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的种类

眩晕的种类

眩晕的种类
眩晕的种类

眩晕的种类

*导读: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正常人体经常处于运动之中,保持有机的平衡需要健全的神经调控。处界的感觉刺激传入小脑和皮质下中枢,产生不自主的协调反射;感觉刺激还可由皮层下中枢上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能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视觉感受系统、肌肉关节的本位感受系统和前庭感受系统是人体平衡调控反射的三个主要传入路径,合称为“平衡三联”。无论是平衡三联的反射路径障碍,还是小脑及皮层下中枢病变,以及大脑皮层的机能紊乱,都可引起人体平衡失调及产生眩晕,而内耳前庭系统病变则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由于平衡三联还通过网状结构与脑干中的内脏运动中枢有联系,因而在眩晕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等一系列内脏神经反应的症状。由于内耳前庭系统疾病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所以眩晕在分类上分为前庭系统眩晕和非前庭系统眩晕两大类;前者更进一步分为周围性前庭眩晕和中枢性前庭眩晕。常见的各种眩晕特点如下:

(1)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症)、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

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2)中毒性眩晕: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

(3)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大多由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

生引起,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患者头部,使其身体左、右转动,可立即诱发眩晕,常伴有复视、火花或暂时性视野短缺。如进行X射线检查,则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

(4)小脑疾病:可见于蚓部下端及小叶小结部肿瘤和小脑后下动

脉血栓形成。多表现为平衡失调,轻度眩晕、醉汉样步态,眼球震颤常不明显。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常骤然发生严重的眩晕,上、下肢共济失调,多无神志昏迷,可有眼球震颤、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

(5)大脑疾病:如癫痫发作的眩晕先兆、偏头痛发作、脑血管硬

化和脑瘤的颅内高压等。此类眩晕常根据其原发病进行诊断。(6)眼原性眩晕:如眼肌麻痹产生复视,注意飞快行车或站立于悬崖等,引起头晕眼花及眩晕。

(7)植物神经官能症: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慌、失眠、多梦等各式各样的神经衰弱症状,头昏、头晕不是真正的眩晕。

内耳眩晕症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 入院记录一 姓名吴章忠婚况已婚 性别男职业农民 年龄 63 岁籍贯溆浦 民族汉住址西湖1组 入院时间 2012-09-08 记录时间 2012-09-08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认为可靠 主诉:眩晕,呕吐2天。 现病史: 患者昨晚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伴恶心欲吐,不敢睁眼,不敢活动,动则眩晕更剧,静卧则稍缓,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为求 进一步治疗,由家属用摩托车送入我院治疗,病后神清楚,精神极差。 既往史:既往有“低血钾”病史,无“结核、肝炎、伤寒”等 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长住外地史,无特殊环境、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22岁结婚,生2女,爱人及子女均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 体格检查: T 36.5C P 73次/分 R 19次/分 BP 115/60mmHg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 入院记录二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面色苍白,低头闭目, 皮肤湿冷,不敢活动,表情痛苦,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无鼻翼煸动,鼻腔内无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未见明显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形态正常,触无异样,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和痰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尖博动位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内 0.5cm 处。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舟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稍有压痛,胆囊点和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二阴未查,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未引出神经系统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缺 入院诊断:内耳眩晕症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的鉴别诊断 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自限性意识丧失。可完全自行恢复,是由 整个大脑短暂的低灌注引起的。10~30岁和70岁以上是晕厥的两个发病高峰期。 一、晕厥的原因及分类 (一)神经介导性晕厥 最为常见,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从而表现为 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整个大脑短暂的低灌注。 1.分类 (1)血管迷走性晕厥,由情绪(如恐惧、疼痛等)和直立体位引起。 (2)情境性晕厥,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运动后或餐后均可引起。 (3)颈动脉窦性晕厥,如穿紧领衣物,突然转头等。 2.临床表现 晕厥病史长,无心脏病史,可有颈动脉窦受压的诱因,多发生在长时间站立或拥挤、餐后或运动后,晕厥常伴恶心、呕吐。 (二)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 与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受损有关,多发生在起立动作后,晕厥时血压降低。

