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题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题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题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题

《黄州快哉亭记》复习训练2010.4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

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

..(),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

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为快哉者也。

..():此其所以

至于长洲水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

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

..()之余功,而自放

..()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

()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

2、语法知识整理

(1)词类活用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西望武昌诸山(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草木行列(行列,名词作动词,排成行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从)

将蓬户瓮牖(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2)特殊句式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被动句。谪,被贬官。)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介词结构后置句)

振之以清风。(介词结构后置句)

照之以明月。(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乃得玩之(于)几席之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句)

快哉此风!(主谓倒置句)

而风何与焉?(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与”的宾语。)

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往”的宾语。)

将何适而非快?(宾语前置句,“何”是动词“适”的宾语。)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宾语前置句,“自”是动词“放”的宾语。)

(3)固定句式

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哉”有“哪里……呢”的意思。)

(4)指出虚词“以”、“所”的用法并作解释

亦足以.称快世俗振之以.清风以.观览江流之胜

张君不以.谪为患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不以.物伤性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3、翻译句子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对“快哉”看法的一组是( B )

①、……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今乃得玩之(胜景于)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③、曹孟德、孙仲谋……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④、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⑤、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⑥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A、① ② ④ ⑥

B、② ③ ④ ⑥

C、③ ④ ⑤ ⑥

D、① ③ ⑤ 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畅言“快哉”,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B、文中的“不以物伤性”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

C、作文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

D、文章既写出了作者登临览胜的快意之情,又含有不平之气。

5、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淼壮阔,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开头起笔不凡,不落俗套。

B.“快哉亭”命名的原因就在于能借此名表明其“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忧乐观。

C.通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之景,也为后面的议论作好铺垫。

D.文章风格雄放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表达了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及对张与苏轼的慰勉之情。

拓展阅读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逾黄茅岭而下逾:越过

B.其一少北而东北:北面

C.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D.又怪其不为之中州中州:中原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益奇而坚③良久乃已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④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3、下列不属于描写小石城奇貌的一句是 D

A.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B.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B.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将小石子投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C.此文与《小石潭记》都属于“永州八记”,此文第1段文字主要写了小石城山的荒凉景象。

D.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③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④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5、B项,北,向北,名词活用为动词。

6、D项。而: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却。乃:③才,副词;④你,代词。

7、D项,此句是写小石城的方位。

8、C项,荒凉的景象错,应是奇观景物。

9、①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②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

③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④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

二、写作实践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项脊轩志》知识整理

《项脊轩志》知识整理 一、文学文化常识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文学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他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对“桐城派”影响很大。 “志”与“记”: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 项脊:地名。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作者把自己的书斋名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一说它窄小,如在人的颈背之间。 三五之夜:农历十五的夜晚。(古诗文中常用两个数字相连而相乘的方法指代某个年龄或日期,类似有“二八佳人”)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指孩童时代。 先大母、先妣:“先大母”,已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已死去。“先妣”指已去世的母亲。《礼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去世的父亲称“先考”,去世的母亲称“先妣”。 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内室或妇女的卧室。 二、古今异义 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 往往 ..而是到处、处处 余久卧病无聊 ..精神无所依靠 瞻顾遗迹 ..旧日事物 余自束发 ..指儿童时代 三、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抵挡)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用乳汁喂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垣墙周庭(垣墙,砌上围墙)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一、问题导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特点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参考:爽快/自在/ 二、知识储备 (一)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4)陆逊:孙策之婿,曾佐吕蒙败关羽,占荆州,用火攻破刘备四十余营。黄武七年,与魏将曹休战于皖,大败魏师。 三、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沅.(yuán )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è)风开云阖.(hé)变化倏.(shū)忽舟楫.(jí)草木行.(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 睥.(pì)睨.(nì)骋.(chěng )骛.(wù)飒.(sà)然而风何与.(yù)焉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 归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黄州快哉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 《小石城山记》(粤教版教材《选修2》P6-9) 【课型】 本文属于散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2、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点拨、引导赏析、多媒体教学 【教时安排】3课时 【教时重点】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时难点】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文学常识简介 一)介绍题名(由题目引发的思考): 1、说起黄州,你会想起什么?我们是否学过相关的文章? 2、题目“黄州快哉亭记”,我们学过哪些也是以“记”为体裁的文章? 3、“快哉”,是什么意思? 解答: 1、说起黄州,会想起赤壁,会想起苏轼,想起乌台诗案。相关的文章有苏轼的《赤壁赋》。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寓言中寄寓着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兼“览物”的叙述、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及侧写自我心志的“抒情”等。《黄州快哉亭记》同上;兼具叙述、议论、抒情。 3、快乐,痛快。 【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二)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风格鉴定:1.辙性沉静简洁,加以父兄之薰陶,发为文章,汪洋澹泊,似其为人。2.苏轼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 三)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设计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圆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脑赛和不平。

