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
三下科学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卵

(1)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

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

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

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

(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

(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

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2.2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2.3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

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

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2.4蛹变成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蚕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

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

(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

(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

(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

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

(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

(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画蚕蛾和蛹的图

4、蚕蛾是什么

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5蚕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然后提问。

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

2、小结蚕的一生

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3、蚕的生命周期

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

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

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足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验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5展示会

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2.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

一、导入新课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

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

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

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

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

(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鼓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

(4)小组汇报交流。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相同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2.7我们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指导学生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化特点。[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能力发展的变化。

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化”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能力的影像资料。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所有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我们的出生与生长变化

(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2)我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的;

(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收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情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情况填写。)

2、我们的一生

(1)调查身边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 (一)、找出身边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

(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

(四)、观察他们的身体特点。

(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如: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 了解和比较他们的不同。(比如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交流,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较的基础上,最后全班汇报、交流、汇总。

(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较的基础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

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

4、教师小结: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时健康生活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健康情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关爱生命,珍惜健康。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 一、热起来了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3.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二、给冷水加热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重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可能发生变化。 2、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如果(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它的(沉浮)也有可能发生变化。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三、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会增大),受冷时体积(缩小),而(重量不变)。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水,上面橡皮

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但水在4摄氏度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的。 实验:“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实验材料:平底烧瓶1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套、红色水若干、热水、冷水、 烧杯2个、记号笔1支。 实验过程:将红色的水装满平底烧瓶,再将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插在平底烧瓶上, 插紧。在玻璃管中的水柱位置做好标记。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然后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变化,并做好标记。 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升高了,说明水的体积膨胀了;放入冷水中的平底烧瓶的水柱液面下降了,说明水的体积缩小了。 实验结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空气的热胀冷缩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3、(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 实验:设计一个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 研究问题: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我的猜想: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锥形瓶1个、气球1个、热水、冷水、烧杯2个。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及答案 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人和动物通过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A、出生 B、生长发育c、繁殖D、死亡 蚕是一生要经过次变化的昆虫。 A、一 B、四c、八D、多 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天。 A、30 B、56c、65D、365 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的;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的。 A、变态 B、完全变态c、不变态D、不完全变态 二、多项选择题。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A、卵 B、蛋c、蚕D、蛹E、蚕蛾

