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

参考吴有昌《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

一、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作为金融体系血液的货币和作为金融体系主动脉的银行。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

(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

(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

(4)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

(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展望》1999

从中可知,虽然直接融资再增加,间接融资在下降,但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处于主导地位。

B、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29.8%;股票:2.1%。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银行的主要作用是较好地处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银行则较好地充当了中介的作用。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

(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

(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

二、内容安排:

内容共分三部分:

1、基本概念:货币与货币制度;利息和利息率;风险和收益。

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概念;商业银行的业务;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中央银行。

3、货币理论与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发展中国家

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什么是货币

一、货币的含义:

定义:在购买商品或劳务或在清偿债务过程中能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品。该定义它的交换媒介职能。

1、现金:现钞和硬币。现金是交易媒介,但可开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信用卡账户余额等也可作为交易媒介。

其实各种资产都具有一定的货币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货币。

因此,货币包括现金,但又不仅仅是现金。

2、财富:财富的概念广于货币。

货币是财富的持有形式之一,是一种财富。

3、收入;是一个流量,相对于一段时间而言。其他如储蓄,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是一个存量,相对于一个时间点而言,是在每一个时间都可以定义的量。

一定数量的货币支持成倍的收入,该倍数的大小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

二、货币的职能:

1、交易媒介:物物交换需要满足需求的双重巧合,交易费用高;货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

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分工,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类进步。

2、价值尺度:记账单位,即unit of account 。

3、价值贮藏:是一种财富的持有形式。

优点:有极高的流动性(一种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容易和快慢程度,即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

缺点:货币无收益,名义收获率(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为0;实际收益率(以实物度量的收益率)则可能为负(如通货膨胀时)。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

1、商品货币:同时具有商品和货币双重属性。

实物货币:如牛,羊,貂皮,象牙,石头,贝壳,丝绸等。

金属货币:如金,银,铜等贵金属。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越性:

1)易标准化,2)易分割,3)易携带,4)易保存,5)稀缺性。

2、代用货币: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纸币。

优点:1)较金属货币更易携带和保管,2)印刷成本低于铸造成本,3)可避免自然磨损和人为破坏。

3、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这种信用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之上。

优点:货币共给有弹性。金本位崩溃是由于黄金可开采量是一个完全的外生变量,市政府和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违背了弹性发行原理,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这是商品货币和代用货币的缺点。

信用货币的缺点:政府掌握了发行货币的权利,就可能滥用这份权利,于是常常导致通货膨胀。

四、现代社会中的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普通)对大量小额的交易。

缺点:现金容易被偷窃,携带运送不方便。

2、支票(见票即付的债务凭证):

(注:真正包括在货币定义中的是个人或单位在其支票帐户上的存款余额,而非支票本身)缺点:支票处理需要费用,有时滞。

3、信用卡:

传统的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是消费信贷形式。

借记卡:是一种转账卡,不提供信用。但具有一定的透支额度。

4、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高速、便捷、以前主要用于银行之间的资金清算,现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网上银行,信用卡。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

1、一般划分:

M1=现金+支票存款(可转账存款,又称活期存款,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

M1是狭义货币,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力,能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

M2 =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

(储蓄存款不可开支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但可随时提取,所以构成潜在购买力)

2、中国:

M0=流通现金

狭义货币供给量M1=可开支票的存款+M0

广义货币供给量M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

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1

M3=M2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美国:见教材29页

第二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内容:

1、货币材料

本位货币的材料是什么,就称该货币制度为什么本位;(本位货币,又称主币,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以该种货币进行的支付,无论数额多大,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与之相对的是辅币,辅币只具有有限的法偿能力,它是小额的起补充作用的货币。)

现在的货币制度被称为不对兑现纸币本位。

2、货币单位:本位货币的最小单位为基本货币单位,如美元,英镑,法朗。

辅币单位:如1英镑=20先令=240便士=100新便士

3、货币制造或发行制度

金属货币的铸造:

(1)自由铸造:任何公民都有权利把法律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铸币厂铸成货币,或把货币熔化成金属,即把铸币和金属自由转化。

优点:使得铸币供给有一个自发调节过程,使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符。

(2)垄断铸造:铸币权由国家垄断。此时有不足值货币,即名义价值〉实际价值。

纸币的发行准备制度:

