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案及答案(DOC)

四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案及答案(DOC)

四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案及答案(DOC)
四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学案及答案(DOC)

草帽计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汗()()背镇定()()面面()()莫()()妙人()马()()()忘形丢()弃()狂()()炸神()()算

2、给下列词语中画的字注音。

隐蔽()踪影()凌乱( ) 长征()称赞()狼狈()葫芦()率()领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红军_______ 途中,___ 同志带领队伍向贵州进发,遇到

_____________。在这危急时刻,使用“_________”智斗白军,以弱胜强的故事。

2、品读感悟

★自由朗读课文,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设计草帽计的?请你用横线

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你能把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地方找

出来吗?

【温馨提示:反复读文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中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把它画出来,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当时,骄阳似火,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贺龙同志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qù),感到莫名其妙。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也有的人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命令部队马上迅速转移。

1.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

★知识链接

1、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

建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曾被授予元帅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本文链接

辣椒炮弹

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我八路军385旅按纵队首长的部署,准备攻取管头据点。时任炮兵指挥部主任的赵章成奉命带领一个迫击炮连参加战斗。9月23日23时,我攻击部队迅速包围了敌人据点。战斗发起后,先由我迫击炮进行射击,数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但敌工事很坚固,并没有被摧毁。炮弹都打得很准,可就是难以歼敌,而我步兵战士却在敌人隐蔽火力的猛烈射击下,一批批地倒下。赵章成看在眼里,心里像装了块石头沉甸甸的。他寝食难安,连做梦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敌人从工事里引出来,让敌暴露在我火力之下,然后将其一举歼灭呢?一天深夜,赵章成终于有了办法。他要用“辣椒炮弹”把敌人引出来。赵章成翻身从床上跳起来,把连队的文书和通信员都叫醒,找来工具。几个人连夜动手改装武器。他们把迫击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压成面,装进去,再装上引信。几个小时的忙碌过后,20发奇特的“辣椒炮弹”就制成了。 9月26日,我军再次对管头据点发起攻击。赵章成把火炮阵地设置在距敌150 米处,以便尽快提高射击速度。攻击开始后,全连4门迫击炮同时射击,首先仍以普通炮弹对敌进行火力准备,扫清了据点外围的障碍。据点内的敌人凭借“乌龟壳”继续顽抗。正当敌人得意忘形之时,赵章成下达了口令:“辣椒炮弹装填———放!” ,只见一发发“辣椒炮弹”飞向敌阵,在敌碉堡周围爆炸了。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呛得敌人难以忍受。由于不知道我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敌人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占领了管头据点。

1、辣椒炮弹是谁发明的,威力如何?

2、乌龟壳指的是什么?这个乌龟壳

怎么样?

包公审驴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悉.心 耷.

拉 畜.生 ( ) ( )

( ) 立即. 挨.打 某.人 2、形近字组词。

审( ) 恨( ) 驴( ) 宙( ) 狠( ) 驼( )

遵( ) 挨( ) 懊 ( ) 尊( ) 唉( ) 澳( ) 3、补全下列词语。

悉心( ) 惊慌( ) 踪影( ) 冒名( ) 二、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三个小标题。

1、刘五为什么要状告毛驴?

2、驴不会说话,包公又是怎样审驴的?

3、包公为什么能顺利破案,你知道这

其中的玄机吗?

4、 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

谁也使用了计谋,结果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穷人叫刘

五。他有一头驴,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刘五

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的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由于他的悉心照料,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1、 刘五为什么这么爱那头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刘五很爱那头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心理学家的防盗门

杨教授是个心理学家,他刚刚搬进一个小院子居住。邻居们告诉他说,这个院子很不安全,经常有小偷来撬(qiào)门偷东西,所以家家户户都装了防盗门。他们叫杨教授也快点装防盗门。杨教授说:“好,我也装防盗门。”他亲自把木门拆下来,再装上去。邻居们看见杨教授鼓捣一番之后,门还是原来的木门,锁还是原来的锁,就不解地问:“杨教授,你为什么不装防盗门?”杨教授说:“我的防盗门已经装好了。”邻居问:“你的门明明还是原来那扇木门呀?”杨教授说:“是原来那扇木门,但我已经把它改成防盗门了。” 没有人相信那扇木门一拆一装就能变成防盗门。大家都说,杨教授可能被知识弄糊涂了。一个人学问钻得太深,往往会连常识都不懂的,例如一些科学家撞电线杆、喝墨水,就是这个道理。邻居们互相叮嘱,以后要多多关照杨教授。元旦那天搞活动,院子里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搞完活动回来,人们发现院门已经被撬了,家家户户的防盗门也被撬开了,值钱的东西几乎被小偷洗劫一空。邻居关心地问杨教授:“你有没有贵重的东西被偷?”杨教授说:“我的门小偷打不开。”那么多铁门都被小偷打开了,你一扇普普通通的木门小偷会打不开?众人不相信,纷纷来看杨教授的门。千真万确,杨教授那扇普通的木门依然关得严严实实,小偷把锁撬坏了,锁周围的木板也撬得麻麻花花,可见费了很大工夫,然而就是打不开门。有人问:“杨教授,就算是最好的防盗门,撬成这个样子也早就开了,你这扇木门为什么撬不开呢?” 杨教授说:“其实我的门根本就没有锁。”他走过去,在不装锁的那边轻轻一推,门就开了。众人惊呼:“噫,你的门怎么在这边开的?” 杨教授说:“对,大家的门都是在装锁那边开的,只有我的门是在没装锁这边开的。小偷如果按常规撬门,除非把门连门框一起取下来,否则是不可能打开的。” 大家恍然大悟说:“原来杨教授跟小偷斗智。” 杨教授笑一笑说:“我是把防盗门装在小偷的心里。” 遭受这次洗劫后,大家装上了更加坚固的防盗门。没有人知道杨教授的木门这回又有什么新秘。

