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13.3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眼动分析指标不包括()。[统考2011研]

A.注视

B.眼跳

C.回视

D.眨眼

【答案】D

【解析】通过眼动仪,可以记录和分析眼睛注意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眼跳潜伏期、回视次数、注视广度和频率。

二、名词解释

视觉缓冲加工模型

视觉缓冲加工模型由Bouma和de Voogd提出。其基本观点包括:①该模型认为阅读课文的局部特征不直接影响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在阅读课文时,眼睛是以固定的速度向前移动的,因此注视时间的长短不能反映该注视点所注视的内容的难度。②在每次注视时,阅读者先将提取的视觉信息存储在工作记忆的缓冲器中。阅读时,眼睛的注视点迅速移动到课文的下一个地方,而大脑对前面存储在缓冲器中的信息的加工则仍然还在进行之中。③当所加工的内容难度过大时,缓冲器中存储的信息则会来不及加工。为此,眼睛移动的速度就会降低下来。但这只会影响阅读的总时间,而每个注视点的时间与所注视的课文内容没有关系。在阅读中,阅读者的眼动过程同认知加工过程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三、简答题

1.EVM3200是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教学领域从国外引进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种眼动仪,其中EVM3200型眼动仪的性能先进,使用方便,比较适合于心理学的眼动实验。请问该眼动仪由哪些部分构成?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举例说明图形认知的眼动研究。

答:图画观看研究主要考查人在观看一幅图画时,眼睛先看什么地方、后看什么地方、眼动轨迹怎样、图画内容与眼动有何关系等。

(1)信息量与眼动

①Buswell认为,人在观看图画时,大部分注视点都集中在感兴趣的区域上。他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观看一幅教堂的图画,并记录其眼动。结果表明,他们的眼动轨迹与教堂的圆柱和拱形结构基本吻合。

②Mackworth和Morandi研究表明,眼睛注视的位置大都集中在被评为信息量大的区域。Loftus和Mackworth的研究还证明,被试对信息量大的区域注视时间早,注视次数多,注视持续时间长。

③Yarbus(1967)在一项实验中,记录被试观看表现人物群像图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表明:人脸是被注视最多的地方。在观看人脸时,注视点相对集中在眼睛和嘴上。当观看一幅雄狮头部图片时,被试的注视也集中在狮子的眼睛和嘴上。Yarbus认为,人的眼睛和嘴是脸部最富于表情功能的部位,信息量大。所以被注视的次数较多。

(2)图画观看与扫描轨迹

Noton和Stark提出了一个视觉模式知觉理论,认为模式特征的加工是一个系列过程,具有固定的顺序性。第一次注视这个刺激与再认这个刺激的顺序相同。他们的实验显示,当被试观看图画时,眼睛常按一个固定的路线间歇地、重复地去扫描,从而形成了一个系列扫描路线。不同被试对同一幅图画的扫描路线不同;同一被试观看不同图画时的扫描路线也不同。后来Noton和Stark又提出了“特征环”的概念。当被试第一次看一个物体用眼睛扫描它时,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扫描路线。即建立了一个特征环的记忆。当他随后再见到同一物体时,就会利用记忆中对该物体的内部表征去与它匹配,从而达到再认。Noton和Stark 用实验验证了该观点。

(3)眼动与图画记忆

Loftus在一项考察眼动与图画再认关系的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单独的图片,呈现时间为300~500ms。在被试识记图片时,记录其眼动。随后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其结果如下:

①在呈现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再认成绩同被试对图片的注视次数有紧密的函数关系。即在图片呈现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注视次数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②在注视次数相同的条件下,再认成绩与图片的呈现时间没有关系。

(4)图画观看的眼动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序列特性。我国研究者(韩玉昌,1997)在一项研究中,用眼动实验方法考察了被试在观察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几何图形时的眼运动的顺序性。得到如下结论:

①人在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视觉上的选择表现出顺序性的规律。

②对一个目标的注视点的分布、观察者的注意从一个注视点移动到另一个注视点的顺序、观察者的认知模式等均与目标的特性有关。

③对形状和颜色的注视点和首次注视点在第二象限都是最多的,其次是在第一象限,在第三、四象限则是最少的。

④从实验结果来看,首次注视点这一变量,比注视点次数和注视停留时间更为灵敏。

实验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实验心理学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 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后测 实验组R 看暴力电影 O1 控制组R 看非暴力电影/ O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O1 < O2,则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力下降。 二、简述题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第13章眼动实验法 1.简述下列眼动实验方法:电流记录法、反光记录法、影视法、角膜反光法。 答:(1)电流记录法 眼球运动可以产生生物电现象。角膜和网膜间存在一个电位差,角膜对网膜是带正电的。当眼睛注视前方不动时,可以记录到稳定的基准电位。眼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时,眼睛左侧和右侧的皮肤之间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则眼睛的上下侧的电位差会发生变化。电位的变化由置于皮肤相应位置的电极导入放大器。由放大器的电流计或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也可由记录器在记录纸上描记电流变化的波形图。 (2)反光记录法 首先是将一面小镜子附着在眼球上,光线射到镜子上又反射回来,反射光线便随着眼球的运动而变化,将这一变化记录在记纹鼓上,就可得到眼动的曲线。采用此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镜子附着在眼球上而又不影响被试的反应。Marx(1911)等人进行了实验研究。 (3)影视法 影视法包括使用普通照相机或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拍摄眼动情况。 (4)角膜反光法 角膜反光是指角膜能反射落在其表面上的光。如果整个眼球是个标准的球体并随圆心自转,反光点就是固定不动的。但是,角膜是从眼球表面凸出的,因此当眼球运动时,光以变化的角度射到角膜就会得到不同方向的反光。这种变化是分析眼动特征的一种精确变量。

2.如何总结评价眼动记录方法演变的历史? 答:(1)眼动记录方法演变的历史 ①在最初的眼动研究中,人们使用了诸如观察法和机械记录法等比较原始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十分重要的眼动现象。如Javal用观察法发现了眼跳。 ②在后来的眼动研究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将原有的记录技术不断改进,使之更精确、更方便、更快捷,如不断改进用角膜反光原理设计制造的眼动仪。另一方面,不断地探索运用新的原理的眼动记录方法,如后来出现的电磁感应法、巩膜—虹膜反射法等新型眼动仪。同时,一些研究者还尽可能拓宽眼动仪的功能,使之既可以用于视觉的科学研究,也可用于临床医疗诊断。眼动技术朝多样化、多用途方向发展。 ③在现在的眼动研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录音录像技术、红外线光学技术、光化学纤维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广泛用于眼动记录技术,并将仪器结构扩大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2)对眼动记录方法演变历史的总结评价 ①一些粗糙的、缺乏准确性的眼动记录方法已被淘汰。 ②眼动技术朝多样化、多用途方向发展。 ③电子计算机技术、录音录像技术、红外线光学技术、光化学纤维通信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广泛用于眼动记录技术,并将仪器结构扩大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④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使眼动实验更趋自然,被试几乎可以在完全不受仪器干扰的自然情况下接受刺激,使实验的生态效度大大提高。 ⑤各种记录方法互相渗透。现代眼动仪已经不是采用某一单一的原理,而是几种原理并用,从而使得眼动记录技术更加科学、合理。 3.说明眼动的3种基本形式: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

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迷宫测试 人类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研究迷宫(迷津)学习了。它是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迷宫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本迷宫难度中等),但有一个共同特征,这就是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盲巷。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 一般的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到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迷宫学习量度是以达到一定标准所需尝试的次数、时间和错误数为指标的。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并与巷末端金属片接触算一次错(机器鸣响)。学会的操作定义为连续三遍不出错。须注意的是,测试前不能让被试看到迷宫的结构,测试中主试不能给予暗示和指导。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测试中若被试感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以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迷宫实验,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 2.通过迷宫的学习行走过程,观察被测者的空间定向能力和记忆思维能力。 二、仪器与材料 迷宫测试仪 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三、实验方法 1.首先将迷宫测试仪与计算机连接好,调节好挡板角度,使被试不能直接看到 图形。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仪器实验” 打开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迷宫测试”,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实验者单击“开始实验”按钮进行实验。屏幕呈现“请按指导语要求操作仪器”提示语。 2.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迷宫实验,你要在排除视觉条件下(闭上眼睛或戴遮眼罩),尽快学会走迷宫,中间不要停顿,要积极运用动觉、记忆和思维,期间若触棒进入盲巷并到达盲巷终点,仪器会发出蜂鸣声,并计错一次。到达终点后仪器会长鸣一秒。当你连续三次无错走完迷宫,实验结束。弹出“实验已结束” 提示。 当你明白了操作要求后,可以让主试拿着你的手并将触棒放在开始处的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实验 2、开窗实验 3、等级排列法 4、视敏度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_____________、资源限制理论、_________。 4、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5、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此,反应 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等。 7、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8、思维的行为测量法有两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_认知,一方面情绪 ___________认知。 10、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三、不定向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4分。) 1、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3、“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 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4、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 量显然是指:()

