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HT20,SHT21程序代码

SHT20,SHT21程序代码

SHT20,SHT21程序代码
SHT20,SHT21程序代码

matlab相关图形实现代码

根据数据点绘制饼图和针状图: x=[1 2 3 4 5 6]; >> subplot(2,2,1);pie(x); >> subplot(2,2,2);pie3(x); >> subplot(2,2,3);stem(x); >>subplot(2,2,4);stem3(x); 5% 10% 14% 19% 24% 29% 24% 29% 19% 5%14% 10%0 2 4 6 2 4 6 5 10 01 2 05 10

根据数据点绘制向量场图、羽状图和罗盘图: x=[1 2 3 4 5 6];y=[1 2 3 4 5 6]; u=[1 2 3 4 5 6];v=[1 2 3 4 5 6]; subplot(2,2,1);quiver(x,y,u,v); subplot(2,2,2);quiver(x,y,u,v,'r'); subplot(2,2,3);feather(u,v); subplot(2,2,4);compass(u,v); 024680 246 802468 246 80 5 10 15 2 4 6 5 10 30 210 60240 90270 120 300 150330 180

rand(m,n)产生m ×n 均匀分布的随机矩阵,元素取值在0.0~1.0。 randn 函数:产生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或矩阵的函数。 Y = randn(m,n) 或 Y = randn([m n])返回一个m*n 的随机项矩阵。 > theta=10*rand(1,50); %确定50个随机数theta >> Z=peaks; %确定Z 为峰值函数peaks >> x=0:0.01:2*pi;y=sin(x); %确定正弦函数数据点x.y >> t=randn(1000,1); %确定1000个随机数t >> subplot(2,2,1);rose(theta); %关于(theta )的玫瑰花图 >> subplot(2,2,2);area(x,y); %关于(x,y)的面积图 >> subplot(2,2,3);contour(Z); %关于Z 的等值线图(未填充) >> subplot(2,2,4);hist(t); %关于t 的柱状图 5 10 30 210 60 240 90270 120300150330 18000246 -1 -0.500.5 110 20 30 40 10 2030 40-4 -2 2 4 100 200 300

java源代码经典入门案例—光环java编程培训机构

java源代码经典入门案例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E盘"); } }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E盘"); } } /* 需求:练习一个hello world程序。 思路: 1,定义一个类,因为java程序都定义类中,java程序都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类的形式其实就是一个字节码文件最终体现。 2,定义一个主函数。为了让该类可以独立运行。 3,因为演示hello world,在控制台上看到该字样,所以需要使用输出语句完成。 步骤: 1,用class关键字来完成类的定义,并起一个阅读性强的类名。 2,主函数: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这时固定格式的。jvm认识。 3,使用输出语句: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代码仅仅是思想的一种体现形式。 */ class Demo

{ //定义一个主函数,为了保证程序的独立运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这是输出语句,用于将括号中的数据打印到控制台上,ln可以在数据的结尾处换行。 } } class Operat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算术运算符。+ - * / %(取余,模运算) +(连接符) // ++(自增:就在原有数据基础上+1,在赋给原有数据) -- //int x = 6370; //x = x / 1000 * 1000; //System.out.println(x); // System.out.println(5%2); // System.out.println(3+"2"); //System.out.println("5+5="+(5+5));//"5+5=5"+5 "5+5=55" //int a = 4,b = 5; //System.out.println("a="+a+",b="+b);//a=4,b=5; int a = 3,b; //a++;//a = a+1; // b = a++; b = (a++)+(++a)+(a++)+a; // 3 5 5 6 System.out.println("a="+a+",b="+b); int i = 3; i = i++;