1、小偷为什么打不开杨教授的防盗

门?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

发?

语文天地五

日积月累

1.看拼音,写词语。

Yǐn bì zhēn chā quē fá( ) ( ) ( ) Làn yòng zàn tàn shěn àn ( ) ( ) ( ) 2.补全词语

汗流()背镇定自()面面相()莫名()妙人困马()喜从天()得意()形丢盔()甲()开眼笑喜出()外狂轰()炸()机妙算()心照料惊慌()措()名顶替闻所()闻3.我会填同音字

zūn ()敬()命

()守()老爱幼

hèn()心嫉()()抓痛() jí积()()别

班()()其愤慨4.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比如: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调虎离山、空城计……你还知道哪些?能讲给大家听吗?

开卷有益

一、阅读《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你对诸葛亮了解多少?(交流交流课前搜集哦资料)(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2.你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

事?(提示: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①阅读②讨论③汇报④补

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好学、知错就改、尊敬师长)

4.谋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吗?

畅所欲言

1.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一主题展开辩论。

要求:①明确辩题,及基本规则。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论点最有力。(围绕三方面:①对家长、老师、同学……要讲诚信。②遇到坏人要用智谋。③我把聪明用在学习方法)

3.点评补充

初显身手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了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比如:围魏救赵、空城计、破釜沉舟、隔岸观火、调虎离山……你了解这些典故吗?(据学生的了解做简单介绍)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个很会使用“计谋”的同学——魏明

1.学习目标:能够针对某个问题与同学展开讨论,讨论时尽量围绕一个中心议题发言。

2.阅读辩论

认真阅读材料,议一议魏明做的对吗?为什么?

3.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说说为什么?

4.点评。

笔下生花

作前点睛

一、分析题目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草帽计》。教材中给我们简单介绍了缩写的操作步骤提出习作的要求,提供了缩写的线索。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本次习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二是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二、了解缩写

缩写是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压缩成较短的文章。

三、缩写要求。

怎样进行缩写呢?一般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和段落顺序。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保持原文表达方法。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缩到多短为止。

第三,要衔接自然,首尾贯通,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作中点拨

一、写法指导

(一)缩写的具体做法是:1、要先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大意;2、围绕中心弄清主要事件和材料,删掉次要情节和材料;3、缩写语言,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的句子;4、最后要看衔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贯通。

(二)阅读思考

认真阅读《草帽计》一文,思考以下问题。

1.草帽计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重点句子有哪些?

3.怎样概括地把主要内容和缩写句子连缀成文?

【温馨提示】要按照文章原来的顺序把留下的内容连起来,该有过渡语的要有过渡语,意思要连贯,语句要通顺。

二、自主习作

1.让学生融情读文,掌握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2.学生练习缩写。

3.教师巡视指导。

作后点评

一、交流互评

1.将学生缩写后的习作先在两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互评互改。

2.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评再改,大组长组织选出比较优秀的习作。

3.将选出较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师生互评。肯定有点,提出不足和修改建议。

4.个人再修改,然后誊写。

二、重点讲评

出示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亮点和不足方面做重点讲评。

三、小组互评,合作交流。

1.互读互改,合作交流。

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跋涉

..()()年龄.()

忧郁.()亿.万()丰碑.()

摄.影()讲述.()援.助()

社.会( )捐款

..()()

重返.( ) 贫.困( )

2、将下列写眼睛的词补充完整

()目惊心明()皓齿火眼金()目不转()()眉鼠眼眉清()秀

东张西()虎()眈眈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⑴、这里的花()很多,()没有奇花异草。

(2)、()我们平时多下功夫,()一定能取得好成绩。(3)、()小明今天生病了,()他没来上学。

(4)、我们()要把学习搞好,()要把身体锻炼好。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初读感知

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精读感悟

1、细读课文第2至5段,说说“大眼睛”有什么特点?【温馨提示: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2、“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和关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标点符号。

3、省略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的中断。

D、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文中先后两次用到省略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4、“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从这两个生怕中你体会出,表达了作者

