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资料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资料

前言:本份答案由同学自己整理,仅供参考,故如有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指正,我个人建议不要太依赖此份答案,自己先整理一份,加深印象。最后,在此感谢参与整理的同学,并祝大家门门功课考出好成绩。

中医药学基础复习资料答案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试加以阐释。

(1)整体概念: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

(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辩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与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

何种性质证的过程。论治包括因证立法、随法选方和据方施治。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试述阴阳、五行学说基本的内容。

阴阳(1)阴阳的对立制约:属性相对,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2)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滋生促进。

(3)阴阳的消长平衡: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皆消皆长

(4)阴阳的相互转化:渐变,突变

五行的基本内容: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3.如何根据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阴阳学说确定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实证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证者,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2)根据五行生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4.试述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主藏血

心:主血脉主藏神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主治节通调水道

肾:主藏精主一身之阴阳主水主纳气

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有哪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

(2)促进脾胃消化

(3)调畅情志

(4)调节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

(5)促进和调节生殖功能

6.肺主宣发和粛降的生理功能含义?

肺气宣发:一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二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三排出浊气,完成气体交换。

肺气肃降:1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2 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 3肃清呼吸道

7.肺、脾、肾三脏在津液输布、排泄过程中起何作用?

(1)津液输布:脾的升清,上归于肺,肺主通调水道,与心、三焦共同将津液输布到全身。肾主水,能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使水液中清者上升,复归于心肺。

(2)津液的排泄:肺气宣发,外合皮毛,使津液与代谢废物从皮肤和呼吸道排出。肺气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被利用后,多于津液与代谢废

物从大小便排出。

8.名词解释: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由于肾中精气阴阳来源于先天,禀受于父母,又为生育下一代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传给下一代,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由于人出生后,全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气血来维持生命活动,所以中医有“脾为后天之本”

9.试述五脏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10.气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功能特点。

概念:一指气是一种极细微的、活动力很强,且不断活动着的物质,二指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分类及主要功能特点:

(1)元气:功能特点: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固摄人体各种体液,温煦人体脏腑组织

(2)宗气:功能特点:维持肺的呼吸,推动血液运行,同时对心脉、肺及呼吸道均有营养作用。

(3)营气,功能特点: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

(4)卫气,功能特点:1、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入侵;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

3、调节腠理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

11为什么说“气为血帅,血为其母”?

答前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主要包括气生血,气行血,气摄血三方面内容;后者是指血对气的作用,主要包括血载气,血生气两个方面内容。

气生血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气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另一方面,气为化生血液的原料,主要指营气。气行血是指气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行,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摄血是指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血液正常循环于脉管之中而不逸于脉管之外,是气的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血载气是指血液有运载水谷之精气和自然之清气的功能。血生气是指血不断地为脏腑经络之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不断得到补充,而保持气的充足,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12何谓六淫?分别叙述风、寒、湿、热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六淫是风、寒、暑、燥、热六种外感治病邪气的总称。《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具有向上、向外、生发等特点风邪易致人体腠理开张、气液外泄,故称其性开泄。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变,是指风邪致病,病位常无定处,游走不定。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风性主动,动,指动摇不定。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六淫中风邪为病最多;二是指风邪为外感六淫致病的先导。《寒》为阳邪,易伤阳气,如寒伤于表,卫阳受损,可出现恶寒等症;寒中于里,脾阳受损,可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不温等。寒性凝滞,主痛,寒邪入侵人体,损伤阳气,使气血凝滞,径路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各种寒性疼痛。寒主收引,寒邪侵袭人体,常会使皮肤、肌腠、筋脉收缩挛急。《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水属阴,故湿为阴邪。湿邪侵犯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由于湿为邪气,易伤阳气,是皮痒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湿性重浊所谓重,即沉重之意。故湿邪致病,其临床症状有沉重感的特点。浊,即秽浊垢腻之意。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

浊不清等情况。湿性黏滞所谓黏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点。湿性趋下湿邪有趋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下部,其病多见下部症状。《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有向上的特性,故症状多表现于上部。热易耗气伤津热邪侵犯人体,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导致津液亏乏。热易生风动血热易致肿疡热邪易扰心神

13 试述痰饮、淤血含义及致病特点。

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稠厚的称痰,清稀的成饮。痰饮的致病特点是阻碍经脉气血的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扰乱神明舌脉之变化舌苔常呈滑腻,脉滑或弦滑等淤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淤血致病特点疼痛出血肿块皮肤黏膜青紫舌脉变化舌质紫火瘀斑淤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14试述中医学发病原理。

