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课程论文

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姓名汪晟全

学号2010091054

专业工学院10机制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崛起的呼声已越来越高。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获得新的生命形式,是中国文化面临的新的历史选择。中国本身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现代化和民族性、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青年一代是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实践者,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价值与走向是我们当今学子需要学习和急待解决的问题。这对中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大学生每个人都担负着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先进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教育新时代的国之栋梁,用古哲先人的智慧做大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摆在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社会

正文:

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一项头等重要的社会工程。提高人的素质,除了提高人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之外,还应重视道德理想、高尚人格和情操的培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长期延续而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它历经磨难,历久弥坚,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饱经风霜的中国文化一定能从容应对,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今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再展雄风。当代大学生要有这样的自信。一个真正有自信力的民族,应该以时代的视角思考和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一种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的正确观点。同时,还要树立一种革新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源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为世界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让中华文明之花再放光华。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华,在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的历史中闪现出了异常耀眼的光辉。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是我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如此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我国青少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也是在开放的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大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更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发展现状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在学术领域一直被争论不休。《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从现在这一瞬时之前的一切中国文化,即"过去的文化",包括中国人认识的一切存在包括被认识的自身都是传

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从狭义来说,指从现在这一瞬时之前的中国人的一切精神产品和一

切精神化的物的产品的精华。本文所指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针对此狭义的概念而言的,特

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后,去掉糟粕的精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

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

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

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

想文化的丰硕成果之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人类文明之花。

(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为了解开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套在人们思想上的枷锁,“文化战士”们对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强烈乃至绝对的批判,就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时至今日,此种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渐渐演变成了一种忽视,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我国当代的大学生们。

自从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起来,西方文明的产物充斥、诱惑着现代的人们。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文化的发展却没有适时地跟上

时代的脚步。现代之人喜闻乐见的“无厘头”、“俗文化”大行其道,京剧、诗词等传统艺

术和菁英文化却门可罗雀;影视作品也忙从于西方乃至日本的胡编乱改之风,致使本来经

过了历史沉淀的艺术作品如《聊斋》、《红楼梦》都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的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被美国迪斯尼制做成动画电影风靡全球;中国传统的节

日中秋节被韩国申请成为韩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人自己的七夕情人节远不

及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受当代年轻人欢迎。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扼腕,发人深思。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回归,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滞后也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阵痛”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唐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中国功夫和华人影星在

国际影坛上频频亮相,中国的企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者也越来越意识到只有打出自己特色

的“中国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才更有竞争力。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向全世界打开了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我们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以崭新的面

貌重现于世界。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对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受到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被国家加入到了法定假日之中;中医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也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现实越来越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才能够使我之民族、我之文明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乃至青年人所具有的希望、进取、“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现代人的身上“依稀可见”了。从建国到如今,我们的社会现代味重了,传统味淡了,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也

部分地扭曲了,他们渐渐地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无法直面人生的挫折,盲目攀比、急功

近利、好高骛远,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诚信。

这一切不应该把错误都归罪到当代大学生身上,社会大环境亦如此,大学生奈若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五四”时期的彻底否定和文革时期的“批孔”“批儒”,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自己民族的拷问与打击,对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少了,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文明就必然钻这个空子,“文化侵略”之势凛然。而当代的大学生正是国家和人民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不足的,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跨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却对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点,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之未来人才储备的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了文化上的优良素质,在文化知识储备上比以往有较大之有所提高,但在个人人格素养上却令人担忧。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当代大学生们业务水平不错,但在做人方面有欠缺者居多,好嫉妒、虚荣、不讲信用,非正常竞争,易沮丧,易骄傲等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育的可用性

在武汉大学的学报上我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关系,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模式的选择。现代大学教育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它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大学教育都要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有所延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因此,大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重新评价和批判继承的过程。”

