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9235设计原理考前复习

09235设计原理考前复习

1、宋 李诫《营造法式》

2、设计的概念:设计是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的计划方案或设计方案,是思维、创造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最终以某种符号(语言、文字、图样、模型等)表达出来。设计是一个含议非常广泛的词,使用该词时一般应加适当的前置词加以限定,表达一个完整而准确的意思,如环境设计,服装设计,道路与桥梁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

3、现代设计一般包括以下5大形态:
A.现代环境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
B.现代产品设计,或者称为工业设计
C.视觉传达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及标志设计
D.染织服装设计,包括时装设计与成衣设计,染织品设计
E.非物质设计,包括各类数字多媒体设计。

4、二维平面上的幻想空间的5种方法
A.重叠,是营造空间深度幻觉的一种简单方案
B.大小,改变图形的大小,是表现物体间距离最明显和最自然的方法
C.重直定位,是一种空间处理方案,在纸面或格式上位置的上升,表示深度的隐退
D.透视,可分为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线性透视包括一点,两点,多点透视
E.错视空间,在设计中,还存在一种矛盾空间,它是一种假设的空间,在真实空间里不可能存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错视空间

5、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6、铅晶玻璃:人工水晶,水晶向来都被认为是辉煌的室内装潢必需品

7、多样性的精髓在于对比:粗造与光滑,浅色与深色,宠大与微小,只要增强这些元素间的对比:空间对比,线条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材料对比

8、平衡的分类方式主要可分为:
A.结构平衡:水平,垂直,放射
B.视觉平衡

9、节奏四类型:度量节奏,流动节奏,回旋节奏,高潮节奏

10、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指事物各部份按一定的数字比例关秒,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份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份之比,其比值为1:0.618,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

11、设计思维的类型
A、程序性设计思维:基本上是一种理性思维,同时也是一种系统的思维习惯。
B、典范性设计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是在社会文化的规范下,通过社会的价值观或文化符号,通过设计作品的制作与使用,通过实质环境的组成与改变,表达出社会、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特点。
C、叙事性设计思维:指设计的创作重点不在于实用,而在于表达和宣传。

12、设计方法:功能论方法,艺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
功能论方法:指把产品的功能问

题放在设计活动的重要位置,在产品功
能分析中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多余的成份,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有利于提高设计的科学水果。
艺术论方法:指设计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各种造型要素的外观,如形态、色彩、肌理等综合效果。
系统论方法:是以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中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从整体上来,不外乎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步骤。
设计实践中还有很多具体方法,如头脑风暴法,逆向思维法,切割法,整合法等。

13、埃罗.沙里宁
纽约肯尼迪机场 环球航空公司伺机楼

14、设计三部曲:问题概念化,概念视觉化,设计商品化

15、设计师的产生和类型:
设计师的产生:现代意义上设计师的概念,是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传统手工艺人到现代设计师,设计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出现,英国早期传奇式的家具设计师托马斯·奇彭代尔,工艺美术运动创始人威廉·莫里斯,著名的设计师沃尔特·提格,雷蒙德·罗维,享利·德雷夫斯都是产生在工业革命的现代设计师。其中,罗维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将设计师的地位和对人们的影响推到了空间的高度。
设计师的类型:现代设计师自产生之后,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发展,出现了众多类型的设计师:
A、按照工作方式,可分为企业设计师和独立设计师
B、按照团队内部工作关系和职责,可分为: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等。
企业设计师:是指受雇于企业或工厂并在其所属设计部门中专为其从事各种设计工作的专业设计师。
独立设计师:是指路在独立的设计公司、事务所或工作室进行设计工作的专业设计师,属于自由职业者。
总设计师:是一个综合设计项目的总负责人,一般是主持或组织制定设计项目的总方案、总目标、总计划、总基调、界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限制。
主管设计师:在总设计师之下,一般是负责某一具体设计项目或设计分项目。
设计师:是整个设计团队中的主体,人数最多,具体承担设计项目中某一部份的设计工作,并且分工协作。
助理设计师:主要是协助设计师完成其负责的设计工作,一般是设计的资料收集,设计图纸和模型的制作等。

16、设计师的7个能力和素质:形态创造和表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创意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经济意识、设计理论修养

17、人机工程学和功能主义是人性化设计的科学基石和基本思想

18、绿色

设计:设计师要有强烈的环境和环保意识,坚持绿色设计,缓解设计与消费之间
的失衡,绿色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矛盾尖直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巨大的消费主议、样式主义和“有计划废止制”的设计模式