1.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如多系统萎缩、没有自主神经异常的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 2.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如糖尿病、尿毒症和脊髓损伤等。 3.药物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如酒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抗抑郁药物等。 4.血容量不足,如出血、腹泻、呕吐等。 (三)心源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包括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异常、房室交界区功能异常及植入设备功能障碍)、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预激综合征、特发性或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病因包括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肿物等)和其他方面(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紫绀性先心病等)。 二、晕厥患者的评价 首先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治疗;其次识别患者潜在的疾病风险。 (一)初步评估 1.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立卧位血压)、ECG。

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第二节眩晕治疗中常用药物 一、前庭抑制剂 表4-2 改善眩晕症状的常见药物 药品名常用剂量(PO)镇静效应其他给药途径 茶苯海明 苯海拉明 美其敏 异丙嗪 东莨菪碱 麻黄素 25~50mg q6h 25~50mg q6h 12.5~25mg q8~12h 25mg q6h 0.3-0.5mg(经皮) 25mg q6h ++ ++ + ++ + _ rectal, im, iv im,iv rectal, im, iv po, sc, iv im 1.抗组胺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H受体,抑制前庭神经元及脑干呕吐中枢,具有抗眩晕和止吐疗效,同时可以协同抗胆碱药物中枢效应。副作用主要是镇静,服药期间应避免机械操作。有时也可出现类似抗胆碱药物的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 2.抗胆碱类药物 该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抗胆碱作用抑制前庭系统活动,减轻眩晕症状。副作用主要是副交感阻滞,出现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等。对于老年人,应谨慎应用,防止精神症状以及尿储留的发生。 3.吩噻嗪类药物 该类药物最主要效应为止吐。如氯丙嗪等有强效止吐作用,但对眩晕疗效甚微。副作用主要是嗜睡、体位性低血压及锥体外系副作用。 4.安定类药物 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罗拉西泮等可缓解患者急性发作期焦虑、恐惧情绪,并有协同的抗眩晕效果。羟嗪作为兼有抗组胺和止吐作用的安定类药物,推荐剂量为25~50mg tid 。 二、血管扩张剂和改善脑功能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内耳和(或)脑组织的血供来缓解眩晕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倍他司丁(β-Histine ),为组胺衍生物。有强烈血管扩张作用,改善脑、小脑、脑干和内耳微循环,增加脑内血流量;可调整内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循环,消除内耳水肿;可抑制组胺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控制内耳性眩晕效果较好。 盐酸氟桂利嗪: 选择性Ca2+通道阻滞剂,可阻滞在缺氧条件下Ca2+跨膜进入细胞内;可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膜迷路积水,增加耳蜗内辐射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对中枢及周围性眩晕均有效,10mg(65岁以下),5mg (65岁以上),qn,应在控制症状后及时停药,初次疗程常小于2个月。治疗慢性眩晕症1个月或急性眩晕症2个月后,症状仍未见改善,则应停药。 第三节眩晕治疗概述 一急性期治疗 (一)急性期的一般治疗 ⑴注意防止摔倒、跌伤。 ⑵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 ⑶低盐饮食。 ⑷可低流量吸氧。 ⑸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迷路水肿。(二)急性期药物对症治疗 ⑴扩血管:山莨菪碱、阿托品、倍他司丁。 ⑵镇静:可早期适量应用(前3天),如鲁米那、非那根。 ⑶止吐:胃复安、吗丁啉。 ⑷脱水:早期限制进水量,可临时应用甘露醇125~250ml。 ⑸有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患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药物治疗。 ⑹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二、间歇期治疗 40%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控制症状,40%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20%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一)一般治疗 ①避免水盐过量,忌烟酒,舒缓压力、改善睡眠。②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积极根治。 (二)药物治疗原则 ⑴扩血管:钙离子拮抗剂、α1受体拮抗剂、山莨菪碱、组胺受体拮抗剂等。 ⑵疏通微循环:东菱迪芙、凯时、维脑路通等。 ⑶促进前庭代偿:可通过促进邻近神经元恢复,复苏休眠神经元,提高神经元敏感性;还可促进前庭中枢代偿。药物选择有倍他司丁、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叶制剂、其他中药等。用药时间常需3~6月。 (三)特殊治疗 ⑴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⑵高压氧适用于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 ⑶耳道压力治疗适用于梅尼埃病。 (四)手术治疗