蚕的一生会经历四个阶段,这个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A、出生 B、生长发育c、繁殖D、衰老E、死亡 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采用 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 A、拍照 B、画图c、写观察日记D、制作标本 我们认为: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A、食物 B、气温c、有害气体D、疾病 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A、合理的膳食 B、足够的营养c、充足的休息D、加强体育锻炼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一副恒牙。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A、乳牙阶段 B、混合牙阶段c、恒牙阶段D、磨牙阶段 三、填空题。新课标网 蚕的生命是从开始的,一个就是一个生命。 蚕卵近似,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 黄色或黄色的,经1天~2天变成淡红色、浅褐色,再经3天~4天变成灰绿色或紫黑色,以后 不再发生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动物 第1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课件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不想得到它?不过,得到它的人就是最有智慧得人,猜猜它是谁? 1.教师口述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是能手。 2.谁能说说七星瓢虫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交流猜测,提出问题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你们能不能将现在寻访到的小动朋友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小动物? 2.猜猜老师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找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猜测,并请猜到的同学将相应的卡片,挂在树的相应位置上)。 3.你们想不想去看看你曾经在校园里见过的小动物?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可以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4.选择其中的一个地点,估计一下: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如何才能很快观察到更多的不同种类的小动物哪?引出分组活动。 三、合作探究,准备寻访 1.分组,明确分工。 分别选出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寻访员若干。 2.制作调查记录表。 讨论:调查记录表内应该设计什么内容呢?(课件出示样表)3.观察、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总结方法) (1)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用先去看一看、再接近一点的分步观察法。 (2)细小的动物观察时可用放大镜。 (3)不知道名称的动物可以画草图。 (4)看不到的动物可以观察标本。 4.寻访活动中注意事项。 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再出示课件,再总结出注意事项) 四、开展活动,寻访交流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温馨提示:请家长及时检查确保孩子背会知识点。谢谢您的配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质的松软程度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热起来了》;《给冷水加热》;《液体的热胀冷缩》;《空 气的热胀冷缩》;《金属热胀冷缩吗》;《热是怎样传递的》;《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八个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设定科学概念 ●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递,不同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大多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寻证据以解决问题。 ●改进实验方法,以获得更多;更明显的观察现象。●根据已有知识,运用推理对现象做出解释。●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方法(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模型解释微观现象。●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热现象的兴趣。 ●相信自己的感受,但更愿接受客观事实。 ●意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被人们所认识的。 ●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教学整体构思与建议本单元的8个课题活动之间是有着很强的联系的。每课的探究内容或是对前一课提出的问题的解答,或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引导,促使学生们在每个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能为下一个的探究提出新的问题,或清理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 教学资源与开发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课时 安排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课题1;热起来了课型新授总课时9 授课日期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20分) 1、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阳光下地物体影子变化规律来(计时)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 2、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3、古代的水钟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 4、钟摆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摆绳的(长度)来决定的,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相同)。这就是单摆动的(等时性)。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一定的);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5(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工具。 二、判断(28分) (×)1、时间的流逝有快慢的。 (√)2、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3、半夜三更表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4、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5、我们制作水钟时,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6、中午时,太阳的影子是最长的。 (√)7、古人制作水钟时,水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我们制作水钟时要尽量保持水量相同、滴孔要小于2毫米。 (√)8、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9、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10、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1、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3、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14、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速度一样快。 三、选择(28分) 1、子夜是指(B)。 A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晚上十二点 C凌晨五点 2、摆的快慢与(B)有关。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3、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 原子钟 B 日晷 C石英钟 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 A、日晷 B、滴漏 C、浑天仪 5、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B)。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6、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是:上午的影子慢慢变(A),下午的影子慢慢变(B)。 A、短 B、长 C、居中 7、容器内的水面随水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多少时间。这是(B)水钟。 A、受水型 B、泄水型 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参考答案)

同安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试卷 (完卷时间:50分钟) 一、卷面分2分。 二、选择题(40分) 1.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B )发生变化。 A. 颜色 B. 体积 C. 重量 2. 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 )。 A. 水管冻裂 B. 沸水外溢 C. 河水结冰 3. 选出下列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 A.玻璃 B.铝合金 C.陶瓷 4. 往杯里倒入热开水,等水冷却后,液面(B )。 A. 会上升一点 B.会下降一点 C.不变 5. 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6. 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A )。 A.上方 B.中间 C. 下方 7. 坐在炉子或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C )的方式传播的。 A.热传导 B.对流 C.辐射 8. 实验证明,( B )的热胀冷缩现象最明显。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9. 把水倒在大小相同的(B )里凉得快。 A.玻璃杯 B.铁杯 C.塑料杯 10.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 A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 ……………………………………………… 密 封 线 内 不 作 答 ………………………………………………

