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设计规范最新版

电气设计规范书

1. 目的

制定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及作业指导书,使设计工程师有充分的设计依据,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号的中压开关柜及其附属设备。

3. 定义

电气设计:是指那些为满足合同的要求而进行的和电气相关的设计。

4.设计依据

4.1 针对项目工程,设计院所提供的蓝图。

4.2 项目工程的技术协议。

4.3 根据机械设计方案。

5.二次回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5.1 常规控制系统

5.1.1 变电所宜采用强电一对一控制接线。强电控制时,直流电源额定电压,可选用110V或220V。

控制回路宜采用控制开关具有固定位置的接线;对遥控及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控制回路,宜采用控制开关自动复位的接线。

5.1.2 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5.1.2.1 应有电源监视,并宜监视跳、合闸回路的完整性。

5.1.2.2 应能指示断路器合闸与跳闸的位置状态,自动合闸或跳闸时应有明显信号。

5.1.2.3 合闸或跳闸完成后应使命令脉冲自动解除。

5.1.2.4 防止断路器“跳跃”的电气闭锁装置。

5.1.2.5 接线应简单可靠。

5.1.3 断路器宜采用双灯制接线的灯光监视控制回路。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红灯亮,跳闸位置时绿灯亮。5.1.4 当断路器采用电流起动的“防跳”接线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5.1.4.1 防跳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不应大于跳闸脉冲发出至断路器辅助触点切断跳闸回路的时间。

5. 1. 4. 2 一般利用防跳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对跳闸脉冲予以自保持。当保护跳闸回路串有信号继电器时,该防跳继电器触点应串接其电流自保持线圈。当选用的防跳继电器无电流自保持线圈时,亦可接适当电阻代替,电阻值应保证信号继电器能可靠动作。

5.1.5 220kV~500kV 倒闸操作用的隔离开关应能远方及就地操作;检修用的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和母线接地器宜就地操作。110kV 及以下电压的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和母线接地器宜就地控制。

隔离开关、接地刀闸和母线接地器都必须有操作闭锁措施,严防电气误操作。防电气误操作回

路的电源应单独设置。

10kV和24kV中置柜的接地开关的辅助触点均选用5K5B,在原理图中分别用QE/S1(常开)、QE/S2(常闭)表示。

5.1.6 液压或空气操动机构的断路器,当压力降低至规定值时,应相应闭锁重合闸、合闸及跳闸回路。对液压操动机构的断路器,宜不采用压力降低至规定值后自动跳闸的接线。弹簧操动机构的断路器应有弹簧拉紧与否的闭锁。

5.1.7 对具有电流或电压自保持的继电器,如防跳继电器等,在接线中应标志极性。

5.2 常规信号系统

5. 2. 1 在控制室应设中央信号装置。中央信号装置由事故信号和预告信号组成。

有人值班的变电所,应装设能重复动作,延时自动或手动解除音响的事故和预告信号装置。

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只装设简单的音响信号装置,该信号装置仅在变电所就地控制时投入。

单元控制室的中央信号装置宜与热控专业协调一致。

5.2.2 中央信号接线应简单、可靠,对其电源熔断器应有监视。中央信号装置应具备下列功能:5.2.2.1 对音响监视接线能实现亮屏或暗屏运行。

5.2.2.2 断路器事故跳闸时,能瞬时发出音响信号及相应的灯光信号。

5.2.2.3 发生故障时,能瞬时发出预告音响,并以光字牌显示故障性质。

5.2.2.4 能进行事故和预告信号及光字牌完好性的试验。

5.2.2.5 能手动或自动复归音响,而保留光字牌信号。

5.2.2.6 试验遥信事故信号时,能解除遥信回路。

5.2.2.7 事故音响动作时,应停事故电钟。但在事故音响信号试验时,不应停钟。

5.2.3 中央信号可采用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的闪光报警装置,也可采用由冲击继电器或脉冲继电器构成的装置。

5.2.4 强电控制或弱电控制均可采用弱电信号。

5.2.5 当设备发生事故或异常运行时,宜用一对一的光字牌信号。

5.2.6 信号的传送宜采用多通道系统。如被控制设备离控制室很远,技术经济合理时,也可采用单通道系统。

5.2.7 为避免有些预告信号(如电压回路断线、断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等)可能瞬间误发信号,可将预告信号带0.3~0.5s 短延时动作。元件过负荷信号可经其单独的时间元件后,接入预告信号。

5.2.8 在配电装置就地控制的元件,应按各母线段、组别,分别发送总的事故和预告音响和光字牌信号。5.2.9 变压器调压分接头的切换开关应在控制室设置自动的位置指示信号。所有检修用的就地操作隔离开关,在控制室内可不装设位置指示器。

5.2.10 驻所值班的变电所,在值班室应设总的事故和预告音响和灯光信号。在屋外宜装设相应的音响信号。

5.2.11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就地布置时,主要的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信号应能传送到主控制室。为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后,能及时将信号继电器予以复归。宜设事故分析光字牌或“掉牌未复归”小母线,并发送光字牌信号。

5.3 常规测量系统

5.3.1 测量仪表的设置应符合《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9—87 的有关规定。

