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减法_青岛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减法_青岛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减法_青岛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0以内的加减法_青岛版

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80--83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课时1

教材前后联系前置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后续知识: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核心知识点“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十几加几(不进位)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能较快、准确地计算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1、“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2、12+3=,哪种方法最容易计算?

3、“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4、计算17-4=,哪种方法最简便?

渗透的思想方法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计算方法,书写习惯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1、口算。

2、填一填。

(1)1个十和5个一是()。

(2)1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17=10+()13=()+312=10+()

二、创设情景:

师:海鸥回来了,小朋友可高兴了。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带着海鸥喜欢吃的食物到海边去喂海鸥,我们也去看看。

三、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你能看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说,教师写有价值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3、解决天空中有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12+3=”

(3)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哪些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数的方法:13、14、15

②因为2+3=5,10+5=15,所以12+3=15

③因为15可以分成12和3,所以12+3=15

④因为15-3=12,所以12+3=15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4)师:计算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3+12=15

4、解决还剩下多少桶食物?

“17-4=”的问题。

(1)出示“岩石上的海鸥”主题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并列出算式。师板书:17-4=

(2)师:谁能算出17减4等于多少?怎样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小组汇报:①接着减数的方法:16、15、14、13

②因为7-4=3,10+3=13,所以17-4=13

③因为17可以分成13和4,所以17-4=13

④因为13+4=17,所以17-4=13

提倡算法多样化,注意突出算法最优化②。

5、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算式:12+3=17-4=让学生计算后,教师说明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边介绍边板书:

12+3=1517-4=13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都是先用个位加或减,再合上十位的数。四、练习:

1、做自主练习的第1题、第2题。

注意一边做,一边说计算过程。

2、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

3、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

数一数,再填空可以;列式11+5=16也可以。

4、做自主练习的第6题

注意这是第一次接触“文字应用题”,一定引导学生多读题,充分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17-6=11(条)

5、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4+3=20-10=

15-5=15+3=

15-10=5+12=

6+13=16+3=

2+15=10+7=

18-10=15-3=

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效果(教师做自我评价)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正式版复习课程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并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不同观点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五个好朋友,大家来说说是 哪五个好不好?来考考大家,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 (板书) 恩,小朋友真棒,记忆力真好! (二)体会加法的含义: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呀,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大家看一看,老师画了些什么? 恩,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很不错。 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 恩,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我们来看,左边有一个小朋友,右边有两个小朋友,我们把

它们怎么样(合起来)对,合起来,合起来呢,我们就用这 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呢,叫“加号”,在算式里呀,读作 “加”,来跟着老师读一遍,非常好。大家会读了,那大家会 写吗?大家写这个符号的时候要注意了,一横一竖,很像我 们语文课本里写的“十”,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 加号,然后同桌相互看一下,看是不是都写对了。 我们再看哈,这里有一只红色的纸鹤,2只蓝色的纸鹤,我 们就把它合起来,合起来呢,就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内容就是“加法” 来,大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算式念一遍,非常好,那谁来说 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说得真好,你们都知道了吗? (三)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呀,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什么游戏呢?摆学具的游戏 请大家左手拿3只铅笔,右手拿1只铅笔,拿对了,真不错, 那你们知道你们手上一共有多少只铅笔吗?怎么表示?大 家做个动作给老师看看,xx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说得很 好。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来说一说,真不错。那么,怎么列式 呢?xx小朋友,你会吗?你可不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呀? 小朋友们说他列的对不对啊?

(完整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 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讲解: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克(kg)作单位,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2)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1.体验、操作:1克有多重? 2.跟随着老师实际操作、体验。 3.观察标尺指针所处的位置。 4.体验: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 5.思考,寻找日常生活中大约有1克重的物品。 6.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的重量。 7.体验两袋盐放在手中有多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为了打造特色课堂,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40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除法的口算、估算;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2.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 3、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4、一共运来几箱大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生可能回答:需要知道共有几个品种和共有多少箱苹果。

谈话: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我们组认为应该用184÷8,因为8个品种一共有184箱苹果,把这184箱苹果平均分成8份,就知道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了。 生2:我们组的意见和第1小组的意见不一样。 生3:我估计平均每个品种比20箱多一些,因为每个品种有20箱,8个品种就是20×8=160(箱),实际8个一共有184箱,所以商应该比20大一些。 2、谈话:运用估算我们知道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那么,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到底有多少箱呢?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小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23箱。我们已经估算出了184÷8的商比20大一些,计算时可以先商20,20×8=160(箱),还有24箱,把这24箱再平均分成8份,每个品种分3箱,所以每个品种有:20+3=23(箱)。 生2:我们组用笔算 生3: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谈话:哪个同学来交流? 生进行交流 谈话:最高位不够商1,可以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十位上商2。 让学生试着完成竖式(一人在黑板上做,其余的做在本子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本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四年级一共一个教学班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学生学习状况悬殊太大,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多数学生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学好数学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中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成绩突出。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计算准确性较差,尤其是缺乏灵活的计算能力,对于概念学习,缺少应有的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从解决问题来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地方,如:不够灵活、不够深入、不够准确,缺少对问题解决后的反思,这些都是本学期需要侧重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统计与概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运用分段统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1.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2.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识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或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能灵活运用对称或年、月、日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能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能简单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