【强烈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9、侵蚀有什么危害?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4、说说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我国为什么要治理黄河? 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因为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没有树,没有草,下大雨时,雨水秀容易把黄土冲下山坡,流入黄河,黄河里的泥沙多起来,水就变黄了。 因为黄河流到下游,流速变慢,水中泥沙沉积到河底,使河床越来越高。在雨季水大时,非常容易泛滥成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5、说说河流各段的岩石会有什么不同? 河流上游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形成了什么,为什么?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容易形成平坦辽阔的冲积平原。因为大江大河的下游,水流流速减慢,起到了沉积作用。 7、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一是地球内部力量,如火山和地震等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二是来自地球的外部力量,如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也会改变地形地貌。 8、人类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地表的破坏?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地表不受破坏? 人类自身的活动如破坏植被、过度放牧等,都加剧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应该适度开采矿产,妥善保护植被。 9、侵蚀有什么危害? 侵蚀会让土地支离破碎,形成的山洪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0、生物会对岩石造成什么影响? 植物的种子落进岩石缝隙中,生根发芽后,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会使岩石破碎产生风化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1、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 2、蜗牛用()呼吸,从()中排出粪便。 3、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蜗牛主要靠()爬行。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 5、蚯蚓身体由许多()构成,身体上有()、()、()。 6、动物和植物都属于(),它们都是()的物体。 7、金鱼是()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 8、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蜗牛遇到危险时: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2、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3、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4、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5、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 6、熊猫、老虎等快要灭绝的动物,我们要倍加珍惜保护,小虫子、小蚂蚁等小动物多得很,不必要爱惜。() 7、在认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同时,要注意安全。() 8、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会留下黏液的痕迹。() 9、蜗牛的身体十分柔软,可以通过比较壳的大小来比较蜗牛的大小。() 10、蜗牛没有足,所以蜗牛不能运动。()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共42分,每题2分) 1、()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2、()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封面) 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 总(教科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类型。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

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5、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6、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7、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题 一;我会填。《25分》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 2;热在传递时由《》为起点,由《》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 3;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4;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 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 6;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8;空气是一种热的《》导体。 9;请你各举出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 防止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 10;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如我们可以通过《》;《》; 《》;《》等方法来保暖。 1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不断地《》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有关。 12;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和《》。 13;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设计的。 二;我会辨。《24 分》