之情。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扩展阅读

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根据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从社会集资,建立希望工程基金,以民间救助方式,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照片的来历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母亲钟业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大别山的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充满渴望的大眼睛的小女孩。这幅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看拼音写词语:

bìnɡmójuézéjiān yì

()()()ɡāo shànɡfèn nùliútǎnɡ()()()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温文尔()满腹经()

远()重洋()瓜烂熟

勤能补()若有所()()起直追学()五车

★要想深入理解一篇课文,非得把这篇文章读得()不可。

★巴金爷爷一生勤于创作,可谓是()。

★头脑思维不灵活不要紧,因为(),只要我们勤奋些就一定能做到。

★我们()要把学习搞好,()要把身体锻炼好。

3、我会填。

坚艰抉决磨魔定心鬼

苦择光4、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1、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这张不是我扔的。我把它捡起来扔进果皮箱。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为什么又说“是那样美丽动人”呢?

【温馨提示: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体会,并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是那样()

面对()的病魔,你的眼中

充满着()和()

1、按原文填空。

2、文中的“你的眼睛”指的是

的眼睛;“肆虐的病魔”指的是

3、为什么诗歌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

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

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名声大振.:

一扫而光:

3、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什么?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给了你哪些启示?

5、请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玛利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

6、请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永生的眼睛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我能准确地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过来。

①.为了取用母亲的眼睛角模,警官争求父亲的意见。()

②.当他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做用,他们将会多么自毫!()

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的心情()地说()的话语()地笑()的眼睛()地唱()的愿望()地跑()的想法()地看

3、填一填,写一写,我能行。

与()长()()()横溢

重见()()()泪()眶()()其来()()长辞4、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鼓舞鼓励鼓动

①你别()人家去干坏事。

②在老师的()下,我终于跃过了横杆。

③喜讯传来,给了全校师生极大的()。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我更行。不但……而且……;宁可……也不……;因为……所以……;虽然……可是……

①.《永生的眼睛》一课()使我感动,()引起我许多的想法。②.父亲()死去了,()他那话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③.()我们的捐献给了别人快乐,()这种做法是很高尚的。④.()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帮助别人,()应当处处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6、修改病句,我同样行。

①.他愉快而高兴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样做的?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从一开始很不愿意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到遵从父亲的遗愿捐献了

眼角膜,到最后主动捐献眼角膜,其中父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影响,请你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父亲说的话,用笔划下来,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片段A:“琳达,”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原来,他和妈妈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1.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莫过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

3.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片段B:“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我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1、选择:

①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语意转换。

b、表示注释。

c、表示声音的延长或中断。

②“骄傲”的正确意思是:()

a、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b、自豪。

c、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3、填空:

⑴“这一刻”指的是

(2)父亲留下的除了一副眼角膜,还有

4、读了课文,想想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课外链接提高能力)相关链接:

⑴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⑵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⑶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导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读了以上材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小资料: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

器官,大脑中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语文天地六

一、哪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有:

2、两个字表示看的有:

3、四个字表示看的有:

二、阅读《谁的眼睛最好》,请把下列动物和它眼睛的特点搭配起来

(1)猫头鹰 A.犀利

(2)海龟 B.有立体视觉

(3)鹰 C.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

(4)昆虫 D.能水陆两用(5)豹 E.夜视眼

(6)牛 F.复眼

笔下生花

作前点睛

一、分析题目

1.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围绕“眼睛”进行习作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灯,帮我们了解观察身边的事物,我们应该爱惜它,珍视它,前面在“畅所欲言”中讨论了怎样保护眼睛的好方法。再查找、搜集资料,看看还有哪些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2.我们分析第一个题目《我用我的眼睛……》这是个半命题作文,应该在写之前先想一想我用我的眼睛能干什么?然后补充完整题目再写。

我们的眼睛能干什么?

预设:看电视、电脑、世界、大自然等世间万物;还可以观察、学习、发现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类:

①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四季、天空、校园、公园、田野等

②我用我的眼睛发现了智慧,爱心,关怀,给予,感激......表达歉意,感激......

③我用我的眼睛看今日的课堂、今日的中国、历史、灾区...... 我用我的眼睛发现美......

④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

作中点拨

一、写法指导

A. 写景物的(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四季、天空、校园、公园、田野等)

例如:《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看大自然》

提纲:可以按“总——分——总”的写法

总:大自然多么美好,多么美丽。在我的眼睛里,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动物的摇篮。

分:

①你看,草地上……

②你看,田野里,……

③你看,森林里……

你看……

总:我用我的眼睛看大自然,大自然的万物都拥有生命,充满灵性。我用我的眼睛看大自然,大自然张开怀抱,将我们拥抱。

B.写事(我用我的眼睛发现了智慧,爱心,关怀,给予,感激......表达歉意,感激......)