程序文件流程图

目录 8.2.3.4 a.质量手册编号 (2) 8.2.3.4 b.程序文件编号 (2) 8.2.3.4 d.质量记录编号 (2) 8.2附图 1:组织(及所属部门)制订、发放的文件受控流程图 (3) 8.2附图 2:外来受控文件受控流程图 (4) 8.3.2质量记录控制流程图 (5) 8.4.2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流程图 (6) 8.5.2 6.10进货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 8.5.2 6.10产品已交付和使用时发现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 8.5.2产品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9) 8.5.2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流程图 (10) 8.6.2A类纠正措施流程图 (11) 8.6.2B类纠正措施 (12) 8.6.2C类纠正措施 (13) 8.7.2《质量情况通报》的编制、发放、回收、处理 (14) 8.7.2财务状况预警系统 (15) 8.7.2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评价 (16) 8.8.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流程图 (17) 8.9.2人员招聘录用程序流程图 (18) 8.9.2培训程序流程图 (19) 8.9.2考核程序流程图 (20) 8.11.2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程序流程图 (21) 8.11.2策划依据 (22) 8.12.2产品要求的识别与评审过程 (23) 8.12.2产品合同修改过程 (24) 8.12.2市场信息控制过程 (25) 8.13.2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26) 8.14.2采购控制程序流程图 (27) 8.15.2生产运作程序流程图 (28) 8.17.2测量和监控策划程序 (29) 8.18.2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控过程程序 (30) 8.19.2过程的测量、监控和分析程序流程图 (31) 8.20.2产品测量和监控程序流程图 (32) 8.21.2持续改进过程控制程序 (33)

MATLAB程序代码

MATLAB 程序代码以及运行结果function [ ]= xy_1( A )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x0=653.779 y0=604.47 %%%JD0的坐标 x1=757.119 y1=569.527 %%%JD1的坐标 dx=x0-x1 dy=y0-y1 L=(dx^2+dy^2)^0.5 %JD1到ID2的距离 T=T1(12,28,37) %%%切线长 xk0=T-L yk0=0 %JD2的局部坐标 c=0.9473 s=-0.3203 %%%预设cos和sin的值 %求左端缓和曲线坐标 for l=0:10:40 x=l-(l^5)/(40*(A^2))+l^9/(3456*(A^4)) %求左端缓和曲线X局部坐标 y=l^3/(6*A)-(l^7)/(336*(A^3)) %求左端缓和曲线Y局部坐标 dxk=x-xk0 dyk=y-yk0 B=[x0;y0]+[c,-s;s,c]*[dxk;dyk] %进行坐标换算 end end function [ T1 ] = T1( a,b,c) %求左端切线长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A=a+b/60+c/3600 r=750 p1=p(40,750) p2=p(30,750) m1=m(40,750) T1=(r+p2-(r+p1)*cosd(A))/sind(A)+m1 end

function x = JZ1( ) %左端坐标系坐标转换矩阵 % Detailed explanation goes here x0=653.779 y0=604.47 %%%JD0的坐标 x1=757.119 y1=569.527 %%%JD1的坐标 dx=x0-x1 dy=y0-y1 L=(dx^2+dy^2)^0.5 %JD1到ID2的距离T=T1(12,28,37) %%%切线长 xk0=T-L yk0=0 %JD0的局部坐标 xk1=T yk1=0 %JD1的局部坐标 dxk=xk0-xk1 dyk=yk0-yk1 A=[dxk,-dyk;dyk,dxk] b=[dx,dy]' x=inv(A)*b %依次输出cos、sin 的值 end xy_1(30000) A = 30000 x0 = 653.7790 y0 = 604.4700 x1 =