答: 疾病发生的机制概括而论,是正气与邪气两种力量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首先,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外因。其二,邪气是决定和影响发病的性质、特征、证型的原因之一。其三,影响病位及病情、愈后等。最后,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中,邪气在发病中还起主导作用。15八纲辨证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答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通过对四诊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用这八类证候归纳说明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病变过程中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疾病的表现尽管复杂多变,但基本上都可归纳于八纲之中。疾病的类别,不外阴证、阳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质不是热证,便是寒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的叫实证,正气衰的叫虚证。因此,八纲辨证就是把千变万化的病证,归纳为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阴与阳四对纲领性证候,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其中阴阳两纲又可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属阳;里寒虚证属阴,所以,阴阳优势八纲中的总纲。16.名词解释:

正治:采用性能与疾病本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的方法

反治:采用性能和疾病表面现象相同的药物来治疗。

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寒凉药治疗。

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用寒凉药物治疗。

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补益法治疗。

通因通用:实证见虚象,用通利泻下的药物治疗。

17.何为中药的四气、五味,有何临床意义

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五味:指药物具有酸苦辛甘咸五种不同味道,分属五脏而合五行。四气的临床意义:按照“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病理机制,采用“寒着热之,热着寒之”作为一般药用规律;五味的临床意义:五味归属五行,直接与药物的功效相对应,当今中药的五味确立主要以药物与疗效关系为依据,不同性味的药物参合才能描述出完整的药物功效。

18.何为中药的七情,试举例说明

药物的配伍关系总结为7个方面称为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单味药治病,无需与其他药配伍,如独参汤,为补气固脱的有效良方;相须:功效类似的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如人参配黄芪增强补气之功;相使:药物在性能功效上相互补充提高疗效,如黄连配木香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痢疾的效果;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可以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白矾,麻黄配石膏,解麻黄辛温发散副作用;相杀(同相畏),生姜杀半夏;相恶:两药物合用后,因相互抑制而使

功效减低甚至丧失药效,天花粉恶干姜,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新的毒副作用,或增强原有的毒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干遂。

19.中药应用时有哪几方面的禁忌,具体内容如何

1.配伍禁忌

2.妊娠用药禁忌

3.服用药时的饮食禁忌

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如十八反核十九畏。

妊娠禁忌:有损胎儿和堕胎副作用的药物,如禁用药:毒性大,药性猛烈的药物;慎用药:烈性药或者有小毒的药。

饮食禁忌:指服用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一般忌生冷,黏腻,不消化等刺激性食物。

20.药物的性味及功效;

20.药物性味功效: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柴胡——苦、微寒——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清胆止疟、升阳举陷;

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利湿热;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附子——辛、甘、大热——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辛、甘、热——补火助阳、温经通脉、散寒止痛;

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丹参——苦、微寒——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三七——甘、微苦、温——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甘草——甘、平——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鹿茸——甘、咸、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

天麻——甘、平——熄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麝香——辛、温——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牛黄——苦、凉——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21、清热药的分类,适应症及其代表药物

一、清热泻火药——气分实热证——石膏、知母、栀子;

二、清营凉血药——营血分热证——生地黄、玄参;

三、清热燥湿药——湿热证——黄芩、黄连、黄柏;

四、清热解毒药——热毒证——金银花、连翘、大青叶;

五、清虚热药——虚热证——青蒿、地骨皮;

22、泻下药的分类,适应症及其代表药物

一、攻下药——宿食停积、大便燥结的里实证——大黄、芒硝;

二、润下药——老年津枯、产后血亏、病后津液未复及失血病人的肠燥便秘——火麻仁;

三、峻下逐水药——水肿、膨胀、痰饮积聚、喘满等症——甘遂、芫花、京大戟;

23、止血药的分类,适应症及其代表药物

一、凉血止血药——血热妄行出血——大蓟、小蓟、白茅根;

二、化瘀止血药——出血兼有淤阻者——三七、蒲黄;

三、收敛止血药——虚寒性出血或热性出血(出血不止)——白及、仙鹤草;

四、温经止血药——虚寒性出血——艾叶、炮姜;

24、补益药的分类,适应症及其代表药物

一、补气药——气虚证——人参、黄芪;

二、补血药——血虚证——熟地、阿胶;

三、补阴药——阴虚证——沙参、麦冬;

四、补阳药——阳虚证——鹿茸、杜仲;

25、功用比较:

麻黄和桂枝:都是辛温解表药,都可以发汗解表,都用于表寒证;麻黄发汗功力强,还可以宣肺平喘,利尿消肿;桂枝还可以温经通阳。

石膏和知母:都有清热泻火,除烦止咳功效,都用于气分实热证及腓胃热盛证;石膏重在清解,清热泻火力强,煅用收敛生肌;知母重在清润,兼滋阴润燥,并可以用于

阴虚燥咳、消渴证及虚热证。

大黄和芒硝:大黄(苦寒)和芒硝(咸、苦寒)都属于攻下药,都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功燥结,常相须为用;大黄泻下力强,芒硝软里泻下;大黄还有活血祛瘀,清泄

湿热的功效。

苍术和白术:均有健脾燥湿之功,用于脾虚湿阻证;苍术辛、苦、温、燥湿力强,且可祛风湿、明目;白术苦、甘、温、补气力强,又可止汗、安胎。

肉桂和桂枝:桂枝和肉桂一个是嫩枝,一个是树皮;两者药性辛、苦、温热;桂枝温性,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主表;肉桂热性,偏于下行而补火助

阳,用于中下焦阳虚,主下。

人参和黄芪:均为补气药,用于气虚证;人参补气力强,可以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升阳。此外人参有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黄芪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生地和熟地:生地(苦、甘、寒)和熟地(甘、微温)均有补阴作用;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用于血热证及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熟地补血,滋阴补髓,主要用于

血虚和肝肾阴精不足。

川贝和浙贝:川贝(苦、甘、寒)和浙贝(苦、寒)都有清热化结之功;川贝性偏清润,还可润肺止咳,用于热痰咳嗽,瘿痈等。

当归和川芎:均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用于血瘀诸症;当归兼有补血、消肿生肌、润肠通便之功;川芎又有行气、祛风止痛作用。

黄连、黄芩和黄柏:均为大苦大寒之品,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用于热毒证湿热证;

黄芩善清中焦湿热,善于解毒,清心胃火;黄柏善下焦湿热,并可退热除蒸,

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26 方剂中君药与臣药佐药使药的含义?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病症起主要治疗作用药物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主病、主症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 2 反佐药 3佐制药

使药:1引经药 2 调和药

27.试述小柴胡汤的组成、主治、功效、和方解。(详见380页)

答:组成:柴胡24克,黄芩,人参,灸甘草,煮半夏,生姜各9克,大枣4枚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所主治的诸证,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以治少阳半表之证,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泄降,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药对。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以治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驱邪,二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使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灸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28.逍遥散中配伍茯苓、白术和当归、白芍的含义(详见382页)

茯苓、白术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辛肝温补血行血,共为臣药,助君以治肝郁血虚。29、试述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点(425页)

组成:黄芪18克,人参(或党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白术各6克,灸甘草9克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见面色不华,气短懒言,倦怠食少,便溏,脉虚无力2中气下陷证。见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久泻久痢,崩漏等。3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胖,脉大无力。

方解;本方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用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为君。人参(党参)、白术、灸甘草益气健脾。为臣。用陈皮理气和胃,当归补血;加柴胡、升麻以升提下陷之阳气,共为佐药。全方合用,使健胃得以调补,中气得以提升,身热自汗、下陷脱垂之症得以恢复。

30.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功效、主治及配伍特点。(431页)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茱萸、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克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合,行迟,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解:本方为滋阴补肾的重要方剂。方中重用熟地黄,味甘纯阴,入少阴,长于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山茱萸酸温,如厥阴,滋补肝阴,收敛精气;山药甘平,入太阴,补后天以充先天,同为臣药。君臣相协,不仅滋阴益肾之力相得益彰,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又以泽泻利湿泻浊,并防暑地黄之滋腻恋邪;阴虚则内热,故以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以之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泄肾浊,又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共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泄,以补为主,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为平补少阴的常用方剂。

31.试述平胃散组成、功用、主治和方解(396)

组成:苍术15克,厚朴、陈皮各9克甘草4克

功用;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腕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酸痛,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方中重用苍术为君,其味辛、哭,性温燥,归脾胃二经,辛以散其湿,苦以燥其湿,香烈以化其浊,为燥湿健脾之要药。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消胀除满,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湿之力。佐以陈皮行气化滞,醒脾和胃,协厚朴以加强下气降逆,散满消胀之效。灸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助健运;甘草又兼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诸症自消。

32.四物汤为补血的基本方,方中为何配伍辛温活血的川芎?(428)

川芎辛散温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结,旁通脉络,与当归相伍则畅达血脉之力益彰。

33.方剂的君药及功效:

桂枝汤——桂枝——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白虎汤——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清营汤——水牛角——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大承气汤——大黄——峻下解热;

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补气健脾;

四物汤——熟地黄——补血和血;

肾气丸——附子、桂枝——补肾助阳;