C.根据社会现象写感受(我用我的眼睛看今日的课堂、今日的中国、历史、灾区......我用我的眼睛发现美)

D.可以写想象作文(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

提纲:可以按“总——分——总”的写法

总写:

未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期盼着未来,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分写

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的房子。

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的鞋子。

我用我的眼睛看未来的车子。

……

总写:

在我的眼睛里未来充满神奇,充满幻想,我充满着对未来的渴望。【金钥匙】我们的眼睛会看、会发现,就会有所想、有所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和在一起,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自主习作1.学生练习写。

2.教师巡视指导。

作后点评

一、交流互评

4.将学生缩写后的习作先在两人小组内互相交流,互评互改。

5.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评再改,大组长组织选出比较优秀的习作。

6.将选出较优秀的习作在全班展示,师生互评。肯定有点,提出不足和修改建议。

4.个人再修改,然后誊写。

二、重点讲评

选出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读,教师引导学生从亮点和不足方面做重点讲评。

三、小组互评,合作交流。

1.互读互改,合作交流。

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

金钥匙

批注笔记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比如用一两个词语表明自己的看法,用符号代替反复使用的词语。

因为批注笔记是帮助自己学习用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在今后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批注笔记”的方法。

答案

草帽计

一、1、汗流浃背镇定自若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人困马乏得意忘形丢盔弃甲

狂轰乱炸神机妙算

2、bì zōng líng zhēng zàn b èi lú shuài

三、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四、1、赵章成。一发发“辣椒炮弹”飞向敌阵,在敌碉堡周围爆炸了。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呛得敌人难以忍受。敌人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使我攻击部队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占领了管头据点。

2、指敌人的工事。很坚固。

包公审驴三、1、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他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

2、他不但把这头驴喂的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四、1、小偷按常人思维去开门,自然打不开。

2、凡做什么事都要多动点脑筋,看对象,识心理,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出奇制胜。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3、(1)虽然......但是 (2)

如果……就……(3)因为……以……(4)不但……还……

四、1、虽然但是 3、B、D 4、大眼睛对知识的渴望之情对贫困山区孩子的深切同情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一、1、病魔抉择坚毅高尚愤怒流淌

2、温文尔(雅)满腹经(纶)远(渡)重洋(滚)瓜烂熟勤能补(拙)若有所(思)(奋)起直追学(富)五车

★滚瓜烂熟★温文尔雅★

勤能补拙

3. 坚定决心魔鬼艰苦抉择磨光

4.(1)虽然我只看见你的眼睛,但是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2)即使这张不是我扔的,我也要把它捡起来扔进果皮箱。

四、1、名声大振:通过某件事情,知名度大大提高

. 一扫而光:一下子就扫除干净。2、不要找一些不开心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换一种思维和

行动方式,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鼓起了勇气,增强了信心,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3、答:一个美国小男孩,由于天生就有一个大鼻子,受到嘲笑,因此性格孤僻,玛丽娅老师通过他看到窗外的悲伤景物,引导他换一扇窗户,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从而使他走向了成功。

4、答:换一扇窗户就是换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对事物就有多方面的了解,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答:当遇到问题是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6. 聪明善良、教导有方

永生的眼睛

一、1、①膜征;②作豪。

4、①鼓动②鼓励③鼓舞

5、①不但……而且…….②虽然……可是……③因为……所以……

④宁可……也不……

6、①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

②我们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

三、片段A、1、莫过于:没有超过的2.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3.这句话体现了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的思想境界(我们做人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片段B、1、b c 2、这次,我怎能不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3、⑴温迪决定死后也学外公将眼角膜捐给失明的人。(2)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4、不是。还有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欲速则不达

一、1、到达丞相索性否则徒步恐怕

1.驺子驾驭嫌弃缰绳驿站

焚烧

2.(1)邹——驺僵——缰(2)徙——徒

3.(1)②(2)③(3)①

三、1.(1)近义词焦急——着急高声——大声

(2)从“高声喊道”、“快快准备”、“火速回去”可以看出

2.(1)谒:,拜见,进见遽:急忙走:跑驺:古代管车马的官

辔:缰绳释:放弃

(2)两个“疾”的意思不一样。“婴疾甚且死”中的“疾”是有病的意思;而

“以驺为不疾”中的“疾”是快的意思。

四、1、yà拔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地往上拔起违反食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做什么事不要违反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2、着急疲惫不堪语文天地十一

日积月累

一、基础达标第5题答案

1.心悦诚服朴素意味深长假如

2.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

3.则不达则大事不成

4.三更眠五更起,一日曝十日寒。

二、开卷有益答案。

1.这篇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他讲求效率的爸爸,处处体现了爸爸做事讲究效率。在爸爸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做事讲效率,因此,我每天有时间下楼玩、拉小提琴,学习成绩还很好。

