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皮肤牵引

下肢皮肤牵引

下肢皮肤牵引
下肢皮肤牵引

1、下肢皮肤牵引规程及评分标准

1目的:1.患肢制动

2.保持肢体功能位

3.减轻患者的疼痛

4.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2注意事项

1.检查牵引装置,保持牵引绳与患肢在同一直线上

2.安全固定皮牵引套搭扣,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

3.牵引锤悬空

4.肢体外旋的患肢,穿中立位鞋以保持牵引力线

5.牵引套下滑时及时调整,保持有效牵引

6.每班观察有无并发症

2021年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欧阳光明(2021.03.07) 1、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⑾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 颅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2约3kg--5kg,必要时可增加到6kg--10kg,单侧小关节脱位牵引重量可有1.5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多不能超过10kg,时间约8小时;小关节绞锁者可加大到12.5kg--15kg,需观察

股骨髁上牵引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到1/8计算,老年体弱、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的可用体重的1/9,小腿辅助牵引为1.5kg--2.5kg,足部皮肤牵引重量为0.25kg--0.5kg; 小儿先髋术前牵引单髋脱位,患侧予2~6Kg(1Kg/岁)骨牵引,健侧予1~2.5Kg下肢皮牵引维持;如为双髋脱位,两侧同时予相同重量骨牵引(1Kg/岁)。 胫骨结节牵引重量与股骨髁上牵引重量相同 成人颅牵一般是体重的1/9。但是,小孩的肌肉,筋膜等发育均达不到成人水平,个人浅见,将牵引重量减0.5公斤-1公斤,在观察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1、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⑾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 颅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2约3kg--5kg,必要时可增加到6kg--10kg,单侧小关节脱位牵引重量可有1.5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多不能超过10kg,时间约8小时;小关节绞锁者可加大到12.5kg--15kg,需观察 股骨髁上牵引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到1/8计算,老年体弱、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的可用体重的1/9,小腿辅助牵引为1.5kg--2.5kg,足部皮肤牵引重量为0.25kg--0.5kg; 小儿先髋术前牵引单髋脱位,患侧予2~6Kg(1Kg/岁)骨牵引,健侧予1~2.5Kg下肢皮牵引维持;如为双髋脱位,两侧同时予相同重量骨牵引(1Kg/岁)。

胫骨结节牵引重量与股骨髁上牵引重量相同 成人颅牵一般是体重的1/9。但是,小孩的肌肉,筋膜等发育均达不到成人水平,个人浅见,将牵引重量减0.5公斤-1公斤,在观察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的护理]下肢骨牵引患者的护理 骨牵引法是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牵引术是骨科重要的简便有效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广,既有复位又有固定作用。下肢牵引通常的穿针部位有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跟骨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常常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果护理不当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科学有效的正确的牵引方法及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总结我科2008年3月~2008年8月130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0例,男90例,女40例。年龄18~92岁,股骨颈骨折40例,粗隆间骨折42例,骨盆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30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牵引患者被动体位,活动受限,往往有一定的思想压力,焦燥不安。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主动与病人交谈,掌握思想变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情况,如发现肢端皮肤颜色青紫,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肢体疼痛、麻木,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3保证正确的牵引位置 为保持反牵引,皮牵引抬高床尾10~15cm,骨牵引抬高床尾20~25cm。 2.4为保持牵引的效能,经常检查有无阻挡牵引的情况,并及时矫正 ①被服、用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②牵引绳不可脱离滑轮,牵引线绳与患肢在同一轴线上。③在牵引过程中,身体过分的向床头、床尾滑动,以致头或脚抵住了床头或床尾栏杆,而失去身体的反牵引作用,应及时纠正。④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不可随意放松或减轻。牵引重量应保持悬空,如坠落在地上或触靠床栏上,都会失去牵引作用,也应及时矫正。 2.5预防并发症 2.5.1 预防褥疮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易产生褥疮,因此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骶尾部可垫水垫,水垫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足跟部用医用手套装入1/2~2/3满的水,手套开口端牢牢扎紧擦干,平放置于患者足跟部预防褥疮。 2.5.2 预防肺部感染由于病人长时间仰卧,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应鼓励病人做深呼吸运动,为病人拍打背部鼓励咳嗽,病人出现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可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wu、注射用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做氧气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每日2次,使病人痰液易于咯出。 2.5.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稀释尿液,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对留置尿管的病人,要保持会阴部清洁,用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呋喃西林250ml膀胱冲洗每日2次。 2.5.4 调节饮食,增加营养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应多进水果、蔬菜。增加植物纤维,防止便秘。 2.5.5 预防足下垂膝关节外侧腓骨小头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由于位置比较表浅,容易