平胃散——苍术——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补阳还五汤——黄芪——补气活血通络;

二陈汤——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四逆汤——生附子——回阳救逆;

五苓散——泽泻——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理中丸——干姜——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越鞠丸——香附——行气解郁;

四神丸——补骨脂——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最新汇编)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

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类。 9、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引火下行”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即能补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司呼吸 B、主血脉 C、主疏泄 D、主升发 E、主纳气 2、五行学说中“水”的特性是()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从革 E、曲直 3、藏象学说的内容包含() A、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B、内在组织器官的各种表象 C、五脏、六腑 D、五脏、六腑与经络 E、五脏的各种形象 4、脏与脏之间主要体现了“精血同源”关系是() A、心与肺 B、心与脾 C、肝与肾 D、脾与肾 E、心与肾 5、发病的最基本原理是() A、正胜邪负 B、正胜邪退 C、正邪相搏 D、邪胜正负 E、邪正相持 6、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是() A、辨病求因 B、辨症求因 C、问诊求因 D、相对性 E、直观性 7、主升清功能的脏腑是()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8、和肾相为表里的是() A、大肠 B、膀胱B、三焦D、胆E、小肠 9、归属内伤病因是() A、劳逸 B、医过 C、外伤 D、六淫 E、水湿痰饮 10、以下哪些是杏仁的主要功效()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B、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C、发汗解表、温通阳气 D、发汗解表、行气和中 E、发汗解表、祛暑化湿 11、利水渗湿药主要适应的病证是() A、湿阻中焦 B、湿温初起 C、痰饮伏肺 D、水湿内停 E、风湿痹痛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电子教案

中医学基础模拟试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年秋季期末考试 A卷(本科试卷一) 一、选择题 (一) A1型题 1.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炮炙论》 D .《本草纲目》E.《本草图经》 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 .《炮炙论》 C.《新修本草》 D .《本草纲目》E.《本草经集注》 3.“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 .阴阳交感 B .阴阳的对立制约 C .阴阳的互根互用 D.阴阳的消长平衡 E .阴阳的相互转化 4.人体五官中的舌属“火”,这一归类主要采用下列哪一认识方法() A.比较法 B .取象类比法 C.推演法 D .试探法 E.反证法 5.按五行生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子是() A.木B.火C.土 D .金E.水 6.“藏象”一词始见于() A.《素问》 B .《灵枢》C.《类经》D.《难经》E.《伤寒杂病论》

7.“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A.肾B.肝C.心 D .脾E.肺 8.脾为“气血化生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化生水谷精微 B .脾主升清 C.脾主统血 D .脾为后天之本 E.脾运化水液 9.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退之表现()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气化作用 E .固摄作用 10.临证对于自汗的治疗常用补气药物,其组方的理论依据是() A.气有推动作用 B.气有固摄作用 C 气有温煦作用 D 津液能载气 E.津液能化气 11.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E 手太阳小肠经 12.气虚湿盛体质者,受邪后疾病多从() A.寒化B.热化C.燥化 D .湿化E.火化 13.具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的六淫之邪是() A.风邪B.寒邪C.湿邪 D .暑邪E.火邪 14.导致“气结”的情志刺激是() A.怒B.悲C.忧 D .喜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中医药学概论》

中医药学概论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 概述 《中医药学概论》一书,旨在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的顺序看,它是普通基础课向专业基础课过渡的一门桥梁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深入学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内容包括除绪论、附录外,主要有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与病机、诊法、辨证、治则与治法、中药学概述、方剂学概述、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等十章。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编辑室的主持下进行的,由白永波、刘景源、姜典华、樊正伦编,史常永审阅。 于1986年由光明日报社出版。

绪论 第一节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 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关系 第二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第二节精、气、血、津液 第三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经脉 第三节奇经八脉 第四节十二经别 第五节十五别络 第六节十二经筋 第七节皮部 第八节经络系统的作用

第九节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病因与病机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第二节闻诊 第三节问诊 第四节切诊 第六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第三节脏腑辨证 第四节六经辨证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 第六节三焦辨证 第七章治则与治法第一节防治原则 第二节治疗方法 第八章中药学概述

第一节中药的性能 第二节中药的归经 第三节中药的炮制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第五节中药的有毒、无毒与用药禁忌 第六节中药的服用法 第九章方剂学概述 第一节方剂的组成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 第三节方剂的剂型及应用特点 第十章中医药学在医疗上的优势附:形体骨骼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1详解

