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2019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书

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47.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4.5%;65岁及以上人口235.22万人,占总人口的16.6%;70岁及以上人口1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1.8%;80岁及以上人口62.92万人,占总人口的4.4%,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8.1%。百岁老年人1156位。本市共有独居老年人22.36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1.94万人。2019年上海市户籍人口预期寿命为82.51岁,其中男性80.23岁,女性84.80岁。

前言

2019年是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老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县老龄办、市老龄委成员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2019年,养老保障待遇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老年人教育、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受益面增加,维权力度不断加大,敬老宣传社会氛围浓厚,老龄科学研究宏观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这一切都为“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养老保障

--调整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为切实保障退休(职)人员的基本生活,本市自2019年1月1日起调整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1月19日下发的《关于2019年调整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本市2019年底以前已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每人每月按照以下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一、先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再按照本人工作年限,每满1年增加1.5元/月。上述两项合计每人每月增加基本养老金不足115元的,补足到115元。

二、2019年12月底前年满70周岁,且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后月基本养老金(生活费)不到2000元(含按有关文件规定增加的“补充养老金”,下同)的人员,再按下述办法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1936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1931年1月1日~1935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6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1930年12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80元。上述人员按照本条规定增加后的月基本养老金最高不超过2000元。

三、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后,其中按照企业办

法计发并增加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基本养老金(生活费)。

――对特殊人群实行养老金倾斜政策

根据《关于2019年调整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对养老金水平偏低、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以及精减回乡老

职工等,在按照普遍增加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予以适当倾斜。

根据《关于2019年对本市企业退休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等特殊对象“专加”养

老金若干问题的通知》,对本市企业退休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等特殊对象实行“专加”养老金政策。

根据《关于2019年对本市企业退休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专加”养老金若干问题的

通知》,对企业退休的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实行“专加”养老金的政策。

――提高小城镇社会保险的养老金水平

根据《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沪府发[2019]65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本市小城镇社会保险领取

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通知》。从2019年1月1日起,对2019年底前已按小城镇社会

保险相关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90元。这是本

市连续第八年实施“镇保”养老金增长办法,全市有40.14万“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的

养老待遇水平得到了提高。

――全面实施新农保,提前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

2019年,市政府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到2019年9月,各区县新农保试点办法都已发布,新农保制度在本市全面实施。目前,

全市新农保工作平稳推进,新农保养老金顺利发放,个人缴费按时启动,新老制度平稳转轨。截至2019年12月底,新农保领取养老金人数39.62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430元。

其中,缴费满15年的人数约32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451元;缴费不满15年的人数约8万人,人均月养老金为235元。

――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沪府办[2019]64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对2019年底前按照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

养老金。各区、县农保养老金增长水平,按照人均月养老金增加45元左右安排;每人每

月增加养老金的具体标准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其中,对年龄偏大、月养老金低于

364元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完善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市政府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

见的实施意见》,提出2019年实现本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试点的任务目标是建立个人缴费、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至此,本市养老保险“城保”、“居保”和“新农保”的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12月28日,首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发放到位。

――对“城保”、“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元旦、春节生活补助费

对本市“城保”离退休(职)人员、“镇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次性元旦、

春节生活补助费。“城保”离退休(职)人员年龄在80周岁及以上的,补助金额每人为150元;男性年龄在70周岁及以上、女性年龄在65周岁及以上,且月养老金不到850元

的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100元;离休干部、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原劳动人事部人

险(1983)3号文规定享受工资100%退休费的老工人、两航起义人员、招商局驾船起义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100元;其他退休(职)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50元。“镇保”按月

领取养老金人员补助金额每人为50元。

――对领取养老金人员和纳入居民养老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对本市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发放一

次性补贴的通知》,对本市城镇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镇保”、“农保”按月领取养老

金人员发放一次性补贴。本市2019年底前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职)手续,并

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生活费)的人员,月养老金低于2000元(含20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800元;月养老金高于2000元且低于2500元(含25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700元;月养老金高于2500元的,补贴标准为每人600元。参加本

市小城镇社会保险,并于2019年底前按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补贴标准

为每人300元。参加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于2019年底前按照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

老金手续的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还发布了《关于对本市城镇纳入居民养老保障的

老年居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的通知》。对2019年底前按《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本市城镇

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的通知》、《关于完善本市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若干问题

处理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纳入社会保障的城镇老年居民,补贴标准为每人200

元。――提升本市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水平

2019年度,市社保中心顺利完成本市每月363.95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确保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市社保中心与养老金委托发放金融机构合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三大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一是分阶段推出了供广大离退休人员使用

的领取养老金专用银行卡和联名卡;二是积极推行“四分流、四错开”的服务举措,如引

导离退休人员在非发放高峰日和时段领取养老金的分流服务,错开日期、时段、网点及领

取方式;

三是做好对特困离退休人员上门送发养老金的专项服务,全年上门送发养老金达到6335人次,帮助特困离退休人员解决了到银行领取养老金不便的实际困难。

――提高退休计划生育奖励标准,关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

2019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实施修订后的《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新规定提高了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标准。对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本市户籍公民,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提高到每人5000元;对《上海市人

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施行(2019年4月15日)前办理结婚登记且婚后未生育又未收养子

女的本市户籍公民,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提高到每人1万元。

2019年,全市各区县审核发放年老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1.2亿元(不含社保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800元/人/年)对象为9.8万人,共发放奖励

扶助金7426 万元;约2万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申领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伤残

每人每月120元,死亡每人每月150元),共发放特别扶助金约6091万元。

医疗保障

――转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以“全科团队服务”为主要形式,“六位一体”综合

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开展社区传染病预防、慢性病干预、计划免疫、妇

幼保健、家庭病床、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社区护理、热线电话咨询等公共卫生服务。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老年人群设置了安宁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特色服务项目。2019年,全年慢性病监测总数达783.08万人次,各类人群保健总数843.51万人次,其中老年

人保健(80岁以上)202.70万人次。

――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

2019年,按照本市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要求,本市长宁区、浦东新区等10个区县开展

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试点。通过家庭医生与辖区居民签约,确定服务关系,在为签约居

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预约诊疗、预约公共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健康咨询等。截至2019年底,共计纳入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家、

服务站217家、村卫生室281家,共有934名注册全科医师在试点期间担任家庭医生,其

中主治全科医师658名。签约数量逐月增加,已累计签约家庭20.9万户,签约居民51.91

万人。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为老年人提

供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基本卫生服务。

――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提高门诊医疗待遇,加大对困难老人的帮扶力度

2019年1月,经市政府同意,对本市居民医保政策做出了适当调整,继续提高参保人员(包括老年人)的门急诊医疗待遇。具体为:60周岁以上老人门急诊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超过300元以上的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65%;二级医疗机构,从50%提高到55%;三级医疗机构,维持50%不变。为确

