经历了并将继续经历一个漫长时间的过程。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科学技术背景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序幕是随着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而拉开的。其后,经历了物理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生产力革命以至于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

1.1科学技术的深刻革命

随着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而来的是物理学革命。这场革命的首要成果是相对论的建立,它从新的高度否定了牛顿的脱离物质的绝对时空观,再次证明时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原理提供了雄辩的证明。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基础学科领域的革命。20世纪的科学革命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建立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科学革命成为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技术革命。以1903年飞机和1904年电子管两大发明为起点,标志着以传输机为

先导技术和以控制机为主导技术体系的形成,从而揭开了崭新的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和空间时代的序幕。核技术的诞生是人类利用核能发现“天火”的划时代事件,控制论和计算机问世迈出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步伐。航天技术的革命使人类从地球表层迈向了外层空间。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产生的基因重组技术,导致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革命的爆发。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电子信息技术呈现微型化、超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趋势。

1.2科学技术进步与“全球问题”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造成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大大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力量,一方面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自然界负担的加重,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保护就变成了空前突出的问题。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尖锐化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以及对科技成果的滥用和误用所致。根本因素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和谐的统一体。

在人口问题上,医疗卫生科技事业的发展使得人口出生率和成活率迅速提高,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引起全球人口急剧增长。人口爆炸问题在全球问题体系中处于轴心地位,医疗科技的发展是人口爆炸的因素,但同时也是减轻人口重压的有力武器。如合理利用医疗科技成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另外,要通过国家科学的政策、法规、社会体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为人类求取自身发展提供条件。

在资源问题上,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能源危机及由引

而带来的世界性经济萧条。资源依靠现代科技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的枯竭使贫困化加剧发展而难以遏制;资源的争夺引起了连绵不断的战争。因此,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的合理化利用得以解决。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解决资源枯竭、能源耗竭、新能源的开发等问题是大有作为的。另外,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料,倡导节约性消费。

在环境问题上,如今全球环境退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力量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方式谋求经济增长,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出现威胁人类生存的形势。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树立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资源质量下降,洪涝灾害、旱灾、沙化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的瘤根,社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矛盾,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国内国外的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以人

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从科技角度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才强国战略为导向,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做到人尽其才,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利用科技进步成果努力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落实三个战略,即“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普及科技知识,进一步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科技人才,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

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协调发展,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以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为杠杆,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来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促使科技进步成为“五个统筹”协调发展的核心。3科学技术的绿色结果及科学发展观的展望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经济、文明带来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滥用和无限制向大自然索取,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在进行反思之后倡导了“绿色科技”,即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的绿色结果就是从传统科技转化为绿色科技,它标志着人类在世界观、自然观、科学观上的一次觉醒,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绿色革命,这次革命使人们重新深刻意识到,人类是自然之子,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绿色科技的核心思想是利他的,其评价标准不仅要有利于环境、有利于生态、有益于健康,而且要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我们的后代。所以,绿色科技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象征,它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

3.1科学技术绿色快速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规模空前、影响深远,极大地扩展和加深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应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科学氛围越来越浓,

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学观念进一步牢固,科学精神得到广泛颂扬,全社会普遍倡导绿色科技。技术将得到合理利用,以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为崇高事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利用符合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政策引导,科学技术的绿色结果将使技术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社会推崇绿色科技,倡导绿色文明。

3.2绿色科技得到大力发展,全社会倡导绿色文明

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将为绿色科技和绿色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理论导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是绿色科技发展的起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人们的观念将以绿色环保为标准,倡导绿色文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将生活在绿色文明的自然环境之中。

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进入21世纪,人们惊喜地发现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怀自然、关注地球、关心环境。调整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已成为科学家们的共同话题,而且是成为各国决策者、政治家和公众的共同话题。重新理性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科技在科技领域掀起的一场革命,将把人类带入一个绿色文明的新时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人类世界观、自然观的一个新跨越,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应该以协调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宗旨,利用科技与自然和平相处、和谐发展,努力避免负效应。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问世,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我们应站在人类绿色文明和科技进步的绿色结果的新起点上,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绿色科技文明的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拥抱绿色科技的美好未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