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语文版七年

级下册)

注:第二轮复习案由七年级同学共同整理完成,相信团队的力量能够激发你的潜能,希望初一年的每一位同学对遗憾say“No”,满载硕果踏上学业的一个中转站——初二年。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和课内语段重温

第一单元(整理:张娇玲、张小婷、邓苗珊等)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玛瑙丰腴yú枯瘠ji 犀利xī 轻飔sī 隽妙juàn隽逸jùn忧戚粼粼憩qì息

奢侈盛馔局促伫立剽悍凝眸绮丽翌日煦煦

争妍斗艳忍俊不禁无济于事束手无策无可言喻融融泄泄蹑手蹑脚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篇目作者评价代表作品

《石榴》郭沫若著名作家诗人学者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

《海燕》郑振铎著名作家文学史家《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

《白鹅》丰子恺现代散文家、画家“中国漫画之父”《丰子恺散文》《丰子恺漫画》

《鹤群》江口涣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海上浮舟》《火山下》《新娘子和一匹马》

三、文章框架、文章主题、写作思路、线索、写法等:

《石榴》1、以“石榴”为线索,描摹石榴的枝叶、花、果实及子粒。

2、首段“最可爱”奠定感情基调,总领选文。

3、关键词: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石榴,赞颂英勇无畏、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精神,抒发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4、“夏天的心脏”:前者是外形和色彩打比方,后者内在特征: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海燕》1、采用倒叙写法。以“乡愁”为线索。

1、故乡燕子的形体(静态)、飞翔(动态)、憩息(静态)、和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

2、咏物抒情的散文。通过描绘小燕子,抒发乡愁,表达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3、比喻、拟人的效果:生动传神,突出特点,赋予燕子人格化,给读者美的享受。

4、理解“海上的小英雄”:燕子搏击风浪、从容自若,表现英勇无畏的精神。

5、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不是故乡的燕子,目的只是借海燕寄托情思、表达希望、抚慰心灵。

6、“一缕两缕”原本用于轻烟,而此处是“举重若轻”,表达或浓或淡的乡愁,更贴切传神。

《白鹅》

1、白鹅头颈性格高傲、叫声厉声呵斥、步态从容不迫、吃相三板一眼——性格高傲。

2、物质贡献:生蛋可以食用又能卖钱。精神贡献:增添生气、慰我寂寥——喜爱和怀念。

3、对比手法:拿鸭、狗等与白鹅比较,凸显白鹅的高傲。

4、线索:白鹅。“白鹅”形象:如同一个性格高傲的人,如固执却立场坚定;虽迂腐却质朴率真。既可笑,又可爱,有时可敬。文中有些语句作者直接将“白鹅”人格化。

《鹤群》1、以“鹤群”为线索,着重描写了3个场面:鹤群翔空、鹤影大战、救助伤鹤。

2、通过生动细致描绘鹤群。讴歌鹤群的美和团结战斗、友爱互助的精神,揭示“团队精神”。

3、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间杂描写和抒情。

4、拟人、比喻的运用,使得对鹤群的描写更加生动传神,凸显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说出特点)。

5、“比喻”的判断:要有本体和喻体,二者之间具有相似点和共同性。注意比喻和比较的区别

四、重温课内阅读语段:(参照《名校学案》相关语段)

P2三(一)、P6三(一)、P13三(一)

第二单元(整理:张滢滢等)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筹办侮蔑慷慨指摘恫吓堕落、坠落滂沱孤僻腼腆攒积

引经据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篇目作者评价代表作品

《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呐喊》《彷徨》小说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中国文学史纲要》

《毛泽》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作家《西行漫记》

《第一》贝利(巴西)黑珍珠、足球之王

《少年》王滨中国记者

三、文章框架、文章主题、写作思路、线索、写法等

《鲁迅自传》1、以“时间”为序,用顺序写法,展示了家庭、求学、工作、创作。

2、间接表露鲁迅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3、文中介绍了鲁迅的三次人生转折:从实业救国——医学救国——文艺救国。(弃医从文)

4、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文艺救国。因为鲁迅认为“救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才能彻底拯救民族的灵魂”。