保困难老人能够参保,2019年继续对城镇高龄老人、职工老年遗属、低保家庭中的老人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完善医保支付管理,扩大医保支付项目范围,继续减轻患病老人医疗费负担

2019年8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老年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煎药费,按每帖1.5元的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9年12月26日起,门诊用造口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最高支付标准定为2000元,本市老红军、离休干部等不设最高支付标准,不实行个人自负医疗费。

――发展老年护理机构

2019年,本市有独立老年护理院15家,床位数3505张。市卫生局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量是现有核定老年护理床位数的3倍。“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区县缺

乏老年护理床位的现状,力争使老年护理实际床位总量达到1万张以上。

――广泛建立家庭病床服务

为满足社区中独居老人、重病老人、高龄老人和离休干部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根据

相关文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定期查房和简易诊疗,保证老年人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2019年,全市家庭病床诊疗109.71万人次,全

年开放家庭病床6.57万张,其中新建家庭病床4.43万张,为60岁以上老人建床数3.89

万张。――为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

为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减轻本市养老机构及医疗护理机构“床位少、入院难”的压力,倡导失智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2019年市红十字会“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205个街镇开展项目

服务,完成为5075名失智困难老人发放护理用品的工作。

――开展特困老人医疗救助工作

2019年,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医保局和市财政局依托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市残联、市慈善基金会和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的帮困卡统一制发,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社区医疗帮困一卡通计划〉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民救发

收费减免60%”。救助对象由各相关基金会确定。

截至2019年底,市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市残联共发放医疗救助卡约4.4万张,共计1413万元,救助对象中绝大多数是贫困老人。

——新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结算网络

2019年新增6家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目前本市共有78家养

老机构医保联网,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2.4%。

保困难老人能够参保,2019年继续对城镇高龄老人、职工老年遗属、低保家庭中的老人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

――完善医保支付管理,扩大医保支付项目范围,继续减轻患病老人医疗费负担

2019年8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包括老年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煎药费,按每帖1.5元的标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19年12月26日起,门诊用造口袋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保最高支付标准定为2000元,本市老红军、离休干部等不设最高支付标准,不实行个人自负医疗费。

――发展老年护理机构

2019年,本市有独立老年护理院15家,床位数3505张。市卫生局通过抽样调查发现,老年护理服务需要量是现有核定老年护理床位数的3倍。“十二五”期间,根据各区县缺

乏老年护理床位的现状,力争使老年护理实际床位总量达到1万张以上。

――广泛建立家庭病床服务

为满足社区中独居老人、重病老人、高龄老人和离休干部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根据

相关文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开展定期查房和简易诊疗,保证老年人卫生服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2019年,全市家庭病床诊疗109.71万人次,全

年开放家庭病床6.57万张,其中新建家庭病床4.43万张,为60岁以上老人建床数3.89

万张。――为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

为积极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减轻本市养老机构及医疗护理机构“床位少、入院难”的压力,倡导失智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2019年市红十字会“社区重度失智困难老人配送护理用品项目”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205个街镇开展项目

服务,完成为5075名失智困难老人发放护理用品的工作。

――开展特困老人医疗救助工作

2019年,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局、市医保局和市财政局依托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市残联、市慈善基金会和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的帮困卡统一制发,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社区医疗帮困一卡通计划〉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民救发

收费减免60%”。救助对象由各相关基金会确定。

截至2019年底,市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市残联共发放医疗救助卡约4.4万张,共计1413万元,救助对象中绝大多数是贫困老人。

——新增养老机构纳入医保结算网络

2019年新增6家养老机构的内部医疗机构纳入医保联网结算,目前本市共有78家养

老机构医保联网,占养老机构总数的12.4%。

――继续做好退休人员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工作

退休人员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的参保工作,涉及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退休人

员最为关心的一项实事工程。全市各级退管会采取了各种措施,组织动员更多的退休职人

员参保,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参保率。2019年,全市退休人员参保率达96%,创历史新高。据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退休人员参保人数308万,给付人

次84万,给付金额4.9亿元。据统计,累计给付647.3万人次, 累计给付医疗保障金

31.49亿元。

――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暨老年健康生活科普周活动

该活动自2019年开展以来社会反响良好,无论是大型科普讲座,还是为此专门编撰

的科普读物,都深受广大老年人的欢迎。2019年,为进一步倡导老年人健康、积极、安全、绿色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市老龄办结合全国“防灾减

灾日”活动组织开展了老年人防灾减灾知识大奖赛,全市有近6万名老年人参与。编印

《防灾减灾手册》和《老年人健康促进》刊物,为广大老年人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指明了

方向。

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19年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541张,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的目标,为计划的110.8%,其中政府办养老机构新增1869张,社会办养老机构新增3672张。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31家,拥有养老床位10.19万张,占本市户籍老年

人口的2.93%。全市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3家,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建20家的目标,为计划的115.0%;新设立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6个,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

目设立40个助餐服务点的目标,为计划的115.0%。

全市新增养老床位建设资金总投入44178万元。其中,市建设财力和市福利彩票公益

金资助3372万元,占总投入的7.6%;区县、街镇投入24547万元,占总投入的55.6%;

社会力量投入16259万元,占总投入的36.8%。国家发改委资助上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

设试点项目资金640万元。

――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开展养老机构年度验审和“行检行评”工作。按照民政部“两规范一标准”以及本市

养老服务行业规范要求,以消防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养老机构年度验审工作。通过年检,发现43家养老机构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各区县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存在重大消防

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进行了重点整改。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在全市504家会员单位中开展

了“行检行评”活动,深化行业自律,提升养老机构行业管理服务。其中378家养老机构

达标,达标率为75%。

推行“以奖代补”资助模式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针对民办养老机构运作

压力大、缺少监管手段的现状,通过第三方对养老机构评价考核,将评价考核与日常运作

资助挂钩,按照考核分数给予差别化的日常运作资助补贴。

――继续推行“上海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

市民政局发布了《关于2019年度本市养老机构投保综合责任保险有关事项的通知》,全市共有559家养老机构的58282张养老床位投保综合责任险。截至12月16日(年投保

期有效日),有279家投保养老机构向保险公司报案670件(含撤案),目前已结案448件。随着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投保机构的百床事故率、赔偿额、赔付率都有了大幅下降。与上年相比,百床事故率由1.4%下降到0.98%,赔付金额由766万元下降到336万元,赔

付率由111%下降到4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2019年底,本市17个区县共有233家社区助老服务社,3.3万名社区居家养老

