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磁场

1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 .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 .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5.B [解析] 本题考查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安培力总是垂直于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因此,安培力总与磁场和电流垂直,A 错误,B 正确;安培力F =BIL sin θ,其中θ是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C 错误;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情况与直角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情况有关,并不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D 错误.

1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MN 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面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 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 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 的中点O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

A .2 B.2 C .1 D.

2

2

16.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根据q v B =m v 2r 有B 1B 2=r 2r 1·v 1

v 2

,穿过铝板后粒子动能减

半,则v 1v 2=2,穿过铝板后粒子运动半径减半,则r 2r 1=12,因此B 1B 2=2

2

,D 正确.

18.[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场强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矩形区域abcd ,水平边ab 长为

s ,竖直边ad 长为h .质量均为m 、带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的两粒子,由a 、c 两点先后沿ab 和cd 方向以速率v 0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若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则v 0等于( )

A.s 2

2qE mh B.s

2qE

mh

C.s 42qE mh

D.s

4qE

mh

18.B [解析] 两个粒子都做类平抛运动.两个粒子在竖直方向上都做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竖直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它们的运动时间相等.两个粒子在水平方向上都做速度大小相等的匀速直线运动,因为运动时间相等,所以水平位移大小相等.综合判断,两个粒子运动到轨迹相切点的水平位移都为s 2,竖直位移都为h

2,

由h 2=Eq 2m t 2,s 2=v 0t 得v 0=s

2

Eq

mh

,选项B 正确. 20. [2014·新课标Ⅱ卷] 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 .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 .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 .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

20.AC [解析] 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垂直进入磁场时,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其电性有关,由左手定则可知A 正确;由轨道公式R =m v

Bq 知 ,若电子与正电子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不同,则其运动的

轨迹半径也不相同,故B 错误.由R =m v Bq =2mE k

Bq 知,D 错误.因质子和正电子均带正电,且半径大小无法计算出,

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C 正确.

9.[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导电物质为电子的霍尔元件位于两串联线圈之间,线圈中电流为I ,线圈间产生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与I 成正比,方向垂直于霍尔元件的两侧面,此时通过霍尔元件的电流为I H ,与其前后表面相连的电压表测出的霍尔电压U H 满足:U H =k I H B

d ,式中k 为霍尔系数,d 为霍尔元件两侧面间的距离.电

阻R 远大于R L ,霍尔元件的电阻可以忽略,则( )

A .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低于后表面

B .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电压表将反偏

C .I H 与I 成正比

D .电压表的示数与R L 消耗的电功率成正比

9.CD [解析] 由于导电物质为电子,在霍尔元件中,电子是向上做定向移动的,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后表面,故霍尔元件的后表面相当于电源的负极,霍尔元件前表面的电势应高于后表面,A 选项错误;若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则I H 与B 都反向,由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运动的方向不变,B 选项错误;由于电阻R 和R L 都是固定的,且R 和R L 并联,故I H =

R L R +R L

I ,则C 正确;因B 与I 成正比,I H 与I 成正比,则U H =k I H B

d ∝

I 2,R L 又是定值电阻,所以D 正确.、

18.[2014·安徽卷] “人造小太阳”托卡马克装置使用强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使其中的带电粒子被尽可能限制在装置内部,而不与装置器壁碰撞.已知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平均动能与等离子体的温度T 成正比,为约束更

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则需要更强的磁场,以使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不变.由此可判断所需的磁感应强度B 正比于( )

A.T B .T C.T 3 D .T 2

18.A [解析] 本题是“信息题”:考查对题目新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q v B =m v 2r 解得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m v qB .由动能的定义式E k =12m v 2,可得r =2mE k

qB ,结合题

目信息可得B ∝T ,选项A 正确。

16. [2014·北京卷] 带电粒子a 、b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 运动的半径大于b 运动的半径.若a 、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a 、q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周期分别为T a 、T b .则一定有( )

A. q a

B. m a

C. T a

D.

q a m a

16.A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和动量定义.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q v B =m v 2

r ,p =m v ,得p =qBr ,两粒子动量相等,则q a Br a =q b Br b ,已知r a >r b ,则q a

其他条件未知,B 、C 、D 无法判定.

25. [2014·全国卷] 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 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 轴负向.在y 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 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 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 ,0)点沿垂直于x 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 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

(1 )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 (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25.[答案] (1)12v 0tan 2θ (2)2d

v 0tan θ

[解析] (1)如图,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磁感应强度的

大小为B ,粒子质量与所

带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0.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得

q v 0B =m v 20

R 0

由题给条件和几何关系可知R 0=d ②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粒子进入电场后沿x 轴负方向的加速度

大小为a x ,在电场中运动的

时间为t ,离开电场时沿x 轴负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x .由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Eq =ma x ③ v x =a x t ④

v x

2

t =d ⑤ 由于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有

tan θ=v x

v 0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

E B =1

2

v 0tan 2 θ⑦ (2)联立⑤⑥式得

t =

2d

v 0tan θ

22.[2014·福建卷Ⅰ] 如图所示,某一新型发电装置的发电管是横截面为矩形的水平管道,管道的长为L 、宽为d 、高为h ,上下两面是绝缘板.前后两侧面M 、N 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板,两导体板与开关S 和定值电阻R 相连.整个管道置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z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管道内始终充满电阻率为ρ的导电液体(有大量的正、负离子),且开关闭合前后,液体在管道进、出口两端压强差的作用下,均以恒定速率v 0沿x 轴正向流动,液体所受的摩擦阻力不变.

