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赵薇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属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理论教学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比较文学的理论、比较文学的性质意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比较文学的学派、比较文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史、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文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等有关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知识。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特点与发展历史,并懂得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通规律,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及文学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习开阔视野,具有一定的比较思维,最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文学的特质、研究对象以及可比性问题。

教学难点: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历史概念、研究对象。

2、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和“可比性”问题。

3、掌握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比较文学的历史概念;跨越性特质;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可比性问题;对象和方法;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各个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各个学派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对整个比较文学历史的影响。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的大概历史。

2、理解各个学派产生发展的不同历史原因。

3、掌握各个学派主要的研究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前比较文学时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代表性作品;法国学派的历史;影响研究的重要类型;美国学派的历史;平行研究;俄苏比较文学的历史;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色;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中国学派的建立;阐发研究;比较文学的现状。

(三)文类学(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文学文类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比较文学文类学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理解文类学研究的特征对象和范畴。

3、掌握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文类;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中外神话比较;缺类研究。

(四)主题学(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主题学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文学主题学的历史境遇变迁。

2、理解主题与母题的关系。

3、掌握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要达到的效果。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主题;何为主题学;主题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关系;主题学受到的质疑比较文学主题的确认;主题学历史上的代表人物;何为母题;主题与母题的关系;举例说明主题学研究。

(五)形象学(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哪三个方面可以进行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研究。

教学难点:在形象与社会总体想象物的关系中如何进行形象学研究。如何进行文本分析。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形象学的历史。

2、理解形象学研究的两个方向和三个层面。

3、掌握如何较有深度地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形象;何为形象学;形象学研究的历史;历史上形象学研究代表人物的理论;研究形象的两个方向;形象研究的三个层面;异国形象与他者视域;形象学研究实例;形象学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六)比较诗学(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

教学难点:比较诗学与可比性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比较诗学的历史。

2、理解诗学的三种范畴及比较诗学的理论。

3、掌握比较诗学的方法论。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三种“诗学”范畴;比较诗学的诗学主要指“文学理论”;何为“文学理论”;比较诗学的目的;比较诗学的兴起与发展;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发展的必然;中西文论的异同;比较诗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比较诗学研究实例。

(七)思潮流派比较研究(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关系。

教学难点:思潮比较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思潮与流派的关系。

2、理解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3、掌握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思潮;流派;思潮与流派的区别与联系;西方主要文学思潮历史;西方文学思潮比较研究;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思潮流派比较研究实例。

(八)跨学科研究(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进行正确的跨学科研究。

教学难点:跨学科研究存在的误区。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跨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理解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与危机和质疑。

3、掌握如何进行正确的跨学科研究。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何为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历史;跨学科研究与美国学派;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跨学科研究的危机和质疑;跨学科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跨学科研究实例。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一)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及作业为辅。

(二)强调理论学习与研究案例相结合。

(三)正确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比较思维,用国际化的视野看待当前的文学问题。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 考核目的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通过考核旨在使学生了解比较文学学科的性质、特点与发展历史,并懂得从宏观角度认识和把握文学在世界范围发展的共通规律,为认清文学本质,扩大学术视野,并加深对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化及文学关系的认识,打下牢固的基础。要求对中外文学史有基本了解和把握,并对学术发展前沿问题有基本的认知。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最后成绩评定由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构成。平时评价包括三部分:课堂表现、考勤、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论文的形式进行,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三)命题要求

1、对所选课题当前研究成果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需要写出研究综述。

2、选题应具有问题意识,需针对比较文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选题或具有前沿性或反应当前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综述)。

4、论文要件(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齐全。

5、结课论文应不少于三千字。

6、打印美观,合乎规范。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一)建议教材

陈惇等主编.《比较文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二)参考书目

[1][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王宇根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法]乌里奥斯?法朗索瓦?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瑞士]弗朗西斯?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上海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4][罗]亚里山大?迪马.《比较文学引论》.谢天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5][法]布吕奈尔等.《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张连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6]孟昭毅编著.《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7]曹顺庆等.《比较文学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8]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9]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