2.①起床②衣服、袜子、帽子、手套放在固定的地方③运动鞋带事先系好④洗澡听录音⑤每个周五的晚上做好周六、周日的安排⑤用两把剃刀刮胡子。

3.做事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做好计划,想法设法提高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一、词语 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争先恐后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横七竖八欲出又止多灾多难随心所欲不折不扣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ABAC 不折不扣多灾多难多姿多彩人山人海 ABCC 气喘吁吁红尘滚滚人才济济生机勃勃 有两个数字的成语:横七竖八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一清二楚 颠三倒四乱七八糟不三不四七上八下十全十美 不×不×:不折不扣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见不散不依不饶 二、字音 yòu chóuchú yú pì qīnshí kěn zhǒu yì yāng biān 幼龟踌躇愚蠢媲美侵蚀开垦扫帚机翼遭殃蝙蝠 三、多音字 xū(气喘吁吁) jīn(不禁) zhē(折腾) mó(模仿) 吁禁折 zhé(折断)模 yù(呼吁) jìn(禁止) shé(枝折花落) mú(模样) 四、形近字 幼(幼小)企(企图)愚(愚蠢)返(返回)鸥(海鸥)彻(彻底) 幻(幻想)止(停止)遇(遇见)反(反正)欧(欧洲)砌(砌墙) 捕(捕捉)蚊(蚊子)避(躲避)锐(锐利)揭(揭开)荧(荧光) 铺(铺路)纹(花纹)辟(开辟)悦(悦耳)喝(喝水)莹(晶莹) 五、填空: ①(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下)命令(孵化)小龟(爬向)大海 (探出)巢穴(设计)方案(造成)惨祸(研制)飞机(揭开)秘密 (改变)方向(装上)雷达(除尽)杂草(砍光)灌木(返回)龟巢 (放进)帽中(发出)悲叹(打扫)森林(提高)速度(增强)肥力 (制服)害虫(捕食)害虫(摘下)棒球帽(发出)无线电波 (修筑)水利工程(保持)生态平衡(捕捉)飞蛾和蚊子 ②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结构(松散) (深重)的苦难(绿色)的植被(可怕)的水灾(宝贵)的土壤 (清朗)的夜空(漆黑)的夜里(极细)的电线(严重)的水土流失 (愚不可及)的蠢事(异想天开)的命令(多灾多难)的祸河 (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成群、成百上千)的幼龟(宽敞、洁净)的林子 ③(颓丧)地飞走(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灵巧)地避开 (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若无其事)地答道(极不情愿)地抱起 (轻而易举)地超过(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④量词:一(盏)灯一(只)幼龟一(只)嘲鸫一(条)祸河 一(块)斑点一(架)飞机一(根)电线一(次)试验 一(间)屋子一(道)命令一(把)扫帚一(只)食肉鸟 六、近义词 侦察—察看焦急—着急震惊—吃惊颓丧—颓废灾难—灾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电子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数的认识(一)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倒数、百分数的意义。 2、我能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熟练读和写这些数。 3、我能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学习重点】 系统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整数【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 【知识链接】 一、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看书中76页的插图,说说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二、什么是整数?整数包括哪些数? 三、说说小数的分类?什么是循环小数? 【自主学习】 1、分数可以分为()分数和()分数,真分数 ()1,假分数()1.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2、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25 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它减少(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质数。3、( )个0.1是1,( )个0.01是0.1。2.94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 4、(1)读出下面各数。 52000803100读作: 73008004读作: 0.0034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六千三百四十二 四十又十二分之七 5、把84000000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6、比较下面两个数的大小。 -7○ -5 1.5○ 0○-1.5 -3.5○3.5 52 ○ 4919 ○ ○ 987○897 3.025 ******** ○3.25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

四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的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真正了解《国歌》,唱好国歌。 二、能用庄重坚定和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一个中国人的信心和决心。 三、学会模拟鼓号队的演奏,并能用其中的几件打击乐器统配节奏型参与歌曲的伴奏活动。 教材分析:略 教学内容: 一、歌曲: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教学重点: 围绕《国歌》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难点: 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具:录音机、教学欣赏带。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重点: 学唱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欣赏: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用语言相互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播放《国歌》,请学生仔细欣赏,再谈谈听后的感受。 2、议论: 1)了解国歌歌词的作者,讲讲国歌的由来及创作花絮。 2)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唱国歌。 1、用比较法学唱:由于学生会唱国歌多年,老师先录下他们的声音,再与原音比较,让学生自己一句句找对错,找差距。 2、欣赏国歌,辨别三连音节奏。 3、讨论三连音在歌曲中的作用。 4、找出难点乐句,如歌曲中的三连音、附点节奏、弱起小节、重音记号、渐强记号,听老师范唱并练习。 5、跟琴学唱国歌,用歌声感受歌曲的情绪。 6、跟录音演唱,用动作感受歌曲雄壮的节奏型。 三、拓展 1、每当学校升国旗,同学门唱起雄壮的国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哪些场合你还会看到升国旗唱国歌的情景?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国歌:用坚定勇敢的气势、唱出中国人的精神。 三、欣赏军乐等多种形式唱(奏)的《国歌》,学习用打击乐器参与乐曲的演奏。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中文翻译