5.3.2 当装设有遥测装置或计算机或者技术上必要时,测量仪表采用经变送器的二次仪表。此时,二次仪表、遥测和计算机宜共用变送器。

5.3.3 测量回路的电流回路可选5A 或1A;电压回路宜为100V;当为二次仪表时,应与变送器输出参数一致。

5.3.4 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有常测与选测表计时,宜先接常测表计,后接选测表计。

选测接线不宜直接切换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宜通过中间变流器或变送器的二次侧来进行切换。

5.4 交流电流、电压回路

5.4.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5.4.1.1 应满足一次回路的额定电压、最大负荷电流及短路时的动、热稳定电流的要求。

5.4.1.2 应满足二次回路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的要求。

5.4.2 电流互感器的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5.4.2.1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数量与等级应满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测量表计的要求。

5.4.2.2 用于保护装置时,应消除主保护的不保护区。保护接入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分配,应注意避免当一套线路保护停用而线路继续运行时,出现电流互感器内部故障时的保护死区。

5.4.2.3 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可按三相配置;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依具体要求可按

两相或三相配置。

5.4.3 用于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各侧电流互感器铁芯,宜具有相同的铁芯型式。

5.4.4 用于同一母线差动保护的电流互感器铁芯,宜具有相同的铁芯型式。

5.4.5 当测量仪表与保护装置共用一组电流互感器时,宜分别接于不同的二次绕组。若受条件限制须共用电流互感器同一个二次绕组时,应按下述原则配置:

5.4.5.1 保护装置接在仪表之前,避免校验仪表时影响保护装置工作。

5.4.5.2 电流回路开路能引起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而又未设有效的闭锁和监视时,仪表应经中间电流互感器连接,当中间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时,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误差仍应不大于10%。

5.4.6 当几种仪表接在电流互感器的一个二次绕组时,其接线顺序宜先接指示和积算式仪表,再接记录仪表,最后接发送仪表。

5.4.7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宜进行切换,当需要时,应采取防止开路的措施。

5.4.8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应有一个接地点,宜在配电装置处经端子接地。差动保护装置与几组电流互感器连接时,宜在保护屏上经端子接地。

5.4.9 110kV 及以上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宜选1A。

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方式:

5.4.10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应能符合以下要求:

5.4.10.1 应满足一次回路额定电压的要求。

5.4.10.2 容量和准确等级(包括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应满足测量仪表、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要求。5.4.10.3 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需要检查和监视一次回路单相接地时,应选用三相五柱式电压互感器或三个单相式电压互感器,其剩余绕组额定电压为100V/3。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电压互感器剩余绕组额定电压为100V。

5.4.11 应保证电压互感器负载端仪表、保护和自动装置工作时所要求的电压准确等级。电压互感器二次负载三相宜平衡配置。

5.4.12 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隔离开关断开后,其二次回路应有防止电压反馈的措施。

5.4.13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或绕组引出端之一应接地。接地点宜在控制室屏内经端子排接地。向交流操作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操作回路供电的电压互感器应通过击穿保险接地。

另需注意110kV变电站项目母线设备柜用的击穿保险器用220V,220kV变电站项目母线设备柜用的击穿保险器用500V。

用户站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不接地。

5.4.14 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除开口三角形绕组和另有规定者(例如自动调整励磁装置)外,应装设熔断器或自动开关。

5.4.15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互为备用的切换,应由在电压互感器控制屏上的切换开关控制。在切换后,在控制屏上应有信号显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的母线电压互感器接线中,应设有绝缘监察信号装置。

5. 5 所有元器件的接点号必须体现在二次原理图中。

5. 6 10 kV、24kV开关柜后门行程开关一致,均采用2K2B规格,主变柜2只,分段开关、隔离各1只,PT柜带隔离车或熔断器车配1只,所变柜带熔断器手车配1只,其余有特殊情况再说明。

6. 图纸设计细则

6.1 图幅

标准图幅A3和A4 :

6.2 图纸编号规则

6.2.1Pbbb--cccc-def

P: 江苏帕威尔电气有限公司的缩写

bbb: 产品类型 AMS

cccc: 项目序列号(0001…9999)

d: 图纸类型(A/S/W/C/F/P/M/CL)

A ――开关柜布置图

S ――原理图

W ――接线图

C ――低压室面板开孔图

F ――低压室面板实物图

P ――一次施工图

M ――一次系统图

CL――出厂用文件、图样目录

e:开关柜的类型:(I/D/F/B/R/M/P)

I ――进线柜

D ――隔离柜

F ――馈线柜

B ――母联柜

R ――提升柜

M ――计量柜

P ―― P.T.柜

S ――所变柜

f: 序列号1~n

6.2. 2 各种开关(或手车)内部接线图

Pbbb--ghhh

g: Q――VEP手车;P――PT手车;M――计量手车;D――隔离手车

hhh: 序列号001~999

6. 2. 3 Pbbb—

001 ――读图说明

002 ―― S8、S9辅助开关接线图

以上若有不详之处,详见《图纸编号规则》。

6.3 元器件标准大小

按照superworks标准元件库的0.5倍选取。.

6.4 图纸线型标识说明

虚线框

点画框细实线框粗实线

细实线

6.5 设备编号规则

表计 : P...