黄州快哉亭记知识点归纳

黄州快哉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一:黄州快哉亭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无) 二、古今异义 1.至于赤壁之下(古义:到达;今义:连词,表示另叙一事。)2.东西一舍(古义:三十里为一舍;今义:房子、屋子。) 3.将何往而非病(古义:怨恨、忧愁;今义:疾病。) 4.使其中不自得/使其中坦然(古义:他的内心;今义:这中间。)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古义:心情舒畅;今义:心里平静,无顾虑。) 6.窃会计之余功(古义: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今义:财务工作人员。) 三、一词多义 1.胜 ①以览观江流之胜/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名词,美景) ②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动词,承受) 2.盖 ①盖亭之所见(连词,表示推论原因,因为) ②玉之言盖有讽焉(副词,大概) 3.适 ①将何适而非快(往,到去,动词) ②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使闲适,使动用法) 4.与 ①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参与,引申为有什么关系) ②与庶人之所以为忧(和) 5.舍 ①南北百里,东西一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②渔夫樵父之舍(房屋,房舍) 6.以 ①不以物伤性(因为) ②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把) ③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用) 7.焉

①玉之言盖有讽焉(兼词,于此,在这里面) ②而风何与焉?(语气词,无实义) 8.至于 ①至于赤壁之下(到了,到达) ②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连词,表示另叙一事) 9.将 ①将何往而非病?/将何适而非快?(那么) ②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即使,连词,表假设)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在南边;北,在北边) 2.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昼,在白天;夜,在晚上) 3. 西望武昌诸山(西,向西) (二)名词作动词 1.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取名) 2. 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排成行列) 3. 将蓬户瓮牖(蓬,用蓬草编;瓮,用破瓮做) (三)使动用法 1. 动心骇目(动,使震动;骇,使惊骇) 2. 亦足以称快世俗(称快,使称快) 3.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跟从) 4.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使穷尽;适,使闲适)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译:至于长洲的水滨,旧城的遗址,曾是曹操、孙权窥伺的地方,也是周瑜、陆逊驰骋的地方。) 2. 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译:这就是它称为快哉亭的原因啊。) 3.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译:这只是大王您的雄风罢了。) 4. 此则人之变也(译:这就是人的感受不同啊。) 5.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译:这些都是诗人和忧思之士感到忧愁悲伤身心憔悴而不能承受的原因啊。)(二)被动句 1.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谪,被贬官,意念上的被动)译:清河县的张梦得被贬官居住在齐安。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附练习)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附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三、情感目标: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想】 一、宋代的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非常突出,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去读懂和欣赏这一类文章,将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为了使课堂教学符合“增效减负”的目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预习稿和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1、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配合预习稿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2、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3、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三、教学方法:运用预习稿、讲学稿和习作稿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四、教时安排:共2课时(本节授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扫清障碍(课前预习+第一课时) 1、利用预习稿,使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翻译有较清晰的掌握,并在各学习小组之 内和之间取长补短,合作解决遇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2、通过预习稿训练中有目的的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堂上点拨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等,巩固预习阶段的学习成果。 4、学生利用预习稿的订正,彻底解决所有预习遗留的问题 第二阶段:品读和赏析(第二课时) 1、整体把握文章,以“快”字为线索,迅速理顺文章脉络。 2、以文本阅读为基础,读懂和欣赏文章。 3、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和理解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的写作特色。 第三阶段:延伸阅读(课后完成) 1、通过课后阅读,加强对亭台记文情、景、理浑然一体写作特色的认识。 2、写作是语言表达的有效延伸,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课题:黄州快哉亭记 【学习目标】 1读懂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疏通文言字词含义; 2、领略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的江流壮大景象; 3、了解快哉亭命名原由。 【学习重难点】重点:快哉亭命名缘由;难点:重点实词虚词含义。 一、问题导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请回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填空,并结合课文注释初读《黄州快哉亭记》,说说你对“快哉”二字的理解。 《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该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 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该篇着重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所闻,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 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传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是苏辙,本篇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快哉”二字意思为参考:爽快/自在/ 二、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苏辙性格沉静,资禀敦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苏轼对苏辙文章风格的评语:“子由之文,词理精确,有不及吾;而体气高妙,吾所不及。”苏辙作品集名为《栾城集》。其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此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乐观的处世态度。 (三)第二自然段提及“曹孟德、孙仲谋……周瑜、陆逊……;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所列举四人史实: (1)曹操:建安元年,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结束中原二十年之久的战乱。 (2)孙权: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从此西联蜀汉、北抗曹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3)周瑜: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南下,瑜与刘备合兵,大败操兵于赤壁。