(1)求开关闭合前,M 、N 两板间的电势差大小U 0;

(2)求开关闭合前后,管道两端压强差的变化Δp ; (3)调整矩形管道的宽和高,但保持其他量和矩形管道的横截面积S =dh 不变,求电阻R 可获得的最大功率P m 及相应的宽高比d h

的值.

22.(1)Bd v 0 (2)Ld v 0B 2LhR +dρ (3)LS v 20B 2

4ρ LR

ρ

[解析] (1)设带电离子所带的电荷量为q ,当其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平衡时,U 0保持恒定,有q v 0B =q U 0

d ①

得U 0=Bd v 0②

(2)设开关闭合前后,管道两端压强差分别为p 1、p 2,液体所受的摩擦阻力均为f ,开关闭合后管道内液体受到的安培力为F 安,有p 1hd =f ③

p 2hd =f +F 安④ F 安=BId ⑥

根据欧姆定律,有

I =

U 0

R +r

⑥ 两导体板间液体的电阻

r =ρ

d Lh ⑦ 由②③④⑤⑥⑦式得

Δp =Ld v 0B 2

LhR +dρ

(3)电阻R 获得的功率为

P =I 2R ⑨

P =? ??

???L v 0B LR d +ρh 2

R ⑩

当d h =LR

ρ时,?

电阻R 获得的最大功率

P m =LS v 20B 24ρ

.?

36.[2014·广东卷] (18分)如图25 所示,足够大的平行挡板A 1、A 2竖直放置,间距6L .两板间存在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Ⅰ和Ⅱ,以水平面MN 为理想分界面,Ⅰ区的磁感应强度为B 0,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A 1、A 2上各有位置正对的小孔S 1、S 2,两孔与分界面MN 的距离均为L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经宽度为d 的匀强电场由静止加速后,沿水平方向从S 1进入Ⅰ区,并直接偏转到MN 上的P 点,再进入Ⅱ区,P 点与A 1板的距离是L 的k 倍,不计重力,碰到挡板的粒子不予考虑.

(1)若k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

(2)若2

36.(1)qB 20L

2

2md (2)v =(k 2+1)qB 0L 2m B =k 3-k B 0

[解析] (1)粒子在电场中,由动能定理有

qEd =1

2

m v 2 -0

粒子在Ⅰ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q v B 0=m v 2

r

当k =1时,由几何关系得

r =L

解得

E =qB 20L 2

2md

.

(2)由于2

(r -L )2+(kL )2=r 2 解得r =k 2+1

2L

又q v B 0=m v 2

r ,则

v =(k 2+1)qB 0L 2m

粒子在Ⅱ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即q v B =m v 2

r 1

由对称性及几何关系可知

kL (3-k )L =r

r 1

即r 1=(3-k )(k 2+1)2k L

联立上式解得

B =k 3-k B 0

.

11. [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不带电的平行金属板p 和b 相距h ,与图示电路相连,金属板厚度不计,忽略边缘效应.p 板上表面光滑,涂有绝缘层,其上O 点右侧相距h 处有小孔K ;b 板上有小孔T ,且O 、T 在同一条竖直线上,图示平面为竖直平面.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静止粒子被发射装置(图中未画出)从O 点发射,沿p 板上表面运动时间t 后到达K 孔,不与板碰撞地进入两板之间.粒子视为质点,在图示平面内运动,

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1)求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

(2)电路中的直流电源内阻为r ,开关S 接“1”位置时,进入板间的粒子落在b 板上的A 点,A 点与过K 孔竖直线的距离为l .此后将开关S 接“2”位置,求阻值为R 的电阻中的电流强度;

(3)若选用恰当直流电源,电路中开关S 接“1”位置,使进入板间的粒子受力平衡,此时在板间某区域加上方向垂直于图面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合适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只能在0~B m =

()21+5m (

)21-2qt

范围内选取),使粒子恰

好从b 板的T 孔飞出,求粒子飞出时速度方向与b 板板面的夹角的所有可能值(可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11.(1)mh 22t 2 (2)mh q (R +r )?

???g -2h 3l 2t 2 (3)0<θ≤arcsin 25[解析] (1)设粒子在p 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0,有 h =v 0t ①

设发射装置对粒子做的功为W ,由动能定理得

W =1

2m v 20

联立①②可得 W =mh 2

2t

2③

(2)S 接“1”位置时,电源的电动势E 0与板间电势差U 有

E 0=U ④

板间产生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粒子进入板间时有水平方向的速度v 0,在板间受到竖直方向的重力和电场力作用而做类平抛运动,设加速度为a ,运动时间为t 1,有

U =Eh ⑤ mg -qE =ma ⑥

h =12at 21⑦ l =v 0t 1⑧

S 接“2”位置,则在电阻R 上流过的电流I 满足

I =

E 0

R +r

⑨ 联立①④~⑨得

I =mh q (R +r )?