Unit Three 第三单元Weather 天气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 伦敦的天气怎么样? It's rainy. 是下雨天。 It's cloudy in Singapore. 新加坡多云。 It's windy now. 现在起风了。 Is it snowing? 下雪了吗? But it isn't cold. 但是不冷呢。 Can I make a snowman? 我能堆雪人吗? Is it cold in Moscow? 莫斯科冷吗? Yes, it is. It's snowy here. 是的,很冷。这儿在下雪。 It's hot and sunny in Sydney. 悉尼很热,天气很晴朗。 Let's talk 一起说一说 Mum, what time is it? 妈妈,几点了? It's 11:00. 十一点了。 Can I go outside now? 我现在能到外面去吗? No, you can't. It's cold outside. 不,你不能。外面很冷。 Have some lunch, Mike. 麦克,吃些午饭吧。 OK. Can I have some soup? 好的。我能喝些汤吗? Yes, you can. 是的,你可以。 Be careful! It's very hot. 小心!很烫。 Let's learn 一起学 Good morning. 早上好。 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这里是天气预报。 It's warm in Beijing today. 北京今天天气晴朗。 Beijing 20℃ warm:北京20℃温暖Harbin 5℃ cold:哈尔滨5℃寒冷 Lhasa 15℃ cool:拉萨15℃凉爽Hong Kong 30℃ hot:香港30℃炎热 Let's chant 一起唱歌谣 Brrr, it's cold. 卟噜,太冷了。 It's cold outside. 外面太冷了。 Put on a hat. 戴上帽子。 Cold, bye-bye! 寒冷,再见! Mmm! It's warm. 嗯!暖和。 It's warm inside. 里面真暖和。 Take off your shoes. 脱掉鞋子。 It feels so nice. 感觉真好。 Let's spell 一起练拼写 Read, listen and chant. 读一读,听录音并唱歌谣。ar:arm 胳膊car 汽车card 卡片 al:ball 球tall 高的wall 墙 Read, listen and number. 读一读,听录音并标序号。 1. farm 农场 2. far 遥远 3. girl 女孩 4. bird 鸟 5. nurse 护士 6. tall 高 7. wall 墙 8. arm 胳膊Look, listen and write. 看图,听录音并写单词。 a ball on the tall wall 高墙上的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word版导学案

1 社戏 教师寄语: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迅哥儿”一起去看“社戏”,与作者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体味少年时代的快乐与浪漫。 2、能根据人物的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分析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朗读、背诵文中相关段落,积累优美经典的语言材料。 4、体会、欣赏本文细致逼真、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 预习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社戏》这篇小说选自《鲁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绍兴,“社”是______,“社戏”就是_________。根据课文可知,“迅哥儿”看戏的地点在_____镇_____村,作者通过对童年时代一段看社戏的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归省()行辈()撺掇() 凫水()潺潺()弥散()蕴藻 () 漂渺()旺相()惮()撮 () 整体感知: 3、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思考文中写了哪几件事?请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件趣事? 4、理清文章的结构:(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合作探究: 5、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分析人物: 6、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找出来,看看你喜欢谁。运用“我最想和文中 的(人物)交朋友,因为他(评价人物品质)”的句式说一句话。 体味美景: 7、文中哪些段落展现了优美的江南秀丽风光。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并用“我(我们组)觉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写的好,好在写出了(或者表现了)”的形式对你选读的美词好句进行品味,讨论,交流。 示例:我觉得朦胧和皎洁用得好,好在写出了月光的色彩美。 我觉得自失和弥散用得好,好在它们表现了我的陶醉之情。 感悟社戏之美: 8、鲁迅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看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有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齐读最后一段,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拓展延伸: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跳起来》 第一课时《我们大家跳起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1、导学铺垫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位新朋友,他可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音乐家,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请大家带的这个问题来听一听,看一看他的成长故事。 2、播放ppt 3、说一说巴赫是怎样出名的! 2、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巴赫的故事,知道他是18世纪的宫廷乐师。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生: 师:那就让老师带着同学们穿越时空,到18世纪的宫廷舞会去看看吧,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当音乐响起来后同学们要闭上眼睛,音乐停了以后才能睁开眼睛,同学们能够做到吗? 生: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