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1例双下肢骨牵引患者的临床护理 随着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当患者发生骨折后,不但会引起皮内、筋骨的损伤,还会导致心理、精神上的创伤,而双下肢骨折患者更是倍感紧张和绝望。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带有合并伤或身体条件较差不能立马进行手术的就需要先行骨牵引。骨牵引是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拉钢针直接牵拉到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1]。下肢骨牵引患者,由于牵引时间长,牵引肢体制动和局部受压,需要绝对卧床,生活上长期不能自理、压疮、皮肤擦伤、针眼感染、红臀等成了常见并发症[2]。做好下肢骨牵引患者的舒适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达到最舒适状态,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我科于2014年2月8日收治1例车祸伤致双下肢骨折,患者诊断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我科行左胫骨结节牵引+右跟骨牵引的双下肢骨牵引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良好的治疗及护理已出院,患者康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歲,因车祸伤致左髋部疼痛、右下肢疼痛、出血、活动受限5h于2014年2月8日收住我科,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右股骨骨折、右胫腓骨下段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全身多处挫伤”收治。患者入院后查体:T37.1 ℃,HR P78次/min、R21次/min,BP100/55mmHg,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患者既往高血压、心脏病病史。专科体检:右胫腓骨下段可见明显皮肤挫裂伤,主动及被动活动受限,左髋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未见明显皮肤挫裂伤,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及,末梢感觉、运动、血供良好,右手中小指挫裂伤。入院后,急查ECG、采血送检备血、禁饮食等,拟于急诊手术,于2月9日凌晨在静脉麻醉下行右踝开放性骨折清创+右跟骨牵引术+右手中小指清创+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术。术后行抗炎、抗破、扩管等治疗。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于3月10日出院,定期门诊复查。 2 护理 2.1牵引术前护理患者对于突发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剧烈疼痛受限以及缺乏疾病知识,易产生紧张、恐惧、害怕情绪,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不仅要技术操作准确还要给予精神安慰。创伤和环境的改变使患者睡眠形态紊乱必须在睡眠期间采取的措施尽量间隔90 min,以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周期[3],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骨牵引治疗的目的、经过及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介绍同类患者牵引后恢复良好的病例,使其积极配合治疗[4]。 2.2牵引术后护理①卧硬板床,指导患者双下肢正确放于布朗氏架上,床位抬高15~30cm,患肢处于中立位,稍外展[5],双下肢足跟尽量悬空,防受压; ②针眼处要保持清洁干燥,可采用新型的美皮康贴于患处,该敷料自带粘胶固定,能对针孔进行封闭,保持针孔局部相对无菌[6]。牵引针两端可套上橡皮塞或是胶盖小瓶,以防伤人或挂住被服;③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末梢血运、感觉情况,包

骨科常见牵引注意事项

骨科常见牵引注意事项 一、皮带牵引: 约3-5公斤,不超过5公斤。注意胶布处皮肤有否过敏、水泡、皮疹感染等,并及时予处理。经常检查牵引是否松脱,有否压迫腓总神经,踝关节能否正常活动。应密切注意患肢的血运循环及活动功能,患肢肢端可因绷带缠的过紧或其它的原因,压迫血管、神经而引起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及脉博摸不到等情况,遇到上述情况时,应详细的检查,分析原因并报告,有时只须松开绷带减压后缠绕便可解决,应警惕缺血性挛缩的发生 二、骨牵引: 包括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跟骨牵引等。牵引的目的是保持肢体的生理轴线,促使骨折复位或松驰软组织,促使畸形的关节获得矫正以及稳定手术后的肢体。所以,牵引时要有反牵引如抬高床尾,将肢体放置布朗氏架上等,以保证牵引之效果,要经常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正确。 上肢牵引时,肩要离床,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下肢牵引时,要保持髂前上棘,髂骨前面和第1、2趾间在一条线上。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由内向外进针。 踝上牵引:同上,少见。 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由内向外进针,较少。 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由外向内侧进针,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经常检查牵引针眼有否感染、有否移动。每天针眼用75%酒精消毒2次。鼓励病人在牵引下作四肢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防止褥疮和肺炎等。 三、头颅牵引: 包括颈颌带牵引,颅骨牵引和颅骨钢圈牵引。使用这种牵引的病人用于颈椎损伤,颈椎综合征以及脊柱侧弯病人手术前之牵引。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牵引时应随时注意牵引装置是否正确。颈颌带的要求是否牢固、舒适、安全,应注意吊带有无移动位置以致压迫颈部影响呼吸,颈椎损伤病人依据损伤类型保持颈部的过伸位或微屈位。 四、骨盆牵引: 骨盆牵引用于腰腿痛病例和骨盆病例。前者牵引装置不应超过髂后脊,否则牵引效果受到影响。后者用于布兜牵引时,臀部要离床,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因骨盆骨折病人可并发大出血。 所有牵引病人均应卧平板床,凡新上牵引的病人应列为交接班的项目,尤其皮肤牵引的病人。 牵引期鼓励多作各种活动。 五、.观察患肢血运:颜色-苍白(动脉缺血)、紫绀(静脉回流障碍)、正常肿胀-轻度:比健侧稍微肿胀 中度: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 重度:严重肿胀,皮肤透亮,甚至有张力性水泡形成。 动脉搏动情况-可触及(强或弱)、未触及(未摸到或纱布、石膏