???g -2h 3l 2t 2⑩ (3)由题意知此时在板间运动的粒子重力与电场力平衡,当粒子从K 进入板间后立即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粒子从D 点出磁场区域后沿DT 做匀速直线运动,DT 与b 板上表面的夹角为题目所求夹角θ,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取最大值时的夹角θ为最大值θm ,设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有

q v 0B =m v 20

R

?

过D 点作b 板的垂线与b 板的上表面交于G ,由几何关系有

DG =h -R (1+cos θ)? TG =h +R sin θ?

tan θ=sin θcos θ=DG

TG

?

联立①?~?,将B =B m 代入,求得

θm =arcsin 2

5?

当B 逐渐减小,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也随之变大,D 点向b 板靠近,DT 与b 板上表面的夹角θ也越变越小,当D 点无限接近于b 板上表面时,粒子离开磁场后在板间几乎沿着b 板上表面运动而从T 孔飞出板间区域,此时B m >B >0满足题目要求,夹角θ趋近θ0,即

θ0=0?

则题目所求为 0<θ≤arcsin 2

5?

10.[2014·四川卷]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水平轨道CD 和倾斜轨道GH 与半径r =9

44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分

别相切于D 点和G 点,GH 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过G 点、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左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1.25 T ;过D 点、垂直于纸面的竖直平面右侧有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右,

电场强度E =1×104 N/C.小物体P 1质量m =2×10-3 kg 、电荷量q =+8×10-

6 C ,受到水平向右的推力F =9.98×10-

3 N 的作用,沿CD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D 点后撤去推力.当P 1到达倾斜轨道底端G 点时,不带电的小物体P 2在GH 顶端静止释放,经过时间t =0.1 s 与P 1相遇.P 1与P 2与轨道CD 、GH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物体P 1在水平轨道CD 上运动速度v 的大小; (2)倾斜轨道GH 的长度s . 10.(1)4 m/s (2)0.56 m

[解析] (1)设小物体P 1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v ,受到向上的洛伦兹力为F 1,受到的摩擦力为f ,则

F 1=q v B ① f =μ(mg -F 1)②

由题意,水平方向合力为零

F -f =0③

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解得

v =4 m/s ④

(2)设P 1在G 点的速度大小为v G ,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 qEr sin θ-mgr (1-cos θ)=12m v 2G -12

m v 2

⑤ P 1在GH 上运动,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设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qE cos θ-mg sin θ-μ(mg cos θ+qE sin θ)=ma 1⑥

P 1与P 2在GH 上相遇时,设P 1在GH 上运动的距离为s 1,则

s 1=v G t +1

2

a 1t 2⑦

设P 2质量为m 2,在GH 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2,则

m 2g sin θ-μm 2g cos θ=m 2a 2⑧

P 1与P 2在GH 上相遇时,设P 2在GH 上运动的距离为s 2,则

s 2=1

2

a 2t 2⑨

联立⑤~⑨式,代入数据得

s =s 1+s 2⑩ s =0.56 m ?

12. [2014·天津卷] 同步加速器在粒子物理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其基本原理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M 、N 为两块中心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A (不计重力)从M 板小孔飘入板间,初速度可视为零.每当A 进入板间,两板的电势差变为U ,粒子得到加速,当A 离开N 板时,两板的电荷量均立即变为零.两板外部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A 在磁场作用下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R 远大于板间距离.A 经电场多次加速,动能不断增大,为使R 保持不变,磁场必须相应地变化.不计粒子加速时间及其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电磁辐射,不考虑磁场变化对粒子速度的影响及相对论效应.求:

(1)A 运动第1周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的大小;.

(2)在A 运动第n 周的时间内电场力做功的平均功率P n ;

(3)若有一个质量也为m 、电荷量为+kq (k 为大于1的整数)的粒子B (不计重力)与A 同时从M 板小孔飘入板间,A 、B 初速度均可视为零,不计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不变.下图中虚线、实线分别表示A 、B 的运动轨迹.在B 的轨迹半径远大于板间距离的前提下,请指出哪个图能定性地反映A 、B 的运动轨迹,并经推导说明理由.

A B C D 12.(1)

1

R

2mU q (2)qU

πR

nqU

2m

(3)A 图,理由略 [解析] (1)设A 经电场第1次加速后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

qU =12m v 21

-0①

A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

q v 1B 1=m v 21

R

由①②得

B 1=

1R

2mU

q

(2)设A 经n 次加速后的速度为v n ,由动能定理得

nqU =12m v 2n

-0④

设A 做第n 次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n ,有

T n =2πR v n

设在A 运动第n 周的时间内电场力做功为W n ,则

W n =qU ⑥

在该段时间内电场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P n =W n

T n

由④⑤⑥⑦解得

P n =

qU πR

nqU

2m

⑧ (3)A 图能定性地反映A 、B 运动的轨迹.