遵义医学院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一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的医家是 A、张子和 B、刘完素 C、朱丹溪 D、李东垣 2、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 A、孙思邈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3、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4、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的是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5、被后世医家称为“药圣”的是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6、被世后医家称为“药王”的是 A、孙思邈 B、张仲景 C、王焘 D、李时珍 7、下列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四大家”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朱丹溪 D、李东垣 8、倡“火热论”,擅长用寒凉药物治病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刘完素 C、朱丹溪 D、李东垣 9、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新修本草》 C、《千金要方》 D、《神农本草经》 10、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千金要方》 1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葛洪 B、钱乙 C、巢元方 D、陈自明 12、《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 A、葛洪 B、王焘 C、巢元方 D、陈自明 13、被后世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A、李东垣 B、朱丹溪 C、刘完素 D、张从正 14、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成书于 A、春秋 B、战国 C、宋代 D、唐代 15、周代对医学分科不包括 A、食医 B、疾医 C、疡医 D、骨医 E、兽医 16、整体观念的内容不包括 A、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C、因人制宜 D、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E、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相互协调 17、证的内容不包括 A、病因 B、病位 C、病性 D、病情 E、邪正关系 18、温病学四大家不包括 A、叶天士 B、吴鞠通 C、吴又可 D、薛生白 E、王孟英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2.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3.下列选项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都不是 ()4. “阴在,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什么关系的高度概括?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根据五行相侮的规律,下列哪项可能会侮“金”?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7.阴阳在一定围的消长保持动态平衡称为? A.阴阳离决 B.阴平阳秘 C.阴阳对立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8.中医“五官”中什么“五行”属“火”?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9.中医总结“五行”中“木”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下列“五行”相生关系错误的是? A.木生火 B.水生木 C. 土生木 D.金生水 E.火生土 ()11.下列“五行”相克关系错误的是? A.木克土 B.火克水 C. 水克火 D.金克木 E.土克水 ()12.“后天之本”是指?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3.五脏中“五行”属“木”的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阳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18.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是? A.阴邪 B.易伤阳气 C. 凝滞,主痛 D.收引 E.以上均是 ()19.以下情志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 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 E.惊则气乱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72学时学分: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中医药概论》是药品营销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熟悉常用中药和方剂,能辨识中药材、中药饮片,了解中药的加工、炮制方法。能综合运用中医、中药、炮制、方剂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和研究,为中药学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达到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应模块考证的基本要求,并为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改变以往“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学理念,将本课程建设成“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与后续专业技能课程衔接得当。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贯彻“任务引领”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共包括绪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镇、辨证、防治原则、中药基础知识、常用中药及应用、方剂学基础知识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究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病例分析、校内实训基地、临床医院见习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技能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时为72学时,顶岗实习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品经营等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为更好的从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等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学会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能运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4.

遵义医学院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四 平时作业(一 ) 、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5 分)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2、属于阳的症状是: ( 3、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6、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温煦,生化作用的是: 7、 冲脉为气血之要冲 ,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亦称为 ( ) A 阴经之海 B 阳脉之海 C 水谷之海 D 血海 8、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 A 神农本草 B 内经 C 针灸甲乙经 D 本草纲目 9、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症称为( ) A 寒因寒用 B 热因热用 C 塞因塞用 10、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 ) A 治病求本 B 扶正祛邪 C 防止传变 11、用寒性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疾病应称为( ) 12、治疗气分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等最佳的药物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A 声低息微 B 少言沉静 C 便秘溲黄 D 舌质淡嫩 阳盛格阴 B 阴盛格阳 C 阴盛 D 阳虚 4、 以下那种说法不妥 ?( A 心主血 B 肾主水 C 肝主气 D 脾统血 5、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 心为君主之官 B 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神明 D 心者,生之本 A 元气 B 宗气 C 心气 D 肾阳 D 通因通用 D 不治已病治未病 A 寒因寒用 B 热因热用 C 通因通用 D 塞因塞用

C 、黄苓 D 、苦参 C 邪气正气虚 D 病表现为大汗淋漓 3.中药学是研究 ________ ______ 的科学 4 .四诊是指 _ __ 、 _ ___ 、 ___ _ 、 __ __ 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5.治法包括 __ _ 、 ___ 、 __ _ 、 __ _ 、 _ __ 、 ___ 、 _ ___ 、 _ ___ 八种。 6.肝的生理功能包括 _________ __________ 和 _ ___ __ 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辨证论治 2.气机 3.反治 4.六淫 5.经络 四、简答题( 30 分) 1、气的生理功能? A 五至 B 四至 C C 六至 D 八至 15、胃热患者的口气为( ) A 酸臭 B 臭秽 C 腐臭 D 烂苹果味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共 20 分) 1.中医学是研究人体 __ __ __ 、 ______________ _ 以及疾病的 _ __ _ 和 14、数脉是指一息( ) 2.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的一门传统医学。 A 、人参 B 、天花粉 13、虚症是指( ) A 邪气虚 B 正气虚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2 一、问答题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中医药学概论作业 3 一、问答题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 义。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6.举例说明方剂运 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7.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8.简述气机异常与脏腑的关系。举例说明理气剂组方的原则。 9.简述桑菊饮、小柴胡汤、归脾丸、朱砂安神丸的功效主治。 10.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 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医学基础(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E.张元素 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 )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 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 B.心气 C.宗气 D.营气 E.卫气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 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A.正经 B.经别 C.经筋 D.别络 E.奇经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则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A.脾肾 B.肺肾 C.心肺 D.脾肺 E.心肾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中医药学概论重点