眩晕综合征

眩晕综合症 定义 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眩晕综合症的类型及治疗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方药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方药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取半夏10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牡蛎30克,泽泻15克,竹茹10克。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气血亏虚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方药可用归脾汤:取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神15克,当归15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若肾精耗伤引致的眩晕,可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健忘,遗精耳鸣,记忆减退等。方药可用补肾定眩汤: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

内耳眩晕症病历

内耳眩晕症病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 入院记录一 姓名吴章忠婚况已婚 性别男职业农民 年龄 63 岁籍贯溆浦 民族汉住址西湖1组 入院时间 2012-09-08 记录时间 2012-09-08 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认为可靠 主诉:眩晕,呕吐2天。 现病史: 患者昨晚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头痛,伴恶心欲吐,不敢睁眼,不敢活动,动则眩晕更剧,静卧则稍缓,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为求进一步治疗,由家属用摩托车送入我院治疗,病后神清楚,精神极差。 既往史:既往有“低血钾”病史,无“结核、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长住外地史,无特殊环境、毒物接触史。 婚育史:22岁结婚,生2女,爱人及子女均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病史可询。 体格检查: T 36.5C P 73次/分 R 19次/分 BP 115/60mmHg 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 姓名性别年龄病室床位住院号 入院记录二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面色苍白,低头闭目, 皮肤湿冷,不敢活动,表情痛苦,检查合作。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乳突无压痛,鼻中隔无偏曲,无鼻翼煸动,鼻腔内无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颈静脉未见明显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形态正常,触无异样,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和痰鸣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尖博动位于第五肋左锁骨中线内 0.5cm处。心率73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舟状腹,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稍有压痛,胆囊点和麦氏点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二阴未查,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可,未引出神经系统病理反射。 辅助检查:缺 入院诊断:内耳眩晕症 溆浦县岗东乡卫生院病历纸

晕厥的分类及诊断

晕厥的分类及诊断 2014年10月

摘要: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的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不进行对症治疗常常有猝死的风险。晕厥大体分为神经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性晕厥、器质性心脏病等,病理生理过程简单但难以确诊。常用的方法有询问病史、心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等。 关键词:晕厥,分类,诊断 晕厥是由于短暂的全脑组织缺血导致的T-LOC,特点为发生迅速的、短暂的、自限性的,并且能够完全恢复意识1。一般性的晕厥基本有先兆症状,而恶性晕厥通常无先兆症状,意识丧失突然发生。晕厥的发生较快,且可在几十秒内恢复,症状基本消失。由于晕厥的复杂性,往往难以诊断,而不加注意,很有可能猝死。所以晕厥的分类及诊断非常值得研究。 1 晕厥的病生理基础 晕厥是由于大脑一过性的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的,因此引起晕厥的病理生理因素都与血流灌注有关。脑灌注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动脉压,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均导致周围血压下降和脑灌注压降低。静脉容量是决定心输出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血容量减少和体液过分储留将导致晕厥的发生。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瓣膜病均可使心输出量减少。过度扩张血管可导致动脉血压降低,这经常是反射性晕厥的原因。 2 晕厥的分类 1 神经反射性晕厥综合征 直立倾斜试验 1.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一般晕厥) 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内脏和肌肉小血管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这种晕厥非常普遍,通常表现为坐位或立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基本用直立倾斜试验可以确诊。 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美尼尔综合征有相似之处。美尼尔综合征为一突然发作的非炎性迷路病变,具有眩晕、耳聋、耳鸣等症状6。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腹泻、血压多数偏低等一系列症状。 1.2颈动脉窦性晕厥(CSS) 是由颈动脉窦过敏或受压所致。可采用Holter心电图系统进行较长时间的非卧床性监测。晕厥发作时记录到突然发生的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则高度提示为CSS7。 1.3情境性晕厥、急性出血、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腹痛)、排尿(排尿后晕厥)、运动后等。 2 直立性低血压 2.1 自主神经调节失常

眩晕

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诊疗方案 一、概述: 眩即眼前发花或发黑,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总称眩晕。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旋转动摇不定,或自觉头身动摇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或兼见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多见于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及高血压病、低血糖,贫血,脑动脉硬化等。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侧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至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栗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晕阙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侧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II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III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IV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1级;重度:III II级;重度:V IV级。(二)征候诊断