A 经过n 次加速后,设其对应的磁感应强度为

B n ,A 、B 的周期分别为T n 、T ′,综合②、⑤式并分别应用A 、B 的数据得

T n =2πm qB n

T ′=2πm kqB n =T n

k

由上可知,T n 是T ′的k 倍,所以A 每绕行1周,B 就绕行k 周.由于电场只在A 通过时存在,故B 仅在与A 同时进入电场时才被加速.

经n 次加速后,A 、B 的速度分别为v n 和v ′n ,考虑到④式

v n =2nqU

m v ′n =

2nkqU

m

=k v n 由题设条件并考虑到⑤式,对A 有

T n v n =2πR

设B 的轨迹半径为R ′,有

T ′v ′n =2πR ′

比较上述两式得

R ′=R k

上式表明,运动过程中B 的轨迹半径始终不变.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粒子运动的轨道如图A 所示. 25. [2014·浙江卷] 离子推进器是太空飞行器常用的动力系统.某种推进器设计的简化原理如图1所示,截面半径为R 的圆柱腔分为两个工作区.Ⅰ为电离区,将氙气电离获得1价正离子;Ⅱ为加速区,长度为L ,两端加有电压,形成轴向的匀强电场.Ⅰ区产生的正离子以接近0的初速度进入Ⅱ区,被加速后以速度v M 从右侧喷出.

Ⅰ区内有轴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离轴线R

2处的C 点持续射出一定速率范围的电子.假设射

出的电子仅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运动,截面如图2所示(从左向右看).电子的初速度方向与中心O 点和C 点的连线成α角(0<α≤90°).推进器工作时,向Ⅰ区注入稀薄的氙气.电子使氙气电离的最小速率为v 0,电子在Ⅰ区内不与器壁相碰且能到达的区域越大,电离效果越好.已知离子质量为M ;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 .(电子碰到器壁即被吸收,不考虑电子间的碰撞)

第25题图1

(1)求Ⅱ区的加速电压及离子的加速度大小;

(2)为取得好的电离效果,请判断Ⅰ区中的磁场方向(按图2说明是“垂直纸面向里”或“垂直纸面向外”);

第25题图2

(3)α为90°时,要取得好的电离效果,求射出的电子速率v 的范围; (4)要取得好的电离效果,求射出的电子最大速率v max 与α角的关系. 25.[答案] v 2M

2L (2)垂直纸面向外 (3)v 0≤v ≤3eBR 4 m

(4)v max =

3eBR

4m (2-sin α)

[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和分析综合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由动能定理得12M v 2

M =eU ①

U =M v 2M 2e

a =eE M =e U ML =v 2

M

2L

(2)垂直纸面向外④

(3)设电子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 2r =3

2

R .⑤

eB v =m v 2

r

所以有v 0≤v <3eBR

4m

要使⑦式有解,磁感应强度B >4m v 0

3eR .⑧

(4)如图所示,OA =R -r ,OC =R

2

,AC =r

根据几何关系得r =3R

4(2-sin α)

由⑥⑨式得v max =3eBR

4m (2-sin α)

.

8. (16分)[2014·重庆卷] 某电子天平原理如题8图所示,E 形磁铁的两侧为N 极,中心为S 极,两极间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磁极宽度均为L ,忽略边缘效应,一正方形线圈套于中心磁极,其骨架与秤盘连为一体,线圈两端C 、D 与外电路连接,当质量为m 的重物放在秤盘上时,弹簧被压缩,秤盘和线圈一起向下运动(骨架与磁极不接触),随后外电路对线圈供电,秤盘和线圈恢复到未放重物时的位置并静止,由此时对应的供电电流I 可确定重物的质量,已知线圈匝数为n ,线圈电阻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问

题8图

(1)线圈向下运动过程中,线圈中感应电流是从C 端还是从D 端流出? (2)供电电流I 是从C 端还是D 端流入?求重物质量与电流的关系. (3)若线圈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 ,该电子天平能称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8.[答案] (1)从C 端流出 (2)从D 端流入 2nBIL

g

(3)

2nBL g

P R

本题借助安培力来考查力的平衡,同时借助力的平衡来考查受力平衡的临界状态. [解析] (1)感应电流从C 端流出.

(2)设线圈受到的安培力为F A ,外加电流从D 端流入. 由F A =mg 和F A =2nBIL 得m =2nBL g

I

(3)设称量最大质量为 m 0. 由m =2nBL g I 和P =I 2R

得m 0=

2nBL

g

P R

9. (18分)[2014·重庆卷] 如题9图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NS 和MT 间充满匀强电场,同时该区域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NSTM 平面向外和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和2B ,KL 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在NS 和MT 边界上,距KL 高h 处分别有P 、Q 两点,NS 和MT 间距为1.8h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从P 点垂直于NS 边界射入该区域,在两边界之间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题9图

(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要使粒子不从NS 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

(3)若粒子能经过Q 点从MT 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

9.[答案] (1)E =mg q ,方向竖直向上 (2) (9-62)qBh m (3)可能的速度有三个:0.68qBh m ,0.545qBh m ,0.52qBh

m

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组合场中的运动.