究组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0]张隆溪选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11]干永昌等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2]周发祥主编.《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13]王晓平.《佛典?志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14][美]雷?韦勒克、奥?沃伦.《美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15]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钱钟书.《谈艺录》(补订重排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7]陈鹏鹏翔主编.《主题学研究论文集》.东大图书公司.1983

[18]Ulrich Weisstein,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Survey and Introduction,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3

[19]C?Bernharmer e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

[20]David Damrosch , Natalie Melas, Mbongiseni Buthelezi ed. The Princeton Sourcebook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From the European Enlightment to the Global Pres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1]Haun Saussy, e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6

[22]Susan Bassnet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Blackwell Press, 1993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10518 课程名称:管理学 学时/学分:54/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教研室:文秘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模块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管理和一般方法的专业基础课,具有一般性、多学科性、杂复性和很强的应用性。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培养沟通、协调和领导的基本能力;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较好地运用管理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管理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城市轨道车辆的使用流程,能够制定简单的紧急预案,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构成及其运营特性。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设备管理、客流预测与分析、运营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加强、列车运行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运营指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多个不同功能子系统,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营组织概况有全面的了解。 2、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设备管理、客流预测与分析、运营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加强、列车运行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运营指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及分析能力,全面掌握不同部门的管理要求及制度能力。 (三)素质目标 树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概念,具有进一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素质。 二、学时分配建议表

三、课程内容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发展 1.1 概述 1.2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1.3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 1.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特性 习题 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 2.1 列车运行设备 2.2 客运服务设备 2.3 其他设备 习题 第3章运营计划 3.1 客流计划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项目管理》是一门技术和管理交叉型、指导软件开发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的学科。其旨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人才。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培养在软件开发组织中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能力,并将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 ⑴本大纲所列各章节的讲授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并参照相关的资料编制。 ⑵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的发展前沿,讲授的实际内容可随软件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动态有所变动。(四)实践环节 1.实验一 (1)名称:了解Microsoft Project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安装; ②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环境要求; ③了解Microsoft Project的基本功能; ④了解Microsoft Project基本结构。 (3)学时分配:2 2.实验二 (1)名称:熟悉Microsoft Project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Microsoft Project的信息输入、鼠标操作、插入/删除等操作; ②管理任务级别; ③改变任务层次; ④操作时间条。 (3)学时分配:2 3.实验三

(1)名称:创建项目计划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创建项目高级别的阶段; ②增加具体任务; ③调整条形图。 (3)学时分配:2 4.实验四 (1)名称:资源管理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用Microsoft Project的“资源表”记录项目小组成员的任务分配情况; ②用Microsoft Project的“文件”菜单下的“属性”选项中的“摘要信息”记录项目的有关管理信息; ③用Microsoft Project的主菜单中的“工具→跟踪”菜单下的“保存比较基准”选项保存新的计划基线; ④用Microsoft Project导入/导出计划; ⑤熟悉甘特图向导。 (3)学时分配:4 5.实验五 (1)名称:跟踪和报告项目 (2)主要内容与要求: ①完善项目计划; ②熟悉任务对话框; ③用Microsoft Project自动制定项目计划; ④关键路径计划制定和人员管理。 (3)学时分配:2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07030054 课程类别:考试 学时:54 课时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培养良好的色彩感觉、色彩搭配、色彩设计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很好的运用色彩、了解各种色彩的心理和情感、在色彩搭配方面有很强的掌控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所学专业今后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课程总体目标: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特点。熟悉色彩构成的方法、法则、技巧、技能,并能将其应用到设计中去。 2、能力要求:了解色彩构成在当代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及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状况,并能具体应用。 3、实训要求:通过做各种练习,来达到提高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中。 4、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对比与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内容共分五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后四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色彩在所学专业的应用,后四章内容为重点。 色彩构成法中对比与调和关系、色彩的心理是本课程难点。