Viterbi译码的Matlab实现

2010年12月(上) Viterbi 译码的Matlab 实现 张慧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6)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Viterbi 译码是一种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是卷积编码的最佳译码算法。本文主要是以(2,1,2)卷积码为例,介 绍了Viterbi 译码的原理和过程,并用Matlab 进行仿真。[关键词]卷积码;Viterbi 译码 1卷积码的类型 卷积码的译码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代数译码和概率译码,其中概率译码是实际中最常采用的卷积码译码方法。 2Viterbi 译码 Viterbi 译码是由Viterbi 在1967年提出的一种概率译码,其实质是最大似然译码,是卷积码的最佳译码算法。它利用编码网格图的特殊结构,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该算法考虑的是,去除不可能成为最大似然选择对象的网格图上的路径,即,如果有两条路径到达同一状态,则具有最佳量度的路径被选中,称为幸存路径( surviving path )。对所有状态都将进行这样的选路操作,译码器不断在网格图上深入,通过去除可能性最小的路径实现判决。较早地抛弃不可能的路径降低了译码器的复杂性。 为了更具体的理解Viterbi 译码的过程,我们以(2,1,2)卷积码为例,为简化讨论,假设信道为BSC 信道。译码过程的前几步如下:假定输入数据序列m ,码字U ,接收序列Z ,如图1所示,并假设译码器确知网格图的初始状态。 图1 时刻t 1接收到的码元是11,从状态00出发只有两种状态转移方向,00和10,如图a 所示。状态转换的分支量度是2;状态转换的分支径量度是0。时刻t 2从每个状态出发都有两种可能的分支,如图b 所示。这些分支的累积量度标识为状态量度┎a ,┎b ,┎c ,┎d ,与各自的结束状态相对应。同样地,图c 中时刻t 3从每个状态出发都有两个分支,因此,时刻时到达每个状态的路径都有两条,这两条路径中,累积路径量度较大的将被舍弃。如果这两条路径的路径量度恰好相等,则任意舍弃其中一条路径。到各个状态的幸存路径如图d 所示。译码过程进行到此时,时刻t 1和t 2之间仅有一条幸存路径,称为公共支(com-mon stem )。因此这时译码器可以判决时刻t 1和t 2之间的状态转移是00→10;因为这个状态转移是由输入比特1产生的,所以译码器输出1作为第一位译码比特。由此可以看出,用实线表示输入比特0,虚线表示输入比特1,可以为幸存路径译码带来很大的便利。注意,只有当路径量度计算进行到网格图较深处时,才产生第一位译码比特。在典型的译码器实现中,这代表了大约是约束长度5倍的译码延迟。 图2幸存路径选择 在译码过程的每—步,到达每个状态的可能路径总有两条,通过比较路径量度舍弃其中一条。图e 给出了译码过程的下一步:在时刻t 5到达各个状态的路径都有两条,其中一条被舍弃;图f 是时刻t 5的幸存路径。注意,此例中尚不能对第二位输入数据比特做出判决,因为在时刻t 2离开状态10的路径仍为两条。图g 中的时刻t 6同样有路径合并,图h 是时刻t 6的幸存路径,可见编码器输出的第二位译码比特是1,对应了时刻t 2和t 3之间的幸存路径。译码器在网格图上继续上述过程,通过不断舍弃路径直至仅剩一条,来对输入数据比特做出判决。 网格图的删减(通过路径的合并)确保了路径数不会超过状态数。对于此例的情况,可证明在图b 、d 、f 、h 中,每次删减后都只有4条路径。而对于未使用维特比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彻底比较法,其可能路径数(代表可能序列数)是序列长度的指数函数。对于分支字长为L 的二进制码字序列,共有2L 种可能的序列。下面我们用Matlab 函数viterbi (G,k,channel_output )来产生输入序列经Viterbi 译码器得到的输出序列,并将结果与输入卷积码编码器的信息序列进行比较。在这里,G =g ,k=k0,channel_output=output 。用Matlab 函数得到的译码输出为10011100110000111,这与我们经过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我们用subplot 函数将译码器最终的输出结果与(下转第261页) 250

经典Java程序源代码

1.加法器(该java源文件的名称是)import .*; import .*; public class Add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JFrame AdderFrame; JTextField TOprand1; JTextField TOprand2; JLabel LAdd,LSum; JButton BAdd,BClear; JPanel JP1,JP2; public Adder() { AdderFrame=new JFrame("AdderFrame"); TOprand1=new JTextField("");

TOprand2=new JTextField(""); LAdd=new JLabel("+"); LSum=new JLabel("= "); BAdd=new JButton("Add"); BClear=new JButton("Clear"); JP1=new JPanel(); JP2=new JPanel(); (this); (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 (""); (""); ("="); }

}); (JP1); (TOprand1); (LAdd); (TOprand2); (LSum); (JP2); (BAdd); (BClear); ().setLayout(new BorderLayout()); ().add(JP1,; ().add(JP2,; (new WindowAdapter() {