答题9图1 答题9图2

[解析] (1)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 由题意有mg =qE

得E =mg

q

,方向竖直向上.

(2)如答题9图1所示,设粒子不从NS 边飞出的入射速度最小值为v min ,对应的粒子在上、下区域的运动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圆心的连线与NS 的夹角为φ.

由r =m v qB

有r 1=m v min qB ,r 2=12r 1

由(r 1+r 2)sin φ=r 2

r 1+r 1cos φ=h v min =(9-62)qBh

m

(3)如答题9图2所示,设粒子入射速度为v ,粒子在上、下方区域的运动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粒子第一次通过KL 时距离K 点为x .

由题意有3nx =1.8h (n =1,2,3…)

32x ≥(9-62)h 2

x =r 21-(h -r 1)2

得r 1=?

???1+0.36n 2h

2,n <3.5 即n =1时,v =0.68qBh

m ;

n =2时,v =0.545qBh

m ;

n =3时,v =0.52qBh

m

14.[2014·江苏卷] 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装置的长为L ,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d .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 、N 、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OO ′上,N 、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在纸面内,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30°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P 点.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上的位置.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磁场区域的宽度h ;

(2)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P 点移到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Δv ; (3)欲使粒子到达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 14.[答案] (1)????23L -3d ????1-32 (2)qB m ???

?L 6-3

4d (3)qB m ????L n +1-3d ????1≤n <3L 3d -1,n 取整数 [解析] (1)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 根据题意 L =3r sin 30°+3d cos 30° 且h =r (1-cos 30°)

解得 h =????23L -3d ???

?1-32. (2)设改变入射速度后粒子在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 ′ m v 2r =q v B ,m v ′2

r ′

=q v ′B , 由题意知 3r sin 30°=4r ′sin 30° 解得Δv =v -v ′=qB m ???

?

L 6-34d . (3)设粒子经过上方磁场n 次

由题意知 L =(2n +2)d cos 30°+(2n +2)r n sin 30° 且 m v 2n

r n =q v n B ,解得 v n =qB m ???

?L n +1-3d

???

?1≤n <3L 3d -1,n 取整数

24.(20分)[2014·山东卷] 如图甲所示,间距为d 、垂直于纸面的两平行板P 、Q 间存在匀强磁场.取垂直于纸

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 =0时刻,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 0.由Q 板左端靠近板面的位置,沿垂直于磁场且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当B 0和T B 取某些特定值时,可使t =0时刻入射的粒子经Δt 时间恰能垂直打在P 板上(不考虑粒子反弹).上述m 、q 、d 、v 0为已知量.

图甲 图乙

(1)若Δt =1

2

T B ,求B 0;

(2)若Δt =3

2T B ,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

(3)若B 0=4m v 0

qd ,为使粒子仍能垂直打在P 板上,求T B .

24.[答案] (1)m v 0qd (2)3v 20

d (3)????π2

+arcsin 14d 2v 0

[解析] (1)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 v 0B 0=m v 20

R 1

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得

R 1=d ②

联立①②式得

B 0=m v 0qd

(2)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2,加速度大小为a ,由圆周运动公式得

a =v 20

R 2

④ 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得

3R 2=d ⑤

联立④⑤式得

a =3v 20

d

(3)设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周期为T ,由圆周运动公式得

T =2πR v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 v 0B 0=m v 20

R

由题意知B 0=4m v 0

qd

,代入⑧式得

d =4R ⑨

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O 1、O 2为圆心,O 1O 2连接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在每个T B 内,只有A 、B 两个位置才有可能垂直击中P 板,且均要求0<θ<π

2

,由题意可知

π2+θ2π

T =T B

2⑩

设经历完整T B 的个数为n (n =0,1,2,3……)

若在A 点击中P 板,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得

R +2(R +R sin θ)n =d ? 当n =0时,无解?

当n =1时,联立⑨?式得

θ=π6(或sin θ=12

)?

联立⑦⑨⑩?式得

T B =

πd

3v 0

? 当n ≥2时,不满足0<θ<90°的要求? 若在B 点击中P 板,据题意由几何关系得

R +2R sin θ+2(R +R sin θ)n =d ?

当n =0时,无解?

当n =1时,联立⑨?式得

θ=arcsin 14(或sin θ=1

4

)?

联立⑦⑨⑩?式得

T B =????π2

+arcsin 14d

2v 0?

当n ≥2时,不满足0<θ<90°的要求.?

