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0101302x

学时:60 学分:4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教学目的: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及各民族美术的光辉成就,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的基本规律,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艺术鉴赏力,丰富专业知识,促进专业技法学习和创作水平提高,以便毕业后胜任中学美术教育工作或其他机关的工作。

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原始美术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2认知原始社会彩陶、岩画、玉器等艺术形式,以及甲骨文作为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等。3、掌握原始社会主要的美术作品的特征。

教学内容:1.1概述

1.2原始社会时期石骨玉器

1.3原始社会时期制陶工艺

1.4原始社会时期岩画

教学重点:原始社会独特的美术现象、艺术形式以及起源、发展、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玉器、岩画、彩陶等艺术形式形成的因素,在历史文化

中的地位。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认知各个历史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变化,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掌握夏商周时期主要的艺术形式及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

2.1概述

2.2夏商西周时期建筑、雕刻、工艺

2.3夏商西周时期绘画和书法

教学重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等。

教学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艺术作品的形式,社会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对春秋至战国时期青铜、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的发展进行认知理解,掌握主要作品的特征和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

3.1概述

3.2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雕刻、工艺

3.3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书法

教学重点:春秋至战国时期青铜、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形式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第四章秦汉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掌握这一时期主要作品及风格。

教学内容:

4.1概述

4.2秦汉时期建筑、雕塑、工艺

4.3秦汉时期绘画

4.4秦汉时期画像砖、画像石

4.5秦汉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秦汉时期的绘画和书法。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此时期美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征,美术由于哲学思想的影响而摆脱功利性向艺术表现方向发展的特征。对美术技巧的进步及早期佛教美术特征情况进行认知,掌握这一时期主要的艺术形式及作品。

教学内容:5.1概述

5.2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5.3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

5.4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

5.5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

5.6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5.4 5.5 5.6

教学难点:学术思想的活跃使艺术脱离功利性的自我表现的特征。

第六章隋唐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和认识一个时代综合国力的发展对美术产生的巨大影响及唐代美术发展的盛况和全面的进步。对这一时期涌现的艺术现象、艺术形式进行理解认知,掌握主要的艺术家和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

6.1概述

6.2隋唐时期建筑

6.3隋唐时期工艺

6.4隋唐时期石窟艺术

6.5隋唐时期绘画

6.6隋唐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6.4 6.5 6.6

教学难点:唐代美术“灿烂求备”和“博大精深”的时代特征。

第七章五代宋时期的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五代两宋花鸟画的发展和技法的成熟以及宋代画院的辉煌。了解山水画及人物画的高度发展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掌握代绘画、工艺、对外美术交流概况及重要画家作品。

教学内容:

7.1概述

7.2五代宋时期建筑、雕刻、工艺

7.3五代宋时期人物画

7.4五代宋时期山水画

7.5五代宋时期花鸟画

7.6五代宋时期画院画学与绘画史论

7.7苏轼与文人画思潮

7.8五代宋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五代宋时期的绘画、书法

教学难点:山水、花鸟画的高度成熟、风格流派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第八章元代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元代时期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及主要作品、艺术特色。掌握元代绘画、工艺、对外美术交流概况及重要画家作品。

教学内容:

8.1概述

8.2元代时期建筑、雕刻、工艺

8.3元代时期绘画

8.4元代时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

8.5元代时期“四君子”题材之风行

8.6元代时期藏传佛教艺术与道教艺术

8.7元代时期中外美术交流

8.8元代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元代时期的绘画和书法。

教学难点:以赵孟赋、“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的时代特征及表现形式。

第九章明清时期美术

教学目标:掌握明清时期绘画、建筑、工艺、对外美术交流概况及重要画家作品。

教学内容:

9.1概述

9.2明清时期建筑、雕刻、工艺

9.3明代时期绘画

9.4清代时期绘画

9.5明清时期书法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的绘画和书法

教学难点: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与宋元时期“文人画’价值取向的差异。

第十章近代美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在近代发生的急剧变化及其代表画派,了解固守传统与破格创新画派各自的艺术追求。

教学内容:

10.1概述

10.2海派

10.3岭南画派

教学重点:近代美术海派绘画和岭南画派绘画

教学难点:近代美术发展的与之前美术发展之间存在的复杂性与差异性。

四、习题要求:

通过对每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及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审美差异。把每章节的课后复习题

作为作业进行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以巩固教学内容,并把作业情况酌情计入平时成绩。

五、考核要求:

《中国美术史》是一门范围广泛、内容繁多的课程,在本大纲考核要求中,按照考核知识点分成若干部分规定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识记和领会相结合,对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李福顺著《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贺西林等著《中国美术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宗贤著《中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版

李浴著《中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

五伯敏著《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中国美术史分析论述题 1、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2、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 (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1、郭熙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贡献。 郭熙是北宋中期卓越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成就及艺术见解在古代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艺术各期特征及黑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美术教师考试 中国美术史作品分析题