数据结构_实验1_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实验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需求分析 目的: 掌握线性表运算与存储概念,并对线性表进行基本操作。 1.初始化线性表; 2.向链表中特定位置插入数据; 3.删除链表中特定的数据; 4.查找链表中的容; 5.销毁单链表释放空间; 二、概要设计 ●基础题 主要函数: 初始化线性表InitList(List* L,int ms) 向顺序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InsertList(List* L,int item,int rc)删除指定元素值的顺序表记录DeleteList1(List* L,int item) 删除指定位置的顺序表记录 DeleteList2(List* L,int rc) 查找顺序表中的元素 FindList(List L,int item) 输出顺序表元素OutputList(List L) 实验步骤: 1,初始化顺序表 2,调用插入函数 3,在顺序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 4,在顺序表中删除指定的元素 5,在顺序表中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6,遍历并输出顺序表 ●提高题

要求以较高的效率实现删除线性表中元素值在x到y(x和y自定义)之间的所有元素 方法: 按顺序取出元素并与x、y比较,若小于x且大于y,则存进新表中。 编程实现将两个有序的线性表进行合并,要求同样的数据元素只出现一次。 方法: 分别按顺序取出L1,L2的元素并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将L1元素放进L中,否则将L 1,L2元素按顺序放进L。 本程序主要包含7个函数 主函数main() 初始化线性表InitList(List* L,int ms) 向顺序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InsertList(List* L,int item,int rc)删除指定元素值的顺序表记录DeleteList1(List* L,int item) 删除指定位置的顺序表记录 DeleteList2(List* L,int rc) 查找顺序表中的元素 FindList(List L,int item) 输出顺序表元素OutputList(List L) 提高题的程序 void Combine(List* L1,List* L2,List* L) void DeleteList3(List* L,int x,int y) 二、详细设计 初始化线性表InitList(List* L,int ms) void InitList(List* L,int ms) { L->list=(int*)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int)); L->size=0; L->MAXSIZE=LIST_INIT_SIZE;

Matlab程序代码

Matlab程序代码: clc; clear; N=20; T=0.1 t=0:T:N m=length(t) syms x1 x2 x3 fx=[0;x1+x2^2;x1-x2] gx=[exp(x2);exp(x2);0] hx=x3; R=10*eye(1) Q=[10 0 0;0 1 0;0 0 1] A=[0 1 0;0 0 1;0 0 0] B=[0;0;1] SS=B*inv(R)*B' [p1,p2,lamp,perr,wellposed,P]=aresolv(A,Q,SS) z1=hx z2=[diff(hx,x1) diff(hx,x2) diff(hx,x3)]*fx z3=[diff(z2,x1), diff(z2,x2), diff(z2,x3)]*fx ax=[diff(z3,x1), diff(z3,x2), diff(z3,x3)]*fx bx=[diff(z3,x1), diff(z3,x2), diff(z3,x3)]*gx z=[z1;z2;z3] k=inv(R)*B'*P %diff(z)=A*z+B*v=(A-B*K)*Z %x(0)=[1;0;0] abk=A-B*k x1(1)=1 x2(1)=0 x3(1)=1 z1(1)=x3(1) z2(1)=x1(1)-x2(1) z3(1)=-(x1+x2^2) for i=2:m z1(i)=z1(i-1)+T*(abk(1,1)*z1(i-1)+abk(1,2)*z2(i-1)+abk(1,3)*z3(i-1)) z2(i)=z2(i-1)+T*(abk(2,1)*z1(i-1)+abk(2,2)*z2(i-1)+abk(2,3)*z3(i-1)) z3(i)=z3(i-1)+T*(abk(3,1)*z1(i-1)+abk(3,2)*z2(i-1)+abk(3,3)*z3(i-1))

Viterbi译码的MATLAB仿真研究

BUPT 卷积码编码及Viterbi译码 班级:07114 学号:070422 姓名:吴希龙 指导老师:彭岳星 邮箱:FusionBupt@https://www.doczj.com/doc/9f17462058.html,