《有效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有效管理沟通》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学习型、智能型管理理念和实践的兴起,人们更是主张在企业内部加强合作,实行开发化学习。团队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企业和其他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而经营管理的协调与沟通正是团队工作的基石。本课程是普通学生与企业干部培训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在于培养在企业经营管理背景中进行有效协调与沟通的能力,其中重点在沟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员协调与沟通的能力。所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应使学生(员)能够达到学习和培训的目的。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理解协调与沟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协调与沟通技巧。 2、提高协调与沟通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 前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目的 2 .理解管理过程的角色转换对管理效率的作用 3.掌握沟通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角色的自我判断和定位 2.赞赏的把握和实践 (三)教学建议 重点:角色与原则的理解 难点: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第一讲企业管理沟通导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章主要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2、掌握若干核心概念:沟通、协作、协调 3、通过游戏作业训练,检查学员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所学的 知识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2、实际能力相关训练 三)教学建议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 第二讲企业管理协作概论 一)教学要求1.了解本章主要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要求。2.掌握若干核心概念:分工、合作、监督 3.通过游戏作业训练,检查学员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所学的知识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内容 1.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2.实际能力相关训练 三)教学建议重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理解 第三讲管理沟通技巧 (一)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扩展学员的视野,学员对有疑惑或困惑的相关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结果。 2.通过组织学员课堂练习和讨论,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讨论的结果应是开放式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电子商务运营教学大纲

《电商运营》教学大纲 编写人:刘光新 一、课程教学目标: 等级:灵活运用>掌握>了解 (一)知识目标 本门课程包含四个部分22个单元: 第一部分【电商平台战略】: 1.天猫规则物流,客服,2店铺营销工具,3标题图片优化 4会员关系管理。 第二部分【数据分析运营】: 5站内站外推广,6SEO推广,7手机营销, 8,数据化运营,9量子恒道 10数据魔方。 第三部分【电商营销规划】:11淘宝客引流,12,直通车,13钻石展位, 14天天特价, 15淘金币,16物流快递。 第四部分【京东运营解密】:17打造爆款.18试用中心19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子商务,20京东运营规则,21京东运营推广,22经典案例和总复习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电商各平台的运营规则,熟知课程模块的所有项目,熟练操作店铺后台管理工具,通过对20个基本模块的学习,能够熟悉电商平台运营技能,掌握店铺运营的核心知识,熟悉店铺运营的专业术语,能够独立运营电商项目,掌握电商营销的方式。能分析店铺运营数据,对每个细节要素能够掌控,并通过数据分析采用相应的卖家工具进行调整。了解电商搜索规则及电商SEO的内容。 (二)能力目标 学生了解电商各个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能够掌握卖家从货源管理到商品销售,售后服务中的细节,针对不同问题做出相应优化。熟练使用店铺运营工具,包括掌握最新店铺营销趋势,店铺整体风格制定,促销及活动模块设计管理,针对不同店铺的规模及产品制定销售推广策略。提高学生对卖家工具的使用技巧,合理借助工具及活动平台提升店铺的搜索优势;深入研究大数据,对行业的整体需求趋势能够有相当的把控及预测; 通过大数据建立CRM系统,有针对性的精准投放推广信息,通过KPI绩效考核,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解析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 课程名称:项目管理(英文):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80 学分: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 项目管理是现代管理学科中一个日显突出其地位的新分支。项目管理学科主要探索、研究和发现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最佳实践。项目管理的对象----项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一定的目标的一次性活动,是组织增强环境适应性和应变性、实现变革和跳跃式发展的有效的运作方式和实施载体,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先进的组织形式。它已不局限于工程领域,而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项目管理不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正迅速地成为商业活动的标准形式。项目管理课程传授项目计划、项目实施与控制的现代理论以及社会实践案例,它涵盖了项目的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等九大领域以及企业多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软件等。 2、教学方法 1)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多以案例和实例为依托,对理论知识特别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及其提出的背景、实践应用情况等进行阐述、介绍和分析。 2)开展以学生为本的互动教学:以提问、作业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加入教学环节中。 3)以仿方案实践培养理论知识系统应用能力。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执行项目任务书并进行项目过程和最终成果演示和评估。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项目管理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同时辅以团队仿案例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和正确地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并解决项目管理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中级项目管理课程,要求学生课前已经掌握了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具有一些项目管理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而由于堂上时间有限,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新内容及案例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后读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文献,及在课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4、课程类型 专业课 5、先修课程:

[管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课程教学大纲-精品文档

附件3: 《人际关系与沟通》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际关系与沟通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选修 适用专业:不限专业 课程学时:24 课程学分:1.5 课程简介:人际交往是心理学、人际关系学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综合大学各专业本科学生的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人际关系与沟通》,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概述、人际交往、社会 交往、人际间的交往、人际间的交往艺术、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无声语言交往、演讲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具备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服务。 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堂讲授,音像教学,演示等形式进行,注重学生生职业素质和形象的培养。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24学时,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4学时。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1.《人际关系》主编李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医学与人文》主编钟明华吴素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初步了解人际沟通的要点,为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求职和面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三、课程学时分配 早内容学时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4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4 第三章沟通的技巧4 第四章演讲的技巧4 第五章求职与面试技巧8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人际关系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2.熟悉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特征及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关系的性质、类型及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 一、人际关系的性质 1.人际关系的概念 2.人际关系的特征 3.人际关系的本质 二、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2.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四、协调人际关系的意义 【教学时数】 4 学时 第二章大学生的情商与人际交往 【教学要求】 1. 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形态与常用方式。 2. 熟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及成功交往的心理基础。 3.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效应与偏差。【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与功能 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 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本质和功能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结构 1. 代际交往(与长辈) 2. 同龄人交往(与同学) 3. 异性间交往(与情侣) 三、人际交往的形态与方式

100431024-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1024 课程英文名称:Plane composition 课程总学时:56 讲课:5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平面构成启发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平面构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创造形象,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学生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平面构成课程用现代设计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和设计水平。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在平面空间范畴内,形的基本造型要素、结合方法与排列形式,构成形式美感的审美法则等一系列问题。 2.能力及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用图式语言表达设计构思、形态构成规律等,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有所领悟,对平面构成有崭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施说明 1.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形式,结合大量设计实例,多方面展示、表现、观察平面构成艺术的特点,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讲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和图例,针对平面构成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整理和讲解。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平面构成设计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对先修课无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对重点、难点章节安排习题,以便更好的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习题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课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含到课率、课堂表现)占20%;课程结课成绩(作业完成程度)占80%。 (七)主要参考书目: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新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新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FIDIC Clause) 2. 课程代码: 143C211 3.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课 4.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5. 学时/学分: 32/2 6. 先修课程: 建筑工程法规 7. 适用专业: 国际工程管理专业与工程管理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目的: 《国际工程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工程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国际工程 风险管理和索赔管理的概念与方法;熟练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国际工程通用模式的工程采购合同文件的内容与编制、FIDIC有关合同条件、国际 工程有关的几种主要合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具备在国际工程承包过程中按国际惯例编 制、运用国际工程合同和进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了解:国际工程和国际程的各种项目管理模式。。 理解:国际工程项目的项目各方 掌握:国际工程合同的类型 重点内容:国际工程合同的类型 教学难点:国际工程项目的项目各方 知识点:国际工程,各种项目管理模式,项目各方,国际工程合同类型 第二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合同(2学时) 理解: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 掌握: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此案够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及开标、评标和决 标 重点内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此案够招标文件的基本内容及开标、评标 和决标。 教学难点:开标、评标和决标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概述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的流程及世界银行贷款的条件 第二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采购标准招标文件的内容 第三节: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 知识点: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工程采购的要求 第四节:开标、评标与决标 知识点:开标、评标与决标的程序及废标的情况 第三章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咨询服务合同(4学时) 了解:咨询合同和个人咨询专家咨询服务协议标准格式 理解: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重点内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教学难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第一节:概述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咨询服务合同相关概念 第二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 知识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咨询合同标准格式内容及注意事项。

