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enke体外产气法

Menke体外产气法

Menke体外产气法
Menke体外产气法

Menke体外产气法(Syringe系统)——管子

(一)基础知识

体外产气法主要理念通过体外产气装置模拟瘤胃发酵

体外产气系统组成体外产气装置:产气管(相当于独立的瘤胃)、恒温水浴摇床(模

拟瘤胃温度和蠕动速度);微生物培养液:由瘤胃液与人工唾液按

1:2的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而成

影响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实验过程中产气装置的温度,整个操作过程的厌氧状态、微生物

活力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

(二)试验前准备

试配产气管①更换注入口处老化的塑胶管;②试配外管和内塞,要求推拉自如又不过松(现已将可匹配的外管和内塞统一编号,依号装配即可)。

称量样品①产气管编号;②用自制的带长柄的称量纸,准确称取待测样品约200mg(DM),置于体外产气管底部,注意不要让样品进入产气管注入口和沾染30ml以上管壁;③样品称取完毕后,管塞上均匀涂抹凡士林,将管塞塞回对映的外管,扣好夹子。

配制原液正式实验前一天,配制好人工唾液中的微量元素溶液(A液)、缓冲液(B液)、常量元素溶液(C液)和刃天青溶液(D液)(可过量配制,常温下存放,配制方法见附表1)。其它①调试恒温水浴摇床的温度至39±0.5℃,摇动速度5×10转/min,如果使用两个恒温水浴摇床要求两者温度和摇动速度尽量一致,另外还需要将一多联水浴锅温度调至39±0.5℃(以实际量取温度为准);②准备二层、四层、六层纱布各2-4块(纱布可重复使用);③贮备两瓶热水,准备收集瓶(收集和过滤瘤胃液用)、水桶、温度计,以备次日取瘤胃液用。

(三)正式试验

配制人工唾液①将恒温水浴摇床、多联水浴锅打开后;②计算人工唾液需要量:体外培养时每根产气管内微生物培养液的体积是30ml(10ml瘤胃液和20ml人工唾液),依据试验设计的产气管数计算人工唾液和瘤胃液的需要量(预留20%,以备操作手法不当造成浪费);③配制还原剂(E液,见附表1);④按附表2的顺序和比例将配制好的各原液混合后,置入水浴摇床或水浴锅内,通入CO2气体(气流不易过大),使人工唾液由蓝色转变为粉红色,最终为无色。

采集与处理瘤胃液为方便读取12h产气量,瘤胃液最好在7:30前取回。所取瘤胃液为早饲前2h瘤胃液。①到牧场后,将热水倒入水桶,调节水温度至39±0.5℃,用于瘤胃液保温(应经常用热水调节);②用真空泵抽取三只湖羊的瘤胃液,混合,倒入收集瓶(注意盖上瓶盖,以防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③回到实验室后,将收集瓶置于水浴锅内,四层纱布过滤(应尽量快,以保持微生物的活力),获得的滤液用CO2气体饱和;④用量筒量取所需量的无色人工唾液和瘤胃液混合,不间断地通入CO2气体。

吸取微生物培养液用空的产气管吸取微生物培养液30ml,通过三通管推入已经装有样品的产气管。

记录初始微生物培养液量排气过程:将注入口处夹子打开的同时,用手下拉管塞,以防样品冲入塑胶管;摇晃产气管使样品与瘤胃液混合后,旋转管塞,排出管内空气;读数:将产气管竖直,注入口向下,读取刻度。排气后的产气管应随机置于恒温水浴摇床内培养(摇床在操作过程中处于摇动状态,以免温度上升)。

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

实验过程中要有至少3个空白对照和3个标准干草对照(样多时,对照一定要多,尤其是空白对照)。空白对照不加样品直接加入30ml 微生物培养液,标准干草对照以200mg (DM )干草(优质的过80目筛的羊草)为底物,加入30ml 微生物培养液。为了消除操作顺序和恒温水浴摇床条件的差异,要求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平均分布于试验前期、中期和后期,放置于水浴摇床的不同位置。

记录产气量 培养2、4、6、9、12、24、36、48、72、96h 时(试验样品为粗料,一般培养

到72h 或96h ;精料一般培养到24h 或48h 即可终止培养,若要计算产气常数,一般要72h ),记录产气管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轻摇产气管,旋动管塞后读数,读数时,以管塞刻度的中部为准)。如果产气量过多,下一时间点产气量可能超出刻度范围,则需放气,其操作与排气相同。