骨科牵引概述

概述 骨科疾病中经常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用手法或器械的牵引,来达到整复骨折、脱位、维持复位后的位置,或矫正关节畸形,解除肌肉痉挛与疼痛的目的。亦常用以椎间盘脱出症、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和作为骨科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措施,临床上常按牵引的部位分皮肤牵引、骨骼牵引、四头带牵引、骨盆悬吊牵引等。 ⒉几种常见牵引与护理 ⑴皮肢牵引:来源: ①适应症常用于儿童股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局部剧列肿胀不宜手法复位、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肌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 ②方法: A下肢牵引部位剃毛、局部涂安息香酸酊保护皮肤,增加胶布粘性。 B准备适当长度与宽度蝗胶布,一般是患肢最细部位同径的1/2,自大腿中上1/3或小腿上1/3开始胶贴,离肢跟5cm处放置扩展、滑车,悬吊重量。 C骨突处放置纱布或棉垫,如腓骨小头、胫骨内、外踝,避免皮肤受压。 D肢体外周用绷带轻轻加压均匀缠绕,方向从近端到远端。 E根据治疗要求,放在勃良氏架(Braum)或妥马氏架(Thomas)上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2~1/13,不可随意增减。 ③护理要点:来源: A病人卧硬板床,床脚抬高作反牵引。 B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如下肢保持外展正中位。 C经常检查皮肤牵引绷带有否松动、滑脱,保持重量悬空。 D有无胶布过敏性皮炎,如出现皮疹、丘疹、红疹时可用海绵带牵引来代替。 E儿童股骨骨折Bryant牵引时,臀部必须离开床面。 F加强临床护理,预防褥疮及呼吸、泌尿系统并发症,应鼓励病人利用拉手架抬起上身、抬臀、促进血液循环。 ⑵颅骨牵引:来源: ①适应症:适且于颈椎骨折脱位或伴有神经症状高位截瘫。 ②方法及护理:来源: A患者剃光头、仰卧位,用龙胆紫作标记,自两耳边顶端连线,再作自鼻尖向上向后引线相交于顶部自交叉点旁开4~5cm,即为颅骨钻孔点。 B局麻药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溶液每10ml加盐酸肾上腺素1~2滴,可止血及延长麻醉时间。C病人卧硬板床,床头抬高,一般颅骨牵引重量5~10kg。 D颈椎屈典型损伤时,病人平卧位去枕,齐两肩用薄枕垫平作过伸位牵引。颈椎过伸型损伤时可在头下置枕作屈曲位牵引。 E颈椎损伤伴高位截瘫者牵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的变化,及时处理。 F枕骨粗隆重处放中空海绵垫或纱布圈,减轻骨突部的压迫,每日定时按摩骨突部,预防褥疮的产生。G每天检查颅骨牵引螺丝有无松动,先松后紧,避免钩尖刺激骨质发生滑脱,翻身过程中亦要防止冰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