1.简要分析赵孟颜《秋效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润,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马形态生动多样。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粗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的画风,极富“古意”。 2.赏析委拉斯贵支的《纺织女工》 《纺织女工》是一曲劳动人民的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作为背景。画面的中景和前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前景是辛苦的纺织女,中景描绘的是群贵妇,如此对比的手法加重了这幅画的社会意义。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的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纺织女工》是17世纪不可多得的杰作。 3.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具雕像奠定了他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的青年形象,表现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大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 定,是对人的英雄品格的赞颂,是对人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的写照。 4.试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

(2)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3)没有过多地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4)《富春山居图》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简要分析五代巨然的《万壑松风图》。 巨然是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开元寺僧。工画山水,师法董源水墨一派而有所发展,所作“淡墨轻岚”,擅长表现江南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之景《万壑松风图》是巨然的代表作,此图绘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作者的构图与其他山水画稍有不同,虽取全景,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表现得自然得体。全图的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用淡墨作长披麻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状之韵。画中屋字,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丰富的绘画技巧。从此画的艺术风格看,是画家的晚期作品。 6.试分析阎立本的《步撵图》 此图为唐代画家间立本所画,组本设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 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练习题: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一)

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中国美术史练习题:隋唐 五代时期的美术(一)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a014813289.html,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当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也成(百代画圣)。 7.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 8.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9.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0.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a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1.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2.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3.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4.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考试用)上课讲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

中国美术史论文范例

美术史与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追寻元青花上的蒙恬将军图 ——论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 【关键词】: 元青花 玉壶春瓶 蒙恬将军 【摘要】: 通过对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上纹饰的描述,探寻人物故事纹饰出现的原因。并对故事细节进行具体深入分析,企图得出蒙恬将军图背后所表现出的社会环境和器物形成的具体的历史背景。 【正文】: 它的淡雅与明快,几百年来被无数人所追捧、喜爱,蓝白两色在窑火的烘焙下勾勒出了这种被外国人誉为“国瓷”的青花瓷。但不得不说的是目前普遍见到的是明清两代的青花,对元青花却是少有人熟知。 其实早在唐代就出现了最原始的唐青花,而 在元至正时期就已烧造出成熟的青花瓷1。可由于 战乱等诸多原因,元青花极其少见。国内所藏元 青花只有100件左右,国外土耳其、伊朗、英国、 日本、美国等地的博物馆所藏加起来也不过200 余件2。其中人物故事图更是少之又少,据张浦生 先生介绍现已知有人物图的元青花只有十多件3。 因此这件元青花蒙恬将军玉壶春瓶(见图1)显 得弥足珍贵,它本身连同上面的纹饰都理应得到 更充分的重视。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件撇口、细颈、垂 腹、圈足的器物,人们称之为“玉壶春瓶”。(高 20厘米,口径8.4厘米,腹径15厘米)它的轮廓左右是两个相互对称的“S ”型,线条舒缓、流畅,宛若一个清秀的少女。玉壶春瓶通常被用作盛酒器使用,所以名字也就因此得来(据某些专家认为玉壶春应该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恰恰是由于这种独特的造型成就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蒙恬将军的纹饰。 因为玉壶春瓶颈细长,腹部呈香梨的形状,奠定了其作画面积小作和不利于创作大型画面的特点。但我们不得不佩服画工非凡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现象力,他正是利用了玉壶春瓶的造型特点给我们展现了眼前这个精彩的故事。如果把器物平展开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是一幅故事画,画中一共有五个人物,笔者将其分为三部 1 戴洪文《千年古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13页、116页 2 许明 《土耳其、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141页 3 同上 142页 图1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 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 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 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 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 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 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 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

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 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 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 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③文人画以诗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它不拘格套,任性而发。 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取材于山水,花 鸟,梅兰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的意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 5.郭熙为什么要在文人画中表达林泉高致的情怀?P145 ①郭熙的《林泉致集》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史上的不朽地位。它是在山水 画高度成熟后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总结。 ②《林泉高致》正处于北宋时期儒道禅思想全面发展的时期,儒道思想 在郭熙绘画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身处官场,却醉心山水。

中国美术史复习总结

第一章史前美术 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器高47 厘米、口径 32.7厘米。陶瓮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仵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瓮外壁绘出鹳、盘、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2.黑陶 黑陶工艺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坏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称彻骨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底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4.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太通上孙家寨。在接近盆口的内壁绘三组舞蹈纹饰带,每组五人,皆腰系兽皮,