眩晕常识

眩晕常识 眩晕概述: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引起眩晕的原因: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晕车的人为什么能够开车: 因为运动病主要是人体前庭神经系统受到超限刺激引起,故前庭神经系统的兴奋度的高低是关键。前庭神经系统属于低级中枢,它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影响,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抑制作用。当晕车的人开车时,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大脑皮层高级中枢高度兴奋对前庭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自然就不会晕车了。而以乘客身份乘车时,则不具有这种效应。同样,当战斗警报拉响

时,原来晕船的海军将士即刻能够以昂扬的斗志投入战斗。 眩晕的种类: (1)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 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症? 、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2)中毒性眩晕: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 (3)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大多由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生引起,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患者头部,使其身体左、右转动,可立即诱发眩晕,常伴有复视、火花或暂时性视野短缺。如进行X射线检查,则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 (4)小脑疾病:可见于蚓部下端及小叶小结部肿瘤和小脑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4 年更新版)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4 年更新版) 2014-11-19 10:45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刘文玲胡大一郭继鸿马长生陈红浦介麟张海澄蒋文平李毅刚杨新春白融中国心律学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字体大小 - | +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占急诊科患者的0. 9% ~1. 7%,住院患者的1%~3%。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 涉及多个学科。因此, 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2006 年发布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来, 在晕厥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2009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 ESC) 修订了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 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发布了晕厥诊断的标准方案。 目前, 针对中国人群晕厥的相关研究较前有所丰富, 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有关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的预后分析, 但数据仍然有限, 无论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手段方面, 均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 儿童晕厥的研究略显优势, 在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研究, 使得我们对中国儿童人群的晕厥有了进一步了解。 鉴于上述情况, 本共识主要参照ESC 和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由国内本领域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 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 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 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一、分类及病理生理 ( 一) 定义 晕厥是指一过性全脑血液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 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 ( 二) 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 即为血管抑制型, 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 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年轻人的血管迷走性晕厥为典型、单纯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老年人出现的反射性晕厥常伴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异常, 表现为直立位或餐后低血压, 这种反射性晕厥是病理的, 主要与药物相关的自主神经系统代偿反射受损和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相关。

内耳眩晕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内耳眩晕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眩晕是身体几个系统发生病变的时候所引起的一种平衡感觉障碍。病人感到周围景物向一定的方向移动。感到天旋地转。病情轻的,闭上眼睛,一会儿眩晕即停止,病情重的,感到周围景物旋转不停,病人站立不稳,甚至跌倒,同时还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发生。 眩晕主要由迷路神经、前庭神经、小脑等的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性疾患所引起。由迷路神经、前庭神经等病变引起的,有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的感觉,称为真性眩晕;由某些全身性疾患引起的,仅有头晕或站立不稳,而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称为一般性眩晕。 人们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保持身体处在空间的定向功能,前庭神经和小脑起着主要的作用。如果上述组织有了病变,就容易引起眩晕(真性眩晕)。真性眩晕包括耳源性眩晕(见于内耳眩晕病、迷路炎、晕动病、药物中毒等)、眼源性眩晕(注视飞快行车或站立高崖往下看悬崖屿壁,均可引起眩晕)、脑源性眩晕(多由. 颅内肿瘤、炎症及血管性病变所引起)。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耳源性眩晕当中的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征)。这里着重谈谈内耳眩晕病的中药治疗。 内耳眩晕病的临床表现:多数于中午起病,男性患病的略多。典型病状是阵发性眩晕,伴有耳鸣及听觉障碍。眩晕常突然发作,