19、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富家女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应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成果,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恰当地设计和改进这些关系,使工作关系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20、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1、设计的艺术手法
A、艺术创造:在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创意阶段,艺术创造性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二是在全新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开创性课题设计时,选用的材料、设计、技术、构造、外形等,都有可能是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B、艺术抽象:在思维中,抽象是剥离各种次要因素,而获得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科学抽象是一个舍弃事物思维特征从而形成一种理性的概念系统的过程。而艺术抽象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它不舍弃感性形象。
C、艺术造型:有五种形式的构成要素:线条,形的组合,空间,光影,色彩
D、艺术装饰:在设计的艺术手法中,装饰是最传统又最常用的方法
E、艺术解构:是现代艺术流派中的一种艺术手法,是以古今艺术或设计艺术的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合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词语、纹样、标志、单形、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

22、商品的附加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持有价值、荣誉价值等。
设计是创造商品高附加价值的方法,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创造出业的,除了该商品所具有的基本实用价值和工具价值以外的精神价值。

23、设计与生产的关系:设计本身是一种生产活动,既是物质的生产,也是精神的生产,不断创造精神价值、高附加值,同时生产出物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生产服务,设计要为企业产品的改良和创新服务,为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设计通过生产来实现,因此,设计师要熟悉生产工艺,要向生产人员学习,才能充分考虑到设计的生产环节的要素,从而保证设计最后再生产中的充分实现,反过来,在一个大型企业中,生产部门

也必段认识设计,重视设计。

24、设计管理:包括设计企业管理,设计师管理,设计项目管理。
设计企业管理:设计企
业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企业内的设计部门,独立的设计公司。常见的设计企业结构形态有:垂直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

25、设计师管理:一方面要注重设计师的选拔和培养,另一方面要注意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不同之处,要尊重设计师的特点,给设计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26、产品创新设计策略:
A、企业形象设计策略:将企业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整合为明确而统一的概念,并利用视觉设计的技巧将这些概念视觉化、规范化、系统化,进而通过传播媒介传达给外界,以期使之对企业产生认同感。

B、产品创新设计策略,包括:一是企业运用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研制并生产,销售全新的产品;二是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部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而制成性能有显著提高的换代新产品;三是企业在原有产品基础上为了改进其性能而生产出的改进新产品。

C、率先进入市场策略(人无我有)
D、集中策略,是指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集中企业某一优势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某一产品,以创造在关键领域中的相对优势。
E、多元化和通用化策略,是指通过开发和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或在同类产品中开发系列产品,使企业的产品形成多品种,多规格的格局,例如:宝洁公司的潘婷、沙宣、飘柔、海飞丝。

27、综合众多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我们可以把人类文化大体分为三个部份:
A、器物文化:指物质层面的文化
B、行为文化:指制度层面的文化
C、观念文化:指精神层面的文化

28、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通过新的科学技术,设计发明新的产品,例如:电话
B、通过新的科技和设计改良产品的形态和使用方法
C、通过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LV的绿色设计。

29、产品设计三个基本要素:物质功能、产品造型艺术、物质技术条件
这三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其中功能是设计的目的,造型形象是产品功能的具体表现形式,特质技术条件是实现设计的基础。
物质功能:产品的用途和使用价值,是产品存在的根本。物质功能对产品的结构和造型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产品造型艺术:利用产品物质技术条件,对产品的物质功能进行特定的艺术表现。
物质技术条件:是工业产品得以成为现实的物质基础,包括材料和制造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和完善。

30、现代产品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功

能性、审美性、经济性、创造性、适应性

31、建筑设计的过程:
A、条件分析(基地、气候、环境、业主要求、造价、时间)、基地分析、功能分析、建筑形式
分析、经济技术分析
B、设计构思:立意(确定主题)、构思(具体建筑设计方案的构思,包括:基地环境,建筑性质,功能与技机,地区文化与传统)、方案的比较
C、确定设计方案:功能的合理性,场地规划指标,竖向空间变化的确定,建筑形体的确定,结构技术的可行性。
D、方案的深化

32、室内设计包含4个主要内容:
A、空间设计:即是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
B、装修设计:即对空间围护实体的界面,加墙面、地面、项棚等进行设计处理
C、陈设设计:即对室内空间的陈设物品,如家具、设施、艺术品、灯具、绿化等进行设计
D、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整体气候、采暖、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33、室内设计的分类
根据建筑类型和用途的不同,室内设计可以分为住宅室内设计,集体性公共室内设计(学校、医院、办公楼、幼儿园等)、开放性公共室内设计(宾馆、饭馆、影剧院、商场、车站等)和专门性室内设计(汽车、船舶、飞机等)