工作人员,为26.2万名居家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约占本市户籍老年人口的7.5%,完成当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26万名经济困难且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

务的目标,为计划的100.8%。其中,为24.2万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有13.3万名老人经评估得到服务补贴,补贴人数约占服务总人数的50.8%,服务补贴总金额3.3亿元;自费

购买服务的老人为12.9万名,约占服务总人数的49.2%。另有9000名老人的养老服务补

贴带入养老机构。全市共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26家,为1.1万名老人提供日间照

料服务;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50家,受益老人4.8万名。

――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

2019年初,本市推出户籍人口居住地服务与管理综合性试点,涉及人保、卫生、计生、教育、民政等多个部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与管理成为被民政部门列入试点的

唯一项目。9月,在全市各项试点工作中率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关于做好本市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居住地服务与管理试

点项目已基本实现全市通办,为今后本市全面推行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与管理工作奠定了

基础,也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的民生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泛开展养老服务的业务培训工作

依托市养老护理职业培训中心等专业机构,广泛开展养老服务的业务培训工作,全面

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84期,培训总人数4601名。其中,举办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班50期、培训学员2128名;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人员训班

4期、培训学员178名;举办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员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149名;举办养

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管理人员144名;举办养老机构院长培训班5期,培训

院长201名;举办厨工、其他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20期,培训各类人员1801名。——

老年人首批“适老性”住房改造工程竣工

致力于通过与社区及低收入家庭合作建造廉宜住房,以消除贫困住房问题的“仁人家园”组织与市老年基金会合作进行的上海市老年人住房首批“适老性”改造工程,在市老

年基金会、中华仁人家园协会有限公司及市民政局、杨浦区、闸北区基金分会的共同配合下,于2019年1月18日圆满竣工。此次“适老性”住房改造坚持在安全性、实用性和舒

适性上下功夫,改造内容大到安装防滑扶手、铺设防滑地板、重铺管道电路,小到安装报

警设施、更新

水电器具以及添置常用家具等,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还对条件差、困难

突出的家庭,及时追加经费,尽力满足老人要求。

――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在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和闵行区这四个试点区运行的基

础上,完善养老机构日常管理信息系统,已在部分养老机构试运行。实现全市社区居家养

老数据网上上报和统计汇总。会同信息部门研发了居住地服务管理试点操作流程信息系统

功能模块,实现“一门式”受理系统与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和联动。启动了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开发项目。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上海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探索为老养老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建设

养老为老综合服务平台”。

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起草《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基本要求》,已被市质量技术监督

局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批准立项。同时以徐汇区第一社会福利院业务实践为基础,委托徐

汇区民政局起草《养老机构管理应用标识及设置规范》,已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立项。会

同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市福利中心等修订完成《养老机构特征指标(2019版)》,指标变得更具体,更易于养老机构参照执行和检查监督。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项目建设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入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在徐汇区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示范应用。该项目通过互联网、IPTV、电话终端等多种渠道,为

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加方便、安心和舒适。该项目于2019年12月立项,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项目建设。

——完成新建和改造300家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任务

进一步统筹各项社区涉老资源,加强老年活动室等涉老设施建设。在各区县项目申报

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新建100家、改造20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创建任务,并委

托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对现有社区老年活动室开展调研。

老年教育

2019年,本市继续夯实四级老年教育网络,不断提高各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截至12月底,本市老年教育机构总计277个。其中市级老年大学5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系统校、区县老年大学58所,街道乡镇工业园区老年学校214所。居村委办学点

4593个。老年教育机构总数比2019年增加了449个。在全市各级老年教育机构中任职的

教职工人数达到2.09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928人。三级老年教育机构共开设班级数

1.82万个,学员总数达55.93万人次,其中60岁以上学员40.41万人次,分别比2019年增长了1.88万人次和1.40万人次。参加老年远程教育收视学员人数为25.44万人;参加

老年社会教育的为138.33万人次。

——发布实施《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二五”规划》

在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委与市老龄办联合下发了《上海市老年教育“十

二五”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上海老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上海

老年教育将继续围绕“就近、便捷、快乐”的上海老年教育特色,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

习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

本市老年教育将围绕重点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展开,即:举办若干个高水平老年大学,使之成为本市老年教育的窗口;建立10个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信息管理等

老年教育业务支持中心;编写100本老年教育教材,建立100个示范性老年社会教育基地;建设3000个居村委老年人标准化学习点;培育、组建10000个老年人学习团队。以上工

作项目已作为本市教育“十大工程”之一“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的子项目,落实了相

关经费。

――启动实施“东西南北”市级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均衡分布计划

市教委于2019年正式启动市级老年教育优质资源“东、西、南、北”均衡布局计划,市教委支持上海老年大学与浦东新区、普陀区、徐汇区和宝山区等先行开展“高水平老年

大学”合作建设,以区域性“上海老年大学分校”的办学模式,逐步实现四区老年大学资

源共享、功能提升、场所独立的办学目标,在全市构建上海老年大学均衡发展的教学体系。市教委会同区县教育局已同比配套投入4000万元用于项目启动,“十二五”期间,市区

两级累积投入将达1亿元。截至11月底,四区老年大学全部挂牌成立“上海老年大学区

级分校”,标志着本市已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区域性老年大学均衡布局的结构。

在浦东新区、普陀区、徐汇区、宝山区建设4所市老年大学分校已列入2019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

――不断推进远程老年教育工作

老年教育“收视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方便了老年人学习,参与率逐步提高。目前现有“收视点”4550个,占全市居(村)委总数的80.2%,合格收视点1239个,示范“收视点”48个。为发挥示范“收视点”的引领作用,2019年对其进行了复审,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配合活动。举办以“党的光辉照我心”为主题的电视文艺汇演,展示远程老年大学丰硕的教学成果,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向收视点配送教学光碟;开展网上注册成功送赠书活动和网上歌颂党诗歌、散文、老照片背后故事的征集活动。参与作品2166篇,总投票1463万人次,有1609万人次浏览。

――加强老年人群体科学知识普及

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组织百余位科普讲师先后在老科协各专业委、街道社区、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图书馆等地进行科普宣讲1483场,参加听课的老年受众约10.27万人次。2019年,科普宣读活动辐射至长江三角洲的太仓市、嘉兴市等地。组织“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强化科普内容向老年人的配送,将“科普大篷车”开到了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杨浦区等12个区县的养老机构,共进行了205讲科普讲座,发放了慈善纪念品1.34万件,受益人数达1.55万人。