电流表 : PA 1~ n 有功功率表 : PW 无功功率表

: PWR

功率因素表 : PFP 频率表 : PF 电压表

: PV1~ n 有功电度表 : PJ 无功电度表

: PJR

多功能表

: PM 继电器

: K... 电流继电器

: K100

加热器监视器

: K107

电压继电器

: K200 电压-电流继电器

: K300

信号继电器 : K400 时间继电器

:

KT1~ n

中间继电器 : K... - 远程合 : KA1 - 远程开

: KA2

-辅助触点扩展

: KB1~9

- 其它 : KC1~9

- 闭锁继电器 : KD1~9

微机保护装置: WB

选择开关: S...

合闸/正常/分闸 : S301

就地/远方 : S302

自动投切/退出开关 : S303

投切/退出开关 : S304

电压转换开关 : S601

低周减载开关 : S701

按钮: SB1~ n

位置指示器: HL...

手车指示器 : HLT

状态指示器 : HLQ

接地开关指示器 : HLE

电流指示器: HLA

熔断器: FU...

高压熔断器 : FUH

低压熔断器 : FUL

电容分压装置

传感器 : SQ1~ n

带电显示器 : HL

空气开关: SM...

X1端子排回路 : SM10~19 X2端子排回路 : SM20~29 X3端子排回路 : SM30~39 X4端子排回路 : SM40~49 X5端子排回路 : SM50~59 X6端子排回路 : SM60~69 X7端子排回路 : SM70~79 X8端子排回路 : SM80~89

X9端子排回路 : SM90~99

主要设备

真空断路器 : Q0

真空接触器 : Q30

隔离开关 : QL

绝缘手车 : QS

P.T 手车 : QTV

C.T 手车 : QTA

C.T + P.T 手车 : QTVA

避雷器手车 : QSA

避雷器+PT手车 : QSATV

接地手车 : QTE 接地开关 : QE

避雷器 : F

电压互感器 : TV

电流互感器 : TA

电压电流互感器 : TAV

零序电流互感器 : TAN

变送器: U

电流变送器 : UA1~ n

电压变送器 : UV1~ n

有功功率变送器 : UW

无功功率变送器 : UWR

有功变送器 : UJ

无功变送器 : UJR

功率因数变送器 : UFP

工频变送器 : UF

相角变送器 : UP

指示灯 : H(G,R,Y…)

连接片:LP

散热风扇:FAN

以上若有不详之处,详见《设备编号规则》。

6.6 小母线编号规则

+KM :控制小母线(正电源)

-KM :控制小母线(负电源)

+HM :合闸小母线(正电源)

-HM :合闸小母线(负电源)

+XM :信号小母线(正电源)

-XM :信号小母线(负电源)

SYM :事故音响信号小母线

YBM :预告音响小母线

(+)SM :闪光小母线

YMa :电压小母线(A相)

YMb :电压小母线(B相)

YMc :电压小母线(C相)

YMn :电压小母线(零线)

6.7 回路号数字标号规则

6.7.1 控制回路

正源回路:101,201(主变变二侧),301(主变变三侧)……

负源回路:102,202(主变变二侧),302(主变变三侧)……

合闸回路:103~131,103(合闸入口)、107(合闸线圈)……

跳闸回路:133~149,133(跳闸入口)、137(跳闸线圈)……

合闸监视回路:105,…

跳闸监视回路:109,…

一般以奇数方式递增。

6.7.2 储能回路:871~879

正源回路:871

负源回路:872

其余以奇数方式递增,如:873,875……

6.7.3 信号回路:

正源回路:701(+48V时:701’)

负源回路:702

事故音响信号(不发遥信):708

预告音响信号(瞬时):710

闪光信号:100

6.7.4开关量输出回路

以8开头的三位数,如801,803……

负源回路:802

6.7.5 电流回路

以相别字母开头,如:

计量回路:A411、B411、C411、N411等

测量回路:A421、B421、C421、N421等

保护回路:A431、B431、C431、N431等

零序:L401、N401等

6.7.6 电压回路

以相别字母开头,如:

Ⅰ段母线:A630、B630、C630、L630等

Ⅱ段母线:A640、B640、C640、L640等

6.7.7 供客户使用回路

以5开头的三位数,如501,503……

6.7.8 交流回路

A、加热、照明回路:851~859;如需分开,照明采用841~849,加热采用851~859

B、指示回路: 861~869 (指示如用直流,则用161、162、163…..)

C、储能回路: 871~879

D、闭锁回路: 881~889

E、风机回路: 891~899

正源为奇数线号,负源为偶数线号。内部回路尽量采用奇数,如不够使用,则可以使用偶数线号。

以上标号为一般设计用,特殊标号以设计院图纸标号为准。

6.7.9 当本柜中接点需引至其它柜(主要是指与本项目其它柜相联络的接点)中时,回路编号

使用”[ ]”,尤其是与本柜线号重复的。

6.8 端子排编号规则

X1: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

X2: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

X3: 控制回路

X4: 信号回路(遥信)

X5: 交流回路

X6: 直流电源回路

X7: 报警和远方控制信号(供客户使用)

X8: 模拟量输出或脉冲输出回路

X9: 备用

6.9 接线图区域划分规则

接线图一般划分为四个区域:仪表门背视、仪表室、开关柜内部、端子排,具体详见工程样图.