1;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2;两手相互摩擦不能产生热。《》 3;水在任何时候都会热胀冷缩。《》 4;我们的身体在感觉寒冷时会颤抖,是因为颤抖可以给身体带来热量。《》 5;食用油比较粘稠,所以食用油不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6;玄武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因此它不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7;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10;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11;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液体;固体都会热胀冷缩,气体不会热胀冷缩。《》 14;把密封的一小袋冷水浸没在热水盆里,塑料袋里的水会变热。《》 15;水和空气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6;木头;塑料能传热,是热的良导体。《》 三;我来选择。《24分》 1;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内的水最凉。 A;铁杯 B;塑料杯 C;瓷杯子 2 ;钢笔帽拧不开时,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打开。 A;用力拧 B;用热水烫一下 C;用重物敲打开 3;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习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由六大器官组成,其中与植物体的营养有关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殖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的根能将植物体__________在土壤中,并从泥土中吸收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叶的功能包括散失_________和制造_____________。植物体的各器官都靠茎连接,茎有支持作用和输送__________的作用,将根吸收的____________和叶制造的___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_____________。 3、做根吸水实验时往水中滴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一株植物上所有根的总和叫根系,其中树木、棉花的根系是___________,小麦、大葱的根系是_____________。 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植物的根向___________生长,根的生长速度_____________。 5.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就是从一粒_____________成长为一株植物的。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利用泥土中的____________ 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制成的。 7.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位于__________中,受到__________的保护,________ 的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是相适应的。 8.将新鲜的小树的一段嫩枝条,插在红色墨水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横切面,会看到一圈红色的___________;观察其纵切面,会看到一条条红色的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茎有____________作用。 9.“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茂密的树叶通过__________,降低了大树周围空气的______________。 10.“北大荒”国有农场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可以为我们提供__________;大兴安岭成片的森林可以为我们提供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植物的根需要不断地消耗体内的“食物”,由此可知植物的茎输送叶制造的“食物”的方向是( )。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从外向内 D.从内向外.2.大豆的豆荚(果实)成熟干燥后,豆荚裂开,里面的种子会( )。 A.弹射出去 B.慢慢垂直落在地上C.贴在豆荚里面 D.种皮也随之裂开3.通过观察种子的萌发实验.可知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包括( )。 A.阳光、肥料 B.阳光、水分、空气 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D.充足的肥料、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4.植物的花和果实中的养料的来源( ): A.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B.叶制造的“食物”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溶解与分离 5.①像食盐、砂糖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作溶解现象。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要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③往水中加入食盐或砂糖时,待这勺食盐或砂糖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 ④同样多的水能溶解不同物质的量不一样。50毫升水中能溶解18克食盐或100克砂糖。 ⑤哪些因素会影响方糖的溶解?(1压碎方糖2加热3搅拌) ⑥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首先将方糖压碎;然后给水加热,并且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不断搅拌。这样方糖才能尽快在水中溶解) ⑦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6.①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且蒸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②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1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2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3空气的流通速度,空气流通速度越快蒸发越快。) ③怎样制作浓盐水?(在水中加入食盐,当水中不能再溶解食盐时,浓盐水就制作好了。) ④蒸发皿在加热浓盐水时要注意什么?(加热时,要带护目镜,以防伤害眼睛。等看到有白色的晶体析出时,要用玻璃棒慢慢地搅拌。搅拌时,身体不要凑得太近,以防止蒸发皿中的固体溅出来烫伤皮肤。) ⑤怎样把食盐析出来?(将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就能将盐析出来。) ⑥食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盐的来源多种多样,可分为海盐、池盐、岩盐三大类。 ⑦海盐是海滨地区以海水灌注盐田,然后蒸发而成。我国海盐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 ⑧池盐是由内陆的咸水湖湖水蒸发而成的。我国的池盐主要产地有青海、新疆、西藏、宁夏和山西等地。 ⑨岩盐是由海水沉积物被地壳变动埋藏在地下形成的。我国的岩盐多产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7.①怎样将食盐中的铁屑分离出来?(利用磁铁能吸铁的性质,用磁铁把铁屑吸出来。) ②怎样把食盐中的沙子分离出来?(1把有沙子的食盐放入水中,使食盐溶解;2过滤,得到盐水,分离出沙子,为了得到干净的盐水,可更换滤纸多过滤几次3把盐水加热,加快蒸发,得到干净的食盐) ③怎样过滤?(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我会填。(36分) 1、太阳钟是根据(日影长度和方向)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水流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 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慢,摆长短,摆得快 6、钟表是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日影方向变化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等时性性。 9、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24分) 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一分钟。 (√)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 8、我一分钟能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 科版) XX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热 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 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观察蚂蚁,可以把馒头留给蚂蚁吃吗?不行,这样会干扰蚂蚁的生活。 3、蜗牛是褐色的。蜗牛的身体包括:头、腹、尾、壳、触角、眼睛、嘴等组成。 4、蜗牛没有脚,蜗牛的足叫腹足。蜗主要靠腹足爬行。 5、蜗牛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蜗牛休眠后要唤醒它,可以把它放入(水中)。 6、蜗牛没有牙齿,蜗牛口中有(齿舌)。蜗牛用(气孔)呼吸,从(肛门)中排出粪便。 7、蚯蚓由(口、环带、肛门)组成。蚯蚓的身体摸起来总是(湿湿的)。 7、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蚯蚓怕水,所以别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8、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与不同。 9 蚂蚁由(头、胸、腹)头上长有(一对)触角,3对(或6只) 10、蚂蚁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或为什么不要随便干扰蚂蚁?) 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线路。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11、金鱼身上长着(鳞片)和(鱼鳍)。用(鳍)帮助游泳。金鱼用(鳃)呼吸。 12、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13、比较蚂蚁与金鱼的相同与不同。 14、(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

