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1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1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015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xxxx学院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据《高等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渝委发〔2012〕11号)等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学制、招生对象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代码:560501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学专科

招生对象:从统一招生考试中招收高中程度学生

学制:全日制3年

适用对象:2015级

二、专业描述

1.专业概述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我院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依靠我校土木专业的传统优势,始终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熟练掌握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会成为适应建筑生产一线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

2.专业所属行业背景(包括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我国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公用事业和勘察设计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全国建筑业及其相关行业对各类专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工程管理高级人才(项目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将有不断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奇缺,毕业生供求比例大致在1:3左右。

3.本专业的主要就业范围

(1)各级各类建筑、房地产行业所属的企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

(2)各类建筑企业管理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监理部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介部门的岗位;

(3)中小型建筑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

(4)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从事基建管理工作。

4.职业素质及能力特征

(1)基本掌握工程管理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基本具备从事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能熟练运用、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技术资料;

(3)具有很强的工程识图能力,能阅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给排水工程图等工程图样,会绘制草图,能运用计算机绘图;

(4)能较熟练的使用工程测量仪器进行工程测量;

(5)基本掌握建筑工程技术基本知识;

(6)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计划,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并组织质量检查及验收;

(7)具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9)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体质、健康的心理和具备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三、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与思路

本方案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原则,在对职业岗位的行业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规格、实施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明确毕业条件,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从而实现培养目标。具体逻辑关系见如下框图:

制定培养方案的逻辑关系图

四、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按照国家政策和人才市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具体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宏观培养目标和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熟练掌握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适应大中小型企业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

2.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它是高等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安排的基本依据,是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确定本专业具体人才培养规格如表1 表1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毕业条件

1.修完教学计划所列必修课程并且成绩全部合格;

2.完成规定门数的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的学习并且考核成绩合格;

3.完成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并达到合格标准;

4.通过国家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考试证书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

5. 必须考取建筑五大员或以上证书。

五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目标实现、培养规格的达标,主要依赖于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培养规格的具体课程,是培养方案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

1.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包括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了解以及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内容。它一方面涉及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课程总体框架如下表(表2)所示:

表2 课程总体框架表

程的课程标准。

2.核心课程描述

1)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先进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能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熟悉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与程序,掌握常用施工测量方法,了解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测量的能力。

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坐标测量、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与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图总图编绘、线路施工测量。

2)建筑制图与识图

课程目标:投影的基本知识、图纸的绘制技能、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按照制图标准绘制和识读建筑工程的平、立、剖、大样等施工图。

主要内容:制图标准、投影基本知识、制图基础、建筑专业绘图、计算机制图。

3)建筑CAD

课程目标:了解AutoCAD的操作方法,了解其工作界面;熟练掌握AutoCAD 中各种绘图命令,各种图形编辑命令;熟悉AutoCAD中各种辅助绘图工具;具有利用计算机绘制建筑平、立、剖及大样图的初步能力。

主要内容:绘图命令、基本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图层与图块、尺寸与文字标注、建筑施工图绘制、图形的打印与输出、三维绘图与实体造型。

4)房屋建筑学

课程目标:了解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方法,通过作业和课程设计了解掌握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绘图和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

主要内容:民用建筑构造概述、地基与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

5)建筑材料与检测

课程目标:常用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基本性能、技术标准、试验检验方法及用途;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发展现状及用途。能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及制品,同时加强对材料试验、检验的技能训练。

主要内容:建筑材料基础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墙体材料、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建筑材料试验。

6)建筑施工技术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建筑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初步具备能因地制宜选择施工方案的能力。

主要内容: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桩基础、砌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节能工程、季节性施工。

7)工程经济学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工程项目经济的评价类别和方法,对设备租购和设备更新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

主要内容: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技术经济因素、资金的等值计算、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分析、设备更新经济分析、价值工程。

8)建筑工程造价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定额,合理地运用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来正确计算出建筑产品的价格,从而达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扎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建筑工程造价概论、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预算概述、土建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土建工程施工预算、设计概算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

9)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能够掌握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掌握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的体系与方法,以及对工程建设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资料员等的要求。

主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建筑工程进度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10)工程投标及合同管理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招投标实务,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招投标基本知识、建设工程招标、建设工程投标、建设工程开标评标与定标、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建设工程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建筑工程合同的终止和收尾、建设工程施工索赔。

11)施工组织学

课程目标:学习项目施工组织的原则、流水施工组织、网络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基本知识。通过作业和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具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从事基层施工管理的能力。

主要内容:建筑施工组织概论、建筑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建设法规

课程目标:了解建设工程法规体系、基本原理与具体操作规则,较为全面系统的掌握建设工程法规基础知识,重点学习《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增强学生的建设法规意识和在履行岗位职责中的守法自觉性。

主要内容:工程建设准备阶段法规、工程建设实施阶段法规、工程建设验收及保修阶段法规。

13)地基与基础

课程目标: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等内容。要求掌握土力学原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理论。初步具备设计房屋基础的能力、地基处理能力和土工试验能力。

主要内容:工程地质与勘察、地基变形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和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与挡土墙、浅基础工程、桩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

1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与控制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验收规范、规程与验收标准。具备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与控制的能力。为从事施工企业基层质检员、监理单位一线监理员打下良好基础。

主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地基与基础部分工程、混凝土结构分部工程、砌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分部工程、屋面分部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15)应用建筑力学

课程目标: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了解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验算,了解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掌握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变形规律,了解结构计算简图概念及确定计算简图的原则,掌握静定结构的内力的基本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力学基本知识、力学计算基础、轴向拉压、剪切与挤压、平面几何性质、扭转、平面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平面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内力分析。

16)钢筋混凝土结构

课程目标:掌握建筑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功能、特点及其力学特征,了解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的关系。

主要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截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水工钢结构。

六课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计划

1.教育教学活动按学期时间分配表(表3)

表3 教育教学活动按周时间分配表

2.课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4 课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说明:1、分散课时中括号()中数字表示课内实验实践,分散教学总学时中含考试周学时,考试周按20学时/周计。

2、班团活动要求每学期参加4次以上班团(含团委、社团)、学院活动(不含班会)为合格。每次班团活动计4课时。

3、周学时以24学时为标准值,每门考试课程学时中不含考试周的学时,集中实训周学时按20学时/周计。

4、教学计划表中各项课程及格或60分以上,选修课必须选修4门合格,无在挂处分方能毕业。

七技术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基于职业教育属性,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所需技术技能为主要任务。实践与顶岗实习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因此,以培养技术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比重应该占到50%以上。

主要实践环节的安排见“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表5)。

表5 2015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程表

八、教学质量监控与质量考核

1.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等三方面的内容,除教研室、系部、学院三级监控之外,还实施了中层干部督导评价、辅导员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教等等措施,分别对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三个方面实施监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教学质量考核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九、其它

本方案由专业负责人制定,由系部主任审核,经系部组织行业专家评审、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执行。

本方案涉及内容的修改,须报经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意。方案制定人:

方案审核人: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