(1)以黄金或外汇作准备的发行(2)无准备发行

4、货币的对外关系:能否自由兑换,汇率如何确定等。

我国目前经常项目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银本位:中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文艺复兴),以白银作为标准币材。白银适应了当时小额交易的需要。

缺点:(1)白银价值较低,不适宜作大额交易。(2)白银价格不稳定。

2、金银复本位:(16C——18C)

优点:币材充足,可以满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且金币和银币之间具有互补性。

缺点:破坏了货币的统一性,排他性的特点,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有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即金银币平等,同时都是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地输出入国境,金银币的交易比率由市场决定,国家没有法律规定。问题:由于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来了很多麻烦。2)双本位:金银币价格比例由法律强制固定下来。

问题:格雷欣(英国财务大臣)提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在法律上低估的货币(即市场价值大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必然被人们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而法律上高估的货币(法定价值大于实际市场价值的货币,即劣币)会独占市场。

这表明,货币会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

3)跛行本位: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货币,且保持固定比价,但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可自由铸造,且银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实际上已沦为辅币。是向金本位的一种过渡形式。

3、金本位制:

1816年英国最先宣布,在1821年正式开始,黄金时代为1821——1914年,1880年普遍确立。出现过三种形式:

1)金币本位(或古典金本位):是纯粹金币本位,有三大特点: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金币不在流通,黄金和纸币不再自由兑换(例如,要达到一定的限额才能兑换),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和法国实行过这种金本位。这些国家黄金储备不够,不足以支持自由兑换。

3)金汇兑本位:不铸造金币,市场上也不流通金币,本币不可兑换为黄金,但本币可以以固定汇率兑换成某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并在该国兑换黄金。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弱化。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除美国(金本位)和英、法国(金块本位)之外的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汇兑本位;二战之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金汇兑本位。

4、不兑换纸币本位:以不能兑现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

基本特征是:1)纸币由国家垄断发行,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纸币不代表任何金属货币,不能以固定比例兑换黄金等贵重金属。

作业题:

教材第50页1题;2题;3题;5题。

此外,流动性的概念;无限法偿能力;格雷欣法则;金块本位;金币本位金汇兑本位等概念也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掌握。

第三章利息和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的本质和利率的种类

一、利息的本质

1、资金时间价值的补偿跨时交易

2、牺牲流动性的补偿

3、违约风险补偿

4、通货膨胀的补偿

二、利率的种类

1、按计息的时间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常用于银行之间的拆息业务)

2、按计息的方式分:单利;复利。

例:月利率是1%时的有效年利率:

3、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事先实际利率:

第二节终值和现值

一、终值1、

例:

2、

3.

二、现值:(贴现)

1.

2.

3.

4.

第三节利率的确切度是到期收益率

一、债务工具的类型:

1、普通贷款:

2、分期等额还款的贷款:

3、息票债券:

4、永久债券:

5、折扣债券(零息债券)

二、到期收益率:

1、普通贷款:

2、分期等额偿还贷款:

3、息票债券

4、永久债券:

5、折扣债券

货币银行学

第三节利率的确切度量:到期收益率

一、债务工具的种类:

1、普通贷款:债券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

2、分期等额还款的贷款

3、息票债券:

按票面价格出售叫“平价出售”;高于票面价出售叫“溢价出售”;

低于票面价格出售叫“折价出售”。

4、永久债券

5、折扣债券(零息债券)

二、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实际上是使得债务工具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恰好等于今天价格的贴现率。

1、普通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r ——银行发放该笔贷款的到期收益率

2、分期等额还款的贷款:

3、息票债券

当息票销售价格等于票面价格时到期收益率等于票面利率;息票的销售价格越高到期收益率就越低,反之亦然。

4、永久债券

5、折扣债券

三、到期收益率高低的决定因素:

1、P ——购买的价格越高收益率越低,反之亦然

2、

货币银行学主讲:吴有昌

第四节债券回报的度量:持有期收益率

一、收益率计算公式:

1、一般公式(以息票债券为例)

2、如果持有一期:

三、信用工具的价格确定

r ——应得收益率

r = 无风险利率+风险补贴

推论:

1)当市场利率上升即应得收益率上升时,价格就会下降。

由于利率波动而引起的价格变动风险我们叫:利率风险

2)信用工具的期限越长,它的价格受利率波动的影响也就越大,利率风险也就越大。

三、关于持有期收益率的几个结论;