老年优待

――开展百岁老人慰问活动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百岁老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为进一步落实百岁老人优待政策,通过百岁老人月度和年度统计工作,掌握了全市百岁老人的动态数据。全年累计为610位新增的百岁老人制作并发放了“百岁寿星生日贺卡”,将市政府的特别关怀送予每位百岁老人。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会也在敬老节期间向百岁老人发放了慰问金。――推进双月为老服务和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

2019年,市退管会在市老年基金会、市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继续坚持在区县开展双月为老服务工作。据统计,全年共开展为老服务活动374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2.45万人次,服务老人61.14万人次。截至2019年12月底,“尊老社会一条龙”服务实施单位共优惠老人84.5万人次,让利高龄老人1494万元。2019年向全市70岁以上老人发放优待证1

1.6万张,累计发放高龄老人优待证295万张。

――实施高龄老人免费入园优待政策

截至2019年底,上海153座城市公园中,134座公园已实行免费开放,占公园总数的87.6%。收费公园中,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直属的5座公园和上海世纪公园对高龄老人全

部实行免费入园,其他收费公园对高龄老人都实行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上海豫园、上海

野生动物园、大观园、佘山森林公园等给予70岁以上老人享受5~7折票价优惠,收费公

园还实行“晨练月票”制,票价低廉,方便老人进园锻炼。

――完成敬老服务卡的制发及续期工作

根据《上海市社会保障卡副卡管理办法》及敬老服务卡续期的有关规定,市公安局积

极配合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2019年度敬老服务卡的制发

及续期工作。为方便老年人办理敬老服务卡相关业务,市公安局指导市社保卡中心印发了

续期通告、便民问答等宣传资料,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在市民信息服务网上予以发布。督导

各区(县)受理网点,推出了延长工作时间、双休日增设窗口、上门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截至2019年底,共制发敬老服务卡17.11万张,完成续期58.23万张。

敬老宣传

――组织实施庆祝第24个敬老日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群体、重视老龄工作的浓厚

氛围,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2019年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上海市第

24个敬老日系列活动,市老龄办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敬老月”活动的意见》。2019年“敬老月”活动的主题是“敬老助老,从我做起”。

敬老日前夕,市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的主要领导对特困、高龄、独居老人和老年服

务机构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九九关爱”上海市2019年重阳节电视大放送活动,包括《早安上海》、《老年志愿者风采》、《名医大会诊》、《精彩老朋友》、《老年法律大

援助》以及《2019重阳节大型文艺晚会》等14档节目。在9月27日的“璀璨夕阳红——上海市2019年重阳节(敬老日)文艺晚会”上,姜平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老龄

委向全市老年人致节日词,市领导还接见了“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老龄系统先进单

位和个人,为上

海市养老服务明星“双十佳”代表颁奖。晚会前为100多位曾经为国家发展和城市建

设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干部、老劳模、老科技工作者、老文艺工作者以及老龄系统先进代表

举行了红地毯仪式。10月5日“敬老日”当天,开展了“九九关爱”上海市2019年重阳

节电视大放送活动,节目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和老龄事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市老龄办、市退管会等部门还在敬老日举办了“2019年上海市敬老日大型宣传咨询和为老服务活动”,本市50余位资深律师和法院、公安、司法、公证、法律援助、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民政、卫生、妇联、心理咨询、老年社工等部门的专家在静安公园现场接受广

大老年人的咨询。现场还设置了理发、修理小家电、钟表等为老服务项目。活动期间,共

为2500余名老年人提供了各类咨询和服务。“敬老月”期间,开展了本市十大寿星和百

岁夫妻排行榜活动,评选出“上海市十大男寿星”10位,“上海市十大女寿星”10位,

“上海市十佳百岁风采寿星”10位、“上海市百岁夫妻双星奖”3对,向全市百岁老人发

放了每人200元的慰问金。除上述大型活动外,“敬老月”系列活动还包括由市老年书画

会推出的《大书辛亥书画展》、市老龄办主办、市银发合唱团等单位参演的《岁月的旋律》交响乐老年专场以及重阳节登高活动等。

――开展“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

2019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评选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本市在老龄系统范围内开展了“全国老龄系统

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推荐评选活动。推荐市老年基金会和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为先

进集体候选单位,虹口老龄办龚玲琳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10月,本市推荐的候选单位和个人均被全国老龄委和人保部评选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在10月21日的第三次全国

老龄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开展养老服务“双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开展第六届养老服务“双十佳”服务明星评选活动。20名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从业人员获得了荣誉称号,21名获得提名奖,表彰仪式在敬老节期间进行了电视转播。通过评选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养老服务人员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尊老敬老的

优秀品格。

——“九九关爱网”二期改版正式上线

2019年3月1日,由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金色年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九九关爱网”(https://www.doczj.com/doc/a117576213.html,)全新改版。新版网站以关爱老人、服务

老人为主线,以地域互动为亮点,涵盖了时事新闻、健康养生、生活资讯、助老信息等信

息资讯,并在同类网站中率先使用了RSS新闻推送功能,进一步完善了视听娱乐与互动交

友等模块,为中老年朋友打造了一个共享的服务平台和开心家园。

――举行“俏夕阳”——2019年度《精彩老朋友》集体婚典

2019年度《精彩老朋友》集体婚典9月20日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市老年基

金会名誉理事长张立志来到婚礼现场,为20对老年伉俪们做爱的见证。“俏夕阳”集体

婚典在“2019重阳节全天电视大放送”节目中进行了播出。

――新闻媒体加强老龄专题报道

2019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各档新闻栏目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电视新闻中心年度共计推出40余条次涉老新闻报

道和60多个社教专题。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栏目推出了一系列助老专题报道。“新

闻报道”栏目的专题《透视:解读新医改(三):老年护理的制度化尝试》、《迈入2300万—关注养老问题》等,深度剖析现今社会种种老龄问题。东方卫视晨间新闻栏目《看东方》栏目针对老年人的热点焦点话题推出了相关主题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广播新

闻中心的早新闻、东广滚动新闻等播出相关报道、消息89条,加强宣传氛围,引起社会

对老年人问题和老龄工作的关注。

老年文娱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切实为老年群体服务

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依托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筑了市区联动的

文化资源支持系统,为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阵地和优质服务。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博物馆119家,美术馆32家,公共图书馆227个,文化馆(中心、站)232个,其中以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203家,村(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5311个,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了覆盖城乡、资源共享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结构,便于本市的老年人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

服务。自7月1日起,本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市级美术馆等

公共文化设施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实现“零门槛、无障碍”,在全国率先完成第一

阶段的免费开放任务,使广大老年人能更好的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在推进、协调、组织全市开展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动员和组织老年群体积极参与。2019年,参与文化活动的老年人数占总人数的60%。在市级层面组织开展的2019年“上

海之春”和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众文化活动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老年群