6.10 原理图中设备编号的一致性,即整个工程图纸中,相同的设备编号表示相同的含义。

6.11 开孔图中设备编号的一致性,即整个工程柜体仪表门中,相同的设备编号开孔保持在同一高度。

7.装配

7.1除仪表室设备外,其余设备按规定位置安装.

7.2 设备编号用不干胶纸打印,贴于设备相应的位置:

仪表门背面:贴于每个设备的左下脚

开关柜内部:贴于每个设备的左上脚

8.二次配线

8.1 二次导线线径:

8.1.1 计量柜:电流、电压回路用BV-4mm2相色导线,即黄(A)、绿(B)、红(C)、淡蓝(N)色线;其余用BVR-1.5mm 2黑色导线.

8.1.2 其余柜:电流、电压回路用BVR-4mm2,其余用BVR-1.5mm2,均为黑色导线.但针对南京局合同,电流互感器计量级用BV-4mm2相色导线。

8.1.3 接地线: BVR-2.5mm2,黄绿双色线.

8.1.4 柜顶小母线端子引出线及小母线用隔离开关(或空气开关)均采用BVR-4mm2黑色导线.

特殊要求以工程的技术协议为准。

8.2 端子

8.2.1电流回路:URTK/S

8.2.2电压回路及控制回路:UK5N

以上为菲尼克斯端子型号,具体以公司采购厂家为准。

其它具体配线详见《二次配线规则》.

9.主母线电流截面选择

630A: 1*TMY-80x10

1250A: 1*TMY-80x10

1600A: 1*TMY-100x10

2000A: 2*TMY-80x10

2500A: 2*TMY-100x10

3150A: 3*TMY-80x10或2*TMY-120x10

4000A: 3*TMY-120x10

10.根据华电供货规则和我公司情况,确定我公司VEP附件配置原则:

10.1 VEP合同订单中

10.1.1储能手柄和操作手柄:每5台VEP配1套,不足5台,按5台考虑。如为6台,则配2套。10.1.2航空插座组件+航空插插孔:按VEP实际台数配置。

10.2中置柜项目

储能手柄和操作手柄:1~10面中置柜配2套,每增10面,加配1套,不足10面按10面计。如为21面,配4套。

自制柜(12/24kV)仪表门门板高度756*608mm,

12kV外协柜仪表门门板高度754*620mm,24kV外协柜仪表门门板高度根据厂家而定。

11.附录

参考资料:《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10072—2000 (2000年12月21日发布2001年4月1日实施) 1 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通信电源设计技术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铁路通信站、中间站通信机械室等固定站的新建、改建铁路通信电源设计。 1.0.3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应贯彻国家和铁路的技术政策,合理利用资源,执行国家防震、消防和环境保护等有关标准、规定。 1.0.4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应考虑安装、维护和使用方便,满足灾害等特殊情况下的通信安全。 1.0.5铁路通信电源设计应采用技术成熟的、通过质量认证的设备,并积极利用新能源、采用新技术。 1.0.6铁路通信电源方案设计应考虑所在地的供电条件、引入方式及运用状态,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 近期按交付运营后5年,远期按交付运营后10年。 1.0.7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应针对铁路运输及通信网等级位置,实施集中监控管理,逐步达到少人维护,无人值守。 1.0.8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宜是独立的供电系统。 一

1.0.9铁路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应保证设备、人身的安全,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地供电,满足设备对电源的要求。 1.0.10铁路通信电源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 2 外供电源分类及供电 2.0.1外供电源应由外供交流电源和自备发电电源组成。 2.0.2外供交流电源可从铁路地区变、配电所,铁路专用专盘专线电源,电力贯通线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电源及地方电源接引。 2.0.3自备发电电源包括自备交流电源和自备直流电源。 2.0.4铁路通信电源系统应外供电源为主用供电;在无外供交流电源或远离外供交流电源的地区,应以自备发电电源为主用供电。 2.0.5在具有铁路地区变、配电所电源,亿里微专用专盘专线电源的铁路通信站,其外供交流电源宜采用铁路电源为主供电源,地方电源为备用电源。 2.0.6在具有电力贯通线及自动闭塞电力线的区段,分所其外供交流电源应采用电力贯通线为主供电源,自动闭塞电力线为备供电源;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其外供交流电源应采用自动闭塞电力线为主供电源,电力贯通线为备供电源;主、备供电源可自动切换。 2.0.7自备发电电源可采用燃油(柴油、汽油)发电机组及燃气发电机组。 在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的地区,可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在年平均风速大于4m/s的地区,可采用风力发电电源供电。 二

最新住宅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1.0.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用关规定。 1.0.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及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1.0.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1.0.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1.0.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1.0.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套型dwelling size 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2.0.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 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2.0.4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5起居室(厅)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6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7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8使用面积usable area 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2.0.9标准层typical floor 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2.0.10层高storey height 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2.0.12阳台balcony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2.0.13平台terrace 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2.0.14过道passage 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2.0.15壁柜cabinet 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2.0.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 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2.0.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 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2.0.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9中间层middle-floor 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楼层。 2.0.20单元式高层住宅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2.0.21塔式高层住宅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 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2.0.22通廊式高层住宅gal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