1. 序言 卷积码最早于1955年由Elias 提出,稍后,1957年Wozencraft 提出了一种有效地译码方法即序列译码。1963年Massey 提出了一种性能稍差但是比较实用的门限译码方法,使得卷积码开始走向实用化。而后1967年Viterbi 提出了最大似然译码算法,它对存储级数较小的卷积码很容易实现,被称作Viterbi 译码算法,广泛的应用于现代通信中。 2. 卷积码编码及译码原理 2.1 卷积码编码原理 卷积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信道编码,它的编码器和解码器都比较易于实现,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这使得它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卷积码一般表示为(n,k,K)的形式,即将k 各信息比特编码为n 个比特的码组,K 为编码约束长度,说明编码过程中相互约束的码段个数。卷积码编码后的n 各码元不经与当前组的k 个信息比特有关,还与前K-1个输入组的信息比特有关。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有K*n 个。R=k/n 是编码效率。编码效率和约束长度是衡量卷积码的两个重要参数。典型的卷积码一般选n,k 较小,但K 值可取较大(>10),以获得简单而高性能的卷积码。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方式有很多种:冲激响应描述法、生成矩阵描述法、多项式乘积描述法、状态图描述,树图描述,网格图描述等。 2.1.1 卷积码解析表示法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发大致可以分为离散卷积法,生成矩阵法,码多项式法。下面以离散卷积为例进行说明。 卷积码的编码器一般比较简单,为一个具有k 个输入端,n 个输出端,m 级移位寄存器的有限状态有记忆系统。下图所示为(2,1,7)卷积码的编码器。 若输入序列为u =(u 0u 1u 2u 3……), 则对应两个码字序列c ①=(c 0①c 1①c 2①c 3①……)和c ②=(c 0②c 1②c 2②c 3② ……) 相应的编码方程可写为c ①=u ?g ①,c ②=u ?g ②,c=(c ①,c ②)。 “?” 符号表示卷积运算,g ①,g ②表示编码器的两个冲激响应,即编码器的输出可以由输入序列和编码器的两个冲击响应卷积而得到,故称为卷积码。这里的冲激响应指:当输入为[1 0 0 0 0 … … ]序列时,所观察到的两个输出序列值。由于上图K 值为7,故冲激响应至

Java源代码___聊天室

Java 聊 天 室 制作人:_____杨永生_____ 制作时间:2012.9.26 目录 1本文简介 (2) 2聊天室截图与说明 (2) 2.1用Java编译: (2) 2.2服务器登录界面 (2) 2.3服务器窗口 (2) 2.4客服端登录界面 (3) 2.5客服端窗口 (3) 3服务器端 (6) 3.1MyServer()方法 (6) 3.2Login()方法 (10) 3.3Time()方法 (13) 4客户端 (14) 4.1MyClient()方法 (14) 4.2Login()方法 (18) 4.3Time()方法 (20)

1 本文简介 这是一个简单的Java聊天室,仅提供给一些刚学Java的学生做实验,本文也是仅供参考. 本文代码都有注释,希望读者能读懂代码,本实验内部还有一些错误,比如只能一条一条的发信息,不能连发,希望能解决本问题的朋友能给我发信息,我的QQ号就是百度号! 2 聊天室截图与说明 2.1 用Java编译: 本代码有七个类,放在六个java文件中,类名在下方希望读者自己观看, 2.2 服务器登录界面 要先运行服务器端的程序 用户名:y 密码:1 用户名密码可以自己设定点击确定可以登录,2秒后到服务端界面 2.3 服务器窗口

聊天室的IP为本机的网络虚拟IP,在任何电脑上都能用,端口应设置在1024以后, 2.4 客服端登录界面 和服务器端的登录一样 2.5 客服端窗口

当登录上后客服端就显示已经连接了,此时服务器端的窗口如下

由于本程序设计的不是很完整,具体的聊天要先从客服端开始: 在客服端输入一条聊天内容后按确定,在服务器端就可以收到信息,之后客户端不能输入了,要等待服务器端来信息后才能继续输入信息. 想要结束聊天,直接可以关闭窗口,也可以输入’bye’后断开聊天