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周历EnglishVersion

管理沟通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120217406 【开课单位】商学院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开课学期】春季、秋季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主讲教师】张德茗【适用对象】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制订教师】张德茗【制订日期】2011-04-15 一、主讲教师简介(300-500字) 张德茗,女,1957年3月18日出生,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沟通。2000年和2002年二次受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之邀,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德访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TQ020)一项、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DJA070143)一项、省级科研课题二项、企业横向科研和管理咨询项目10余项。在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部。在本项目中承担主研任务,着重于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承担核心内容的研究。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进展与协调。 近年来共发表或录用文章二十篇,其中CSSCI四篇。主要有: [1]集团公司财务监控模式选择与建构[J].求索(CSSCI),2005,(8) [2]我国国内工业总产值动态分析[J].矿冶工程(CSCD),2005,25(4) [3]企业并购后的文化整合与跨文化沟通[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4]日本农业企业化经营特点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J].求索(CSSCI),2006,(7) [5]战略联盟中的知识及共享机制研究[J].经纪人:科技和教育探索,2006(8) [6]战略联盟知识共享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6(9) [7]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8]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沟通[J].当代经理人,2007,23(6) [9]企业隐性知识扩散及关键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J].图书馆(CSSCI),2008,10 [10]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沟通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CSSCI),2008,(16) [11]浅谈医院隐性知识[J].中国医疗前沿,2009,9 [12]浅谈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运用. 中国商界,2009,(6) [13]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结合模式的探讨. 才智,2009.8 [14]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方案研究. 现代商业,2009.8 [15]浅析轨道车辆制造业“龙头+网络”型集群模式—应用于株洲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产业的实证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16]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挖掘[J],管理观察,2009,9 [17]科技型中小企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实现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已录用) [18]Deming Zhang.The Model Analysis of the Tacit Knowledge Diffusion Process in Enterprises. 第二届IEEE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国际会议(ICEE2011)已录用,文章已完成Ei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运营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Operati onal Man ageme nt 课程编号:ZJ142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54、理论课学时45、实验课学时9 学分:3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 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运营管理有系统的了解,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生产过程的组织、,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研究企业中生产运营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 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在了解生产运营管理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生产运营管理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通过有效的课堂训练使学生知晓生产运营管理对 提高效益和效率的重要作用。 、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论4 学时教学重点:生产、运作的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教学难点: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特征及趋势 教学要求:掌握生产、运作的基本概念、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要求和目标。 第一节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 第二节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第四节运作管理的趋势 1、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特征。 2、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性。 3、简述生产与运作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第二章…生产与运作战略4学时 教学重点: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教学难点:生产与运作战略框架、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特点教学要求:掌握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概念和生产与运作战略的内容,了解生产与运作战略 框架和生产与运作战略的特点。 第一节生产与动作战略概述 第二节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实训项目:生产现场参观实习3 学时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 1.听取企业情况介绍、考察企业选址和总体布置、了解企业业务运营流程、了解管理机构设置和担负的管理职能等。 2.通过到一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现场参观实习和听取有关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企业选址、总体布置、运营流程、管理机构设置等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和认识,为运营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仪器设备:生产或服务企业实体 本章习题要点: 1、简述生产与运作战略框架 2、简述生产运作战略的特点 3、简述生产运作战略的竞争重点 4、简述新时期企业生产运作战略 5、简述生产运作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的关系 6、简述生产运作战略实施的步骤 第三章…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5 学时 教学重点:新产品的概念、新产品开发策略和并行工程的特点 教学难点:新产品开发程序、生产流程的类型和并行工程的概念 教学要求:掌握新产品的概念和新产品开发策略,了解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和生产流程的类型。性格和能力的概念。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oject Management 课程编号:MAGT3785 学时:32(理论学时:32,课外学时:8)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公管学院本科生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周跃进、杨东朗等:《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年 [2]杰弗里k 宾图:《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骆珣:《项目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5]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的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基础课 目的:项目管理是指按工期、预算和要求,应用科学方法去优质完成项目目标的简明技术、技巧和方法。项目要想成功,管理是关键。本课程在吸收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阐述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强调项目管理理论及其知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项目管理的原理,内容和方法。在吸收当代较成熟的管理理论和最新颁布的有关土地的政策、法规,以及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项目经管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公共项目管