3、听赏《小步舞曲》 播放:(CAI宫廷舞会片段)体会小步舞曲风格。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 (端庄、彬彬有礼、华丽) 生: 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 师:欣赏完华丽的宫廷舞蹈我们马上要回到我们的21世纪了,诶可是有一个新朋友说要和我们一块回来,我们来看看她是谁?她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呢? (播放ppt认识来自18世纪的小精灵YY) 师:带着YY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歌曲在我们课本的哪一页?找到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坐端正) 师:同学们最厉害,诶!YY又有话说了,来我们看一看她说什么。 (播放ppt出示YY的问题) 师:你能够接受YY的挑战吗?挑战成功的同学将获得KT猫荣誉徽章一枚,同学们加油哦! (播放PPT出示乐理知识;答对的同学奖励荣誉徽章) (播放PPT出示YY的话) 师:同学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来自18世纪的歌曲吧! 4、师弹琴、学生填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5、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6、跟琴划拍子演唱。 7、完整的划拍子演唱。 师:歌曲学完了,让我们也来开一个宫廷舞会好吗? 生: 师:那么请同学们(同桌)参照课本上给的插图来创编这支舞蹈,记住,舞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第三单元作文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一天下午,天气非常闷热,我在阳台上摆弄着爸爸的“心肝宝贝”——兰花,突然便看见一只小蜗牛爬上一片叶子。“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蜗牛的鼻子眼睛在哪儿?”这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做一做实验,弄清楚这几个问题。 “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先把白菜、馒头、蚊子等分别放在抓来的几只蜗牛面前,他们大概都饿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上去,只见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吃了起来,对别的食品闻也不闻,不一顿饭的工夫,蜗牛把白菜叶子吃光了,这下可以判定:蜗牛是害虫。 “为什么爬行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这个问题我先用一片叶子把蜗牛的头引出来,然后用手轻轻地往头部下面一摸,没想到头立刻缩回去了,这可怎么办?我有点儿灰心了,这时爸爸向我走来,对我说:“怎么,这么一点小事就灰心啦!亏你长大还想当科学家呢?”我被爸爸这么一“激”又来劲了。一个办法从脑海中闪过。“有了,有了!”我手舞足稻地叫起来。我用一块小石头,轻轻地把蜗牛的壳砸碎,取出蜗牛的身子,用手一摸发现了一个颗立状的东西,通过翻书、查阅字典,我知道了那是蜗牛的脚,那一条长长的细线是蜗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蜗牛爬行。 “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按照前一种方法,把一片白菜叶子放在地上又抓来一只蜗牛,这只蜗牛好像知道我的苦心,乖乖地让我看见了它的眼睛、鼻子、蜗牛的大触手和小触手,大触手是眼睛,小触手是鼻子。 通过这一连串实验,真是受益不小!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 我发现了荧火虫的秘密 昆虫是科学家们经常用来研究的生物,它在世界上大概有100多万种,真是一个大家族啊!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采蜜的蜜蜂、团结互助的蚂蚁,还有那晶莹闪亮的荧火虫。 每到夏季的晚上,荧火虫就会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飞舞。它像灯笼一样照亮夜空,为人们点灯指路,所以非常讨我们的欢心。夏季一来到,我最爱到外婆家过夜。外婆的菜园周围,经常会有一些荧火虫出现。有时运气好,还可以看着那些小家伙在菜地上空飞来飞去呢。 有一次,晚上我来到菜地,发现几只荧火虫在时高时低地飞,还不时改变尾巴的颜色,似乎在互相交流。我好奇地继续观察,看见荧火虫不停地改变尾端发出的光的颜色,有时变成黄色,有时变成橘黄色,有时变成黄绿色,有时变成金黄色……有时飞得高高的,有时飞得低低的,有时飞到某朵小花上,有时飞到一棵大树上……总让我觉得神奇、有趣。我看得出神入化,身子忍不住向前了一点儿,不料一只荧火虫觉察到了危险,马上就改变自身尾巴的颜色,其它同伴看到,立刻逃跑了。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们飞出菜园,心里头充满了疑问:荧火虫的尾巴光亮和飞行高度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第二天是周末,我回家努力收集资料,但都没有结果。后来,有一天我无意中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少儿百科大全》,里面居然有记载荧火虫的知识!我仔细阅读,终于知道了荧火虫尾巴光亮的秘密。原来,荧火虫是通过改变颜色而告诉同伴信息的,有时它还会做出一些身体动作来更准确地传递信息。比如,高飞的时候,带领荧火虫的首领会通过改变尾端颜色和飞行高度来传达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 .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 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学习评价】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 ()人。

八年级英语下册复习学案(全册).docx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a07800270.html, 八年级下册复习学案 Unit1 课前自学(通读课本,完成系列各题)。 一默写下列单词、短语。 机器人纸张更少的污染建筑物太空 飞行月亮落下单独地大概有能力做某事 穿衣甚至面试预测声音公司 策略不愉快的科学家将来大量已经 工厂简易的这样的到处人类厌烦的 庞大的形状蛇可能的似乎不可能的 家务随意地 二翻译下列句子。然后背诵。 1人们将不再使用钱,一切都是免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将不去上学,他们将在家里通过电脑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一名记者,有一天我甚至可能去澳大利亚参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年后,我将养许多不同种类的宠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未来是困难的,有许多著名的预言都没有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机器人可以帮助做家务,科学家相信未来会有这样的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们认为机器人在 25 到 50 年之后能够与人交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梳理,层层迭进。 1I might even keep a pet parrot . 我甚至可能养一个宠物鹦鹉。 keep 用法小结:(1) keep +宾语 + 形容词〈宾补〉 we must keep our schoolyard tidy every day . 我们必须每天保持我们的校园清洁卫生。 〈 2〉keep doing sth 一直做某事 Why did the boy keep crying all the time ? 为什么那个男孩一直在哭? 〈 3〉keep +形容词〈表语〉We should keep heathy every day . 我们应保持身体健康。 〈 4〉 keep sb doing sth让某事一直做某事Sorry , I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 .对不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