高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分类汇编.doc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全国卷 I 33. [物理—选修 3–3]( 15 分) (1)( 5 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 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 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 的密度。 (2)( 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 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 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 容积为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 容积为×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106Pa;室温温度为 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i)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i i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全国卷 II 33. [ 物理—选修 3-3] ( 15 分) (1)( 5分)如 p-V 图所示, 1、2、 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 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T1、T2、 T3。用 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 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 T1______T3, N2 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真题汇编(12套)

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物理 14.(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D )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解析:绕在磁铁上的线圈没有和磁铁相对运动,因此并没有引起穿过闭合线圈磁通量的变化,故无感应电流,A选项错误.同理,B选项错误;C选项中虽然可产生感应电流,但时间很短,因此再到另一房间是无法及时观察到感应电流的,选项C错误.在给线圈通、断电瞬间,将在另一线圈中引起磁通量变化,可产生感应电流,D选项正确. 15.(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解析:安培力总是垂直于磁场与电流所决定的平面,因此,安培力总与磁场和电流的方向垂直,A项错误,B项正确;安培力F=BILsin θ,其中θ是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所以C项错误;以直导线与磁场垂直放置为例,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导线受到安培力的有效长度变为原来的,安培力变为原来的,D项错误. 16.(2014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D ) A.2 B. C.1 D. 解析:根据qvB=,=·,穿过铝板后动能减半,则=,穿过铝板后半径减半,则=,因此=,D项正确.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3--4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20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沿x轴负方向,60m/s B.沿x轴正方向,60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20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 ......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 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 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1) V =- a n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答案:①A ②1.970 3.(2020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 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20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20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答案:5,7/9, 6.(2020天津卷).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当光由光密介质—玻璃进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发生折射或全反射,b 发生全反射说明b 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a 发生折射说明a 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比较可知在玻璃中a 的临界角大于b 的临界角;根据临界角定义有n C 1 sin = 玻璃对 (A ) (B ) (C ) (D )

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 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 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 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s 内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的位移为1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500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kg B .1003kg C .200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 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33= =F mg F mg , B .1233==F mg F mg , C .121 3== 2F mg F mg , D .1231==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 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 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 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三、牛顿运动定律 20.(卷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 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 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 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 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B.2s~4s内,力F的大小为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四、曲线与天体 19.(卷二)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 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 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 道上的时刻。()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 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圆锥曲线 一. 选择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B A.(1,3) B.(]1,3 C.(3,+∞) D.[)3,+∞ 2.(海南卷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 = 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 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 A. ( 4 1 ,-1) B. (4 1 ,1) C. (1,2) D. (1,-2) 3.(湖北卷10)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 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 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 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12c 和22c 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①1122a c a c +=+; ②1122a c a c -=-; ③1212c a a c >; ④11c a <22 c a . 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湖南卷8)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 的点到右焦点 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B ) A.(1,2) B.(2,+∞) C.(1,5) D. (5,+∞)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牛顿运动定律选择题 08年高考全国I理综 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 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 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D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 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 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A. 2 tan 3 α B. 2 cot .3 α C. tanαD.cotα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 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 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B A.h B.1.5h C.2h D.2.5h 0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2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跸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

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 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 速度a=2 sin sin M m g M m θ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D A. 当θ?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sin B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08年高考山东卷理综 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 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 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高考真题】2016---2018三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直线运动 【2018高考真题】 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卷) 【答案】 B 2.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 A. 13s B. 16s C. 21s D. 26s 【来源】浙江新高考2018年4月选考科目物理试题 【答案】 C

【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 ,通过的位移为,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为:,总时间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得总时间。 3.(多选)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来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卷) 【答案】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图像的理解及利用图像解题的能力问题

4.(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为2∶1,选项C正确;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1=,加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1=ma1+mg=m(+g),减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a2=-,减速上升过程的牵引力F2=ma2+mg=m(g -),匀速运动过程的牵引力F 3=mg。第次提升过程做功W1=F1××t0×v0+ F2××t0×v0=mg v0t0;第次提升过 程做功W2=F1××t0×v0+ F3×v0×3t0/2+ F2××t0×v0 =mg v0t0;两次做功相同,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 功和能 1.(2011年高考·江苏理综卷)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3J B .3J C .30J D .300J 1.A 解析:生活经验告诉我们:10个鸡蛋大约1斤即0.5kg ,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 0.0510 m kg = =,鸡蛋大约能抛高度h =0.6m ,则做功约为W=mgh =0.05×10×0.6J=0.3J ,A 正确。 2.(2011年高考·海南理综卷)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 .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v/m ·s -1 10