程序设计流程图.doc

程序设计流程图 程序设计流程图 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 (1)分析需求:了解清楚程序应有的功能。 (2)设计算法:根据所需的功能,理清思路,排出完成功能的具体步骤,其中每一步都应当是简单的、确定的。这一步也被称为逻辑编程。 (3)编写程序:根据前一步设计的算法,编写符合C++语言规则的程序文本。 (4)输入与编辑程序:将程序文本输入到计算机内,并保存为文件,文件名后缀为.cpp 。 至此,产生了完整的程序文本,被称为源程序或源代码。保存源程序的文件(例如前面的c:\student\ch1_01.cpp)称为源程序文件,简称源文件,文件名的后缀是.cpp 。 (5)编译(Compile):把C++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编译产生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目标程序被自动保存为文件,这一文件称为目标文件,文件名的后缀是.obj 。 VC++进行编译的依据是源程序,如果源程序中的符号、词语、整体结构等有差错,超出了VC++的理解能力,VC++就无法完成编译,这样的差错称为语法错误。一旦发现语法错误,VC++就不生成目标文件,并在窗口下方列出错误;如果没有语法错误,则显示0 error(s) ,并生成目标文件,允许继续进行后面的步骤。 编译没有出现错误,仅仅说明程序中没有语法错误。 (6)生成执行程序:从目标文件进一步连接生成Windows环境下的可执行文件,即文件名后缀为.exe 的文件。

由于可执行文件是由若干个文件拼接而成的,其中不但有目标文件,还有另一些标准的库文件,一些规模较大的程序还会有多个目标文件,所以这一步骤又被称为连接(Link)。 (7)运行:在Windows环境中使用可执行文件。这是程序设计的最终目的。这一步也常被称为Run 。 程序设计流程图: 1.程序设计的流程图 2.程序结构流程图 3.程序算法描述流程图 4.程序算法流程图 5.浅谈程序设计的心得

数据结构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20210215233821)

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一、实验目的 了解顺序表的结构特点及有关概念,掌握顺序表的各种基本操作算法思想及其实现。 二、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 1、初始化顺序表; 2 、顺序表的插入; 3、顺序表的输出; 4 、求顺序表的长度 5 、判断顺序表是否为空; 6 、输出顺序表的第i位置的个元素; 7 、在顺序表中查找一个给定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8、顺序表的删除; 9 、释放顺序表 三、算法思想与算法描述简图

主函数main

四、实验步骤与算法实现 #in clude #in clude #defi ne MaxSize 5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data[MaxSize]; in t le ngth; void In itList(SqList*&L)〃 初始化顺序表 L {L=(SqList*)malloc(sizeof(SqList)); L->le ngth=0; for(i=0;ile ngth;i++) prin tf("%c ",L->data[i]); } void DestroyList(SqList*&L)〃 {free(L); } int ListEmpty(SqList*L)〃 {retur n( L->le ngth==O); } int Listle ngth(SqList*L)〃 {return(L->le ngth); } void DispList(SqList*L)〃 {int i; 释放顺序表 L

基于matlab的计算器编程附代码

1.需求分析 本次的实验要求是设计一个计算器,主要功能如下: (1)实现基本数学运算(加减乘除等),而且要能进行混合运算 (2)实现部分函数功能,如求平方根、求倒数等 (3)能实现小数运算 界面与标准计算器界面类似 根据要求以及以前的学习情况,决定使用matlab进行编程。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以及便捷的GUI设计,可以较为简便的实现所要求的功能。按照要求,数据输入和输出支持小数点,支持四则混合运算,决定使用如下几个数据进行分析:(1+3)*5 Sqrt(4) 1/2 Sin4 用以检验是否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平方根、倒数、正弦的运算。 2.程序设计 M atlab的程序设计较为简便,用GUI设计出一个计算器的模型,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框架,在框架中,写入每一个按键对应的程序就可以实现功能。 3.调式分析 编程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很多,基本就是找要实现各个功能的子程序,通过上网和去图书馆,加上自己的编写,终于实现了实验要求的功能。但是有一点很重要,matlab不支持中文,所以从路径到文件名必须是全英文的,不然就无法识别。此外,给每个按键命名也是很重要的,不然在生成的程序框架里面,就无法识别各个按键的作用,编写程序的时候也就无法做到一一对应。 4.使用说明 程序的使用比较简单,由于是可视化界面,直接打开matlab,然后建立一个GUI 工程,再打开生成的fig文件,就是一个计算器的界面,直接按照市面上卖的计算器的