15、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叫(蜂鸟)。 (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龟)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动物。 16、池塘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是人工培育的,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17、从运动、受到刺激时的反应、食物、繁殖四方面研究动物的共同特点,填入下表。 18、观察蚂蚁的过程中,那一总是乱跑,怎样解决观察难的问题?说出你的方法。 (1)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 (2)在一个前盆子里装入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瓶盖,让蚂蚁在瓶盖上爬。 (3)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19、如何知道金鱼是用鳃呼吸的?设计一个试验。 材料:金鱼、红食用色素水、吸管、水。 过程和方法:观察水中的金鱼时,用吸管吸一些红色食用色素水,悄悄的伸入水中,在金鱼的嘴前挤出红水,发现红水从金鱼的嘴部进入,从腮部流了出来。原来金鱼没 有喝水而是在呼吸。 结论:金鱼用鳃呼吸。 20、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 21、在观察小动物过程中,同学们要爱护小动物,不(伤害)他们并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三上科学基础知识复习第二单元

《动物》单元 ①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至少写出3点) 安静地观察、观察时注意安全、不打扰小动物的生活。 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要把它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 ②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壳,会随身体长大而___长大__。身体软软的,头上有 2 对触角,第一对触角比较_长_,顶端长有_眼睛_,第二对触角比较__短_,下面有_口__;用腹足爬行。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_白色的黏液____。它是用_口_吃食物的,用___气孔__呼吸的,用__排泄孔___排泄的。用铅笔轻轻触碰它的身体,它会__缩进壳里__。 蜗牛喜欢吃(至少3种)新鲜菜叶、苹果皮、面包,不喜欢吃(至少3种)辣椒、肉、枯叶。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用放入水中的方法唤醒它;蜗牛一般在夜间活动,所以给它喂食的时间一般在___傍晚_。 ③蜗牛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草丛中,蚯蚓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它们都是雌雄同体。 ④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环节组成,主要分为口、环带、肛门三部分,环带是蚯蚓的生殖器官,离口比较近。我们可以根据地面上蚯蚓的_ 粪便___来寻找蚯蚓。 ⑤蚂蚁的身体太小了,可以用__放大镜___来观察。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三对足都长在胸部,用触角与同伴交流信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__信息素____。 蚂蚁简图(标出头、胸、腹、触角、足)蜗牛简图(标出头、腹、壳、头、触角、口) 与蚂蚁一样胸部有 3 对足的小动物还有蝗虫、苍蝇、蚊子。 ⑥金鱼的全身长满_鳞__,靠鰓呼吸,靠鳍游泳。金鱼是一种_人工养殖__的鱼类,吃食物时用口_吞食_。 请在下图写出蜗牛和金鱼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给金鱼喂食要尽可能少一点,金鱼的鳃盖不断张合,是它在进行呼吸。 ⑦写出你观察过的下列动物是怎样运动。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 用腹足爬用环节伸缩爬行用3对足爬行用鱼鳍游动 ⑧动物身体的描述: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世界上最高 的动物长颈鹿;目前寿命最长的动物象龟;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9、动物的共同特征有:需要食物维持生命;都会运动;对外界刺激有一定的反应;会排泄;会繁 殖后代,有一定的生命过程,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10、蜗牛的螺线一般都是右旋,也有少部分是左旋的。在爬行时在地上留下一行黏液,它的作用是增 加爬行的粘附力,减少了摩擦力。 11、为什么说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 因为它能举起比它身体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物体,它神奇的力量来自宏观世界的腿,在运动时,腿部消耗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ATP)。 12、在寻访小动物时,看到不喜欢的虫子为什么不可以踩死它? 不可以。首先,自然的小虫子也是自然的成员,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随意剥夺它的生命;第二,在不知道这虫子是不是有剧毒,千万别碰它,这是对个人安全的考虑。第三,人是有道德的。 13、在公园里发现不知名的虫子,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观察? 从虫子的身体结构、颜色,吃的食物及活动情况几方面来观察,并注意观察的顺序与做记录。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题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能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是软体动物,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舌牙)。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章鱼、河蚌、乌贼、鱿鱼)等。 4、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时间在流逝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 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太阳钟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