2.BC 解析:在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A错;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s1=35m, 5~6s的位移s2=-5m,总路程为:40m,B对;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s=30m,平度速度为:v=s/t=7.5m/s C对;由图像知5~6s过程物体加速,合力和位移同向,合力做正功,D错 3.(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如图是“神舟”系列航天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的示意图,假定其过程可简化为:打开降落伞一段时间后,整个装置匀速下降,为确保安全着陆,需点燃返回舱的缓冲火箭,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则 A.火箭开始喷气瞬间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B.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C.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所受合外力可能做正功D.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3.A 解析:在火箭喷气过程中返回舱做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动能减小,返回舱所受合外力做负功,返回舱在喷气过程中减速的主要原因是缓冲火箭向下喷气而获得向上的反冲力。火箭开始喷气前匀速下降拉力等于重力减去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火箭开始喷气瞬间反冲力直接对返回舱作用因而伞绳对返回舱的拉力变小。 4.(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4.ABD 解析:当恒力方向与速度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当恒力方向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质点的动能可能一直增大,也可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所以正确答案是ABD。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20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法1交集 1.(2020·上海卷)已知集合{1,2,4}A =,{2,3,4}B =,求A B = . 2.(2020·浙江卷)已知集合{14}P x x =<<,{23}Q x x =<<,则P Q = A.{|12}x x <≤ B.{|23}x x << C.{|34}x x ≤< D.{|14}x x << 3.(2020·北京卷)已知集合{1,0,1,2}A =-,{|03}B x x =<<,则A B = A.{1,0,1}- B.{0,1} C.{1,1,2}- D.{1,2} 4.(2020·全国卷Ⅰ·文科)设集合2{340}A x x x =--<,{4,1,3,5}B =-,则A B = A .{4,1}- B .{1,5} C .{3,5} D .{1,3} 5.(2020·全国卷Ⅱ·文科)已知集合{3,}A x x x Z =<∈,{1,}A x x x Z =>∈,则A B = A .? B .{3,2,2,3}-- C .{2,0,2}- D .{2,2}- 6.(2020·全国卷Ⅲ·文科)已知集合{1,2,3,5,7,11}A =,{315}B x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5 7.(2020·全国卷Ⅲ·理科)已知集合{(,),,}A x y x y N y x *=∈≥, {(,)8}B x y x y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2 B .3 C .4 D .6 8.(2020·全国卷Ⅰ·理科)设集合2{40}A x x =-≤,{20}B x x a =+≤,且 {21}A B x x =-≤≤,则a = A .4- B .2- C .2 D .4 考法2并集 1.(2020·海南卷)设集合{13}A x x =≤≤,{24}B x x =<<,则A B =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精品

θ F 2020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1(2020安徽第1题).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摩擦力由mg sin θ增大到(F +mg )sin θ,C 错误。 2(2020海南第4题).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它们的连 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 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 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2 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 码的质量比12 m m 为 A.5 B. 2 C. 52 D.2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tan 2,sin 5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1215sin 2 m m α==,选C 3 (广东第16题).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 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F 1 > F 2> F 3 B. F 3 > F 1> F 2 C. F 2> F 3 > F 1 D. F 3> F 2 > F 1 4(北京理综第18题).“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 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 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 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 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全)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第一节 集合分类汇编 1.[2019?全国Ⅰ,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2019?全国Ⅱ,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2,3,1A x x x B x x ==<或,则{} 1A B 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点为集合的运算,为基础题目,难度偏易.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3.[2019?全国Ⅲ,1]已知集合{}{} 2 1,0,1,21A 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 D. {}0,1,2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出集合B 再求出交集. 【详解】由题意得,{} 11B x x =-≤≤,则{}1,0,1A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4.[2019?江苏,1]已知集合{1,0,1,6}A =-,{} 0,B x x x R =∈,则A B ?=_____. 【答案】{1,6}.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点1 数集 考法1 交集 1.(2017·北京卷·理科1)若集合{}21A x x =-<<,{}13B x x x =<->或,则 A B = A. {}21x x -<<- B. {}23x x -<< C. {}11x x -<< D. {}13x x << 2.(2017·全国卷Ⅱ·理科2)设集合{}1,2,4A =,{}240B x x x m =-+=.若 {}1A B =,则B = A .{}1,3- B .{}1,0 C .{}1,3 D .{}1,5 3.(2017·全国卷Ⅲ·理科2)已知集合{}1,2,3,4A =,{}2,4,6,8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4.(2017·山东卷·理科1)设函数y =A ,函数ln(1)y x =-的定义域为B ,则A B = A .(1,2) B .(1,2] C .(2,1)- D .[2,1)- 5.(2017·山东卷·文科1)设集合{}11M x x =-<,{}2N x x =<,则M N = A.()1,1- B.()1,2- C.()0,2 D.()1,2 6.(2017·江苏卷)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 考法2 并集 1.(2017·全国卷Ⅱ·文科2)设集合{}{}123234A B ==,,, ,,,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2.(2017·浙江卷1)已知集合{}11P x x =-<<,{}02Q x x =<<,那么P Q = A. (1,2)- B. (0,1) C.(1,0)- D. (1,2) 考法3 补集