产气量计算 ()[]空白t t GP V V W

GP --?=0200(管子)

式中,GP t 为样品在t 时刻的产气量(ml );V t 为样品发酵t 小时后,产气管刻度读数(ml );V 0为样品在开始培养时产气管刻度读数(ml );W 为样品干物质重(mg );GP 空白为空白对照在t 时刻的产气量,其计算方式与GP t 一致。

重复试验 要求体外产气试验至少培养两次,两次标准干草产气量相对偏差小于10%(若标准

干草产气量与实验室积累的平均值29.5相差太大,应考虑重作,检查动物状况)。

(四)样品采集

测定项目 取样时间 取样部位 取样量 重复数 处理

保存温度 VFA 实际需要 上清液 1ml - 加入0.2ml 8.2%偏磷酸,

20000g 离心10min

4℃ NH 3-N 24或48h 混合液 5ml - -20℃ MCP

24或48h

混合液

24ml

-

-20℃

附表1:人工唾液原液配制表 A 、微量元素溶液:

CaCl 2.2H 2O 13.2g; MnCl 2.4H 2O 10.0g; CoCl 2.6H 2O 1.0g; FeCl 3.6H 2O 8.0g; 加蒸馏水至100ml B 、缓冲液:

NH 4HCO 3 4.0g; NaHCO 3 35.0g; 加蒸馏水至1000ml

C 、常量元素溶液:

Na 2HPO 4.12H 2O 9.45g KH 2PO 4 6.2g

MgSO 4.7H 2O 0.6g 加蒸馏水至1000ml

D 、0.1%刃天青溶液:

100mg 刃天青溶解于 100ml 蒸馏水

E 、还原剂溶液(现用现配):

1M NaOH 4.0ml Na 2S 9.H 2O 625mg 加蒸馏水95ml 附表2:人工唾液配制表(1000ml )

整个过程要尽量快,特别是吸培养液和排气,最好不要超过15min

2微量元素溶液(A液)0.1 3缓冲液(B液)208.1 4常量元素溶液(C液)208.1 50.1%刃天青溶液(D液) 1.0 6还原剂溶液(E液)62.4

嘌呤法测定体外微生物蛋白产量

(一)操作流程图

(二)试剂配制及具体操作

1、试验试剂

标准曲线制备

样品处理

℃水浴4

冷却

加入

6ml 28.5mM NH 4H 2PO 4

90-95℃水浴15min

冷却

6ml 0.2M NH 4H 2PO

4

用85%–3

0.2ml 0.4M AgNO 3

5℃避光、过夜 4℃

4.5ml pH = 2 的蒸馏水冲洗

4℃90-95℃水浴30min 40.5M HCl 稀释40倍 0.5M HCl 作参比 260nm 下比色

2、测定步骤

A .酵母RNA 标准曲线的制作:

① 分别称取5、15、25、35、45、55mg 酵母RNA 于10ml 离心管中,并加入2ml 0.6M HClO 4,于90 - 95℃水浴1小时,冷却;

② 再分别加入6ml 28.5mM NH 4H 2PO 4,于90 - 95℃水浴15min ,冷却后在3000g ,4℃条件下离心10min ;

③ 取1.6ml 上清液,向上清夜中加入6ml 0.2M NH 4H 2PO 4溶液,并用85%磷酸调整溶液pH 为2–3(一般需85%磷酸25μl);

④ 取调整pH 值后的溶液3.8ml ,并向其中加入0.2ml 0.4M AgNO 3,混合,于5℃条件下避光、过夜;

⑤ 过夜后于3000g ,4℃条件下离心10min ,弃上清液;用4.5ml pH = 2 的蒸馏水冲洗沉淀;再于3000g ,4℃条件下离心10min ,弃上清液;

⑥ 向沉淀中加入5ml 0.5M HCl 溶液,混匀,在90 - 95℃条件下水浴30min 后,以3000g 离心10min ;

⑦ 上清液用0.5M HCl 稀释40倍后,以0.5M HCl 溶液作参比,在260nm 下比色,根据光密度值作出标准曲线。

B .培养液中微生物蛋白质的测定:

① 取8ml 均匀发酵液于3个10ml 离心管,在20000g ,4℃条件下离心20min ;弃上清液后加入2.104ml 0.6M HClO 4,于90 – 95℃水浴1小时,冷却;

② 按照制作标准曲线的步骤②-⑥操作;

③ 以0.5M HCl 溶液作参比,在260nm 下比色,根据光密度值和标准曲线求出RNA 测定值;

④ 根据下面公式计算微生物蛋白氮产量:

其中,RNA 含氮量为17.83%,细菌氮中RNA 含氮量为10%。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比色法测定培养液氨态氮浓度

微生物蛋白氮(mg/ml )=

RNA 测定值(mg/ml )×RNA 含氮量

×稀释倍数

细菌氮中RNA 含氮量

(一)操作流程图

标准曲线制备

样品处理

8ml 0.2M HCl

摇匀、静置10min 0号管液作参比 700nm 下比色

摇匀

(二)试剂配制及具体操作

1 试验试剂

2 测定步骤

A、氨氮标准系列溶液制备

①准确称量0.382g氯化铵,用0.2M盐酸溶解,并定容到100ml,作为保存液,在冰箱

中可存放数月。

②取保存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为工作液。含氮量为10mg/100ml。

③取工作液0、1、2、4、6ml置于5个编号的50ml容量瓶内,接着分别加入蒸馏水10、

9、8、6、/4ml,使之都成为10ml,再用0.2M盐酸定容。这就是每100ml中含氮量为0、

0.2、0.4、0.8、1.2mg的标准系列溶液。

B、比色与计算

①准确量取标准系列溶液0.4ml分置于5个10ml试管内,各管中再依次加入D液和E

液2ml,摇匀,静置10分钟后比色。波长700nm,0.5cm的比色皿,用不含氮的0号管液作空白对照。记录各消光值。

②用消光值作自变量,溶液含氮量作从变量导出回归方程式。

③样品处理:取5ml瘤胃培养液在3500-4000转/分下,离心10分钟,量取2ml上清液

(若含氮量较高,可取1ml上清液再加1ml蒸馏水),置于15ml试管内,再加入8ml 0.2M 盐酸至10ml摇匀(稀释倍数为5或10)。

比色操作同:准确量取各溶液0.4 ml 置于10ml试管内,各管内再依次加入D液和E液2ml,摇匀,静置10分钟后比色。波长700nm,0.5cm的比色皿,用不含氮的0号管液作空白对照。记录各消光值。把测得的消光值代入回归公式,计算的结果乘以样品稀释的倍数就是原样中氨氮的含量。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柱温

体外发酵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的测定

(一)操作流程图

(二)试剂配制及具体操作

1 混标制备

按表1

或表2中梯度,配制6个梯度的混合标样,用于制作标准曲线。

表1 乙酸、丙酸和丁酸混合标样的配制 (umol / ml )

1 2 3 4 5 6 乙酸 10 20 40 80 160 320 丙酸 1 2 4 8 16 32 丁酸

1 2 4 8

16 32 表2 乙酸、丙酸和丁酸混合标样的配制 (ul / ml )

1 2 3 4 5 6 乙酸 0.571 1.143 2.285 4.570 9.140 18.280 丙酸 0.075 0.149 0.299 0.598 1.196 2.390 丁酸

0.092

0.184

0.367

0.735

1.470

2.939

2 上机测定

HP-INNOWAX (19091N-133)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μm

200℃ 220℃

采用程序升温,80℃持续1min 后,以15℃/min 升温至170℃后维持1.5min

载气为高纯氮,压力为100kpa ,总流量63.8ml/min ,柱流量1.19ml/min ,分流比50,吹扫流量3ml/min ,循环流量30ml/min

H 2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2μl

样品中乙、丙、丁酸浓度测定

色谱柱

检测室温度

载气及流速

检测室气体流速 进样量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发酵气体中甲烷含量的测定

(一)标准曲线建立

用10μl 的微量注射器分别抽取1.0、2.0、3.0、4.0、5.0、6.0μl 的甲烷标准气,上机,根据甲烷的浓度和其峰面积的关系,确定甲烷的标准曲线。由于在测定发酵气体时取样量是20μl ,故设定1.0、2.0、3.0、4.0、5.0、6.0μl 的甲烷标准气的浓度分别为5、10、15、20、25、30%。

