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所有考点(全)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所有考点(全)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所有考点(全)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所有考点(全)

第一章

一、选择或填空

1、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2、思维的能动性表现为思维的创新性。

3、思维的逻辑性是基础功能,批判性是触发功能、创新性是超越功能。

4、阿奎那是中世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天使博士”。

5、奥卡姆被称为“不可战胜的博士”“奥卡姆剃刀”。

6、发散性思维是产生创新思想的主要思维方式。

7、思维的创新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8、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9、知识结构通常有专才和通才之分。

10、创新思维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11、问题是一个认知客体,人是问题的认知主体。

12、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把命题分为两大类:真实命题、价值命题。

13、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最早系统论述了思维方法,《方法论》。

14、思维领域中的创新常常表现为思维方法的创新。

15、创新思维方法的分类是对方法的理论层次的分类。

16、创新思维的逻辑方法、演绎法是一切方法的基础。

17、柏拉图在《斐多篇》中的一名名言是:思维必须与其自身一致,而我们所有的确信都必须保持一致。

18、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演绎方法。

19、对命题的整个分析自始自终都是以命题为单元进行的,在此意义上,这一逻辑学分支被称为“命题逻辑”。

20、三段论有效性的判定方法,比较常用的是“规则法”。

21、演绎推理也被称作是必然性推理,保真性推理。衡量这种推理的标准是有效性。

22、模拟法可以分为三类:实质同构法、形式同构法、功能类比法。

23、科学的目标和人类追求知识的目标是一致的确良,就是试图发现普遍的真理。

24、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25、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最明显的标志。

25、创新能力和智力的关系最有名的相关假说称为“门槛理论”。

26、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三种竟增就是灵感的竟境。(众里寻他千百度,,,,,,,)

27、高峰体验的追产生灵感的最有说服力的原因。

28、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美誉的是检核表法。

检核表法的方式有:移用法、移植法、修改法、放大法、缩小法、替换法、重新安排法、颠倒法、组合法。

29、头脑风暴法适用于开放性问题。

30、1905年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医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称之为“比奈-西蒙量表”

1916年斯坦福大家教授特曼对比奈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

31、智商的概念,智商要怎么算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32、对创造性的关注,应该以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为起点。

33、吉尔福特的创新能力测试称之为第一代的发散性测试,托伦斯测试则被称为第二代测试方法。

吉尔福特测试强调发散性思维的产品和转换,对象一般是儿童。

托伦斯测试的基点不在创造的结果,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一般有图形和言语两个版本。

二、多选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2、思维活动的进行需要以语言为载体,因此思维与语言相关。

3、阿奎那把人的认知分为三个等级: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信仰的认知。(信仰的认知是人的最高认知。)

4、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把人类智能归纳为7种,分别是: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5、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智能分类、知识的常规分类、跨科学分类、横断性的知识。

6、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民族性与地域性、丰富多彩、模糊性、社会性特征。

7、新术语的产生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直接借用自然语言中现在的语词。二是借用相关学科的术语或者新术语都可能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8、从认知角度对问题加以分类可以分为:界定明确的问题、未界定明确的问题。

属于知识性、记忆性的问题大都属于界定明确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身是明确的,解决方法也是明确的。(封闭性问题)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那些没有明确的问题域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开放性问题)

9、最基本的命题分析方式是把命题划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0、依据逻辑联结词表达的逻辑关系不同,逻辑联结词分为:

联言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否定联结词。

11、依据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可以分为: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12、扩展性推理主要有两种类型: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3、吉尔福特认为,有两类能力和创新密切相关。

(1)第一类是发散性思维的“切片”。(2)第二类则是转换能力。

14、智商测试项目分言语性测试和动作性测试两大类。

15、智商等级的分布有两个等级表

一个是由特曼和麦里尔早期制定的分布表,一个是1970年由田中改进的田中-比奈式分布表。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

4、收敛性思维又称为集中性思维或辐辏型思维。收敛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律而进行的有方向,有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5、发散性思维也叫做辐射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出大量的独特新颖的思想的思维方式。

6、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有的思路和方法而运用先前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

7、创新性思维是指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外在有机联系,能够获得新知识或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过程。

8、直觉性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或顿悟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9、逻辑性思维是指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或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过程。

10、创新的定义。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1、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踊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定义。

12、最佳优化知识结构是指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佳知识结构需要满足以处条件:(1)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基础知识。(2)必须具有优化配置的专业知识。(3)思维主体质的知识结构必须处于一种开放和动态的状态。

13、什么是自然语言

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俗成,也就是自然形成的语言。

14、什么是科学语言

科学语言是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科学语言的特征:精确性、客观性、简洁性。

15、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16、论题也属于问题,它和问题基本上有同样的意义,但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超越于事实的观念。

17、什么是论题?

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辨。

18、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们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19、问题意识是在实践中培养的,这种培养包括:观察力的培养和良好心态的培养两个方面。

观察力的培养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养成依靠观察接受信息的良好习惯、用观察力测试的方法提醒自己、注意保持观察的灵活性。

良好心态的培养表现为:质疑和改良的认知态度、对暗示和机遇的心理敏感、乐于寻求因果联系的示知欲望。

20、什么是方法?

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1、思维方法表现为思维主体控制对象的程序。

22、什么是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23、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思维方法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性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中最明显的标志。

24、什么是逻辑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命题的真假二值基础上的推理过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是这个推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律。

25、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在推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演绎法、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

26、什么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因此,演绎方法是一种获得必然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27、最基本的演绎推理知识包括:

(1)命题逻辑。(2)三段论推理。

28、单个命题、复合命题。

单个命题:把单个命题看作是不可再分割的整体,不考虑命题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把这类命题看做是构成其他命题的基本单位。也称原子命题。

复合命题:通过一些联结词联结起来构成的命题称之为复合命题。

29、什么是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共同概念的直言命题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结论的推理。

30、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的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

归纳推理可以简略的分为两类:

(1)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2)不完全归纳推理。

31、什么是假说

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假说的本质表现为:假说是可测试的,可验证的。

32、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军想像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33、什么是直觉

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直觉涵的几个要点:直觉省略了思维的中间过程、直觉的产生依赖于感官、直觉是一种自明性能力。

直觉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

34、什么是灵感

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35、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36、斯腾拍格把思维过程中产生的灵感分为三类灵感:选择性编码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组合产生的灵感、选择性的比较中产生的灵感。

四、简答题

1、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隐性。

思维的功能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2、思维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古代思维、中世纪思维、近代思维、现代思维

(1)古代思维:古希腊文明的三个代表:

格拉底对思考的重视

柏拉图对理性思维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对思维研究的贡献。

三位思想家所作出的贡献简言之,首先是为思维确立了一个目标,这就是探求真理。同时又建立起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的理性思维方法系统,这个系统的集中体现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即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

(2)中世纪的代表:

阿奎那的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3)

3、思维的基本类型

(1)形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2)收敛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3)常规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4)直觉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

4、创新的表现方式

(1)新产品和新服务。(2)老产品的新用途。(3)新的研究方法。(4)新观念和新理论。(5)纯粹的思想结晶。

5、创新的主要特征:

创新的智能性:创新是人类智能活动的结果。

创新的社会性:创新的社会性体现在三个含义: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创新产生于人类交往活动。创新具有竞争性。

创新的团队性:团队性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很多创新都是团队协作的产物。

6、创新的类型

按领域划分:科技创新、社会创新、人文创新。(人文创新是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