近五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整理

第一章 直线运动 (2011)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013)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 )、(0,-l )和(0,0)点。已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 在某时刻通过点(l ,l )。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 运动速度的大小。 (2014)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后,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来而不会与前车相碰。同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18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未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2013)19.如图,直线a 和曲线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 和b 的位置-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 .在时刻t 1,a 车追上b 车 B .在时刻t 2,a 、b 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 车的大 第二章 力与物体的平衡 (2012)24.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 ,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为g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 θ0。 (2012)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1N ,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2N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 A.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增大 B. 1N 始终减小,2N 始终减小 C.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始终减小 D. 1N 先增大后减小,2N 先减小后增大 O x t t 1 t 2 a b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4专题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18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 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 正沿y 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 .沿x 轴负方向,60m/s B .沿x 轴正方向,60m/s C .沿x 轴负方向,30 m/s D .沿x 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18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 .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 条亮纹间的距离a ,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 /(1)a n =-V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 答案:①A ②1.970 3.(2018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18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18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A ) (B ) ( C ) (D )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1)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目录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动词短语 (13)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时态与语态 (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非谓语动词 (47) 2017全国高考汇编改错 (68)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交际用语 (8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介词+连词 (96)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名词性从句 (1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完型填空 (187)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形容词+副词 (3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虚拟语气+情态动词 (34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5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7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科普知识类 (409)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人物传记类 (456)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社会生活类 (47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文化教育类 (552)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新题型 (658)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新闻报告类 (7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代词+名词+冠词 (74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状语从句 (761)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The exact year Angela and her family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D 【举一反三】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 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答案】A 二I borrow the book Sherlock Holme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______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to me.. A.who B. which C. when D. Where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B 【举一反三】The Science Museum, we visited during a recent trip to Britain, is one of London’s tourist attractions.

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热学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热学 1.(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气体能够充满密闭容器,说明气体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暂时间外 A.气体分子可以做布朗运动 B.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一样大 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都一样大 1.C 解析: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误;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表示气体分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与温度的关系是统计规律,B错误;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但是由于频繁撞击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是一样大,D错误;气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以自由运动造成气体没有形状。答案C。 2.(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气体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2.ADE 解析: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由温度决定,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C T =可知,若气体 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温度T也不变,所以内能也一定不变,A、E选项正确。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T不变,但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可以改变,B项错误。若气体的温度升高,体 积增大,其压强可以不变, C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知,D选项正确。3.(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体吸收的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 B.气体体积增大时,其内能一定减少 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D.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可能减少 3.AD 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气体吸收热量在引起了其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完全转化为功,A对;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故气体体积增大时,由于温度变化情况未知,故内能不一定减少,B错;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改变,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由于对外做功情况未知,故内能不一定增加,C错;同理外界对气体做功,由于热传递情况未知,故气体内能有可能减少,D对。 4.(2011年高考·重庆理综卷)某汽车后备箱内安装有撑起箱盖的装置,它主要由汽缸和活塞组成。开箱时,密闭于汽缸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将箱盖顶起,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若缸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忽略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缸内气体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十)(10个专题)

11-19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十)(10个专题) 第91节 气体的等温变化、玻马定律 1.2013年上海卷 15.已知湖水深度为20m ,湖底水温为4℃,水面温度为17℃,大气压强为1.0×105Pa 。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取g =10m/s 2,ρ=1.0×103kg/m 3) A .12.8倍 B . 8.5倍 C .3.1倍 D .2.1倍 答案:C 解析:湖底压强大约为3个大气压,由气体状态方程,当一气泡从湖底缓慢升到水面时,其体积约为原来的3.1倍,选项C 正确。 2. 2014年物理上海卷 10.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 ) A .压强增大,体积增大 B .压强增大,体积减小 C .压强减小,体积增大 D .压强减小,体积减小 【答案】B 【解析】初始时,水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封闭气体的压力之和与外界大气压力等大反向;当试管自由下落时,管中水银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加速度为g 竖直向下,所以封闭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等大;由此可知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根据玻马定律可知,气体的体积减小,B 项正确。 3.2012年物理上海卷 31.(13分)如图,长L =100cm ,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封闭。水平放置时,长L 0=50cm 的空气柱被水银封住,水银柱长h =30cm 。将玻璃管缓慢地转到开口向下的竖直位置,然后竖直插入水银槽,插入后有Δh =15cm 的水银柱进入玻璃管。设整个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大气压强p 0=75cmHg 。求: (1)插入水银槽后管内气体的压强p ; (2)管口距水银槽液面的距离H 。 解析: (1)设当转到竖直位置时,水银恰好未流出,管截面积为S ,此时气柱长l =70cm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考点1 等差数列 1.(2017·全国卷Ⅰ理科)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C A .1 B .2 C .4 D .8 2.(2017·全国卷Ⅱ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3a =,410S =,则 11n k k S ==∑ . 21n n + 3.(2017·浙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 “465+2S S S >”的 C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2等比数列 1.(2017·全国卷Ⅲ理科)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121a a +=-,133a a -=-,则 4a =____.8- 2.(2017·江苏卷)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 374S = ,6634 S =,则8a = . 32 3.(2017·全国卷Ⅱ理科)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 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 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 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B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考法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 1.(2017·全国卷Ⅲ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2a ,3a , 6a 成等比数列,则{}n a 前6项的和为 A A .24- B .3- C .3 D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