(二)上机条件

HP-INNOWAX (19091N-133)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μm 100℃ 120℃ 80℃

载气为高纯氮,压力为179.5kpa ,总流量46.2ml/min ,柱流量2.7ml/min ,分流比15,吹扫流量3ml/min ,循环流量30ml/min

H 2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20μl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色谱柱

检测室温度 柱温 载气及流速

检测室气体流速 进样量

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法(RPT 系统)——产气瓶

(一)基础知识

体外产气法主要理念 通过体外产气装置模拟瘤胃发酵

体外产气系统组成 体外产气装置:产气瓶(相当于独立的瘤胃)、恒温培养箱(模拟瘤胃温度);微生物培养液:1:9的瘤胃液与人工唾液;压力传感器;PC

影响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

实验过程中产气装置的温度,整个操作过程的厌氧状态、微生物活力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

(二)操作流程图

(三)试剂配制及具体操作 1、试验前准备

称量样品 ①产气瓶编号(因为产气量的计算涉及瓶子体积,所以尽量保留原产气瓶编号,使用新瓶时要

量取瓶子体积);②加入磁力棒;③准确称取待测样品一般约750mg (DM ,适用0.5-1.5mgDM ),置于体外产气瓶底部。

配制人工唾液 ①计算人工唾液需要量:体外培养时每个产气瓶内人工唾液的量为90ml ,瘤胃液10ml ,

依据试验设计的产气瓶数计算人工唾液和瘤胃液的需要量(预留20%,以备操作手法不当造成浪费);②配制人工唾液中的微量元素溶液(A 液)、缓冲液(B 液)、常量元素溶液(C 液)、刃天青溶液(D 液)(可过量配制,常温下存放)和还原剂(E 液,现用现配,见附表1)。③按附表2的顺序和比例将配制好的各原液混合后,置入水浴摇床或水浴锅内,通入CO 2气体(气流不易过大),使人工唾液由蓝色转变为粉红色,最终为无色。

分装人工唾液 不间断地将CO 2通入人工唾液瓶,用100ml 注射器或产气管吸取人工唾液90ml ,注入称有

样品的产气瓶,并用CO 2饱和(可通过三通管完成两路CO 2的同时输入)。盖紧橡胶塞后,39±0.5℃恒温培养箱内过夜(对于青贮类等含酸较多的样品,一定要过夜,而且在正式培养前将里面所产气体排空,不计入产气量)。

微 生 39℃培养 90ml 人工唾液

10ml 瘤胃液

2、4、6、9、12h

读取瓶内气体压力 微量进样器吸取20μl 气体 测定CH 4,放气

24或48h

读取瓶内气体压力

微量进样器吸收20μl 气体

测定CH 4,放气

① ②

1ml 上清液

VFA

3个1ml 混合液

5ml 混合液 30ml 混合液

加入0.2ml 8.2%偏磷酸 4℃ 20000g 10min 4℃保存

NH 3-N

MCP

-80℃保存

-20

-20

其它①准备二层、四层、六层纱布各2-4块(纱布可重复使用);②贮备两瓶热水,准备收集瓶(收集和过滤瘤胃液用)、水桶、温度计,以备次日取瘤胃液用。

2、正式试验

采集与处理瘤胃液为方便读取12h产气量,瘤胃液最好在7:30前取回。所取瘤胃液为早饲前2h瘤胃液。

①到牧场后,将热水倒入水桶,调节水温度至39±0.5℃,用于瘤胃液保温(应时经常热水调节);②用真空泵抽取三只湖羊的瘤胃液,混合,倒入收集瓶,盖好盖子;③回到实验室后,将收集瓶置于水浴锅内,依次用二层、四层和六层纱布过滤(应尽量快,以保持微生物的活力),获得的滤液不间断地通入CO2气体;

④将密封的产气瓶从恒温箱中取出,用6.5号针头将产气瓶中多余气体放尽;⑤用20ml注射器吸取瘤胃液10ml,通过另一16号针头注入产气瓶,将两根针头取下,产气瓶置于39±0.5℃恒温箱中培养。

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

实验过程中要有至少3个空白对照和3个标准干草对照。空白对照不加样品只有90ml人工唾液和10ml瘤胃液,标准对照以750mg(DM)干草(优质的过80目筛的羊草)为底物,加入90ml人工唾液和10ml瘤胃液。为了消除操作顺序和恒温培养箱条件的差异,要求空白对照和标准对照平均分布于试验前期、中期和后期,放置于培养箱的不同位置。

记录产气量培养2、4、6、9、12、24、36、48h时,如果条件允许可延长培养时间,培养粗料时,至少96h或更长(有人培养一周),用压力传感器读取产气瓶内压力(轻拿、轻放),并放气。

产气量计算

()

W

V

P

GP t

t?

