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肛瘘入院病历(仅供参考)

肛瘘入院病历(仅供参考)

肛瘘入院病历(仅供参考)
肛瘘入院病历(仅供参考)

凤庆县中医院

肛肠科入院记录

姓名:凌翔性别:男年龄:28岁民族:汉族职业:工人婚姻状况:

未婚

出生地:云南凤庆住址:凤山镇凤山社区茶厂三组3附2号床位号:04-02住院

号:00011814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发病节气:立冬后6

入院日期:2012-11-13 08:29病史采集日期:2012-11-13 09:00

主诉: 反复肛旁肿痛流脓1月。

现病史: 患者于1月前开始出现肛旁肿痛,继之流出黄緑色脓液,无便血,无发热、粘液脓血便。自行在家用马应龙痔疮膏外用,症状无明显减轻,生活极为不便,为进一步诊治来诊收住。自

发病以来精神可,二便通畅,体重无明显减轻。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既往史: 5年前因外伤致左上肢前臂骨折,予手术治疗并输血,平素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个人史:出生于本地,未到过疫区,无特殊不良嗜好。

婚姻史: 未婚未育。

月经史:无

家族史: 否认传染病及遗传病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6.8 ℃,P:82 次/分,R:20 次/分,BP: 120/80 mmhg步入病房,表情痛苦,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中等,神清语晰,查体合格,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及出

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

鼻道未见异常分泌物,舌伸出居中,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

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

大,心率82次/分,律齐,个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

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约3-5次/分,移

动性浊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外生殖器未

查,肛门见专科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专科情况:

视诊:双臀对称,肛门居中,肛旁7点位距肛缘约2cm处可见一溃口。

指诊:自7点位溃口可触及一条索状物直通向肛内相应肛窦处,肛管内齿线上下3、7、11点位触及柔软团块,肛内未触及硬性肿物,指套无血染。

镜诊:肛镜下见肛内齿线上下3、7、11点位痔核突起,7点位肛窦处可见脓液溢出。

如图所示:

辅助检查: 已送检

初步诊断1、低位单纯性肛瘘;2、混合痔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患者因“反复肛旁肿痛流脓1月”入院,主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久化火,灼伤肌肉,热盛肉腐,热腐成脓,穿肠窜臀,溃后久不收口形成肛瘘,

湿热内蕴,余毒未尽,正气未伤,故肛旁反复黄稠脓,气血淤阻,湿热下注,则

肛门灼热,热毒伤津,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为湿热下注之象。

中医诊断:1、肛漏

湿热下注证

2、混合痔

湿热下注证

中医鉴别诊断:可与肛漏之阴虚毒恋证相鉴别,阴虚毒恋者,因劳伤忧思,房劳过度,肺痨下传广肠。

积聚成毒。穿肠窜臀,破肛门而发,由于病程长,日久破溃,溃后脓清如泔水,淋漓

不断,创口日久不收,潮热盗汗,心烦口干,为阴液亏虚之象,脉细数为其特点。

西医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史体查及辅查及专科情况所示。

西医诊断:1、低位单纯性肛瘘;2、混合痔

西医鉴别诊断:应与肛周皮肤感染疾病相鉴别,肛瘘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继而形成瘘道。而肛周皮肤感染为多在肛门周围与臀部

皮下,其病变范围较广,呈弥漫型或结节状,皮肤常有许多窦道溃口,且有脓汁,但

其病变在皮肤和皮下组织。

诊疗计划: 1)肛肠外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

2)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3)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准备,择期手术治疗。

4)西医:术前准备,术后止血,抗感染治疗。

5)中医: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三黄洗剂熏洗以清热解毒、

燥湿止痒,具体方剂如下:

大黄30g 黄芩30g 黄柏30g 地肤子 30g,

蛇床子30g 五倍子10g 苦参20g 透骨草30g,

蒲公英30g 鱼腥草30g 苍术10g 芒硝30

冷水煎煮,每日一剂,取汁2000ml,每日坐浴2次。

6)适寒温,调情志,节饮食。

病情告知: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诊疗计划并于签字为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