方法,按键使用即可。 5.测试结果 计算结果为20 4sqrt=2 Sin4结果为 1/2=0.5 经过计算,这些结果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计算器的功能实现的较为完好。 6.心得体会 本次试验由于不限制语言,于是计算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matlab变成了首选,matlab的GUI设计,操作是较为简单的,首先建立一个GUI工程,然后用可视化界面,

Viterbi译码器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Viterbi译码器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Viterbi译码器研究目的意义及现状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卷积码的优良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深空通信,卫星通信和2G及3G移动通信中,卷积码有三种译码方法:门限译码,门限译码,概率译码和Viterbi 算法,其中Viterbi算法是一种基于网格图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是卷积码的最佳译码方式,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Viterbi译码充分发挥了卷积码的特点,使译码错误概率达到最小,在码的约束度较小时,它具有译码算法效率高,速度快,译码器也简单的特点。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是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的,既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 同时在FPGA的基础上实现Viterbi译码器,迎合了当前FPGA迅猛发展的趋势。把相对成熟的技术应用到某些特定领域如通讯,视频,信息处理等等开发出满足行业需要并能被行业客户接受的产品这方面主要是FPGA技术和专业技术的结合问题,另外还有就是与专业客户的界面问题产品设计还包括专业工具类产品及民用产品,前者重点在性能,后者对价格敏感产品设计以实现产品功能为主要目的,FPGA技术是一个实现手段在这个领域,FPGA因为具备接口,控制,功能IP,内嵌CPU等特点有条件实现一个构造简单,固化程度高,功能全面的系统产品设计将是FPGA技术应用最广大的市场,具有极大的爆发性的需求空间产品设计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路途也比较漫长不过现在整个行业正处在组建“首发团队”的状态,只要加入,前途光明产品设计是一种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是简单的爱好就能

JAVA程序代码(20)

1百分制分数到等级分数 package pm; public class SwitchTest { //编写程序,实现从百分制分数到等级分数的转换 // //>=90 A // 80~89 B // 70~79 C // 60~69 D // <60 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s=871; switch(s/10){ case 10 :System.out.println("A");break; case 9 :System.out.println("A");break; case 8 :System.out.println("B");break; case 7 :System.out.println("c");break; case 6 :System.out.println("D");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E");break; } } } 2成法口诀阵形 package pm; public class Switch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int i=1;i<=19;i++){ for(int j=1;j<=i;j++){ System.out.print(j+"*"+i+"="+(i*j)+"\t"); } System.out.println(); }

} } 3华氏和摄氏的转换法 package pm;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witch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new Scanner(System.in);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转换的温度类型:C 或F"); String s = sc.next().trim(); if ("c".equalsIgnoreCase(s)) { //做摄氏向华摄的转换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转换摄氏的温度:.."); double db = sc.nextDouble(); double db2 = (db * 9 / 5) + 32; System.out.println("对应的华氏温度:" + db2 + "F"); } else if ("f".equalsIgnoreCase(s)) { //做华摄向摄氏的转换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要转换华氏的温度:.."); double db = sc.nextDouble(); double db2 = (db - 132) * 5 / 9; System.out.println("对应的摄氏温度:" + Math.round(db2) + "C"); }else if("exit".equalsIgnoreCase(s)){ break; } } } }

VBA程序设计用例:程序流程图及程序代码

VBA程序教学用例 【例1】求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顺序结构的VBA程序: SUB JFC1() A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1, 2) B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2, 2) C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3, 2) X1=(-B+SQR(B^2-4*A*C))/2/A X2=(-B-SQR(B^2-4*A*C))/2/A DEBUG.PRINT “X1=”,X1 DEBUG.PRINT “X2=”,X2 END SUB 提示:先将三个系数A、B、C存放到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单元格B1:B3中,运行结果在立即窗口中(可用CTRL+G组合键打开立即窗口)。 带判断条件的VBA程序: Sub JFC2() A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1, 2) B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2, 2) C =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3, 2) If B * B - 4 * A * C >= 0 Then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4, 2) = (-B + Sqr(B ^ 2 - 4 * A * C)) / 2 / A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5, 2) = (-B - Sqr(B ^ 2 - 4 * A * C)) / 2 / A Else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4, 2) = "此方程无实根" Sheets("解一元二次方程").Cells(5, 2) = "此方程无实根" End If End Sub 提示:先将三个系数A、B、C存放到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单元格B1:B3中,运行结果在B4:B5中)。