中药就是我国传统药物得总称,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与使用得药物。 中药学就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与各种中药得品种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得一门学科。 “道地”又有真实,真正得意思。“道地药材”即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得,被举世公认得,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佳,疗效好得优质药材。道地药材得确定,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药得采集(基础理解,记特殊) 植物类药物得采收。 1、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得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有得割取植物得地上 部分,如益母草、薄荷、紫苏、荆芥等。以带跟全草入药得,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等。茎叶同时入药得藤本植物,如忍冬藤、夜交藤,其采收原则与全草相同。 2、叶类: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采集。如艾叶、枇杷叶、大青叶、荷叶等。 有些特定得品种,如霜桑叶,需在深秋火初冬经霜后采集。 3、花类:花得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因花朵次第开放,故要分词采集,如菊花、旋覆花; 有得花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辛夷;红花宜在花冠由黄色变成红色时采。蒲黄等以花粉入药得,则需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4、果实与种子类:此类药材,多数在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大枣、五味子、枸杞。有 得以未成熟得幼果入药,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不能待成熟后采收。有得浆果容易变质,如枸杞、女贞子,最好就是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以种子入药得,以待果实全部成熟后采收。若同一果序得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有些干果成熟后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时采取,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 5、根与根茎类:一般以春初或秋末采收为佳,“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此时采收质量好,有效 成分含量高,产量高,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但也有少数例外得,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6、树皮与根皮类:一般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 质量较佳,树皮易于剥离树皮,如黄柏、厚朴、杜仲。而肉桂多在十月,含油多时剥离。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或环剥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动物类药物得采收 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如桑螵蛸应在三月中旬采收,过时则虫卵已孵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doc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题 1.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2.四气:指药物具冇得寒热温凉四处药品性,它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耍概念Z-o 3.津液:是机体一切止常水液的总称,包扌舌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止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O 4.屮医治疗的八法:中医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八种基本治疗大法的总称。它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5.方剂组成原则:方剂的组成不是单纯药物的堆积,而是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古人用“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加以概描,用以说明药物配伍的主从关系。 6.阴阳:屮国古代文明屮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索。 7.归经: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8.脏腑: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具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构成人体的基本机制一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9.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0.中药配伍的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卷2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考试 真题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五脏中称为“后天之本”的是哪一脏: A.肺 B.心 C.肾 D. 肝 E. 脾 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火的“所不胜”之行为: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3、具有“灌心脉以行气血”作用的是 A. 卫气 B. 经气 C. 元气 D. 营气 E. 宗气 4、“受纳、腐熟水谷”是哪一腑的功能: A. 膀胱 B.胃 C. 胆 D.小肠 E. 大肠 5、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E.《诸病源候论》 6、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作用的气是: A.肺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元气 7、激发人体生长发育,津液的生成、输布有赖于气的()作用: A.推动 B.温煦 C.防御 D.固摄 E.气化 8、在五体中主脉的脏是: A. 脾 B. 肾 C.肝 D. 肺 E.心 9、五行中“火”的特性为: A. 炎上 B.曲直 C. 从革 D.稼穑 E. 润下 10、肝的功能是: A.主神志 B.主生长发育 C.主运化 D.主水液输布 E.主疏泄 11、肾在体合: A.骨 B.肉 C.皮 D.脉 E.筋 12、具有善行数变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火邪 D. 风邪 E. 燥邪