(完整word版)《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伶官传序》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作品。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是为了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阐明了国家盛衰成败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文言基础整理〗 一、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古义:人为之事;今义:录用管理人员的工作] 2、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泛指官员;今义:做某种工作] 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古义:往前走;今义:前导,先驱者] 4、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古义:以至于;今义:表另提一事] 二、词类活用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名作动]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订立盟约,名作动] 3、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子装,名作动]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探求、考察,名作动]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名作状] 6、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名作状] 7、仓皇东.出 [向东,名作状] 8、而告以成功 .. [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使动用法] 10、祸患常积于忽微 ..多困于所溺 [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形容..,而智勇 词作名词]

三、一词多义 1、负 (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背]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辜负]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 [背弃]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 [使……承担] (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 [倚仗] (6)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失败]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覆盖] 2、告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伶官传序》) [告知] (2)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禀告] 3、顾 (1)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面面相觑] (2)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 [回头]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拜访] (4)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顾念、顾惜] (5)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五人墓》) [顾及] (6)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但是]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考虑]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4、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归附,归依]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归往,奔向] (3)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归向、归属] (4)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 [归聚,汇聚] (5)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 [归还] (6)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 [使……回去] (7)后五年,吾妻来归(《项》) [旧称女子出嫁]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教学教材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 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作者和背景】 ▲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 【题解】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 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 草木行()列皆可指数() 睥()睨()骋()骛() 飒()然而风何与()焉 会()计蓬户瓮()牖()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翻译与理解】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3)将何往而非病.() (4)使其中.坦然() 二、一词多义 ⑴胜 以览观江流之胜.()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 ⑵与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⑶以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三、词类活用。(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⑴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⑷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⑸动心骇目() ⑹西望武昌诸山() ⑺亦足以称快世俗() ⑻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⑼将蓬户瓮牖() ⑽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⑵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⑶有风飒然至者。() ⑷快哉此风!() ⑸将何适而非快?() ⑹而风何与焉?() ⑺将何往而非病?