四周景物旋转,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的眼球震颤。 病人在眩晕发作时多闭目卧床,不敢睁眼,不敢转动头部, 唯恐眩晕加剧。内耳眩晕病常常是一侧昕力减退,但在早期因其障碍程度较轻而未被注意。每次眩晕发作都可使听力进一步减退,难以恢复原有水平。也有少数病人患侧听力完全丧失。 内耳眩晕病,常伴有高音调的持续性耳鸣,发生于患侧,常与耳聋同时发生,这种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剧。 中医认为内耳眩晕病多由郁怒思虑太过,或饮食不节,伤及肝脾。郁怒则伤肝,思虑太过,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运化失调,痰湿内生,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可以发生眩晕。肝郁化火生风,风痰上窜也能发生眩晕。 中药治疗: ①泽泻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茯苓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对内耳眩晕病兼有高血压患者最为适宜。 ②党参15克,吴萸10克,大枣15克,生姜15克,代赭石30克,法半夏10克,夏枯草2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治内耳眩晕病呕吐疾状明显者,收效较满意。 ③五味子15克,酸枣仁10克,山药30克,当归10克,龙眼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本方防治内耳眩晕病的听力减退有较好效果。 ④竹茹10克,枳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

眩晕的种类

眩晕的种类 *导读: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正常人体经常处于运动之中,保持有机的平衡需要健全的神经调控。处界的感觉刺激传入小脑和皮质下中枢,产生不自主的协调反射;感觉刺激还可由皮层下中枢上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体能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视觉感受系统、肌肉关节的本位感受系统和前庭感受系统是人体平衡调控反射的三个主要传入路径,合称为“平衡三联”。无论是平衡三联的反射路径障碍,还是小脑及皮层下中枢病变,以及大脑皮层的机能紊乱,都可引起人体平衡失调及产生眩晕,而内耳前庭系统病变则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由于平衡三联还通过网状结构与脑干中的内脏运动中枢有联系,因而在眩晕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和血压降低等一系列内脏神经反应的症状。由于内耳前庭系统疾病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所以眩晕在分类上分为前庭系统眩晕和非前庭系统眩晕两大类;前者更进一步分为周围性前庭眩晕和中枢性前庭眩晕。常见的各种眩晕特点如下: (1)耳源性眩晕: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症)、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

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2)中毒性眩晕: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 (3)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大多由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 生引起,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患者头部,使其身体左、右转动,可立即诱发眩晕,常伴有复视、火花或暂时性视野短缺。如进行X射线检查,则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 (4)小脑疾病:可见于蚓部下端及小叶小结部肿瘤和小脑后下动 脉血栓形成。多表现为平衡失调,轻度眩晕、醉汉样步态,眼球震颤常不明显。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常骤然发生严重的眩晕,上、下肢共济失调,多无神志昏迷,可有眼球震颤、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 (5)大脑疾病:如癫痫发作的眩晕先兆、偏头痛发作、脑血管硬

眩晕的诊断及鉴别

眩晕的诊断与鉴别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众多复杂的眩晕性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眩晕性疾病涉及到多个学科。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其发病有增多趋势。 前言 耳的平衡生理 身体维持平衡是由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三个系统协调完成的,其中以前庭系统最重要。前庭感受器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半规管生理 ?半规管的末梢感受器为壶腹嵴。?壶腹嵴感受角加(减)速运动的刺激。?当内淋巴随头部的旋转而流动时,壶腹嵴的毛细胞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耳石器生理 ?椭园囊、球囊的末梢感受器为囊斑(耳石器)。 ?耳石器感受直线加(减)速运动的刺激。?当耳石在运动中发生偏移,剌激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中枢,报告平衡讯息,中枢反射性发出平衡调节反应。 椭园囊斑: 耳石膜直线加速球囊斑: 耳石膜直线加速壶腹嵴: 嵴帽 角加速度 前庭感受器 前庭感受器的生理 壶腹嵴和囊斑均有毛细胞分布,头位的变化可引起毛细胞纤毛弯曲而使其兴奋,实现机械-电转换功能,向各级前庭中枢传导电信号。

前庭周围性眩晕: 病变在耳蜗前庭:如梅尼埃病,前庭药物中毒,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耳聋等 病变在前庭: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前庭神经元炎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 全身的某些病变累及前庭中枢,包括 1. 血管性;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出血等。 2.肿瘤、外伤、变性疾患;如蛛网膜炎,脑膜炎,脑瘤,脑干肿瘤,脑干脑炎等。 非前庭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 虹膜炎、视网膜炎等) ﹡颈源性眩晕(各类颈部疾病) ﹡血液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 低血压、贫血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性眩晕(更年期等) ﹡精神性疾病引起的眩晕(神经衰弱、癔病等) 梅尼埃病 定义: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一、病因 1.内淋巴生成、吸收平衡失调2.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异常 3.耳蜗微循环障碍 4.其它:内淋巴功能紊乱、病毒感染、遗传等