一年级数学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人教版)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单元训练…………………………… 2课时 计 11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生态园观赏花卉的情境,借助问题“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引入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教材通过摆学具,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问题“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探究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借助问题“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和”把番茄苗移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探究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多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列表法、画线段图等,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到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整理信息的方法。 五、教与学建议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5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二次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3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 “<”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 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 3、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 概况 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单元目标知识 目标 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 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 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 目标 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 目标 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关键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 教学方法观察、讲授 教学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 5 单元小结

1、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说明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比较大小、认识数序、计算教学的起始课,知识虽然简单,但是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使学生充分理解本单元知识的含义,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有序的整理知识。教学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灵活掌握、运用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体验感悟过程,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运用我们黑河五小的“目标导学法”来完成的。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给学生留有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 本节课,我们在目标导学的基础上容入了玩中学的教学模式,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建构数学模型,最后达到解释应用的目的。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又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按照“目标导学法”的流程,将本节课预设为两条纵线,四个环节: 第一条纵线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分别是:1、我要学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2、通过复习我要对5以内的数加深认识;3、通过复习,我要更加熟练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另一条纵线是完成学习目标所运用的学习方法。 第一环节是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环节开门见山的让学生看大屏幕,明确本节课的课题并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意义所在。 第二环节是整理知识,形成体系,完成目标一。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把第三单元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法串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是复习提高,完成目标二。在这个环节,我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抓住双基穿成线,沟通知识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复习课的练习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这我设计了一个给小动物排名次的小游戏。 总之,我以“目标导学法”设计的这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能更加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习目标:

青岛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4. 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让学生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浩大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具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一:动物趣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置疑发问,引出质量单位的学习。再借助生活实物,如:口香糖、花生米、硬币等,让学生掂一掂,并进行比较,对质量单位建立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2——3页,克、千克的认识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学构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113《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设 计(讨论稿) 华景小学 朱海英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的数量,所

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数数的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并且数与物要一一对应,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4、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1~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预计教学时间:1 节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四、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育才小学一年级(1)班的同学也去野生动物园参观了。小朋友们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他们看到了那些小动物吧。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10页,克、千克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2. 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克,千克的认识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平、台称、硬币、苹果、字典、花生米等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质量单位,初步认识克、千克,建立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 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多少?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2. 引导学生置疑 3.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探究吧!学生观察、质疑 二、探究新知 1. 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 指导学生如何体验。 (1)“1克有多重”?我们先来称一称。(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3. 让学生观察生活物品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薯片、苹果等物品)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四 5以内数的组成)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四 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Listen carefully.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Read together. Say by yourself.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Look careflly.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Guess!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较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口算;商是两位数笔算;商中间有0除法;商末尾有0除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问题: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借助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在手动操作中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算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学具等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1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走进果蔬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非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2-3页的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2-3页的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同学们,烟台一年一度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品种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同学整理一下,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全班交流。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索 (课件:国际果蔬博览会第一幅图) 1.解决红点问题“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客户?”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1)小组互相交流讨论算法、列出算式,交流。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96÷3 那么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得好。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① 96÷3=32(个) 90÷3=30 6÷3=2 30+2=32

青岛版三上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上数学三富饶的大海 ——三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第1 课时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乘法,p23页和自主练习部分题目。教学目标: 1、能口算几百数乘一位数。 2、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8 60×8 2×5 2×50 30×3 40×4 60×3 20个十是()个百 12个十是()百()十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P23页信息窗1中有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出示。 师:看来呀,我们三(2)班的孩子可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形成算法。 (一)探究学习红点一的计算方法 师: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算式:400×2= 1、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鼓励自主写出答案,想一想:怎样算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汇报。后,教师小结。 (二)尝试练习,自主完成,交流订正。 P24页自主练习第1题。 (三)探究学习第二个红点 1、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312×3 2、合作计算,后探讨算法 3、小结:与两位数乘法一样,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4、尝试练习:p25页自主练习第4题。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信息窗1中的其他问题。 2、p24页自主练习的第2、3题。 3、合作订正。 五、质疑反思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或建议同学的吗?或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吗? 孩子们,同学们友好的提醒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 希望同学们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2、笔算(指名板演)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详细教案全册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总目标要求一、数与代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5.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二、空间与图形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结合实例,感知理解对称现象。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统计与概率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记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4.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5.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四、实践活动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思想品德和情感教育 达成教学目标的措施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五四制青岛版三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学课时安排:11课时 1、信息窗1-------2课时 2、信息窗2-------3课时 3、信息窗3-------2课时 4、信息窗4-------3课时 5、我学会了吗-----1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风筝厂见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 2、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学会并且记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竖式计算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商的书写位置”的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