理案例分析和操作实务,以期学生在掌握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 基础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从公共项目管理应用角度介绍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知识体系,突出系统管理思想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新经济环境变化导致项 目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新变革。本课程分别介绍项目和项目管理概念,项目管理中的系统思维方法,项目管理环境与企业战略,项目论证与评估,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信息与沟通管理,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掌握系统科学的管理思想; 2.熟悉工业环境中的项目管理及流程; 3.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工具; 4.较好地分析项目管理实践案例的能力; 5.培养贯彻、执行标准的意识和查阅相关手册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项目和项目管理 第一节项目概述 第二节管理的系统方法 第三节项目观点和传统管理

3622管理沟通精讲

2012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 《管理沟通》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修订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管理沟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察学生对于管理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必修课程《管理沟通》。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赵慧军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沟通-理论、技能、实务》教材(2010年2月第3版)。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管理沟通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35%);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沟通的意义和基本理念

一、重点名词: 沟通编码解码噪音 二、重点掌握: 1、沟通的定义 2、沟通的原则 3、沟通的意义 4、沟通态势和要素 5、沟通的理论观点 6、管理者的沟通技能 7、组织中有效沟通的特征 第二章沟通主体 一、重点名词: 月晕效应沟通主体 二、重点掌握: 1、建立可信度 2、寻找共同范围 3、感情联系 三、一般掌握: 1、沟通主体的认知 2、个体沟通风格的差异 3、差异的整合 第三章沟通内容:信息的组织一、重点名词: 演绎归纳单面传播双面传播 二、重点掌握: 1、信息论证 2、单面传播、双面传播与沟通的说服力 3、叙述结构与沟通的有效性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完整版

空间与形态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间与形态】 【SpaceandForm】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面向专业:【】 课程性质:【院级必修课】 开课院系: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目:版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构成和立体构成。力图从二维半到三维的两个空间领域的延续、转换,展开对形态、材料、体积、空间、色彩等诸方面的形态创造的理念与方法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是通过理论授课与综合材质的实践制作,全面培养学生建构三维、空间的理念。由于形态的抽象性及其构成规律更带普遍性,能为专业设计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选课建议 此课程适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二维构成的设计基础。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空间与形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从材料的角度出发,研究二维半、三维的形式规律,掌握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要求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规律,理解材料的运用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 六、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总课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程授课学时约为16学时;操作实践与辅导约为32学时,课外调研及作业时间不计在内。 第一章二维半装置设计 第一节二维半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二维半的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应熟识二维半设计的概念与形式表现,并能利用材质的肌理去表现。 第二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DNA链状物 第一节三维设计基础形态的理念 第二节三维设计基础的DNA形式表现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学习三维设计形态的概念及形式表现,并运用链接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行材质体现。 第三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平面影像到三维造物 第一节熟识昆虫或海洋生物为原形态 第二节通过固有形象对其进行改造并抽象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仿生的生物形态进行抽象改造的理念,利用材质的性能,简洁重现物体。 第四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线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风格流派 第二节陶艺的制作方法 第三节陶艺线性的抽象制作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对陶艺风格流派的了解,并学习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进行线性形式的制作。 第五章三维设计基础形态训练——(陶艺)容器的构成 第一节陶艺容器的形态风格 第二节陶艺容器的制作方法 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学生在熟悉陶艺的制作方法后,利用容器的造型进行拆分、整合、叠加的表现方式。 七、设计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1、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以操作与现场辅导为主,对于空间与形态课程理论的讲 解、点评之外的课内辅导及课题方案草图指导等环节的实践。 2、空间与形态课程实践内容基本以二维半立体构成、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相结合,通过二维形态及仿生形态、陶艺线、容器的探索,体会平面向立体的转换,空间实体与虚体的关系,探究其与人的不同心理情感。 3、基本完成设计基础课题的过程:基本规律训练、图书馆查阅资料及艺术展览 参观、草图绘制、完稿、作品绘画与制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