《实验心理学》指导操作手册

实验指导操作手册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分院(系、部):教育学院 教研室:特殊教育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授课班级:2012级特殊教育专业主讲教师:唐健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实验心理学》 邯郸学院制

《实验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心理实验导论 教学时间:1学时。 目的:1、了解心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2、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3、掌握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与方法 内容:1、心理实验的基础要求: (1)复习或预习 (2)安排和指导 (3)规则 (4)实验记录 (5)实验仪器 2、心理实验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对待被试 (2)正确对待实验结果 3、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与变量控制:自变量、因变量、变量控制 4、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5、心理测验的功用 6、心理测验的实施 (1)防止滥用心理测验 (2)严格按测验条件施测 (3)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7、心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1)题目 (2)正文: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程序、实验结果、实验结论或讨论 (3)参考文献 (4)附录 实验一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阀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地

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到是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两种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2秒钟,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的绝对感觉阙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讨论: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阙限对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赫葆源、张厚粲、陈舒永等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44—248 2.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214---215; 3.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3-26 4.《普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天津师大教育系 实验二恒定刺激法 目的:通过测定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 器材: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 步骤: 1.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 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式测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处标出位置,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 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提,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2cm,2秒后放下(这时胳臂肘不要离开桌面)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防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 4.指导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就用刚才示范的方法轻轻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地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个圆柱体的重量感觉与第一个的重量感觉进行比较,如果你觉得第二个比第一个轻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一致。请注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 5.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记下“一”“+”或“二,,,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

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实验设计题: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 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教材精讲-眼动实验法【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眼动实验法 一、眼的结构及眼动 (一)人眼的结构 眼是完成人视功能的主要部分。 (二)眼动的生理机制 人类眼球的运动,简称眼动,在人们的视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眼球能向左右两侧偏转各达60°,上下各达40°,以此来改变视线。通过眼动可使物像在视网膜上处于最佳位置。 眼动的基本形式 眼动有注视、跳动和追随运动三种基本形式。 人为了看清周围环境,通过眼动,使物体的像正好处于视网膜的中央凹上,这样才能获得清晰的视觉。眼睛的中央凹对准物体的活动被称为注视(fixation)。为了实现和维持眼睛对物体的注视,眼睛还要做跳动和追随运动。 (1)注视(fixation)是眼睛的中央凹对准物体以获得物体最清晰的像。在注视过程时,眼睛还做震颤、闪动和漂移三种微小的运动。 第一,震颤(tremor)是不规则的、高频率(峰值80Hz)的运动。运动幅度极小,仅约20秒视角。研究表明:眼震颤的振幅为20~40秒度。 第二,闪动(flicks)又称微型扫视运动。其幅度为几分视角。以不太规则的时间间隔,大约每隔1秒钟,出现于固视期内。

第三,漂移(drifts)是指闪动运动中间存在的较慢的、不规则的偏移运动。偏移范围可达6分视角。 (2)眼跳(saccades)指从一个注视点移向另一个注视点。眼跳这一现象首先是由法国学者Javal于1878年发现的,具体形式见图13—1所示(闫国利,自学军,2012)。 图13—1 通常个体是感觉不到眼跳的,且觉得是在平滑地运动。实际上,当个体用眼搜索和观察物体时(或当个体主动地把视线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时),都会出现眼跳。眼跳有两个特点:①双眼的每次跳动几乎是完全一致的;②眼跳的速度很快,在眼跳过程中视觉是模糊不清的。 (3)追随运动(tracking)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在注视运动物体时,如果头保持固定,眼睛要追随该物体移动;另一种是当个体的头(或身体)运动时,为了注视运动的物体,眼睛要做与头(或身体)相反的运动。实际上,在这种条件下,眼动是在补偿头(或身体)的运动,因此,也被称为补偿眼动。上述两种追随运动目的是让注视物体的像落在中央凹上。 (三)人眼的视觉范围 在阅读的过程,读者的视觉范围可分为三个部分:外周区域、副中央凹区、中央凹区。见图13—图4所示: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修订版)》张学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内容简介 基于目前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心理学”名牌课程和国家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本书作者在近六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保证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者可以通过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操作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实验的基本要求、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实验实施过程中的变量控制、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与基本要求等,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心理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第二节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法 四、测验法 五、实验法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第四节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实验心理学下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 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阈限,又称感觉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 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1)极限法的特点。极限法认为人对阈限一下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其已被淘汰,或采取其变式阶梯法。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 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2)绝对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当被试回答说不清时即?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3)差别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三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可记作“?”。 阈限计算: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①所使用的刺激恒定不变,适合不能逐渐调整的刺激②刺激随即呈现,机会均等,因此能避免学习误差和期望误差③统计时此种方法要求出引起反应的总体次数,而不是某种平均值