常见头晕综合征的诊疗

常见头晕综合征的诊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天理 一、概述 在神经内科就诊的头晕患者中,其中很多病人处于焦虑症或焦虑状态,焦虑可导致头晕、头昏,无意识的过度换气,有时可有明显的惊恐发作,或只是轻度头晕,手、脚或面部刺痛。对病人在惊恐发作时过度换气的表现,正确的呼吸方法的指导可能是必需的。 (一)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 60 岁,反复头晕一年半。头晕开始一周数次,以后逐渐加重,每日都晕,患者述头晕与位置有关,有时候眩晕伴有脑鸣、心慌、失眠、容易烦躁,做事严谨、认真但常觉力不从心、爱忘事。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略高;颈部血管超声: CA 斑块、 TCD ( - )、头 MRI/MRA :皮层下白质脱鞘。 MRA :动脉硬化改变。 外院诊断 : 颈椎病伴颈性头晕、脑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塞。 HAMD 评价:无抑郁,中度焦虑。 最后诊断:焦虑障碍。 (二)治疗 SSRI 类抗抑郁剂治疗 + 罗拉 0.5-1mg/d 。 2W 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SSRI 类药物加量。 1 个月后,头晕、脑鸣等症状有好转,失眠部分好转。合并用药:抗动脉硬化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 (三)抑郁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共病

该病人虽然有头晕、但是在诊断脑供血不足的时候应该慎重,同时在躯体不适的情况下伴发了许多植物神经的症状,即焦虑抑郁和心脑血管病供病的情况,如:头晕、头疼、肢体麻木、乏力无力、疲乏无力,还有失眠、睡眠节律改变、心悸和烦躁。 (四)讨论:综合医院患者特点 1. 在综合医院,患者就诊时会有如下特点: ( 1 )功能性疾病 通过仪器检查,看不到病理改变,发病的部位不确定,看不到阳性的病变。 ( 2 )器质性疾病 有病理的解剖基础,部位固定,仪器设备检查可见。 2. 医生方面: 医疗现状:门、急诊患者多,就诊时间受限,医生对心理疾病的知识有限,忽视心理评估;惯性思维方式:脑供血不足、 PCI 、颈椎病。病人容易接受这样的诊断。劝说病人接受焦虑、抑郁的诊断及治疗有困难。 3. 应对: 对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正确认识,对器质性和 / 或功能性疾病的辨别;避免惯性思维方式。借助辅助检查和化验:心脏系统(心肌酶、肌钙蛋白 TnI )、内分泌系统检查(甲状腺功能等)。影像学: CA 超声 /TCD 、头颅 CT/CTA 、 MRI/MRA 。 3. 治疗: 积极治疗躯体疾患,重视进行精神医学评估和治疗,联络精神病医师会诊。 4. 临床处理原则 在全面检查相关躯体疾病的同时,应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加以了解。应给予综合性治疗方案(生物学 / 心理 / 行为)。一边检查躯体疾病,一边抗焦虑治疗,观察疗效。

晕厥临床类型分析

主要表现典型的晕厥发作可分为3期 (1)前驱期:自主神经症状明显,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上腹不适,瞳孔扩大,疲乏,头晕,耳鸣,打哈欠和视物模糊等,因肌张力减低而身体摇摆。此期经时数秒,如此时患者立即坐下或躺下,则症状逐渐消退,否则很快意识丧失而进入下一期。 (2)晕厥期:意识丧失及全身肌张力消失而倒下。患者脉搏细微,血压常降低,呼吸变浅,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肢端冷,可有尿失禁,此期经时数秒至几分钟,意识逐渐恢复而进入下一期。如意识丧失时间长达数十秒,可发生小的面部及肢体肌阵挛性抽动。 (3)恢复期:患者逐渐清醒,仍面色苍白,出汗,全身软弱。可有恶心,过度换气,但无意识模糊及头痛。休息数十分钟可完全恢复。如刚清醒就很快立起,可再次晕倒。发病后不会留下神经及躯体的后遗症。 有的发作可无前驱不适,一发病就意识丧失而跌倒,容易造成外伤。 前驱期脑电图见脑波频率减慢及波幅增高;晕厥期为普遍2~3Hz 慢活动;恢复期脑波逐渐转为正常。 临床类型