骨科牵引术常用方式及要点详解 1牵引的定义 应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抗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和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畸形。 2牵引的目的 患肢制动,减少局部刺激减轻局部炎症扩散 保持肢体功能位 稳定骨折断端,镇痛,便于骨折愈合 矫正和预防因肌肉挛缩所致的关节畸形 使骨折、关节脱位复位。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血回流,消除肢体肿胀 3牵引的分类 一、皮牵引 皮牵引是使用胶布或皮套等包裹患侧肢体进行牵引,进而维持骨折的复位和稳定。主要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的稳定的粗隆间骨折或手术前后的辅助固定治疗等。 牵引重量不超过5公斤,随时观察血运神经症状改变。 一般维持3-4周。 其牵引力通过皮肤、筋膜、肌肉,间接达于骨或关节。 皮肤有创伤、炎症、溃疡、粘膏过敏以及静脉曲张等疾病者,不宜使用。 皮牵引操作前,应将局部皮肤洗净、剃除毛发。 1、下肢皮牵引带牵引 2、双腿悬吊牵引 3、枕颌带牵引 4、骨盆悬吊牵引 二、骨牵引

骨牵引是通过圆针直接牵引骨骼,从而使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有效的复位和固定。 常常用于皮肤损伤、肿胀严重、创口感染或骨骼粉碎严重不宜行内固定的患者。 注意事项:每日观察避免过度牵引,超过8周更换牵引针,牵引过程中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股骨髁上牵引 【适应症】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穿刺部位:在髌骨上缘2㎝处或内收肌结节上2横指处。由内向外进针,防止进针时损伤股动脉。 牵引重量:体重的1/6~1/8 ,老年人1/9,维持量为3㎏ 2、胫骨结节牵引 【适应症】有移位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脱位及陈旧性髓关节脱位等。(临床上因胫骨结节位置表浅易定位,四周软组织少,操作简捷,胫骨结节牵引较股骨髁上牵引更常用) 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顶端下、后各2㎝;由外向内进针,防止伤及腓总神经。 牵引重量:体重的1/7 约7~8㎏, 维持量为3 ~ 5㎏。

(完整版)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骨牵引病人的注意事项观察要点及护理 牵引是骨科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适当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作用于骨折部位,以达到复位的目的。骨牵引是治疗下肢骨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临床常用方法包括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等。由于牵引时间一般较长,患者须长期卧床休息,生活上不能自理,容易发生多种生理或心理不适,也容易产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做好骨牵引患者的护理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1 骨牵引术前的心理护理 对牵引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患者受伤后多表现为情绪低沉,对骨牵引成功与否存有质疑的心理,还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疼痛或是牵引后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愿配和医护人员。为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认真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及牵引过程的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牵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战胜疾病信心和决心,配合各项护理工作的进行。另外,牵引病人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协助患者做好各种生活护理,使其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 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注意事项是护士在牵引术前应高度重视的,做好以下几点与配合医

生下一步的牵引术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直接的联系。 (1)牵引前先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减少皮肤感染机会。 (2)了解骨牵引禁忌证,如牵引处有炎症或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牵引局部骨骼有病变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均不适宜做骨牵引。 (3)向患者详细说明牵引后配合事项,包括维持牵引体位,不随意增减牵引重量,若牵引肢体出现局部疼痛、麻木应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4)注意牵引肢体保暖,特别在本地区冬季更应注意这一点。 3 护理措施 在本科数十例骨牵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护理措施及临床观察值得同行相互探讨和重视,细致的观察和处理对促进此类患者的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1)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包括肢端皮肤颜色、皮肤温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桡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指(趾)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了血液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如是否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须及时处理。 (2)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滑车抵住床尾或床头;防止牵引锤着地;防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不可过度摆动,避

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1)