电气原理图设计规范

电气原理图设计规范 目录 ●电器原理图及其构成●设计制图的一般规则●电原理图的幅面及其格式●简图的绘制步骤●电原理图设计的基本要求●电路图的组成要素●元器件的标注方法●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图纸的更改●文件名及图号编号规则●对电原理图的审核 电器原理图及其构成 电器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元件装配以及符号标记图等: ●原理图 电器原理图是用来表明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各电器元件间的作用,一般由主电路、控制执行电路、检测与保护电路、配电电路等几大部分组成。这种图,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与电气结构以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一般用在设计、分析电路中。分析电路时,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各种电路元件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 电原理图又可分为整机原理图,单元部分电路原理图,整机原理图是指所有电路集合在一起的分部电路图。 ●方框图(框图)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一种原理图,不过在这种图纸中,除了方框和连线,几乎就没有别的符号了。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具体地绘制了电路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们的连接方式,而方框图只是简朴地将电路按照功能划分为几个部分,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在方框中加上简朴的文字说明,在方框间用连线(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所以方框图只能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具体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元件装配以及符号标记图 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实物的形状图。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原理和实物对照时使用的。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然后将电路中的元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导电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元器件装配图和原理图中大不一样。它主要考虑所有元件的分布和连接是否合理,要考虑元件体积、散热、抗干扰、抗耦合等等诸多因素,综合这些因素设计出来的印刷电路板,从外观看很难和原理图完全一致。 ● 电器原理图幅面及其格式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建设量大面广,关系到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切身利益,为进一步保证住宅设计质量,促进城镇住宅建设健康发展,落实好国家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要求,贯彻高度重视民生与住房保障问题的精神,住建部组织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修编工作,近日予以发布公告。编号为GB50096-2011,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1 5.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间。 5.3.3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5.4.4 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 5.5.2 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 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5.5.3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 m。 5.6.2 阳台栏杆设计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5.6.3 住宅的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不应低于1.10m。 5.8.1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 6.1.1 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有防护设施。 注: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达到0.90m。 6.1.2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6.1.3 住宅的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少年儿童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6.2.1 十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2 十层及十层以上但不超过十八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 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0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6.2.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 m。 6.2.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3.1 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6.3.2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3.5 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4.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6.4.7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6.5.1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不应低于1.10m。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6.5.3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的下部时,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6.1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1.建筑入口; 2.入口平台; 3.候梯厅; 4.公共走道 6.6.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同时设有轮椅坡道和扶手; 2.坡道的坡度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 坡道的坡度

通信电源(-48v)技术要求

设备工作环境 卖方提供的电源设备安装在室内。设备必须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1) 0 -- +45C : 保证设备技术指标。 (2) +45C < t < +55C :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 最大相对湿度95% 时:保证设备可靠工作。 铭牌、包装、运输、储存 1.5.1 铭牌 设备应有铭牌,铭牌的字迹必须清楚,并标有下列数据: a. 制造厂名 b. 型号 c. 重量(kg) d. 制造年 e. 其他 1.5.2 包装、运输 设备必须用木板花箱包装,保证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期间不致损伤;必须单台整机包装,具备防水、防潮、防晒等条件,不能散件包装运输到场后组装。产品向上放置为正方向。包装上应注明工程名称、站点名称、收货单位、收货联系人、发货站、制造厂名、产品规格型号等。随同产品应具有装箱单、合格证、说明书、出厂试验记录。 1.5.3 储存 产品在运输及储存时必须正方向放置。

第一章设备技术要求 1.1 对设备设计、制造的一般要求 为配合广东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标准化设计要求,做到电力通信设备安装规范化,现对电网建设工程中安装使用的通信设备机柜(屏)做出如下规定:设备的总体机械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的方便和扩充容量或调整设备数量的灵活性,实现硬件模块化。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设备的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防振抗震能力,应保证设备经过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产生破损变形。 投标方应提供设备的机械结构、品种规格及安装规程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线缆在机架内排放的位置应设计合理,不得妨碍或影响日常维护、测试工作的进行。所有的安装和维护操作均应在机架前面进行。 所供设备机架不装单元框的空位置应加装盖板,当机架或子架提供整体盖板时除外。 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满足下面所列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具有状态显示、异常或超限时具备可闻、可视告警及远程传送的功能。开放接口,便于接入机房监控系统。 印刷电路板要求如下: a. 所有印刷电路板均应防腐蚀。 b. 印刷电路板应作防潮处理。 c. 印刷电路板应有插拔及锁定位置。 d. 同一品种的电路板应具有完全的互换性。

J004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

Q/XRF xxxx公司 Q/XRF-J004-2015 Xxx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3-15发布 2015-03-15实施

xxxx公司发布 目录 一概述 (2) 二电动机和蓄电池的选择 (2) 2.1 蓄电池的选择 (2) 2.2 电动机的选择 (3) 2.3 电动机的布置方案 (5) 三整车布置的基准线 (6) 3.1 车架上的平面线 (6) 3.2前车中心线 (6) 3.3汽车中心线 (6) 3.4 地面线 (6) 3.5前轮垂直线 (6) 四各部件布置 (7) 4.1传动系布置 (7) 4.2转向装置布置 (7) 4.3悬挂系统的布置 (8) 4.4制动系统的布置 (9) 五车身内部布置 (9) 5.1确定驾驶员座椅 (9) 5.1视野校核---眼椭圆 (11) 5.3操纵和踏板的布置 (13) 5.4 仪表板的布置 (14) 5.5乘客区座椅的布置 (15) 六车载充电器、快慢充电口的位置 (15)