(1)低血压性晕厥:低血压可由调节血压和心率的反射弧功能障碍所致,或由于自主神经疾病或功能不全而引起,后者晕厥仅为疾病的1个症状。 ①反射性晕厥:近年又被称为神经调节性晕厥(neural mediated syncope)。包括发病机制大致相同的若干类型。 A.血管减压性晕厥(vasodepressor syncope):又名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或单纯性晕厥,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青年人中有20%~25%患有此症,以年轻体质较弱的女性多见。发病均有明显诱因,常见的是疼痛、恐惧、看见流血、接受注射或小手术、天气闷热、拥挤场所、饥饿、疲劳等。发病大多都在站立时,偶尔为坐位时发生,卧位绝不会发病。 B.排尿性晕厥(micturition syncope):患者几乎全为男性,中年患者最多,于站立排尿中或刚排完尿时发生晕厥,常在夜间、早晨或午睡起床排尿时发病。除主要因调节血压与心率的反射弧功能障碍外,还与排尿时屏气使胸腔内压增高,久卧后起床使脑部供血不足,以及夜间迷走神经张力较高、而血压较低等因素有关,有人将之归入多因素性晕厥。排粪性晕厥(defecation syncope)很少见,其机制与排尿性晕厥相似。 C.咳嗽性晕厥(tussive syncope):于剧烈咳嗽后立即意识丧失,肌张力低下,经时短暂。少数病人先感头晕、眼花,面色由青紫转为苍白、出汗。患者多为中年以后的肥胖男性,常吸烟而有支气管炎及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但眩晕症又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会至少经历一次,尤其是老年人,50%―60%都有眩晕症。 要想弄清楚该看哪个科,首先要了解一下眩晕的分类。简单地说,眩晕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是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而假性眩晕,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但没有明显的转动感。 而假性眩晕一般由内科疾病引起,病人可选择看综合内科,医生会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检查,或推荐去看某一专科。而真性眩晕,多是由耳朵和神经内科的疾病引起,所以,可以先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 需要强调的是,眩晕症虽然常见,但也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其中最危险的是神经内科疾病引起的眩晕,有可能是脑中风的表现或脑中风的先兆。 尤其是老年人的眩晕,更要警惕脑中风的可能。很多中老年人都有颈椎病,加上动脉硬化,很容易引起脑干、小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从而出现眩晕的表现。而脑干、小脑梗塞都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中老年人眩晕,建议首先选择看神经内科。 此外,由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将来发生脑干、小脑梗塞的危险非常大。为此,以往发生过眩晕的中老年患者,建议早去医院检查,早采取措施,可以预防脑干、小脑梗塞的发生。目前,可用来检查是否存在脑供血不足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彩色超声、经颅超声多普勒等。而脑血管造影技术,则是检查脑血管有无病变的金标准。(生命时报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徐运)头晕目眩【金陵晚报报道】你晕得天旋地转,就怕是什么脑部的病变导致。可万分紧张跑到医院,医生不是让你去看看骨科,就是让你看看耳鼻喉科。虽然不是预期中的可怕结果,你还是难免一头恼火:我是头晕,为什么总让我看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科室?别急,这不是医生在“忽悠”你,也许你的毛病还真出在这些想不到的地方。病例:眩晕:形形色色意想不到不少人都有过头晕的经历,虽然这和眩晕不完全一样,但是“天旋地转”的感觉,有相当部分的人都曾经感受过。可是,他们感受的情况,却又都彼此不同。甚至就连临床医生,有时候谈起眩晕都会用“迷宫”来形容,因为这种症状的背后实在扑朔迷离。小王的情况则比较倒霉。他被送到八一医院的时候,不仅晕得一塌糊涂,而且还突然失聪。小王在南京一个工地上打工,前两天他在用力搬运材料的时候,一屏气一用力,耳朵突然就“蒙”了,眼前的景物也开始旋转。“我就是用力搬块石头,怎么这样也会晕?”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小王还是不明白,而让他更着急的是自己的耳朵怎么办?检查证实,他其实是一个外淋巴瘘,治疗起来的难度比较大。也许他的耳朵本来就存在脆弱的地方,而在一用力的情况下,压力导致这个薄弱环节发生问题,不仅导致眩晕,还诱发了耳聋。为防晕只能从左边爬上床李老太太第一次突然发作这种剧烈眩晕,是在晚上看电视的时候。那时她本来是靠在沙发背上,正要换个姿势,从正坐改成侧卧,就发现整个人开始晕。老太太吓得完全不敢动,就维持那姿势足足一个晚上,到了清晨才好点。她想坐起来回房休息,可没想到才一坐直,又开始眩晕!老太太慌了:自己该不会是中风,或者是其他的脑子问题吧?被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她还总结,自己只能左侧卧位,绝对不能右侧卧位,所以就算上床,她都只能从左侧爬上去,否则立刻犯病。 眩晕虽然给我们带来的感觉是以发晕旋转为症状,可是它有近一半以上的原因却和脑部关系不大,而跟你的耳朵关系密切。两位专家介绍,大约40%-50%左右的眩晕症其实是应该看耳鼻喉科,或者由耳鼻喉科确诊。 眩晕分为两大类,外周型和中枢型。前者和耳科关系更密切一些,而后者往往是神经内科的毛病居多。 解读眩晕的N种可能>>>耳源性眩晕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护理常规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上蒙证。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者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4)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5)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②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肝阳上亢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肾精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4、情志护理 (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 (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避免情绪激动,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5、临证(症)施护 (1)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按压合谷。 6、并发症护理 (1)脑出血 ①老年眩晕症患者保持乐观心态。 ②经常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可采取散步、慢跑、体操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 ③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④对于原有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观察和调整血压。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读到一篇文献,将眩晕原因分析如下: 1 脑血管性眩晕 出血性和缺血性均可引起,以后者多见,通常起病均较急。因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且内耳及前庭神经核原供血动脉均为终末动脉。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表浅,对缺氧敏感而易出现症状。一般而言,病变越邻近椎基底动脉的末端,眩晕越剧烈;病变越接近内耳,耳鸣耳聋越明显;病变越接近动脉主干,内耳症状越不明显,而以神经症状为主。脑血管性眩晕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1 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可由内听动脉痉挛、闭塞,也可由内听动脉出血所致。急骤发作的严重的放置性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出汗等;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但较轻。 1.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病因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起病,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疑核麻痹,表现为同侧软腭和咽喉肌麻痹症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同侧Homer征;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向患侧倾倒;交叉性感觉障碍等。 1. 3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vertebrobasilar insrfticiency.VBI)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有3个重要特点,一是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者在正常人占2/3.甚至单侧椎动脉极细小或缺如:二是椎动脉穿行第6—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人颅.即走行在一条活动度极大的骨性隧道中,50岁以后颈椎易发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如血压低更易促发供血不全;三是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主要临床表现是急骤的眩晕,约占80%~98%,常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 1.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多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闭塞.血液不能直接流人患侧椎动脉,而健侧椎动脉的血液部分流入患侧脑组织及逆流到患侧锁骨下动脉;当患侧上肢活动而需血量增加时,可出现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检查可发现患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收缩压比健侧低3Kpa以上;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确诊有赖于血管造影。治疗以手术法为佳。 1.5 颈动脉窦综合征(carotid sinus syndrome) 系因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 1.6 颈性眩晕(eervieal vertigo) 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而发生缺血,导致眩晕;椎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畸形等则更易发病。颈交感神经丛受到直接或间接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反射性内耳循环障碍而发病。反射异常也可引起。如寰枕关节及上三个颈椎关节囊中的颈反射感受器受到各种刺激。其冲动可经颈1~3神经后根、脊髓小脑柬、网状小脑柬、橄榄小脑柬等传至小脑或前庭神经核,产生眩晕和平衡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眩晕,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有时可有黑蒙、复视、弱视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眩晕护理常规

眩晕 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 1.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1.2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证。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2.1.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2.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给药护理 2.3.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2.3.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2.4.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2.4.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2.4.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2.5情志护理 2.5.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5.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握自我调控能力。 2.5.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强其信心。 2.6临证(症)施护 2.6.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2.6.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3健康指导 3.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3.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3.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3.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