() ⑻乌睹其为快也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 (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译文: (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 课文翻译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 【作者和背景】 ▲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 【题解】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 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 草木行()列皆可指数() 睥()睨()骋()骛() 飒()然而风何与()焉 会()计蓬户瓮()牖() 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翻译与理解】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3)将何往而非病.() (4)使其中.坦然() 二、一词多义 ⑴胜 以览观江流之胜.()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 ⑵与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与.庶人之所以为忧() ⑶以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三、词类活用。(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⑴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⑷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⑸动心骇目() ⑹西望武昌诸山() ⑺亦足以称快世俗() ⑻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⑼将蓬户瓮牖() ⑽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四、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⑵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⑶有风飒然至者。() ⑷快哉此风!() ⑸将何适而非快?() ⑹而风何与焉?() ⑺将何往而非病?() ⑻乌睹其为快也哉!(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 (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 (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译文: (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译文: 课文翻译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知识整理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 虚词: 其:1、其流奔放肆大(人称代词,代物,它) 2、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人称代词,代人,他的) 3、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副词,表揣度,大概) 4、其流风遗迹(人称代词,代人,他们) 5、使其中不自得(人称代词,代人,他的) 6、乌睹其为快也哉(指示代词,这) 至于:1、至于赤壁之下(到了) 2、至于长洲之滨(表示从另一话题说起,至于) 与:1、与海相若(介词,和) 2、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介词,和) 3、而风何与焉(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以:1、以览观江流之胜(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2、亦足以称快世俗(连词,表目的,用来) 3、不以物伤性(介词,表因果,因为) 4、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5、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介词,表工具、方式,用、拿) 盖:1、盖亭之所见(句首语气词,含有“大概”的意思) 2、玉之言盖有讽焉(副词,大概) 则: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连词,表并列,“就”或不译) 2、此则人之变也(副词,是、就是,加强判断语气) 焉:1、玉之言盖有讽焉(兼词,于之) 2、而风何与焉(兼词,于之) 何:1、而风何与焉(疑问代词,什么) 2、将何往而非病(疑问代词,哪里) 哉:1、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语气助词,表感叹,啊、呀) 2、乌睹其为快也哉(语气助词,表反问,呢) 然:1、有风飒然至者(助词,形容词词尾,地、……的样子) 2、不然(代词,这样、如此) 实词: 得:1、始得平地(得到) 2、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能够) 3、使其中不自得(感到舒适) 为: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建造) 2、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随文就意,觉得) 3、乌睹其为快也哉(随文就意,觉得) 胜:1、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 2、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美景)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承受、禁得起) 舍:1、东西一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黄州快哉亭记》

《黄州快哉亭记》 一、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苏辙(1039—1112),字子由,北宋散文家,晚年隐居颍水之滨,故自号颍滨遗老,谥号“文定”。本文选自其作品集《栾城集》。苏辙是苏轼之弟,人称“小苏”,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 “记”是古代的文体,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曾学过《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 4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名齐安。 二、词语解释 江出 ..西陵:江,长江。出,流出 始.得平地:才 奔放肆 ...大:奔放,水势迅急肆,极,甚 其势益张 ..:益,更加张,大 波流浸灌 ..:浸,灌,意思都是“注”。此处指水势浩大。 与海相若.:像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 ..齐安:谪,贬官。居,居住。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就着,依着。 以览观江流之胜.:美景。 风云开阖 ..:开,开启;阖,闭合,指风云变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桨 变化倏忽 ..:顷刻之间,指时间短。 今乃得玩之几席 ..之上:几,小桌;席,席子 举.目而足:抬起 皆可指数 ..:一一指点。 故城之墟.:废墟,遗址。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 ..:犹言“驰马”,形容驰骋疆场。 王披.襟当之曰:敞开 庶人安 ...得共之:庶人,百姓;安,怎么