体参与其中。举行上海市第三届“舞动精彩”社区舞蹈及时装表演大赛,参赛团队涵盖全

市近70%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近130支老年舞蹈和时装表演团队近3000人参赛。在艺术节期间举行的第四届“乡音和曲”社区戏曲演唱赛中,来自全市各社区的京剧、昆曲、

越剧、沪剧、淮剧、锡剧、评弹七个剧种的400多个节目报名参加,其中近70%的节目由

老年人表演。——组织开展第六届老年文化艺术节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市老龄办联

合有关单位,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第六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主

要内容有“银龄唱响”——庆祝建党90周年歌会、“九十华诞,光耀申城”上海老年摄

影展、2019年上海市中老年优秀舞蹈展演以及“岁月的旋律”交响音乐会。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年人迎接建党90周年的喜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进

一步丰富了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市老年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发展。

――上海银发艺术团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

上海银发艺术团根据建党九十周年庆典活动要求,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歌会”演唱比赛,获得了金奖,扩大了银发艺

术团在社会上的影响。

——举办第六届老年教育艺术节

连续举办了六届的上海市老年教育艺术节活动,已经成为宣传老年教育成果、推动和

普及老年教育事业的品牌活动。2019年,本市围绕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以“在党的阳

光照耀下”为主题举办了市第六届老年教育艺术节。市级层面组织了“灿烂阳光下——上

海市老年教育艺术作品展”、“党在我心中——诗歌散文创作网络征集评选活动”、“庆

祝建党90周年——老年教育艺术团队优秀节目DVD展评”、“党的光辉照我心——上海

老年教育电视主题活动”等系列活动,区县、街镇等举办各类汇演交流活动约235场,全

市参与艺术节活动的老年教育学员达到20多万人次。

——举办主题老年书画展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上海市老龄事

业发展中心主办,上海市老年书画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黄浦区图书馆等单位承办了“赤彤丹朱90秋——纪念建党90周年书画展”,295件书画作品,饱含着老年书画作者

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由衷热爱的感情,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深情而独特的礼物。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期间,上海市老年书画会创意策划,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长宁区文化

局联合主办了“大书辛亥——辛亥革命人物与文献老年书画创作展”。展出的69幅书画

艺术作品和史料说明性文字,介绍辛亥革命文献的出处、辛亥革命人物的经历等,让观众

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增进了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使展览成为一次有教育意义的主题

活动。——组织第三届中老年书画优秀作品展

2019年10月11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上海市第三届中老年书画优秀作品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本届展览由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市

老年基金会共同主办,是继2019和2019年成功举办第一、二届上海市中老年书画大赛后

的又一届中老年书画大赛的优秀作品展。展出近180件作品,包括书法、山水、人物、水彩、油画、版画等,以艺术创作歌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本大赛组委会将展出的优秀

作品汇编成册,题名《翰墨情缘》编印出版。

——举办“亲和源”杯“养老改变生活”大型老年文化主题活动

2019年9月26日,“亲和源”杯“养老改变生活”大型老年文化主题活动在上海亲

和源会员制养老社区亲和广场举行。活动由市老年基金会主办、上海亲和善孝基金和上海

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宣扬新的养老生活理念,推进老年产业发展,为老年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活动围绕“养老改变生活”的主题,面向本市及其他省市50岁及50岁以上的各界人士,以征文、摄影、书画、歌舞等主题内容,展现老年人精神

风貌,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举办“九九关爱”重阳时装秀表演活动

市老年基金会、《金色年代》杂志社和市退管会共同举办了“九九关爱重阳时装秀”。通过时装表演的形式,展示当今中老年人的风采,展现了沪上群体性公园文化新风尚。时

装秀表演活动共有10支队伍参加,分别是由卢湾区、虹口区、杨浦区等各区老龄办推荐的社区时装队和退休职工大学、上师大老年大学、徐汇区老年大学等老年大学中的优秀时装队。——加大老年文艺团队的培训辅导力度,提升老年群体活动质量

为进一步丰富社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区老年艺术团队的水准,2019年,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加大了推进社区文化指导员派送的力度。据统计,2019年,通过网络平台共派出193名专业社区文化指导员,对全市18个区县已建成的184个文化活动中心和7家未建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共计191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27家其他单位的825支业余艺术团队,进行了1.82万人次(每次4课时)的指导,接受辅导的社区群众超过71万人次,指导员的派送人次和社区接受辅导的人次分别比2019年增加104%和108%,全面完成了2019年指导员派送的“倍增计划”。

老年体育

2019年,国务院颁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9-2019年)》,在工作措施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上海老年体育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市老龄办工作方针指引下,秉承传统、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不断推进老年体育文化的发展,为社会和谐作贡献。――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推动老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老年体育组织的投入逐年增加,体现了对老年体育的关爱和扶持。2019年,50多项市级以上赛事绝大部分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展开的。如各级政府支持的“老龄杯”的门球、“五里桥杯”的太极拳(剑)、“川沙杯”的象棋和益寿保健操、“广中杯”的乒乓、“塘桥杯”的扯铃、“堡镇杯”的秧歌、“长风杯”的手杖健身操、“张江杯”的劲鼓、“潍坊杯”的踢毽子、跳绳、“海湾杯”的场地高尔夫球、“古美杯”的腰鼓、“长寿杯”的一居一品展示、“南桥光明杯”的一村一品展示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青松杯”老干部象棋、“上卧杯”、“长青杯”和“冠生园杯”的足球、“润心茶油杯”的万步行、“体彩杯”的羽毛球、“禾健杯”的骑游等。各区县、街镇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和各种“杯赛”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扶植。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

2019年,为满足广大老年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报市体育局批准的自行车、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太极拳(剑)、扯铃、秧歌、钓鱼、手杖健身操、益寿保健操、健身球操、柔力球、气排球、场地高尔夫球、空模、射击、网球、劲鼓、腰鼓、体育舞蹈、门球、踢毽子、跳绳、练功十八法、万步行、一居(村)一品展示等53项市级以上老年体育赛事和各区县老体协与街镇举办的不同规格的老年运动会以及各类老年体育数百次的活动,共吸引本市10余万老年人参与。健身活动的多样化、健身项目的丰富多彩、老年人参与健身的高度热情,充分体现了本市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也充分反映了全民健身的丰硕成果。

——老年体育健身项目不断创新

本市老年体育健身项目丰富多彩,至今已有四、五十个之多。在各级老体组织的重视下,2019 年老年健身项目继“浦江彩巾操”、“手杖健身操”、“皮影操”、“关节操”、“纺棉操”、“乒乓操”等项目之后,不断涌现出创编创新的项目,如:“扁担操”、“插秋操”、“橡筋健身操”、“益寿保健操新编表演套路”、“神鞭秀”“农具操”等。奉贤区的“乡村456”走进“达人秀”舞台,青浦区的“农具操”作为地区文化