一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整车开发项目工作的基础,并贯穿整车开发始终。合理的总布置设计是保障整车设计质量的基础,总布置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车设计的安全、舒适和性能,并能统筹设计方向,大大推进整车开发项目进度。 二电动机和蓄电池的选择 纯电动汽车的组成如图2-1所示。纯电动汽车主要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电力驱动系统、能源系统和辅助系统。电力驱动子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器、功率转换器、电机、接卸传动装置。能源子雄包括能源及能量管理系统。辅助系统包括助力转向单元、温控单元和辅助动力供给单元等。图中,双线表示机械连接,粗线表示电气连接,细线表示控制链接。每根线上的箭头表示电能或者控制信息的流向。 图2-1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2.1蓄电池的选择 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源,要求其具有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满足车辆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需要,还应具有与车辆使用寿命相当的循环寿命、高效率、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及免维护性。可用于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归类为铅酸电池、镍基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钠β电池和常温锂电池等。 在众多电池中,三元锂电池由于它超长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大流快速充放电、耐高温、大

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

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建筑概况 本工程位于(),()路与()路交叉口()。建筑面积()。地下()层,主要为 车库、各种机房、库房,地上()层,主要为办公室、餐厅、会议室等,属于()类建筑。建筑主体高度(),裙 房高度()。结构形式为(),基础为(),楼 板厚(),垫层厚()。 二、设计依据: .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年版)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范,规范; .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三、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

.高、低压配电系统; .电力配电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 .防雷及接地系统; .人防工程; .室外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报告厅,演播室,多功能厅等的调兴照明系统(与专业厂家配合); .有工艺设备的场所(例如:厨房、电梯等),设计仅预留配电箱; .根据甲方()文,本工程设计时,公共场所及所有办公室的强电设备均只做预留,强电将电源引至配电箱,预留装修照明仅先期估算照明容量,待以后由室内装修设计负责进行配电盘及平面的二次设计,以防止重复投资。 .本工程电源分界点在高压进线柜处。 四、供电设计 .本工程负荷等级为()级。 .本工程从()及()引来两路高压电源,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负荷。两路高压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高压电源引至设在本工程()层的分界室。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层。高压为单母线分段运行,手动联络,高压断路器为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为定时限过流及速断保护。 .用电负荷 ()()(其中:照明(),电力(),消防设备(),选用()台()变压器。 .选用(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第三路电源。 .低压为母线分段运行,联络开关设自投自复、自投不自复、手动,转换开关。自投时应自动断开非保证负荷,以保证变压器正常工作。主进开关与联络开关设电气联锁,任何情况下只能合其中的个开关。 .计费:本工程为高压计费,低压设电力分表。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本工程要求荧光灯,气体放电灯单灯就地补偿。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高压开关柜均采用()进、()出的接线方式。 .低压开关柜均采用()进、()出的接线方式。 .高压断路器开断能力()。低压断路器要求运行开断能力在()以上,且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部分回路设失压脱扣器。所有低压开关脱扣器额顶电流宜与开关的框架电流相同,且脱扣电流可调。

【通用文档】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doc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一、总则 1、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3、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4、住宅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 5、住宅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创造方便、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 6、住宅设计应推行标准化、多样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7、住宅设计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今后改造的可能。 8、住宅设计应以人为核心,除满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根据需要尚应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使用要求。 9、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术语 1、住宅residential building: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套型dwelling size:按不同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 3、居住空间habitable space:系指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 4、卧室bed 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5、起居室(厅)living room: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6、厨房kitchen: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7、卫生间bathroom: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8、使用面积usable area: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 9、标准层typical floor: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10、层高storey height: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1、室内净高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2、阳台balcony: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晾晒衣物等的空间。 13、平台terrace:供居住者进行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 14、过道passage:住宅套内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间。 15、壁柜cabinet:住宅套内与墙壁结合而成的落地贮藏空间。 16、吊柜wall-hung cupboard: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 17、跃层住宅duplex apartment: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18、自然层数natural storeys: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19、中间层middle- floor:底层和最高住户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成都住宅设计规范最新版本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6号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的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附件九)的要求,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进行了修订,现更名为《住宅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96-1999,自1999年6月1日起实行。 原《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一九九四年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计综合[1994]240)号文的要求,对《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进行修订,更名为《住宅设计规范》。本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 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套内空间;4.共用部分;5.室内环境;6.建筑设备。主要修订了住宅套型分类及各房间最小使用面积,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楼电梯及垃圾道的设置等;增 加了术语,扩展了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的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外,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北京市本外车公庄大街19号,邮 政编码10004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抚顺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哈尔滨建筑大学 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冠谦开彦林建平张华叶茂煦业祖润张锡虎张菲菲 阎春林朱显泽李耀培朱昌廉李桂文陈华宁 1 总则 1.0.1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1.0.3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住宅设计规范