-

?

=

3.

101

100

0(瓶子)

式中,GP t为样品在t时间段的产气量(ml);P t为t时间段读取的压力(mPa);V0为瓶子体积;101.3为标准大气压(mPa);W为样品干物质重。产气过程的总积累产气量为各时间段产气量之和。

瘤胃发酵样品制备①培养中途取样时,要求取样同时,向产气瓶内通入CO2,并于39℃水浴中操作; ②取混合液(发酵液及固体残渣)时要求在控温磁力搅拌机上操作。

重复试验要求体外产气试验至少培养两次,两次标准干草产气量相对偏差小于10%。

附表1:人工唾液原液配制表

A、微量元素溶液:

CaCl2.2H2O 13.2g;

MnCl2.4H2O 10.0g;

CoCl2.6H2O 1.0g;

FeCl3.6H2O 8.0g;

加蒸馏水至100ml B、缓冲液:

NH4HCO3 4.0g;

NaHCO3 35.0g;

加蒸馏水至1000ml

C、常量元素溶液:

Na2HPO4.12H2O 9.45g

KH2PO4 6.2g

MgSO4.7H2O 0.6g

加蒸馏水至1000ml D、0.1%刃天青溶液:

100mg刃天青溶解于

100ml蒸馏水

要求:使用压力传感器前,熟练软件的操作(有模拟程序可供练习)

E、还原剂溶液(现用现配):

Cysteine HCl 625mg 蒸馏水95ml 1M NaOH 4.0ml Na2S 9.H2O 625mg

附表2:人工唾液配制表(1000ml)

顺序原液体积(ml)1蒸馏水520.2 2缓冲液(B液)208.1 3常量元素溶液(C液)208.1 4微量元素溶液(A液)0.1 50.1%刃天青溶液(D液) 1.0 6还原剂溶液(E液)62.4

瘤胃液脂肪酸测定

(一)操作流程图

85℃水浴30min

0.67ml 5M NaOH 橙指示剂

2

冷却

①加入 0.67ml 5.1M HCl ②加入

1ml 2mg/ml

C 17:0

③充满

2.5ml 氯仿/甲醇

涡旋2min 2000g 10min N 2吹干 1.0ml 正己烷悬浮 -20℃冻存

上机测定

(二)试剂配制及具体操作

1、样品处理

①. 取1ml 样品于带盖的水解管,加入0.67ml 5M NaOH 和一滴饱和甲基橙指示剂后,充满N 2; ②. 85℃水浴30min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0.67ml 5.1M HCl, 使溶液pH 低于2(溶液由橙色变为红色),如果不确定,可以用pH 计检测; ③. 加入1ml 2mg/ml 的内标C 17:0;

④. 加入2.5ml 氯仿/甲醇(2: 1,v/v )后,涡旋2min ; ⑤. 将样品在2000g 下离心10min ;

⑥. 移去上层甲醇/水层,轻轻拨开中间杂质层,将下层溶液无损失转移; ⑦. 通过含硫酸钠的干燥柱将下层氯仿滤入另一玻璃容量管; ⑧. 用氮气将样品吹干;

⑨. 用1.0ml 正己烷悬浮后,简单涡旋;

⑩. 2000 rpm 下离心10min ,样品-20℃冷冻保存。

2、上机条件

HP-INNOWAX (19091N-133)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μm

260℃ 270℃ 采用程序升

温,140℃持续5min 后,以4℃/min 升温至240℃后维持20min

载气为高纯氮,压力为100kpa ,总流量87.9ml/min ,柱流量0.84ml/min ,线

速度:25.6cm/sec ,分流比100,吹扫流量3ml/min ,循环流量30ml/min

H 2流量40ml/min ,空气流量400ml/min 产气管,2μl ;产气瓶4μl

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

色谱柱

气化室温度 检测室温度 柱温

载气及流速 检测室气体流速 进样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