钱钟书先生认为:“古典诚然是过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兴趣和研究是现代的,不但承认过去东西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过去东西的现实意义。[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极有价值的人文哲理和科学思想,它们与现代马克思主义不仅不相悖,而且可以相辅相成。它们是中华大地之上生长出来的,并以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方式表现的,因此更容易为我们中国人自身去认同与吸收。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极为璀璨的文化,它是祖先留给我们巨大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之伟大力量,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凝聚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有能力鉴别自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在历史长河的激流中,淘汰糟粕,保存精华,以其不朽的独特风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因此,中华民族这个孕育了几千年东方文明的伟大民族要在世界文化异彩纷呈的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大学生肩上的重任不仅仅是继承,更要发展和发扬光大。

(二)、传统文化对于当代教育的实用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64个字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政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64个字,为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了方向。我担任大学生思想教

育工作近五年来,一直把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我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实践中思考、探索,越发觉得传统文化正是至于当代大学生种种问题的一剂良方。

1 、心怀天下,追逐理想目前的大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发现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而大学生不但在文化上有所追求,在精神上也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方面可以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名人故事、传记、史料的介绍和学习中如屈原、苏武、史可法、谭嗣同等,吸取我国历代历史名人的人格理想,学习其对信念、理想坚定不移地追求、坚守,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人格,为了坚持理想,弘扬信念,宁愿付出一切代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坚定的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指南,不至于使人迷失了方向,走上歧途。

2 、重信轻利,勤俭节约许多大学生在现代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更多的是追逐金钱、私利,互相攀比,缺少公德心,缺少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中的“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典故和名言都值得我们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勤俭节约方面加以学习与借鉴。用我们传统中现成的东西来教育学生讲求诚信,构建节约型社会。

3 、乐观豁达,重生轻死古人的“杀身”是为了“成仁”,为了理想、国家。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重生”的思想,有着很强的生命意识。在对现世人生的关注、执着,在为现世人生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一点上,无论儒家哲学还是道家哲学,都是如此。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何其乐观豁达,贤人孝子“身体发肤”源于父母,怎可以擅自轻生。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杀现象,这种轻生的观念显然与传统文化精髓相悖。乐观豁达,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才是人生真谛。

4 、文明有礼,忠孝仁义中国自古就有“天朝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忠诚仁德都是传统留给我们的美德,应该大力加强对学生“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悌”“忍”等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操守的宣传和理解,以灵活新颖的方式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5 、以和为贵,自然和谐在“和平崛起”成为当前我国主题的大背景下,和谐问题至关重要。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顺乎自然”、“宽容仁忍”的思想,“和衷共济”的和谐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方式等,我们均可以把这些拿来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自身调节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大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几项尝试性做法

(一)、宣传

大学生只有了解传统文化,才能有所继承和发扬。我分批分次对学生进行深入、扩展式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和人文知识都有了一个脉络性的了解,再让学生自己去查典故、谈感想、省自身,教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根据先人的言行来反省、要求自己,最终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二)、参观

参观是传统文化教育更直观的一种方式。观看艺术,历代的书法、绘画、雕塑、工艺

品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明的璀璨;回顾历史,让他们了解过我们民族去的屈辱

和苦难,明白我们今天担负的振兴中华的重任,反省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三)、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特别是古典文学的书,是学生吸取传

统文化、解决以上种种问题的良药。诚然,让学生读晦涩难懂的古文,他们必然“兴趣缺缺”,读书应从其熟悉的例如“四大名著”等作品入手,引导他们阅读,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必然会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古哲先人智慧品德的之影响,使教育事半而功倍。

(四)、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文明,探讨节日的由来,进而向学生灌输古

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激发我们对传统的兴趣,引导我们对高尚人格的向往。通过一

系列的活动,加深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们的思想教育既充满了温情,又达到

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而当代大学生正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栋梁,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举传承中华文明之火,

鼓之以雷,助之以风,必可一改高校大学生传统人文精神滑坡、淡化和缺失之现实,也必

将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振兴和发展壮大。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用

吾等之心血携手共创国之明天,让中华文明之花在新世纪的大学生手中再放光华!

2011.12.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