产品走进上海国际旅游节大舞台进行亮相。

——老年体育活动展示形式趋向多样化

从区老体协到市老体协举办的“一居(村)一品”的展示活动,推动了基层老年体育

的发展。基层显活动,居(村)有生气。长宁区天山街道举办的“舞林大会”、奉贤区民

间体育大展示、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家庭踢毽子比赛、闵行区等举办的老年体质测试、虹

口区川北街道的“社区先生”篮球投篮赛,以及养老院运动会等各类小型运动会,都吸引

了不少老年人。市退管会会同上海体育基金会在松江上海西部漁村垂钓休闲中心举办了第

四届上海市退休职工垂钓比赛。老年健身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反映了全民健身老年体育团队

的魅力与生命力。——积极组团参与国际国内赛事

2019年,参加全国比赛的项目有手杖健身操、门球、台球、钓鱼、足球、健身秧歌、柔力球、乒乓球、太极拳(剑)、田径、气排球等项目,参加境外比赛项目有田径、门球、冬泳、篮球等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0多项次,并获得18个第一名、10多个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老年人通过大赛比拼,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老年人的参与活动也超越了比赛的

意义,比赛与旅游同行,使老年人更加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珍惜生命。

——老年体育参与重大节庆活动,为社会带来稳定和谐

在2019年6月10日上海“市民体育健身日”、8月8日全国“全民健身日”、“九

九重阳”敬老月以及1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

各级老体组织制订节庆日参与活动计划,积极参与节日互动。如“市民体育健身日”当天

在嘉定区马陆镇举办练功十八法比赛、虹口区“一居一品”展示活动、宝山区友谊社区老

年门球比赛、第九届民间体育大赛“古美杯”腰鼓比赛等。在全国第三个“全民健身日”

当天,奉贤区四团、金汇、柘林、海湾等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老体活动,卢湾区举办了

“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其中老年体育团队占有相当比例。在“九九重阳”敬老月

期间,上海电视台录制了《早安上海》节目反映本市老年人晨练盛况,包括普陀区长风街

道的手杖健身操、青浦区朱家角镇的农具操、徐汇区天平街道的排舞、黄浦区老体协的太

极拳、木兰拳、浦东新区的腰鼓、秧歌等。此外,骑游委的车技、民间体育的花式扯铃、

市老体协组织的老年神鞭表演、松江区千名老人重阳佘山登高活动也使节庆活动更加精彩。在“上海市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期间,市老体协各项目委员会相继组织场地高尔夫球、

市民万步行、益寿保健操、排舞、劲鼓、自行车车技、手杖健身操、射击、空模、钓鱼、

太极拳、健身舞等十几项市级赛事,与全民健身节共舞,各区县组织了100多项老年体育

各类活动,凸显老年人健康快乐的人生。

――体育旅游推动老年体育健身活动

继续遵循“以人为本、体旅结合、服务为主、盈利为辅、安全第一、康乐至上”的指

导思想,不断推进老年体育旅游工作,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需求。2019年初,召开了全市老年体育旅游部署大会,推出丰富多彩的短、中旅游线路和精彩的长线以及境外旅游线路。2019年,共组织767团队3.42万人出游,其中一日游团队449个,出游人数2.06万人;中线游团队252个,出游人数1.17万人;长线游团队40个,出游人数1337人;境外游

团队26个,出游人数509人。除市老体协旅游办组织外,各区县老体协和理事会乡镇联

谊会以及市老体协单项委员会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近10万老年人出游。极大地丰富了

老年人的体育文化生活。

――老年人健身场所和健身组织不断增加

从本市居(村)委老年活动室的建立,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俱乐部、运动场的创建

和户外健身苑(点)的建设,都为老年人的文化休闲、健身活动增加了场地。2019年,全市居民健身苑点达7741处,农民健身工程达1033个,新建公共运动场达316处764片,

健身步道达859条469公里。有80%的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健身场地建设,为

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锻炼和活动环境,老年人走出家门,就地锻炼,将锻炼融入了生活中,逐步养成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组织不断壮大,全市有社区健身俱乐部108个,社

区健身团队1万多个,社区体育辅导员2.3万多人。

――推进老公园改造,改善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条件

市绿化管理局于2019年开始启动老公园改造工程,重点是90年代以前建设的公园。

截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老公园改造55座,其中当年完成宜川公园和友谊公园改造任务。针对本市老年人对公园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与公园普遍存在可供游客特别是老年人使用的

健身场地不多的矛盾,注重完善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地辟出活动场地,增添设施,完善园

内无障碍设施,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对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古猗园、上海共青

森林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等5个公园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专项改造,为老年人游园提

供了极大的便利。

老年维权

2019年,本市各法律服务援助机构及法院共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904件,其中涉及赡养权受侵的占33.1%。共减免缓金额147.39万元。全市各法律服务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33万人次。按照市司法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上海市法律援助办

案补贴标准》规定,支付律师相关办案补贴约150余万元。共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来

电总数4.68万人次,其中涉及内容较多的依次为住房权、赡养权、财产权、婚姻权和人

身权受侵问题。调解处理4.59万人次。

――涉老司法行政和宣传教育政策文件出台

2019年,司法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行政服务老龄事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司法行政服务老龄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开展。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发布了《上海

市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9―2019年)》,《规划》中明确规定了要深入宣传与老年人相关的权益维护。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夯实社会和

谐稳定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

2019年,市法宣办以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等方面法律政策宣传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社区法治故事互动巡讲”活动,深入本市17个区县的居村委为老年人进行宣讲,全年共举行37场,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与市人大培训工委、市律协共同举办

的“市民与法——人大代表说法系列”讲座继续深入开展,全年举办讲座23场,并现场

为老年人提供义务咨询。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乡村”活动,切实增强基层

老年人法制宣传工作。――修订法律援助标准,扩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

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调研、论证、协商,并在市民政、财政、法制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最终完成了调整本市法律援助相关标准的工作。2019年10月

28日,市政府正式发文颁布了本市新修订的法律援助相关标准,明确了本市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标准由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1.5倍调整为本市城乡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

(具体按照市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本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执行);将劳动用工

纠纷、医患纠纷和食品质量安全纠纷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也纳入了本市法律援助事项

范围。本市法律援助新标准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本市老年人的法律援助门槛,扩大了老

年人法律援助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受惠于法律援助。

――老年人维权指南《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首发出版座谈会召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五周年之际,市老年基金会、华