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2013-12-25 莫少芳 一、下肢骨牵引的类型与适应症: 1.股骨髁上骨牵引(骨盆骨折、髋关节骨折脱位等) 2.胫骨结节骨牵引(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 3.跟骨结节骨牵引(胫骨骨折及小腿开放性损伤) 二、骨牵引的重量 1.股骨髁上骨牵引和胫骨结节骨牵引的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8 2.跟骨结节骨牵引的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12 3.通过拍片观察牵引后骨折对位对线的情况,如果依然短缩移位需要再增加牵引重量,如果分离了,就说明过牵啦,必须减轻牵引重量。 三、目标标准:病人骨骼牵引合适安全,能保持解剖位置。 四、护理指引 1.向病人解释牵引的目的及主要程序 2.根据医嘱或指引进行针眼护理 3.牵引针末端予密封瓶覆盖 4.保持牵引系统的完整 5.保持患肢处于最佳的解剖位置 6.保持患肢温暖 7.保持有效牵引 8.鼓励病人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以预防并发症 9.观察患肢皮肤及神经肌肉状况 10.针眼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制定和掌握骨牵引的护理指引,建立健康教育单 2.保持两端平衡,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3.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30cm 4.保持牵引绳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5.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牵引秤砣要悬空,不能碰地面或床沿 6.严防在转移体位时放松牵引 7.严防棉被或衣物压放牵引绳 8.发现牵引弓脱落、移位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并记录 六、骨牵引病人的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合作 2.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 3.应用足底板托或沙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与功能位,鼓励病人主动屈伸踝关节,或被动作足背伸活动,以防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4.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抬起上身等,改善呼吸功能,同时要嘱病人多喝水,以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下肢骨牵引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方丽霞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233) 【关键词】骨牵引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88-02 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形成大多发生于制动状态,手术后3-5天为高发期,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更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外加骨折创伤和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造成高凝状态,牵引时和手术后都需要卧床,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静脉内,可有大量的白细胞积聚,在移向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的过程中,能造成内膜损害,激活凝血过程就可能并发血栓形成![2]我科对下肢骨折行牵引患者手术前后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这两个月共208例下肢骨折牵引病人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其中收治小腿骨折69例,大腿骨折110例,多发骨折29例,男152例,女156例,平均年龄39.5岁。 2、结果:发生血栓2例,经系统用药及护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 二.护理措施 1、入院资料评估:对患者年龄≥40岁,超体重,有糖尿病史,下肢静脉曲张,有高血压病史,查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等类型的患者均列为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

2、及时发现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以术后3~5d多见,最迟术后2周,此时患者骨折及术后疼痛期已过,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下肢,如突然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增粗、皮肤苍白和皮温低应怀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心理护理:术前应进行预防宣教,入院后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肢体疼痛难忍,明显的肿胀会使患者产生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心理、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耐心地告诉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特点和肢体制动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鼓励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同时给患者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当患者好转,患肢肿胀减轻时,患者增加了信心,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4、体位护理:让患者尽早活动下肢,如果患者不能够主动活动下肢时,应该抬高下肢,对下肢进行定期的被动活动。患肢抬高20°-30°,置于布 朗氏架上,牵引重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严格要求,不要牵引过度。不可在膝下垫枕或其他物体,致膝关节屈曲,以防进一步阻塞静脉回流。 5、肢体观察:髌骨上缘以上15CM处,髌骨下缘以下10CM处做标记,每 日测量其周径,了解肢体肿胀程度。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足部动脉搏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以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同时要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每2小时跟换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 6、防止血液呈高凝状态:术前禁食水,补液不足,可导致脱水及血液浓缩,入院后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告知患者饮食:宜少盐,清淡,富含纤维素的,以保持大便通畅,应吃新鲜蔬菜瓜果及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防止体液丢失太多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诱发静脉血栓。术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注,或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以加强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高龄,双下肢多发骨折等)应于术前12小时开始给予常规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VITK的拮抗剂,上述2种药物的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7~10d。 7、用药期间的观察:在对下肢血栓发生的高危患者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以及在使用溶栓抗凝剂及纤溶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期间,需观察药物的过敏反应,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骨科常用牵引重量 1、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2、兜带牵引 ⑴颌枕带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 ⑵骨盆牵引,一侧牵引重量一般不应超过10kg 3、骨牵引: ⑴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⑵尺骨鹰嘴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⑶尺桡骨茎突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l/20 ⑷掌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20 ⑸指骨牵引:牵引重量不超过1 kg ⑹股骨大粗隆牵引:牵引的重量为体重的1/12 ⑺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⑻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8 ⑼踝上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⑽跟骨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 ⑾跖趾骨牵引:与掌指骨牵引类同 颅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2约3kg--5kg,必要时可增加到6kg--10kg,单侧小关节脱位牵引重量可有1.5kg开始,逐渐增加,最多不能超过10kg,时间约8小时;小关节绞锁者可加大到12.5kg--15kg,需观察 股骨髁上牵引重量成人一般按体重的1/7到1/8计算,老年体弱、肌肉损伤过多、或有病理性骨折的可用体重的1/9,小腿辅助牵引为1.5kg--2.5kg,足部皮肤牵引重量为0.25kg--0.5kg; 小儿先髋术前牵引单髋脱位,患侧予2~6Kg(1Kg/岁)骨牵引,健侧予1~2.5Kg下肢皮牵引维持;如为双髋脱位,两侧同时予相同重量骨牵引(1Kg/岁)。 胫骨结节牵引重量与股骨髁上牵引重量相同 成人颅牵一般是体重的1/9。但是,小孩的肌肉,筋膜等发育均达不到成人水平,个人浅见,将牵引重量减0.5公斤-1公斤,在观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