1、若将债券一直持有至到期日,则持有期收益率等于到期收益率,否则,二者一般不相等。

2、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将下降,债券持有期收益将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值,所以,利率上升对于债券持有者是不利的。

3、长期债券的价格比短期债券的价格对利率变动更敏感,所以长期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波动性更大。换言之,投资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

关键概念:现值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

作业:

一、教材73页:1、2、5、8、题

二证明题:

如果息票债券的售价等于其面值,则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其票面利率;

如果息票债券的售价高于其面值,则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于其票面利率;

如果息票债券的售价低于其面值,则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高于其票面利率;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再见

第四章风险和收益

本章着重考察人们如何选择适当的资产来持有其财富的问题,以及由此导出的风险和收益之

间关系的问题。

第一节影响资产需求的因素

一、财富总量

必需品,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小于1的资产就为必需品。例如,现金就是典型的必需品。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大于1的资产为奢侈品。例如,房地产、股票、债券等。

结论:资产需求跟财富是正相关的,而且越是奢侈品敏感程度越大。

二、预期收益率:

必需品,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小于1的资产就为必需品。例如,现金就是典型的必需品。资产需求的财富弹性大于1的资产为奢侈品。例如,房地产、股票、债券等。

结论:资产需求跟财富是正相关的,而且越是奢侈品敏感程度越大。

三、预期收益率:

一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越高,人们对它的需求就越大。

三、流动性

是指一种资产转换成交易媒介的容易程度。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1)合法的销售渠道2)销售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交易的佣金

一般说来,销售成本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和交易活跃程度。

一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越高,人们对它的需求就越大。

四、风险

对于风险,我们一般采用数学上的方差和标准差来刻划。

人们一般都是规避风险的,所以一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越大,

需求就越小。

五、小结:

1、一项资产的要求量通常通常与财富正相关,奢侈品对财富总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2、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正相关。

3、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流动性正相关。

4,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项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风险负相关。

第二节资产组合管理

一、多样化的好处

例:

将A、B两种资产以各占一半进行组合:

若和完全负相关,

则属于完全无风险。

若、完全正相关,

则要么要么

和持有一种资产一样。

货币银行学主讲:吴有昌

第五章金融体系概念

第一节金融市场

有形金融市场无形金融市场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交易各类金融资产的市场

一、金融市场的意义

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资金融通。

1、帮助消费者实现最优的跨期消费计划。

2、将资源配置到最佳的生产用途

3、分散风险

二、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1、直接金融市场:

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买卖的市场,提供流动性。

2、间接金融市场:

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共同基金”,保险公司。

特点:是有两笔独立的交易构成的,两笔交易在法律上相互独立。

3、相对重要性

虽然直接金融的比重在不断增长,但间接金融仍然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方式,尤其在发展中

国家显得更为重要。

三、金融中介的作用和存在的理由

1、作用:

1)实现资产形式转换:

大面额资产小面额资产

高风险的资产相对安全的资产

短期资产长期资产

2)进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

3)对资金配置进行筛选和监督

4)为整个社会提供一个支付网络

2、为什么需要金融中介

1)资产的不可分性和交易成本

2)信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

3)信息生产中的外部性

4)长期关系

第二节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对自身的要求权来获得资金,然后将获得的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或贷放给资金短缺单位。(以美国为例)

一、存款机构(银行)

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

它们的共同特征: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得资金,而且吸收的存款都包括可开支票存款。由此使得他们成为货币银行学中最为重视的一类中介机构。

1、商业银行:

1)全能型;除发放各种贷款之外还可以从事证券、信托、保险等业务。

2)职能分工型;只能从事贷款业务,但可以发放各种贷款。

2、储蓄贷款协会:在吸收存款上和商业银行没有太大区别,但它的资产运用主要是发放住房抵押贷款。

3、互助储蓄银行:它的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与储蓄存款协会基本类似。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企业结构不同,互助储蓄银行是一种互助合作性的,开户存款便成为它的股东。

4、信用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质的放款机构。

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来融资,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其主要业务是向购买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提供贷款。

1)销售金融公司:依托于大型生产性企业或零售企业,以促进销售为目的。

2)消费者金融公司:服务于消费者,以发放消费信贷为主。

3)商业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

2、共同基金(投资基金)