5、两句诗搞定概括了鲁迅的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1、以第一人称手法,简介家庭情况,再叙述少年时代的经验。

2、毛泽东的形象: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

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培养了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喜欢读《盛世危言》,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机械,所以想把机械传入中国,并激起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4、品味语言特色:

“罢课”“抗议”:用词有特色,幽默写出毛泽东敢于反抗的精神。

“罢课”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

“抗议”一词用得也很好。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能够敢于对长辈的错误提出抗议,这就是很不简单的了。

“党”“执政党”“放对党” “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

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其他人结成统一战线,并且写出了斗争策略。

《第一千个球》1、小标题的作用:使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楚,概述了2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2、两个片段:事业巅峰和少年磨炼——贝利出众的球技,过硬的心理素质,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的。

3、深入领会心理活动描写在传记文章中的作用:

[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的心理活动描写]

写出了贝利听到父亲谆谆教导后,良心受到谴责,亲情胜过一切,决心埋葬过去的心理活动。

[后来,我又好几次想起这次谈话。……烟鬼了](最后一段的心理描写)

这是贝利的自我反省,写出了贝利对自己年轻无知的追悔和对父亲谆谆教导的真心感谢。

四、重温课内阅读语段:(参照《名校学案》相关语段)

P19三(一)、P21三(一)、P25三(一)

第三单元(整理:张清清、马海珠、张萍婷等)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携手妒嫉嬉戏饶舌对峙温馨淙淙潺潺勉强

葱茏眷顾栖息聆听忧郁弥漫涟漪翡翠萦回

高瞻远瞩踽踽独行豁然开朗花团锦簇养尊处优孤苦伶仃家喻户晓

二、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篇目作者评价代表作品

《骆驼》陈伯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童话集

诗集《礼花》散文集《儿童文学简话》

《地毯》莫德.林赛美国作家《灰猫妈妈》

《巨人》王尔德英国作家《快乐王子》《道林.格雷的肖像》

《蟋蟀》乔治.塞尔登美国儿童作家《能潜水的狗》《海底公园》

三、文章框架、文章主题、写作思路、线索、写法等:

《骆驼寻宝记》1、反面衬托的作用,作者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都是为了下文突出刻画骆驼做铺垫,都是为了从反面衬托骆驼。

2、语言十分朴实,但却非常鲜明、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如写动物们上路寻宝的情形。写骆驼。文中一连用三个生动的比喻“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潮海之中”,“是个非常出色的马拉松长跑家” ,是“沙漠之舟”,形象地写出了骆驼善于在沙漠中奔跑的特点。

3、骆驼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的通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4、作者能抓住各个动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的描绘。

《地毯下的尘土》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写米妮的勤劳能干、善良和侧面写小矮人对米妮的赞美相结合。2、成功的心理描写。

四、重温课内阅读语段(参照《名校学案》相关语段)

P34三(一)、P37三(一)、P45三(一)

第四单元

知道一点文学常识

《乡愁》选自,作者是诗人。

第五单元(整理:杨丹、王艳、张婷玲等)

一、掌握一批生字词

丘壑嶙峋斟酌承载颠簸威慑贻误蛰伏吮吸

首屈一指鞭长莫及先发制人我行我素因地制宜重峦叠嶂别具匠心小巧玲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措手不及

二、知道一点常识

篇目作者评价代表作品

《苏州》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

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

新诗集《雪潮》童话集《稻草人》

《桥梁》茅以升著名科学家大量科学读物

《洲际》朱毅麟科学家、科普作家

《针鼹》王晓雨华人作家《珍奇物写真》

三、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了解说明文特点

概念:以“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他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依据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

3、说明方法:举例子 分类别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打比方 画图表

 作诠释

4、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如《桥梁远景图》;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从概括到具体,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

5、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准确性注意三方面:

 一、要注意分析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二、要注意分析表示估计和猜测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三、要注意分析词语的搭配

四、文章框架、文章主题、写作思路、线索、写法等

《苏州园林》1.结构:这篇说明文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法,以先总说后分说的形式,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交代了写作动机,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9):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

这里又有三个层次:

①第一层(2):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图画美。

②第二层(3—6):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如何体现图画美的。

③第三层(7—9):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10):结尾。引人回味。

(从整体到局部,大处到小处,从主要到次要)

2. 内容:文章一开始先说苏州园林的多:一百多处(用“据说”一词,语言严密),又说它的地位和价值:是标本,鉴赏园林不该错过。这样就给读者留有一个重要的印象,总领全文,吸引读者。接下来作者用总分式的结构来介绍它的特征。第2自然段是总起,交代苏州园林的总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完美的图画,即图画美。达到这一点的有“四个讲究”,此外,园林的其它各个细节也是注意图画美,这就是三个细部。“四个讲究”和三个细部共七个方面,分别详尽的介绍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1)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得自然之趣。(举例子、作比较)

(2)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不雷同,置身山间之感。(分类别、举例子)

(3)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不寂寞,着眼于画意。(举例子、作比较)

(4)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花墙廊子,界而未界,隔而不隔。(举例子)

(5)注意角落的构图美——阶砌旁、墙壁上,种草栽竹。(举例子)

(6)注意门窗的图案美——雕镂设计,工艺美术的上品。

(7)注意色彩的搭配的图画美——不用彩绘,白色或灰色的。(作比较)

3. 词句品味鉴赏

①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③全文只用了几个描写性的词语和形容词,它们都表现出景物特有的状貌,很难用其它词语替换。如“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俯仰生姿”又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

“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

4. 说明方法:作比较

课文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如:第三段中写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只求自然之趣,就是把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比较,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而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这是求自然之趣,是美术画。再如:第五段写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就把园林的花草树木的栽种修剪与国外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俯仰生姿、高低成趣的图画美。再如:第九段写苏州园林的色彩调配得和谐,就把园林的门窗墙壁及地面的颜色与北京园林的彩绘相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梁柱门窗颜色的淡雅。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使被说明事物独有的特点更鲜明。

《桥梁远景图》1. 解题:“远景”是将来的景象,发展的趋势,“图”是蓝图之意,可见本文是以介绍说明桥梁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本文是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对未来的桥梁作出形象描述的说明文。

2. 结构:全文有13 个自然段落,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说明了桥的重要性和桥梁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3—13):具体描绘桥梁的远景。又可分三层:

(1)第一层(3—4):介绍说明桥梁的重要性。

(2)第二层(5—8):说明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

(3)第三层(9—13):大胆的设想了将来的桥的发展前景。

3.文章语言(说明方法,修辞手法)。

本文的语言质朴、简洁而又生动。一开头,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事,(引资料)说明桥的重要作用,既可引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激发大家的想像力,真是恰当而又巧妙。

在说明桥梁的构造时,用“一条板凳”打比方来形象的解释什么是桥、桥的基本结构(打比方),十分形象,又十分贴切,可以说是“深入浅出”的典范。然后又用富有吸引性的过渡段,把文章转到说明的重点上来:畅想桥梁的发展前景。(过渡段)

作者又运用每段的首句做中心句的方法,运用生动的语言,清晰的说明了未来桥梁发展的五个好处,从而说明桥梁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此外,如:“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等等,分别运用了比拟、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

4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洲际导弹自述》1、全篇以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说明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拟人、第一人称)

2、框架:文章先介绍洲际导弹诞生的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再介绍列表、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等,再简要具体第说明了外形(高度、重量)、速度、威力及发展、

3、意义:指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原因。

4、特点:威力大、外形大、速度快等。

5、会说明方法的运用:(参照练习册P78)

PL:作比较:我们导弹和炮弹虽然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而且内部的复杂程度也远非炮弹所能比拟(突出、明显地说明了……)

打比方:把导弹与炮弹是我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的目标。(形象的说明了……)

列数字:我身高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语言准确地说明了……)

6、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7、语言的准确性体现。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1、框架:引出说明对象,介绍外面、特长,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主题:从不同角度来突出它的“珍奇”,流露对针鼹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稀有动物仪式,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五、重温阅读语段:(参照《名校学案》相关语段)

苏州园林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

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

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给文中划横线的词语注音并解释。(2 分)

A、丘壑:()

B、嶙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