4.0.2 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 2.套内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 3.套型阳台面积等于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按其结构地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 4.0.3 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5.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计算其使用面积。 4.0.5 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2.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 3.00m时,应对这些超过3.00m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0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5.4.4 卫生间不应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

上层。 5.4.5 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时,均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5.6.4 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 5.6.6 阳台,雨罩均应做有组织排水,雨罩及开敞阳台应做防水措施。5.7.1 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雨0.90m。 5.7.2 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 5.8.1 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应设防护设施。 注:窗外有阳台或平台时可不受此限制。窗台的净高或防护栏杆的高度均应从可踏面起算,保证净高达到0.90m。 5.8.2 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该低于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 2.1车身高度的确定: 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 2.2.1货厢带前帽檐: 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 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

3、整车宽度的确定: 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 4.1前轮距: 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 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 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 1、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 2、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 3、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 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 5、背角:5~28° 6、足角:87~95° 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 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

2013年最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总则 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的住房条件,提高城市住宅功能质量,使住宅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新建、扩建的住宅设计。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3.1.2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3.1.2的 规定。 表3.1.2 套型分类 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3.2卧室、起居室(厅) 3.2.1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 规定: 1 双人卧室为10平米; 2 单人卧室为6平米; 3 兼起居的卧室为12平米; 3.2.2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米。

3.2.3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2.4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平米。 3.3 厨房 3.3.1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平米;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平米; 3.3.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3.3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平米。 3.3.4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操作台最小宽度为0.5m,考虑操作人下蹲打开柜门、抽屉所需的空间或另一人从操作人身后通过的极限距离,要求最小净宽为1.5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3.4卫生间 3.4.1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平米;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平米; 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平米; 4、单设便器的为1.10平米; 3.4.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3.4.3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可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并均应有防水、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3.4.4套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 3.5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5.1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1.目的 规范电气设计图纸的出图。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电原理图、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电路板印制板、接线图等图纸的设计出图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的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为检验人员检验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提供读图方便,为生产人员读图的正确理解提供方便。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人员设计电原理图、电路板印制板、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接线图等出图时应该遵循的要求,适用于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监控所的所有硬件设计之图纸。 3.定义 3.1.电原理图(Circuit Principle Scheme) 亦称“电路图”,能正确反映电路电气联系实际情况的图。由电路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文字、字母、连接线段、接线连接点等绘制。 3.2.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亦称“电路板印制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3.3.电路板(Circuit Board) 在印制电路板(PCB)上安装焊接上元器件的成品、半成品。 3.4.电路板图(Diagram of Circuit Board)

本规范中电路板图专指用于元器件安装的布置图。 3.5.元件面(Component Side) 安装有主要器件(IC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Top)定义,出图中称A面。 3.6.焊接面(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元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出图中称B面。 4.设计出图规范 4.1.电原理图设计出图规范 4.1.1.电原理图用图纸格式 电原理图用图纸格式应符合我所规定的图纸格式,详见附录一。 4.1.2.元器件的图形符号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应符合我所制定的“电原理图用元器件的图形符号”之标准,详见附录二。整套图纸中,同一种元器件所用的图形符号应一致。 4.1.3.各元器件的文字符号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文字符号应符合我所制定的“电原理图、电路板图用元器件的文字符号”之标准,详见附录三。整套图纸中,同一种元器件所用的文字符号应一致。 4.1.4.文字符号的字体及大小 电原理图中元器件的文字符号字体为:宋体,字形为:常规,大小

电源安全规范

通信电源操作及施工安全规范 1.通信设备电源操作安全规范 1.01业主侧通信电源供电设备、配电设备和受电设备的电源操作严格按合同工 程界面操作,界面规定哪些设备电源操作由用户执行必须由业主或业主指派人员完成,施工人员严禁代为操作。 1.02电源使用前必须向电源设备业主提出加电申请,经业主同意后方可使用, 设备加电现场业主应指派电源工程师协助和监控,通信电源操作应服从业主监控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1.03设备加电操作人员应具备必须的电工技能,严禁无证操作。 1.04受电设备应按照设计文件或者业主电源规划接入供电(配电)设备指定位 置,确保供电(配电)设备正确地给受电设备供电。 1.05设备加电前必须先用测量仪器检查电源连接系统符合安全要求:供电回路 相互和对地均无短路现象,接电联接牢固可靠,供电设备的输出开关断开且输出电压正常,额定输出电流满足受电设备需求,受电设备全部电源开关断开,受电设备内部无短路现象等。 1.06通信电源设备操作流 设备加电流程: 第一步:供电设备加电: 动作:闭合输出开关;确认:供电输出电压正常; 第二步:配电设备加电: 动作1:配电设备输入开关闭合;确认:配电设备配电开关输入电源正常; 动作2:配电设备输出开关闭合;确认:配电设备配电开关输出电压正常; 第三步:受电设备加电: 动作1:受电设备输入开关闭合;确认:受电设备配电部分指示灯显示正常,