高中语文杂记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

高中语文杂记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 大家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 胜,而余兄子瞻 ..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 ..,赵郡苏辙记。 ..六年十一月朔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B.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C.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D.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解析】“张君”指人,作句子的主语,其后无需停顿,排除C;“以……为”就是“把……作为”,“患”为“为”的宾语,“患”后断句,排除A;“此”为代词,前面“间”,“中”的意思,因此“此”只能做下一句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答案】 B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虽与府吏要:约。(《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适得府吏书:刚才。(《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有此令郎君:美好。(《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府吏再拜还:两次。(《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多谢后世人:劝告。(《故事为焦仲卿妻作》)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阿房宫赋》) 使六国复爱六国之人:假使。(《阿房宫赋》)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座。(《阿房宫赋》) 烛之武退秦师:军队。(《烛之武退秦师》) 公从之:听从。(《烛之武退秦师》) 吾不能早用子:你。(《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已经。(《烛之武退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这。(《烛之武退秦师》)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烛之武退秦师》) 唯君图之:希望。(《烛之武退秦师》)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烛之武退秦师》) 亦去之:离开。(《烛之武退秦师》)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度。(《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第二天。(《邹忌讽齐王纳谏》) 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方,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 谤讥于市朝:谤,指责他人的过错;讥,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有诸:之乎?(《庄暴见孟子》) 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庄暴见孟子》) 兄弟妻子离散:妻子和儿女。(《庄暴见孟子》) 河内凶:遭到饥荒。(《寡人之于国也》) 弃甲曵兵而走:跑,这里指逃跑。(《寡人之于国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拿,用。(《寡人之于国也》) 其流奔放肆大:极、甚。(《黄州快哉亭记》) 其势益张:益,更;张,盛大。(《黄州快哉亭记》) 东西一舍:古时三十里为一舍。(《黄州快哉亭记》) 将何往而非病:怨恨,忧愁。(《黄州快哉亭记》) 或曰:“梅以曲为美”:有的人。(《病梅馆记》) 固也:本来。(《病梅馆记》) 以绳天下之梅:约束。(《病梅馆记》) 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病梅馆记》) 日过午已昏:暗(《项脊轩志》) 每移案:桌子。(《项脊轩志》)

《黄州快哉亭记》教学设计

(以下教师简称为T,学生简称为S) 一、导入: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亭台楼阁是音乐里靓丽的音符。这些亭台楼阁往往蕴涵着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思。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阿房宫赋》,阿房宫华美繁复,却最终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令人叹息;又比如项脊轩室仅方丈,却“桂影斑驳,珊珊可爱”,叫人向往。亭台楼阁总有着这样穿越古今的魅力,古往今来的登临者,凭栏遥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他们的思绪或深沉或飞扬,可又有几人能于贬谪之日在亭台之上临风而呼“快哉!”呢!今天我们学习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板书] 二、分析第一部分 T: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翻译全文,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预习得怎么样?能读懂文章吗?读下来你觉得哪一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呢? S:快 T:对!因为这个亭的名字就叫“快哉亭”嘛!建亭者是谁?名亭者又是谁? S:(齐)张君、梦得、苏轼…… T:课文里有相应的句子吗? S:“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T:请你翻译一下。 S: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建造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水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命名它叫“快哉亭”。 T:[明确]:省略句;重点字:即、为、胜、以、名 以,用来,说明了建亭的缘由。[板书]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那么,名亭的缘由是什么呢? S:小声议论 T:我们先把课文一起来朗读一遍。找一找命名为快的原因。 S:齐读课文。 T:苏轼为什么要给这个亭起名为“快哉”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找到一个关键句。 你找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S: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板书] T:为什么找这一句? S:“所以”,……的原因[板书圈点] T:“这就是把它命名为快哉的原因”言之凿凿啊! 现在我们就是要弄清楚“此”指代什么。[板书圈点] S:前面描写的景色。 T:你把这几句话读一读 S:朗读 T: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 S: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