34、企业识别系统CIS
CIS是一种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系统,旨在强化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CIS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承担着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传达给广大消费者的重任。
CIS由MIS(理念识别系统)、BIS(行为识别系统)、VIS(视别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MI(mind identity)是企业的理念识别
BI(behaviour identity)是企业的行为识别,是指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具有的执行行为,体现为操作中的规范化,协调化和经营管理的统一化。
VI(visual identity)是企业的视觉识别,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通过静态的具体化的视觉传播模式,有组织有计划地传达给社会,树立企业统一性的识别形象。VI以视觉传播为推动,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完整的视觉体系,贯穿于企业存在与行为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形象差别化和企业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VIS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两部份。
基础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志、企业标准色、象标图案。
应用系统包括:事物系统(证章、文具、账票)、环境系统(内外部环境、企业招牌、公共识别招牌)、服装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广告传播

系统、展示陈列系统、包装系统、礼品系统。


35、染织工艺包括:印染工艺和织造工艺

36、染织图案造型的基本形式有:写实照型(自然对象)、纯形造型(几何形)、装饰造型、组合形造型

37、
服装工艺剪裁方法分为:平面剪裁法、立体剪裁法

38、非物质社会对设计的影响:
非物质社会对设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设计的内容、形式、过程、理念都有所改变,表现为:
(1)设计内容的数字化、艺术化和不确定性
(2)设计过程和形式的虚拟化与跨地域性
(3)设计理念的人性化和设计服务的个性化

39、非物质设计的物征:设计的服务化、情感化、互动化、共享化

40、网页和在线媒体设计的原则:
(1)面向用户
(2)一致性
(3)准确性和简洁性原则
(4)适当性和顺序性原则


41、水晶宫,皇定园艺总监,约瑟夫·帕克斯顿
约翰·拉斯金,英,著名评论家思想家,《那家筑的七盏灯》、《威尼斯之石》
威廉·莫里斯,英,红屋

42、新艺术运动在各国的称呼
在德国:为青年风格
在奥地利:为分离风格
在意大利:为自由风格、花草风格
在法国和西班牙:为现代风格
在斯堪的纳维亚: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

43、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
古斯塔夫·埃菲尔:埃菲尔铁塔
凡·德·维尔德: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人物

44、装饰艺术运动:
威廉·凡·阿伦:克莱斯勒大厦
威廉·兰柏:帝国大厦

45、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代表性设计都与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联系在一起

46、包豪斯是世界第一所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创建

47、“新建筑”六项原则:
(1)功能出发
(2)强调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特性,使其互相适应
(3)突出经济原则,为大众服务
(4)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
(5)着重对空间进行考虑
(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装饰性
3个代表人物:
(1)有机建筑,美,弗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2)机器美学,瑞士,勒·柯布西耶:《走向建筑》,法国(朗香圣母小教堂)
(3)流动空间:德,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西格拉姆大厦

48、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贡献:
以理性主义设计,技术美学思想为核心,大力倡导系统设计原则,培养出新一代设计师。
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在设计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是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引发了设计的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的发展,对设

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移的推动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仿效的模式。

49、计划废止制的目的在于以为人方式有计划地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
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促使消费者不断更新,购买新的产品,它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购买欲,鼓动消费者不断追逐新潮式样,迎合了经济上升时期人们求新求异的消费观念,为工业设计创造了一个宠大的源源不断的消费市场。
哈利·厄尔是通用汽车公司的领导成员和设计负责人,是在汽车工业中策划和推行“计划废止制”的主要人物。
1953年首次采用整块弧形挡风玻璃

50、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1)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反思、反判、分析和探索,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
(2)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的探索
(3)具有高度隐喻色彩的设计风格
(4)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中手法达到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风格。

51、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依据的意识,放弃了结构主义将意识分析为精神或心理元素的内省法,主张以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学,这是提到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行为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人的一切活动,内隐行为是通过仪器设备可以测量的个体行为,如内分泌等。

52、认知心理学之父:乌尔里克·奈塞尔,《认知心理学》,《认知与现实》

53、美国心理学家诺曼《情感化设计》中将设计情感明确划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
本能层:产品的外观
行为层:产品的使用乐趣和效率
反思层:人的自我形象、个人满意和记忆

54、设计消费心理学应考察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需求,态度,动机和购买四个方面的心理因素。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源于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的动力和目的。
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以下物征:
(1)需求的多样性,消费者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民族、生活习惯
(2)需求的发展性,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应发展,产品工艺不断更新,因此设计师不断接受新工艺新材质,更新设计理念
(3)需求的层次性,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总是先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后满足社会性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着先要满足产品的功