并肩携手,欢快起舞。再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圈猎野兽的生动场景,或为氏族成员围着火堆欢庆的场面。 5。岩画 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上的图画。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东到黄海之滨,西至昆仑山田,从东北的太兴安岭到西南边陲都有分布。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 作品分析题 1.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杰出代表。盆内壁绘有两两相对的两种图案,一为口衔两尾鱼、双耳分别饰以鱼形团的圆形人面,有头饰。另一图案为独立鱼纹,简括而形象。画面带有明显的装饰性。其含义目前尚不明确,有图腾符号说、祈求渔猎丰产或生殖繁衍象征说等不同看法。 2.C形玉雕龙。 C形玉雕龙,1 97 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属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钩,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囝,头颈鬣飘摇。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3.试析泥塑女神头像作品。 图中所示为泥塑女神头像,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头像与

中国美术史试题

中国美术史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陶艺术的 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 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传·仁智 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 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26.唐代画家周昉首创水月观音,成为中国佛教美术中的佛画样式之一,世称“周家样”。 26.张萱和周昉是唐代仕女画的杰出代表。 27.王维在画史上的重大影响是他的“破墨山水”。 28.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29.在五代花鸟画史上,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为黄筌、一为徐熙,但画风迥异,人们多 以“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形容。 30.宋代的宫廷画院是“翰林图画院”。 31.宋徽宗赵佶的书法自成一家,史称“瘦金书”。 32.北宋画院的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山水画代表作是《千里江山图》。 33.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了三远法,为高远、平远、深远。 34.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红山文化雕塑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第二章 1、三星堆铜塑(13)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等。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答案

1、原始社会彩陶有哪些类型?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的特色。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生,构思巧妙。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4000多年,代表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2、试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3、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 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 名词解释: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

作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 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彩陶盆 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黑陶 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 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 3.彩陶 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 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 ①西安半坡 ②仰韶文化 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 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C形玉雕龙 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 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 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 象 6.泥塑女神像 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 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 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 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和"洛阳龙门"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 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 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o A、天地神话B、引魂升天C、墓主生活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A)o A吐鲁番晋墓B、昭通霍氏墓C安丘冬寿墓D 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虢国夫人游春图B、捣练图C、挥扇仕女图 D 、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o A、飒露紫B、拳毛騧C、白蹄乌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C )o A、荆浩B、关仝C、董源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o A、图画见闻志B、林泉高致C、画继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C )o A、黄公望B、吴镇C、王蒙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B )o A、边景昭B、孙隆C、林良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A 顾氏画谱B 程氏墨苑 C 十竹斋画谱 D 芥子园画传 10 、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高奇 D )o A、居廉B、高剑父C、 峰D、陈树人 三、名词解释:(15 分)

中国美术史(隋唐时期美术)

第三章隋唐美术 .隋唐绘画艺术 一.阎立本(承上启下的画家) 1.阎立本绘画的艺术特色? a.与六朝相比,写实性较强,重视人物个性绘画 b.取材多是历史故事和人物,用以借鉴贤愚,弘扬治国安邦的大业 c.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服简练粗重。相比顾恺之“春蚕吐丝”其更注重根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 d.设色更浓重 2.代表作品: A.《步撵图》: a.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忠实表现了唐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 b.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塑造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刻画出禄东赞强烈的高原民族的特征,唐太宗形象则深沉谦和的外表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 c.健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灰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B.《历代帝王图》: 画中帝王或站立或坐,不以情节相贯穿,也不以背景为衬托,着力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试图揭示每个帝王不同的心态。使肖像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画用意为作为“兴废之戒”。 二.吴道子☆☆☆ 1.简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a.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 b.创作成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a.绘制玄元图,五圣图,千变万化的千佛形象.b.经变是画的最多的题材,地狱变相最为著称,有强烈的感染力。 c.技法特点:a.早年用较工细的技法,成熟时具有豪放的特点.b.用色“深浅晕成”“敷粉浅淡”,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怒”,故称“莼菜条”.c.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感情,富有运动感与节奏感,提高了绘画艺术中的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 d.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时,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 d.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称为“吴家样”,是一种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与“曹家样”具有显著的区别:“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概括了两个时代绘画风格的不同特点。 e.吴氏的风格被称为“吴装”,其形成的中国宗教绘画的基本样式一直影响到元明以后,近代民间画工仍奉他为祖师,并保持绘塑不分的传统都不是偶然的。 吴道子创作活动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被后世誉为“画圣”原因是: a.吴道子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更高的境界,创造出一种脱落凡俗的“疏体”:特点是笔势磊落,元转多变,笔意齐全。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吴道子所画的道释画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的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 c.吴道子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他创造的笔简意远的“疏体”才使得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结束了山水作为人物宫观背景之附庸地位。三.仕女画 1.张萱(盛唐时期) 善画妇女婴儿,画贵妇人“以朱色晕染耳根”,描写环境“为花溪竹榭皆极纤巧” 描绘的盛唐时代的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反映出张萱绘画的面貌,画卷充满欢乐情绪,展现盛唐时代精神面貌。 代表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