实验心理学1.3-推荐下载

实验心理学3 一、名词解释 1、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 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 (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程度。 12、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 其转换的有效性。 13、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 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EyeSo眼动研究实验设计指导手册pdf

EyeSo眼动追踪系统 眼动研究实验设计指导手册 心拓英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Braincraft Technology Co., LTD 技术支持邮箱: Support@https://www.doczj.com/doc/a07014286.html, 技术支持电话: 010-8241-9895

目录 1 内容提要 (2) 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 (2) 2.1 组间设计 (2) 2.1.1 随机组设计 (2) 2.1.2 配对组设计 (3) 2.2 组内设计 (5) 3 反复测量设计 (6)

1 内容提要 心理学研究设计中,主要有真实验、准实验与非实验设计。而眼动实验主要是实验室实验,因而真实验设计是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实验心理学中组间、组内以及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而建构关于眼动追踪实验的框架。因此,在突出这三种实验设计方法在眼动实验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下,主要内容与实验心理学中介绍的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2 组间设计与组内设计 2.1 组间设计 组间设计是指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一种情况的处理。其特点是无论实验是单因素的,还是多因素的,被试者始终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这种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决定哪一个被试者接受哪一个实验处理。如果有两种以上的处理,有多少种处理就采用多少个被试者。组间设计有两类子设计技术: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 2.1.1 随机组设计 随机组设计是将被试者随机地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这里以公益广告的眼动实验为例来具体说明随机组设计的特点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 设:自变量为一类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其宣传海报有A1、A2、A3三个版本(图1),即一个自变量三个水平。 图1 控制消费类公益广告A1、A2、A3三个版本

实验心理学 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看到“实验心理学”这几个字,你也许会联想到与下图类似的情景。 心理学的诞生是件默不出声的琐事,未曾有一丝张扬。这天,在莱比锡大学一栋叫做孔维特(寄宿性的招待所)的破旧建筑物三楼的一间小屋子里,一位中年教授和两位年轻人正张罗着一些器具准备实验。他们在一张桌子上装了一台微时测定器(一种铜制的,像一座钟一样的机械装置,上面吊着一个重物,还有两块圆盘)、“发声器”(一个金属架子,上面升起一只长臂,有只球会从这里落下来,掉在一个平台上)和报务员的发报键、电池及一台变阻器。然后,他们把这五件东西用线连接起来,这套电路比今天开始电气培训的初学者用的那套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这三位是威尔汉姆·冯特教授,一位47岁的男人,脸长长的,一身简朴的装束,满脸浓密的胡须;他的两位年轻学生,马克斯·弗里德里奇,德国人,及G·斯坦利·黑尔,美国人。这套摆设是为弗里德里奇做的,他要用这套东西收集博士论文所需的数据。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知觉的长度”——即受试者感知到他已经听到球落在平台上的时候,到他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没有记载写明那天是谁负责让球落下,谁坐在发报键跟前的,可是,随着那只球砰地一声落在平台上,随着发报键喀地一响,随着微时测定器记录下所耗费的时间,现代心理学的时代就到来了。 ——摘自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实际上,实验心理学是运用实验的方法,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其目的是考察决定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条件,发现其规律,从而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实验的方法呢? 实验,就是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例如: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鲁·埃利奥特及其团队 (Elliot等,2007)研究了颜色对考试成绩的影响。他们对上百 名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了测试。每位考生都拿到一份考卷,考 试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考卷的左上角涂的颜色不同,有的人的 考卷上涂的是绿色、有的人的是红色或灰色。结果,拿到红色考 卷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最差。 如果想要了解研究详情请看:Elliot, A.J., Maier, M.A., Moller, A.C., Friedman, R., & Meinhardt, J. (2007). Color and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D )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B )

A色光的混合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D )A分贝B色C美D方 8、记忆广度是(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 ) A匹配被试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AC )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B触觉的完全消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