能性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要美观、经济。
(4)需求的时代性,消费者的需求常常受到时代精神、潮流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成功的设计都具有很时显的时代特征
(5)需求的可诱导性,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设计师应当引导消费者,以产生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6)需求的系列生
和替代性,消费者的需求有系列性,购买商品时有连续购买现象,尤其是服装类,这些要求设计师应关注市场动态,注重系列产品的开发

55、
一般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经过对商品的认识、情绪反应、意志决策三个动态过程。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包括:注意、兴趣、联想、欲望四个阶段,情绪反应过程包括比较和依赖阶段,意志决策过程就是促成购买行为的过程。

注意阶段,兴趣阶段,联想阶段,欲望阶段,比较阶段,依赖阶段,行动阶段。

56、设计美学(Design Aesthetics)的名词解释
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物质生产和器物文化中有关美学问题的应用美学学科。设计美学就是把美学原理广泛应用到设计之中而产生一种应用美学,它在科技美学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有自己的特殊内涵,它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


57、


58、形式美法则:
(1)变化与统一,也叫多样统一,它是一切艺术与设计领域中形式美的总体法则。
(2)对比与协调,是建方在变化与统一基础上的一个形式美的规律。对比能产生生动,活泼与鲜明的个性;协调能产生协调、稳定和柔和的品质
(3)对称和均衡,对称是事物的空间和结构关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均衡则是两个以上要素之间构成的均势或平衡状态,如在大小、轻重、远近、明暗或质地之间构成的均势或平衡感觉。均衡可分为对称的和不对称的
(4)比例与尺度:比例反映了各种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尺度关系。尺度是一种衡量标准,尺度的含议有两层:一是指物品自身的尺度,二是指物品与人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要使物品符合人的内在尺度要求。
(5)节奏和韵律:节奏是事物在运动中形成的周期性连续过程,它是一种有规则的重复,产生次序感。韵律是指诗歌、音乐中出现的音韵、旋律。

59、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在设计教育上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胆改革和探索,它的重要革新在于:
(1)强调集体工作方式,用以打破艺术教育的个人主义,为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2)强调标准化,用以打破艺术教育造成的漫不经心的

自由化和非标准化。
(3)设法建立基于科学基顾忌上的新教育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
(4)把设计向流于“创作外形”的教育重心转移到“解决非问题”上去,因而使设计第一次摆脱了玩形式的弊病,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
(5)在比利时设计师,享利·凡·德·维尔德的
试验基础上,开创了各程工作室,如金工、木工、陶瓷工、纺织工、摄影工作室等。
(6)创造了基础课:平面分析、立体分析、材料分析、色彩分析、素描与结构素描、其他基础训练。

60、设计教育关键在于:脑的教育、手的教育、心的教育
脑的教育:脑的作用是从事研究,进行设计理论和对设计进行反思
手的教育:手的作用是掌握工艺技能,接触材料,并亲自体验制作过程
心的教育:心的作用是发挥设计师的个体创造精神,了解他将面临的社会文化发展趋势。
19世纪中叶,英国的著名设计思想家拉斯金曾说:以上这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塑造一个完美的设计师不可缺少的,所以他认为对脑、手、心的全面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对年轻设计师的教育之中。

61、设计批评者
指的是设计的欣赏者,使用者和评价者。从广义上讲,设计批评者的批评活动包括诉诸文字或语方的评价,也包括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狭义上的设计批评者指的是前者。因而,广义的设计批评者包括产品的消费者,欣赏者和专业评价者,狭义上的设计批评者是专指设计专业批评者。

62、根据人们对产品功能的研究,可以把产品的符号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1)指示符号:表示媒介物和指标对象之间有某种联系或因果关系。在设计产品中,直接的、天然赋予的表明了产品的实用功能。
(2)象征符号:是与对象没有直接联系的符号,是由文化传统和社会约定而形成的间接的符号,给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它能使成本低的批量产品以高价出售,这种价值不仅取决于经济价值,而且取决于社会和审美价值,它使商品具有证实使用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符号意义。
(3)形式美学符号:是批表现比例、节奏、对称、整一、和谐等形式美的符号。它与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的区别,是产品符号学中语构学和语义学的区别,语构学是产品造型的语法,与意义无关。

63、绿色设计的思想: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提出,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掀起了“绿色”浪潮,随即席卷了全球,并在20世纪90

年代成为现代设计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