13、具有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特性的邪气是: A. 湿邪 B.寒邪 C.燥邪 D. 风邪 E.火邪 14、具有传染性外感病因是: A.六淫 B. 饮食不节 C.疫疠 D. 七情 E.劳逸 1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木的“所不胜”之行是: A. 火 B. 木 C. 土 D.水 E. 金 16、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7、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和剂局方》 18、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的药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19、属于发散风热药的是: A.麻黄 B.桂枝 C.薄荷 D.石膏 E.知母 20、中药的四气是: A.气血阴阳 B.酸苦甘辛 C.寒热温凉 D.升降沉浮 E.有毒无毒 21、中药处方中针对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A.君 B.臣 C.佐 D.使 E.淡 22、中药配伍禁忌中“乌头”反: A.半夏 B.大戟 C.苦参 D.芫花 E.甘遂 23、具有“实而不满”特点的是: A.肝 B.脾 C.膀胱 D.心 E.肺 24、其华在唇的脏腑是: A.心, B.肝, C.脾, D. 肺, E. 肾 25、主通降作用的腑是: A.大肠 B.小肠 C.膀胱 D.胆 E.胃 26、主藏精,其华在发的脏是: A.肺 B.脾 C.肝 D.肾 E.心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药学概论-总复习-考试重点1

五行学说的应用:①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②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③用于疾病的诊断; ④用于疾病的治疗。 9、什么是藏象学说?什么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答: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答:由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水谷精微都依赖脾的运化,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以后主要的营养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物质基础,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11、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 自然界 五 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脉 五液 五神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弦 泪 魂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洪 汗 神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缓 涎 意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忧 浮 涕 魄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沉 唾 志

20、什么是痰饮?什么是瘀血? 答:痰饮:是机体水液代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瘀血:泛指体有血液停滞。凡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瘀血。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21、什么是四诊? 答: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 22、简述五色主病的临床意义? 答: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证、寒证、痛证、水饮证、瘀血证。 23、脏腑在舌面上是如何分属的?请简述病理性舌色的主病?答:舌尖分属心肺;舌中分属脾胃;舌根分属肾;舌的两边分属肝胆。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绛舌主热证; 深红为绛,舌色愈红说明热势愈甚; 青紫舌主热证、寒证、瘀血证。 24、何谓八纲辨证?说出八纲辨证的意义? 答:八纲辨证,是运用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对疾病的病因、部位额、性质和正邪斗争消长情况,进行分析归纳诊断为不同病证的辨证方法。 表里辨证是辨别病位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阴阳: 2、气机: 3、津液: 4、解表药: 5、七情: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麻黄: 2、石膏: 3、茯苓: 4、人参: 5、川芎: 三、填空题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试述五味的定义及其具体作用 2、心的生理功能是什么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中医药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的运动。 3、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 1、发汗,平喘,利水。 2、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 1、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心,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腑,脏。 2、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3、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5、升、降、出、入。先天之精气、后天之精气。 四、单项选择题 略 五、问答题 1、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辛:能散、能宣、能通。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虚扶弱、缓急和中、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某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套中医药学概论形成 性考核作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1 一、问答题 1.如何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请举例说明。2.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 3.简述五行的特性。 4.简述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5.简述心的主要生理特性。 6.中医学中的精的内涵包括哪些 7.如何理解气的基本运动变化形式 8.血的生成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 9.简述津液的功能。 10.简述经络系统的组成。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2 一、问答题 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致病特点。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5.简述痰饮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 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特征。 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

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 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望神的概念和重点。 2.简述神的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简述问饮食口味异常的内容和临床意义。5.简述望苔色的内容。 6.什么是青紫舌有何临床意义。 7.简述正常脉象的特征是什么 8.简述虚证、实证的鉴别要点。 9.简述八纲辩证的临床意义。 10.简述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4 一、问答题 1.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2.简述四气的含义及临床指导意义。 3.简述中药汤剂基本煎服方法。 4.简述植物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5.如何理解程氏“八法” 6.举例说明方剂运用变化及其与主治的关系。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中医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50分,每题1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 ()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李杲 B.孙思邈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刘完素 ()2.既是奇恒之腑又是六腑之一的是? A.胃 B.胆 C. 脉 D.骨 E.髓 ()3.刺痛多因? A.气滞 B.血瘀 C.痰湿 D.血虚 E.气虚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阴阳什么关系破坏的结果?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都不是 ()5.五行中哪项是“木”的“所不胜”?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气机基本形式是? A.升 B.降 C.出 D.入 E.以上均是 ()7.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8.中医“五官”在“五行”中属“木”的是? A. 口 B.舌 C. 目 D.鼻 E.耳 ()9.中医总结“五行”中“金”的特性为? A.稼穑 B.炎上 C. 曲直 D.从革 E.润下 ()10.属于中焦的脏腑为 A.心肺 B.脾胃 C. 肝胃 D.肝肾 E.肾与大肠 ()11.以下哪个描述属于阳的属性 A.下降的 B.寒冷的 C. 内守的 D.抑制的 E.剧烈运动的 ()12.金元四大家不包括? A.李杲 B.张从正 C. 刘完素 D.张仲景 E.朱震亨 ()1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阴阳转化 E.以上均是 ()14.五脏中“君主之官”是?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5.五脏中哪个与六腑中的小肠相表里? A.肝 B.心 C. 脾 D.肺 E.肾 ()16.下列哪条经络为“阴脉之海”? A.任脉 B.督脉 C. 冲脉 D.带脉 E.阳跷脉 ()17.以下哪本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A.《伤寒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金匮要略》 E.《诸病源候论》