按组织公司型:投资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

1)

结构分契约型:基金本身不是独立的法人。

按发行股份封闭基金:发行总额是固定的。

2)或收益凭证

是否固定分开放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的。

根据资产股票基金

3)投资基金债券基金

的类别分货币市场基金:可开支票,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替代了商业银行的支票存款。

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

3、风险投资公司:合伙制的私人投资企业,主要投资于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大,但一旦成功则回报很高。

合伙人分为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

有限合伙人:出资占公司资金来源的99%,主要是个人、养老金、银行、企业。

普通合伙人:提供1%的资金,至少两到三人。主要是管理者、专家。

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我国目前筹建二极市场的目的即在于此。

三、合约性储蓄机构

1、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

2、养老基金

私人养老基金:一般是企业为其雇员设立的。

公共养老基金:

1)政府雇员养老基金:覆盖所有在政府部门就业的职工。

2)社会保障系统:覆盖所有在私人部门就业的人员,按需要发放。

我国社会保障系统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

1、农业:农业信贷系统把全国分为十二个区,每个区都有一家合作银行、一家联邦土地银行、一家联邦中期信贷银行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贷款。

2、住宅业:联邦住宅贷款银行系统,还有三家联邦信贷机构。

3、教育部门:学生贷款市场。

4、出口部门:美国进出口银行。

五、证券市场机构:直接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服务机构,不同于金融中介机构。

1、证券商

1)经纪商:自己不能参与证券买卖,只能代理客户进行证券买卖并收取手续费。

2)自营商:(做事商)自己进行证券买卖。

3)投资银行:全面从事证券市场上的各项业务。如,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经纪、证券咨询、兼并和收购业务。

2、证券交易所:

最早:伦敦证券交易所,1773年成立。

最大:纽约证券交易所。有2000多种股票、3000多种债券。

交易所的性质:服务机构、自律机构。

交易所的职能:

1)提供交易场所。2)制定交易规则3)信息发布4)仲裁交易纠纷

第二节内容的简单回顾:

一、存款机构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三、合约性储蓄机构

四、政策性金融机构五、证券市场机构

第三节金融工具

广义的金融工具:不仅包括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且包括存款、贷款等各类金融资产。狭义的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和交易的、已经标准化了的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的种类:

货币市场工具:期限在一年以内。

资本市场工具:期限在一年以上。

衍生金融工具:它的价值取决于某一标的变量的状况。

一、货币市场工具

1、短期国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2、可转让的定期存单:它不同于一般存款之处就在于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

3、商业票据:是一种无担保的短期本票,它凭信用发行。

4、回购协议:它实际上是一种以证券为抵押的短期贷款。

5、银行承兑汇票:

汇票: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付款命令。

银行承兑汇票是以银行的信用为担保的,所以风险较小,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方便地流通。

二、资本市场工具

1、股票:是所有权凭证,它代表的是对股份公司净收入和资产的要求权。

股票融资的好处:

首先,它没有偿还期,所以发行股票获得的收入可以长期使用。

其次,股息的收入随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波动,不像债券利息那样固定。

股票分类:

普通股:没有固定的股息,但是有表决权。

优先股:有相对固定的股息,但是没有表决权。

优先股还可以分为:积累优先股和非积累优先股;

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

此外还有:

可赎回优先股:发行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按已规定的价格赎回。

可转换优先股:在一定时间内按规定的比例转化为普通股。

2、债券

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债务融资工具。

1)根据发行主体分: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2)按债券期限划分: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

3)按是否有担保分:担保债券、信用债券。

4)按利率是否固定分: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

5)按利息支付方式分:息票债券、折扣债券。

3、抵押贷款

以土地、建筑等不动产为担保的贷款。

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承受的风险:

1)借款人的违约风险2)利率风险

3)流动性风险4)借款人提前还款的风险

抵押贷款在美国的发展:

首先,是抵押贷款的担保。

其次,是浮动利率抵押贷款的出现。

最后,抵押贷款的证券化。

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是在美国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开辟二级市场,增加抵押贷款的流动性,从而使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一市场。

三、衍生金融工具

1、远期合约

2、期货合约

3、期权合约

4、互换协议

第五章的简单回顾

1、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

2、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

3、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理由

4、五种类型金融机构及常见的金融资产

第五章作业题:

教材136页第1、4、6、9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