东政法大学、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于2019年6月10日共同举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实用手册》首发暨出版座谈会。该《手册》由市老年基金会资助出版。《手册》通过具体案例概

括了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南,指导老年朋友妥善处理涉及其

切身利益的各种矛盾,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老年人法律援助便民措施不断完善

2019年,市司法局推出了“零距离服务”便民举措,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在服务时间方面,法律咨询专线“12348”提供全天候人工接答服务,各法律援

助中心延长窗口接待服务时间,建立法律援助24小时值班制度。在服务方式方面,充分

利用法律援助机构各种设备拓展服务平台,对80岁以上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实行电话

预约、上门服务制度,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服务网络方面,

在全市5105个居、村委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分中心或工作站,在本市基层和中级法院全部设立了法律援助接待窗口。在服务设施方面,各法律援助

中心全部配有符合标准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立私密谈话室,为老年人提供个

性化服务。市公安局在本市43个派出所相继设置了老年维权示范岗,认真接待、妥善处

理相关涉老问题,及时制止各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2019年,本市开展了以老年人为重点的法律援助受援人“大回访”活动,采取上门走访、电话回访、信件回访等方式,对办结的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近5000名受援人逐一进

行回访。通过开展“大回访”活动,全面摸清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状况,了解了受援人对

法律援助工作

的意见和建议,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法

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各项维权服务工作

2019年,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全年共接待老年人信访4214人次,其中:来访1997

人次,来电2046人次,来信81封。涉及人身权的98件、赡养权的107件、婚姻权的194件、财产权的747件、房屋权的1173件、其他的1805件,调处率达到97.3%。全年参加

为老法律服务的志愿者562人次。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与本市“云间漫步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开设的心理咨询服务项目进入第三年,全年免费接待咨询79人次,满意率达100%,

累计免费咨询228人次。

――退管系统做好退休人员信访工作

2019年,市退管会根据退管系统信访工作情况,坚持召开信访工作例会,及时交流和掌握各单位的信访动态。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市退管办共接待来信、来访、来电

等共计469人次,退管系统20个定点信访联系单位接待来信、来访、来电等共计1414人次,努力将退休人员信访中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了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

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本市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

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受理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申诉、检举、控告,及时查处

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2019年,共破获各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119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770人,为老年人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

环境。在查处涉及老年人的治安案件过程中,本市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注重充分保障老年

人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惩处相关违法人员;另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本着教

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对70周岁以上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增强老年消费群体的维权意识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作用,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的消费维权

意识。通过全市5300多个居(村)委会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开展广泛宣传,利用黑板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口老龄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

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xx5年到2xx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xx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主编 吴玉韶 (2013年2月27日北京) 发布时间:2013-02-28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 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

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

2016—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 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XX 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水平自2011 年起连续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于2015 年实现全覆盖,全市60 岁以上城乡居民均享受了基础养老待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全民医疗的目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构养老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建立了户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年科学研究有所突破,XX 区被XX 老年学学会评定为富裕型“长寿之乡”。广

大老年人老有所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我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计我市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户籍老年人口将从2015 年的58.45 万人和52.75 万人分别增加到2020 年的77 万人左右和67 万人左右。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纯老住户增多的趋势日益突出,对老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意识还不够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较慢。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XX 省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建设“民富市强、幸福XX”实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及改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117576213.html,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瓶颈及改善建议 作者:路璐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2期 [提要]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还能拉动就业,但老龄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展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龄产业;微利性;瓶颈;改善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1日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一)老龄产业的界定。学术界对老龄产业的界定存在多种观点,但从整体来看,也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即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用、行”全方位需求的产业综合体。笔者认为老龄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老龄产业即是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广义的老龄产业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满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还要满足“老有所为、老有所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老龄产业是指狭义的老龄产业。 (二)老龄产业的特点 1、综合性。老龄产业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信息产业)产业的综合性体系。老龄产业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即农业部门,它为老人提供专门的低糖低脂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机健康食品;有的属于第二产业,一些为老年人生产特殊老年生活用品的企业,如老年代步车的生产、老年公寓的修建;有的则属于第三产业,如为老人婚姻介绍服务、为老年人出游旅行服务;有的属于信息产业,包括老年人电脑、手机的设计等。 2、特殊性。老龄产业的特殊性是指老龄产业服务的对象锁定在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有其特殊性,既是弱势群体也是新兴消费群体,社会为其提供的产品、劳务、就业机会主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和经济能力,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进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3、微利性。老龄产业的微利性是指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小。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老龄产业的微利性与老龄企业的较高总利润不矛盾。因为微利性涉及的是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而考虑到老龄市场的规

2018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8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8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18年度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情况: 一、2018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 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18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 农村五保供养:2018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 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 %和0.5 %。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 %;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 站内范文搜索 1 %。 高龄补贴:截至2018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 万,较

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 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18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 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18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截至2018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18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 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 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2018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 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 万O 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

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 “x”是我区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老龄工作部门认真落实《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期间,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就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全区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552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6720元/年。高龄津贴制度不断完善,截止x年,百岁老人保健费标准达到每人2400元/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达到每人300元/年。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家,床位数1957张,其中街镇敬老院8所、床位638张,民办养老院6所、床位1319张;在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所、床位780张。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

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1、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实现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

老年产业数据及行业分类

绕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未来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我们可以将老龄产业的行业内容划分为十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业,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业等。二是老年护理服务业,如长期照料、家庭护理服务业等。三是老年卫生保健业,如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及老年医疗辅助设备等。四是老年日常生活用品业,如老年人的服装、生活用品等。五是老年金融保险业,如老年人的银行储蓄,人寿、健康和养老保险等。六是老年房地产业,如老年人住宅、老年社区等。七是老年文化娱乐业,如老年旅游业,老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八是老年教育产业,如老年大学、老年培训班等。九是老年咨询服务业,如为老年人进行心理、职业、婚姻咨询服务等。十是其他相关产业等。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陈传书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最新讲话,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大约3000万以上的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其中,失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老人已经达到940万。 王振耀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69亿是个庞大的市场,且以每年近千万的速度增加,已成为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制约因素,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在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他预计到201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这对于我国拉动内需、化解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老年服务业的现代化,还将有力助推我国“绿色GDP”的增长,再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黄金期”。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 :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 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 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 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 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 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 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 年调查(4) ,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 5)2053 元增长了3.1 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 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 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 %,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 %,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 %,洗衣机从51.5 %增加到70.6 %。除了上述4 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 %上升到77.4%,电话从7.6 %上升到71.1 %,电冰箱从46.6 %上升到65.9%,室内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 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 %。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 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 平方米。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吴方 老龄化一般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发达国家首先迎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一)老龄产业范围广泛、老龄产品种类齐全 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经过数十或近百年的发展,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日益加宽,现在基本上己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几乎涉及老人一切需求领域的产业体系。