上海市崇明区高一语文下册第15课《黄州快哉亭记》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黄州快哉亭记 【相关知识精讲】 一、作者简介 苏辙(1039一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第。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栾城集》,为文以策论见长,他的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苏轼语)。 l 二、写作背景 I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僵俭》,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三、课文理解及思路 本文通篇紧紧围绕“快哉”两字来做文章,一篇之中“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本文思路: 由张梦得为览江流胜景筑亭,苏子瞻为亭命名起笔;接着写此处山川景物令人快,英雄流风遗迹令人快;再以《风赋》说“快哉”典出,并交代快与不快与境遇有关;最后以心胸旷达者快、随遇而安者快收束全文,慰藉长兄、友人且自慰。. 全文清新开阔,气势奔放,用典自如,写情畅快淋漓。 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作者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此外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四、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大盛。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唐人的亭台堂阁记一般以“物”为主,多作客观描写、静态记述,总体以写实胜,典型如韩愈

中学语文应试解题速记口诀

中学语文应试解题速记口诀 (“文言知识”概念) 1、“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文言虚词另有“兼(语)”:盍(何不)诸(之于、之乎)叵(不可),另加焉(于此、于之、于何)。 2、“词语活用”别发懵,词性区别在句中。名、动、形,可互变,使动、意动很常见。名(名词)形(形容词)如若带宾语(作及物谓语),断定“活用”不迟疑。 3、“特殊句式”有四招:判断、被动、省略、倒(倒装)。“语序倒装”记歌谣:一前(宾语前置)、二后(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倒装)。 4、“一词多义”功夫深,做题尤其要留心。语境语意紧联系,译成“白话”好区分。 5、“语意关系”有两句,其实就是找“关联”:并(并列)、承(承接)、递(递进);假(假设)、因(因果)选(选择);另有转折与条件。 6、“评价人物”要分项,“性格、政绩”是两样。施动(主语)、受动(被动者)别搞混,时间、地点要看准。概括“形象”讲客观,言简意赅求节俭。 对“文言知识”概念里面容易混淆的现象略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1:焉,可作代词、助词和兼词,有时不好辨认: ①代词,相当于“之”字,如:“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②疑问代词,怎么,如:“焉足道邪!”(《史记·司马相如传》) ④兼词,于此,在这里,如:“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⑤兼词,于之,向他,对他,如:“使皇武子辞焉。”(《殽之战》) ⑥兼词,于何,在哪里,表疑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2:词语活用是考卷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根据第2条,举数例区分: ②形容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一般为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在本句中是意动用法,“以……为美”,或“认为美丽”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通常情况下,只要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判断为“使动”用法:“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的意思是“这里的英雄传说和文化古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所以“称快”二字属动词的使动用法。(《黄州快哉亭记》)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中的“从”字亦属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鸿门宴》 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也很常见,根据语境将其译成白话就一目了然:“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二字,译出来应该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形容词直接加中心语即可贯通文意。(《赤壁之战》) ⑤另有一种现象可归为动词的“为动”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中的两个“哀”字,即是“为……而哀叹(悲哀)”的意思。(《阿房宫赋》)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殉职、殉难、殉情”等词语中的“殉”字,也属于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牺牲)”。 例3:第5条的意思是:古文中有些复句常常没有关联词,考生须根据两个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自己加上关联词,从而判断它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例如: ①并列关系,可给分句加“又……又……”或者“一会儿……一会儿……”来表示:“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种树郭橐驼传》) ②转折关系,可加“却”或者“然而”等表示其语意上的转折,以强调后者:“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种树郭橐驼传》)

黄州快哉亭记教案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1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较熟练地翻译课文。 学会阅读和欣赏情、景、理浑然一体的亭台记文。 体会文中所寄寓的那种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积累文中主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品味畅达明快、平易自然的语言,培养文言语感,领悟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荀、苏拭、苏辙 题解: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 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 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栾城集》,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官爵为遭贬官的苏轼赎罪,因而遭到了贬官。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用以观览江山形胜,抒发情怀,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这篇文章涉及了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但面对挫折他们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正音,朗读全文。 沅(yuán)沔(miǎn )子瞻(zhān )东西一舍(sha) 风开云阖( h?)变化倏(shū)忽舟楫( jí) 草木行( háng )列皆可指数(shǔ)睥(pì)睨(nì) 骋(chěng)骛(wù)飒( sà)然而风何与(yù)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