基于MATLAB的潮流计算源程序代码(优.选)

%*************************电力系统直角坐标系下的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clear clc load E:\data\IEEE014_Node.txt Node=IEEE014_Node; weishu=size(Node); nnum=weishu(1,1); %节点总数 load E:\data\IEEE014_Branch.txt branch=IEEE014_Branch; bwei=size(branch); bnum=bwei(1,1); %支路总数 Y=(zeros(nnum)); Sj=100; %********************************节点导纳矩阵******************************* for m=1:bnum; s=branch(m,1); %首节点 e=branch(m,2); %末节点 R=branch(m,3); %支路电阻 X=branch(m,4); %支路电抗 B=branch(m,5); %支路对地电纳 k=branch(m,6); if k==0 %无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 %互导纳 Y(e,s)=Y(s,e); end if k~=0 %有变压器支路情形 Y(s,e)=-(1/((R+j*X)*k)); Y(e,s)=Y(s,e); Y(s,s)=-(1-k)/((R+j*X)*k^2); Y(e,e)=-(k-1)/((R+j*X)*k); %对地导纳 end Y(s,s)=Y(s,s)-j*B/2; Y(e,e)=Y(e,e)-j*B/2; %自导纳的计算情形 end for t=1:nnum; Y(t,t)=-sum(Y(t,:))+Node(t,12)+j*Node(t,13); %求支路自导纳 end G=real(Y); %电导 B=imag(Y); %电纳 %******************节点分类************************************* * pq=0; pv=0; blancenode=0; pqnode=zeros(1,nnum); pvnode=zeros(1,nnum); for m=1:nnum; if Node(m,2)==3 blancenode=m; %平衡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0 pq=pq+1; pqnode(1,pq)=m; %PQ 节点编号 else if Node(m,2)==2 pv=pv+1; pvnode(1,pv)=m; %PV 节点编号 end end end end %*****************************设置电压初值********************************** Uoriginal=zeros(1,nnum); %对各节点电压矩阵初始化 for n=1:nnum Uoriginal(1,n)=Node(n,9); %对各点电压赋初值 if Node(n,9)==0;

Viterbi译码程序代码

译码主要部分 #include"stdafx.h" //#define DEBUG void deci2bin(int d, int size, int *b); int bin2deci(int *b, int size); int nxt_stat(int current_state, int input, int *memory_contents); void init_quantizer(void); void init_adaptive_quant(float es_ovr_n0); int soft_quant(float channel_symbol); int soft_metric(int data, int guess); int quantizer_table[256]; void sdvd(int g[2][K], float es_ovr_n0, long channel_length, float*channel_output_vector, int *decoder_output_matrix) { int i, j, l, ll; //循环控制变量 long t; //时间 int memory_contents[K]; //记录输入内容 int input[TWOTOTHEM][TWOTOTHEM]; //对当前状态以及下一个状态映射 int output[TWOTOTHEM][2]; //卷积码编码输出矩阵 int nextstate[TWOTOTHEM][2]; //下一个状态矩阵 int accum_err_metric[TWOTOTHEM][2]; //误差累计矩阵 int state_history[TWOTOTHEM][K * 5 + 1]; //历史状态表 int state_sequence[K * 5 + 1]; //状态序列 int *channel_output_matrix; //信道输出序列 int binary_output[2]; int branch_output[2]; //0或者1的输出分支 int m, n, number_of_states, depth_of_trellis, step, branch_metric, sh_ptr, sh_col, x, xx, h, hh, next_state, last_stop; n = 2; //1/2为卷积码传输数据的码率 m = K - 1;//寄存器个数 number_of_states = (int)pow(2.0, m);//状态个数number of states = 2^(K - 1) = 2^m depth_of_trellis = K * 5; for (i = 0; i < number_of_states;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