在美国,老人玩具公司、老人旅游公司、老年教育中心、老年康乐组织相继出现。美国的一些老年杂志,如《黄金岁月》、《年过半百》、《现代老年》等应运而生;兜售健康保险的电视广告直接对准老人;许多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通过组织跳舞、游戏和手艺活动等让老人获取交流的机会;高校也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了特殊培训项目,并积极招收老年学生,建造老年生活社区,提供终生学习项目。 在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人士和企业界进入老龄产业领域,并兴起了许多老龄新行业,东京城内兴起了一个建造收容瘫痪老人的“特殊照顾老人之家”的热潮;专门负责接送瘫痪老人到老人之家医院的汽车公司成立;有些公司专门接送瘫痪老人进浴室还有专门为老人烘干被褥的公司;以吸引中老年顾客在一些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租赁公司’,即这些公司向顾客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出租“家庭”,通过“家庭”,公司可为老人有偿提供所期望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二)开展“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照顾”和“社区照顾”两方面的结合。它即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社区照顾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照顾中的决定性因素—

老年网络消费发展报告

老年网络消费发展报告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 京东战略研究院 2017年12月

目录 一、老年消费发展现状 (3) (一)老年消费规模迅速扩张 (3) (二)老年消费需求向高品质提升 (4) (三)老年消费内容更加多元 (4) (四)老年消费方式更为广泛 (5) 二、线上老年消费特征分析 (5) (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 (二)具有显著的买用分离特征 (6) (三)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6) (四)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 (7) (五)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 (7) (六)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 (8) (七)在空间上由集聚转向扩散 (8) (八)兼顾实惠与品质 (9) (九)性别差异突出 (10) 三、问题与建议 (10) (一)存在问题 (10) (二)对策建议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一要求为促进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我国老龄人口增速超过全国人口增速,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60岁以上人口占13.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8.9%,已经超过世界老龄化标准的10%和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到达4.83亿人,占总人口的34.1%。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并不断完善。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促进老年产品用品升级,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为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用品,研发老年人乐于接受和方便使用的智能科技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2017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发展老年消费市场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另一方面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包括增加老年用品供给和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渠道更加广泛,老年群体获取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更为便捷,

老年产业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育观念逐渐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世界各国平均生育率从1950-1955年之间的4.95,下降到2005-2010年之间的2.52。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老龄产业的特征 老龄产业是面向全体公民老年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称。基于公民老年期需求的多元性、多层次性,生产提供各类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条。 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即老龄金融业、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见表1)。其中,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主要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而老龄金融业除了面向进入老年期的人群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外,还包括面向年轻人群提供老年金融准备的相应服务。 老龄产业有如下特征: 第一,老龄产业是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新型产业。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条件下,年轻人必须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规模日益膨胀并可能占据总人口1/3的老年人口将带来巨大产业发展需求。 这两方面将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形成服务于巨大目标人群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和企业群体,形成老龄金融日益成熟、老龄服务随身相伴、老龄用品极其丰富、老龄房地产规模化运作,不同区域老龄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整个产业体系需要作出战略性调整,以满足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庞大产业需求。 第二,老龄产业是横跨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综合性产业。 从产业体系来看,老龄产业十分庞杂,低技术与高技术相结合,资本密集度有高有低,劳动密集度也有较大差异,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兼而有之,综合性特征十分明显。、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2019年发展老年事业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调研报告

发展老年事业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调研报告 发展老年事业促进健康老龄化的调研报告 老年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和传播者,也是维护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做好老龄工作,促进健康老龄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待老年人的态度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跨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据统计,XX年底,陆良县总人口67.8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3.03%,比XX市平均水平还高。老年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如何加强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关心照顾老年人生活,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等要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 一、我县老年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和老年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按照“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开创老年事业新局面,推动了我县老龄工作和老年事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我县老年人生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以上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行,

为我县老年人的生活和就医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此外,我县老年人特别是城区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开展;到XX年初,已在全县农村建设了150个村级老年活动室,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活动场所;老年组织逐步壮大,基层老年协会组织逐步建立。同时,调查也发现,我县老年事业还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老年事业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农村老年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老年人目前绝大部分是依靠子女养老,但受经济条件等影响,一些子女对老年人的养老及支付老人医疗费用的能力有限,农村一些非“五保户”贫困老人难以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相对城区而言,农村针对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较少,设施也相对简陋。许多村老人协会活动单调,经费缺乏。 2、老年活动设施不足,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趋势的要求。目前,我县城乡可供老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不多,还缺乏为老年人开放的活动中心等场所,这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体育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3、敬老养老机构不健全,服务不够到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随着几代同堂的家庭逐步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目前,我县城乡敬老机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的需要;社会化兴办敬老养老机构功能还不够健全。 4、法律保障不够到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在农村,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的事还时有发生,由于法律保障不到位,老人对此类事情的解决束手无策。

(发展战略)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最全版

(发展战略)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宝安区政府首

深圳市老龄产业发展浅析 吴方 老龄化壹般是指60岁之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之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主要表当下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预计203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壹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壹,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壹、发达国家老龄产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大延长、婴儿出生率急剧下降,发达国家首先迎来了人类史无前例的老龄化社会形态。 (壹)老龄产业范围广泛、老龄产品种类齐全 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经过数十或近百年的发展,其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产业领域日益加宽,当下基本上己经发展成为覆盖面几乎涉及老人壹切需求领域的产业体系。 在美国,老人玩具X公司、老人旅游X公司、老年教育

中心、老年康乐组织相继出现。美国的壹些老年杂志,如《黄金岁月》、《年过半百》、《现代老年》等应运而生;兜售健康保险的电视广告直接对准老人;许多老年中心和退休社区通过组织跳舞、游戏和手艺活动等让老人获取交流的机会;高校也开始为老年人提供了特殊培训项目,且积极招收老年学生,建造老年生活社区,提供终生学习项目。 在日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间人士和企业界进入老龄产业领域,且兴起了许多老龄新行业,东京城内兴起了壹个建造收容瘫痪老人的“特殊照顾老人之家”的热潮;专门负责接送瘫痪老人到老人之家医院的汽车X公司成立;有些X公司专门接送瘫痪老人进浴室仍有专门为老人烘干被褥的X公司;以吸引中老年顾客在壹些大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家庭租赁X公司’,即这些X公司向顾客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出租“家庭”,通过“家庭”,X公司可为老人有偿提供所期望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环境等。 (二)开展“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照顾”和“社区照顾”俩方面的结合。它即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社区照顾旨在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照顾中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居及志愿者等“非正规照顾”资源的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