风扇、告警工作正常; 动作2:业务框电源模块开关闭合;确认:电源模块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 动作3:单板插入业务框母板插槽(打开单板电源开关);确认:单板电源指示灯显示正常; 附流程图: 1.07.02 设备断电流程 设备断电应取得业主同意,并在业主指派的监督人指导下根据断电的需求断开对应设备的开关,业主侧电源设备空开切断应由业主或业主指派人完成,设备断电流程与加电流程相反: 第一步:受电设备断电:

ln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终版V

l n电气图纸设计规范终版 V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目录

图纸 图纸类别 电气图纸分为三个类别: 柜体图纸:如MCP、VFP、SW、HMI、JB等标准柜体,包括柜内布局图、电源分配图、通讯图、接线图、柜体本体图、BOM等。 区域图纸:包括柜体间电源连接图、网络连接图、特殊线缆图、接地图等。 工位图纸:工位内各夹具、设备、模块、阀岛、传感器等连接图。 所有图纸中涉及到标准柜体(其中包括 MCP/VFP/HMI/PB/BS/SW/JB/TS/TJB)的名称时,需使用全称表示,如EC-BMP-B1-UB1-010&030-MCP01;机器人控制柜、焊接控制柜、涂胶控制柜、螺柱焊控制柜、修磨器、阀岛、IP67模块、电机、区域扫描仪、光栅、光栅复位盒、急停盒等均使用简称,如UB1-010-RC01。 图框 a.绘图区 b.行坐标 c.FOTON Logo d.供应商Logo e.供应商公司名称 f.图纸状态,详见下表 h.FOTON电气工程师 i.FOTON负责人 j.供应商电气工程师 k.供应商负责人 l.项目名称(北京多功能工厂S700项目) m.图纸名称

o. 图纸编号 p. 区域编号 q. 创建日期。图纸首次创建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r. 完成日期。文档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s. 图纸版本号。编号采用英文大写字母,按A 、B 、C …依次排序 t. 更改日期。当前版本图纸更改完成日期(格式示例2014-05-05) u. 文档类型。 图- 1 图纸编号规则 图- 2区域编号规则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提要:偷面积将面临违规风险目前,很多楼盘打出两房变三房、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多种赠送面积的广告 来自 解读新版《住宅设计规范》 “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所有阳台都按一半面积计算”,“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施的条件”……记者特约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庆对新规范做解读。 产业政策催生规范精细化 与2003版《住宅设计规范》相比,新版规范做了哪些改变? 郑国庆介绍,目前国家鼓励中小户型与保障房建设,推行住宅产业化与住宅的升级换代。新版《住宅设计规范》,部分条文是适应政策与市场形势所作的调整。新版规范去掉了与住宅建设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条款,同时与住宅建筑规范、消防规范等其他规范“打通”,对部分条款进行了细化,增加了部分强制性条款。 比如新规范中规定,一居室使用面积从不小于34平方米,调整为30平方米。零居室使用面积从不低于30平方米,调整为22平方米。“住宅产业化的集成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住宅的使用面积。例如,平板电视、整体橱柜等,所需要的占地面积减少,也降低了住宅

的总使用面积。” 偷面积将面临违规风险 目前,很多楼盘打出两房变三房、空中花园、入户花园等多种赠送面积的广告。 郑国庆介绍,新版规范规定,所有的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并明确了阳台的使用功能,杜绝了开发商所谓封闭阳台按全面积收费的约定俗成做法。住户如果将阳台擅自改作其他功能,有关部门可以据此规范补收此前减免一半面积的费用。 新版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郑国庆表示,目前,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收分户型,很难避免所有卫生间都在一条线上。规定中提到“不应直接布置”,意味着设计者或开发商必须采取包括夹层楼板、同层排水等方式加以避免。新规定还提出,“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全北户型日照难通过 “每套住宅应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冬季日照”,“卧室、起居室、厨房应有直接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无外窗的暗卫生间,应设置防止回流的机械通风设施或预留机械通风设施的条件”。这是新版规定对于采光与通风的部分规定。 郑国庆认为,由于每个城市的冬季日照条件有所不同,一个居住空间必须满足多久的冬季日照,新规定中并没有定量要求,需要援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其他相关规范设计实施。当前,住宅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V1[1].0)

电气设计图纸出图规范 编号版本号 1.0 拟制杨钟青杨华审核批准 1.目的 规范电气设计图纸的出图。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电原理图、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电路板印制板、接线图等图纸的设计出图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的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为检验人员检验印制电路板、电路板、整机等提供读图方便,为生产人员读图的正确理解提供方便。 2.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设计人员设计电原理图、电路板印制板、电路板(含元器件明细表)、接线图等出图时应该遵循的要求,适用于煤科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监控所的所有硬件设计之图纸。 3.定义 3.1.电原理图(Circuit Principle Scheme) 亦称“电路图”,能正确反映电路电气联系实际情况的图。由电路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文字、字母、连接线段、接线连接点等绘制。 3.2.印制电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亦称“电路板印制板”,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元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3.3.电路板(Circuit Board) 在印制电路板(PCB)上安装焊接上元器件的成品、半成品。 3.4.电路板图(Diagram of Circuit Board) 本规范中电路板图专指用于元器件安装的布置图。 3.5.元件面(Component Side) 安装有主要器件(IC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Top)定义,出图中称A面。 3.6.焊接面(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元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出图中称B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