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中医药学概论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 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 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 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 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 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 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宣发,既宣布发散,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发散的作用。肃降:既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治节:既治理调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③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窍为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在腑合胃,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④肝主疏泄,主藏血。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在体合筋,在腑合胆,与春气相通。

中医药学概论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本草专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经集注》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五十二病方》 B.《伤寒论》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普济方》 3.《本草纲目》收载药物品种数为: A.850 B.1815 C.1558 D.1892 E.5774 4.肺主: A.血脉 B.运化 C.疏泄 D.宣发、肃降 E.藏精 5.脾开窍于: A.舌 B.鼻 C.目 D.耳 E.口 6.肝主: A.血脉 B.皮毛 C.肌肉四肢 D.筋 E.骨 7.病人心慌胸闷、气短、面色苍白,舌淡,属于哪一脏病变: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病人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胸胁、脘腹胀满,月经不调。应考虑哪方面的功能异常: A.心主血脉 B.肝主疏泄 C.脾主统血 D.肺主气 E.肾主水 9.内脏下垂属于下列何证: A.气滞B.血瘀C.气陷D.血虚E.气逆 10.遗尿、尿失禁常见于: A.心病 B.肝病C.脾病D.肺病E.肾病 11.小张头发干枯,应从何脏治疗A.肾 B.肝 C.脾 D.肺 E.心 12.风邪致病的特点是: A.易扰心神 B.易伤肺津 C.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D.易致肿疡 E.病变部位不定 13.发病与否的关键是: A.邪气的侵袭 B.精神状态 C.体形胖瘦 D.正气的强弱 E.环境因素 14.某人正值月经期,感受风邪,周身疼痛,疲乏,中医辨证为体虚外感,其治则应是: A.调理气血 B.平衡阴阳 C.扶正祛邪 D.未病先防 E.急则治其标 15.气虚病人,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16.中药丸剂的优点: A.口感适宜 B.适用儿童 C.无色无味 D.不能变质 E. 吸收缓慢药效持久 17.两种药物共同使用后,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称为: A.相畏 B.相恶 C.相反 D.相使 E.相杀 18.用来煎煮中药的最佳容器是: A.铁器 B.铜器 C.铝器 D.陶器 E.不锈钢锅 19.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宜选用哪种性能的药物 A.甘温 B.辛温 C.辛凉 D.苦寒 E.苦温 20.下列何药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 A.羌活 B.独活 C.藁本 D.麻黄 E.防风 21.既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又能疏肝理气的药是: A.蝉蜕 B.桑叶 C.菊花 D.薄荷 E.柴胡 22.便秘病人自购番泻叶泡水饮用通便,每次的泡用量是: A.1.5~3g B.5~10g C.15~20g D.25~30g E.50g 23.一顾客购处方药:大黄5g(包)、芒硝10g、甘草5g,水煎服。根据药证对接,选用的大黄应是: A.生大黄 B.酒大黄 C.大黄炭 D.熟大黄 E.大黄粉 24.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煅后还具有()作用。 A.除烦止渴 B.滋阴润燥 C.收敛生肌 D.清肝明目 E.解毒消肿 25.具有消肿散结清肝明目的清热药是: A.生石膏 B.知母 C.夏枯草 D.金银花 E.连翘 26.有大毒,不宜久服,孕妇忌用,但具有较强散寒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A.防己 B.木通 C.秦艽 D.乌梢蛇 E.川乌 27.主要用于解暑的芳香化湿药为: A.藿香 B.白豆蔻 C.厚朴 D.苍术 E.砂仁 28.茯苓的功效应除外:A.利水 B.祛风湿 C.健脾 D.安神 E.渗湿 29.具有毒性的温里药是: A.吴茱萸B. 肉桂C.附子D.干姜E.丁香 30.川芎的功效: A.活血行气,利水消肿 B.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C.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D.活血化瘀,祛风胜湿 E.活血行气,温经通络 31.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痛经、宫冷不孕宜选用药物是: A.地榆 B.艾叶 C.仙鹤草 D.三七 E.大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