6.1.1 负数的认识 班级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 二、自主探究 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 ①-3℃表示,3℃表示; 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 (2)0℃表示什么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

(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 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 3.做一做 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自评师评

6.1.2 直线上的负数 班级 【学习目标】 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3)升降机上升3.5米,记作+3.5米;-4米表示()。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直线上的数。 ⑴出示例3图。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我的发现:。 (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 我的想法:以为起点,向为正,向为负。原点处表示的位置,方向表示向东,一个单位表示1m。 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 (1)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和小数,并在小组交流自己想法。

4下-人音版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 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 6/8 拍摇曳的感觉。(2)欣赏第二乐段。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 6/8 拍又转回了 2/4 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负数

第2课时用数轴表示正负数 编写人贾经蓉

(2)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探究二: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1 、-2 、2.5、 -0.5 、1.5 【合作互助学】 1、小组讨论: (1)数轴上数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进行比较:-4与-2的大小。 (2)比较负数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结论:负数都比0 ,正数都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评价提升学】 1、我会填空。 (1)在一条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 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 ,而正数比0 。负数都比正数 。 (3)比大小。 -8( )0.8 -6( )6 0( )-3 -81( )-9 1 2、我会判断。(对划“”√,错划“×”) (1)在0和-1之间没有负数。 ( ) (2)-9>-10。 ( ) (3)-6.5在-5和-6之间。 ( ) 3、我会连线。(将字母与对应的数字连线) 5、应用拓展 (1)动手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 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某商店1 月份营业额为100 万元,2 月份营业额为130 万元,比1 月份增长( )%。3月份营业额为90万元,比1月份减少( )%,称为负增长,也可以记为增长-10%。4 月份营业额为95 万元,比 、 和 ,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 轴。 笔记二: 利用数轴比较 数的大小 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 到 的顺序。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分成五部分编排。 第22~25页教学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 第26~27页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三角形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第28~29页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30~32页教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其特征。 第33~34页单元练习。全面整理知识,突出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关于边和角的性质。 教材中的思考题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应用三角形的知识。编写的三篇“你知道吗”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制作雪花图案的方法和埃及的金字塔,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22页例题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分三个层次编写:首先呈现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照片,引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然后安排学生每人至少“做”一个三角形并相互交流;最后讲解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 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在第一学段都曾经做过,现在学生还可能剪、折、拼……“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段细绳、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细绳、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2)围三角形,体会两条边的长度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标准》要求: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是新课程里增加的教学内容,第23页例题教学这个知识。首先,为学生提供四根长度分别是10cm、6cm、5cm、4cm的小棒,向学生提出问题: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并直觉感受这是为什么。最后通过比较每次选用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找到原因、理解规律。 例题的编写特点是不把知识结论呈现给学生,而让学生在“做”图形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体会规律。因此,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课前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长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第二,课上要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小棒,充分地围,经历围成和围不成三角形的过程,并给学生提供思考“为什么”的时间。第三,要引导学生从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及答案1

最新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 案及答案1 10、《组歌》纪伯伦(黎巴嫩)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 炽热祷词执拗俊俏衷情馈赠憔悴真 谛天穹璀璨镶嵌 翱翔长吁短叹千山万壑 2. 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二、走近作者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 散文 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全球闻名。 三、朗读《浪之歌》,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分个部分。 2.如何理解“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 3.本文的中心句 是 。你对此如何理解?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 授课教师: 班级: 授课时间:__________ 课题:认识负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2、3页的内容,要认真填空哦。 【学习目标】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 【知识链接】 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2、3页内容,理解负数的意义,正确读写正、负数。 【自主学习】 一、认真看课本例1情境图。 1、说一说: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表示什么?“16 ℃”和“-16 ℃”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号是什么符号,表示什么? 二、认真看课本例2的图。 1、想一想: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20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_ “-132” 表示_______________“5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500”和“-500”一个表示存入,一个表示支出,其意义正好相反,这也是____________的量。 三、认识正、负数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号来表示。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 2、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52071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 第一课时 教学容: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 教学目标: 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是请它长期居住里,成为我们的伙伴,为此我们准备了什么呢?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清泉为你流”“这里鲜花为你开”同学们看,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小鸟才能婉转歌唱,才能自由飞翔,才能留恋不愿离去。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和千姿百态的舞姿,鸟儿捉害虫,保护着森林果木。鸟粪落在地里使土壤更加肥沃。但是鸟儿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生存、在空气、河流被污染,树被砍光的地方,鸟儿是不会光顾的。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新闻:某地由于环境保护得不好,原来冬天来栖息的鸟儿们都不来了,后来当人们改善了环境鸟儿们又纷纷回来了。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 (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容。 (3)随录音带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 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清泉为你流”这两句旋律,一字对一音,要注意吐字的清晰像粒粒珍珠在滚动。“这里草地像绿海”“这里鲜花为你开”这两句旋律,尾句要开阔.把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尽情地抒发出来、现在再请同学们唱一遍(要求声情并茂)。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